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不错,他们肯定是从你的行动中感受到了压力,如果你们西南四省和东北成为盟友,北洋可就真的处于四面皆是敌人。毕竟在之前,有东北一枝独秀,西南就是北洋的潜在盟友。”冯庸笑着说道。冯庸知道,这次谈判过后,北京政府恐怕就能够确定他们的正统地位。而放弃正统地位的北洋就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西南两广缔结攻守同盟。共同对抗东北。如果西南不是被东北吞并,他们的计划就很大的可能会成功,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所有人都懂。现在西南正负总督思想都已经向东北靠拢,吞并西南四省虽然麻烦,但是却并不困难。北洋和两广注定要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吃个大亏。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四百五十一章 新军第一师上战场
“少帅,我的新军第一师是不是应该派到战场上去?”蔡锷笑着问道。
“没有武器,派上去干什么!”冯庸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说道。
“反正现在西南新军已经投到你的麾下,武器弹药自然需要你来解决了。”蔡锷笑着说道。西南因为战争,艰苦异常,而且在西南最艰苦的时候,东北的资本掠夺让西南正常的商贸行为都控制在以茂森商会为首的财团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西南是在难以生出对抗东北的念头。蔡锷虽然对政治不太在行,但副总督唐继尧可不是糊涂蛋,而且作为蔡锷的副手,唐继尧对西南的了解绝对在蔡锷之上,毕竟蔡锷有几年是困在京城的,对于民国后西南的变化哪里及的上一手参与西南格局变化的唐继尧。正是因为了解的多,唐继尧才会在蔡锷提出投靠东北之后有了考虑的可能。唐继尧清楚,一旦东北对西南用兵,西南境内的东北无孔不入的势力就可以瞬间瓦解西南的财政链条。并用最短的时间将西南境内搞的一片混乱,蔡锷就算是绝世名将,但是没有后勤保障,在牛逼的将领也没有用武之地。可以说西南现在的选择是当初东北大力支援西南的时候留下的后手。
冯庸翻了个白眼说道:“二哥,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知道和日本对阵的最前沿,我们东北军的战备水平吗?”
“我听说你们东北军的火力水平极高,装备了大量的轻机枪,还有重型火炮和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是具体数量不清楚。”蔡锷想了想说道。毕竟是传闻,作为一名将领,对于传言都是很谨慎的,因为如果传言有误,是很容易造成军队的重大损失。
“我们东北军一个班十个人,装备十六式步枪八支,轻机枪一挺,弹药手一名。每个排包括三个战斗班,一个重机枪班,装备一挺重机枪。一个连包含三个排,还有一个火力排,包含两挺重机枪,两架掷弹筒。一个营包含三个战斗连,再加强一个火力连,火力连包括两挺重机枪,两架迫击炮,两架掷弹筒,两架火箭筒。一个团包含三个战斗营,外加一个火力营,配备六门迫击炮。六架重机枪。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作战部队。一个旅包含三个团,外加一个火力团,包含一个重机枪营,一个迫击炮营和一个山炮营。一个师包含两个旅。师属部队配备一个拥有三十六门火炮的炮团。在我们东北军中,一个师只是轻机枪就有一千五百挺,重机枪三百六十多挺。这还不说掷弹筒,迫击炮,山炮等。现在装备这些部队已经接近东北的极限了。现在整个后勤已经在满负荷运转了。”
“一千五百挺轻机枪?三百多挺重机枪?这……这只是一个师?”蔡锷的呼吸啥那间变的急促起来,仿佛根本就不相信。确实,这样的火力水平已经可以横扫天下了。
“没有这样的火力,东北军如何能够拼得过日军!”冯庸自豪的说道。这样的活力配置,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数得上的。
“天哪!现在东北有如此装备的部队有多少?”蔡锷真的被震惊了!如此火力,取得这样的战果丝毫也就不奇怪了。
“到目前为止,东北一共装备了八个师,其中东北军区装备了四个,南部军区装备了两个,后来东北军区的三师和西北军区的五师也被装备后送上战场。经历如此大战,东南战场投入六个师,目前满打满算也就四个师不到了。南部军区目前勉强算是两个师。毕竟经历了重创第十师团和围歼第一师团,南部军区八万人战损达到了三万多人。为了装备这些部队,东北的财政已经接近枯竭了。”冯庸无奈的说道。外人只看到东北的无限风光,却没人看到东北承受的压力。就算所有的武器都是东北兵工厂自己生产的,但是为了以最大的速度扩大武器生产规模,冯庸集中了大量民夫和战俘当做苦力建设兵工厂,大量资金被调用,为此冯庸甚至不惜迟滞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轻机枪的生产,更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为了提高产量,还用土方法人工生产了一部分。否则八个师,一万多挺轻机枪如此短的时间如何生产的出来。
