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老李,出什么事了?”为首青年问道。
“刚刚咱们的人从一个日本参谋部的军官的口中得到消息,虽然无法确定事情的真假,但我认为不管是不是属实,咱们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老李沉声说道。
“什么情报?”为首青年皱着眉头说道。
“日本的特高课已经接受暗杀少帅的命令,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老李沉声说道。
“什么?该死的小鬼子,竟然准备玩黑的!”为首青年吃了一惊说道。
“不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咱们都应该通知总部。好让总部有个防备。特高课小鬼子的暗杀术可是非常犀利的。在这个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让少帅出事。”为首青年坚定的说道。
“不错,我马上和总部联系。”胜子沉声说说道。然后众人先后离开房间。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七十三章 再派援军
山东,德县。
一支满身硝烟气的部队大踏步走入德县休整。为首一名军官满脸杀气。肩膀上两杠四星的军衔晃花了人们的眼。老百姓自发的在街道两旁欢迎。
“司令!没想到这些地主造反还帮助咱们收拢民心了!”徐铮手下警卫团团长张林东笑着说道。坐在高头大马进城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荣誉。
“老百姓不是傻瓜,谁对他们好他们分得清的。刘省长的手段很迅速,在咱们扑灭反抗叛军的第一时间将土地分给没地的老百姓,收拢民心自然无比容易。”徐铮淡然的说道。这次山东剿匪说起来困难,但实际做起来,却比较简单。毕竟德县地理处在直隶省边缘,而在直隶省有北方军区的大军坐镇京畿地区。当地地主豪强纠缠起来的武装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几千人的叛军,攻占了三个县城。徐铮率领部队没几天就全部收复了。反叛的地主豪强们全部被抓。反抗的地主们都被削掉了脑袋,为了杀一儆百,为首地主被诛灭九族,鲜血染红了三座县城。这种毫无顾忌的血腥屠戮,彻底震慑住了各方蠢蠢欲动的叛军。甚至有胆小的叛军主动投降。对于投降的叛军,只要他们像当地政府交出土地和罚款,徐铮也放了他们一马。毕竟真要赶尽杀绝短时间内是完成不了的。
“嘿嘿!司令,我听说德县的扒鸡可是非常驰名的,咱们是不是去尝尝。然后在县城好好享受享受?”张林东笑着说道。
“这是当然,德县扒鸡在满清时期可是贡品。来到这里理应品尝,不过咱们在品尝之前,应该将这次砍掉的人头在城头上全都挂起来。虽然咱们消灭了叛军,但是不代表当地没有反抗咱们的势力了。必要的震慑还是需要的。”徐铮笑着说道。
东北现在打得如火如荼,山东境内作为少帅的试点,冯庸给予了他绝对的支持,徐铮自然想要尽快出结果。新兵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省内的叛乱却是要尽快解决。
“告诉战士们,每人五块大洋的津贴。可以放心的去县城中放松放松。但是必须告诉战士们,不许赌博,不许嫖娼,不许闹事。”徐铮笑着说道。这次行动,不单解决了叛军,叛军们的家产还是让徐铮小发了一笔。自然有底气让战士们放松放松。
“是!”张亚东大声的保证道。
“咱们去兵工厂看看。要尽快恢复生产才是!”徐铮沉声说道。虽然领兵在外,他却是时时关注东北境内的战争。双方高强度的火力比拼,自然让关注的人目眩神往。可惜,东北最先进的装备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装备到他们这个预备军区的。而且山东军区目前指挥的也只有他手中这个警卫团以及借用东南军区的二十旅。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青岛守备日军蠢蠢欲动,郭山虎也有些着急了。二十旅随时可能被调回潍坊地区,布防日本青岛守备队。这样的话,整个山东省他能够使用的正规部队只有三千人。至于各地新兵训练营中的新兵,最早的一批也不过开展了不到一个月的训练,基础都未必全部掌握,现在投入战斗效果不大。再加上武器弹药严重匮乏,这样徐铮扩军的想法暂时无法实现。
