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人家打的过便打,打不过便跑,你拿人家一办法都没有。想追?根本没门儿!
所以,若是曹文诏所部被歼灭,那么对陕西境内的明军,是极其重大的打击。在战略层面上,曹文诏这一支骑兵,人数不算太多,只有三千,但战斗力极强,足够精锐,而且有足够强大的机动性。有他们在,洪承畴在排兵布阵上就会多很多选择,而若是没了他们,那以后有些仗可就不好打了。
其实在陕西境内,总体来是官军义军相持的状态,官军略占上风,但无法彻底将义军压倒,更别歼灭了——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
而李自成这一招,从整个陕西战局的大局出发,这一击直接命中关键的要害。歼灭了曹文诏,则陕西境内的所有义军,顿时满盘皆活,官军则是要转入被动。
要不李自成厉害呢,这眼光,这手段,别是义军之中了,放眼整个大明朝,又有几人能做到?
而且,现在即将被围歼的曹文诏,甚至还没意识到这一。在曹文诏出发来为艾万年报仇的时候,洪承畴应该也没意识到这一,但现在哪怕是他已经意识到了,也已经来不及了。
董策又问道:“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伏击曹文诏?”
赵大度苦笑道:“这个我真不知道,我大哥虽然会对我很多事,但他曾经跟我过,这件事太难,他也拿不准。不是我们定下什么时候伏击曹文诏就可以什么时候伏击的,也得曹文诏自己上当。不过我估摸着应该没几天了吧?这几日城中军队散出去大半,大部分都派往东边了,他们那么多人,要打,曹文诏肯定打不过。但现在还没有曹文诏战败的消息传来,明他们肯定是在布设圈套。”
董策淡淡道:“你大哥李自成对你还真是不错,连这种话都跟你,我问你,你便什么都,难道就不觉得对不住你大哥?”
“这有什么对不住的?”
赵大度嘿嘿一笑:“我就算告诉了你,你也不能把我大哥怎么样。我算是看清楚了,你这儿就这几百人,我大哥手底下可是有几万呢,你能是我大哥的对手?所以我才不怕告诉你这些。”
他瞧着董策,竟然颇有些语重心长道:“兄弟,听我一句话,现在赶紧把我放了,然后赶紧带着你的人撤退吧!你绝对不是我大哥的对手,我大哥现在忙着对付曹文诏,肯定来不及追你,你还能跑得掉。等他什么时候收拾了曹文诏,腾出手来要对付你了,那会儿再想跑可就晚了。”
董策哑然失笑:“你这厮倒还真有意思,这会儿倒是劝起我来了。”
对于陈大度为何对李自成的自信心如此之强烈,董策大约理解。换做谁来,也都会认为李自成要收拾董策,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陈大度扁扁嘴:“你不领情那便算了。”
他顿了顿,又冲着董策嚷嚷道:“现下你该问的都问完了,我知道的也都了,你现在能放我走了吧?”
董策淡淡道:“为何要放你走?”
赵大度急了,怒道:“刚才你不是,只要我了,你就放我走的吗?”
董策道:“我只不过是要考虑下罢了,什么时候答应你了?”
赵大度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好像还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董策确实是没答应他,只不过是他自己以为的,只要能把董策的问题都回答了董策就会放他走。其实董策完全没有做过任何这方面的承诺。
“你卑鄙!”赵大度喊道。
董策冲着帐外沉声道:“白忠旗,进来。”
崇祯七年 第909章 九二七 闯将
帘子被掀开,白忠旗走了进来,冲着董策道:“大人,您叫我?”
董策指了指地上的陈大度,道:“把他带下去,好生看管。记得,切莫让他寻了短见,也别虐待于他好,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此人以后还有用呢!”
“是。”
白中奇沉声应是,他一弯腰便把陈大度从地上拽了起来,拖着他往外走。
陈大度嚎叫道:“我不走,我不走!你凭啥让我走,你刚才了要放我的!”
