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麻烦你再走一趟吧!我想通过这次东北的态度就能够大体判断李纯是不是真的落在他们手里!”段祺瑞幽幽的说道。
“总理,如果李纯他们真的失败了呢?”倪嗣冲问道。
“那就谈判吧!”段祺瑞仿佛用光了全身的力气说道。如果援军被东北打掉了。北洋再继续硬扛下去也没有意义了。现在北洋已经不能在消耗流量了。
“是!”倪嗣冲有些振奋。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北洋已经输了,继续苦撑下去,只会换来更大的损失。这点倪嗣冲看得清楚,但他不是决策者,无法影响段祺瑞的意志。现在段祺瑞松口了。这让他看到了停战的曙光。
傅良佐张了张口,有些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李纯杳无音信,张勋的撤退,对山东的北洋军都是沉重的打击,北洋已经没有和东北军争抢山东的底气,甚至从东北军偏师孤军南下就能看出东北军想要吃掉山东省的决心。
东北军指挥部。
蒋百里一脸古怪的看着手中的电报。
“司令,怎么了?”南部战区政委王苏东一脸好奇的问道。
“你自己看吧!没想到咱们军中还有这么一伙儿极品士兵!”蒋百里笑着说道。
王苏东看完电报,脸上露出笑容道:“虽然有些胡闹,但总是一片好心。现在第四旅全歼了苏军,吓退了张勋的武卫军,咱们的谈判是不是也应该有个结果了?”
“不错,我想用不了多久,倪嗣冲就会上门的。这次就算段祺瑞再固执,也只能乖乖的按照咱们的意志走。”蒋百里快意的说道。老对手已经没有继续对抗下去的力量了。终于看到他低头了。
“报告司令,政委,北洋使者求见!”
蒋百里和王苏东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走吧!不要怠慢了咱们的客人,这可是关系着整个山东省的归属权!”
会客厅,双方如同正式谈判一般分两边做好。只是这次的气氛和以往不同,充满了凝重的意味。
“百里兄,这次我可是抱着诚意来和你谈判的,希望我们双方能够就停火的问题达成协议!”倪嗣冲率先开口道。
“当然没问题,我方也不希望战争继续下去,毕竟战争中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蒋百里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是我方提出的议案,请百里兄过目。”倪嗣冲对自己副手示意,让他拿出自己拟定的合同。
“不必了!倪兄,我们东北的条件在开始的时候已经声明过了。整个山东省,就是我们的条件,也是我们的底线。”蒋百里毫不犹豫的说道。
倪嗣冲脸色一沉。心中大体判断出东北强硬的由来。
“百里兄,现在你们只占据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山东,怎么能因为几场战斗的胜利就妄图吞并整个山东省。你这样做可使的咱们的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倪嗣冲为难的说道。
“呵呵,倪兄,我也不瞒你,我也刚刚接到一封电报,这封电报让我们有了坚持底线的决心,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出让步,回去以后我也没法向少帅交代。这点希望倪兄能够谅解。”蒋百里意有所指的说道。
“这……”倪嗣冲为难了。蒋百里的话里的意思不用说肯定是关于苏军李纯部的事情。但是蒋百里不明说,他也没法问。
“倪兄。现在的形式你我都清楚,我们东北是带着诚意的,但是我们不会无休止的等下去,现在战场的形式对我们有利,我们随时可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相信到时候会是什么情况你也应该清楚。东北不会让步,也不能让步。这是底线,如果这次再谈不拢,咱们只能在战场上见了!”蒋百里沉声说道。话里面已经有着威胁的意味了。
倪嗣冲脸上出现冷汗。蒋百里的话他无从判断真假,但是如果蒋百里下令开战,那么北洋结局会更加凄惨。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争结束
双方的和谈因为东北的强硬而陷入僵局。尤其是在东北摆出武力威慑之后,倪嗣冲就有些急了,北洋确实是打不起了。在打下去整个北洋皖系力量就彻底完蛋了。他们这些人的命运也就会随着皖系力量的消亡而淡出历史舞台。
经过和段祺瑞的紧急磋商,最终段祺瑞同意了东北的条件。同时,段祺瑞要求东北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必须在北洋军撤出之后才可以接手山东的防务。这个要求蒋百里在考虑之后答应了。同时提出条件,北洋只能撤出军人,不能裹挟老百姓,撤军时间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如果过了时间,东北治安军将进行武力驱逐。
