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真的?”冯庸大为兴奋。为了政府财政宽松。为了打一个富裕仗。冯庸一翻身,将拓跋慧姬压在身下。很快屋子中再次响起让人脸红心跳的喘息呻吟声。
察哈尔一线,蒋百里接到冯庸的命令,顾不上考虑其他,快速将进军的命令送到东北军各个师团。一时间,十八万东北治安军士兵如同奔涌的浪涛冲向北洋军的防线。
“北方急电,北方急电!东北治安军二十万大军突袭北洋阵地。双方正在激烈交火中。”北京街头,这样的报纸只有短短三个时辰就传遍整个北京城。
“北方急电!东北治安军出动几十万大军突袭北洋阵地,现在双方正在激烈交火之中。”这是南京街头的报纸上的内容。
“北方急电!北方急电!东北治安军出动上百万大军突袭北洋阵地,双方现在正在激烈交火之中,北洋形式不容乐观。”这是上海的报纸。
“北方急电!东北治安军上百万大军突袭北洋,北洋放心已经崩溃,中原大战全面爆发!”这是广州街头的报纸。
当然,有全国影响的报纸基本上的都是转载了北京的急电。毕竟这个可信度比较高。至于那些小报纸,为了喜人隐忍的注意力,不惜制造出无比雷人的噱头。
但是无论各家报纸怎么说,现在整个中国的所有的关注点一下子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自古北方民风彪悍,是强悍军队的发源地。
西南总督府。
蔡锷神色凝重的看着手中的电报。作为全国顶尖的大势力,西南的情报能力当然不是国内其他势力能够相比的。而且蔡锷的也比其他人更清楚这场大战爆发的原因。
“看来黎大总统的人应该是落入东北的手中了。”蔡锷叹了口气说道。
黎元洪的出走充满了危险,但是面对北洋段祺瑞冯国璋的独裁统治,蔡锷要不甘心革命的成功遭到践踏。这时候恰逢黎元洪派人和西南秘密接洽。这让蔡锷看到了希望。黎元洪是支持革命的,但是他却没有实力抵抗段祺瑞的攻伐,最终成为傀儡。所以蔡锷想要将黎元洪接到西南,重整革命的力量。
可是他没想到,北洋和东北的动作全都出乎预料的快。西南刚刚经历了大战,虽然打败了北洋,但是相对来说,他们的损失比北洋眼中的多。整个西南政府的财政几乎被完全榨干,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东北的商业团体在西南控制了大量的矿山富地。很多关系到西南命脉的矿藏都被东北的茂森商会低价吞并了。现在的西南总督府就剩下爱不到十万的精兵和千疮百孔的政府。要不是两广在财政上的支援,西南的日子还要难过的多。
“总督,东北这步棋恐怕走错了!这个时候争抢民国政府的大义,恐怕只会成为众矢之的。按说东北冯少帅不是这么没眼见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决策。”唐继尧讶然的说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步大棋,走后了可以咸鱼翻身,鱼跃龙门。走不是好就是众叛亲离,烟消云散。东北冯庸的眼光还是那么犀利。又怎么会做没把握的事情!”蔡锷苦笑道。
“将军,这怎么说!就算咱们的实力经过大战被消弱了。但是联合我们西南,北洋,和两广桂系,未必就不能对东北实施全面的打压,他们的地盘这么光口,想要打压他们还不容易。”唐继尧说道。
“谈何容易!先不说咱们三家联手能不能打压东北,就算能够打压,想要三家联手也不容易。在北洋的眼中,咱们可是心腹大患。而桂系的力量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却也有一个限度。现在广州也出现了不安定的因素,听说国民党和陈炯明接触,被陆荣廷发现了,双方差点翻脸。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陆荣廷忍了下来。只是桂系和国民党的关系也难以回到从前。所以,桂系的能够抽调的力量实在有限,再加上桂系和东北没有接触,陆荣廷未必愿意用他辛苦发展的队伍去和遥远的敌人战斗。”蔡锷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那这么咱们就没有办法了?”唐继尧郁闷的说道。
“办法倒是有。只是需要两个条件!”蔡锷看着地图说道。现在东北已经动手了。如果北洋挡不住,或者说北洋被打疼了。北洋才有可能了联合其他各方势力共同对抗东北。但是从心底来说,蔡锷不想和冯庸所在的东北开战,毕竟两人还是结拜兄弟,如果能够和平解决最好。当然,其他是东北冯庸不能将中国带向独裁的深渊。
当然,作为西南总督的蔡锷眼光已经和原来大为不同,他知道东北作为军阀,想要让他放弃绝对的全力恐怕不容易。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零三章 东北动,天下惊(续)
“现在要想阻止东北,至少需要两个条件。”蔡锷沉声说道。
“那两个条件?”唐继尧惊讶的问道。
