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权臣娇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鹿谓霜
“好好,大伙儿散散啊。”
“让个道啊?”
覃九寒朝众人拱手,“多谢乡亲们了。”
乡亲们都下意识侧身避开他的礼,心下纳闷,怎么以前不觉得覃二郎这么有气势,比那官老爷不差呀!
有的就琢磨起来了,看来咱凌西村是真要出个人物了,我得把家里那袋子细面背到宗祠去,等覃二郎发达了,那我也能说,那官老爷吃过我家细面哩。
先前想要说媒的牛大嫂也哑声了,感觉自己刚刚鬼迷心窍了,自家妹子哪里配得上这秀才爷啊,也不知什么样的闺女儿才同他相配。
回到家里,李丽娘赶忙把做好的饭菜端了上来,白花花的大米饭,绿油油的荠菜,一大盆红烧肉,煎咸鱼,还有一碟子渍果子。
“来,小叔子快坐,三哥坐。”李丽娘快手快脚摆好碗筷,招呼兄弟二人。
“诶,”覃三寿笑着坐下,端起米酒就要敬阿弟酒,却被覃九寒拦下了。
覃九寒给自己的酒杯满杯,站起身来,朝兄嫂二人鞠了一躬,“哥哥嫂嫂辛苦了,这杯酒,我敬大哥大嫂。”
不只是敬今生,更是敬前世。
覃三寿和李丽娘也赶忙起身,覃三寿道,“哪里的话,阿爹去的早,我是大哥,照顾你应该的。”
李丽娘也赶紧点头,生怕小叔子觉得她有什么意见。
她刚嫁到覃家的时候,也曾有过埋怨,那时小叔子也有十一二岁了,放在别的农户家里,那也是能下地干活的年纪了。丈夫却一门心思要供弟弟念书,家里没什么余钱,束脩便是一大笔开销。
可是,她内心的不满很快就消散了。
因为小叔子太懂事了,她和婆婆关系处的不好,丈夫又是个粗心的,压根没发现她们之间的龃龉。多亏了小叔子,在两人中间做说客,才让婆婆放下心结,一家人的日子才过得和和美美起来。
哪怕现在已经婆婆去了,他们夫妻俩还是心甘情愿供着弟弟念书,一家人把力气往一块儿使。
覃九寒一口饮尽杯中米酒,覃三寿和李丽娘也只好受了他这一杯酒。
喝过酒,覃三寿乐呵呵给弟弟夹菜,“阿弟,刚刚村长说还得参加那什么……?”
覃九寒接话,“府试和院试。”
覃三寿猛点头,“对对对,府试。什么时候要去府里考试?你阿兄我,最远也就去过浮山县了。这锦州府,我是去都没去过。不过,我听县里去过锦州府的人说,那可是个好地方。”
他正说在兴头上,覃九寒却放下了筷子,“阿兄,我有事和你说。”
覃三寿大咧咧喝了口酒,嘴里塞着红烧肉,含混不清,“嗯嗯,你说,我听着。”
覃九寒不声不响放了个惊天大雷,“这一次的府试,我不打算参加。”
覃三寿夹菜的筷子顿住了,李丽娘也愣了。
过了一会儿,覃三寿才回过神来,语气焦急,“怎么就不参加了?别家孩子考不上都拼命找关系去,咱家考上了,咋还不去了呢?”
李丽娘是女人,天生比粗神经的丈夫心细,察言观色道,“小叔子莫不是担心家里银钱不够使?”
覃三寿脸涨得通红,把筷子重重摔在桌上,“那也不能不考!这件事不能由着你!”
李丽娘赶忙安抚,“有事好好说,摔筷子作甚么?三哥,你别生气,先冷静一下。小叔子不是没轻没重的人,咱们好好听他说。”
覃三寿还是生气,但总算冷静下来了。
覃九寒这才开口,“我不参加这次府试,原因有两个。一来,这次县试我考得不高不低,贸贸然去参加府试,指不定就是白跑一趟,倒不如在家中安心备考,来年再去。二来,嫂子刚刚说的,也正是我担心的,家里这般境况,我如何能抛下家里,安心参加府试。难不成家里要卖田卖地供我赴考?”