对于东北这些苛刻的条件,段祺瑞并没有拒绝,毕竟偌大的山东省都输给了人家,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计较也没什么意思。
最终,双方在历城城下签订停战协议。段祺瑞和蒋百里两人终于面对面了,只是双方的气势却截然不同。段祺瑞头上头发花白了一半,整个人气质有些颓废,脸色有些蜡黄,看来状态很差。反观蒋百里,一身戎装,意气风发。
“段总长,我们又见面了!”蒋百里笑着说道。
“蒋先生,你还是风采依旧啊!”段祺瑞似乎不想和蒋百里深谈。想想也能够理解,段祺瑞是个高傲的人,现在形式可以说是东北动用武力生生打出来,这让段总长难以承受。
蒋百里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说话,当年的恩怨或许一笑而散了。蒋百里作为一名统帅,这样的胸襟气度还是有的。从段祺瑞答应和谈那一刻,他已经胜利了。
这场关乎东北和北洋关系的和谈要落下帷幕,双方自然要举行一个仪式来证明着一切。作为双方谈判首脑的蒋百里和段祺瑞当然要露面了。
段祺瑞接过倪嗣冲递过来的合约,提笔签上自己的大名。然后就起身进城了。对于段祺瑞这样失礼的行为,蒋百里没有丝毫的为难。段祺瑞还是放不下他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他在那种高位上呆了很多年,早已经习惯成自然,让他灰头土脸的跌下来自然颇多不自在。
“百里兄,这下你可以让东北军撤开了吧?”倪嗣冲有些尴尬的说道。
“当然,现在我们也要准备接手整个山东省了。山东的治安可不好,恐怕我们要比现在还忙呢!”蒋百里促狭的笑了笑说道。
倪嗣冲脸上露出越加尴尬的神色,北洋治理山东期间确实让山东的治安状况很差,土匪横行说不上,但是土匪绝对是有不少的。甚至很多地方,地方保安团和土匪山贼穿同一条裤子来捞钱。当然,这个烂摊子都需要东北去慢慢梳理。
东北少帅府。
“少帅,蒋副司令急电。我军已经和北洋军签订停战协定,半个月内,山东境内的所有北洋军都会撤出,到时候整个山东省就是咱们的了!”徐铮兴奋的说道。
“太好了!有了山东省,整个渤海湾就笼罩在咱们东北的影响之下了。”冯庸也有些兴奋的说道。
“少帅,不过东南军区来报,日本人的动作更大了。山东收复恐怕并不容易。”徐铮说道。
“没事的!小日本动手是肯定的,但是以小日本的性格,从山东动手的可能性不大,他们的目标是长春,是本少帅!只有干掉了本少帅,大半个民国都要慑服在他们的淫威之下。”冯庸笑着说道。丝毫没有因为日本人可能的攻击而感到恐惧。从日本越境屠杀中国村民那一刻开始,东北和日本的较量已经开始了。
“青岛的日军得到了加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更是在青岛地区盘桓,其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威慑咱们!占据山东的军队。”徐铮说道。
“这点我清楚,百里将军早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战略。咱们后续的部队也该行动了!占领山东容易,治理好山东可就不容易了!尤其是是在小日本海陆大军环视之下。”冯庸叹了口气说道。
“少帅,如果日本人趁着山东内乱大规模的扩大占领地盘,咱们真的要和日本人兵戎相见?”徐铮问道。他知道冯庸对于土地有种异常的狂热,为了土地的归属权在冯庸身上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这次恐怕不行,山东的地盘可以占据,但是对日本人的态度方面就要圆滑一些了。毕竟现在咱们身后是北京中央政府,咱们的行动代表了中华民国的正统。青岛虽然是日本人强行从德国手中抢过来的,但却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了。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无法武力攻击。更何况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日本海军的巨炮能够轻易覆盖整个青岛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青岛问题只能先放一放。放到咱们和小日本的冲突出结果的时候。”冯庸脸色不好看。如果是在陆地上,凭借着东北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冯庸丝毫不畏惧,但是到了海上,民国的海军就是渣滓啊!现在东北的海军目前还只有几艘民国自己生产的落后小炮艇,就算冯庸想要发展海军都没有那个时间。
“徐铮,我准备派遣你去山东。”
“我?”徐铮愣住了!