“第一条,也是一切可能的前提,那就是北洋政府能够抵抗主东北的进攻。现在北洋在北方前线的兵力并不占优势。东北实际兵力大约在十八万人左右,虽然不能说全部是精锐,但是恐怕也不是简单的乌合之众。我去过东北,了解东北治安军的的发展经过。东北治安军士兵必须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才能成为正式的士兵,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战场之后才能被称为精锐。而且东北体系严密,士兵思想统一,后勤补给充足。从这一点来看,东北军的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北洋。如果北洋不能抵挡住东北前进的脚步。那等待北洋的将是大崩溃。甚至有可能是全军覆没的命运。”蔡锷沉声说道。
“有这么严重?北洋实力强悍,不说其他人,单是徐树铮和曹锟的部队,就是当之无愧的精锐。面对这样的敌人,咱们西南近二十万新军部队,历时一个半月,都只是堪堪抵挡住。东北同样动用不到二十万基本上由新兵组成的部队,他们又怎么可能让北洋全军覆没?”唐继尧摇摇头,表示不理解。毕竟双方在战场的兵力差距和一个半月前的西南战场相差不大。
“北洋在北方前线的部队可不是徐树铮部和曹锟部。经过了这一战,我承认北洋这正当饿精锐还是非常有战斗力,而这两只部队就是北洋硕果仅存的精锐。但是北洋靳云鹏率领的那些部队,虽然也有精锐,但是绝对不是很多。甚至大部分都是些各省联军这样的乌合之众。再加上北洋在和西南的战争中失败了。虽然兵力损失并不大,但是财政,武器弹药的消耗可是小不了。甚至我判断北洋和咱们西南停战,最大的可能不是因为桂系对咱们的支援。而是北洋的财政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你没在北京呆过你不清楚。北洋政府这个机构非常臃肿。尤其是这几年,袁世凯统治越发的昏聩,为了让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向各方势力许愿,使得整个北洋政府迅速的腐朽没落。他称帝后,更是使得北洋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北洋虽然号称民国正统,但是他的根基早已经腐烂。各方势力都想从袁世凯手中分取蛋糕。这就使得北洋的财政紧张,国库空虚。这样的北洋有多少胜算?我压根无法猜想。”蔡锷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他即希望东北能够成功,又有些害怕东北成功。希望成功是因为就他在东北呆得那一段时间,东北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给他的感觉都非常不错。虽然因为是军政府,在有些方面比较专制,但是相比于思想混乱,妖魔横行的北洋政府来说,东北政府绝对是个较为开明的政府。再加上冯庸虽然年轻,但无论是眼光还是魄力都非常了得。现在已经隐隐有了一代雄主的样子。如果东北取代北洋,肯定会由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但是对整个中原腹地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个福音。毕竟现在的民国,东北的老百姓是最幸福的。现在的老百姓,饿了由饭吃,冷了有衣服穿,这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低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难实现,其中就包括西南。但是蔡锷从整个西南这个体系来考虑,却又不想东北打败北洋,毕竟北洋失败后,整个天下就会变成东北一家独大,其他势力只能仰起鼻息,甚至还会被东北生吞活剥掉。就算蔡锷愿意,他身后的西南要员也不会愿意。西南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经历了北洋入侵,当地老百姓已经对政府有了认同感,西南总督府更是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套利益联系网。蔡锷虽然是西南总督,但是政务上的不精通,使得他在政府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而且蔡锷在鼓励也是赞同军人不敢正,这让西南开始出现一种诡异的情况。政府和军队并不协调统一。
“总督,那第二个条件呢?”
“第二个条件,除非东北背后有变!”蔡锷叹了口气,仿佛不想说。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背后有变?”唐继尧愣了愣。接着脸上一变的说道:“总督,你是说俄国人或者日本人入侵东北?”
