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盛唐夜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波波
“是母亲以前上学时用过的琴。”武青玦淡淡地道,“我入学时,母亲赠我的,便带来学院了。”
“原来是明玥师姐当年之物。”李明夙闻言,起身行到琴案前,盘膝而坐。他与武明玥皆师从程太傅,虽然年纪辈份相差甚远,这声“师姐”却是叫得。李明夙拨了拨琴弦,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有些变调,轻声道:“青玦一直没用过吧?”
“青玦不争气,没有母亲的灵慧,习不来这些风雅之物。”武青玦语气有些轻嘲,“倒是委屈了这琴。”
“既然不喜,何不收藏于匣,偏要将它闲置染尘?”李明夙听出她语气中的嘲意,不知如何应答,只下意识地拨弄着琴弦,调试走调的琴音。武青玦看着他的举动,也未出言阻止,李明夙是与武明玥、纪询等人同类的俊才,对琴筝等雅乐自幼必习,想必亦将它们看得神圣至极,难怪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两分埋怨的味道。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注1)武青玦含笑轻吟,见李明夙骤然抬头,轻笑道,“放在这里,便是等师兄这样的有缘人弹奏一曲,也算是为它觅了知音。”
——2008、3、23、22:10
(注1)苏轼《琴诗》。
这一周真是悲惨如地狱的一周,出差回来没休息,要准备iso三标外审的资料,四月初验收全模的资料,还要录入几百党员的年报资料,周一加班到凌晨两点,周二到10点半,周三10点半,周四12点,周五10点。。。泪。。。这样的生活还要到四月份去。。。。我都想撞墙了。。。今天晚上继续努力,争取把下半章码完。。。。。





盛唐夜唱 第16章 末流之器(下)
李明夙定定地看着她,脸上带上几分讶然和欣喜。武青玦的笑容隐含了几分玩味:“师兄可愿?”
李明夙的唇角浮起笑容,垂首敛目,双手平放于弦上,静默片刻,手指微动,随着几下扫弦,古朴中和的琴音便悠然回响起来。传说李明夙于琴棋书画上皆有惊人的天赋,但她还从未见识过,不知道传言是否无虚。武青玦闭起双目,听了一会儿,听出他弹的是一曲碣石调《幽兰》,倒不是武青玦对琴之一事有多深的造诣,实在是这古琴名曲数来数去也就那几首,来到这个时代这几年没什么流行音乐可听,耳边翻来覆去听到的都是那些曲子,记也记熟了。
再好听的曲子听多了也觉得单调乏味,何况她向来自认品味粗鄙,实在欣赏不来这些雅乐,那些所谓的古琴名曲听在她耳朵里都差不多一个调子,古朴有之,幽远有之,却听不出什么风寒雨坠迸泉鹿呦的意境,还觉得断断续续没个连贯性。在这方面,她仍旧觉得她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比较对她的胃口,很多歌即使用这些民族乐器弹奏出来,都比那些古代名曲好听。
一曲毕了,武青玦缓缓睁开眼睛,迎上李明夙明澄的目光,他见她听得似乎极专注,心中欣悦,忍不住想知道她的感觉:“青玦可还喜欢?”
“喜欢啊……”武青玦欣然点头,唇角一勾,“当然喜欢。”
“哦?”李明夙却觉得她的回答似另有别味,忍不住追问道,“为何喜欢?”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注2)武青玦悠悠吟道,挑眉而笑,“师兄专为青玦弹奏之曲,殊为难得,幸甚至哉,哪有不喜欢的道理?”
