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乡下小道
赵一局长当然知道,龚仲所说的覃军,是机关后勤中心的一般职工,工人编制,初中文化,没有任何职务,工龄也没有龚仲长。曾是龚仲的手下,现在车辆管理科工作。
龚仲边说,边将手上的一些资料递给赵一局长:“赵局长,这是我收集整理的我们中心干部职工的收入明细表,请您过目。”龚仲没有直接表露这种现象不合理,只是实事求是的陈述事实。
赵一局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接过龚仲递过的资料认真看了起来。龚仲当然知道,象赵一局长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由于长期处于上位之上,早就练就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境界。一般情况下,别人是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什么的。
龚仲继续对赵一局长解释道:“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对比分析了一下,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按规定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补贴。”龚仲边解释提醒赵一局长这种反常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龚仲没有再说什么了,他想给赵一局长一个思考的时间空间。反正白纸黑字摆在这里,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符合江南局的管理规定,是否符合江南局的实际做法,作为江南局第一负责人的赵一局长,应该比别人看得更明白。
过了一会儿,赵一局长面无表情地抬起头,沉吟了一下说道:“龚主任,政策外津贴补贴问题,是廉政建设的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犯。作为一个财务人员,我相信这一点你是明白的。”
“是的,赵局长,这个问题,我明白。”这几年来,政策外津补贴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性话题,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的规定。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的财务人员,平时都非常注意,不会轻易触摸。
赵一局长接着说道:“你应该享受什么津贴补贴,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由制度说了算。”赵一局长说完后,又沉吟地看着龚仲,等候龚仲表态。
这话是绝对正确的,龚仲不得不点头认可。赵一局长待龚仲点头后,继续说道:“至于你个的收入,比中心一般干部职工都低,你不能接受我理解。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政策规定的。”
这种说法,与董昕、马建设、史权他们的说法基本一致,再一次证实了龚仲分析的正确性。但龚仲并不认可,只是他没有急着争辩,而是将手上的那二个文件递给赵一局长,说道:“赵局长,这是局里制订的关于交流干部待遇的二个文件,不知道我是否能够享受?”
龚仲是公务员身份,是以交流干部的身份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工作的,当然能够象江南局其他交流干部一样,执行这二个文件规定。但龚仲并没有质问赵一局长,而是以请示的口气说话,这就体现了龚仲个人的修养。
再说,龚仲来找赵一局长,毕竟是想解决问题,并不是为了争一口闲气。更何况在机关里,同样一件事情,正说也有可以,反说也有可以,而且都可以找到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这一点,作为在机关里工作了几十年的龚仲,他当然也是明白的。
这二个文件是怎么规定的,交流干部应该享受什么待遇,作为主管江南局人事工作的赵一局长,当然比谁都明白。他接过那二个文件后,只是随便瞟了一眼,就回答龚仲道:“你是交流干部,当然能执行这二个文件。”
赵一局长的回答,当然在龚仲的意料之中。赵一局长是江南局的一把手,他当然不会否定自己亲自制订的文件。龚仲说道:“按这二个文件规定,工作人员岗位发生变化的,应该由人事处按新的岗位调整工资,由派出单位发放。”
龚仲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接着说道:“我是公务员身份,现在事业单位工作,按这文件的这条规定,人事处应该将我的工资由原来的公务员岗位工资,调整为事业岗位工资后发放。但人事处并没有这做,我还是按原来的公务员岗位发放工资。”
没有待赵一局长解释,龚仲继续说道:“还有,按这二个文件规定,我能够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补贴。现在中心发放的绩效奖金与福利费,属于政策外津贴补贴范畴,但却没有让我享受到。”
赵一局长没有立即回答龚仲的问题,而是表情严肃地,再次拿起放在桌上的那二个文件,认真地看起龚仲所说的那二条规定来。只是这二个文件是赵一局长亲自签发的,里面有些什么规定难道他还不清楚?!
龚仲也没有再说什么话,他当然明白赵一局长虽说手上拿着那二个文件,眼里也在看着那二个文件,但他的心思却不一定在那二个文件上面。一时之间,赵一局长办公室里的气氛慢慢凝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赵一局长将那二个文件放下,表情凝重地对龚仲说道:“龚主任,虽说你的收入比中心同级别同工龄同文凭干部职工低,但这并不能就说其中存在什么问题。”
龚仲没有立即提出异议,他知道赵一局长这样说,肯定会有他合适的解释。“你是公务员身份,你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任何待遇。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赵一局长以国家政策规定这个大帽子,直接否定了龚仲的第一个请求。但龚仲知道,这是赵一局长在偷换概念。因为政策规定的是公务员不能享受事业单位政策内津补贴,并没有规定不能享受政策外津补贴。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政策都是偏向于个人,那不是就高不就低,只要不重复享受就行。
赵一局长知道龚仲内心并不认同他的这种说法,但他并不需要龚仲的认同。赵一局长接着说道:“至于政策外津补贴问题,我们局里多年来的做法,就是跟工资走。工资在哪里发,政策外津补贴就在哪里享受。”
赵一局长说完后,就微笑地看着龚仲。龚仲显然不满意这种说法,他反问赵一局长道:“那局里那样多的交流干部,为什么他们都能享受政策外津补贴,而我却不能?”
