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载沣也道;“此事行……行不得。”
善耆仍不死心,道:“宁与外邦,不给家奴。若让革匪或袁贼得势,则真的会像法国路易十六……”
“宁与外邦,不给家奴。”隆裕在回味着这句话,这是慈禧留下来的“名言”。
奕劻这时却说:“袁世凯正在与革匪谈判优待条件,如实行共和,我们还有优待条件,袁世凯会保护我们的……”
“闭上你的臭嘴!”良弼气炸了肺,怒不可遏。其他的人也对奕劻怒目而视,奕劻再也不敢开口。
良弼道:“日本人提的条件也太苛刻,样子,日本人的心思不一定是只想满蒙。恐怕到时它会得寸进尺,比袁世凯更凶恶可怕。”
“唉——”隆裕太后长叹一声,“载沣你怎么样?”
载沣哭了起来,哽咽着道:“我们的祖宗在那里,怎能拱手让……让给外人。”
“罢了。”隆裕说,“虽然秦时竹已占了东北,但好歹还是咱们大清的人,满蒙说什么也不能割让给外邦,这些地方不同于青岛和香港。”隆裕又了大家,说:“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再继续商议,你们回去以后再多想想,有什么办法。”
国势 第116章
袁世凯遇刺和宗社党成立的消息很快就传入秦时竹的耳朵。
“老袁遇刺到底怎么回事?不是打招呼让共和会不要轻举妄动吗?”
“确实说了,但这几个人刚从南方回来,没有沟通好,再说,他们不是腾龙社成员,我们对他们的强制力还不够。”
“炸了就炸了,虽然没炸死老袁,可也把他吓个半死。”秦时竹挥挥手,“对宗社党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良弼、善耆等人是铁杆,我准备了两套方案,见机行事。”
“历史上良弼死于家珍之手,不过现在,家珍恐怕不会有这个机会了,我们还得自己干。”秦时竹想了想,“我甚至觉得善耆比良弼还关键,那个川岛浪速我一想起来就火大,得找个机会把他办了。”
“这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吧。我这两套方案,一套‘摘星’,一套‘除日’,足以应付了。”
“凡事让白毓崑多联络,他在那里人头熟,和其他革命团体关系又密切。”秦时竹叮嘱他,“白毓崑为人机灵,可以信任。除良弼我还是等等,汪精卫有什么举动,如果他不操作,咱们只能自己干。”
“我等他半个月时间,如果还没有动静,只能自己干了。”葛洪义说,“为保证行动顺利,我打算向大黑借突击队用用。”
“你和他商量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秦时竹换了个话题,“最近又有哪些学生来投军?”
“很多!尤其是我们拿下永平府,震动京畿,学生来得更多了,两个比较有名,一是张自忠。他现在是天津法政学堂的学生,还有一个是沈鸿烈,他是日本海军军校的毕业生。”
“张自忠怎么提前了?”秦时竹自言自语道,“我记得在历史上他是94才投笔从戎的,估计是我们的军事行动强化了他的报国意识,使得他提前参军了。”
“这样不是很好?”葛洪义笑着说,“是人才就要欢迎,他总是要参军地嘛。迟来不如早来。”
“沈鸿烈也是干将,历史上奉系海军就是他主持的,一定要把他笼络住。”秦时竹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还没有海军,就让他去黑龙江江防船队报到吧。”
“张自忠怎么安排?我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再送他去郭松龄那里。”葛洪义建议,“这些投奔的学生军当中,他是唯一一个高学历但又不是军校出身的。我们也得为其他兵种谋划谋划。”
“去空军?”
“对,而且是飞机部队,不是飞艇。”葛洪义说出了他的心思,“从短期,确实是飞艇有优势。但从长远,飞机终究是要主导天空的。我们的军力构成中,航空事业虽然不起眼,却是最为一流。王子树他们学历都不高,眼下飞行技术简单,飞机本身性能还不复杂尚且可以应付,要是将来进一步发展了,可能会有瓶颈,咱们可要未雨绸缪。”
“就依你地办,让张自忠去航空学校报到!”秦时竹告诉葛洪义,“由于丁文江的吸引力。另一位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已答应回国后来东北任职,我打算他们两个搭档,把地质所和地理系办好!”