“调皮的丫头,竟然打趣起师兄来了,真真讨打。”李明夙听出她话里的调侃之意,欣喜之下又有些微窘,心中对她机敏的对答反应颇为惊喜,只觉得太傅识人果真有过人之处,青玦绝非资质平庸之辈,只是过于低调,伪装平庸掩饰其聪慧罢了。
以他俩并不熟络的关系,这句显得过于亲昵的话一出口,李明夙自己也觉得有几分不伦不类,心中颇为尴尬,怕引得武青玦不快,赶紧看她一眼,见她脸上似乎并没有不悦之色,方暗自舒了口气,心中只奇怪自己为何如此患得患失。为了掩饰自己纷乱起伏的情绪,他轻咳一声,手指勾了一下琴弦:“青玦还想听什么曲子?”
“琴弹久了伤手,师兄会吹笛子么?”武青玦好奇地询问,她来到这时空几年,只见到身边的人弹琴弄筝,其它的乐器倒是少见,若是他会吹笛,倒可以与之讨教一二。在她的记忆里,唐朝是竹笛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才辈出,可惜在二十一世纪,历代众多的笛曲几乎没有谱子流传下来,她前世学的几首竹笛古曲,大是从古琴曲中翻版而来的。奇怪的是,不管是大唐皇家学院的图书馆还是太极宫的皇家图书馆,笛子的曲谱都不算多,她虽然誊录了全部的曲谱,可惜看不懂这些古谱,若是能找到一个懂吹笛的人讲解一下,译出那些古谱,可谓是她转世在这个时空最大的收获也。
武青玦至爱的乐器就是笛子,她爱煞它空灵悠远的音色,世界顶级长笛大师jamesgalway是她一生崇拜的偶象。武青玦至今都忘不了前世初次听闻那首《碧海潮生曲》时的震颤,那种灵魂被吸引的感觉,如伯牙和子期的相遇,令她刹时有落泪的冲动。
她一直觉得,笛子是一种很疏离的乐器,这种特质与她的本性是如此相似,清冷、寂寞,而jamesgalway更有办法将它那种寡淡、内敛的感觉深入骨髓。从那以后,她疯狂地迷恋起笛子的声音,竹笛、长笛、陶笛,它们或清淡或柔和、或明亮或清脆的音色都深深地吸引着她。骆珩曾笑言她中了笛子的魔障,她自己也觉得讶异。年少时做一个背着画夹四处行走的流浪画者是她的理想,当令人喘不过气的生活逐渐不堪地摧毁那些美好的向往和愿景之后,理想一寸寸被现实抛弃,而她对于笛音的迷恋,却从来没有褪色过。
“笛子?”李明夙微讶,脸色也变得有些怪异,“青玦何有此问?”
“我喜欢笛子的声音。”武青玦的笑容在提到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变得异常柔和,“嗯……琵琶也喜欢。”当然还有吉他,就不说出来了,省得费劲和他解释那是什么东西。
如果笛子是她魂之所系,琵琶和吉他则代表了她少年时一段温馨的记忆。那年她迷恋上笛音之后,义无反顾地去乐器店买了一支竹笛,四处寻师学艺。十五岁的少女,居住在僻远的小县城,懵懂闭塞,此前从未听说过什么是长笛,更分辨不出长笛和竹笛音色的区别,只以为那就是笛子曲,以至闹出不少笑话。
那时候不像后来,有很多教授各种乐器的老师,弟弟骆珩看不下去她像只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拜托同班一个学琵琶的男同学替她找位老师,那个叫叶子的男生见到她拿支竹笛当长笛,乐不可支。她这才明白两者之间的不同,可这并没有打击到她学笛的决心,当时县城里根本买不到长笛,得托人到省城或者比省城更繁华的大城市去买,以她那时每月73元还要上交40元给父母作伙食费的微薄工资,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她则硬气地对叶子说,反正都是笛子,等她会吹竹笛了,偏要用竹笛吹长笛曲。
或者这份傻气和执着打动了叶子,他领她回家,请自己的父亲教她吹笛。叶叔叔早年当过音乐老师,精通很多种乐器,叶子的琵琶就是由他在教授,还有他姐姐叶海花爱弹的吉他,也是叶叔叔领进门的。叶叔叔教会了她怎么吹竹笛,叶家姐弟也帮她想过很多办法,怎么让竹笛演奏较为复杂的长笛曲,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陪她练习,当她终于能用竹笛熟练完整地吹出《碧海潮生曲》时,叶家姐弟甚至比她自己还要高兴,拿着自己心爱的琵琶和吉他,陪着她又唱又跳。
她前世一生温暖的记忆很少,在叶家学笛的那段日子勿庸置疑地占据了其中一段,后来她离开家乡四处飘泊,还时常与叶家姐弟保持联系,每每见到有人弹奏吉他或琵琶,总会想起那对姐弟来,觉得无比温暖和亲切。
“笛箫乃乐之陋器,牧者吹笛,乞者吹箫。”李明夙的声音突兀打断了武青玦温暖的回忆,他的神情中带着三分轻视和两分不以为然,“琵琶更是倡优之物,末流之器,实难登大雅之堂。”
空气骤然变冷,武青玦盯着李明夙,微微眯了眯眼,似笑非笑地道:“末流?”
