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囊囊太后完这句话,刘若宰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因为囊囊太后问的这个,是关乎双方的名分大义,在刘若宰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
“不知太后,是如何想的?”刘若宰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囊囊太后试探道:“如朝鲜例?”
从这句话上就能看出来,囊囊太后估计是读书不少的,而且精通汉学。换做一般的察哈尔部高层,别主动出这个来了,就算是你跟他提,只怕他也是云里雾里。
朝鲜和大明的关系,在大明和周边势力的关系中,颇具代表意义。
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国君不称皇帝而称大王,而且新上任的朝鲜国君需要接受大明的册封,否则是不合法的。朝鲜定期向大明朝贡,一旦大明皇帝有什么诏令,也会遵从。
而同时,大明给朝鲜提供保护,比如万里三大征之一的援朝之战,便是帮着朝鲜把日本人给撵跑了。
其实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了。大明不在朝鲜派遣官吏,只是偶尔有使节出使。除了在大义名分上之外,朝鲜具有极高的独立性,一切政事军事,完全是人家做主,大明是插不上手的。
所以一听囊囊太后出‘如朝鲜例’这四个字,刘若宰和董策立刻是不约而同的心中冷笑,暗道:“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如朝鲜例,那就不叫归顺了。朝廷对察哈尔部也会没什么控制力,察哈尔部哪天跑也就跑了,朝廷只能干瞪眼。
“如朝鲜例断无可能。”刘若宰很干脆的拒绝了。
囊囊太后本来也没指望大明这么蠢,她其实刚才也就是那么一,大概有些漫天要价遍地还钱的意思。这会儿被刘若宰拒绝,她也不生气,只是问道:“那刘大人你十个什么章程?”
对于这个问题,刘若宰早有腹稿,他沉声道:“如播州例。”
接着又补了一句:“征杨应龙之前的播州。”
如播州例,其实就是如羁縻州例。播州一直是土司治理,直到万里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征剿灭了杨应龙,才改土归流。不过在改土归流之前,其实朝廷对播州的控制也还算有力。按照刘若宰的完,按照那个时候的播州例的话,察哈尔部既保持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朝廷又可以有一定的控制。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63章 八二二 说完你的,该说我的了
播州在改土归流之前,乃是朝廷授予当地土司朝廷官职,土司依旧保有对当地的统治权。
“你的意思是,授予我们朝廷官职,但察哈尔部还是我们管着,是吗?”
囊囊太后问道。
“大致如此,但还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刘若宰倒是也不遮掩,很直白的道:“有什么话本官就直了,察哈尔部刚刚归属,朝廷中肯定是有人心存忧虑的。若是完全按照播州例,那也不太可能。所以,很大可能,朝廷会派遣一名干吏及其若干属员去往察哈尔部。”
刘若宰没明派遣这位干吏去察哈尔部是干什么,但以囊囊太后的智慧自然是猜得出来的。不消,主要任务肯定是监视,次要任务则是控制和渗透。
这等事情,是大伙儿都心知肚明的,遮遮掩掩的也没什么意思。
囊囊太后没话,只是头,这就算是默认了。
刘若宰问道:“还有么?”
“有。”囊囊太后头道:“第三,我们察哈尔部所需的那些物资,不知是该?”
“直接调拨断无可能,朝廷现在也很艰难。”
刘若宰到:“不过,对各位福晋及贵人的赏赐是肯定有的,而且,大明这边也可以重开商路,以后通往下水海的商队再无断绝。贵部可以直接和这些商贾互通有无。”
囊囊太后头,这也在她的预料之中。
她要问的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这三个而已,剩下的都是一些细琐碎的事情,就用不着她和刘若宰一一细谈了,那是手下人干的事情。
到了这一步,她的要求算是提完了。
刘若宰笑道:“现在该下官,咱们朝廷对察哈尔部的要求了。”
其实朝廷对察哈尔部根本没什么要求,因为在刘若宰来之前,谁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把察哈尔部给劝降,朝廷给刘若宰的命令中也没有具体指出需要让察哈尔部答应哪些条件。甚至还有一些言语中的暗示:只要是能让察哈尔部归降,咱们吃儿亏也没事儿。
给察哈尔部提条件,这纯粹就是刘若宰自作主张。若是按朝廷的意思,恨不能什么都顺着察哈尔部,哪里还会提条件?