“不错,就是你!东北的形式你很清楚,我也无法保证咱们什么时候会和小日本开战,一旦开战,山东境内的精锐部队一定会全部投入前线战场,甚至整个山东都可能成为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就必须有人坐镇,让山东能够在咱们和日本开战的时候成为咱们稳定的后方基地。”冯庸沉声说道。
“我行吗?”徐铮很没有自信,自从他加入东北那一刻开始,一直是作为一名作战参谋而存在的。真正率兵打仗的经验是没有的。
“你要相信你自己,咱们东北军将领的出身没人比你更了解,他们很多都是农民出身,甚至有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带领部队打胜仗,你是留学国外的军事高材生,理应比他们更有能力,这短时间你担任我的作战参谋,工作处理的很好,也让我看到了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放下大胆去做。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冯庸沉声说道。
不用情报去查冯庸就知道,山东的形式肯定非常复杂。山东作为中华之门户,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日本从德国手中抢夺了青岛之后,山东境内的日本人数量激增,而且嚣张跋扈,成为影响治安的毒瘤。
徐铮深吸了一口气,压抑住心底的紧张,说实话,虽然他协助冯庸掌控东北十几个省份,但是真要让他独自一个人去治理一个省,他还真的没有信心。再加上这件事情来的非常突然,仿佛是冯庸突然做的决定,这让徐铮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你这次行动和其他时候不同!我准备任命你为山东军区司令员,组建山东治安军,目的是为了维护山东省的治安,同时作为大军预备役部队。”东北兵役制度建设在东三省建设的很好。但是为了不影响东北的发展速度,冯庸一直没有在东北过分招兵。可以说东北现役的军人足有三分之一是从其他省份招募的。这就保证东北的民间依然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预示着东三省民间拥有充足的兵员。毕竟东北的条件是目前民国最好的,中原等地移民的浪潮虽有减弱,但是依然很可观。
山东人口更多,治理好了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拉起百万的大军。而且山东大汉热情豪放,服从性好,是非常优质的兵员。山东治安军组建第一是为了保证山东省的安定,第二就是深入挖掘山东省的兵源潜力,为东北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山东的情况和东北不同,山东刚被打下来,民心未定,自主招募士兵可能性很低,在这种情况,组建一支有本地人主导的部队,能够最大可能的收拢山东民心,集中山东存在的战争潜力。
“少帅,我需要你的完全授权!”徐铮深吸一口气说道。他准备去尝试一下,毕竟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将军梦。
“没问题,我将这个任务交给你就是对你的信任,现在形势你也清楚,山东治安军建设并不容易,山东境内关系错综复杂。你手中能够动用的资源并不多。这次你带着我的警卫团去山东,以警卫团为山东治安军的根基。至于具体的兵员你可以从蒋副司令俘虏的北洋军中招募一部分,其他的只能靠你自己去征集了。至于你用什么手段我不管,我要求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我拉起一支有质量的部队来!”冯庸沉声说道。
东北吞下山东,不是让山东这个包袱来拖累东北的。尤其是在东北即将迎接暴风骤雨的时候。现在整个东北体系的资源都在集中,冯庸知道小日本不好对付,虽然他们在朝鲜的部队只有十几万人,但是凭借日本完整的兵役制度和强悍的海运能力,日本本土的十几万精锐部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运送到东北境内。甚至北京政府都会成为敌人打击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无力分兵去经营山东。只能选择外放将领去自主经营。当然,政委制度冯庸是不会放弃,这可是东北能够上下一体的重要保证。
“是!保证完成任务!”徐铮坚毅的说道。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四十四章 北洋政府的讨论
南京,新北洋政府大会堂。
北洋政府的高层官员几乎一个不拉的全部到场。这次算是南京新北洋政府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层大聚会。当然,真的有分量在大会上发言的没几个人。毕竟北洋内部等级也是非常森严的。
这次大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参加者有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东北冯少帅的横空出世,让世人再也不敢小看年起人。北洋这样的老势力也开始关注年青一代的能力,尤其是在离开北京之后,原北洋政府中所有有资历没能力的“老人”冯国璋一个都没带。来到南京,构筑起新北洋政府的构架之后,冯国璋也开始重用一些年轻人,持续不断的提拔年轻官员。当然,像东北那样将二十出头的毛头少年抬上旅长师长,甚至省长这样的高位是不可能的。但是有资格列席这场大会的年轻人总比以往多了很多。
