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乡下小道
“再说,江南局有这么多交流干部,又有哪个没有享受接受单位的政策外津补贴?据我所知,不管是交流到江南市外的,还是在江南市内部交流的,他们都享受了接受单位的绩效奖金、内部提成,还有过年过节福利费等。”
“史处,其他的情况我就不说了,但我们中心的小黄,他与我一样都是公务员身份,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为什么他却能享受不一样的待遇?这一点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不管怎么解释,不管什么情况,龚仲个人收入上的不公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在是白纸黑字的摆在这里。不管以什么理由,什么有什么说法,都是无法解释的,都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现在如果史权处长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就必须正确面对龚仲个人收入上的不公正,将以前的错误做法改正,不能以不了解情况而推脱。
龚仲这样说,多少还是顾忌了大家的面子。毕竟他是想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图个嘴巴上的输赢,因此没有直接指责以前人事处对他的不公正。
史权处长听到龚仲这样说,心里当然明白龚仲说的确实在理。现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几十交流干部,在接受单位享受了什么待遇,在派出单位享受了什么待遇,他这个人事处长当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史权处长虽说不了解以前人事处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好意思去询问以前的人事处长。但龚仲个人收入上的不公正,现在白纸黑字地摆在他面前,史权处长没有任何办法否定。
史权处长再次拿出龚仲编制的那张中心干部职工收入对比表,表面上是认真地看了起来,实质上他心里却在反复思考着,龚仲这个收入上明显的不公正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权处长知道,龚仲的情况比较特殊,自从他被树大明“黑山案件”绞进去后,龚仲的命运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在只要是涉及树大明那案件的事与人,赵一局都要亲自过问,都会莫明其妙地发火骂人。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心里一惊,他内心对自己说道:“难不成龚仲个人收入问题,是赵一局长亲自过问的?不然,以前的人事处长怎么会允许这种明显的不公正现象发生?”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为刚刚一瞬间产生的想为龚仲出面的想法而可怕。现在赵一局长只有二年多就要退休了,他现在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也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了。不要说他这个人事处长,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在赵一局长面前,有一种伴君如伴虎般的感觉。
就是江南局其他党组成员,也与史权处长一样,对赵一局长有同样的感觉。这一点史权处长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现在已经退休以前的党组成员丛小玲组长就曾对他私下说过:“现在的赵一局长越来越横蛮了,工作上独断专行,训起人不留任何情面,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专横跋扈到了极点。”
局党组成员交流干部朱水流副局长也曾对他发牢骚说道:“我以前单位开党组会,不是研究怎么为干部职工搞福利,就是研究单位怎么发展问题。而现在我们的局党组呢,不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总结汇报什么,务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总局交流下来的洪继宗副局长,也许是有什么把柄,则更加畏惧赵一局长。不管是在党组会议上,还是私下一起,根本不敢在赵一局长面前大声说话。
只有伍钢副局长,因为年龄最大,资历最老,才敢在赵一局长面前说几句真话。他也曾发过这样的牢骚:“我们都是局党组成员,为什么有的党组成员绩效工资高,有的却很低?”
史权处长知道,伍钢副局长发这样的牢骚,是因为主管业务处室的局领导绩效奖金多,而主管行政处室的局领导则非常少,有的甚至一分钱的绩效奖金也没有。赵一局长曾为此重新调整了局党组成员分工,但其中的差距还是没有很好解决。
至于排在第二位的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毛勇,与赵一局长的矛盾,不只是江南局干部职工明白,就是总局领导也有一本账,甚至连江南局正气园内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只是现在的毛勇组长与赵一局长,在总局领导的调解下,他们的矛盾没有那样公开冲突了。但大家都明白,他们内心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
官场潜规则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下之梁(9)
对于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些非正常的人际关系,以及这些“公开”的敏感性问题,作为人事处长的史权,作为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物,他当然比谁都清楚,比哪个都明白。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虽说早就知道龚仲这些年所受的委屈,虽说早就内心非常同情龚仲的遭遇,虽说也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现在更是知道龚仲个人收入上确实存在不公正现象,但史权处长却还是不敢公开说什么,也不敢出面帮龚仲做工作。
只是现在面对龚仲的正式申诉,如果不说上几句让人心里多少得到点“安慰”的话,还如开始那样打下官腔,史权处长也担心因此让龚仲对他产生意见,有损自己的正面形象,毕竟他是江南局班子第二阶梯里的重要人物。
在上位之前,不让江南局任何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对自己产生任何不好的看法,这是史权处长这么多年来的座佑铭。因此,史权处长在工作生活中谨小慎微,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局干部职工都说他没有架子,整天以笑脸待人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鸡有鸡道,狗有狗道。龚仲虽说在江南局算不上什么人物,但也是一位很有工作能力的人。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江南局能与他比肩的还真的很难找到。如果龚仲就此对自己产生意见,关键时刻说一些“坏话”,那就没有必要了。
更让史权处长担心的是,如果龚仲不顾一切走极端,就此事直接去找赵一局长,最后不管结果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赵一局长肯定会怪罪他。因他是人事处长,是主管江南局干部职工待遇的人事处长。
如果哪个干部职工因人事问题吵到赵一局长那里,史权处长知道,不管是什么情况,不管有什么原因,不管结果如何,最后赵一局长肯定会怪罪他。怪罪他这个人事处长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将矛盾“化解”掉,变相将矛盾“上交”了。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抬起头,眼里露出了些许复杂的神色。他轻轻地咳嗽一下,以他认为最适当的语气说道:“龚主任,你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我非常理解。只是现在正是处理黑山事件的关键时刻,我觉得你此时此刻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不合时宜。”
史权处长说到这里,见龚仲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接着说道:“龚主任,要不这样吧,待黑山事件那案件了结后,你再来找我,到时我想办法找局领导报告,看有没有可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龚主任,你看怎么样?”