原因嘛,也很简单。
第一,是为了名声。虽朝廷给刘若宰做过那种暗示,但毕竟没有明。如果刘若宰回去了,朝廷对外一公布,有人一瞧,喝,给了察哈尔部这么多好处,咱们自个儿一儿都没捞着,这是什么意思?你刘若宰是不是卖国?你是不是收了察哈尔人的好处?明末朝野之中,这种只知道四处乱咬的疯狗可是不少,真要是被他们给咬上,刘若宰名声必然大损。不定朝廷迫于压力。还要降罪于他。
第二,则是为了把这件差事做得漂亮。如果按照考试的标准来算的话,刘若宰现在做到了这一步,让察哈尔部归顺大明,已经是考了一百分了。绝对的满分,因为他做的,已经达到了朝廷的最高要求。但是他想把成绩做到一百二十分!在朝廷那里做的更漂亮,让朝廷对他更重视。
第一和第二,其实算是一体,只不过面对的人不同。第一条是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第二条,则是做给朝中衮衮诸公看的。
囊囊太后到:“刘大人请。”
“第一,太后您,以及其他几位福晋并察哈尔部的诸位贵人,须得去一趟北京城,朝见我大明皇帝陛下!”
“好,没问题,这是应当做的。”囊囊太后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一听她答应下来,刘若宰心中顿时便是松了口气。其实这是他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条件。
为什么?因为此举关乎大明的脸面!而皇帝陛下和朝中诸位大臣,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就是体面!
尤其是在崇祯朝,朝廷每每灰头土脸,扬眉吐气的时候可是不多,而眼下,明显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喝,察哈尔部归顺了咱们大明,林丹汗的那些福晋和察哈尔部贵人们要来朝拜咱们大明皇帝陛下了!这事儿出去,多有面子?岂不正是明我大明天朝上国国威浩荡,折服四夷吗?士民百姓也都会称赞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朝中大臣做事得力!
这对于大明来是大事,可以被刘若宰当做是最核心的一个条件来谈,但对于囊囊太后来,这不算什么事儿!他们并不觉得这种行径很丢人,恰恰相反,囊囊太后还是愿意去做这件事的,因为肯定能从大明那里得到许多赏赐。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明要面子,察哈尔部重实惠,这正是一拍即合!
这一条件达成,将来朝廷的体面就有了,朝廷有了面子,那刘若宰得一个办事得力的夸赞是肯定的了。
刘若宰对察哈尔部这些人也是颇为的了解了,所以囊囊太后答应这一条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第二条。”刘若宰笑道:“是关于日后察哈尔部和大明及后金之间关系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既然归顺了咱们大明,那跟后金的关系自然就得断了。以后不得卖给后金任何马匹之类的物资,断绝一切来往关系。”
囊囊太后头:“理当如此。”
“还有就是跟咱们大明。”刘若宰道:“到时候会酌情从贵部抽调一些骑兵,入咱们大明军中。当然,所有骑兵的武器甲胄都是咱们负责,粮食也是咱们供给,还有军饷可以拿。”
他本以为囊囊太后会反对,却没想到囊囊太后很是高兴的一拍手,笑道:“这是好事儿啊!我正发愁呢,以后归顺了大明之后,没了战乱,没了敌人,儿郎们可别都不会打仗了!”
刘若宰不由得微微错愕,而后便是苦笑,心中感叹,果然两人所思所想不大一样。
“还有则是,要给大明提供战马。”刘若宰道。
囊囊太后脸上笑容一收,变得严肃起来:“可以是可以,但是得买,不能白送。”
“好!”刘若宰道:“咱们肯定得买,不能占你们便宜。但是有一条,以后买卖马匹得官办。要专门设立一个衙门,负责审核马匹,给马匹分出优劣,劣马可以卖给商贾,能充当战马的良马,只能卖给朝廷!所有的战马,都要从这个衙门经手。”董策在一边听着,不由得心中暗自叫绝。刘若宰这一招儿,可谓是一举四得!