“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各方面近日在讨论国旗时争执不下,湖北方面坚持要以十八星旗作为国旗,孙中山坚持要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还有很多人主张用五色旗,之所以迟迟未决定。在等我们表态呢。”葛洪义问他。“你不会想用蓝底五星旗做国旗吧?”
“孙中山的主张肯定没人听他,就连黄兴也不赞同。黄兴的其他话我不感冒。但他说这个旗象日本的太阳旗,如果采用,有日本并吞中国的象征,我很对,确实不能用这个旗。至于我们的旗帜,也不适合用来做国旗,毕竟以党旗代国旗影响很不好,孙中山他们不能这么干,我们也不能这么干。我还是用五色旗比较好,要和大多数人意见一致嘛。”秦时竹补充说道,“为了给他们留面子,也遵照历史客观实际,我们可以提议用十八星旗代陆军旗,青天白日代海军旗。”
“这倒符合实际。”葛洪义点点头,“不过,我觉得我们地蓝底不大好,还是用红底顺眼!”
“这估计就是咱们哥几个的心态,对从来没有见识过五星红旗的人来说,蓝底、红底同样顺眼,这样吧,”秦时竹从善如流,“等革命胜利就把它改成红底好了,理由是现成的……”
“是由烈士们的鲜血染红地!”葛洪义和秦时竹对视大笑。
“注意,提议陆军旗、海军旗时,一定要事先声明,一定要包含所有的中国疆域,十八星太少了,中国可是有二十七个省级行政区呢,必须都包括进去。”
葛洪义扳着指头一算,“不是二十六吗?”
“千万不要忘了台湾,那是我们的故土,一定要收回来的。”
“这个恐怕不大好办,我们兄弟几个是明白一定要收回来地,但南方那些人我估计还没有这个胆子,和日本对着干,谅他们也不敢,咱们先收敛一下吧。”
“也只能如此了。”秦时竹满怀雄心壮志,“在我们有生之年,一定要把台湾、香港、澳门等一切被帝国主义占领的国土拿回来。别人的我不稀罕,但自己的谁都不给!”
北方陷入了僵局,南方却自管自地闹了起来。
首先是各大列强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为袁世凯助威。《宇林西报》发表社评,攻击南京方面是“独裁”,是“寡头政权”,“远非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美国国务院也表示:“对于革命党急急忙忙第企图建立一个共和国的行动感到某种忧虑。”《纽约太阳报》就干脆说:“孙中山和他的朋友们非常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他们没有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和恢复和平地能力。”《纽约时报》甚至提出:“中国人最好还是保留帝国,并慢慢地实行政治改良。”日本和俄国就更不用说了,接连发表不承认中国实行共和的**裸的声明。
其次是内部纷争。湖北方面在孙武讨官不得后,黎元洪动用宣传机器大肆攻击孙中山,说南京政府排鄂,万不可与之合作,以免一起垮台,甚至叫嚷要“脱离关系”。此外,湖北方面公开电拒南京政府对沙市、宜昌、江汉三关的税收要求,同时坚决反对向招商局借款。
立宪派和同盟会之间龃龉不断。沪督陈其美当都督后不久就干了不少亲痛仇快的事情。为了筹措经费,他不仅向工商界摊派,而且还向中国银行勒索(辛亥革命后由大清银行改建)。当时宋汉章是中行的具体主持人,以官商合股、个人不能做主而婉言拒绝。中行地处租界,陈无可奈何,但使出“鸿门宴”手段,邀请宋前去赴宴。宋不知是计,又不便拒绝,应邀前往。席间陈其美又以筹饷相要挟,宋仍然以前次的理由拒绝,一言不合,陈其美就命人将宋绑架至早已准备好的小船,予以扣押。消息一出,群情激愤,幸得多方营救,宋才脱险。这还不算最严重地,月4日,沪督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收买人暗杀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里养病地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陶成章从南洋回国后担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又在上海设立光复义勇军练兵筹饷局,招兵买马与陈其美抗衡,两人渐渐不和。更由于争夺浙江都督的缘故,彼此势如水火。陈其美为消灭异己,就使出了暗杀地卑劣手段。
消息很快传开……
“老大,陈其美动手了。”葛洪义笑着说,“真是一模一样啊,沪上群情激昂,孙中山已下令让陈其美严查凶手。”
“严查凶手?”秦时竹从鼻孔里哼出两声,“就是他陈其美自己干的,怎么严查?还不是不了了之。”
“这真是陈其美干的?”
