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民族独立党没有机会经历那些磨难,因此,在成立初期,冯庸制定的考核就极为严密。而且就算加入了民族独立党也有很大约束,惩罚也很严厉。毕竟冯庸想要民族独立党发展为中国的执政党,自然对其有诸多的要求。冯庸可不想自己寄予希望的民族独立党因为组织不严密而快速的腐朽。国民党的覆辙冯庸可不想尝试一遍。
“少帅,东北军区训练的百万大军即将成军,难道我们没有作战任务?”荆通问道。
“短时间以训练军队,配齐装备为主,百万大军啊!光是装备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我们的压力很大!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其他势力的死活。只要他们不公开分裂祖国,我冯庸还是能够暂时容忍他们存在。”冯庸转身看着地图上东北直面的那个狭长岛国说道。
日本和中国停战之后,政府的职能转变的很快,大正天皇亲自插手,寺内正毅这个首相几乎成了摆设,日本经济大臣亲自向天皇陛下进献了恢复经济,发展国力的策略,已经被天皇采用。同时,日本政府也终于开始遵守和英国签订的攻守同盟。而且日本已经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去西方护航。同时也希望能够凭借海军的表现开辟西方市场。和美国争抢战争利益。
“近几天我准备启程去北京了。北京政府也应该有个样子了。”冯庸沉声说道。
冯庸的话让荆通精神大振,冯庸启程去北京,那大半个中国的政治中心就要从东北转移到北京了。到时候整个北京将再次恢复中华政治中心的职能。当然,冯庸去北京,肯定会大大削弱黎元洪的权威。黎元洪这个民国大总统,因为是主动向东北靠拢,冯庸并没有将其彻底当做傀儡,某些方面黎元洪这个大总统还是有些职权的。黎元洪也知趣,利用这些职权,着实做了些好事,而且对于关乎东北命运的事情,从来不插言,安心当着傀儡的角色。
冯庸南下,代表者东北政治中心的转移,这是一个盛况,自然不会无声无息进行。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长春都沸腾起来。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不舍的,因为冯庸离去,长春市再也不会有现在的发展威势,发展速度自然会下降。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东北政治中心转移,那些东北新贵自然也会随之迁往北京。对于那些依靠政权发展大壮大的势力来说,离开了权力中心,那就距离衰败不远了。因此,长春各大家族几乎都将转移总部提上了日程。一时间,北京城中房价飙升,北京城中原本的大家族都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知道,随着东北大批新贵到来,四九城势力可就真的要重新洗牌了。
这次冯庸南下,随行的只有北泽香菱。大夫人赵雅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临盆了。自然不适宜旅途劳顿。而且北京城中的医疗水平未必有现在的长春高。二夫人张首英刚刚怀孕,需要一段时间来安胎,也不会随行。三夫人拓跋慧姬作为茂森商会的会长,在茂森商会总部转移这件无比重要的事情上,作为会长,她自然要第一时间去北京安排茂森商会的总部驻地。因此,她比冯庸启程还要早一步。至于北泽飘雪和凤儿,年龄还小,继续留在东北完成学业。冯庸也担心她们两个留在自己身边会让自己做出什么禽兽的事情。
北泽香菱就不同,她已经完成了学业,目前正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冯庸也因为心中隔阂,始终对其视而不见,这次冯庸南下,冯老妇人亲自拍板,让北泽香菱随行伺候。毕竟北泽香菱学习的是医学,担任冯庸的生活秘书最合适不过了。更何况在冯老妇人的眼中,没什么比为老冯家开枝散叶最重要的事情了。冯庸虽然有两个夫人都怀孕了,但是老夫人却不满足。老是寻思着为冯庸多物色几位夫人,至于东北新通过的婚姻法,老夫人压根就不理会,那什么法律还真敢管到冯庸的头上吗?除非那些司法部门头头都不想活了。
等到冯庸的火车启程的时候,各方势力纷纷收到了这一消息。就连动荡的西南都将目光看向北京。纷纷想要看到冯少帅入主北京,将会造成什么后果。
冯庸专列在奉天城停留了一个小时,将完成任务的蒋百里接上,然后军列呼啸着驶过山海关,进入关内。
站在窗口,看着呼啸而过的山峰,就算以冯庸的城府也难以掩饰住心中的兴奋。入关了,穿越来快两年了,他一手打造了一方强大的帝国,更是从东北苦寒之地入住富庶中原,宏图霸业可期。
“少帅,你真决定停下征战的脚步?”蒋百里端着一杯酒说道。作为冯庸的专列,内部虽然说不上奢华,但是该有的东西还是应有尽有。
“嗯!东北扩张太快了。如果不停下休整休整,平定内部所有不安定因素,恐怕我们打下全国的时候,就是内部出现崩溃的时候。到时候数年心血将付诸东流。”冯庸淡淡的说道。
“少帅,你竟然能够忍受统一全国诱惑,这个时候停下攻伐的脚步,我很钦佩。”蒋百里钦佩的说道:“东北凭借强大的武力,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内,地盘扩大了数倍,人口更是翻了数翻,除了东三省比较安定之外,其他省份都是攻下来,未来得及好好治理。如果还继续进行下去,等到地方上镇压的部队被调上战场,那就是地方叛乱的开始。而现在停手,正好借助对日胜利,东北军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解决内部所有隐患,将基础夯实,等到羽翼丰满,一战定乾坤。”