【:】
!^!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64章 八二三 刘若宰的阴谋
其次,保证了朝廷的战马来源。
再次,也给了那些贩卖马匹的商人们一条活路,毕竟不能买卖战马,但是挽马是可以买卖的,大明朝对于这些马的需求量也很大,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市场。
第四,有效的避免了战马继续流入到闯贼等反贼的手中!
囊囊太后也不傻,略一想,其中关窍也摸到了几分,冷冷道:“只怕新成立的这衙门中,有人上下其手,收受贿络,乃至于讹诈勒索我们察哈尔部。”
“请太后放心,这个衙门,本官会亲自盯着。而且……”刘若宰笑了笑:“里头也不都是朝廷派来的人,贵部也可以派人进来,以作监督。”
囊囊太后神色立刻缓和了许多,道:“如此甚好。”
她最担心的,便是大明朝的那些官员到了察哈尔部,组成了这个能在相当程度上卡住察哈尔部很大一笔经济来源的部门之后,就开始敲诈勒索,吃拿卡要,胡作非为。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处于末期的大明朝,几乎已经烂到了根子里面,贪污成风,恶习无数,不贪污不勒索的才不正常。
若真是摊上了那么一批人,察哈尔部的苦日子就要到来了。
但现在,有了刘若宰的保证,就不用担心这个了。而且察哈尔部也可以派人进去,那就更能给自己争取权利,保证察哈尔部的利益不受损。
至于好处,肯定是要给的,囊囊太后也是那种洞察世情,人情练达之人,自然晓得,该花的钱是不能省的。
“第三嘛。”刘若宰顿了一下,看了看囊囊太后的脸色,笑道:“便是编户齐民了。”
听到编户齐民这四个字,囊囊太后顿时是脸色一变。
编户齐民,乃是中原王朝征服了一些地区之后,对当地实施有效统治的一个很管用的办法。
编户齐民,厘清户口,将百姓们进行保甲编制,然后通常下一步就是根据百姓数目来安排流官。这一系列动作下来,就是彻底的改土归流,将土司的统治彻底瓦解,将当地纳入朝廷的统治之下。
是以囊囊太后一听刘若宰提出这个条件,几乎要当场翻脸。
一旦改土归流了,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察哈尔部的贵族们彻底的失去对于族民的统治地位,变成名义上的贵族。而实际上的权力,都会掌握在那些明廷派遣的官员手中。
而且,改土归流和之前刘若宰答应的她提出来的条件是相悖的,按照播州例,就是设立土司管理,而此时刘若宰又提出编户齐民,这分明就是出尔反尔的。
怎么,欺负我没见识么?囊囊太后心中冷笑。
见她神情,刘若宰便知道她想的什么,笑道:“太后切莫误会,在下并非那个意思。”
囊囊太后冷笑道:“那你是怎么个意思?”
“只编户齐民,不改土归流。”刘若宰道:“只是统计出有多少部族,各个部族分别由多少户口,登记造册而已。这样做,是为了让京中的陛下和诸位大人们知晓察哈尔部到底有多少人,以后做事,也好有所思量。至于察哈尔部的内部事务,朝廷概不干涉,或许会任命官员,但所有官员,肯定都会是贵部中的贵人们担当。至于谁来当,自然就是太后您来推荐了。”
囊囊太后面色稍霁,还心中还是有些狐疑的。她试探性的问道:“那既然如此,各部只需要把大体户口数字报上来就成了吧?理当是不用太精细的。”
刘若宰含笑头:“太后言之有理。”
囊囊太后这才放下心来,头,算是同意了这条。
刘若宰看似若无其事,其实心中却是颇为的遗憾。提出这一条,其实他确实是居心险恶。
如果只是为了报给朝廷一个大体的户口数目的话,根本用不着进行编户齐民,他这么做,就是为以后改土归流做准备。但此时囊囊太后已经起了疑心,他如果再坚持精确统计的话,只怕会引得囊囊太后更是疑心大起,反而影响大局。所以刘若宰只好先同意了囊囊太后的法,至于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了。
他倒是也不着急,反正时间有的是。
“第四条。”刘若宰又伸出一个手指。
囊囊太后脸色一变,不悦道:“怎么这么多条件?”