“是!虽然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没有无实际证据,但在事隔多年,国民党政权都逃到台湾以后,内部承认这件事确实是陈其美干的,下手的是蒋介石嘛。”
“那我们怎么利用这件事?”
“先随大流,不要声张,发电报给孙中山和陈其美让他们严缉凶手,绳之以法,在报纸上要柳亚子多渲染渲染,总之,一定要激起重重波澜。”秦时竹接着说,“另外,发电报给太炎先生,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慰问,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算是到头了,正好方便我们的南方支部行事!”
“好!张謇他们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了,你的党义究竟弄得怎么样了?”
“快好了,再过些时间。”[(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117章
第7章
5日,第二次御前会议又在东暖阁举行,讨论了半天,是战是和依然拿不定主意。若战,无兵无饷,若和,又不甘心退位的结局,最后小恭王溥伟和稀泥,对隆裕道:“他们要是问皇上退位的情况,太后就把它推到国会身上。”
逼宫急先锋赵秉钧在御前会议结束后觐见隆裕:“臣叩见太后,不知皇族对退位的事商量得如何了?”
“王公们都说,退位之事他们不好做主,还是让国会开会决定吧。”
赵秉钧不禁佩服袁世凯的先见之明——临来皇宫,袁世凯曾对他说,太后必定会拿遥遥无期的国会搪塞退位的事。
于是就按事先准备好的话回答:“这个事儿若让国会讨论,大伙儿态度可就不会一致了,有没有优待条件可就说不准了。国会可不像袁世凯那样对待太后和皇上,可不会像袁世凯那样处处为皇上和太后着想。太后试思,将来被选进国会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激进想法没有?让他们讨论,袁宫保为太后和皇上争得的优待条件,必定会化为乌有。”
隆裕张口结舌,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让王公们再议一议吧。”
第二天又开了一天的会,还是没有结果,隆裕抱着宣统呜呜地哭了。袁世凯见逼宫压力太大,想避开清廷和南京临时政府,由他另行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朱尔典,后者欣然同意了。有了洋主子的撑腰,袁世凯又派赵秉钧催隆裕早日定夺,隆裕不得已,只好又召开了第三次御前会议。
这次会议在7日召开,袁世凯派赵秉钧、梁士诒、胡惟德为代表列席会议。
与前两次会议一样。王公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提出了各种办法,但各种办法又都不是怎么太好。争论了一二个钟头,也没有明确的意见。
毓朗贝勒说:“我们不要这样争论来争论去的,大家乱糟糟的。太后要拿出决断,要战,即效命疆场,责无旁贷。要和。也要早定大计。”
一旁的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早已等得不耐烦,听了毓朗摸不着头脑的话,更是火冒三丈。
“战?还要战?”胡惟德恼了,“革命军南边打到唐山,北面占了热河,只有承德孤城,蓝天蔚还带着军队朝宣化府进军,你们还要打?难道想兵临城下再接受?”
梁士诒地态度稍微温和些。但意思是一致的:“……人心已去,君主**恐难保全,恳请赞同共和以维持大局……”
眼这番话语还没有得到肯定的回音,赵秉钧腾地站起来,道:“我说明白点吧。现在与南方和谈的结果是。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协议,此协议列国政府也是支持的,那就是南北政府同时取消,另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经袁总理的多方努力争取。对皇室、皇族、满人的优待条件列为八条和七条,你们这些条件行不行?”
说着便把优待条件逐条念了一遍。年老的王公们个个默默不语,良弼等少年亲贵则坚决反对,表示绝不与革匪妥协,要和他们决一死战。
赵秉钧又站起来大声叫道:“今天开会,明天开会,议来议去也议不出个所以然来,内阁只有全体辞职!”
良弼霍地站起道:“你们辞职就辞职。我们可以成立皇族战时内阁,就派铁良统兵南下,有什么不可?”