这次大会还有一个让人很惊讶的地方,那就是在第三人的位置上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年人气质沉稳。身子坐的笔直,很有军人气度。
在青年上手正是满脸和气的北洋新政府总理王士珍,最中央的自然是新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冯国璋了。冯国璋的脸色可没有王士珍那么好看,王士珍早已经不掌军了,整个人成为一位彻头彻尾的政客。政客和军人最大不同,那就是政治家要喜怒不形于色,军人则要果敢刚毅。所以,听到段祺瑞服软的消息后,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相信山东境内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具体的细节也不用本大总统再叙述了。咱们北洋在山东算是彻底的失败了,不但是军事失败了,在政治上也同样。北京的政府和咱们形成对峙。现在北京政府已经传递过消息,他们的使臣已经从北京出发了,不日就可到达南京,到时候,他们肯肯定会趁机宣誓北京政府的主权,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有什么意见?”冯国璋说道。
“大总统,不管怎么样!咱们成立的的时间比北京的政府早,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重,怎么说也是咱们占据优势。对于北京的使臣,咱们大可不必理会!”外交部的负责人陆征祥大声说道。
因为袁世凯时期日本抛出的二十一条,陆征祥多受诟病,但是他的外交才能却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新北洋政府成立之后,陆征祥也被冯国璋请来担任新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长。
“没那么容易,没有武力上的威慑,咱么对北京没有丝毫优势。硬抗吃亏的只能是咱们!”冯国璋沉声说道。
“大总统,咱们北洋还有几十万的大军,有繁华富饶的几个中原省份。在人口放方面还占据优势,就算咱们一时在战场上失利,也不能改变咱们总体势力并不输于东北的现实。没必要向他们服软。”另一位北洋高官说道。
冯国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然后转头对坐在自己右手旁的中年人说道。
“孝准,你怎么看?”
“孝准?”北洋高层一个一个有些愣神,纷纷思量这位面生的中年人是什么身份。
“从实力来说,现在的北洋确实不如东北,甚至可以说咱们两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是北洋却有重新崛起的希望。现在东北的局面比咱们还要不堪。从他们这么匆忙结束南下作战,就可以看出,东北本土的形式不容乐观。”中年人淡然的说道。
“你是说东北和日本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随时都可能开战的境地?”冯国璋问道。
“可能性极大!大家都知道,东北由于冯少帅的强势,在占领东三省的时候就和日本朝鲜军结了梁子,在稳定东三省的时候,冯少帅更是百无禁忌的驱逐日本人,打击日本在东北扶植的势力,甚至还在铁路的建设上狠狠的耍了日本人一道。这就让他们两方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只是当时日本处在和平首相大隈重信的掌控下,当年的冲突未能演变成全面战争。但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现在大隈重信被刺杀身亡,日本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以火箭般的速度力压各方权贵,成功上位执政日本帝国。这给世人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军人政府上台,预示着日本发生战争的时间已经不远了。而日本出兵的最大可能就是和朝鲜殖民地接壤的东北。甚至我现在可以大胆的猜测,现在双反已经在中朝边界发生过小规模的武力冲突。”中年人侃侃而谈。整个大会堂鸦雀无声。众人都安静的听着他的话。至于有几个人相信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孝准?他是张孝准,中国士官三杰之一的张孝准!”有一个官员小声说道。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大厅。
张孝准或许名声不显,中国士官三杰绝对是非常有名的。毕竟现在三杰中的蒋百里,蔡锷都是民国最著名的风云人物。
蔡锷执掌西南四省,手下精锐十几万。蒋百里作为东北军副司令,率领几十万大军将整个北洋体系打的落花流水,这让两个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相比于这两人的无限风光,张孝准就差了很多,不说籍籍无名也差不多。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还一下子坐上如此高位。
在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如果之前还有人对他的话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却是坚信不疑。毕竟能够和蒋百里,蔡锷那样的妖人并称的总不会是信口开河之辈。