“呵呵!我没你想象的那么伟大。相比于国内,我更加关注我们和日本的实力对比。蔡锷将军出事后,我已经没把握一口吞下西南和北洋。如果统一战争陷入胶着,那我们就丧失了崛起的机会,等到日本国力恢复,并发展起来之后,我们将面临更加沉重压力。”冯庸笑了笑说道。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四百八十七章 入主北京城
冯庸的专列在北京西郊车站停靠。在车站已经站满了人。如果说当前中国谁的风头正盛,无疑就是能力近乎妖孽的冯庸。冯少帅以弱冠之龄便完成了别人几辈子都难以完成的伟业,自然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车站上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为首的正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本来按照现在政府中的身份,黎元洪这个大总统是不用出面的。当时李俊也知会黎元洪不用来。但是黎元洪还是来了。北京政府真正的主政人是谁黎元洪还是搞的清楚的。而且对于传奇不断的冯少帅,他认为还是亲自来见他的好。毕竟冯少帅再厉害也是个少年人,少年人的心性肯定有。如果这件事情让他不满,成为把柄,那他黎元洪今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现在的黎元洪只希望自己能够安安心心的做到任期结束。连任他想都不想了。就算冯少帅不亲自担任,还有一众东北大佬。其中冯德麟就是最佳人选。毕竟在东北,冯德麟一直是被冯庸推到前台的人选,而冯庸则以少帅的身份在幕后操控一切。
北京城,从元代开始就是中国的首都,中华龙脉汇聚之地。是中国文明古都之一。袁世凯建立民国之后,定都北京,更是延续了这种政治中心的氛围。因为袁世凯是满清内大臣篡位,因此北京古城几乎没有经历战火。后来东北和北洋开战,也因为北洋军冯玉祥部的起义,北京古城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现在的紫禁城充满了满清味道。皇朝气氛浓郁。在大街上甚至还有一些不事生产的满人凭借着祖宗的余瘾度日。只是他们已经没有当年的嚣张跋扈。
紫禁城也是满族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只是那些影响大的大家族已经被袁世凯牵到了东北,现在基本上被冯庸一网打尽,剩下的无法对袁世凯的政权造成影响也就在北京保留下来,甚至那个时候他们还是有些特权的。毕竟袁世凯出身决定了他不能忘恩负义。只是满人的特权也在袁世凯死后被彻底剥夺。东北军占据北京之后,这些人更无丝毫特权可言,而且战战兢兢,生怕关外族人的命运将落在他们的头上。可以说他们是冯庸南迁心思最紧张之人。
冯庸和蒋百里先后走下车站,看着迎接的大片人群,冯庸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前来。还好冯德麟没来。毕竟冯德麟是冯庸的老子,老子大张旗鼓以属下的身份来接儿子,传出去对冯庸名声有误。黎元洪的到来让他感到意外。虽然冯庸没有见过他,但黎元洪的照片却看过,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少帅!”李俊笑着迎上来。冯庸大笑,看着脸色不是很好的李俊,冯庸豪爽的给了他一个拥抱。意思很明确,兄弟,你辛苦了。
然后冯庸对着黎元洪行了一个晚辈礼,黎元洪让到一边,连道不敢。略微寒暄,众人簇拥着冯庸离开车站。几辆中华二型小轿车停在外面。当先一辆车牌为1,正是冯庸的坐车。对于这个安排,冯庸并没有太过计较,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
东北生产的轿车有限,基本上都是供应高级干部使用。东北的汽车工业还远远达不到商业出口的地步。现在东北军中辎重部队还是以驮马为主,卡车数量很少。
“少帅,我们已经清理出了紫禁城,您是否要住进去?”李俊低声问道。两人同乘一辆车,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我住那玩意干什么,我又不是皇帝。我住在中南海就行。”冯庸想了想说道。对于紫禁城,冯庸可不想住在里面,太大了,而且一旦改造,将是对历史文物的重大损害。还不如让其如同历史上那样成为博物馆。而且因为自己的原因,故宫保存的比历史上完整的多,一大批被满清遗族带到关外的珍贵文物他也准备弄回来,送入故宫博物馆。
再加上前世天朝的政治总部就在中南海,冯庸对其可极为向往,他希望可以继承这一份气运,让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国发展壮大。
中南海是现在北京政府总统府和政务院的驻地。总统府依然是黎元洪的府邸,在他没有离开大总统位置之前,没人可以让其离开。于是在李俊安排下,冯庸住进了原来段祺瑞的府邸。当然牌匾已经换为少帅府,内部人员也进行了都换了。冯德麟的总督府和这处府邸相邻,和在长春的房屋格局相差不大,这也说明李俊对这件事情下了心思。而且李俊府邸和张作霖的府邸都在中南海,其他家族就算是有再多的钱也没资格住在这里。毕竟整个东南海地区并不对外开往,只是成为政府大员的府邸。