“少帅,你知道我们西南新军的武器装备情况吗?整个西南新军总兵力近二十万人,武器装备却可怜的很,部队甚至连那种二手步枪都用不上,很多士兵训练都是使用的木枪,轻机枪只有几十挺,重机枪不到两百挺,这还大部分是缴获北洋军的。和东北军相比,我们西南简直就是乞丐了。”蔡锷这次彻底是服气了。有这种武器装备水平,只要统兵的统帅不是猪,横扫天下根本就不在话下。蔡锷承认,在这一刻自己真的是羡慕了。
“哎!二哥。不瞒你说,为了这些我可是挖空了心思。有空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兵工厂。为了那些机器设备,我们可是损失不少人手。”冯庸叹了口气说道。为了获得那些武器生产线的设计图纸,东北军耍尽了手段。间谍,贿赂,偷盗,只要能够拿到这些图纸,东北可以说已经不择手段了。
“那个不着急,我的第一师来到了这里,总不能什么不做干看热闹吧!”蔡锷有些郁闷的道。他已经决定服从冯庸的领导,自然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于这个蔡锷还是清楚的,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是不能上战场,对他来说确实有些郁闷。
“部队先不着急,现在战场上形势基本上还算稳定,我们的兵工厂已经在集中力量生产武器弹药。自动武器的大量使用,在让我的部队减少伤亡的同时,也对后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在加大部队规模有些得不偿失了”冯庸摇了摇头说道。武器库中还是有些武器的,只是装备一个师是不足的,再加上如果在投入一个师去战场,东北的后勤真的有可能崩溃掉。
“少帅,我认为我们的第一师还是要派上战场的,这不是我蔡锷为了名声,而是因为西南新军第一师上战场肯定会对日军造成更大的压力,毕竟现在第一师代表的是西南这一方势力。我想经过东北军打击,肯定会对日军造成一种中国其他大势力也不弱的感觉,这个时候西南部队投入战场,日军一方压力肯定会大增,这对战局发展极为有力。”蔡锷沉声说道。一涉及到军事方面,蔡锷的嗅觉之准确让冯庸都自叹弗如。
“报告少帅,北京参谋长急电。”虽然李俊现在正职是政务院院长,但是在军中,士兵依然称他为参谋长。李俊这个参谋长是挂名。现在东北的参谋工作是蒋百里统领的。蒋百里是以副总司令的身份行驶着总参谋长的职务。
“拿给我!”冯庸接过电报一看,脸上露出略显古怪的神色……
“报告少帅!副总司令电报!”
蒋百里的电报也到了?要知道,冯庸将西南即将并入东北的消息刚刚通报两人不久。这么快电报就返回来了。这足以说明两人对这件事的重视。
“呵呵!二哥,你看吧,大哥和三哥的想法竟然和你相同,都是希望让你的第一师上战场。难道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冯庸笑着将两份电报递给蒋百里。
“英雄称不上,我们见解相同只是因为第一师上战场对战局的发展有利!”蔡锷笑着说道。
“好!第一师就投入到东南战场!”冯庸下定了决心。
“那武器装备呢?”蔡锷问道。要知道,现在的第一师武器装备少的可怜。
“我准备将第一师装备成全日制装备。在东南战场,我们打垮了日军十几万人,缴获的武器弹药堆积如山。装备第一师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刚好有一批缴获的武器已经运回来的,基本上都是日制三八式步枪。重武器只有到战场上去装备了。”冯庸想到了刚刚东南战场上运回来的三八式步枪。日制三八大盖因为口径原因,杀伤力不如东北的十六式。但三八大盖毕竟是日军一款经典的枪支,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比东北十六式要强的多。战场上缴获的可是日军换装不久的新枪,就这样转手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将其装备西南新军则是个不错的选择。缴获武器大量装备西南新军,这样就不会引起国内北洋和两广的忌惮。毕竟如果东北不遗余力的拿出东北武库中的先进武器装备第一师,恐怕就会暴露西南投诚东北的事实,北洋那些老家伙可没一个是简单货色。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让他们把握住事实的真相,冯庸不得不防啊!