对于自己的这个不公正待遇问题,自己的直接领导董昕主任是直接将问题踢给他人,马建设处长则是以朋友的身份劝自己算了,现在史权处长明显是采取拖字秘诀。
龚仲看着史权处长,有些无奈地说道:“史处,不管怎么说,局里有文件明确规定却不执行,江南局有几十号交流干部却有不一样的待遇,还有我们中心工作不久的小青年,他们的工资补贴都比我这个工作几十年的人高,这些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
说到这里,龚仲叹了一口气,有些感叹地说道:“不过,史处,我也知道,局里严格执行这二个文件规定,让我享受政策外津补贴,或无视这二个制度的存在,不让我享受政策外津补贴,都是一句话儿的事。”
龚仲知道,不管是行政机关,还是公司企业;不管是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严格执行自己制订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这是一个单位内部最基本的管理原则。
但现在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却公然违反自己制订的二个交流干部管理办法。龚仲感觉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江南正气管理局的耻辱,更是以赵一局长为首的江南局党组的耻辱。
看着龚仲离去的背影,想到他被树大明等人“黑山事件”连累,白白地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史权处长不禁心神有些晃忽,脑海里除了以前的可惜之情外,一瞬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悲哀。这不仅仅只是龚仲个人的悲哀,也是他这个人事处长的悲哀,更是江南正气管理局的悲哀。
史权处长清楚,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毁灭一个干部却往往只是一句话那样简单。龚仲的情况,史权处长虽说没有亲自参与调查,但从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他真的说不清龚仲到底陷入多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但史权处长却可能肯定,要是没有树大明等人的“黑山事件”,龚仲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史权处长轻轻地摇了摇头,仿佛要将什么事情摇出脑袋似的。很快史权处长就收拢心神,集中精力开始了他的正常工作。
却说龚仲从史权处长办公室出来后,他没有立即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正气园内慢慢地走了起来。
江南正气管理局整体搬迁已四年多了,曾经“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江南大道,如今已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各种高楼大厦林立,行人如如潮水般穿梭,一切显得热闹繁华极了。
龚仲站在江南正气管理局综合大楼十二级大理石台阶上,眼神从繁华的江南大道上慢慢移动,只见围绕江南正气管理局院子周围的马路边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车。
龚仲知道,这几年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了,江南正气管理局停车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来江南局办理公务的车辆,还是江南局的干部职工,也不得不在院外自找停车位。
龚仲轻轻地摇了摇头,最后将目光投向悬挂在综合大楼上金光闪闪的正气徽章上。只见那象征着执法,象征着正气,象征着公平的金黄色麦穗与天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给人一种晕眩的感觉。
龚仲一瞬间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想当年整体搬迁时,他在财务处工作,负责江南正气管理局财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处最得力的骨干力量。江南局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包括局领导都非常尊重自己。
曾几何时,现在的龚仲,虽说人还是那个人,心还是那个心,但因为树大明等人“黑山事件”莫名的影响,他不但失去了江南局干部职工最基本的尊重,有的甚至还怕与他接触,走在路上还尽可能回避;有的则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在他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看着高悬在办公楼上象征着公正公平的正气徽章,龚仲莫名地摇了摇头,嘴角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讥笑。现在的江南正气管理局,还有正气可言吗?还有公正可言吗?还有公平可言吗?