董策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沉声道:“你若不走,那就把命留下吧!这下陈大度不话了,耷拉着脑袋老老实实的站起身来,自己跟着白忠旗往外走。”
瞧着这一幕,董策摇摇头失笑,这人倒也真是个妙人。他方才那一句让白忠旗好生看管的话一出口,便知道其实这话有废话。以陈大度的个性,他是绝对不会自寻短见的。
很快,董策的笑容就凝聚了脸上,想起现在的局面,他心中便是沉甸甸的,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毕竟现在自己要面对的,可是两万多骑兵呀!而且还是闯将李自成率领的。虽然已经下定决心,但具体该怎么做,却是须得好生思量思量。毕竟,鲁莽不代表就是勇猛,他虽然已经决定留下来,但却是想留下来建功立业,而不是想留下来把自己的性命给葬送掉。
他在营帐中思量了整整一个时辰,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双眼紧盯着地上那一副他自己绘制的真宁县周边地图,沉默不语,但脑海中却是急速的思量旋转。
过了一个时辰,董策大步走出营帐,冲着大伙儿下达了命令,命令手下立刻拔营起寨。
约莫一刻钟之后,大伙儿便是都准备妥当,毕竟拔营起寨总比安营扎寨要方便的多。董策一声令下,带着大伙儿向东北方向而去。而要知道,在他们的西南方才是真宁县城,东北方则恰好是相反的方向。
不过以董策在这支队伍中的威望,自然是无人敢怀疑,大伙都是默然地遵从命令,随在他身后向东北方疾驰而去。
“什么?我陈兄弟还没消息?老子要你们这帮人有什么用?一个个都他娘的是废物,是不是想让老子剁了你们的脑袋?!”
李自成恨恨地一拍面前的桌子,霍然站起身来,冲着面前几个将官模勇的人大声吼道。
他身材魁梧雄壮,一张非常威严的方脸,枣红色的脸庞,下颌留着浓厚的胡须,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威猛沉稳,让人一看就觉得此人绝非常人。
他素来凝重沉稳,对待下属也是颇为温和,少有这般动怒的时候,但惟其如此,他此时这般暴怒,面孔就显得格外的狰狞,吓得面前的几个军官哆哆嗦嗦的一句话都不敢,扑通扑通地纷纷跪下来只是连连磕头请罪。
但凡是闯将的手下,谁不知道闯将大人虽对待下属很温和,但前提是你没犯错,若是犯了错,他肯定严格执行军法,丝毫也不留情面。
这里,是真宁县县衙,当然,那是几天前的事儿了。
自从五日之前,闯将李自成率领大军将真宁县攻克之后,这真宁县的县衙便被他改成了军队的指挥中心,他也驻跸于此,一切命令都在此源源不断的发出去,控制着他手下这支庞大的拥有两万骑兵的队伍。
真宁县在庆阳府算得上是富县,因此县衙修建的规模也就颇为宏大壮观,前后好几进的院子,足以容纳李自成和他的那数百名精锐亲兵。
本来这段时间李自成的心情相当之好,他先是率兵在宁州襄乐镇围歼了孤山副总兵艾万年所部,击溃了上千明军,对于义军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胜利。在大伙儿看来,这算得上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胜利。
当然在李自成看来,这就是一个胜仗,不过对于他来,这场胜仗有着特殊的意义。倒不在于杀了多少明军,而只在于他杀了一个人,一个他过去那些年中魂牵梦绕也想杀死的人——艾万年。
当初他在米脂县的时候,可是没少被艾家的人给收拾,他也是对艾家恨之入骨,自然也就把艾万年当成了他的大仇人。这一次杀了艾万年,对他来,无疑是了却了心中一个愿望。
而在襄乐镇击溃了明军之后,他更是连连布置圈套,引得洪承畴麾下大将曹文诏亲自率领麾下三千骑兵赶来,欲要为艾万年报仇。他则是打下了真宁县,主动将战场设置在这里,并且安排了各种陷阱,引得曹文诏上钩。
眼见得自己的布置一儿一儿的生效,曹文诏逐渐步入嗀中,却依旧无知无觉,眼瞧着就要歼灭这支陕西明军最强大的骑兵力量,他心中便是得意万分,意气风发,当真是天下英雄,莫过于自己了。
但这两三天里,他心情却是变差了许多,因为从三天以前,他便得到消息,从真宁县的西北方向流窜过来一支明军骑兵。这支明军骑兵规模不大,约摸只有两三百人而已,但装备却是相当之精良,瞧着也是训练有素,堪称一支强军。
李自成刚接到军报的时候,并没把这支明军放在眼里,毕竟这支明军人数实在太少了,只有两三百而已,连他手下兵力的零头都比不上,便是再精锐又能如何?