“好!”蔡锷没有丝毫的犹豫。
和其他部队秘密调上战场不同,西南新军第一师因为有着很重的政治意义,因此在长春城外开拔之前做了一个隆重的誓师大会。冯庸在众人严密保护之下,第一次走出少帅府,亲自出席了誓师大会。在东北的各方势力记者更是一个不落的全部到齐,这场誓师大会被第一时间传遍世界。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四百五十二章 日本高层的态度
日本东京。
天皇御前会议。为了东北的战事,日本天皇频频召开御前会议商讨。这次第一师团全军覆对日军的震动是巨大的。第一师团在日本军中的地位极重,他是日本皇军的根基部队。也是日本军中的半贵族部队。和近卫师团贵族部队的称号不同,第一师团虽然不是贵族部队,但是内部的贵族子弟也不少。很多日本大家族的精干旁系子弟都会进入第一师中发展,期待可以在军中取得更高的地位。而家族嫡系子弟如果想从军都是进入近卫师团。近卫师团作为天皇的守卫部队,是不会上战场的,这样贵族子弟既可以得到锻炼,获得军功,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但是旁系子弟想要出头就需要自己努力了。不过能够进入第一师师团的大家族旁系子弟如果不是非常出色,那就是家族的势力很大。因此,第一师团全军覆没对整个日本高层的震动是极大的。
这次的御前会议,天皇出除了脸色臭臭的之外,没有像上次那样不顾形象的大骂。山县有朋元帅也像霜打的茄子,有些无精打采的。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第一师团的玉碎让他气得吐了一口血,原本硬朗的身体状况就有些不堪了。能够强撑着不倒下就已经很不错了。
“山县元帅,对于第一师团玉碎,军部应该做出解释的!”大正天皇看着山县有朋,对于这个老家话,他是越来越看不顺眼了。作为明治天皇留给自己的肱骨大臣,山县有朋对于大正天皇继位初期稳固统治是很有帮助。但是在大正天皇逐渐站稳脚之后,嚣张跋扈的山县有朋就成为碍眼的跳蚤。只是山县有朋元帅在军方的势力根深蒂固,天皇就算看他不顺眼,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他的帮助,因此,双方虽然看起来君臣和睦,但是私底下的斗争还是有的。大正天皇从小体弱多病,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些神经质,这样的人很敏感,容易在公众场合做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山县有朋就曾经以天皇精神不好为理由把持朝政。这两年,大正天皇精神状况明显转好,大正天皇和山县有朋的斗争也激烈起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大正天皇还是山县有朋,尽管也是内斗,但是在面对帝国利益的时候还是能偶紧密无间合作的。这点和国内的纯内耗的内斗是不同的。
“陛下,老臣没有什么可说的,第一师团玉碎,老臣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山县有朋说道。
所有人都有些愣神。这无数年来,谁见过山县有朋元帅如此低声下气的说过话。看来第一师团的玉碎让这个倔强的老人有些心灰意冷。
寺内正毅首相上前一步说道:“天皇陛下,第一师团的覆没我认为和我们对支那军对的实力评估不实有重要关系。从战局来看,支那东北军早已经料到会和帝国一战。所以支那的军队一直以来都在积蓄力量。而帝国陆军去年才刚刚换装完毕,新式武器并没有发挥全部战斗力,而且根据特高课的最新情报。支那军的武器装备的水平比帝国还要高一些。尤其是支那军队大规模使用轻机枪等自动火力,这让帝国的士兵面临巨大的压力。”
“寺内卿,你的意思是这一切都要怪支那人的阴谋了?”天皇眼色一横,不满之色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天皇陛下,这件事情不能都怪到军部的头上,臣是陆军出身,对于帝国的陆军了解很深。自从日俄战争胜利后十几年来,帝国财政紧张,但就算是这样,帝国也没有停止过对海军扩张。本就不充裕的财政大量向着海军倾斜,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陆军十几年更新装备缓慢。和支那东北军的战斗中,支那军更是投入了单兵武器火箭筒,和实战性能高的坦克,还大量装备了自动火力,在这种情况下,皇军的火力水平和支那军队相比差了很多。天皇陛下,这是臣通过特高课的情报整理出来的支那东北军和帝国皇军之间的武器装备对比。请天皇陛下过目。”说着寺内正毅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奏折送上去。