当然,山东军区也不是没有提高装备水平的方法。现在他们要去的德县兵工厂,就是山东军区能否实现武制式化的根本。德县兵工厂作为民国三大兵工厂之一,就算机器老化,产能下降,经过改造,支援山东军区的轻武器装备还是没问题的。
长春,火车站。
一对对的党卫军士兵将车站彻底的封锁。看着一个个冷冰冰的士兵。没有一个老百姓敢于接近。现在长春市内已经对冯庸新组建的这只部队充满了传奇。党卫军没上过战场,但是在长春却没人想要在家中见到他们。因为一旦党卫军上门,就说明他们要倒大霉了。
一列军列呼啸着驶入长春城中。在火车上下来一对对军容整齐的士兵,规模看起来非常大。
“报告曹司令,少帅有令,让你部速去接受武器弹药。然后启程去往东南军区报道。”冯庸的作战参谋李洋中校带着冯庸的手令对曹政说道。
“知道了!辛苦你了李参谋。我部会用最快的速度换装。少帅还有什么要求吗?”一身戎装,脸色有些发白的西北军区司令曹政说道。
“少帅说前线军情紧急,希望曹司令能够尽可能的加快速度,少帅已经在少帅府中备下美酒,等待诸位将军凯旋!”李洋沉声说道。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中校,和曹政这样的少将没法比。但他作为冯庸的身边人,没人敢小看他。
“哈哈!少帅就是少帅,永远是这么自信满满!你给少帅带句话,要是打不赢,我曹政题脑袋来见!”曹政笑着说道。冯庸到现在还是魄力十足,并没有因为势力的增长而出现患得患失的问题。
“报告司令,辽东战区总部传来急电。”火车上曹政的电报室电报员快速跑过来说道。
曹政眉头一皱,伸手结果电报看了一眼说道:“告诉各部,快速换装武器弹药,军情紧急。”
决战在即,有了曹政这支生力军,东北军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在接到冯庸抽调西北军区一个精锐师参加东南军区和小日本的大决战的时候,蒋百里就在决定这支部队如何使用可以取得最大的作战效果。而刚才的密电就是蒋百里的作战部署,其中就包括曹政部的作战任务。
一个时辰之后。一名西北军区少校参谋跑过来说道:“报告司令,部队换装完毕,军队已经登车,随时可以出发。”
曹政没有丝毫的犹豫,大声的喊道:“出发!”
嘟——!
东北少帅府。
“报告少帅,曹政司令已经启程出发了!”李洋回来大声说道。
“辛苦你了!将荆通找来。我有事问他。”这次曹政从西北赶回来,冯庸本来准备是亲自见见他的。但是接到日本东京的密电之后,冯庸将这一行程取消了。甚至为了尽可能的保密,冯庸也没有让曹政来少帅府见他。整个火车站全部封锁,尽可能的保证消息不泄露。毕竟战争开始后,东北的军列就没有停止过。有运送物资,有运送伤员的,当然也会有援军。对于这条通前线的生命线,东北军守卫的极为严格。而曹政的这支生力军如果能够以最隐秘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对东北军将是巨大的支持。
“少帅!”荆通走进来,脸上有着一抹紧张。随着时日的增长,冯庸身上的气势越发凝重。让他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查的怎么样了?”冯庸淡然的问道。
“还在查,目前还没有掌握日本特高课潜伏分子的情况!”荆通低下头说道。
“暂时不用着急,本少帅近段时间是不会出去的。让你的人安心的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查清楚。”冯庸沉声说道。从东京得到的消息,冯庸可以判断,特高课在东北的势力还有不少。甚至他身边就有可能会有日本人潜伏。在这种情况下,冯庸不能不小心,毕竟东北发展的太过迅速,身边的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敌对势力的间谍就会潜伏进来。虽然在上次的锄奸行动中,清除了不少各方的间谍。但想要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现在得到日本特高课要对他暗杀的情报,冯庸心理还是比较忐忑的。毕竟他是人,被子弹打中也会死。虽然他内息增长的很快,已经接近小成的边缘。但必毕竟缺乏实战经验。频繁的战事让冯庸也没时间去找人切磋磨练自己的武技。在这种情况下,冯庸自然要多加小心。
东北和日本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他出了事情,东北就会一片大乱,到时候日本就可以轻松吞并东三省。这点是冯庸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宁愿牺牲自己一段时间的自由,也要保证这场战争东北处于最好的状态。
“是!”