这些人,在李自成眼中跟蚂蚁也没什么区别,只要稍微腾出手来就能将他们捏碎。
李自成本是个相当谨慎的人,但这段时间的连连胜利却让他心中骄傲自满的情绪逐渐滋生出来,因此也就没把这支队伍放在心上。但他却没想到,这支队伍并不是蚂蚁,而是一只黄蜂,虽然,但给自己来上那么一下,却还真是挺疼的。
前几天不断传来消息,是有些手下跟这支队伍见了仗,很是死了几个人,对此李自成也没当回事儿。几个人么,死了也就死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但昨天传过来的一条消息却是让他暴跳如雷,罕见的冲着手下人发了了火。
因为陈大度率领的那一支队伍,被人发现,已经被全歼于泸水之南。一整支队伍,一百四十余人,无一人存活,全部被杀。而陈大度则是不知去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崇祯七年 第910章 九二八 怒火
昨天一接到这条消息,李自成便是肯定,这定然是那一支明军队伍干的。因为曹文诏的大军都在真宁县的东边,并且都在自己的监视之下,是不可能流窜到真宁县正北方向,泸水之南那个位置的。
李自成这般发火,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那些战死的士卒,而大部分的原因,则是因为他那不知去向的兄弟陈大度。李自成是一个极其念旧的人,但凡对他好的,他总归会记在心上。陈大度跟他是老相识了,两人这么多年的交情,而且当初两人都在米脂县的时候,陈大度还对他极为照顾。
李自成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冬天,因着那一年的收成不好,粮价腾贵,李自成没钱买粮食,到了冬天粮食吃完了,饿的没着没落的,心里火烧火燎,难受的要命。没多长时间就变得形销骨立,虚弱的躺在床上都快起不来了。
妻子韩氏都不管他,反而整日冷言冷语。
那段日子是陈大肚在照顾他,陈大度还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吃,他便是饿极了,给李自成的那份粮食他也看都不看。
由此,李自成认了他这个兄弟。要知道陈大度那可是整个米脂县数天字第一号的大肚汉,李自成很肯定,陈大度饿肚子时候的难受劲儿绝对比自己饿肚子时候要大的多。那一年,两人都差饿死,但终归还都撑下来了。
李自成很清楚,如果没有陈大度的话,自己肯定就熬不过来了。后来两人都加入了义军,李自成混得风生水起,陈大度却是不成,老是被人欺负。李自成一直觉得自己没能力照顾好他,心里也对此感觉很是亏欠。而现在终于能把他调到身边了,却没想到自家这位兄弟又遭遇了这般事情,他心中很是内疚。甚至李自成就想,若是自己不把他调过来,他现在哪怕是被欺负,但总归也不会碰到这种事。
昨天得到消息之后,李自成立刻跟疯了一样四处派人寻找,甚至都违反了他之前自己定下的规矩。之前他曾经命令手下人不准越过泸水,而现在,许多队伍连泸水之北十几里之外都找了,不过今日回禀过来,却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找不着人。
倒是找到一座不知道是不是这支队伍留下来的营地,瞧着倒像是有人在一两日之前在此驻扎过,但现在营地空空,一个人都没有了。
消息回报到李自成那儿,气的李自成暴跳如雷。
李自成指着面前一人破口大骂道:“刘芳亮,你这个贼厮鸟,你跟老子一,你为什么找不着人?难不成那些人都插了翅膀?”
他也是急怒攻心之下有些失态了,若放在以前,断然不会对着手下大将这般斥骂,而且是这等没什么理由的无端斥骂。
刘芳亮大约三十来岁,很精壮的一条汉子,个头不高,但身板很是结实。他穿了一身铁叶重甲,外面裹着红袍。此时闯将李自成麾下,最的重要的大将便是刘芳亮。后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刘宗敏,李岩,孙可望,高一功等人,这会儿还都没起来。
刘芳亮在李自成麾下担任左营制将军,他手下的兵马是除了李自成之外最多的一位,很得李自成看重。
刘芳亮同时也是一位颇为沉稳的人,此时李自成这段他,他却不动怒也不着急,只是苦笑道:“闯将,属下等确实已经翻遍了真宁县周围五十里,但着实是找不到陈兄弟。想来那些明军精锐骑兵,定然是把陈兄弟带走了,不得审过了陈兄弟之后,得知了她的身份,也知道自己惹了大麻烦,生怕闯将你收拾他们,便赶紧连夜拔营,跑出去不知道多少里。”
“现在看来,委实是不好找,弟兄们也尽力了。若真要找陈兄,只怕要把手下的人撒出去上百里才行。但闯将,您可别忘了咱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这是委婉地提醒李自成一下,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彻底剿灭曹文诏所部,而不是跟这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明军生气较劲。
李自成瞪着他,两眼红红的,咻咻地喘着粗气,面色狰狞道:“那照你的意思,我那陈兄弟就不管了不成?”