——2008、3、24、03:21
(注2)白居易《听幽兰》。
背景音乐《碧海潮生》,下载:bbs.qxyx.
早上接到家里的通知,外婆高压血发作,送到医院,现在在重症监护室,生死未卜。外婆这次的症状和我母亲过世时一模一样,大面积出血,异常凶险,但是我真的很希望外婆能平安渡过这次的灾难。这周的更新,也许不能保障,请大家见谅。




盛唐夜唱 第17章 雅俗之辩(上)
李明夙几乎是立即捕捉到了武青玦语气中压抑不住的恼意,他是何等颖慧之人,之前佯装不懂她逐客的意思,并不表示他心思不敏锐,相反,他很清楚她不高兴的原因。被人误解的滋味实在不怎么好受。唇不自觉地抿紧,李明夙望着她似嗔似怒的表情,心中有些自嘲,她一定不知道,他刚刚是刻意那样说的。诚然,武青玦是性情清冷,对谁都疏离,可是只要是她愿意说的话,都是诚笃之言,心之所思,则坦言无忌。多么奇怪的孩子,明明冷淡世人,待人却偏偏不肯虚情假意,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可这样的性情……太容易为红尘俗世所伤。要有多难得,才能在经受伤害之后,还能保有这样的真淳?李明夙的心突然就酸酸软软的,她到底明不明白?如果今日这话被别人听到,会引来多大的非议和麻烦?她又会遭受多少耻笑?她这样不懂得保护自己,他怎么忍心看到她再受伤害?所以……纵是这番话不为她喜,他也一定要提醒她。
心思百回千转,李明夙坚定地迎上武青玦隐含不悦的眼神,毫不迟疑地道:“不错,戏谑娱人之器皆为末流俗物,身份高贵者从不为之。琴瑟为礼仪大雅之乐,宗庙祭祀、社交礼节,奏之视为尊重,若以末流之器娱戏,则是折辱。”
怪不得太极宫的笛谱收藏不丰,怪不得她没见过身边这些人玩别的乐器,原来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话说,这武唐业已经过武则天的改造,许多进步的思想也渐渐为人所接纳,可是仍然无法完全打破人们千百年来累积的陈腐观念,以一己之力抗衡传统,或者说是抗衡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是英明神武如圣神帝者,其力量也只如米粒微光。革命的道路……果然是用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铺就的。
见武青玦沉思不语,表情若有所悟又似是不以为然,李明夙不知道她到底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既然话已说到这个地步,索性说得更明白一点。反正他的心早就荒芜了,不介意再背负她的不理解,只要……她不要像从前的他一样,就算是被她误会也没什么关系:“《礼记》言‘士无故不彻琴瑟’,故琴瑟自古以来被奉为君子之乐,因其可令人陶情养性,令奏者束身自修。青玦纵是不习琴,但身为宗室贵女,绝不可自降身份、自逐末流,否则……”
“否则便是不自珍不自重么?”武青玦只觉得荒唐至极。音乐是什么?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高雅的、值得人尊重的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她不懂得分辨雅俗,只知道向往美好、憧憬光明是人类的天性。在她看来,只要是悦耳动听、能打动人心的音乐都是好的,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又怎么会把自己局限在雅俗的束缚里?又怎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之美的丰富和多元?武青玦冷笑一声,语带讥屑地反驳道:“青玦倒要请教师兄,笛为牧者陋器,为何却有黄帝使伶伦伐竹制笛,吹之作凤鸣?有周穆王吹笛,遂止三月连雨?有李陵为单于围,郭超吹笛退兵?有蔡邕官拜中郎,亲制柯笛?有桓伊封侯,君前献笛曲,歌《怨诗》以劝君臣和?莫非他们也为末流?纵是伍子胥乞食吴市,终还是官拜相国,手握重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吴市之箫,又何尝不可成为风雅佳话?”
