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宋春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南风寄梦




第269章 冤大头6
    没有宋军做搅屎棍,燕京城里又没有了守城兵力,几乎是一座空城了,这样的机会,不啻于“七星连珠”,所以周南在接到左小四的几次消息后,连夜就下了山。

    杨可世和周南聊了一阵子,看看夜深了,便对周南说道:“那你还在这个院子住吧,我在你隔壁睡。”

    “睡什么”周南依旧是坐着,对杨可世说道:“你也别睡了,集合马军,一会儿一起走——忘了告诉你,高大哥一会儿便带着两千马军赶来了,要是你在他到来后还人马召集不齐,就等着给高大哥笑话吧。”

    “你也不早说,净在这里和我扯闲话。你先坐着,我这就去召集骑军。”杨可世一听说高远带着两千马军一会儿就赶到了,知道周南是有了计划,扭头出去了。

    往日里大军出行,怎么也要准备上几天,等粮草、民夫、兵器军械都齐了,才会择吉时出征。自从高远也领了兵马,就和杨可世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了,做事求的就是速度。更不许士兵们做个大爷一样,高远手下的士兵,除了盔甲、兵械等装备外,比杨可世多了两样东西:粮食包和药包。

    粮食包就是按照一个正常人的饭量,给够一个人三天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炒面、肉干、奶干、干酱菜四样,装在一个布袋里。药包更是简单,里面备着些止血治伤、驱蛇虫的草药和布帛,并且教会士兵简单的伤口包扎。

    盔甲、兵械、粮食包、药包,这四样东西,平时除了操练,是统一收管的。一旦要行兵打仗,就统一发给。根本不用什么民夫,运粮车队什么。两千人的骑军,高远可以一盏热茶的时间,就带人出了城。步军基本也是这些装备,也能做到随时出战,根本没有了那些杂役的牵绊。这样的兵马,只是看他行军集合,就知道难以对付。

    杨可世看到后,请高远喝了两顿酒,高远才派石岳过去协助杨可世按照自己的方法改造zhuo zhou城的兵马。多半个月的操练,连杨可世自己都觉得以前那样的行军实在是太慢了。

    所以当杨可世听说高远已经带人赶来了,便立即去集合骑军了,免得被高远这个“师傅”奚落。

    玩笑归玩笑,杨可世一走出院子,神色一正,对跟着的亲兵说道:“去北营传令,一刻钟之内,带齐所有装备,骑马赶到留守府门外街上。另外,让大春、赵鹤寿二人立即来见我!”那亲兵立即领命而去。

    果然如周南所说,高远带着高守孝、高守忠两兄弟进了城,直接来到留守府门前。只见留守府大门外面的街上,两千骑军整整齐齐地排了三排,队尾已经甩出了街拐角。人人都是肃立战马旁边,马背上兵械、粮包等物一应俱全。人与马都是一动不动,迎接高远的到来。

    “好个杨大头!竟然快要超过我这师傅了!”高远大叫着,将马丢给高守忠,一个闪身进了留守府。他一路上丝毫没有停留,甚至快到zhuo zhou的时候,他是和高守忠两兄弟比赛一般跑进城的,为的就是好出杨可世的丑。谁知道杨可世竟然将人马集合好了。

    “好了,不要说笑了。人到齐了,我来安排一下。”周南见高远进来了,对屋中众人说道。

    这时杨可世、杨大春、赵鹤寿都已经在屋中坐着了,高远忙坐下来,他是接到周南的消息带着骑军来zhuo zhou的,只是还不知周南这次要做什么。

    周南看了一眼众人,说道:“高大哥,易州之事可安排妥



第270章 冤大头7
    一国之中,有朝廷重臣协理朝政,也有皇亲国戚养尊处优,悠哉游哉;也有下层士兵每天惨兮兮地值守城墙;也有百姓们只盼着每天能填饱肚子。自然也会有商人们想着如何发更大的财,挣更多的钱。

    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不要说开封府,就连这“苟且偷安”的燕京城里,也同样的有着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这样过。以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一个多月来,“明赞”大师的法号已经传遍了全燕京城。谁若是说不知道明赞大师,简直枉为燕京人。