到北京的当天,冯庸就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地点就定在中南海的紫光阁。
黎元洪,冯德麟,李俊,蒋百里,张作霖,王飒,史悦旺等北京政府高层参加了这次会议。黎元洪虽然坐在主位,但是众人的目光都看着满脸笑意的冯庸。众人都在等着冯庸开口。
“诸位,今后我们将要在这紫禁城俯览天下风云了!”冯庸笑着开口,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意思。
“少帅,你这次南下是不是还有什么大的行动?”李俊问道。冯庸心思很难猜,做事往往出乎人预料。就连他的搭档李俊也无法把握冯庸的想法。而且这次冯庸南下真的很仓促,从准备到出发没几天时间。这恐怕也有很深的用意。
“不错。这次我匆匆南下,确实有不少的想法。不过这恐怕和众位想象的不同。”冯庸笑着说道。
“庸儿,你是不是要对西南或者北洋用兵了?”冯德麟开口问道。毕竟当前凭借东北实力,已经能够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
冯庸摇摇头道:“东北治安军在今后的半年之内将没有作战任务。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消化历次战争所得,将这片土地牢牢的掌控在我们的政府之下。”
“西南开战在即,我们不插手吗?”张作霖皱着眉头问道。这可是好机会,如果西南一乱,东北军插手进去,那整个形势绝对会是一面倒,毕竟现在东北军几乎环视西南,数万精锐大军在西南边界行。甚至短时间内集结十万大军都不是什么难事。在加上现在山东军区的百万新兵训练已经接近尾声了。正是大规模用兵的好机会。
“我们不会主动出兵的。”冯庸沉声说道。意思很明确,如果其他势力不对东北用兵,东北是不会出手的。
“少帅,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将会发生?”李俊皱着眉头问道。冯庸的说法让李俊难以理解。毕竟西南之乱是个好机会,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至于冯庸担心发展过快,根基不稳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但还没有严重到再次扩张就崩溃的地步。毕竟东北已经培养出一套完整的干部培养制度。长春市多个大学速成班也已经提供了数批官员,虽然他们未必合格,但是起到过度作用还是没问题。更何况山东训练百万大军,只要完成装备,就可以分开驻扎整个防区,出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旦等到新兵守备地方,现役几十万大军就可以抽调出来参与到新的作战,东北有现役军人近五十万人。只要能够抽调十万人,对西南战局就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冯庸摇摇头,道:“我知道诸位心中的疑惑,统一全国成就伟业对我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我们东北的跨步已经很大了。而且和日本人的一战,已经让我们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再动刀兵,又是一个沉重的压力。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势力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德国一方战争潜力已经面临枯竭,败象以生。美国参战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我们的老邻居日本。西方战局可以说结果基本上已经注定。只是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的问题。而我们要关系的是这场战争对我们东北有什么利益。”
“少帅,西方战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政府虽然是继承自北洋政府,但是并未承认其和同盟国开战的条约。难道少帅要同意,并参与进去?”张作霖开口道。
冯庸摇摇头,道:“西方世界大战,对于物资的需求近乎是无限的,正是我们发展国际贸易,恢复国力的好机会。和日本停战之后,我们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了一些话语权。现在德国大使不是正在和我们接触吗?我们不可能和德国结盟,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和德国人做生意。我们中国不缺少各种资源,而德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可以联合发展军功企业。这即能提高我们军功水平,又能够获取巨额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发战争财,冯庸是早就垂涎三尺,他无法复制美国的成功,但是借鉴一下捞些好处还是没问题的。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四百八十八章 定策