大正天皇接过,眉宇间有着一丝凝重。
“寺内卿,以帝国目前的财政,按照如此水平装备部队,段时间内可以装备多少?”大正天皇虽然从小体弱,但是作为日本帝国的继承人,学识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他的父亲明治天皇是一代军事狂人,自然更加重视子弟在军事上的教育,所以,大正天皇虽然不可能带兵打仗,但是那些军事数据还是能够看清楚的。这让天皇对中日军力对比有了清晰的认识。
“回禀天皇陛下,经过战争,帝国的财政已经面临枯竭,无力在大规模装备部队。”寺内正毅低声说道。去年陆军几十万大军刚刚完成换装,本就不宽裕的财政被占据了大半,剩下的也被海军支走。毕竟海军维持费用也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帝国前几年制定的采购舰船计划还没有结束,帝国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钱财到新式舰船上。
“该死,为了帝国的声誉,战争绝对不能停。寺内君,需要你的内阁努力筹集资金,可以试着发行国债和从国外借款。”大正天皇沉声说道。
“天皇陛下,如果帝国发行国债和从国外借款当然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刚刚接到情报,支那另外一个地方势力,占据支那西南四省之地的蔡锷已经率领一个师团的兵力到了东北,不日就可到达鸭绿江前线,到时候在鸭绿江这条战线上,支那的兵力又会占据优势。在加上支那将领蔡锷是帝国毕业的优秀留学生,指挥打仗很厉害,是个厉害对手。这样的人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更大。我研究过蔡锷的几场胜利,这个人极有正统军人的规范,又有支那的传统特色。非常不好对付。有这种的人在战场上,帝国想要速战速决的计划恐怕难以实现。”寺内正毅为难的说道。还有最终的一点,西南参战,会让东北战争潜力大增。
作为一名军人,他希望帝国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后退,但是作为一个政府的首相,寺内正毅却希望现在能够抓住发展经济的机会,将帝国的国力先搞上去。
“天皇陛下,英法等国的大使已经多次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打击支那的嚣张气焰,保证远东的秩序。这恐怕其中蕴含着什么阴谋。”西园寺公望沉声说道。
“西方人不外乎想要坐山观虎斗,消弱我们和支那的实力,好等到他们解决了西方的战事,再抽调力量插手远东。这些贪婪的西方人实在是太可恶了。”大正天皇沉声说道。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大正天皇并不糊涂。
“天皇陛下,我认为现在和支那全面开战对帝国发展不利,几次失败让帝国的军队损失惨重,大量武器弹药丧失已经严重影响了帝国的发展,帝国的对外贸易呈现逆差,美国等其他中立国的军火商人纷纷云集帝国,向帝国推销他们的武器装备,摆明是希望在帝国手中赚取战争财,帝国好不容易借助世界大战的风潮略微恢复的国力,绝对不应该浪费在这里。所以,臣建议,寻找机会和支那人停战,先集中力量发展国力。”寺内正毅满脸无奈的说道。如果日本帝国能够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打败支那人,就算帝国的财政再艰难,寺内正毅也会支持帝国的战争。奈何在战场上皇军的表现实在是太过垃圾了。
“这件事再议!”天皇并不像在这件事情上首先表态,但是寺内正毅的意见他确实听进去了。大正天皇经亲身体会过日俄战争时期的国内状况。为了国战,为了集中所有的资源,天皇的生活都极为困苦,这对当时还是太子的大正天皇留有很深的印象,那样艰苦的生活他也不想再次尝试。这也许就是开国之君和守成之君的区别。
这件御前会议虽然没有定下了具体的计划,但是从日本各个大佬的表现和天皇的态度,内阁成员也大体猜到日本帝国这次恐怕要服软了。毕竟和支那人的战斗不是关乎国运的。失败了对帝国名声虽有些影响,但是日本帝国的实力是打出来的,自然没人敢小看日本。只是日本服软却便宜了中国。
但是对政府的内阁成员来说,停战确实是个好事,毕竟发行国债和从国外借款都是权宜之计。借的钱早晚是要还的,如果财政缺口过大,甚至会导致帝国财政的崩溃。寺内正毅是军人出身,对于经济方面可以说是外行,这就对他们这些内阁大臣的压力大很多了。如果他们搞不好经济,天皇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换下去。日本的政坛极为混乱,有资格担任首相的人绝对不少。寺内正毅只是帝国军方和天皇一方博弈的幸运儿罢了。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四百五十三章 调停人选