“倒也不是不管。”
刘芳亮苦笑道:“咱们现下着实是抽不出人手来了,那曹文诏有三千人,又都是官军中的精锐,咱们起码得动用一万五千兵力才能稳稳妥妥的把他们给收拾了。若是要保险,那更是要竭尽全力才行。现下着实是没有人手派出去搜寻,若派出去的少了,哪怕是找到了陈兄弟,只怕也反而会被那些明军给吞掉。所以照我啊,闯将,咱们先收拾了曹文诏,回头再收拾那一支明军精锐。而且……”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李自成的脸色,接着道:“那些明军抓了陈兄弟,能有什么用处?难不成还想着拿他来威胁咱们?所以属下看,有可能陈兄弟现在已经……”
接下来的话他没有再,但在场这些人都已经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来了。
而毫无疑问,他的很有道理。对于他们这些闯军来,陈大度是李自成的好兄弟,是需要客客气气——至少是表面如此——的人物,但对于明军来,陈大度又有什么价值?
陈大度这么庞大沉重的一条汉子,句实在话,要带他撤退反而会影响明军的速度。难听还浪费粮食,人家凭什么留着他?
可没人以为对面的明军会天真到拿陈大度来威胁闯军的地步,所以,陈大度现在最大的可能就是已经不幸了。
他们很多人都看出这来了,其实李自成心里也明白,只不过他着实是太看重这个兄弟,打心底里不愿承认这个事实罢了。
而此时被刘芳亮一语揭穿,他变得满脸颓废,重重地坐回到椅子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眼神怔怔地盯着面前的桌子,一句话也不。过了好久,他才双手捂着脸,低声抽泣,眼泪滚滚而下,透过他的手指缝流了出来。
他口中喃喃道:“陈兄弟啊,我的陈兄弟,是哥哥我对不住你!”
声音悲切,让人听了不由动容。大伙儿心里都是叹了口气,不少人对陈大度都是羡慕的要死,能有闯将这么一位情真意切的好兄弟,这辈子怎么着也都值了。
崇祯七年 第911章 九二九 远遁
哭了好一阵儿,李自成忽然放下手,眼中充满了杀气。他双拳狠狠的砸在面前的桌子上,震得那桌子上的杯盏都一起跳了起来,李自成满脸杀气,寒声道:“陈兄弟死了,老子在这儿哭又有个屁用?为他报仇才是正经事,现在咱们先解决了曹文诏,再去追杀那些明军!”
他脸色狰狞道:“老子在此发誓,哪怕是杀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的脑袋都砍下来,为我陈兄弟报仇!”