覃三寿听得心酸不已,说到底,什么学问不扎实的,都是借口而已。别人家孩子,哪怕是末名,那也是高高兴兴去赶考的。阿弟还是十二名,如何就一定白跑一趟了?还不是家里头穷,拖累了他。
覃三寿咬咬牙,脖子上青筋梗起,“卖地就卖地!”
覃九寒也不劝,顺着他的话说,“好,家里是大哥做主,大哥说要卖地,那就卖!家里一共十三亩地,六亩水田,这是阿爷在世的时候买的,三亩林地,只是阿爹在的时候从林大牛手里买的,剩下的是旱地,拢共四亩。我去锦州府一趟,来回约莫要花三两银钱。”
覃三寿咬牙,抹了把脸, “对,三两银子,把三亩林地卖了,要价一两。再卖三亩旱地,三两就凑齐了。”
他一边说,一边眼眶发酸。农村里,没病没灾的,不是败家子,谁家会卖地?这都是祖产,是祖宗一辈一辈慢慢积累下来的。谁家把祖宗留下来的地卖了,在乡下,那是要被戳着脊梁骨骂的。
就像林大牛,自个儿好吃懒做,卖地卖田,现在成了村里最惹人厌的小混混,谁家都瞧不上。
小孩子们欢快围着缓慢驶在小路上的驴车拍手唱歌,晃晃悠悠的驴车上坐着一身红衣的新嫁娘,脸上既羞涩又忐忑,仿佛对即将到来的生活有着千百种期许。
驴车慢悠悠在农户门前停下。
伴随着众人的一声起哄笑闹,同样一身红的新郎一把将满脸通红的新嫁娘从驴车抱下来,在众人的注视下,朝早已布置好的新房走去。
宋大娘笑出一脸菊花褶,今日儿子娶亲,眼瞅着她就能过上抱大孙子的日子了,满心欢喜无处抒发,只好拼命招呼大家好吃好喝,“来,大家都坐,菜马上就上了。”
楠娃偷偷摸摸瞄了旁边的人一眼,然后眼疾手快从小孩堆里抢了一把梅子糖,往旁边人的桌上一放,“蓁蓁姐姐,吃糖。”
沈蓁蓁回头看他,小小人儿正襟危坐着,大概是楠娃阿娘怕他在喜宴上邋里邋遢的模样不好看,特意换了一件干净清爽的新衣裳,因而显得格外周正,肤色有些黑,偏偏还红着脸,显得格外傻气。





权臣娇娘 130.第 130 章
此为防盗章。看到此章节请24小时后刷新观看最新章节。 “顾婶。”李丽娘一看顾大娘搁在石桌上的毛豆, 就知道顾大娘的来意了。乡里乡亲的,平日里送点新鲜的蔬菜,原就很平常。再加上, 小叔子承担起了全村小孩念书的责任, 还不收分文, 心里过意不去的乡亲们送起东西来就更频繁了。
顾大娘赶忙起身, 也顾不上说毛豆的事了, 打趣道:“丽娘, 大娘咋还不知道你有个这么标志的妹子!你看你这妹子的模样,不说虚的,大娘我找遍十里八乡,也找不出更周正的了!”
李丽娘被顾大娘的打趣逗笑了, 回头看看身后的沈蓁蓁,巴掌大的小脸早已羞红了, 琉璃似的眼儿润润的, 别说男子了, 就连她一个女人,也打心底觉得赏心悦目。
村里妇人说话不遮掩, 李丽娘生怕蓁丫头不自在,连忙招呼她进去躲躲, “蓁丫头, 把菜洗一下吧。”
沈蓁蓁巴不得躲远点, 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拎着菜篮子就往厨房的方向跑。
顾大娘看得意犹未尽, 咂了咂舌,再一次感慨,“这闺女儿也太水灵了,说了亲没?”