“孝准,听你的话的意思,咱们北洋似乎不用特别在意这次北京政府的特使?”王士珍说道。原本的王士珍是坚定的北洋内部派,还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但自从北京失利之后,他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则相对年轻,还不是北洋人的张孝准压根就没资格进入这座会场,还做上这个显赫的位置。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分析,现在北洋实力不如东北,但是东北却也没能力继续对付咱们了。在东北和日本对峙出结果之前,咱们北洋是安全的。而这段时间正是咱们北洋能否重新崛起的希望!”张孝准沉声说道。
“你有什么建议?”冯国璋目光灼灼的说道。
“整合原有军队,取消地方督军拥兵的权利,将所有军队整合一体,成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同时按照最新的步兵操典编练新军!”张孝准沉声说道。
“又是编练新军?咱们现在哪有财政支撑大规模的编练新军!”一名官员不满的说道。说实话,整个北洋系统对于编练新军这种说辞是非常敏感的,毕竟袁世凯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他负责在李鸿章的老北洋基础上编练新军。在整合原有部队的基础上还要编练新军,自然让人对张孝准的目的抱有疑心。
“不只是整合原有部队,编练新军,还要尽可能的建立完善的兵役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兵役制度,后续兵源问题就永远无法达到要求!”张孝准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是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分析,没有丝毫涉及到政治方面。至于众人接不接受,他丝毫不在意。
“这个动作太大了。单是取消地方督军的兵权就不是简单能够完成的。”王士珍摇摇头说道。这简直是就是削蕃啊!搞不好会让整个北洋众叛亲离。
“整合部队的事情暂且不说,编练新军却有些迫在眉睫。咱们新政府承载了北洋的希望,绝对不能让北洋这杆大旗在咱们手中倒下。孝准,我现在任命你为新军编练统制,一切新兵训练计划都有你一人决断!”冯国璋沉声说道。
“大总统……”隶属于新政府财政部的官员讶然的说道。
“不要说了。我意已决!总理,这方面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了!”冯国璋对王士珍说道。王士珍作为政府总理,新振幅的二号人物,如果没有他的配合,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
“放心吧总统!这件事情关乎北洋的前途,我不会放松的!”王士珍没有丝毫的迟疑。从这架势,众人回过味来。看来两位大佬肯定对这件事情私下做过交流,这场大会只是为张孝准正名罢了!
“还有,段总长虽然输掉了战争,但是他坚持不懈的抵抗为咱们新政府的成立赢得了时间。等到段总长来到南京,我等应亲自去迎接!”冯国璋说道。
众人点头,毕竟段祺瑞虽然被东北打的狼狈不堪,手中势力更是损失惨重,但是皖系在全国的力量依然不能小觑,单是徐树铮的那七万精锐就值得冯国璋重视。现在的北洋新政府内外交困,任何力量都是值得重视。
随着段祺瑞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在全国传开,民国迎来一片和平曙光。全国各大报纸积极播报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相对于报纸和民间团体的活跃,各大势力却始终沉闷,没有就这件事发出任何言论,似乎默认了这一切!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四十五章 西南的现状
随着段祺瑞签订停战协定,民国迎来一片和平曙光。全国各大报纸积极播报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相对于报纸和民间团体的活跃,各大势力却始终沉闷,没有就这件事发出任何言论,就连南京北洋政府也没有任何表示。
西南,成都。
西南结束战争已经一个多月了,西南的社会秩序也终于恢复了稳定,对抗北洋的胜利,让西南这个新生的政权稳定了很多,最起码本地势力看到西南政府的潜力,不再是一味的排斥。可惜战争的影响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现在整个西南还笼罩在一片战后的萧条之中。即便北洋放开了对西南的禁制,整个西南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毕竟为了战争的胜利,西南本就薄弱的财政几乎变卖了能够卖的全部,东北的资源,矿产,甚至是铁路都有不少落到了东北商团的手中,可以说通过安宁地区的商路,东北控制了西南大半的经济。即使是这样,西南政府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务。当然,鉴于当时西南不被人看好,中华有名望的钱庄和银行当然不会借钱给一个即将覆灭的政府。西南政府借的钱很多来自民间,属于私人借贷,数量不大的,利息却不少。那些在北洋进攻的时候还能够齐心协力围绕在西南政府周边的富商大族,在战争结束后,当然要分享胜利果实。经过战争的严重消耗,西南市场一片萧条,本就贫苦的老百姓更没钱拿出来发展工商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