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乡下小道
有的则开始思考二年后要拍谁的马屁,全面分析谁有可能替代党组书记赵一局长,成为江南正气管理局新的掌舵人。他们看准目标后,就开始密切关注心中的人选,钻山打洞,苦心经营,牺牲自己所有的一切,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和时间去关心他,服务他,满足他。只要他有想法,他们就去满足他,而不计较任何代价,包括什么尊严、人格、身体,甚至纪律、规定、原则。
于是,他的身边就开始出现了那么一群人,他们整天围着他转,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身心需求。如果你喜欢摄影,他们就成立摄影协会,不时搞什么摄影活动;如果你喜欢打麻将,他们就整天陪着你打麻将,还不时让你赢;如果你喜欢唱歌跳舞,他们就陪你去唱歌跳舞;如果你喜欢打保龄球,他们就请你去高级俱乐部打保龄球……总之,不管你有什么爱好,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甚至你还没有想到的,他们都能为你想到,都能满足你。
当然,这一切的费用,最后都是单位埋单了。慷公家之慨的事,这些整日在官场上打滚的人还是能把握好的。在官场上,逢迎拍马,除了必要的技巧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和权力。如果你没有技巧,你就会拍以马蹄上,不但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会被马狠狠地踢一脚;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权力,你再有技巧也是枉然。你一个月那微薄的薪水,你能请几次客?你的工作时间不受你支配,你有什么时间去拍马屁?
不管是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几乎都存在这种现象。这是国情,是传统,更是现实。不管是怎么优秀的领导,他还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只要是正常的人,肯定都有自己的需求。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只有你有需求,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就会适时出现在你的身边。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那些手握重权的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整天围着你转的人,不一定是对你好的人;那些平时离你远的人,不一定是对你不好的人。
这种现象,在官场上就叫做权力投资。投资是希望有回报的,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回报。就如方丽红对树大明主任的投怀送抱,她看中的只是树大明头上那“主任”的帽子;她将自己的身子献给洪继宗副局长,她热心的也只是洪继宗“副局长”的身份。
如果没有“主任”、“副局长”这些身份,这些象征着权力与金钱的光环,凭她方丽红娇艳的外表,傲挺的胸脯,黑色的长发,明亮的眼睛,激情的年龄,又怎么看得上那身高只有一米六多一,长得象笑弥佛一样,腰围与身高同样的尺度,年龄上比她父亲只几岁的树大明与洪继宗?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几天读者击率低得离谱,给乡下道打击非常严重。业余写作主要靠读者的击来支撑,读者是乡下道写作的动力,是乡下道的精神支柱。期待读者朋友的阅读、推荐、收藏!)
官场潜规则 第三十章 年龄阴影
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权力投资也与其他投资一样,不能空口套白话,而是要有付出,要有资本的。只是权力投资与其他投资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权力投资不一定只能是资金,也不一定只能是自己口袋里的资金。方丽红付出的资本就是自己年轻漂亮的身子,而董昕付出的资本却是手上的权力,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及所属经济实体的经济资源。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慎重。权力投资也与其他投资一样,是存在风险的。在官场上,往往有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但不一定能得到回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挑水没有找对码头,拜菩萨进错了庙宇。但作为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董昕与方丽红,肯定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付出没有代价,方丽红面临的是家庭的耻辱,董昕则是纪律的追究与人心的向背。
对于权力投资所包含的深奥学问,毫无疑问,董昕已把握得炉火纯青,艺臻化境。他在关键时刻被局党组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董昕知道,他的机会来了。刚刚上任时,董昕就着力烧了几把火,把中心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同时,就是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用单位的资金为局领导搞全方位“精细化”服务。
闲话少,话归正传。却赵一局长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似的,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口,缓和了一下语气,然后接着道:“董主任,目前我们局机关行政处室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效果还不错。但各直属事业单位及所属经济实体有些滞后,还没有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你想对职工食堂实施绩效考核,这个思路很好。先将方案放在这里,我看一下再。”
江南正气管理局,是国家设在江南地区,代表国家管理江南地区正气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行政执法机关。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内部,习惯上称承担正气执法工作的处室为行政处室,其工作人员一般为公务员编制;称承担后勤保障服务、技术服务的后勤技术部门为直属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一般为事业编制。
另外,为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江南正气管理局也如其他行政机关一样,成立了几家企业性质的公司企业,其主要业务为正气执法工作滋生的第三产业业务,除主要负责人外,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聘用制合同工。这些公司对外是独立法人,独立开展经营业务。在内实质上受江南正气管理局控制,所有工作都受江南局党组控制,江南正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南正气咨询服务公司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从哲学的角度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个机关,设置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和聘用人员,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背景,但其中最根本原因是就业需要。