“这是最后一条了。”刘若宰倒是不着急,笑吟吟道:“有什么话,现在就出来,总比日后再没完没了的添加要好得多吧?在下这么做,岂不是正显示了我大明的诚意?”
囊囊太后不置可否的淡淡一笑。
“第四条,乃是关于刀兵。”刘若宰缓缓道。
一听他提到刀兵这两个字,囊囊太后的神色也变得慎重起来。
兵戈乃国之大事,察哈尔部既然已经归顺了大明,双方理所当然的,会由军事上的对抗转变了军事上的合作,但怎么个合作法儿,那就得好生琢磨琢磨,研究研究了。
“贵部现在已经归顺大明,咱们之前也谈妥了,贵部将迁往下水海,如此一来,贵部自然不会再对大明边关进行袭扰。没错儿吧?”刘若宰道。
“嗯。”囊囊太后头:“自此为大明臣属,自不会再做袭扰之事。”
“如此善莫大焉。”刘若宰笑了笑:“如此一来,大明便可以将更多兵力抽调入蓟镇辽东等地,大军压境,建奴覆亡指日可待!”
刘若宰提到的这些,其实就指出了收服察哈尔部之后,所引起的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连锁反应。
察哈尔部当初虎踞漠南,窥视中原,使得大明不得不在九边防线的这几处重镇上布置大量的兵力。
可以,甘肃镇,宁夏镇,大同镇,山西镇等几处边镇,其实都是为了防备察哈尔部为代表的漠南蒙古而设立的,不得不在此保持大量的兵力,防备他们对中原的入侵。
而现在,察哈尔部归顺,也会引得更多的蒙古部族归顺,漠南蒙古的威胁还在,在已经是急剧的降低,大不如以前。
如此一来,大明就可以适当的削减在这几个边镇上的兵力,将更多的军队投入到和建奴作战的战场上,或者是调到中原地区镇压农民起义。
当然,更多的兵力投入肯定是可以改善一下情况的,但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不好了。至于像刘若宰所期盼的那般大军压境,建奴覆亡的情况,更是几乎不会出现的。和建奴的战场,是旷日持久且艰难异常的,并不是多投入一些军队就能解决的。更何况,这几个军镇的大部分军队,都不能称为精锐。
【:】
!^!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65章 八二四 谈妥
囊囊太后也是个聪明人,刘若宰到这儿她就已经明白刘若宰的意思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派兵?”
“没错儿!”刘若宰道:“还望到时候,太后襄助一二。”
“没问题!”囊囊太后答应的很干脆,但接着又提出了条件:“但是要发给军饷,而且不能让我们的儿郎白白送死。”
“军饷自然要发,绝不会短了一分。”刘若宰保证道:“至于安全,太后也不必担心,肯定都把贵部的骑兵当宝贝,哪里舍得让他们平白送命?”
这个条件谈妥,刘若宰这边的条件就完了。当然,只是完了大条件,的还有不少,不过这就不需要他亲自动口了,那边囊囊太后也懒得去谈这些事儿。
所以这边是董策代表刘若宰来谈,而那边,则是乌云娜福晋代表囊囊太后来谈。
他们两人早有勾结,早就打成了交易,而且关系也算是不错,是以谈得很是顺利,用了三天的时间,总算是把大事情都给谈妥。
到了这一步,刘若宰及董策等人在察哈尔部的任务,大体就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事情,是刘若宰都没法子做主的,只能等到回去,把消息传到朝廷,然后由皇帝和朝中的那些大员们做主。
日头初升,董策面朝着朝阳,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
不知不觉,已经离开磐石堡数月了。当初离开的时候,还是春寒料峭,而此时,已是晚春,草长花开,万物生发。
这大草原上的朝阳,似乎格外的诱人,格外的炽热,就像是生长在这大草原上的这个民族百年前的祖先们一样,尽情的向外界喷射着光和热。
只不过现在的他们,早就是今非昔比,已经要寄人篱下了。
想想,心里也是颇有些感慨。
董策策马缓缓向前,迎着朝阳,向着东方而去。这里是察哈尔部聚居区的北边儿,少有人来,草木密集,更有一片林子,虽然林子规模不大,但是足以藏住人了。若是想要进行什么颇为隐秘的会面,这里无疑是一个好地方。
昨夜传了信儿之后,董策今日凌晨,天还没亮便打马出来了。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在见识了苏泰太后的狠辣之后,他也怕对方将她灭口,是以也带了家丁过来护卫。只不过,那些家丁此时都散在外围。
少顷,一阵马蹄声从身后传来,董策回头一瞧,正是苏泰太后。毕竟是草原上的儿女,她的骑术极好,控马娴熟,丝毫不见生涩。
董策勒住马缰,等她上来。
苏泰太后到了近前,笑吟吟道:“你早就来了?”