“俄国人深陷欧战的泥潭,入侵东北的可能性极小。但是日本却不同,两个月前日本的朝鲜军就增加了两个师团。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这几天我又听到日本的朋友说日本政府已经通过了再扩编两个师团抽调到朝鲜,加强朝鲜军的力量的方案。俄国人在远东的力量没有大的增长,日本人作为英国人的盟友,现在也压根不可能对俄国人作战,那日本的目标也就可想而之了!”蔡锷的神色很复杂。
“小日本要入侵东北?”唐继尧还是感到难以置信。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东北和日本的关系非常紧张。半年前东北和日本在边境发生的冲突你不会忘记了吧!当时日本朝鲜军的军力有限,防守俄国佬就已经很困难了。能够抽调出来用于东北作战的部队有限,再加上东北在朝鲜边界陈兵近十万人,日本开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日本选择了隐忍,这两年日本朝鲜军不断扩编,武器装备得到了替换。朝鲜军的实力一下子膨胀起来。而等到日本国内的两个师团整编完成,日本恐怕就会谋求在中朝边界跳起争端。到时候,东北就算掌握了政府大义,也无力南下作战了。”蔡锷心思复杂,作为日本留学生,蔡锷本人对日本还是很有感情的,甚至将日本当作第二故乡。可惜,了解中日国情的蔡锷,悲观的发现,日本和中国将来迟早有一战。这也是他们中国士官三杰共同分析得到了结果。所以,蔡锷打心底里不想这件事情发生。
“确实是这样!不过小日本如果入侵东北,咱们恐怕也不能袖手旁观。毕竟东北也是中国的国土。”唐继尧虽然战略眼光不如蔡锷,但是作为中国人的血性却是不缺乏的。
“这是当然,咱们西南新军首先是中国的武装力量,无论是那个国家要入侵我中华,就算我辈喋血沙场,马革裹尸也绝对不让敌人占据一寸山河!”蔡锷鉴定的说道。他们这一代的军人,对于国家落后带来的痛苦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拼搏努力的方向也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已经将家国天下融入到骨子里。有国才有家。当然,也由很多人经受不住其中的诱惑,改变了堕落了,但是无论如何,却也不能否认,民国是一个将星云集,人才辈出的年代。
北方前线,两股军队突然遭遇了。双方兵力相当,都在万人左右。在这中情况下,双方丝毫没有反应的时间,只能鼓起勇气,展开冲锋,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胜利者才有前进的资格。
“杀……”战场上的喊杀声响彻天地,真正短兵相接,枪已经成了累赘。只有雪亮的刺刀才是生命的保证。
“大家不要慌,按照你们平常训练的。想要保命,就要勇敢的向前冲!”东北治安军的政委这个时候发挥出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并且他们率先展开冲锋,为战场上的士兵做出了表率。在后世时空中,政委大都是文质彬彬,知识分子。但是在东北。很多政委的来源都是那些百战精兵,毕竟这个和他一同见过血的人,才是值得完全信任的。他们熟悉战场,无所畏惧。虽然口才和文化无法和文化人相比,但是他们在战场上是勇敢的,是强悍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士兵们的士气。在他们带领下,即便是第一次上战场的东北军士兵也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
战场上士兵的崩溃是很突然的,在东北军士兵渐渐的找到节奏感,北洋的士兵就撑不住了。再加上北洋的军官在士兵出现不稳的第一时间选择了逃走了,想要保住“有用之身”,这就使得士兵的崩溃成为了必然。
北洋士兵不稳的表现瞒不过东北军中的百战精锐。他们敏锐的察觉到敌人的变化,立刻率领手下的新兵蛋子发起绝命重逢。
轰——北洋军崩溃了。一万多人的部队被击杀了三分之气,其他迅速溃败。
滴答滴答……东北治安军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整个战场上遭遇战变成了追击战,北洋士兵溃散,士兵找不到军官,军官找不到长官。最终。这支万人的部队,成功逃出去的不到千人,其他的都成了东北治安军的俘虏。
“留下一个营的士兵看管俘虏!全旅即可启程,目标北京城!”东北治安军第四旅旅长张君治大声吼道。
面对东北治安军的攻击,北洋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花费数月时间打造的防线不到三个时辰就被打破了!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北洋军不得不留下一直部队殿后,大军仓皇撤退。原本双方对峙的大战场变成了大范围的遭遇战。在北京北方的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几十万大军纠缠在一起,每时每刻都有军队除名。只是从大形势上来看,气势高昂的东北占据绝对的上风,大军防线正在向着北京的方向移动。