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一个单位,对于招聘工作,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如公务员考试就制订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从发布信息,到笔试面试,到最后正式录用,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具体的规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明了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正因如此,所以公务员考试成了“国考”,成了“第一考”,也成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但不管怎么规范,怎么严格,怎么严谨,其中还是有很多微妙的工作可做。俗话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试考本事,面试考父母。这些流行于招聘领域的俗语套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老百姓来,考试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管理越规范,门槛越高,对那些没有关系的人来越有利。就如国家公务员考试,你必须参加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考试,然后你的成绩必须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前几名,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阶段。这样一来,通过全国范围竞争过来,有关系可找有工作可做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一些地方上或单位上的招聘考试,相对而言其中的关系就微妙多了。现在老百姓中流传的什么“萝卜招聘”,就是对这种现象最真实的写照。就是常以公正自居的赵一局长也曾不得不这样,在主持江南正气管理局工作后,以这种方式解决了江南局几十个干部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这一,是赵一局长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不但赢得了这五十多位干部职工家属的感恩戴德,也得到了大部分江南局干部职工的肯定。
赵一局长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以前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却从没有为江南局干部职工家属考虑子女就业问题。但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却全部在税务局、海关、国土局、房产局等机关单位工作,虽全部为事业编制人员。而江南正气管理局那些年招录进来的事业编制人员,虽是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招录的,并且经过了层层公正的严谨的考试程序,但江南局的干部职工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新进人员背后都有“一棵大树”,他们的父母或叔伯或姨父什么的,不是这个厅的副厅长,就是那个局的什么局长。
记得有一位伟人好象过,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种招聘工作中“我给你安排一个,你给我安排一个”的权权交易行为,不但赵一局长知道,就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明白。只有那些当局者却天真认为,他们的这种“公开的秘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在各种场信誓旦旦,脸不改色心不跳地道:“我是廉洁的,我没有违反规定,我的子女都是凭本事找的工作,我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安排自己的子女亲属在本单位工作。”
赵一局长的思绪有些混乱,脑海里怎么也静不下来。自己负责江南正气管理全面工作后,确实为江南局干部职工打了一些政策的擦边球。但自己却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的家属子女亲朋好友谋取任何私利。自己紧紧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解决任何干部职工子弟都可以,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能与江南正气管理局沾一边。从这一上来,不管对本单位与上级组织,还是对江南局的干部职工,自己都是问心无愧的。
但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还远在几千公里之外打工,赵一局长感觉到有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了。父母的心都是肉长得的,天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天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生活安逸些?!自己的老婆为此事,还曾与自己急过几次。这么多年来,自己为了自己的原则,确实为老婆孩子想得少了。但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自己从政的第一天,就面向组织的旗帜默默立下的誓言。现在临近退休只二年多年了,绝对不能为了一时的心软而忘记自己几十年来严格奉守的誓言。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的眼睛有湿润了。他摘下老花眼轻轻地放在办公桌上,到办公室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个脸,接着用手拢了一下头上不多的头发,然后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座机给孩子打了一个电话。在与孩子一番简单的问好后,赵一局长紊乱的心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但他还是没有开始审阅董昕留下来的《职工食堂绩效考核方案》,而是把思路又回到江南局一些敏感性问题上来。
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赵一局长非常清楚地记得,他担任局党组书记这几年,经他亲手提拔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大几十人。虽施恩不图报,他也没有只望他们感激自己。但受恩不相忘,不管怎么样,一个人感恩的心还是应该常存的。但是,近段时间来赵一局长从各种途径敏感地发现,那些被他提拔起来的干部,虽懂得感恩的还是不少,但不知道感恩的却也大有人在,提拔前与提拔后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随着自己退休年龄的到来越来越明显。
当赵一局长听人江南正气管理局有这样一部分人存在后,他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暗暗地观察着大家,特别是那些经他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尽管大家在他面前还是如前一样对他恭恭敬敬,但赵一局长内心却有些别扭,总感觉这些人是当着他一套,背着他又是另一套。后来,赵一局长还听了另外一件更加让他不能容忍的事,那就是有人居然在一起议论分析,二年后他赵一局长下位后哪个接班的问题。
赵一局长听到这些话题时,内心是非常气愤的,简直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自己今年才五十七岁多,按规定最少还有二年多才到退休年龄。但现在有的人却等不及了,居然开始盯着自己的位置。还有那些处级干部,也忘记是哪个提拔他们的,为了各自的利益,居然也私下绞在一起,掺合在其中。赵一局长在气愤的同时,也感觉有些郁闷。
赵一局长早就听过,有些退位的老局长、老书记们,下位后感觉到人走茶凉的,从前呼后拥到门前冷落,一时无法适应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做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笑话。当时,他赵一局长感觉还有些不理解,认为他们这些领导没有正确权力观念,没有处理好手上的权力关系。但没有想到现在,他自己也将面临这种局面。难道自己也象那些老局长、老书记一样,也不能正视年龄带来的阴影问题?