“你们情报部也别只盯着这些事情。要加强在整个国内和国外各国的布局。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战。谁的信息最先进,最准确,谁就能取得胜利。”冯庸沉声说道。经过上次的清洗,荆通的表现是让冯庸很不满的。作为东北的情报部长,在情报部组建的过程中他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甚至东北最大,最神秘的情报组织暗刺也是在他手中诞生的。如果从他原来取得的成就上看,荆通绝对算是个情报方面的天才。可惜,就是这样一个让冯庸看重的天才,在由暗转明担任情报部部长之后,在面对现实中方方面面的考验,表现非常一般。尤其是面对东北新贵族方面的压力。显示出了荆通内心的薄弱。只是作为东北老人,东北的功臣,冯庸不想就这样将他换下。从本质上来说,冯庸还是非常念旧的。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七十四章 影响力
东北在冯庸的命令下正在集结所有的力量,要毕其功于一役。人员,物资,后勤保障,援军,补充兵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战场。在这种情况下,通化地区的战场反而陷入了一片宁静。但是一股沉闷的压力却笼罩在中日双方军官的心头。决战前的宁静。
南京,总统府。
段祺瑞将冯国璋请过府,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
“启瑞兄,尝尝我搞到的好茶。现在这个时候,民间的数量也不多了!”冯国璋笑着说道。
“华甫兄好兴致,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心情邀请我来喝茶,真是好气度,好涵养!”段祺瑞淡然的说道。东北战场源源不断的消息传来,让北洋的心头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东北军全歼日本第六旅团,俘虏其少将旅团长在内上千人之后,整个天下都知道东北是真的有和日本人较量的实力。再加上东北层出不穷的新武器和武装到极点的精锐士兵,以及那噩梦般的重炮和密集如雨的子弹。可以说东北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已经远远的超过亚洲正常交战的火力规模。就算是日本攻占德国占据的青岛,当时的日军也没有如此强大的火力。但就算是这样,东北依然挡住敌人的进攻,甚至还全歼了敌人一个老牌精锐旅团。这在开战之前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
对于第六旅团的覆没,东北做了大篇幅的宣传,可惜日本方面却可以隐藏了这一情报。这就让外国媒体半信半疑。这就使得这以战果的影响力下降了很多。
“东北的事情不是着急都能够办到的。东北展现出来的实力实在是太恐怖了。从目前来看,咱们北洋能够存在,还多亏了日本人了。虽然很多时候我不愿意承认。”冯国璋叹了口气说道。直系将领对日本人是缺乏好感的。相比于皖系喜欢借势,直系的表现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力量。
“是啊!日本陆军的实力可是世界级的,咱们北洋甚至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但是东北敢,而且到目前还不落下风。从这一点来看,创造这一奇迹的冯少帅真乃神人也!”段祺瑞真心的赞叹道。
现在他虽然还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但是对军队的控制力已经大减了。他手中所属皖系的力量遭到直系控制政府的打压,停战到现在不但没有丝毫的增长,还在一些方面遭到消弱,反观直系一方,不但吴佩孚成功在河南大规模扩军,就算曹锟也在福建站稳了脚,开始插手江西的军务。在这种情况下,段祺瑞很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他们这一辈人经历了太多的浮浮沉沉,这种阅历在很多时候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危机,却也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渐渐地被现实腐蚀,缺乏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启瑞兄,我现在心底很矛盾啊!”冯国璋叹了口气说道。
段祺瑞点点头道:“这点我可以理解,恐怕现在内心复杂的不只是你自己。不过从国家和民族角度,我倒是希望东北能够取胜,衰弱的中华实在是太需要一场大胜仗来鼓舞士气了!”中华需要一场大胜仗,而且必须是世界级的,可是中华的实力却得很薄弱,袁世凯这样的军事强人在这种压力下也只能选择曲线救国。他们这些手下人自然就更缺乏那个魄力。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的时候,段祺瑞仔细分析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发现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战争潜力十分恐怖,未来获胜的几率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参与进去,在英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时候,中国就可以凭借战胜国的身份将历代割让出去的国家主权收回来。这也是段祺瑞不顾各方面反对也要坚持加入一战的原因,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东北的快速崛起让北洋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现在更是沦丧了大半土地,原本统一的中国也变成了两个政府并立的国家。甚至从实际来说,中华已经四分五裂了。这点是他们老一辈军人不希望看到的。同样的,北洋作为他们奋斗了一辈子的势力,他们更不希望北洋陨灭。东北如果在和日本的作战中获胜了。那么接下来肯定会出动兵力南下一统天下。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他们才会无比的纠结。
