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该死的曹家父子,你们爷俩比前汉那帮姓刘的可狠多了,老刘家只是让我们臣服,你们爷俩却要刨我们的根,就不怕遭报应?
知道又能如何,现在的鲜卑拿什么抵挡大魏的十几万精锐?
敌人强大无所谓,关键是他们内部人心不齐,没看呼日查都领了大魏的封赏,兴冲冲的等着去长安养老了吗。
众族长不愿放弃,又没有据理力争的勇气,只好沉默以对,无声反抗。
曹洪清楚他们的想法,又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半点也不着急,端起茶杯慢慢品尝,喝完之后才笑道:“公琰,你劝劝各位族长。”
“喏。”蒋琬上前笑道:“大魏礼部侍郎蒋琬见过诸位族长,实话告诉诸位,此次调来塞外的大军不是十万,而是三十万,后续大军不日便可到齐,骑兵枪兵炮兵空军协同作战,敌人就算藏进老鼠洞里我们也能给他炸出来。”
众族长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三十万大军,朝廷真看得起我们。
这三十万可不是号称,当年汉武帝打匈奴时,五个人供应一名骑兵,也就是说三十万人中真正能作战的只有六七万,大魏的三十万却不同,几乎没有仆从兵,全是能战敢战之精锐,再加上火枪火炮热气球,全天下除了南边的伪汉能抵挡一下,谁还扛得住这样的猛攻。
该死的汉人,分裂两半也能强到让人绝望的地步,让他的邻居怎么活。
蒋琬耐心等了几分钟,待他们将这个重磅消息彻底消化之后才继续说道:“陛下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草原实行郡县制乃是大势所趋,诸位想要逆天而行也可以,就看你们的本事了,除了做无畏的抵抗之外你们还有一条路,就是像当年的北匈奴一样西迁,北匈奴翻雪山穿沙漠,赶到罗马时人口减员一半还多,好不容易找到栖息之地,却被当地的罗马土著又打了回去,你们若想效仿前辈我们也无力阻止不是。”
众人无语,近几年各部同样从内地买了一批罗马奴隶,从他们口中知道了很多有用的消息,其中就包括早已西迁的北匈奴,他们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却也不愿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讨生活去,况且大魏给各族都筑了城,冬天还管食物草料,他们已经好久没迁徙过了,别说迁到罗马,就是从这个草场挪到数里外的草场,族中牧民都未必愿意。
帐篷可以打包带走,建的房子能扛走吗?
该死的曹昂,你筑城建房不是为了帮助我们,而是为了捆住我们的手脚,原来你从二十年前就开始算计我们了,好歹毒的心思,好深的城府。
蒋琬继续说道:“大魏在草原经营了十多年,多少也有点影响力,诸位不妨想想,若真反抗或者西迁,族中牧民有几人愿意跟你们走,你们的战马又能否跑的过我们的卡车,依在下之见,诸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天命,帮朝廷完成改制然后进京享福。”
这群人是说什么也不可能留在草原的,要么去死,要么去京城,至于原因大家都懂。
蒋琬笑道:“大家都是聪明人,我也懒得再费口舌,愿意投靠大魏的麻烦站起来,不愿意的就继续坐着吧,提醒诸位一句,大魏的官职也是有限的,最先投降的可能封得三四品的大官,最后降的或许就只有八九品的芝麻官了,朝廷不看你们的部落实力,只看你们的态度。”
这又是一个拦路打劫,收不同过路费的故事,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敢把所有手段都摆在台面上让你选就不怕你扎刺。
众族长面面相觑对视片刻,宇文部族长起身拜道:“臣愿投靠大魏,配合朝廷完成改制。”
“宇文烈你……”众族长狠狠瞪着宇文族长,想要呵斥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宇文族长苦笑道:“诸位,识时务者为俊杰,我鲜卑各族原本就是东夷部族,商纣之后,与中原同宗同族,现在也算回归本家了,何乐而不为。”
史书记载,当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打败之后,确实有一部分殷商遗民逃到草原,但他们是不是殷商遗民的后人还真无从考证,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想借此拉进与朝廷的关系而已,既然投降人家就得适应人家的内部规则。
人都喜欢捡对自己有用的话听,至于这话是真是假却是懒得管的,蒋琬明知这货在胡诌,依然笑着附和道:“宇文族长说的对,大家都是一个祖宗嘛,打断骨头连着筋,没必要非闹个你死我活对不对?”