日本政策的软化在第一时间传送到东北。毕竟战争打到现在,承受压力最大的是东北。日本虽然财政困难,但那是因为他们要维持庞大的海军消耗。日本是个岛国,日本皇军号称世界一流,但是这无法改变他们重视海军的心态。毕竟海岛国家,海军才是最重要的防护力量。在这一点认知上日本高层并不糊涂。
东北少帅府。
“要不要和谈呢?”冯庸皱着眉头。说实话,从东北目前的情况来考虑,和谈绝对有利。但是冯庸心中却不这么想,他的目光始终放在辽东半岛的旅顺港。如果这次战争能够拿下旅顺港,那整个东北的对外贸易条件就会大大改善,毕竟有旅顺和青岛扼守渤海湾,和东北贸易的商船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少帅,我认为和谈对我们有利,毕竟我们现在很困难,而且因为这场战争大大迟滞了我们统一全国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和日本人谈判,获得休整的时间,然后出兵统一全国,最后在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到时候咱们的条件肯定会好的多。”李洋建议道。
“没那么容易,如果是和日本开战之前,统一全国并不困难,但是现在,我们最精锐的部队被困在对日战场上,能够抽调的部队不多,在加上武器弹药供应也跟不上。东北军缺乏能够打大仗,胜仗的部队。”冯庸叹了口气。从东北军在对日战场上的表现,日本人都不是对手,对阵国内的部队当然更加简单。但是冯庸却清楚,东北军能够装备八个精锐师已经到极限了。甚至为了完成这些装备,东北政府还欠着茂森商会巨额的战争贷款。
“将这份情报用密电的形式发送给各军区司令和政委以上的人知道。我要知道他们的意见。”冯庸沉声说道。集思广益可以避免出现错误的决策。再说冯庸也想看看各军区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
“是!”
一天后,各军区司令都有回信。冯庸仔细的看过这些电报。
“少帅,各军区司令中只有张小山司令和禚振司令同意停战,不过禚振司令希望可以让南部军区再打几仗,将日军赶出东北土地之后在谈判。”李洋说道。
“嗯!参谋长和副司令的也是同意和谈,不过两人都倾向于再打几仗。而且谈判的人选也需要选好,绝对不能暴漏出东北迫切停战的心态,这样不利于接下来的谈判。”冯庸皱着眉头,思量着什么人合适。
“少帅,我倒是有一个人,这个人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能够胜任。”李洋想了想说道。
“谁?”
“孙文,孙先生!孙先生是中华革命的先驱,又曾经担任过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资历名望都是上上之选,而且孙先生在日本呆了多年,在日本国内的有些关系,联系起来也方便。”李洋说道。
“是他?”冯庸眉头不由的皱起来。
“他还在东北吧?”冯庸想着那段时间隔几天就来烦他的孙文。现在却已经有七八天没有出现了,难道已经离开东北了?
“在,孙先生去了奉天。而且沿途一直在考察东北的民生。”李洋说道。看来他对孙文非常关注。毕竟孙文这样的人如果不知道还算了,知道了就必须关注。如果他在东北搞风搞雨,凭借他的影响力,真有可能引发大乱子。
“给副总司令发电,请其先接触孙文。可以以他的名义探探孙文的意见。”冯庸说道。孙文早有为东北和日本牵线搭桥的心思,奈何冯庸根本就不为所动。不是冯庸不信任孙文的能力,只是当时东北军战局艰苦,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胜利,如果那个时候上谈判桌,东北军绝对会被狠狠的敲诈。但是现在不同了。整个东北境内,日军只剩下一个残损的第十师团。现在南部军区主力近五万人已经彻底腾出手了,对付第十师团残部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还有,给禚振司令发电,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围困第十师团残部,记住,是围而不杀。这可是咱们现在剩下的最大的一个筹码。同时,让禚振加大对旅顺港口的攻击力度。如果不能得手,就将整个旅顺给我炸了。如果是一片瓦砾的旅顺,咱们谈判收回来的可行性就大了很多。”冯庸满脸坚定的说道。
1...181182183184185...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