不说因树大明等人搞出的“黑山事件”,先是强加在他头上的“参与者”,后是什么“知情不报者”帽子,就是现在人事处制订的二个交流干部管理办法,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其他交流干部都在执行,但唯独他龚仲却不能执行。
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单位最基本的管理原则;内部管理制度,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这是一个单位最基本的管理要求。这些道理只要是工作的人都知道,但作为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个行政机关,这个堂堂正正的正厅局级行政机关,就是不让龚仲面执行自己制订的那二个内部文件。
龚仲也曾想过自己直接去找赵一局长,但想到史权处长的衷告,想到马建设处长的善意提醒,想到董昕主任的踢皮球,龚仲就有些犹豫了。毕竟他们三位都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物,现在同时采取这种回避的态度,事情肯定没有这样简单,肯定有着特殊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特殊原因,让这三位能在江南局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退缩呢?龚仲冷静地分析道:“不管什么具体原因,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有特殊情况让这三位江南局的重量级人物忌讳,使他们都无视龚仲的委屈而不敢出面。”
“那么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又有什么人与事能同时让这三位重量级人物忌讳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党组书记赵一局长。只有江南局这个党政一把手,才能同时让人事处长、财务处长以及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任,面对龚仲白纸黑字的委屈,同时忌讳而不敢出面。”
龚仲内心继续对自己分析道:“只是他们三人因与自己的关系不一样,所以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董昕主任与自己没有任何私交,所以他就直接踢皮球,无视龚仲所受的委屈;而财务处长马建设,多少与自己有些私交,所以才会劝自己算了,就当打麻将输掉了。”
“而人事处长史权呢,虽说他不象马建设处长那样与自己有些私交,也不象董昕主任那样是自己的直接领导,但他比董昕主任正直,比马建设处长有义务,所以他才善意提醒自己此时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不合时宜,并承诺黑山事件了结后再想办法帮助处理。”
想到这里,龚仲不禁有种凉飕飕的感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象其他交流干部一样,执行局里那二个交流干部管理内部规定,享受政策外津补贴,肯定是赵一局长的指示。不管是人事处长史权,还是财务处长马建设,就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任董昕,他们三人都知道。
看来自己政治上还是太嫩了!龚仲内心不禁有些感叹,自己虽说在财务管理上是一把好手,虽说在机关里工作了几十年,但机关里那些弯弯角角斤斤拌拌,自己反应还是太慢了,应对能力也太差了。
官场潜规则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下之梁(10)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龚仲不禁有些气愤起来。党组书记赵一局长,一个正厅局级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居然公然违反他亲自发布的制度规定,这是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吗?
龚仲早就听江南局的干部职工私下议论过,赵一局长有时管得非常细,非常管得具体。只要是江南正气管理局的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他分管的还是别人分管的,赵一局长都喜欢亲自过问,让手下的处长们左右为难,也让那些副手们为难。
记得有一次,赵一局长在办公楼走廊发现了二个烟蒂,他用电话把当时的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任树大明叫到现场,指着那二个烟蒂,气势汹汹地质问道:“你们的后勤服务工作是怎么做的?这样大的二个烟蒂摆在这里,你们难道还看不到吗?”
在办公大楼的走廊里,来往行人非常多,不但有江南局的干部职工,还有来这里办事的外单位人员。如果其中有那么几个抽烟的人,碰巧素质也差那么一点,将手中的烟蒂随意丢在走廊里,保洁人员是很难及时清理掉的。
但树大明主任没有解释,他知道这是赵一局长在找借口批评他。将树大明从财务处这个江南局的核心部门调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这个机关内部纯服务部门,其中的微妙关系,不但树大明本人知道,就是江南局绝大多数干部职工也明白。
不待树大明主任解释,赵一局长又继续批评道:“不管是什么人,做工作都要讲究责任心。如果责任心到位了,真正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这样大的二个烟蒂摆在这里,走过路过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走廊里来往的人员很多,除江南局干部职工外,还有一些外来办事人员。但赵一局长并没有在意这些,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批评劲也越大。
“你们是后勤服务部门,你们的根本职责就是为局机关干部职工提供后勤服务。如果成天坐办公室里不动,你们又凭什么提供后勤服务?又凭什么保障后勤服务质量?”赵一局长并没有顾忌树大明的面子,连续不断地质问起来。
树大明主任还是没有解释,脸色平静地望着赵一局长,就象一个小学生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正在被严厉的老师狠狠地批评着。树大明主任知道,这个时候他越解释,赵一局长的火气将会越大,说出来的话也将更难听。
见到如此情况,江南局的干部职工们都快速离去,他们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让赵一局长的火不小心烧在自己身上。而那些外来办事人员也不好意思久站在边上看热闹,也都慢慢地陆陆续续离开了。
龚仲也是其中的一员,赵一局长正在大声批评树大明主任时,龚仲经过这里时正好遇上了。他同样快速地离开现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但龚仲的办公室离那二个烟蒂不远,赵一局长的声音还是透过办公室的门清晰地传到龚仲的耳朵里。
“你们还说什么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让局领导满意,让干部职工满意。这样的服务质量,又怎么能够让局领导满意?这样的服务质量,又怎么谈得上主动服务?这样的服务质量,又怎么谈得上优质服务?”