朝廷同样不希望他们顽抗到底,否则命大军横扫过去就行,何必费这口舌,要知道,各部的人口同样是朝廷目前所需要的。
伊娄部族长起身拜道:“伊娄部愿配合朝廷完成改制。”
达奚部族长紧随其后,起身拜道:“达奚部愿配合朝廷完成改制。”
他俩都是拓跋部的分支,拓跋族长见这两二五仔都已投降,知道继续顽抗下去改变不了什么,只好叹息道:“老夫拓跋部也愿意配合。”
投降之事同样是零和无数的区别,有一就有二,其他族长见此哪还有顽抗下去的勇气,纷纷起身行礼。
见所有人都站起,曹洪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笑容,起身说道:“以后大家都同殿为臣了,陛下格外开恩,各位的私产都可以带去京城,归你们自己所有,对了,陛下已在京城为诸位准备了府邸,改制完成后便可在我这登记领取,只是府邸的地段面积及周围环境皆不相同,差异不小,不可能面面俱到,望大家理解。”
这话的潜台词就很明显了,谁要面积大地段好的房子,你不得意思意思。
蒋琬心里咯噔一声,偷瞄着曹洪暗骂道:“果然是朝中第一大贪官,生财有道啊。”
心中诽谤嘴上却笑道:“口说无凭,麻烦诸位写个保证书,朝廷好登记造册,免得京城的官员不知详情怠慢了诸位,来人,将笔墨纸砚给各位族长发下去。”
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
众族长有心反对,转念一想又觉得划不来。
算了,都投降了也不在乎这一哆嗦,写吧。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0章 草原改制
第2100章 草原改制
曹洪蒋琬没有多待,办完事便带着厚厚一沓保证书回城向曹昂复命去了。
刺史府。
大厅之中,曹昂拿着保证书一页页翻看,看了一半便感觉不对劲了,向站在一旁的曹洪和蒋琬问道:“怎么感觉每页写的都一样啊。”
蒋琬苦笑道:“这群族长说汉话的不少,识汉字的却不多,而且学识有限的很,扭捏半天也不知从何处下笔,臣只好写个模板让他们照抄,把名字改了就好。”
曹昂哂笑道:“怪不得。”
这事很好理解,后世的学生和上班族有几个是搞原创的,连论文都是东挪一点西凑一点,更何况其他。
曹昂放下保证书叹息道:“二十年了,朕当年做出的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的承诺终于要实现了。”
蒋琬拍马屁道:“陛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远非常人能及,微臣佩服。”
曹昂笑骂道:“别整这些没用的,公琰,下面的事就交给你了,成功之际最容易出现变数,一定要慎之又慎,别九十九步走完了栽在最后一哆嗦上,但也别拘谨,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朕和曹都督会全力支持你,还有,各族的文献资料全部销毁,世上只留汉字就行,其他文字没必要存在。”
蒋琬拜道:“臣定幸不辱命。”
曹昂挥手让他退下,又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让曹洪坐下,端起茶杯呡了一口才笑道:“子廉叔,各部族长可都是土财主,你就没暗示点他们什么?”
曹洪眼皮一跳连忙摆手道:“没有,绝对没有,臣为官一向清廉,这点陛下您是知道的。”
曹昂直接给了他个白眼,你若清廉大魏就没有贪官了,这几年若非老曹保你,丫的早就被毛玠下狱了。
他笑道:“确实,当年我做家具生意的资本还是您给我的呢,草原问题困扰了中原上千年,夏商周秦汉,哪个朝代没被四方胡夷骚扰过,大魏就要彻底解决这一顽疾,关键时刻是半点也容不得出错的。”
曹洪严肃的说道:“陛下放心,臣虽然有点小毛病,原则问题还是拎得清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改制,哪怕是骗是求也得先让牧民把家分了户籍办了,此事办妥便大功告成,分家容易,再想回来可就难了。”
确实,他要拎不清轻重,曹操也不可能将他放到如此要害的位置上。
曹昂笑道:“那咱俩就拭目以待吧,看看公琰能做到什么地步?”