广州。黄埔军校。
作为承载了国民党希望的军校,目前还只是个雏形,虽然在招生广告发出之后,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报名,这让孙文大为兴奋。但是本来认为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国民党和桂系陆荣廷的关系闹僵了。原因是国民党高层和被陆荣廷赶出广东的粤系将领陈炯明有联系。陈炯明自从失去军队后,显示流亡到了安南,后来经水路却了上海做寓公。原本这样一个过气的人物,各方面是不会注意的。但是国民党进入广州之后,和桂系的关系并不和睦。国民党想要力量,想要军队发展革命,于是联系陈炯明,想要借助他在广东的影响力。但是陆荣廷却对国民党十分防备。对国民党的监控极为严格,这是孙文等国民党高层不能容忍的,看着桂系的力量越来越强,国民党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孙文猜测桂系想要在西南战争之后保住眼前的一切,就需要国民党的力量支持。可惜,谁也没想到,陆荣廷和名声鹊起的桂系少帅陆裕光选择了和西南联合抵抗北洋。再加上蔡锷的水淹之计的成功,北洋大军无奈撤军,使得西南和两广安定下来。桂系的力量在这中华南半天已经彻底稳固下来,这个时候,国民党自然成为陆荣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限于国民党拥有的巨大的声誉,以及国民党在中华的巨大影响,陆荣廷不想明目张胆的对付国民党,毕竟他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但是国民党高层行动不缜密,在联系陈炯明的时候,被陆荣廷知道了。陆荣廷借题发挥。想要武力驱逐国民党离粤。
最终双方展开谈判。国民党退出广州城,将总部暂时移到广州城外的黄埔军校内!同时双方达成共识,国民党借黄埔岛建设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隶属于国民党所有,广东政府不得干预。但是作为交换条件,国民党要在一年的时间内撤出广东省。
对于这个条件,陆荣廷满意了。毕竟这比起武力驱逐来说,双方的面子上都好看。毕竟国民党在全国的影响不小。如果武力驱逐,国民党动用他们的力量宣传,就会使桂系的名声臭掉。这是陆荣廷和陆裕光不想看到的。毕竟在这个时候,革命的口号还是非常具有诱惑的。
“大家都说说吧!咱们应该怎么办?”孙文脸色不是很好看。毕竟让谁将自己赶出去,心情都不会好。
“总理,我认为咱们应该趁着北洋无暇反应的时候率领党军北上。广东桂系要驱逐咱们,咱们也已经答应了要在一年内撤出广东省。咱们国民党迫切需要属于自己的地盘,建设自己的军队。所以,我建议,咱们党军趁机北上福建。福建条件虽然差点,但是他紧邻江西和浙江。这两个地方可都是富庶之地。咱们可以将福建作为根基之地,然后逐步蚕食周边的土地。现在北洋自顾不暇,从下辖各省大规模的抽调部队,已经动摇了各省统治的根基。正是咱们动手的好机会!”蒋介石跃跃欲试。毕竟党军成立的时间也不短了。训练了这么长时间,武器弹药也基本上配齐了。这让蒋介石充满了自信。现在纵观全国的势力,只有北洋是连战连败。党军作为新成立的部队,第一战当然挑软柿子捏。而北洋地方军无疑就被蒋介石认为是软柿子。什么人都能够咬一口的软柿子。
“我同意中正这个建议!现在广东已经事不可为,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现在我算是看清楚了。在这个乱世想要成事,不能只靠名声,更重要的是地盘和军队。你看咱们现在有了党军,有了即将成立的黄埔军校。陆荣廷一听说咱们愿意主动离开广东,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现在全国的形式也基本明确,两广,西南,东北都是独立一体的大势力,内部凝实,而且他们对咱们国民党都抱着很大的戒心,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压根就无法发展党军,发展革命的力量。但是北洋就不同了。北洋控制的省份最多。但是各地督军各自为政,实力分散,在加上东北突然的南下,北洋肯定会大规模的从各省抽调军队。这就使得各省的武力大为空虚,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只要占据了一片地盘,凭借咱们国民党的号召力,党军的力量绝对可以快速膨胀。到时候北伐南征,打倒所有军阀,建设真正自由民主党国家就不在只是梦想。”胡汉民说道。
“仲恺,你有什么意见?”孙文看着沉思不语的廖仲恺说道。