武青玦心中愤懑,这番话一口气说下来,如连珠炮一般又急又快,从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都迸发着怒气。其实她举这些例子仅仅是为了反驳李明夙,并非以成败论人,在她眼里,清爽恬淡的田园牧歌和庄严恢宏的宫廷礼乐,各有美姿,即使是民间百姓窗玻上的喜色剪纸、门板上色彩艳丽的年画、竹蔑铺里散发着草香的藤编器具、小染坊里蓝白相间的印花土布、沿街货郎摊上活灵活现的手捏面人儿……种种一切为他们所轻视,在他们所谓的贵族眼里俗不可耐的民间艺术,也自有其鲜活生动的美态。罗索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能够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地从各种形式的艺术中体会到美,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如果在欣赏一段曲子一幅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不是被它吸引,进而理解和感悟它们的美,而是先去想这是雅的还是俗的?应该喜欢还是不该喜欢?斤斤计较于既成的世俗观念,而丧失了追求真善纯美的本心,狭隘至此,莫怪得高雅艺术常常面临界“曲高和寡”的窘境。
李明夙被她的连珠炮轰得数次启唇,皆欲言未果,不是不尴尬的。然而,在被她嘲弄的语气弄得面红耳赤的同时,见到她如张牙舞爪的小豹子般,咄咄逼人地挥出她的爪子,捍卫她喜爱的东西,心底的硬泥似乎也被那蛮横的爪子一下下刨开。有一眼泉水迫不及待地从泥地里潺潺地涌出来,荒芜的心渐渐被甘甜润湿,那久久不见阳光才凝结如石的坚硬,一分一分地松软下来。他早知道她与众不同,却不知道她的与众不同竟然能深深地契印到他的心底去,如果他有她这样的勇气,如果他也敢于争取和捍卫,选择是不是就会变得不同?
他的心神有些恍惚,却只是怔怔地看着她,什么也说不出。武青玦停下来吸了一口气,见他直愣愣地看着自己不说话,只当他被自己的不客气吓住了。是呵,自己还真难得这样生气一回,谁让他的话碰到了她的逆鳞?他既是这样的语气态度,莫非不是她猜测的那人?或者……再试探一下?武青玦微微敛了眼,轻嘲道:“言琵琶乃倡优之物,更是荒唐可笑。前唐有裴神符搊琵琶,被太宗封为太常乐工;勾栏院里也并非没有烟花女,奏琴瑟而以色侍人;善琴者,有司马长卿,窃赀卓氏、纵诞无操,琴尚在御,已欲新声代故,文君愤其簿幸,作《白头吟》怒斥骗色劫财之卑劣小人;善琵琶者,亦有逸士才子刘庭芝,清明灵秀、惊才绝艳。有趣的是,他也作过一首《白头吟》,可惜一诗成谶,不羁之才,见忌恶人,蒙尘殒落,真真是同人不同命……”说到这里,武青玦突然停下来,面带冷意,嘲讽地扯了扯唇角:“所谓大雅,所谓末流,如隋珠弹雀,是所较者重,抑或所失者轻?见仁见智罢了。”
——2008、3、29、00:15




盛唐夜唱 第17章 雅俗之辩(下)
艺术是没有雅俗之分的,所谓的雅,不过是上位者为了宣扬自己喜欢的类型,硬性划分的,归根结底,雅俗的概念只取决于人地位的变化而已,若今上是一位喜笛箫琵琶的帝王,只怕那琴瑟的雅乐之冠也要易主而戴了。武青玦抬起眼,清冽的双眼直直地看着李明夙,观察着他脸上怔忡又带着一丝茫然的表情。若他真是那人,她今日故意说了这么多,总该有一点特别的反应吧?莫非真的不是他?武青玦掩不住心底的失望,又隐含了一丝期望,凝视着他道:“师兄以为呢?”