“你说的我也了解。但是东北胜利了。就预示着咱们北洋要面临灭亡的深渊了。想想我们为之奋斗了一倍子的事业就这样陨灭。我是非常的不甘心!”冯国璋沉声说道。为了北洋,他不只是搭上了一辈子的青春热血,甚至还在东北和北洋开战的时候,选择了另立山头。不管他当时的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在手段上还是不光彩的。
“华甫兄,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如果速战速决东北和日本胜利的可能各占一半。但是如果打持久战,东北未必能够抗住日本的攻击,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有完整的工业基础。不是东北薄弱的基础能够相比的。”段祺瑞沉声说道。
“不管怎么样,咱们现在最好是静观其变,如果东北真的输了,就算咱们北洋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要率兵北上,抵抗日本人的占领。中华的领土绝对不能在咱们手中落在外国人的手中。”冯国璋坚定的说道。这是他们作为军人的底线。
段祺瑞撇撇嘴不置可否。他现在的权利被冯国璋限制的严重,他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象征,一个稳定北洋军内部关系的傀儡。如果不是为了北洋的发展,段祺瑞早就挥袖离去了。
“民间闹腾的很厉害,政府那边压力不小啊!”段祺瑞说道。现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有先进的学生上街游行,声援东北的抗战,甚至各地还出现大规模募捐和游行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北洋政府选择了镇压。很多闹腾最凶的进步学生被抓进大牢中。这中强硬的手段让北洋辖地内部怨声载道。
“都是些秀才文人,只知道喊口号,打仗还是需要军人,没有实力,只能是送死!”冯国璋说道。作为军人,冯国璋对民间的活动很不看好,认为那是捣乱。战争是军人的事情,老百姓只要努力工作生产,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赋税就行了。那些无聊的行动还是杜绝的好。
“华甫兄,我不建议继续对民间组织进行镇压,防民之口等于防川。面对这种情况,堵不如疏。”段祺瑞说道。民间的压力有多大,他深有体会,袁世凯称帝时候,还不是在民间压力之下下台,最终更是凄凄惨惨的死去。一代人雄众叛亲离,晚景凄凉。
“没那么简单,如果咱们不有所动作,会让东北对咱们治下的老百姓产生巨大的影响。到时候老百姓只知道东北,知道到北京政府,对咱们北洋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如果将来东北真的率兵拿下,到时咱们内部很容易出大问题。”冯国璋不是傻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他很清楚。因此他才要在根源上杜绝这种事情。
“我听说西南蔡锷选择了大力支持东北的抗战,甚至还准备派出军队去东北参战?”段祺瑞满脸好奇的问道。作为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虽然权利被架空了不少的,但是军中机密消息还是知道不少的。
“不错。蔡锷真是个死脑筋,难道他不知道,一旦东北胜利了。接下来冯庸就要对付咱们了。相比于咱们北洋,蔡锷的西南总督府更加危险,三面被东北包围。如果冯庸要对付他们,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打进成都去。西南掌握在这种人的手中,迟早有一天会被东北吞并!”一说到西南冯国璋就一肚子气。为了联合力量对抗东北,南京北洋政府派出使团出使西南。准备洽谈两方结盟的事情。谁知道西南总督蔡锷压根就没将他们的使团当回事。不但本人没露面,甚至还派人坦言西南是承认北京政府,是承认黎元洪大总统的。这让冯国璋这个民国大总统大为气愤。可以说蔡锷表现是政治极度不成熟的表现。
再加上在西南境内如火如荼的民众运动,蔡锷不但不制止,反而还大力提倡。西南经过和北洋的战争,民间本就艰苦,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国家,还是有进步认识大量募捐,短时间内就有一笔数量不小的捐款通过西南境内的茂森商会送到东北。同时为了表示对东北抗战的支持,蔡锷主动撤走了布防在川北防备东北军的军队。对于西南蔡锷所作所为,北京政府大为赞赏。黎元洪大总统更是发出全国通电,对蔡锷的行动大为赞赏。更是在通电中正式任命蔡锷为西南军区司令,主官西南四省所有军务。同时暂时兼任西南巡阅使,梳理西南民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冯国璋有种抓狂的感觉。蔡锷政治上的幼稚让北洋本来描绘的宏伟蓝图化为泡影。这也就导致冯国璋对蔡锷大为不满。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三百七十五章 第十师团的目的