“你们不要丧失良机!”赵秉钧说罢满面怒容地走出去,胡惟德和梁士诒也跟着走出。
这次会议又是这样作罢了。宗社党不肯屈服,开始积极活动,组织勤王敢死队,京城气氛日益紧张,平时售价45法郎地勃朗宁手枪涨价到00法郎一把。
日。蓝天蔚部逼近宣化府。在革命军强大的军力和恐怖的飞艇面前,尤其是得知新军在山海关吃了大败仗的惨状。使王永庆失去了顽抗决心,不战而逃,一部分人马由他带领逃往怀柔,另一部分逃往绥远,还有一些老弱残兵就地被革命军俘虏。 除了延庆和怀来两地,革命军几乎占领了察哈尔全境。此前一天,夏海强的第五师和李春福的骑一旅休整完毕,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承德开去,准备拔了这颗钉子。留在永平府的陆尚荣在补充了4000人马后,接近满员,刘伯承等第二拨学生军也在里面,事有凑巧,他和陈若愚一同担任了副排长。
9日,袁世凯让唐绍仪转告伍廷芳,提出准备在清廷的授权下在天津组织临时统一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在清帝退位后两天解散。但孙中山态度坚决,明确指出:清帝退位,政权同时消灭,不能把政权私授臣下,北京不得再成立临时政府,袁世凯不得于民国未举之先,接受满人地统治权。硬生生地将袁世凯的要求顶了回去。
两面碰壁,袁世凯只好继续逼宫。他又找到了新的出路――隆裕耳根软,相信身边的太监。企图来过“里应外合”,重点做隆裕的贴身太监小德张地工作。
于是,按照袁世凯的布置,小德张整日在隆裕面前煽风点火。隆裕开了三次会,没个决断,和他的种种聒噪有很大关系。奕劻更是袁世凯的傀儡,到了这时,他已忘了自己是皇室宗亲地身份,也加入了逼宫的行列。正是由于这两人在旁边敲边鼓,隆裕一直在中间犹豫,动摇,始终不敢答应宗社党决一死战的要求。
袁世凯召来了赵秉钧,问他具体情况:
“虽然华甫从容地打入皇族,源源不断地获取了他们的准确情报,良弼依然掌握着禁卫军的实权。就拿上次接应曹锟来说,良弼要华甫务必连夜赶回就是明证。”
“这个我知道,现在他成了我最头痛的人。”袁世凯皱着眉头说,“太后那边怎么样?”
“太后来是有点动摇了。但宗社党不依不饶,特别是良弼,死也不肯答应。”
“混蛋!”袁世凯恼了,手重重地捶在桌子上。
“现在不是手软的时候,真要是那样,我们都讨不得好。”赵秉钧催促他下决心。
“必杀良弼!”袁世凯在室内徘徊了好几步,既然良弼成了他收拾清廷的最大障碍,他就得把他除去。
“我找人下手吧。”赵秉钧有些犹豫。上次刺杀秦时竹就是自己安排地,后来却失了一个好大地手,虽然袁世凯没怪罪自己,但自己心里总有些忐忑。可是怎么杀良弼呢?
“不行,这事情不能我来干,你也不便直接出手做这种事。”袁世凯还不想落一个使他永远洗不清的“活曹操”的恶名。
“借刀杀人?”赵秉钧猜到了袁世凯的意思。
袁世凯心里盘算着:“这事你不要管了,我让克定找汪精卫想办法,得让革命党去干。只要除了良弼。大事就定了。”
“大人,卑职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眼下虽然和东北暂时取得了安宁,但卑职以为,这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派得力人再去谈判才行。”赵秉钧诚恳地说,“眼下革命党气焰虽盛,但内部颇不安宁,湖北黎元洪。东北秦时竹都不听调遣,不把南京方面放在眼里。就拿这次战事,明明南京已经和我们停战议和,秦时竹偏偏来个……”
“你不用再说了,此事我也颇为奇怪。”袁世凯打断了赵秉钧的话,起身走了两步,“听说季老和秦时竹走的很近,江浙一带有名望的人都和东北方面关系很好。连章太炎这样地家伙都能对秦时竹赞不绝口,来真有些本事。”
“听说江浙方面曾经有意推举秦时竹为临时大总统,但不知何故,他居然拒绝了。更有甚者,南京政府内阁,居然没一个东北人物,让人好生奇怪。”
“做个东北王多痛快啊,何必蹚南京这趟浑水?”袁世凯叹了口气。“菊人兄当年督东之时。曾和我提起此人,建议重用。可惜没多久他就奉旨内调,后来我也开缺回籍,此事就不了了之……”
“大人原先认得秦时竹?”