赵一局长回答道:“他们都是交流在公务员单位,不象你是交流到事业单位。所以他们能够享受交流单位的政策外津补贴,而你却不能享受。这并没有违背我们的这二个制度规定。”
龚仲知道,现在江南正气管理局,以公务员身份交流到事业单位的,确实只有他一个人。但局里制订的这二个交流干部管理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务员不能享受交流单位的政策外津补贴。
只是龚仲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他知道这些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情,那就随人怎么说了。赵一局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他龚仲没有任何办法来申辩。
龚仲思考了一下,反问赵一局长道:“我们中心的小黄与我一样,也是公务员系列。但他交流到我们中心时,却按事业单位进行了套改,享受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所有待遇。”
赵一局长见龚仲还是不明事理,还在为自己的问题申辩,心里不禁有些不高兴了。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抬头看了一下墙面上的时间,再次解释道:“龚主任,小黄是公勤人员,按事业单位进行套改,这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哪个文件规定不允许这样。”
赵一局长态度的微妙变化,龚仲敏感地捕捉到了。但龚仲并没有就此退缩,毕竟赵一局长所有的解释,都只是他的一种说法,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文件依据。而龚仲所提的所有问题,都是白纸黑字地摆在那里。
官场潜规则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下之梁(14)
同时龚仲也知道,他这次与赵一局长的申诉已到尾声了,他必须尽快离开。毕竟赵一局长是江南局第一负责人,工作很忙,事情很多,时间很紧,处理的都是江南局的大事要事,没有过多的时间谈他个人的“小问题”。
龚仲控制着自己内心的怒气说道:“赵局长,我知道你工作很忙,我就不多耽误您了。我这最后请求三点,请领导考虑。第一,现在我的工资补贴比同一部门、同一工龄、同一职务、同一文凭的人都低。不管从哪方面说,我认为这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龚仲就如法庭上打官司时作最后陈述一样:“第二,局里制订的这二个交流干部管理规定,局里其他几十个交流干部都能执行,但我这个交流干部却不能执行。不管从哪方面说,这种现象也是不正常的。”
“第三,现在没有哪个文件包括我局制订的这二个交流干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不能享受事业单位政策外津贴补贴。而且我局的所有交流干部,多年来一直都能够享受交流单位的政策外津补贴。”
最后,龚仲站了起来说道:“赵局长,我以公务员的身份,交流到事业单位工作,这在我们江南局全省系统是唯一的一例。这几年来我是老老实实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单位与同事。我希望领导能认真考虑我的问题,毕竟政策有明文规定。就是退一万步说,政策也应该偏向弱势群体。”
龚仲说完后,毅然起身离开了赵一局长的办公室。反正该说的他都说了,能做的他也做了。至于最后结果如何,这就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了,而要看赵一局长怎么处理了。
看着龚仲离去的背影,赵一局长将放在桌上的那些材料拿起来,又狠狠地往桌上摔了下去。“这个龚仲,越说越不象话了!黑山事件还没有了,现在居然还以这种可气来说话!”
赵一局长站起身来,从热水壶里倒了一杯开水。但他并没有喝下去,而是端在手里在办公室里慢慢地走了起来。每当遇到不能立即决定的问题时,赵一局长就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
只是赵一局长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思维方式,现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并不是他的专利了,早就被董昕主任剽窃去了。
过了一会儿,赵一局长回到座位上,拨通了办公室杨国忠主任的电话:“你通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董昕主任、人事处史权处长,还有财务处马建设处长,要他们立即到我办公室来。”
十多分钟后,赵一局长阴沉着脸,看着坐在他办公室的董昕主任、史权处长与马建设处长,面无表情地说道:“刚刚龚仲为他个人津补贴的事找了我,这是他提供的有关材料,你们先看一看。”
董昕主任等三人,立即感受到了房间里气氛的凝重,也终于知道了赵一局长找他们来是怎么回事。他们三人暗自交换了一下眼色,就接过材料默默地看了起来。只是这些材料,他们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龚仲早就给他们看过了。
但董昕主任他们三人都官场上的老手,当然不会将这情况表露出来。如果现在让赵一局长知道龚仲事前已找过他们,赵一局长肯定会更加生气,责怪他们没有将矛盾及时化解掉,难免有将矛盾上交之嫌疑。
于是,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私下又很快交换了一下会意的眼色,就假装认真看起那些材料来。但他们的脑袋里却在高速运转,眼睛不时偷偷地观察一下赵一局长的脸色,思考着怎么回答接下来赵一局长的问题。
赵一局长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阴沉着脸坐在那里。董昕主任他们三人当然知道,这是赵一局长在生气了,在为龚仲的越级反映情况生气了,也在为他们没有处理好龚仲的问题生气了。
过了一会儿,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终于把材料看完了。只见他们三人抬起头,很快交换了一下眼色,彼此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异样。然后他们就把材料递回给赵一局长,等待赵一局长的进一步指示。
赵一局长以严厉的眼神,盯着他们三人看了一会儿,然后生气地质问道:“你们一个是龚仲的直接领导,一个是人事处长,一个是财务处长,但这点小事都摆不平,还要我这个党组书记局长亲自出面,你们在做什么?”
