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老妇人身子顿了一下,似乎是确认了朱厚照和方继藩的身份,顿时,眼泪便遏制不住,啪嗒落下,颤颤的拜倒在地,哽咽着道:拜见两位恩公,两位恩公公候万代
这一跪
站在旁冷眼旁观的弘治皇帝,心都化了!
他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幕,面容里满是不可置信。
其实不等方继藩上前去搀扶这老妇,朱厚照却比方继藩更早一步,老方,你风头都出过了,好不容易有个人认得本宫这个恩公,你一边凉快去吧。
朱厚照激动的双目赤红,脸若‘桃花’,一把上前,搀住老妇,含笑道:不用多礼,本本公子这一点小小的恩惠,不算什么,当不得如此大礼,老人家,你记性真好啊。
这是由衷的夸赞,那群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良心都被狗吃了,只记得方继藩不记得本宫,没一个及得上这老妇一根手指头。
8)
更新送到,说点心里话。
老虎最近都看了评论,嗯,有许多指教,写的很好,老虎在此感谢。
其实书里有很多很多小故事,看上去,大家觉得荒诞,譬如唐寅的chungong画,譬如张家兄弟的贪婪和吝啬,譬如太子好不容易做了一回恩公,四处跟人说,我就是那个恩公。再譬如,王守仁跑去西山那里看人种地,一看就是几天。
这些看似荒诞的背后,其实都有历史可循的啊。
历史上,王守仁自小,性格就古怪,他想追求真理,做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
朱厚照在历史上,曾在边镇打过一场胜仗,四处跟人炫耀,自己杀死过一个鞑靼人,结果没人鸟他。
张家兄弟居然为了一块地,去和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发生了争执,居然还把人打伤了。
唐寅科举舞弊,落魄回乡,以卖chungong度日。
现在,还觉得荒诞了吗?
老虎深信一点,穿越架空的小说,主角穿越之后,会改变无数历史人物的命运,可是唯独不能改变的,则是历史人物骨子里的东西。
这也是老虎一直费尽了很多笔墨,去描写的地方,做到最大的努力,去将这些历史人物骨子里的东西还原出来,这里面,会有高尚,会有荒诞,会有贪婪,也会很有趣。
爽文,谁都会写,热心的读者随便找一个网络写手,问他怎么才能写爽文,我敢打赌,几十万作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兴奋的掐着手指头,可以跟你说一天什么叫金手指,什么叫铺垫,什么叫打脸,什么叫高chao,什么叫扮猪吃老虎。
最单纯的装逼打脸,其实反而是最简单的,老虎也喜欢写,因为不用费脑,找个敌人来,给他两耳光便是了。
可是这是历史小说啊,历史小说里涉及到了太多的历史人物,用都市兵王和护花使者式的装逼,快速打脸,迅速高chao ,它,就不是历史了。
明明历史最难写,可实际上呢,写历史类小说的作者,却是最不赚钱的。
哭
历史的魅力,永远在于历史人物,在于每一个人我们曾耳熟能详的人,这其实才是历史小说最难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老虎才费劲脑汁,不断的去侧面描写每一个人物,即便是历史上没有的欧阳志,其实某种程度,也将他带入进了古代某些读书人的特质在其中。
一天五章,每天一万五千字,老虎没有水过,其实真正的水,还不如网文速成手册里教的那样,最单纯直接的打脸**,可我相信,看历史的小伙伴们,未必喜欢看这种干巴巴的书。
这一段,是老虎憋了很久,很想说的话,这本书,是跨越弘治朝和正德朝的故事,老虎在书里其实有很多错误,比如,农业知识实在惨不忍睹,这一点,老虎虽也查资料,可看着各种专业术语,一脸懵逼。
至于历史人物,老虎还得继续慢慢的正面和侧面去慢慢雕琢,虽然更新很多,可依旧在绞尽脑汁,用可怜的这点智商,会尽力去还原每一个人物骨子里的东西。
这是一本看似荒诞欢乐,充斥着各种不靠谱,但是其实是一本做了很多功课,还算考究的历史小说,嗯真的,人格担保!
文笔,我远不如许多大神,水平,老虎也远不如许多的大神,只能靠勤勉了。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信,老虎自上架以来,去过一趟医院之外,还没出过门。
最后的最后,我哭了我真的生病了呀,我喉咙痛,发烧38度啊,我还坚持在码字啊桑心打滚快,快来点支持抢救一下订阅月票打赏推荐票
第二百零四章:帝师
朱厚照搀着老妇人,口里闻言细语的时候,让一旁看着的弘治皇帝竟是生出一丝错觉。
什么时候,朱厚照竟有这样的一面!
