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提醒的士兵没有回答,现场一片安静,等了不足五分钟一队百来号人的叛军便出现在了视线之中,夏侯霸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阎柔和莫护跋的身影,这两人他都打过交道,错不了。
“兄弟们随我冲,活捉阎柔莫护跋。”夏侯霸大喜,略一思忖便决定主动进攻,跃出工事向阎柔杀去,其他魏军同样冲出,自三面向阎柔包围过去,阎柔想要逃跑只能上山,山上魏军更多。
魏军没有多余废话,招呼都不打便果断开枪,阎柔莫护跋二人反应最快,冲到附近的大树后面躲避,其他叛军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随着枪声不断倒下,只一轮便死伤过半。
夏侯霸吼道:“阎柔,莫护跋,你们已经被包围,逃不出去的,识相的话还是投降吧,叛军的其他兄弟,高副都督有令只诛首恶,你们确定要给阎柔和莫护跋殉葬,想想你们的家人,想想你们的老婆孩子,他们还等着你们回家团聚呢。”
忠诚是因为背叛的价码不够,生死面前有几人能做到视死如归,一名亲兵扔掉步枪举起双手从树后走出,不等站稳便惨叫出声倒在原地。
阎柔开枪了。
此举不但没能止住颓势,反而激起了叛军的愤怒,一人果断调转枪口进攻阎柔。
阎柔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反应之快堪称教材,迅速绕树移动躲开一击,刚转过身一支枪杆便顶在了脑门上,夏侯霸揶揄道:“阎柔将军,别来无恙,绑了。”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6章 战后处置
第2106章 战后处置
阎柔被擒,莫护跋却挨了叛军一枪倒地惨嚎,夏侯霸见此连忙喊道:“停止射击,高副都督要活的。”
此话有效,幸存的叛军纷纷扔掉长枪跪地投降,两名首领一擒一伤,他们再没了坚持下去的意义。
收拢完降兵夏侯霸才上前检查莫护跋的伤势,见没伤到要害才松了口气,朝后喊道:“担架抬来,医务兵,帮着止下血,简单处理下伤势回营再做手术。”
莫护跋是慕容部的首领,战时的一方统帅,活的远比死的值钱。
这边刚忙完曹休便带着大队兵马追了下来,见此情形一脸郁闷的说道:“老子在山上浴血奋战大半天却被你拔了头筹,真特么的……”
夏侯霸哈哈大笑道:“时也运也命也,没办法,谁让我命比你好呢。”
曹休没好气的说道:“残敌已经肃清,回营向高都督汇报吧。”
两方合并一处,翻山越岭赶回大营,高顺一直在营外等待,看见他俩主动迎上问道:“战况如何?”
两人行礼汇报完各自情况,曹休说道:“副都督,战况统计还没出来,但山上残敌已经肃清,主谋也已抓住,其他路口的守军是不是可以撤回来了?”