    明赞大师是南人,可是却甘愿舍弃南朝奉养,千里迢迢来到燕地,一袭僧衣,一串念珠,一颗佛心,为的就是解救燕京一地受苦受难的百姓众生。

    只是明赞大师初来燕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根本就是有眼无珠,甚至还处处刁难大师,尤其是大师挂单的悯忠寺的僧人,明里还带着些客气,暗地里就差做出“饭后敲钟”的事了。

    这明赞大师在燕京城里出名,是听随侍大师的仆从说,大师修为高深,已经身具佛门六神通之一的天眼通。

    对这样的话,当然是没人信了。不过有人试探着去求明赞大师解救烦心之事,这明赞大师真的就能将来人的苦恼,缘由,说的一清二楚,不过大师需要夜里打坐时用天眼探看才能知道,所以要等道第二天才能告诉答案。

    一开始众人都道是和尚找来的人做骗,欺瞒大伙儿,后来自己去求大师,也是如此神验,众人这才知道明赞大师果真是神僧。

    更有一次,城中百姓竟亲眼看到,南人高僧明赞大师竟然在大街上的酒楼里喝酒吃肉。虽说燕地和尚戒律不是很严,可是一个高德大僧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吃喝,自然有人气愤不过,上前责问,谁知明赞大师只是随口说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一句话,顿时让这个责问的人哑口无言,更让燕京城里的百姓更加信服明赞大师。

    自此以后,求见明赞大师的人络绎不绝,悯忠寺更是将一处后院单独给明赞大师修行居住。

    那明赞大师不光是修为高深,就连平日看到登门求见的百姓苦楚,也往往是命自己那个俗家仆从拿出银子来,接济一二。走在街上,遇有可怜人家儿女,也会给上几吊钱,买些吃食。家境殷实的,布施些财物,便也收了。一来二去,燕京城里便都知道了活菩萨明赞大师。

    只是最近明赞大师常常去达官贵人、商贾之家,做些法事,宣讲些佛经,今日就是在城西王大户家里,王大户是开皮货铺的,家里也有万贯家财,只是眼见得连这五都之一的南京,现在也是兵祸不断,这些日子正在烦心,今天好容易请来了活菩萨,自然是要好好诉诉苦,求菩萨保佑了。

    “大师,俺上有老,下有小,店铺宅舍,可都在这燕京城里,想走也走不了哇。不走吧,眼看着那天南人就攻打进城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王大户哭诉着说道,同时又给大师满上一杯。

    “无妨。”贾和尚大大咧咧啃完一根烤羊排,说道:“王施主虽说是少年发家,凭着吃苦出力,走南闯北,挣下一份家业。可真正能让王施主人财两旺的,乃是你家家祖之护佑啊。”

    贾和尚说完,还顺手单掌合十,念了句佛号。说的王大户心里一愣一愣的:我打小儿就是孤儿啊,怎么就成了家族护佑呢哦,可能是我家祖看我是孤儿,特意来照顾我吧

    &nbs



第271章 冤大头8
    行走在街上的人忽然发现,燕京城的大街小巷,店铺、宅院大门外除了平常挂的门符之外,又多了两张佛像,有大有小,都是在大门的两边,各贴了一张佛像。各家各户张贴的佛像也不相同,有佛祖的、有观世音菩萨的,有地藏王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可是图案的画功可是越来越纯熟。足见画这佛像的人画的多了,功力大长。

    整个燕京城,只除了官衙、皇宫、寺庙等处没有张挂佛像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前天夜里甚至还有好事的,趁着后半夜没有月色,竟然把燕京城八大城门门口也都贴上了佛像,足见虔诚之心。

    现在燕京城里的市井百姓,都纷纷在底下说着贤人消弭燕京兵祸的事,都猜不透是什么样的人能救燕京城于刀兵之灾。

    每天都有新的消息传出来,每天大街小巷、酒楼茶馆都有人在互换着最新的消息。先是说这贤者如何不肆害百姓,从来不乱杀无辜,只要你不拿刀拿qiang的去和贤者为敌,贤者的兵就不会胡乱杀人放火,就会保一家老小平安。后来又说这贤者还会开粮仓接济穷人,以后还给穷人谋个生计,让大伙儿都能吃上饱饭。再后来又说这贤者的还会守卫燕京,防止金人杀进燕京。这时候燕京城的人当然都知道,五京残存的也只有燕京了,其余四京全都给金人占了,听说金人抢钱抢女人,随便就砍着人玩儿。有贤者保卫燕京,全燕京城的百姓当然都日日盼着了。