“少帅,你是要以举国之力和同盟国一方做生意?”李俊眉头深皱。对于冯庸计划不置可否,同盟国是否注定失败李俊不清楚的,但是协约国一方在国力方面占据上风却是肯定的。毕竟同盟国只有那么几个国家,但是协约国已经扩张到了十个。掌控的战争资源自然不是同盟国能够相比的。更何况其中还有像美日这样的经济军事强国。如果中国大规模和德国做生意,为德国提供军事物资,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同盟国一方而遭到协约国的打击。再加上中国现在内部本就不平静,很容易被西方列强利用。一旦内部被牵制,冯庸的战争财根本就难以赚到,反而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只是同盟国,协约国也可以。做生意嘛!不分离厂,只要给钱就行。我们中国要严守中立。西方的战争,我们有充足不参与的理由。但是却没有离去不去赚钱。”冯庸笑着说道。他打定主意要发发这战争财。
“谈何容易,在对西方战争这一方面,北洋和咱们的正好持相反的态度,他们依然奉行段祺瑞时代签订的对德国宣战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会支持北洋而不是我们。”黎元洪说道。毕竟是担任民国大总统的,眼光就是不凡。
“不错。如果我们不加入协约国,生意很难做大。但是就算我们加入协约国,西方列强还是会支持北洋和咱们作对。因为一个动荡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西方列强对远东地区贼心不死,始终想要在战后回归远东,继续保持着他们超然的地位。但是远东不只是有一个强大的日本,还有我们中国崛起。因为我们东北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进程的国家。有了对抗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实力。这点不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相比于一个强势的北京政府,软弱可欺的北洋政府更能够代表西方的利益。因此,无论如何,我们想要获得协约国的支持和接纳都不容易,那我们何必用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我们东北一路走来,不求天不求地,只相信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们依然要坚持我们的道路。”冯庸沉声说道。
“做生意也没必要停止战争啊!我们可以缩小战争规模。逐步蚕食西南土地,等到实力强大后再一次性完成任务。”张作霖还是建议速战速速决,尽早完成全国统一。
冯德麟沉默不语,他对冯庸决定也很不明白,为何一向强势霸道的儿子突然政策大变。更是说出了半年不动刀兵的话。这简直有些难以相信。但是看着冯庸神色淡然眉宇间充满坚定,冯德麟知道冯庸已经拿定主意了。只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
“庸儿,既然我们接下来没有作战任务,今后工作重点呢?”毕竟是自己儿子,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政府集中力量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同时在东北控制的地域内完成改革。让这些地盘彻底纳入北京政府的统治之下。工业部也制定工业计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军事工业。军队方面。东北军从即日起改称国防军,进行军制改革。健全军队的职能。发展预备役部队,完成预备役制度的普及。同时将海军建设提上日程。海军将是我们接下来军队建设的重点。”冯庸沉声道。东北控制着偌大的海域,甚至整个渤海湾都是北京政府的内海,但是海军却依然是几艘炮艇,连艘正规军舰都没有。这始终是冯庸的一块心病。无论前世今生,海军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很深的意义。北洋末期,李鸿章苦心孤诣的建造了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着实让中国人风光了一段时间,奈何这个风光如同肥皂泡一般一触即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让北洋舰队成为泡影,中国海军梦也破裂。袁世凯上台后虽然恢复了一部分海军的势力,但是和当年北洋舰队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远远无法相比。
中日虽然和谈了。但是在中国接手旅顺港,日本海军侮辱性游行是整个东北的耻辱。海军司令也多次电请冯少帅关注海军的建设。既然已经决定停止路上扩张,那海军的建设就势在必行。现在中国首都在北京,而北京直面渤海湾,如果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中国的海防根本就无法实现。
“海军?”