李明夙似是才回过神来,端端地看了她片刻,心中百味杂陈。半晌,勉强一笑:“青玦所言乃极端之例,这世上有几个司马长卿,又得几个刘庭芝?”
“是么?”武青玦渐渐淡了表情,眼中活力四射的光芒偃旗息鼓,终于确定他不是她想找的那人。瞧自己做了什么,刚刚那番刻意造作倒像是个唱独角戏的小丑了,忍不住自嘲一笑:“我只道自己所喜的便是好的,原来师兄并不作此想,是青玦冒失了。刚刚的放肆之言,师兄且当作青玦不懂事,胡言乱语罢。”说着站起来,往门外走,“我要去图书馆看书,师兄自便。”
李明夙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唤住她:“青玦……”
她对他很失望。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了这样的明悟,这了悟令他失措,他宁愿她生他的气,也不愿她再次退回到自己的空间里,像以前一样将自己隔在心门外。武青玦转头看他,李明夙手足无措地站起来,明明自己比她大了近一倍的年纪,偏偏在她清冷的目光下无所遁形:“我……我陪你去……”
“不用了,我看书不需要人陪。”武青玦淡淡地道,见少年眼中的神采顿时暗淡下去。李明夙只觉得心底那汪泉水变得有些苦,强笑道:“其实我也想去借书……”
武青玦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转身道:“图书馆不是青玦的,师兄要借书,不用告诉我。”
他既不是那人,刚刚那番话便是真实的想法了,她虽不至于小气到因为他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便认为他不可原谅,不过是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观念相差这么大,只怕也难成为朋友,索性保持一些距离,反正他身边不省心的主又多。
如果不是他,那个在迷竹林里吹笛的人,到底是谁呢?武青玦抬眼向前望去,若有所思地望着西苑的方向,西苑尽头,就是一大片竹海,阴雨的天气里,竹林中总笼着一层迷雾。那本是一个宁静清幽的所在,只是每到雨天,竹林里就会传来一阵凄凉悱恻的笛声,笛声哀婉如咽,似含着无尽的哀愁与落寞,令人闻之欲泣。从来没有人见到过那个吹奏者,曾有好奇的学生闯入竹海中探寻,却一无所获,寻找的人却一身狼狈泥泞而归,久而久之,便有人传言竹林里闹鬼,那笛音听久了能迷人心魂,于是那地方愈发地宁静和清幽了,便是晴朗的白天,也没有人踏足。武青玦入学不久,也在一个阴雨天听到了那若有似无的笛音,出于好奇和对同好者自然亲近的心理,她也躲着初雪,接近过那片竹林。只是,她的胆子还是不够大,那林子笼着白色的迷雾,五步以外便不可视物,看上去阴气森森,她心里发怵,不敢进去,竹林中的笛音却听得越发清楚,如泣如诉、哀哀欲绝。
那笛音似真能迷人心魂,她只记得自己痴痴立于风中,雨线如丝般绵软,油伞遮不住随风轻飘的雨丝,扑打在她的脸上,却忘了擦一擦,任自己的衣裙和发丝被雨浸湿。是谁在吹笛?他是什么人?他有怎样伤心欲绝的心事?他有怎样深刻的不甘和委屈?她只觉得自己的心随着那呜咽的笛音一起轻颤,他有多哀愁,她就有多忧伤,他有多悲苦,她就有多凄怆。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停笛歇,初雪寻到她的时候,她已浑身湿透,抚着昏昏沉沉的脑袋,摇摇欲坠。被这场雨一淋,再加上听那笛声听得精神透支,回去后,竟发起高热,生了一场大病,半月后才好转。