李丽娘失笑,“顾婶,人都走了,你就别追着盯了!”
顾大娘老脸红了红,当下打起了别的主意,问了一大串,“这丫头叫啥名啊?真不是你妹子啊?多大年纪了?我瞅着不到十三吧?家里头给定亲了吗?”
李丽娘听得哭笑不得,连连摆手,劝了许久,总算是把顾大娘给送走了。
顾大娘一脸不乐意的出了门,一出门,就逮着个眼熟的,大喊,“阿宇,你躲这儿干啥呢?让你送给你三婶的饼子,送了没?”
顾宇一个箭步冲上来,朝她娘摆手,“阿娘,你小点声!别让人听见了!”
顾大娘还纳闷呢,满肚子牢骚,怎么今个儿一整天,人人都不让她张嘴呢?
*
应付完顾大娘,李丽娘松了口气,正打算回厨房,就见不知何时进了厨房的小叔子正从厨房出来。
李丽娘愣了一愣,正好奇小叔子去厨房作甚,就见后头小可怜似的蓁丫头也跟着出来了,手里拎着菜篮子。见了她,抬头可怜兮兮望了一眼,又垂着脑袋一脸沮丧。
李丽娘一愣,“这是怎么了?”
沈蓁蓁抿抿唇,拿眼角偷偷扫了前面的男人一眼,见他表情冷漠,瘪瘪嘴,道:“我把菜洗坏了。”
李丽娘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把菜洗坏了?
这几天相处下来,她也发现了,蓁丫头模样好,性子也乖,就是手上的活计实在不能看。不过家里也没什么活,镇上生意做得好,田便租给村里人种了,家里就一些厨房的活计,她一个人忙得过来。
再者,蓁丫头到底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寄人篱下已经很可怜了,她哪里舍得再去使唤小姑娘干活。到底只是个小姑娘,怪可怜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李丽娘便一直也没把家里的活派给沈蓁蓁,哪怕小叔子说沈蓁蓁还没脱奴籍,李丽娘也顶多让她偶尔搭一把手而已。
只是,菜洗坏了,是个什么情况?李丽娘还没想明白呢,就听小叔子道,“嫂子,我知道你可怜她。可是,覃家不可能一直养着她,过几年脱了奴籍,嫁了人,嫂子难不成要她婆婆也同你一般容忍她的所有过错?”
李丽娘语塞,“这……蓁丫头年纪小,我照顾些也是应该的么。”话是这么说,可底气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十四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着实算不上。比起前朝,梁朝风气开放了些,十七八岁才定亲也不在少数,女孩养得娇些,身子骨长成了,再成亲生子,便轻松得多。
只是,在乡下,十四岁的姑娘家,若是被人知道在家成天不干活,那是谁家都瞧不上的,更别说是上门说亲事了。
所以,覃九寒一提起话茬,李丽娘就觉得自己先前确实想岔了。若是为了蓁丫头好,就不能任由蓁丫头这么下去。在乡下,要想嫁个好人家,光有一副好容貌,是远远不够的。
覃九寒看了看面露愧疚的李丽娘,又看了看身后垂着头的沈蓁蓁,终是缓了语气,“嫂子,人我就交给你了。”
覃九寒走远,李丽娘才敢上前拉住沈蓁蓁的手,细细安慰她,“蓁丫头,你也别怪小叔子说话难听。他也是为你好。”
被李丽娘温柔摸着头,沈蓁蓁含了半天的眼泪,总算是吧啦吧啦掉了下来。豆子大小的眼珠子,一颗接一颗连成线,顷刻间,一双杏眼便哭得通红。
特别是,沈蓁蓁哭起来同旁人不一样,旁人多是嚎啕大哭,到了伤心处,才挤出几滴泪来。她眼窝子格外浅,盛不住泪,心里三分委曲,待她流起泪来,旁人还当她受了天大的委屈。
从前在沈府的时候便是这样,她一哭,人人都心软,只有沈夫人才能硬着心肠教训。
每每女儿一哭,沈夫人心里头那个愁啊,觉得好在是定了个娃娃亲,换做旁人府上,哪个能忍得了这么个爱哭的儿媳孙媳?她这个女儿,实在是养得娇了!