    总之每天都会有各种传说在私底下散播,开始只是在百姓、商贾中私下流传。慢慢的,底层官吏、守城士兵也都知道了,这些人只是比普通百姓略好过一些,只是同样也不想有兵事蔓延到这里,就像前几天南人攻入城内,虽说凭着大石林牙的智谋,又将南人赶了出去,可是死伤的可不是大石林牙,而是这些士兵。还有那些房屋被烧毁的人家,烧光了家财官府理都不理,只能盼着贤者来了后,给谋条生路了。

    元和殿上,萧德妃问道:“近日萧枢密、大石林牙二人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燕国公左企弓答道:“并没有消息传来,只是闻听二位大人昨夜劫了南人大营运送的粮草。”

    萧德妃喜道:“两位爱卿果然是国之栋梁。如此一来,这南人岂不是支撑不了几日了吗”

    左企弓答道:“娘娘说的是!粮草一断,军心必乱!再有二位大人用兵如神,想来南人大军不日必退!此乃娘娘洪福、燕京之福啊!”

    萧德妃也是面露笑容,说道:“也是众位爱卿齐心协力,击退来敌。”

    左企弓、虞仲文、张琳等在朝堂上的大臣都道不敢。

    萧德妃又想起一事,问道:“昨日有内侍说八大城门之上,一夜之间竟都贴上了佛像,还说城内家家户户门口也都贴了佛像,可有此事”

    左企弓答道:“只是一些愚顽蒙昧百姓,以讹传讹,娘娘不必当真。”

    萧德妃奇怪问道:“传些什么谣言”

    左企弓便将手下人说给他的传言有贤者降世,解救燕京兵祸之事讲了一遍。

    萧德妃闻言笑道:“这明赞大师,我也听人说过,是个南来的和尚,惯会讲些佛法,听闻此人修为精深,身具天眼神通,知过去未来之事,听你这样一说,我倒是也想见见这个和尚。”

    左企弓说道:“无非是江湖术士那一套,如何还真能知道过去未来娘娘不必理会,待微臣下朝后勒令各司,严谨散播谣传就是。”

    萧德妃叹口气,说道:“若果真能有这样的贤人,退敌兵,救百姓,保燕京,我就把这位子让给他何妨”

    &



第272章 冤大头9
    左小四和贾和尚二人争论周南明天打不打燕京城的时候,周南还在杨可世后面,一路向北,朝着玉河而去。

    因为向西绕路而行,所以要比正常行程多赶五十多里的路。开始时还有月牙儿挂在半空,可是等上弦月隐下去后,就只剩天空里的繁星了。

    “还有六十多里路,”杨可世对身边的周南说道,因为马背上颠簸和迎面而来的风的缘故,杨可世的声音有些飘忽。

    “赶到玉河再歇息!”周南吼道。幸亏他们所有骑军配的都是从辽兵手里俘获的战马,若是宋军骑的河西马,早就乱了套了,纵使你马上的骑兵操练的再如何厉害,这时候也得跑散了。周南刚才回头看了看,后面高远率领的两千骑军,一如刚开始时的队形,丝毫不乱,间疏有致。

    杨可世已经跑向前面,大声对身边的骑军喊道:“赶到玉河歇息!”

    月夜之下,刘光世不停地派人在望楼里向北面观望,并且一再告诫上去的人:凡有星火处,立即报告。

    营寨外面,壕沟加宽了一丈,鹿角拒马又多设了一层。甚至还学着番人做法,向外派出了十几名哨探,只是不敢走远,最多是在大营东西两面巡探——北面是河,不用巡;南面是自己人,更不用提防。

    刘延庆今夜一反常态,竟然没让人伺候他烧水冲凉,而是一身戎装端坐在大帐内,引得过往士兵无不感动:刘都统何等高贵人物,竟然也和他们一般的枕戈待旦,不容易啊!