(昨天的读者击率,是本书上传来最低的一天。这不是读者的问题,是乡下人道作品的质量问题。官场潜规则是一部纪实性,描写的都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只是因乡下道能力问题,不能给予作品过多的渲染,也不能给读者留下精彩的悬念。但乡下道一定努力,至少做到阅读了本书的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知道一些潜规则,在工作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
官场潜规则 第三十一章 接班人选
不!能正视手上的权力,一直是赵一局长内心最自豪的事情。正确对待手上的权力,正确使用手上的权力,这是赵一局长从政几十年来一直非常注意的问题,也是他自我感觉处理最好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这是赵一局长为官多年的座佑铭,他也是一直这样勉励自己的。因此,他宁愿为了江南局一些子弟的就业问题,打一下政策的擦边球;也为了关心一些干部的成长,破格提拔了象董昕这样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却从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任何不正常利益。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站了起来,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自己的办公桌及老板沙发椅,然后将自己的办公室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赵一局长的办公室布置得非常简洁,除了他的办公桌椅和进门处一组沙发茶几组件,房间里边一组三门书柜外,地面上就只有几盆绿色植物了;四周墙壁上也非常干净,除了办公桌正面是一幅精心装璜的“为人民服务”字表外,其他什么也没有。
赵一局长不喜欢象某些领导那样喜欢附庸风雅,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名篇名著;也不喜欢象某些人那样装腔作势,喜欢在办公室摆放一些“厚黑学”、“领导艺术”什么的故作高深。赵一局长自我感觉是一个简单务实,考虑问题细心具体的人,而且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正因为如此,赵一局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性格所带来的隐患,那就是管得太细,让手下很多人失去自我左右为难;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让他听不到真话。
赵一局长能正视自己手上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允许别人轻视自己,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驾驭他人的能力。特别是在自己还没有正式下位前,就开始私下议论什么接位的问题。十多分钟后,赵一局长轻轻揉搓了一下有些发涨的太阳穴位,慢慢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现在自己只有二年多就要下位了,可以离退休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手上的权力用一天就意味着少一天了,这也是他当前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前不久,赵一局长去总局出差,总局党组书记在听取他工作汇报时,有意无意地向他侧面了解了一下江南局党组其他成员的情况。赵一局长根据自己平时的印象,将各位局党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如实地汇报了。当时赵一局长还没有意识到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总局领导是在考虑他赵一局长下位后接班人选问题。赵一局长清楚地记得,当时总局党组书记是这样对他的:“赵局长,江南局党组成员中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大,这些年轻干部现在怎么样?”
此时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有五位成员,排第一位的是党组书记、局长赵一,现年五十有七岁;排第二位的是纪检组长毛勇,他是一位年龄较轻但资历却不浅的局党组成员。虽只有四十多岁,但担任局党组成员却已有七年多了;排第三位的是主管正气执法工作的伍钢副局长,现年也有五十七岁多了,是局党组成员里年龄最大的。
排第四位的是主管正气执法工作的朱水流副局长,他是岭东局交流过来干部,提拔副局长才二年多,现年也只有四十多岁;最后一位是主管江南局财务和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洪继宗副局长,他是总局交流下去的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是江南局党组成员中最年轻的干部。
赵一局长从总局回来后,头脑里不时回味着总局领导向他询问这些情况的真正意图。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情况比较特殊,五位局党组成员中,四十来岁的占了百分之六十,交流干部占了百分之六十。因此,他赵一局长这个牵头人,平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几位年轻干部,四十来岁就走上了副厅级这样重要的领导岗位,特别是长期与家人分居,老婆孩子不在身边,他赵一局长在工作时,不得不多一份心眼来关心他们的生活。
现在,总局领导突然问起这些情况,开始赵一局长也没有意识到什么,以为是领导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只是正常的问候。但从总局回来后,特别是听到江南局私下流传的什么下界班子哪个牵头问题,赵一局长才突然意识到总局领导的正常关心问候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什么空穴来风的事情。