保证书签订软禁解除,蒋琬却没立刻行动,而是借着准备工作的由头继续拖延,等待后续大军赶到,兵越多心里就越踏实。
禁锢虽然解除,各部族长却不敢私自返回族中,全都挤到城里闲逛,原本冷清的凤尾城突然涌入数万土豪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又等五天后续大军全部赶到,二十万大军齐聚凤尾城,谁见了都得双腿打颤,至于另外十万,随副都督高顺赶往蒙州,配合完成那边的改制。
随曹洪过来的除了数十万新兵之外还有从各地调来的资深老吏,改制之事主要由他们负责。
人手到齐,蒋琬将这群老吏集中到一起分成数十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族,责任到人同时进行,他自己则带着一组人员赶往秃发部亲自主持那边的事,各小组有什么消息不用送去刺史府,直接送到秃发部即可。
为保证安全,防止暴乱的牧民和突袭的野兽,每个小组都带着一支军队,除此之外,匈州所有寺庙的僧人也被全部征用,由报恩寺主持戒嗔统一调配,随军前往各族安抚牧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佛门享受人间香火,关键时刻自然要尽一份绵薄之力嘛。
各地都在行动,没人陪曹昂玩耍,曹昂又是闲不住的主,略一思忖便带着赵云曹彰胡三,开着早已从曹彰的便宜老丈人家运回去防弹汽车赶秃发部视察去了。
通往秃发部的公路上,胡三开着车一路驰骋,曹昂坐在副驾驶上打开窗户,无视打在脸上的狂风,耐心欣赏着窗外风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眼下正是水草丰茂的时候,道路两边随处可见低头吃草的牛羊那匹,它们就靠这个季节长膘,吃的那叫一个欢,放眼望去真是美不胜收。
秃发部是当今草原第一大族,实力最为强劲,这样的族群自然要放在身边看紧点,历任刺史谁也不敢将他们扔到偏远之地自由发展。
秃发部离凤尾城不远,二百里不到,可惜公路上运物资的车不少,速度快不起来,用了近三个小时才赶到秃发城。
牧民以放牧为生,自然不可能全涌进城中,因此秃发部的主城并不大,顶多四五万人的小县城规模。
今天的秃发城格外热闹,涌进两万大军不说,还来了数百名老吏,蒋琬在城中设立了十几处登记点,曹昂进城发现每个登记点都围满了人,看着比长安城的征兵点都热闹。
开车在城中转了一圈才赶往城中最繁华的建筑,秃发族长的府邸。
府邸已被蒋琬征用,曹昂几人刚进大门就见蒋琬带着一大群人从大厅出来。
突然看见曹昂,蒋琬一点也没觉得意外,挥退众人快步迎了上来,躬身拜道:“微臣叩见见陛下。”
曹昂笑道:“情况如何,还顺利吗?”
蒋琬兴奋的说道:“托陛下鸿福,远比想象的顺利,以前牧民逐水草而居,族长跟牧民住在一起,对牧民自然有着绝对的掌控,现在则不然,族中贵族都住在城里整天想着发财,牧民却在城外安心放牧,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了面,久而久之,牧民对族长的敬畏自然就小了,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有城里的大房子住,谁还愿意跑到牧场吹风去。”
曹昂笑笑表示理解,牧民放牧当然要在离草场最近的地方安家,住在城里自然是不行的,每天跑几十上百里放牧谁受得了,再说那么多牛羊全涌进城也不现实啊。
族中那些贵族却不同,他们有专门放牧的奴隶,牧马放羊这种小事不需要亲自插手,待在城里安心享福就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福可享谁还愿意吃苦。
可惜福不是那么好享的,与牧民分开的久了距离自然就产生了。
城市的出现会自然而然的将人分为城里和农村两类,话虽然不中听但却是事实。
距离一旦产生,牧民对族中贵族的归属感自然就淡了,无外力影响还好,一旦有外力介入,这群脱离牧民的贵族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1章 造曹贼的反
第2101章 造曹贼的反