    刘延庆自己知道自己事,他不动声色地命令亲兵给马又喂了一遍料,一旦有事,跑起来能跑的更远,不会耽误事。只是已经子时了,为何番人还不举火呢——呀!呸!呸!怎么自己反倒盼着番人攻打呢

    也罢,今夜番人不来,必定是故意如此说,以此让自己加强戒备,不能轻易出兵抢粮,好让番人从容将抢来的粮草运回燕京。

    番人着实可恨!往年间都是些老实巴交的野蛮不化之辈,哪里会耍什么心计如今越打仗越学坏了,连自己也着了他们的道儿。不行,明日定要派人出去,在番人地界里劫掠一番!

    看看外面,月色渐渐被云彩遮挡住,刘延庆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看来是虚惊一场。

    燕京城的迎春门打开了,如同西边的清晋门里跑出来那三百多人一样,都是骑兵,都是在背后带着好几支火把,插在后腰带上。三百多人骑兵,没一个人说话,出了城门后,身后的迎春门又关上了。为首一人辨识一下方向,向着东南方而去,其余人紧随其后。子时时分要过了高梁河,赶到黑风渡,这是大石林牙昨日派人来下令的。这一队赶到黑风渡,另一队也要赶到燕京城西南面,一起等林牙的讯号。

    燕京城里几乎已经抽不出兵马了,所以才每队只组织了三百人。按照林牙吩咐的,每一队要最少五百人,每人两支火把。凑了凑,城里总共就剩下这七百人了,已经是悉数抽调了出来,配合林牙这次的行动。

    而燕京城里,也就是剩下五千多步军和几百名宫内侍卫了。为了打退南人大军,朝堂上下已经是全力以赴,完全以萧干和耶律大石二人为首,准备在野外与南人大战一场了。

    而燕京,现在恍如一个毫无保护能力的稚童——五千步军,八个城门,每个城门还分不够七百人!若是真有强敌来攻,根本就抵挡不住。

    &nb



第273章 箭响戌火红
    西北面和东北面的两处“火龙”渐渐能看出缓缓移动了,也许是距离远的原因,看起来忽明忽暗的。

    可是东南角的番兵由于距离近,已经能听到骑军策马冲锋时的蹄声了。只看火把,最少也该有过万的人马。

    已经没有人再听望楼上的士兵喊什么了,在下面就已经看到东南角越来越近的火把了。刘都统将令已经传到各营,营中士兵已经在营寨寨墙后面架好了gong nu,空旷的营地中还架设了投石机,旁边放置了一堆石块。这次吸取了教训,近战再也不敢投放轰天雷了。

    大营中一片紧张,搬运箭支的,收集石块的,加固拒马的,列阵备战的,士兵们听从将官们的命令,都有些不安。虽说有几万人马,可是深入番地纵深,这几天又断了粮草了,当然底气也就不足了。

    最先杀过来的,是东南方向的番兵。

    随着火龙的临近,几千匹战马的铁蹄踏在地上的沉闷的隆隆声,将大营里所有将士的心跳的更快了。迎在最前面的刀qiang手攥着qiang杆和刀把的手心都已经出汗了。

    守在一旁的各都都头一声令下,后面弓箭手们将拉盏了弓弦的箭射了出去。只听“咻咻”声不绝于耳,黑夜之中根本就看不到箭支,可是能看到奔跑在最前面的“火把”掉下去十几个。

    “射中了!”有人低声欢呼道。这样的成绩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根本算不上什么,却也引得大营拒敌的宋军中一阵兴奋。也算是一种鼓励了,说明没有浪费射那支箭的机会。

    “上箭!”都头们都是些老兵油子了,对这样的战绩根本不屑于顾,看着远处来敌的行动变化,口中下令道。

    抽箭、搭弦、拉弓,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倒也是训练有素。

    “射!”都头们又是一声喝令,几个步军大阵的箭雨又一起射了出去,这次距离近了,射中的人马更多,甚至可以听到中箭的战马的嘶鸣了。

    番人当然不会傻子一样冲过来,见这一面宋军有了准备,便齐齐掉转马头,从前冲队形,由中间迅速分向左右跑去,同时抽出弓箭,向着宋军步军大阵就是一阵还击。宋军大营的高杆上挂有风灯,隐隐能看到拒马内列的战阵,那么显眼,根本就不用瞄准,发箭就走,也不管射中不射中。
1...4647484950...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