可惜,沈夫人庆幸得早了,定好的竹马没影儿了,娇娇女儿意外落到了覃家,还被覃家大魔王嫌弃手脚不麻利,性子太软。
接下来几日,沈蓁蓁就如同被后娘虐待的小可怜一般,开始了被改造成贤妻良母的悲惨生活。
李丽娘心软,见不得小姑娘可怜兮兮的模样,偏偏沈蓁蓁眼窝子又浅,自己都能给自己急哭了。因此,李丽娘为了防止自己心软,给沈蓁蓁派了活计,又手把手带了一遍,就躲别处去了,留下沈蓁蓁和覃九寒二人。
五月初的天还不热,沈蓁蓁独自一人留在院子里,按照李丽娘刚刚教的,费劲地搓着衣服。
盆里是一件薄薄的长衫,刚好是昨日覃九寒刚换下的。李丽娘是这么想的,覃九寒一个读书人,身上的衣裳脏不到哪去,又不是贴身穿的,也没什么汗渍,让沈蓁蓁试试手是最适合不过的。
只是,她还是小瞧了沈蓁蓁的笨手笨脚。
打从出娘胎,沈蓁蓁便没洗过衣裳,莫说是长衫,就算一双罗袜,也没沾过手。
不过,没做过归没做过,沈蓁蓁还是学得很认真的,白净的小手使劲揉搓着长衫,绷着张小脸,表情既严肃又认真。
书房里的覃九寒透过开着的窗户扫了一眼,心下满意,小丫头虽然笨手笨脚的,又成天哭哭啼啼的,但好歹还算听话。扫了一眼,覃九寒便收回心神,专注于自己的课业了。
五月的日头不算毒辣,但长时间照着还是有些晒的。随着日光的偏移,原本恰好被树荫下的沈蓁蓁,渐渐被日头晒得小脸通红了,额上也浮起了细细的汗珠。
沈蓁蓁抹了把汗,满意看了看被揉成一团的长衫,捞起长衫,垫着脚把湿漉漉的长衫往竹竿上挂。
她人矮,垫着脚,离竹竿还差一大截。沈蓁蓁想了想,便使劲把长衫往上一甩,方法倒是不错,只可惜力气太小,只挂上一个袖子。本来就因为浸了水而变重的衣裳,一下子滑了下来,拍在黄泥地上。
沈蓁蓁傻眼了,鼓着腮帮子生自己的气,半晌,又老老实实捡起衣裳,费劲的打了水,又开始认认真真揉搓起来。
就这么来来回回一下午,等到写完一篇策论的覃九寒抬头,惊讶发现,就那么一件长衫,沈蓁蓁折腾了一下午还没完。
覃九寒犹豫了片刻,还是起身出了书房,他实在很好奇,为什么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活,交到沈蓁蓁手里,就成了烫手山芋一般?
他走到院中,脚步顿了顿,蹙了蹙眉,怎么这丫头这么蠢,连躲凉快也不会么?