事情进展顺利,蒋琬心情自然大好,继续说道:“刚才那群人就是城中贵族及贵族的子嗣,分家这事贵族自然是不满意的,不过他们的子嗣却很满意,除嫡长子外都有些迫不及待,臣让他们回去商量一番,尽快报个注意上来,分家乃人家的家务事,具体怎么分得由人家自己来定夺,咱们不好插手太多,关注结果就行。”
曹昂笑骂道:“这招够损,他们晚上别想睡好觉喽。”
草原的继承制与中原没什么区别,都是嫡长子继承,有些部族虽然讲究兄终弟及或者幼子留家,但毕竟是少数。
不管长子继承还是幼子继承,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兄弟只能给继承人做臣,权力随着与继承人的亲疏逐渐减弱,几代之后沦为普通牧民,以前没得选,现在可以分到一笔可观的家产自立门户,谁还愿意给自己的兄弟当奴隶去。
推恩令为什么被称为无解的阳谋,就是因为此招一旦使出,不用朝廷动手你们内部就先瓦解了。
蒋琬苦笑道:“看来儿子多了也是个烦恼,愿佛祖保佑他们。”
曹昂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有没有空,去看看城外的登记情况。”
蒋琬笑道:“求之不得。”
汽车离开城池赶往城外牧场,这次多了一个人后排有点挤,但也没办法只能凑合。
走了不到十分钟前方便出现一个小部落,见前方人头攒动,赵云毫不犹豫的将车开了过去。
来的路上赵云嫌后排太挤,从胡三手里抢过了方向盘。
停车上前才发现,城外的登记处远比城内有秩序,所有前来登记的牧民都自觉排队,几名穿着统一制服的老吏坐在桌前登记。
曹昂和几人来到桌前,负责登记的老吏只认识蒋琬,就要起身行礼曹昂抬手下压道:“不用管我们,你忙你的。”
老吏没有遵从,反而向蒋琬看去,等蒋琬点头后才重新坐下,握笔问道:“姓名,住址,家中人口。”
站在桌前的牧民老实答道:“我叫二蛋,家中除了媳妇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及五百头羊。”
老吏蹙眉道:“改个汉姓吧。”
牧民脸色泛苦的说道:“我不懂啊,要不您帮我选一个。”
老吏的脸色比他还苦,叹息道:“那就姓李吧,以后你就叫李丹,你老婆姓王算了,你儿子嘛……”
边说边登记,忙完之后拿起大红印章往户口本上一盖,递给牧民说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李姓汉人,放牧的草场及家中牛羊都是你的私人财产,不需要向族中任何贵族上供,只需按时向官府缴纳少量赋税即可,回去安心过日子吧。”
牧民拿着户口本高兴的吼道:“我也有牧场了,我二蛋,哦不,我李丹也有属于自己的牧场了。”
他的兴奋感染了不少人,排队的牧民看着桌前老吏个个眼神激动,谁不渴望没有压迫的好日子啊。
蒋琬将曹昂拉到一边,苦笑道:“改制工作最难的不是统筹调配安抚百姓,而是定姓取名,太费脑子了。”
确实,老百姓取名可没那么多讲究,狗蛋石头牛羊随便取,叫的响就行,户口本上自然不能这么随便,怎么着也得取个关名不是,这可就太为难负责登记的老吏了,毕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
曹昂点头道:“克服一下,发挥想象嘛。”
蒋琬心里那个苦吆,你以为谁都像你,取名直接照搬《山海经》?倒也不是不行,可牧民成千上万,就算把《诗经》加上也不够啊。
几人继续转悠,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名穿着僧袍的小沙弥坐在遮阳伞下的太师椅上悠哉假寐,曹昂瞬间就不爽了,老子把你派来是让你睡觉的吗,那你还不如回寺庙睡呢,安静无人打扰,多好。
他走到遮阳伞下笑问道:“这位大师,可否聊两句?”
沙弥闭着眼睛把玩着手中佛珠问道:“问前程还是问姻缘,问前程五块,姻缘三块。”
曹昂:“……”
风水命理不是牛鼻子的本事吗,你一秃驴算什么命啊,还特么明码标价。
曹昂揶揄道:“问前程,我想造曹贼的反,大师帮我算算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小沙弥吓得当场从椅子上跳起,张口就要大骂,看见曹昂的脸后秒怂,起身拜道:“小僧见过陛下,不知陛下驾到,小僧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这下轮到曹昂诧异了,饶有兴趣的问道:“你认识我?”