朱厚照抢着搀扶这老妇人进屋,弘治皇帝踟蹰了片刻,他能感受到这屋子里混杂着煤渣和各种不知名的怪异气息,可他还是钻进了这阴暗的茅房。
茅房里很阴暗,老妇人颤颤地掌了灯,里头还有一处厢房,老妇道:两位恩公,家中新妇在内屋,不便见礼,还望恕罪。
说着,摆了长条桌椅来。
问了弘治皇帝是谁,朱厚照笑嘻嘻地道:我爹。
老妇人便又要跪,弘治皇帝平时倒是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大礼,可此时这老妇一跪,弘治皇帝的脸在珠光之下,竟显微红。仿佛这老妇的大礼,有不可承受之重。
细看这个家里,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家什,不过是可能因为刚刚新婚大喜的缘故,倒是添置了几样新的家具,可即便如此,这些东西,没有一处能入弘治皇帝的眼睛,他坐在长条凳上,默不作声。
可惜,王三和王铁蛋都去上工去了,否则若知两位恩公来,还不知高兴成什么样子,他们日日夜夜都念恩公的好呢。
老妇显然是个话唠,虽是眼睛视不了多少物,可一旦打开了话匣子,便停不住了:若是没有恩公,咱们王家还不知是什么光景呢,何止是王家,在这矿上矿下,哪一个不是靠两位恩公救活的?现在好了,都过上了好日子啊
弘治皇帝依旧默然无言,心里堵得慌啊。
这便是好日子吗?
这里明明什么都没有,这老妇身上的钗裙,显然是不知浆洗了多少次的,泛着白,且用的是劣质的粗布。
可老妇仍然不吝溢美之词:现在有地方卖一身的气力,能有饭吃,有衣穿,这多好啊,这矿上几千户呢,养活着这么一大伙人,两个恩公,想来是很不易的。
这是自然。朱厚照美滋滋的样子,他已完全将自己代入进了恩公的角色了。
可弘治皇帝眼眶却泛红了。
他是个经历极复杂的天子,幼时便丧母,那时候在宫中,可谓是如履薄冰,他一直为自己有这么一段苦难,既为之唏嘘,也为之骄傲。
正因为自己不是蜜罐中长大的,所以他成了天子之后,才觉得得来不易。
可现在他想到了无数的事,想到了读史时的天下兴亡,那兴亡史中,总有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读到此处,都不免要唏嘘一番,以为你自己已经了解了民间的疾苦。
所以当各地州府的官员,上奏说哪里遭灾,什么赤地千里,什么百姓衣食无着,他便也能生出恻隐之心,可他还是无法想象,像王三这样的人,所满足的生活,竟只是如此。
这是猪狗一般的生活啊,御园里所养的猴子,只怕也比他们过得要舒坦一些。
而这竟令他们生出如此知足的样子,千恩万谢,竟像是成了最了不得的事一样。
弘治皇帝竟忍不住捂着自己的心口,心口有些隐隐的疼。
不过他尽力不使自己这隐隐的不适表露出来。
他红着眼睛,故意将眼睛别到其他处,靠着烛火照耀不到的阴影,而此时,眼角已有泪水夺眶而出了。
直到现在,他才真正的知道,原来奏报里的所谓太平盛世,竟是这么一回事。
这便是海晏河清了吗?那么,许多连王三都不如的人,他们又是什么样子?
此时,他站了起来,故意站着去看夯土墙壁上贴着的一张年画,这年画早已斑驳了,而他故意端详,不过是想要掩饰自己内心的愧疚,或者说想要以此去分散一点心口的疼痛而已。
只片刻之后,他终于无法在此待下去了,默不吭声的,也没有招呼,直接走出了屋去。
方继藩和朱厚照见状,连忙跟老妇人告辞,快步追了出去。
只见弘治皇帝一人在前,背着手,默默地疾走。
萧敬急匆匆地小跑着上前,道:陛下
弘治皇帝抬眸,看了萧敬一眼,驻足道:今日所发生的事,统统记下,包括方继藩所授之课。
他没有给萧敬任何反驳或是回答的机会,接着道:此后传抄邸报,发送天下各部各州各府,让朕的大臣们都好好的看看。
萧敬也只能立即应道:奴婢遵旨。
弘治皇帝顿了顿,他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情平静,才继续道:王三,赦免了吧,丐帮之中,只拿首犯吴志新,其余之人,一概既往不咎,这吴志新,也不必以谋逆论处了,斩首即可。
方继藩听了这话后,心里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王三,算是侥幸逃过了一劫了。
而至于钦犯吴志新,是必死无疑的,作为叛乱的首领,没有千刀万剐,就已经不错了。
萧敬似乎已经能体察到圣意了:方才陛下去那王家,这王家的老妇倒还算明理,陛下是不是赏赐一些什么。
他原以为这话会正对弘治皇帝的胃口。
弘治皇帝却是无奈摇头:赏赐了一家,又有何用?在这天下,其实有千千万万个王家这样的人,甚至还有千千万万人远不及王家,朕赏赐了一个王家,赏赐得了千千万万个王家吗?