对于江南局党牵头人接班人选问题,赵一局长心里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他知道,在其他四位局党组成员中,伍钢副局长年龄比自己还大几个月,不可能成为接班人选。其他三位局党组成员,朱水流与洪继宗两人,都是新上任不久的副职,任职时间不符合再提拔的条件。如果总局不另外派人来,最后就只有毛勇组长了。毛勇年龄相当,任副职时间已经有七年多,而且在外交流了五年多,各方面都符合提拔的条件。如果一定要在局党组成员中选一位接班人,那毛勇将是不二人选。
赵一局长知道,对于接班人选问题,组织原则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哪个作为接班人,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的。上级组织会根据有关要求,按规定的程序,经过集体研究后决定。但作为上一界牵头人也是有相应的建议权的,在正常情况下,组织上是会尊重这种建议权的。因此,作为赵一局长,在接班人选问题上,虽没有决定权,但却有建议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赵一局长没有绝对的决定权,但却有绝对的否定权。
对于这一,江南局每位干部职工都知道,就是江南局党组每位成员也明白。但在赵一局长的心里,毛勇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或者更准确地,毛勇并不是他赵一局长心里中意的人选。这并不是毛勇没有能力,不符合有关条件,而是毛勇的个性问题。白一就是毛勇太狂了,有时甚至狂得有不尊重他赵一局长这个党组书记了。
早在五年前,自从毛勇在局党组会议上与赵一局长公开对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发展到拍桌子的地步。事后不久,毛勇就接到了总局党组的命令,被交流到了离家乡一千多公里的系统内另一个局任副局长。二年前,按规定毛勇的交流期限到了,但他却迟迟没有接到总局调回来的命令。拖了几个月后,毛勇接到的不是回江南局的命令,而是去系统内另一个局任副局长的命令。
对于保密规定,机关里是最严密的。但最藏不住事情,消息传播得最快的却反而是机关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对机关里这种道消息传播现象最真实的描述。毛勇的交流与迟迟不归,甚至还连续交流到第二个地方,这在正气系统内是非常罕见的。这种反常的现象,大家都心知肚明,江南局的干部职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家属子弟也知道个**不离十,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当着赵一局长的面议论这事。
毛勇交流出去的这几年,赵一局长一直没有停止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赵一局长的消息也非常灵通,甚至到了无所不知的地步。如毛勇什么时候回了江南市,江南局哪些人与他见了面,在一起时议论了什么问题,哪个负责埋单请毛勇吃了饭,等诸如此类细节,赵一局长都知道。甚至为了这些问题,赵一局长还处理过一位处长。只是赵一局长是以别的名目进行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人敢于什么。
那是一年的春节,毛勇回老家江南市过年。在此期间,江南局一位处长请毛勇吃了饭。本来这是正常情况,不管怎么样,毛勇交流出去前毕竟还是江南局排在第二位的局党组成员,在江南局肯定有那么一帮知心朋友,贴心下属。但这位处长埋单的费用,却以其他名目在单位上报销了。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用个人私款请客的又能有几人?
但不知道是从什么途径,赵一局长居然知道了这些情况的具体细节。而此时正好赶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提倡“光盘行动”,反对餐桌上的lang费。赵一局长以此为契机,召开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会议。在会上,赵一局长严肃地道:“同志们,倡导节约,反对lang费,是我们一贯的方针。对工作对象必要的接待,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能理解。但是与工作无关的接待,特别是出于一些私人感情的接待,却要由单位来埋单,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发生。”
不知道内情的人,以为这是赵一局长例行公事;知道内情的人,当然明白这是赵一局长有所针对。在会上,赵一局长没有名批评。会后,赵一局长将财务处长马建设,还有那位负责接待了毛勇的处长叫到他的办公室,严肃地质问那位处长道:“是哪个给你的权力?用公家的钱来办你个人的事?”“财务处以后要严格把关,特别是招待费的支出一定要严格按局里的规定办理!”最后,在赵一局长的指示下,那位处长将已由单位报销的费用退还给了财务上。
毛勇组长与赵一局长的这种紧张关系,是江南局最忌讳的敏感问题之一。江南局干部职工都知道,就是这位处长自己也明白。但他却在这种环境下还要出面接待毛勇,当然不是与毛勇组长关系怎么好怎么好,而是一种官场上常见的权力投资行为。他知道,总有一天,毛勇是要回江南局的,而且还有可能接赵一局长的位成为一把手的。因为赵一局长年龄来了,而毛勇组长却还年轻得很。因此,尽管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面接待毛勇,肯定存在巨大的风险。但既然是投资,又哪能没有风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向毛勇抛出了橄榄枝,如果毛勇一旦上位,他得到的回报肯定是无法想象的。
官场潜规则 第三十二章 权力斗争
只是那位处长错误地估计了赵一局长的能耐,也错误地相信了自己的保密措施,更加错误地估计了赵一局长与毛勇的矛盾。以为这事做得如此谨慎,不可能传到赵一局长那里。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在江南局这个没有秘密可言的地方。对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与事,赵一局长是绝不手软的。不久,人事处下发内部文件,将那位处长调到了江南局另一个处室任副职,享受正处待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