龚仲知道,赵一局长质问树大明主任的这些问题,是树大明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后,提出的整体工作思路与管理目标。只是只怕树大明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工作思路与目标却成为赵一局长批评他的借口。
此时此刻,虽说挨批评的是树大明主任,但龚仲的心里并不好受。虽说与树大明因物业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矛盾重重,但树大明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主任,龚仲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员工。现在树大明主任挨批评了,作为下属的龚仲也并不光彩。
更何况赵一局长是以这样的“理由”,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批评树大明主任。龚仲心里不禁感叹,一个单位的领导,要批评一个下属,那真的是比喝凉白开水还要简单。难怪古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又有谁知道其中隐藏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赵一局长的这种处事方式,如山涧清冷的溪水,在龚仲的脑海里慢慢淌过。龚仲收回思绪,慢慢回到现实中来。是听从马建设处长“善意”的劝告?还是采纳史权处长的“拖”字秘诀?或是现在就去找赵一局长“理论”一番?龚仲心里不禁为难起来。
龚仲心里明白,自己去找赵一局长“理论”,能不能解决问题,不是看自己理由有多充分,依据有多具体,文件有多明白,而是要看赵一局长的心情,看赵一局长是否高兴。
如果赵一局长高兴,龚仲就能象其他交流干部一样,同样享受政策外津补贴政策,每年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如果赵一局长不高兴,不但文件规定应该享受的每年一万多元收入得不到,还有可能让赵一局长找其他理由批评自己。
但如果不去找赵一局长“理论”,龚仲心里怎么都不会甘心。这不但是自己正当的工资补贴问题,也是有关他的人格尊严问题。局里制订的文件白纸黑字摆在这里,局里那么多交流干部都在执行,为什么自己却不能执行?
你赵一局长不是管理细管理具体吗,难道这样明显的不公正事件,明显地违反内部制度规定的事件,你赵一局真的不清楚?真的是人事处财务处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几位处长做出来的?
龚仲是一个大局意识非常强的人,工作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因个人问题找过组织与领导的“麻烦”。就是面对树大明“黑山事件”,他受了那样大的委屈,但他也没有去找过组织与领导申诉。
这除了他相信组织上最后会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外,还有就是他不想因个人问题让组织与领导为难。这是龚仲的人品与政治素质高,并不是他比别人笨不知道要找组织与领导申诉。
龚仲端起桌上的茶杯,倒了一杯开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慢慢地踱起步来。龚仲是科级干部,按江南正气管理局的规定,他是没有资格直接与局领导说话的。赵一局长对龚仲的印象,很多都是由那些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龚仲的直接领导反馈的。
但龚仲对赵一局长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这么多年来,龚仲一直都工作在财务战线上,对于局党组成员,还有一些处级领导干部,以及一些关键位置的一般工作人员,其为人处世特别是廉政方面,还是非常清楚的。
打牌的人都知道,牌品如人品;搞文学的人也知道,文口如人品。在龚仲的印象中,至少赵一局长还算是廉洁的,没有如其他局领导那样贪财。但赵一局长有时的工作方式方法,龚仲却不敢恭维,如刚刚为了二个烟蒂的借题发挥。
大家都说赵一局长管理细,管理具体,事必亲躬。但龚仲却并不这样简单地认定。龚仲感觉到,赵一局长虽说管理细,管得具体,事必亲躬,但也是要看情况,并不是一概而论,如赵一局长曾经就以“没有大局意识”直接否决了龚仲的年度先进。
龚仲清晰地记得,那时自己的老婆还在白水市工作,他们过着两地分居生活。当时儿子正值高考的关键时期,在进行中学阶段的最后冲刺。龚仲也如中国绝大多数家长一样,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照顾儿子的生活,便于他更好地学习,就在远离单位二十多公里外的儿子学校附近租居,晚上为儿子做饭洗衣。
那时正值江南正气管理局整体搬迁不久,也就是在新址第一个严寒的冬天,职工宿舍试供暖气时,连续发生了多起入户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破裂漏水事故,给住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赵一局长亲自指示整体搬迁办负责人,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包括施工方代表,对这些事故情况进行调查。第二天,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摆在了赵一局长的桌面上。
将现场调查情况简单报告后,整体搬迁办公室主任阳光明最后汇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安装有伸缩功能的专用管件,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连接处普通管件就发生了破裂事故。”
在整体搬迁建设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以赵一局长为首的江南局党组,决定采取包工不包料方式,工程主要材料全部由江南局整体搬迁办负责购买。现在水管件因使用材料不当发生破裂问题,这是建设方也就是江南局的责任,与施工方没有任何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