沙弥拜道:“小僧乃报恩寺僧众,主持感念陛下恩德,特意找人画了陛下的画像日夜供奉,小僧每天都对着陛下的画像诵经,祈求佛祖保佑陛下长命百岁,因而识得陛下。”
曹昂:“……”
别这么上道行不,害的我想收拾你都找不到理由了。
他坐在太师椅上问道:“说说吧,你一佛门秃驴怎么还算上命了,跨专业人才啊。”
沙弥苦笑道:“陛下明鉴,小僧哪会算卦,都是忽悠人的,主要是前来询问的牧民太多,昨天晚上一直折腾到两点才睡,为躲清闲才想了收费的法子,倒不是贪图那两小钱,主要是图个清净,别说,一听收费真没人来了。”
穷算命富烧香,颠颠倒倒问阴阳,百姓之所以热衷算命是因为对前途太过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想让神明给他们指条明路而已,富人烧香则是他们清除奋斗的目标所在,只需埋头苦干就行,烧香只为让神明保佑自己事业顺利。
曹昂无语道:“那你就不能讲讲经,安抚安抚民众,佛祖的薪水也不是那么好领的吧。”
沙弥指着旁边排队的百姓说道:“他们都挺积极的,不用安抚啊,小僧强行找事,万一弄巧成拙岂不是罪过大了。”
曹昂再次无语,你小子还真是横竖都有理,不过也对,僧人现在扮演的是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人家不需要心理咨询你强行上班,不是自找罪受嘛。
“你继续睡吧。”曹昂没找到发火的理由只能偃旗息鼓,起身让开位置说道:“让你们过来本就是以防万一的,你们一直睡觉才是最好的结果,真搞的比登记老吏还忙改制也就没必要进行了。”
跟后世工厂的维修员一个道理,他们越闲老板才越放心。
沙弥拜道:“陛下果然是古今少有的开明之君,有您这样的皇帝是天下百姓最大的福气。”
曹昂翻白眼道:“别整这些没用的,回头把朕的画像送来一份,我看画的像不像。”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2章 冤家路窄
第2102章 冤家路窄
从古至今,改革变法没有一次是顺利的,复辟也是,变法就意味着以一个刚萌芽的新事物对抗整个种族的风俗习惯及守旧势力,其难度不亚于造反成功。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那么彻底,其一是得到了国君无条件的支持,其二则是当时的国际环境逼的他们没得选,要么变法要么灭国。
草原的部落制度实行了上千年,旧的风俗习惯早已深入到每个牧民的骨子里,再加上以各部首领为主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破除部落制改行郡县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改革成功,曹昂足足准备了二十年,先修路建城,改变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再彻底开放边境贸易,解决底层牧民的吃穿问题,顺便提高大魏在草原牧民心中的声望,再有就是鲁肃与张郃互殴,大幅度削弱草原实力,各方面都准备充足之后才调数十万大军,携泰山压顶之势强行变法,准备如此之充分,若还不能成功就真的可以放弃了。
若侥幸成功,从此便可高枕无忧,因为复辟与变法的难度差不多大,变法一旦成功就会快速产生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会成为变法最坚定的护道者,守旧势力想要复辟得先过他们这关,而且拖的越久新既得利益者的实力就越强,最后新既得利益者变成守旧势力,再被另一股既得利益者推翻,如此往复,形成无解的轮回。
曹昂跟小沙弥闲扯了一会,将这小子吓的秃头都冒冷汗了才罢休,见牧民积极排队,周围又有新兵护卫,就算遇到变故也能及时处理,这才放下心来,喊上蒋琬向下一出聚集地赶去。
开车继续前进,曹昂在副驾驶上侧着脑袋,边感受拂面而来的微风便笑道:“事情比我想象的顺利啊。”
蒋琬笑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才能薄发,陛下为此准备了二十年,各种变故都想到了,若还不能成功老天爷就太不给面子了。”
“说的也是。”曹昂安心的靠在副驾驶上打起了盹,再次睁开时他们已经来到了普氏部落的领地。
普氏部是当年拓跋部七分国人的一支,算是拓跋部的一支,这边改制的事由郭淮负责。
接到消息,郭淮带着普氏族长火速出城,将他们请进城中。
普氏族的城池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个大点的小镇,城墙才一丈多高,也就能防防野兽。
刚进城门曹昂便迫不及待的问道:“伯济,事情进展的如何?”
郭淮笑道:“陛下放心,出奇的顺利,普族长也特别配合,刺史府早已丈量过各处草场的面积,没处草场都有详细的数据,我们登个记就成,简单的很。”
1...609610611612613...6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