等他走到沈蓁蓁跟前,沈蓁蓁才后知后觉抬起脑袋,仰着张红红的小脸看她,下意识心虚一般露出一个笑。
覃九寒刚想开口,就见小丫头眼一闭,傻乎乎一头往盆里栽去,他下意识去托住小丫头的脸,才没让人一骨碌滚进洗衣木盆里。
触手之处是滚烫的小脸,不知是晒的,还是因为中了暑气。
覃九寒垂首看沈蓁蓁,浅色的眸子里难得有了波动,流露出一丝无奈。
掌心一片柔软,小丫头还迷迷糊糊蹭了蹭。
“好凉快喏。”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问得沈蓁蓁应接不暇,眨着眼有些手足无措,捏着个白糖饼不知怎么办了。
顾家大儿媳见婆婆态度实在太热络了,都把人女孩子吓着了,连忙搭话,“娘,蓁蓁妹妹还没吃早饭呢,您先等人吃了早饭再问也不迟!”说着,还偷摸着扯了扯顾大娘的袖子。
按她说,丽娘不在家,婆婆就该另找时间再来,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脸皮薄得很,没得不经家里大人直接同小姑娘商量亲事的道理。
这要传出去,得被人说欺负小姑娘不懂事,忽悠着人家进门了。
顾大娘也晓得自己不该说这些,只是一想起昨晚丈夫的话,就觉得来气,打定主意一定要把着美娇娘定下来,便无视了大儿媳的暗示,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家里几亩田几只鸡几头牛,青瓦房多气派啊,小儿子一成亲家里就给造房子啊,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没个停的。
她拉起家常来,沈蓁蓁倒不像之前那般不知所措了,她也是陪着娘亲接待过不少大户人家的夫人的,晓得人家夸自家多么多么好的时候,她只需要乖乖点头,做出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就可以了。
然后,就见着院子里两个人,牛头不对马嘴聊着天,一个把自家吹的天花乱坠,一个嘴甜的应和。
连覃九寒都瞧出不对劲了,人家摆明了是来说亲的,正把自家儿子夸得天花乱坠,小丫头倒好,还傻乎乎跟着应和,被人家卖了都不知道。
顾大娘说得口干舌燥,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开始牵桥搭线,“明日阿宇她四姐要去镇上挑嫁衣料子,我这闺女儿是个挑剔性子,按我说嘛,随便扯快红料子就是,她偏偏不肯,说是嫌土气。这不,婶子晓得你念过书,见过世面,想托你跟着去帮忙挑一挑。你看成不?”




权臣娇娘 131.第 131 章
此为防盗章。看到此章节请24小时后刷新观看最新章节。
哪怕他们家有个读书人, 真的遇上事,那也不顶用。
全村人拧成一根绳,有力气往一处使, 谁也不落下谁。只有凌西村好了, 覃家才能好;覃家好了, 她才能拉娘家一把。
况且, 凌西村的乡亲们大部分心性淳朴, 村长又德高望重, 若要合伙做生意,是再好不过的了。
李丽娘将铜板锁进箱箧,把钥匙贴身放好,便推着覃三寿出去, “去吧,不是要商量合伙做生意的事吗?我晚上煮些好菜, 温点酒, 你请村长来咱家, 晚上边吃边谈。”
“嗯,丽娘, 好咧,我这就去。”
晚上, 覃三寿和村长相谈甚欢, 村长当即拍板, 等乡亲们吃酒的时候, 由他来做说客。
凌西村, 覃姓氏乃是大姓,村长一职也是世袭,这一届的村长覃淞已经年近五十了。
在乡下,这个年纪的老人家已经可以算是人瑞了。活得久了,见识的也比常人多。他眼睛毒,哪个后生有出息,他一眼能看出来。
他原先并不看好覃三寿一家,虽然供出个童生,但科举一途,万险千难。
千人万马过独木桥,覃三寿一家子都埋头在这一途上,迟早要被拖垮。但是现在,覃九寒放弃了今年的机会,虽然可惜,却不得不说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覃淞摸了摸胡子,对儿子覃大顺嘱咐,“这覃九寒是个好后生,你得好好同他学学。覃家兄弟的生意,我答应做说客,可我实际上打算把活交给你,你可得好好干。”
覃淞五十了,也不是贪权的人,他也想过几年清闲日子。