冯庸提到海军,众人都沉默了。中国海军羸弱,有海无防,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少帅,我们虽然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但遗憾的是,我们治下并没有拿得出手的造船厂。想要造普通商船都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军舰了。而现在国际上有能力生产先进军舰的国家,基本上都已经卷入世界大战。我们恐怕有钱也购买不到。”李俊说道。
“现在美国还没有参战,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一旦美国参战,那整个美国的军功企业都会向着美国政府倾斜,咱们要购买到先进的战舰就愈加困难了。”冯庸沉声道。
“但是美国军舰价格昂贵,而且也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等到世界大战结束,从英国或者法国购买军舰?”李俊建议道。
“不行,等到一战结束,恐怕我们就真没有精力购买战舰了。美国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我们不但要购买美国军舰,还要购买美国造船技术。”冯庸沉声说道。
“少帅,军舰的造船技术都是国家机密,是买不到的。”王飒接了一句说道。
“军事不行,就买民用商船的,这些总有相通之处。另外我们还可以将购买的军舰进行仿造和改进。这是一条发展的捷径。”冯庸说道。前世的中国就是凭借仿制发家的,到最后,任何东西,无论其科技多么先进,传入中国都会被盗版,被山寨,这虽然给中国市场摸了不少的黑,但是却也让中国用最小的代价掌握了大量先进科技技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一世的冯庸自然也会走这条路。
“另外,除了美国。我们可以联系联系世界其他国家比如在欧洲未曾参战的西班牙,西班牙虽然没落了。但是他们的造船工业还是很发达的。”冯庸想到西班牙。现在西班牙已经完全没有了几十年前的风光。无敌舰队覆没导致了大英帝国崛起,自那之后,西班牙就每况愈下,再加上在和美国的交锋中失败,失去了古巴和菲律宾,让西班牙愈加衰落。但是西班牙王室能够屹立在西方世界,其实力还是有的。毕竟有当年无敌舰队的影子,让西班牙的造船业还是很发达的。
“少帅,西班牙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我们对外缺乏联系,是不是应该在各国设立外交大使馆?”李俊建议道。
“这个是必须的。不过再之前我们要好好敲打敲打一下北洋。不能再让他们窃取中华正统的位置了。”冯庸沉声说道。
“少帅,你的意思是?”史悦旺听到这里精神大振,威压北洋,肯定用到他外交部长,这对他来说不是件坏事。
“山东有百万大军驻扎,想必北洋很紧张吧!我们可以以此威胁,让他们主动放弃正统职位,承认北京政府的正统地位,中华有两个大总统的荒唐时刻也该结束了。”冯庸沉声说道。他心中自有更大的想法,否则也不会在百万大军即将成军的时候放弃军事行动。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大优势就是对历史大势的把握。虽然世界已经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被搞的天翻地覆,但是某些大势之下该发生的肯定还会发生,比如俄国的红色革命,这是冯庸最关注的地方。他一直在为其准备着。
“如果用中央正统的地位换取发展的时间,我想冯国璋会同意的。”黎元洪开口道,再坐之人只有黎元洪和冯国璋接触最深,对于当初的盟友认识更深。他的话自然确定了冯庸计划的可行性。
“这样放任北洋发展是否可行,毕竟北洋现在还占据着中原数省之地,根基依然雄厚,如果被他们完成改革,恐怕会对我们将来的统一大业造成很大的阻碍。”张作霖开口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