语气之中,带着无奈。
说着,他深深地看了方继藩一眼:方继藩,你来。
方继藩心里咋舌,随弘治皇帝步行。
其余人,只好乖乖地尾随在后,不敢过份靠近。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张望着这小小的村落,道:今日这一课,并不只是给你的那些门生听的,也是给朕听的,你知道何不食肉糜吗?
方继藩读懂弘治皇帝的意思了:陛下再差,也比那晋惠帝要强许多。
说出这话的时候,方继藩觉得说错了,不对哪,这话不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理应说陛下比之晋惠帝要强上万倍才是。
弘治皇帝则是苦涩地道:其实朕和晋惠帝,又有什么分别呢?朕若是不亲眼所见,怕也未必知道王三这样的人为何要从贼,是你点醒了朕啊,所谓的太平盛世,朕实是估量得太简单了,这是朕的疏失。
方继藩尴尬地笑了笑。
弘治皇帝又道:可是至少,朕总算是亲眼所见过了,知耻而后勇,一个人若是不知耻,尚且还沾沾自喜,总不及知耻的好。你留在此处吧,处理好后事,朕先行回宫了。
他面上露出一股深深的倦意,这种疲倦之感,显然和从前时候全然不同,从前再如何疲倦,可至少目中还能显出几分精神,可如今,却连眼睛,都无神起来。
方继藩送弘治皇帝上了车驾,而那朱厚照自觉得讨了没趣,原以为自己成了恩公,父皇该高兴一些才是,可谁料到父皇的脸色,竟显得更加铁青了。
萧敬和牟斌则是一直大气不敢出,等车驾行了,浩浩荡荡的人马,便很快的绝尘而去。
方继藩留在原处,面带着笑容,恭送圣驾,等圣驾真走了,却突的想起一件事来了。
我我为朝廷立了功,为大明拿了钦犯的啊。
我的功劳呢,赏赐呢?
此时,心里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该喜,还是该悲。
唯一令他庆幸的是,至少所有的丐帮成员,除了首犯之外,都得以赦免了。
当消息传出的时候,这西山上下,俱都振奋了。
西山里,有太多从前和丐帮有牵连的人,如王三所言,他们只想着安安生生的过好日子,他们已经满足于今日的现状,和乱党有所牵连,犹如一根刺,令他们不禁惶恐。
赦免一出,使他们终于可以了了这一桩心事,令他们可以放下心来,以后只要安安心心过日子就行了。
方继藩的心里,也不禁为之欣慰,毕竟他是一个三观奇正的人啊。
这一路回宫,弘治皇帝一直愣愣地坐在车驾里,脑海里,无数的念头划过。
他眼睛有些红肿,自己所见,竟是如此的真实啊,比那些奏疏告诉他的更真切和触动。
而接下来,他陡然想起了方继藩。
于是等回到了宫中,弘治皇帝至暖阁里高坐,只是,他一声不吭了很久。
而随之而来的萧敬和牟斌,却已拜倒在地,萧敬道:陛下,奴婢万死。
臣牟斌到了如今,也不得不服气了:锦衣卫
弘治皇帝疲惫地靠在了软垫上,眼睛看着雕梁画栋的暖阁呆了一会儿,才道:你们觉得羞耻吗?朕也一样,朕今日真是无地自容,许多事都是朕以前都想不到的。这一次不怪你们,诚如方继藩所说的那样,只要世上还有许许多多王三这样的人,今日拿住了一个吴志新,明日就会有刘志新杨志新,这多如牛毛的逆贼和钦犯,你们抓得完吗?方继藩,做了一回朕的师父啊。
实在抱歉,今天这章有点晚了,早上去医院,没想到医生说严重了,要检查和拍片,然后又吊针的,还好昨晚想到今天要去医院,熬夜写了些,回家立马又干活,接着就更上来了,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别怪老虎哈!
8)
第二百零五章:王守仁悟道
时间转眼而过,又过去了小半月了。
这小半月的时间里,西山依旧很忙碌,四处招徕流民,许多人的干劲甚至比从前更足了。
邸报已掀起了惊涛骇浪,因为是皇帝亲自授意的,所以这关于方继藩的授课内容以最快的速度被送至了所有的官吏的手里。
邸报一旦出现不同寻常的内容,显然就是宫中发出的某种不同寻常的讯号,足以使无数人去揣摩这邸报背后的深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