只是儿子覃大顺扛不起来,年纪轻轻,没带着村里人干成什么大事,旁人哪能信服。这次覃家兄弟做生意,大顺要是能干成,他身上的担子总算是能卸下来了。
覃大顺也是个机灵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展示才干,当下满怀壮志应下。
“爹,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
太阳落山,凌西村家家户户还是暗着,只有一处灯火通明。
覃家祠堂。
众人拜过祖宗,便都围着大桌坐好。几轮交杯换盏后,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梳着花苞头的丫头们窝在大人怀里,盯着桌上的鸡鸭鱼肉咽口水,时不时喊上几句“阿爹,我要吃肉肉”。丫头们乖巧懂事,小子们就调皮多了,一个个围着桌子边逛边吃。
覃淞颤颤巍巍站起身来,咳嗽两声,“各位乡亲,我三十有二从阿爹手里接过这个村长的位子,到如今,十八年了。光宋三年,浮山河发大水,咱们挺过来了;光宋十一年,蝗灾,田里头颗粒无收,家家户户大小媳妇吃了一肚子观音土,就为了省口口粮给娃儿,咱还是熬过来了。”
覃淞说的动情,众人都不由想起了那时候的艰难,上了年纪的老妪们,已经开始抹眼泪了。
“可不是,我家燕妮就是命不好,没熬过去。”
覃淞也抹了把泪,继续说,“可是,我总想啊,为啥咱总要这么祖祖辈辈熬着呢?咱也是爹生娘养的,凭啥不能过好日子呢?我一把年纪了,也就算了,可我儿子,我儿子的儿子,还是要和他老子一样,熬着苦日子。”
覃九寒暗暗点头,乡野之中也有智者,覃大爷作为一村之长,能如此受人爱戴并不是偶然的。观他今日一席话,便知晓,覃淞若是生在世家,绝对是一辩才。
覃淞见众人脸上皆露出了不服输不认命的斗志,顺势脚下踉跄,眼见着要跌倒一般。
一旁的覃九寒连忙去扶,覃大爷一双枯瘦的手扶着他的肩膀,微微用力,朝他一点头。
众人此时正慌乱,生怕老人家一把年纪出什么事。
覃九寒理了理袍子,施施然起身,朝众人拱手。他这一派动作做得简单利落,看着的乡亲们却觉得眼前一亮。在座都是目不识丁的村民,没法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只是莫名觉得,视线仿佛离不开他一般。
“各位乡亲,小子想和叔伯们谈一桩生意。”他一开始便把姿态放的这么低,旁人非但没有半分轻视,反而忐忑起来,这可是读书人,咋能对着他们一群大老粗喊自己小子?这不是乱套了?
覃四叔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有啥事你说。”
覃九寒:“眼下,我同阿兄想做一桩生意……”
覃九寒将卖果子的生意娓娓道来,他能从小小酷吏做到权臣,绝不只是靠着梁帝的信任,哪怕是宫里性子最古怪的老太后,只要他想,也能哄得对方眉开眼笑,老老实实往他挖的坑里跳。
等他说完,大多数乡亲已经是频频点头了。
覃四叔和兄弟们对视了一眼,开口道,“你们兄弟,我们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你指不定哪天要去科考,那咱这生意还能成吗?”
覃九寒环顾四周,见众人神色均有些犹疑不决,当下许诺:“四叔说的不错,这生意既然是我和阿兄一起,那我就不会中途抛下乡亲们。今年的府试,我已经决定不赴考了。明年四月,我才会赶赴锦州府考试。到那时,这生意之事成不成,已成定局了。我在或不在,已经无碍。”
众人哗然,覃四叔思考片刻,当下拍板,“成,我家跟你们兄弟俩干。”
其他几家的当家人也当即许下承诺,“我们也跟着你干!”
覃家祠堂里一时之间人声鼎沸,众人一个声音比一个高,仿佛就是要把胸口这股气喊出来。
最后,根据众人商议的结果,因为覃九寒是读书人,明面上不得从商贾之事,所以带头之事便交由覃三寿和覃大顺。凌西村总共十六户人家,除了好吃懒做的林家,其余十五户都参股。
1...5657585960...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