“也没多一会儿。”董策笑道:“这儿风景不错,等人的时候瞧瞧风景,也并不焦躁。”
“是啊,风景是不错。也是一个绝佳的埋人的地方。”苏泰太后笑颜如花,但出来的话,却是让人心里一寒。
董策眉头一拧:“太后何意?”
“没什么别的意思,开个玩笑。”苏泰太后咯咯一笑,有种奸计得逞的得意。
董策不由得失笑,看了看她身后:“你一个人来的?”
“自然不是,阿拉坦乌拉陪我来的。”苏泰太后道:“不过被你那些家丁扣在外面了。”
“这个必须要扣下。”董策笑道:“阿拉坦乌拉实在是太厉害,只怕一只胳膊就能打赢我。他是我第一个感觉毫无战胜希望的对手。”
苏泰太后嘴角微微一扬:“毕竟是我察哈尔部的第一勇士。”
“对了。”董策笑道:“瞧阿拉坦乌拉那样子,少也得三百斤重吧,还有能驮得动他的马?”
“当然有。”苏泰太后道:“我察哈尔部就是不缺好马!”
两人便如朋友一般,一边打马向前一边聊天,气氛格外的轻松,苏泰太后也不摆架子,也不管什么矜持不矜持的,就跟个女孩子一般,想笑就笑,想闹就闹,时不时的还捉弄董策一句。看起来。她完全是变了一个人。
董策心中也是颇为纳罕,只不过并没有开口询问。
苏泰太后却是仿若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般,忽然开口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太庄重?”
董策想要否认,但终归还是头,笑道:“太后这是天性流露。”
“你这么,我很喜欢。没错儿,我就是天性流露!”
苏泰太后很是爽朗的哈哈一笑,张开双臂,迎着朝阳,很是没有形象的大笑道:“这才是真正的我啊!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顾忌什么身份,也不用端着架子,不用在人前硬装出一副高贵的样子来!出嫁之前,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大草原上策马奔腾,打猎唱歌喝酒。但自从那年出嫁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日子!”
“这个样子,最是轻松不过!我开心得紧!”
“不过呀!”她娇笑着回头看向董策:“也就是在你面前,我才会这样!”
董策不由得愕然,一时间没明白苏泰太后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泰太后见他瞠目结舌的样子,笑的更开心了:“你可别误会,我可不是喜欢了你。只是因为,我做的丑事你都见过,你也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可以在你的面前放开自己!”
董策不由得默然,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什么好。
“对了,给我讲讲你们明国的事情吧!”苏泰太后忽然道:“我看了很多书,知道明国的很多事情,但都是在书本上看到的,还不知道到底怎么样呢!”
“那些来自明国的商人呢?你没问过他们吗?”董策问道。
“别提他们了。”苏泰太后道:“和明国的生意都被囊囊太后把持着,我们根本就见不到那些商人,上哪里问去?”
董策头,便挑着有意思的,逗得苏泰太后时不时的发出一阵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
董策不得不承认,她笑的时候,真的是极美。
足足闲扯了半个时辰,苏泰太后许是笑得累了,亦或是不愿意听了,才终于是转到了正题。
1...301302303304305...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