董昕主任、史权处长与马建设处长三人,面对赵一局长这样严厉地质问,他们都不敢还任何嘴,就象一个小学生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一样,正在老老实实地接受着严厉的班主任狠狠的批评。
这是官场上因权力而产生的威慑力。要知道,不管是董昕主任,还是史权与马建设处长,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物,很有能耐的人物。在江南正气管理局,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现在赵一局长面前,他们也与江南局其他普通职工群众一样,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官场上的一种悲哀。我们讲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包括民主与集中二个方面。但由于传统的做法与监督的乏力,在实际工作中,这个完善的制度却被“家长制”作风所取代,集中被无限地扩大,民主则是流于形式。
这种习惯性地违反规定的做法,人们却早就习以为常了。在我们的官场上,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就如儿子与老子的关系。老子永远是正确的,就是错了儿子也不敢公开指责;儿子永远是被训斥的角色,就是正确的也要看老子的高兴与脸色。
赵一局长对着董昕主任质问道:“你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主任,龚仲是你的直接下属,他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你这个直接领导应该积极出面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如果你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又怎么会发生龚仲来找我的事情?”
赵一局长没待董昕主任解释,又对史权处长说道:“你是人事处长,是负责全江南局干部职工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现在龚仲因个人津补贴问题找到我这里来,你这个人事处长工作是怎么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史权处长当然也不好回答。显然赵一局长也明白这一点,他并没有等待史权处长回答什么,立即对马建设处长说道:“龚仲的工资津贴补贴是由财务处负责发放的,他的工作没有做好,你这个财务处长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见到董昕主任他们三人都老老实实地坐直着身子,恭恭敬敬地听着自己的训斥,赵一局长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点,刚刚被龚仲引起的无名怒火慢慢消失了。
赵一局长喝了一口茶,缓和了一下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津补贴问题是一个敏感性问题,是廉政建设的高压线,同时也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
“您说得对!”是的!” “是这样的!”见到赵一局长这样说,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立即知道,赵一局长的火快要发完了。他们三人不禁偷偷地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心里松了一口气,立即不着痕迹地顺着越一局长的话回应道。
但由于赵一局长所说的都是原则性问题,对龚仲所提的个人津补贴问题怎么处理,赵一局长并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意思,董昕主任他们三位只得就赵一局长的意思点头呼应着,哪个都不敢接过话说下去,生怕一不小心逆了赵一局长的意思。
这就是官场潜规则之一。在没有准确把握领导的意思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开口,涉及具体性问题。哪怕你心里再清楚,再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路,也不要轻易表露出来。如果你不得不说,也只能说些原则性问题,不着痕迹地打几个哈哈。否则,你将吃不了兜着走,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话说到这里后,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立即集中精神,树起耳朵,目光恭敬地望着赵一局长,等候赵一局长的具体指示。他们知道赵一局长把这些冠冕堂皇的政策性原则性的话,也就是大话空话套话说完后,接着而来的就要涉及具体问题了。
只是出乎他们三人意料之外的是,赵一局长这次并没有什么具体指示,而是话锋一转:“至于龚仲提出的个人津补贴问题,我这里就不作具体指示了,交由你们三人全权处理,你们只要将最后结果报告给我就行了。我看就由董昕主任牵头吧,毕竟你是龚仲的直接领导。”
赵一局长说到这里,语气慢慢严厉了起来:“我这里提几点要求,一是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规定,这是高压线;二是处理时要有根有据,要让龚仲口服心服;三是今后绝对不允许再发生今天这种情况,要将一切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
对于龚仲提出的个人津补贴问题,由于赵一局长最后都没有明确的指示。因此离开赵一局长办公室后,董昕主任他们三人并没有回各自的办公室,而是在董昕的提议下来到了史权处长的办公室。
虽说刚刚赵一局长明确指示,龚仲的这个问题由董昕主任牵头处理,但董昕主任却不敢天真的这样认为。毕竟史权处长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物,也是江南局领导班子第二阶梯重要人选,其威望与权力都是不容轻视的,董昕主任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董昕主任更明白,赵一局长要他牵头处理,只是责怪他没有做好他手下的思想工作。于是在走出赵一局长的办公室时,董昕主任立即提议道:“史处,马处,我们现在就去史处办公室商量怎么办吧。”
官场潜规则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下之梁(15)
却说赵一局长看着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离开后,立即拨通了办公室主任杨国忠的电话:“杨主任吧,请你立即到我办公室来!”赵一局长的话非常简短,语气比较严厉,没有过多的客套。