“总理,各位,我认为北上福建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仅仅凭借咱们三千党军是不是略显单薄了?北洋虽然没落了。但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们党军未必能够应付北方力量的反扑。现在我有个建议,不如我们邀请陈炯明加入党军,凭借陈炯明的在东南的影响,肯定能够快速扩大党军的影响力。而且北洋也会投鼠忌器,对于咱们争取发展党军的时间非常有帮助。”廖仲恺的话让孙文和胡汉民眼睛一亮。只有汪精卫和蒋介石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但是看真孙文兴奋的神色,两个人对视一眼,什么都没说。毕竟现在的国民党还是孙文说了算,汪精卫和蒋介石虽然出色,但是在国民党中还只是个新人巨头。影响力无法和他相比。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二百零四章 压迫北京
在各方势力关注的情况下,北方战场上,东北士兵在蒋百里指挥下,经过三天艰苦的奋战,终于将北方边境北洋军精锐八万人围困在通州地区。其他的部队不是被东北军其他部队调开,就是被消灭掉了。
战场上的胜利导致了东北大量俘虏的出现,为了处理这些俘虏,尽最大可能的解决前线参战士兵的后顾之忧,冯庸抽调各地保安团,组成后勤兵团,专门处理东北的后勤供应和接收部队在战场上的俘虏。这就使得东北的士兵能够以最大可能的用于战场上。从而使得东北和北洋从兵力相当到东北逐渐取得绝对的上风。
通州地区,距离北京城之忧几十公里了。后世的通州市早已经是北京的附属部分。成为北京的一个区。但是现在,通州还只是热河省的一个小县城。因为地势原因,通州县城占地很广。八万北洋军被死死的困在这里,使得北洋在北方的兵力彻底的被束缚住。
为了对付靳云鹏的这八万精锐,东北集中十二万大军,从四面将北洋敌人团团围住。
通州县城中,一片愁云惨淡,八万大军发动突围作战,可惜在东别治安军恐怕得火力之下,不只是战线没有突破,还损兵折将,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士气。面对这种情况,怕死的靳云鹏时间将情况通报给了北京的段祺瑞。
段祺瑞接到北方战局的具体情况后,一个心沉入了低谷。短短的三天时间,东北和北洋之间在察哈尔热河地区一片乱战,根据最后东北的统计,在这三天之内,双方共交战上千次。最小的规模是营级军队的较量,对大规模的就是东北现在正在进行的围困通州的情况。
“命令傅良佐,倪嗣冲率军回防北京城。”段祺瑞沉声说道。
“通知冯国璋副总统,要求他以政府代总统的身份,全面取代黎元洪的地位,并通电全国,废除黎元洪的总统职务。”情况到了现在,段祺瑞如果还不知道黎元洪落入东北的手中,那他也配不上北洋三杰的名号。现在北方战场糜烂,十几万大军尚且不是东北的对手,更被说倪嗣冲,傅良佐率领的万人部队了。之所以让他们回归京师,是要安定整个北京城的人心。之忧安定的北京城,才能给段祺瑞想法。而且无论东北的战果如何,黎元洪都会被东北推向前台,到时候自己就会彻底的陷入被动。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减弱黎元洪对北洋造成的影响,段祺瑞只能先下手为强,让冯国璋上位,以代总统的身份废除黎元洪的正统职务。当然,段祺瑞也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现在的形式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北洋不是没有精兵,只是因为西南之战的原因,北洋最精锐的徐树铮部和曹锟部现在都处在西南前线,和西南新军对峙,就算他想抽调,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赶到北京。毕竟现在不是后世,大军想要长途行军,花费的时间是难以想象的。恐怕等到北洋两湖的精锐赶到北方战场,东北早已经攻破北京城,将他们这些高层彻底俘虏了。
东北,少帅府。
冯庸整个人变的极为兴奋,前线大军的表现远远的出乎他的预料。北洋近二十万大军不到三天就崩溃了大半。东北光抓俘虏就抓了不下五万人,再加上被东北军消灭在战场上的,以及被团团围困在通州的靳云鹏部。在北方管广大地区活跃的北洋军成建制的不对不到三万人了。而经过艰苦的战斗,东北军减员也相当严重,北京士兵的成长是伴随着鲜血了。具体的统计还没有出来,但是从前线的运送回了的尸体已经不下万具。再加上轻重伤员,整个东北军不对拥有持续战斗能力的不对也之忧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六万多人的奉军新改编部队。可以说东北军的表现已经远远地超出冯庸的预料。这有怎么能够不然他惊喜。凭借东北军的训练条件,只要经历过几次战场经历,就可能成为精锐的老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