那竹林里的笛音,由此便成为她的心结。自那之后,逢雨天初雪便守她守得紧,决不让她踏足迷竹林的范围,只是那笛音却似有魔力般,即使隔得很远,只要一响起,她总有所觉。她总是情不自禁地猜测那吹奏者的身份,迷竹林在学院范围之内,吹奏者不太可能是外人,学院的学生,虽然都习音律,但并不是人人皆有弹琴奏乐的天赋,这样锁定了一个个目标,又一个一个否决掉,却从来没有把目光锁定在李明夙身上,因为,虽然据传他有超越皇长女之才,琴棋书画又极具天赋,但他身上实在太缺乏那种凄伤悲苦的特质,直到那日,他在她面前仓皇而逃时,他脸上那复杂凄惶的表情,她才猜测,或者他并非没有故事的。
只是她仍然没往深处想,直到刚才听到李明夙弹琴,她随口笑问他会否吹笛时,心底突然冒出个念头,那竹林里的人会不会是他?这才借着争辩之机试探,如果他真是那人,如果他并非不钟爱笛,只是因为和用来劝服她同样的理由不得不装出轻视的样子,在听到她的辩护之后,总会有些反应吧?可惜结果仍是令人失望,他不是那个人。
那么,那个人,到底是谁?
——2008、3、29、00:18
上半章还补了一点。。
外婆的情况暂时稳定了,但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谢谢大家的关心。
友情推荐,下个月pk,请大家多多支持。君澄舞《金屋藏妖》,书号:189428
我是美女不是妖女,不管你是哪路神魔,都不可以将我《金屋藏妖》。
mm./mmweb/189428.aspx




盛唐夜唱 第18章 微妙转变(上)
要漠视一个小心翼翼地想亲近你的人,并不容易。当武青玦第五次抬头,看到李明夙匆匆忙忙或垂头或转脸地佯装无意的举动,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合上书,起身走到他面前。之前的确有一丝不悦的,但现在却有些心软,她向来是吃软不吃硬、越挫越强以硬碰硬的个性,但面对别人向自己示弱的时候,却一直不太会处理,想到李明夙其实也算是一片好心,那丝小小的不快也抛到脑后去了,不过她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不置一言。李明夙感觉到她小小的身子立于自己面前,顿时一身不自在,抬眼迎上那小人儿清澈了然的目光,一张俊脸渐渐染上粉色。武青玦笑了笑,语气故意作出几分调侃式的轻松:“师兄喜欢在这里看书?青玦把这个位置让给你吧?”
“我……”李明夙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见她转身想走,赶紧起身拉住她,“不,不是的……你留下吧,我走……”
武青玦转头看他,李明夙脸上带着几分黯然,将手里的书递到武青玦手上:“我只是拿本书给你……我,我走了……”
武青玦低头,见那书的封面儿上写着《圣神帝微服私访记》,微微一愕,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抬眼叫住李明夙:“师兄……”
李明夙停下脚步,忐忑不安地转身,见武青玦将那书拿在手上翻了翻,脸上带着古怪的表情,看着他道:“这是哪儿来的?”关键是,这家伙从哪里找来这些个不着边儿的东西?
1...1112131415...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