杨国忠,四十来岁,几年前作为人才引进到江南局工作,任江南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局党组秘书。他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之一,不管是江南局党组会议,还是赵一局长主持的重要会议,杨国忠都要负责会议记录。
接到电话后,杨国忠主任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赵一局长办公室。由于赵一局长语气比较严厉,联想到前不久通知董昕、史权、马建设三位处长开会的事情,杨国忠敏感地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
杨国忠很快就来到了赵一局长的办公室。他拿着记事本与笔,向赵一局长恭敬地招呼一下后,就坐在赵一局长办公桌前那二张谈话的椅子上,等候赵一局长的指示。
杨国忠主任这种恭谨的态度,被赵一局长敏感地捕捉到了。一时之间,赵一局长不禁感慨万千,既欣赏杨国忠主任没有辜负自己对他的赏识,又感叹现在江南局象杨国忠主任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少了。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脸上紧绷的肥肉慢慢松弛下来,微笑着说道:“杨主任,叫你来没有别的事,主要是怎么规范办事程序,想与你沟通一下。”
接着,赵一局长把刚刚龚仲来找他申诉个人津补贴的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然后微笑着望着杨国忠主任,等候他发表他的看法。
一个单位的内部办事程序,属于单位内部行政性管理事务,按规定是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之一。每个单位,每个领导,管理思路不一样,办事程序也就不一样。
杨国忠主任听了赵一局长的指示后,脑子里快速地运转起来。他清楚地记得赵一局长上位的第一年,就指示他制订了江南局办事程序。现在赵一局长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刚刚龚仲越级反映情况引起的。
考虑了一会儿,杨国忠主任勘字酌句地说道:“老板,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古人也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单位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那就有乱套的危险。”
杨国忠说到这里,看到赵一局长轻轻点头后,继续说道:“我们在几年前就制订了办事程序,全面规范了公务处理流程。只是这几年来,在执行这个制度上还不完全到位,个另部门个别同志没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来。”
赵一局长立即认同道:“是的,这次龚仲为了个人的问题,就直接找到我这里来。如果江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就没有什么规矩了;如果湖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我这个局长正常的工作也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了。”
得到赵一局长的认可后,杨国忠主任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确,思路已合上了赵局长的节拍。在领导面前,怎么把握好领导的意思,说出迎合领导意思的话,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杨国忠主任继续说道:“这次龚仲做的确实欠考虑,违反了局里制订的文件规定。今后为了加强这项工作,我建议可以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规章制度执行力问题。”
杨国忠主任说得很有技巧,他没有单独强调办事程序问题,而是从制度的执行力上入手。这一点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直接强调办事程序问题,就有可能让人产生小题大做之嫌疑。
赵一局长立即点头同意道:“是的,这个建议很好。制订制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执行问题。如果不能执行,制度的制订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有些部门有些同志,往往是将制度制订后就放在一边,这点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杨国忠主任继续建议道:“第二,就是加强门禁卡管理问题。现在进入六楼的权限,处级领导干部可以凭个人的卡直接进入,科以下干部职工则凭其部门那张公用卡进入。这次龚仲直接到您办公室来,就是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那张公用卡进来的。”
“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这张公用卡。只要我们把每个处室的这张公用卡管好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建议以办公室的名义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处室各部门加强管理,由领导或设专人管理这张卡。以后哪个部门违反规定,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其领导的责任。”
杨国忠主任说完后,赵一局长思考了一下说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办公室发通知的事,你立即去落实;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的事,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
最后,赵一局长说道:“今后,你们办公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不管是什么工作什么人,都要按规定的程序来办。树大明他们出事,也就是没有按规定的程序来才发生的,这是血的教训啊。”
在人事处史权处长办公室,史权处长开玩笑式地说道:“董主任,你们的龚仲这是在为我们出难题啊!”
马建设处长也有些头痛地说道:“是啊,赵局长又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怎么办为好?”
董昕主任有些生气地说道:“这个龚仲,专门给我出难题!”发了一句牢骚,董昕主任问道:“史处,马处,龚仲的工资津补贴没有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发,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