刘芳亮眼中闪过一抹喜色,沉声道:“闯将英明。”
某种程度上,刘芳亮得并不错,董策确实已经率领他的手下远遁,并不在真宁县县城左近了。他们甚至已经远离了泸水,重新回到了九龙川附近。
只不过,董策并没有离开真宁县县境,更没有离开庆阳府,他率领手下在九龙川南沿着河流一路向上游而行。九龙川大约是东北西南走向的,董策等人向东北方向走了约摸三十里便停了下来。此处,已经是接近于九龙川的发源地,山高林密,罕见人烟,连百姓都瞧不见几个,闯军的探哨当然更放不到这儿来了。藏在这里,并不容易被发现。
想必无论如何李自成都没有想到,这些官军,并没有如他想的一般远远撤离,而是就在周边潜伏了下来,如同一条盘踞起来的毒蛇一般,寻找到机会之后立刻就狠狠的发出致命一击。
就在一处隐秘的山谷之中,董策令人扎下营盘。
而后,除了留下少数人在营盘中守卫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被董策放了出去。这被放出去的足足有二百四十人之多,他们以三人为一组,分成七八十个队,从营地往南,一直向南打探。这二百余人,人数虽然不多,但铺的面儿很大,可以探查相当大的一个范围。董策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探查从九龙川一直到湫头镇周边这一块的情况。
之所以把他们分成这样的队,也是为了增强隐蔽性,免得他们被闯军发现,引起李自成的警觉。若真是那样,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句实在话,董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自己唯一的一个机会,就是趁着李自成没有防备,突出奇兵,从而改变战局。若是李自成对自己有了防备,也不消用更多的兵力,只要留个七八百人,堵住自己这个方向,那自己便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所以隐密性是关键。
两日之后的傍晚,这处密林中的营地沐浴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很是静谧。营地中,董策正坐在自己的帐篷外面晒着太阳,拧着眉头沉思。他一边想,一边用手中的树枝在面前的土地上画着什么。每当有人路过这里,都是蹑手蹑脚的尽量放轻了动静,生怕惊扰到他。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也都对董策有些了解了,知道他最不喜欢在思索的时候被人打扰,而现在很显然他在想很重要的事情。
正在此时,忽然营地外面响起一阵泼拉拉的马蹄声,紧接着三名骑士便是策马冲入了营地。这处营地本来设在密林之中,非常隐秘,周围并无道路可通,但是这些时日人马来来回回,早已在密林中踏出一条路。
听到这格外急促的马蹄声,董策似乎感应到了什么,霍然站起身来,向着来人看去。
董策虽然把大部分的手下都派出去了,把他们放到很远的地方,但每天晚上都是要回来的,不过他们回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入夜了,像是这么早就回来的情况却还比较罕见。
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那三名骑兵走上前来,当先一人抱拳行礼道:“属下见过大人。”
董策打眼儿一瞧,却见眼前这位还是个熟人,以前便认识的。
竟赫然是董忠庸。
董策对董忠庸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董忠庸在拿了第一笔饷银之后竟然就跑去阳和城找姑娘,结果惹出一场风波来,被那阳和县县令下了大狱,最后还是自己把他给捞了出来。
“有什么发现?”
董策盯着董忠庸沉声问道。
董忠庸神色有些激动,他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方才道:“大人,属下三人遵从您的吩咐,一路向南都已经过了湫头镇二十余里。而后便是发现了咱们大明军队的踪迹。”
董策心中猛地一跳,道:“仔细些!”
董忠庸道:“咱们在湫头镇南二十里之外,发现了一支闯军,规模约在千余人左右,而他们的样子非常狼狈,丢盔卸甲,军容不整,看起来竟像是一路逃奔而来的。属下三人趁乱,大着胆子抓了一名闯贼,从他口中拷问得之,原来他们后面竟然有一支明军追击,那明军统领便是大名鼎鼎的曹文诏大人。曹文诏大人麾下精锐,在前日间咬住了他们,紧追不舍,已经连追了一百多里,眼瞅着就要追上了,他们这会儿正自在仓皇逃命。”
董策听完这句话,心中有个声音大喊道:“对了!对了!就是这个,决战就要在眼前了!”
曹文诏即将入嗀,即将被引入湫头镇之中。
估计现在曹文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可能正为即将追上并且歼灭这支闯军而得意洋洋,但董策得到这许多信息之后却是大致明了了闯军的计划。毫无疑问那一支千余人的骑兵,便是诱饵,是一个对曹文诏来香甜无比的诱饵。而他追着这诱饵,很快就将被引入埋伏圈中,若是没有董策,只怕曹文诏死期不远。
董策赶紧追问道:“那人还什么了吗?”
董忠庸摇摇头道:“没再什么,属下等人见从他口中也逼问不出什么来了,便将他杀了,好生埋葬。”
董策头:“你做的不错。”
虽抓了他们一个人来拷问,这样做有些冒险,有可能会被他们发现,但只要将首尾处理干净,他们应该也不会怀疑什么。不过是丢了一个人而已,不得以为是死在逃跑的路上了,这种事情也是寻常。
那闯军不知道更多也在董策的意料之中,毕竟,闯军的上层有什么决定也是不会和这些底层的卒的。所以在这卒的眼中,他们是被曹文诏追的狼狈不堪,而更多的他自然是不知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