成都,西南总督府。
“将军,我不同意您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命!”西南军区副总督兼任云南总督唐继尧说道。
蔡锷笑了笑说道:“老唐,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仔细想过了。相比于腐朽的北洋,东北政府更加具有朝气。再加上东北现在正和日本人交战,这不只是为了东三省的土地,还是为了中华领土的完整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理应支持东北的抗战行为。还有一点咱们应该看到。咱们西南虽然能力不错,但是有能力统一全国建设理想的革命国度吗?”蔡锷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坦坦荡荡,丝毫没有因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失去眼前的一切权益。可以说,蔡锷这样的军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可以放弃一切。
“将军,我知道将军一心为国。但是北京政府真有你说的这么好吗?山东的情报你已经看过了吧。东北军队简直是一群土匪啊!竟然直接霸占地主大户的财产,将一个本来安定的山东搞的一片动乱,东北更是暴力没收土地,这不是断掉地主的命根子吗!这是和地主这一阶级作对啊!在目前这个阶段,地主的势力还是非常恐怖的,我不认为东北有能力扑灭各方反抗势力,武器强大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成功。”唐继尧有自己的意见。他不希望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弄起来的势力为他人做嫁衣。
“老唐,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别忘了。在目前的民国。是老百姓多还是地主多?如果地主阶级和贫苦老百姓两个阶级对立,完全打起来,你说哪方势力会获得最终的胜利?”蔡锷目光灼灼的看着唐继尧。老部下的是什么心思蔡锷大体也能了解。他不怪唐继尧目光短浅。毕竟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全国之人离心离德,军阀混战成为现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自己手中权势各种牛鬼蛇神粉墨登场。唐继尧长时间署理云南,早已经养成了土皇帝的性格。如果蔡锷不是他的老长官,再加上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唐继尧未必愿意跟着蔡锷发动护国战争。西南总督府成立之后,唐继尧的地位仅次于蔡锷。蔡锷作为一个军人,不是很喜欢处理政务,可以说西南数省的政务基本上都是副总督唐继尧在梳理。现在蔡锷要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命,这就会给北京政府插手西南政府的借口。而且蔡锷西南巡阅使的头衔前头还有一个代理。等到东北从对日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恐怕下一步就会派遣政务人才来西南。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唐继尧。
“这……”对于蔡锷的问题,唐继尧不知道如何回答。地主虽然占据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老百姓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有了优秀的领袖,老百姓胜利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虽然多数失败了。那是因为他们缺乏真正有能力的领导者。就算农民阶级没有优秀的领导者,每次农民起义总能给统治阶级造成沉重的打击。
“东北的土地政策明显是要获取贫苦老百姓的支持,中华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中,贫苦老百姓占据了绝大多数,在之中情况下,东北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强大。更何况现在东北已经拥有中华大半的国土,治下百姓过亿,战争潜力比咱们还要恐怖。东北战场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东北军队无论是装备水品还是战斗力,都不是现在的新军能够抵抗的。这几天我对东北和日本的实力做过分析。发现只要日本不在继续调遣军力发动国战,即将发生的这场决战,东北军胜利的把握占到了七成。而且我留学过日本,对日本这个民族有着很深的了解。决战后日本会有两种表现,一是不惜自己灭亡的代价誓死消灭东北,第二种就是暂时罢战,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更好的攻击机会。老唐,你认为日本人会选择哪一条?”蔡锷沉声问道。
“这……”唐继尧挠头。他虽然一直担任云南督军,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他是远远不如蔡锷的,这也是他十分佩服蔡锷的地方,毕竟绝世名将的头衔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1...15815916016116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