“听说过,不仅菊人兄,就是那时在奉天任巡抚地少川也和我提起过,后悔啊……”袁世凯回过神来,“现在说什么也不顶用了,人家翅膀硬了,我管他不住啦。你刚才说要推荐人去谈判,上次不是已经去谈过了嘛?不仅没有成效,反而被他骗了一手。”
“可卑职以为,如果不同东北方面达成一致,即使我们和南京取得谅解也是无济于事,他们不会听的。”赵秉钧劝他,“至于谈判,此一时彼一时也,前次胡大人去谈判,事态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现在不同,革命军不仅占了热河,眼察哈尔也将不保,硬顶着不谈,恐怕不是个理。再者,前次双方谈崩,是因为无法接受东北地条件,但现在我们既然可以接受南京的条件,自然也可以接受他们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也是,你方才说推荐得力人手,想必已经有主意了吧,属意何人?”
“周学熙!”赵秉钧一字一顿地说。
“缉之?你怎么准他了?”袁世凯知道周学熙有能力,“他有才不假,但外交谈判恐非其所长。”
“大人有所不知,周兄大才,谈判小事,必能胜任。”赵秉钧笑着告诉老袁,“况且,他有别人没有的优点,这谈判一事,非他不可。”
“我倒要听听其中奥妙。”
“大人可曾记得开平煤矿?”
一语惊醒梦中人,袁世凯一拍大腿:“就让缉之去,唉,你上回怎么不提醒我?”
赵秉钧苦笑一声,上回你不是说谈判装个样子嘛,现在倒动真格了,不过这埋怨的话可不敢说给袁世凯听,只好说:“眼下还不适合去直接去东北,沈麒昌现在南京,就让缉之去南京吧。”
“越快越好!”
国势 第118章
20日,周学熙见到了沈麒昌和张謇,这一天,中国实业的三巨头――“南张北周,关外辽阳”在南京秘密碰了头。
“沈老和季老一向可好?”
“好,好!自古无事不登三宝殿,缉之这番远来,恐有要务在身吧?”
“季老真会说笑,周某此来,特来望二位,另外,煤矿现在经营状况也要和沈老做个汇报。”
“哈哈,汇报事小,莫非为袁公做说客?”沈麒昌轻轻松松地予以点破。
“沈老果然火眼金睛,此番前来,确有此意,不过做说客嘛,言过其实,居间调停倒是更为合适。”周学熙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袁公想与诸位做笔生意。”
“在商言商,我等有何妙处?缉之要多少佣金?”张謇和沈麒昌对望了一眼,相互笑了,果然是来做说客的。
“不敢。能完成袁公重托,我已大喜过望,安敢奢望佣金?”周学熙笑了,三人间的亲密度增进了很多,“一来释北洋军与东北军的干戈,二来是希望能与两位和谈,实现全国和平。”
“缉之,你是不是搞错了?”沈麒昌故作惊讶,“南北和谈,不是唐先生和伍先生两人在谈吗?我们既非谈判代表,又非掌权之人,此事如何做得?”
“沈老真会说笑,恕我直言,明眼人都能出来东北方面与南京有隙,秦兄要是不点头,这和谈协议就是废纸一张;另外,季老是江南名宿,您要是不首肯,恐怕江浙人士对和谈也不会赞同吧?”
“这么说,我们两个局外人还干系重大喽?”张謇笑眯眯地问。
“正是。你们二老不仅是局内人士,而且有举足轻重之势,这事要是办成了,中国安定不难实现。”
“好你个缉之,见面就拿这么大的幌子来招摇。”沈麒昌乐了,“说吧,袁公有什么想法?我们要是帮得上忙,一定尽力。”
“第一。前日北洋军与东北军大战,是各为其主,不得不如此,还望两位勿怪;第二,袁公亦有意共和,奈何朝中亲贵不服,他也束手无策,还请见谅并给予时间;第三。为显示诚意起见,希望与东北停战,双方互不侵犯,各守现有疆界;第四,东北和南京的条件。都可以商量,谈判……”
“估计缉之漏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我们同意推举袁公为大总统,是也不是?”张謇单刀直入。
“这个……”周学熙一时不好回答。
“缉之。你不要装出为难的样子。”沈麒昌拍拍他的肩膀,“推举项城为总统,我们两个都是同意的,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要答应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这两个要求不满足,恐怕他也做不得大总统。南京方面和清廷达成什么协议我们尚且不知,只是。无论如何,清帝必须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