这里是原始森林,就算有几个漏网之鱼又能如何,根本生存不下去。
高顺点头道:“让他们撤回来吧,你再辛苦一下,上山将俘虏都押回来,受伤的全力救治,别忘了魏军的规矩。”
“喏。”曹休抱拳一拜转身上山。
高顺则扭头看向阎柔笑道:“阎将军,别来无恙啊。”
阎柔冷哼道:“成者王侯败者贼,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高顺摇头道:“处置你是陛下的事,我的责任是将你送到陛下手里,咱俩都配合一点,别闹出什么不必要的误会,来人,将阎将军带下去好生照看不得怠慢。”
英雄惜英雄,阎柔在燕山坚持十几年的做法很难让人理解,却也使人钦佩,理应受到符合身份的待遇,而且阎柔只能算敌将不能算反贼,因为人家自始至终都没投降过大魏,莫护跋就不一样了,降而复叛,妥妥的反贼。
战后扫尾远比战斗本身麻烦,需要处理的琐事太多,曹休一直忙到黄昏才返回,带着一名二十出头的小兵进入帅帐,向高顺汇报道:“副都督,今日一战我军击毙叛军三百余人,击伤两千余人,俘虏两万五千人,自身伤亡五十二人,其中三分之一都是不小心踩空,掉沟里摔伤的。”
向来不苟言笑的高顺闻言噗嗤一笑,说道:“辛苦了,告诉将士们以后走路小心点,能跌到沟里也是奇葩。”
伤亡如此之小算是魏军征战多年的头一遭,曹休也有些莞尔,拉过身后的小兵说道:“副都督,鲜于辅是被此人击杀的,一枪爆头干净利落。”
“哦……”高顺来了兴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神枪手可不多见,而且个个都是宝贝,为最大程度的发挥威力,新兵训练期间高顺专门成立了一个神枪营,由陈瞎子亲自充当教官,神枪营中个个都是狙击手。
小兵有些紧张的说道:“禀副都督,小的叫二牛,上谷郡人,小时候一直用弹弓赶羊,所以……”
高顺笑道:“是个人才,编入神枪营交给陈瞎子好好培养,大军收拾一下,两天后收兵回城,让陈瞎子来见我,睡一天了也该醒醒了。”
昨晚陈瞎子扛着音响跑了一夜,今天休息没有参加大战,将陈瞎子叫过来叮嘱一番,让他赶回阳虚城向苏则汇报战况,其余大军休整两日返回。
回程的路上既有降兵又有伤兵,速度快不起来,大军走了整整十天才赶到阳虚城下。
苏则亲自出城迎接,将凯旋大军安置在城外,带着高顺曹休夏侯霸等主将赶回刺史府觐见曹昂。
高顺几人来到书房,向坐在桌前的曹昂躬身拜道:“臣等参见陛下。”
曹昂放下书本抬头笑道:“高爱卿,辛苦了。”
高顺说道:“为陛下效力不敢言苦。”
曹昂起身笑道:“战报我看了,干的漂亮,此战之后蒙州草原再不复叛矣,高爱卿,有关降兵的处置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此战擒获的俘虏高达两万之众,既有汉人又有鲜卑人,对缺人的大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必须安置妥当才行,不安置没饭吃,人家依旧会造反。
高顺思忖道:“将俘虏全部迁往关内最为保险,毕竟其中大多都是鲜卑人,但如此要冒不小的风险,俘虏若不愿去,或者说不相信朝廷政策,很容易引起暴乱,毕竟是俘虏,对朝廷的信任度不高,俘虏可不敢保证朝廷将他们迁入关内是安置还是屠杀,所以臣以为应该折中一下,将俘虏中的贵族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发配瀛州,剩下的普通牧民就地安置,派驻流官管理,在自家地盘上他们多少能安心一些。”
曹昂点头道:“你的想法与苏刺史不谋而合,善后之事就交由苏刺史去办吧,至于两个叛贼首领,莫护跋当着俘虏的面直接杀掉,叛贼就应该获得叛贼的下场,阎柔押解进京交由太上皇处理。”
与公然造反的莫护跋不同,阎柔是袁将,现在被擒,袁军最后一点力量也损失殆尽,敌人覆灭了就该展现仁义了,留他一条命向世家和伪汉证明朝廷乃仁义之师,借此打消某些人心中的恐惧,利益最大化嘛。
相信曹操也是这么想的。
“喏。”高苏二人抱拳领命,高顺又问道:“陛下要不要见见阎柔。”
曹昂思忖道:“算了,没有见的必要。”
商议完毕众将离去,晚上曹昂杀鸡宰羊犒赏三军,俘虏同样享受到了眼馋已久的美食。
第二天早上高顺押着莫护跋来到战俘营,当众宣布莫护跋的罪行就地斩首,莫护跋怎么求情都没用,屠刀尚未落下就大小便失禁了。
命亲兵抬走莫护跋的尸体,高顺当众点名,将慕容各部的大小头领全部揪出,共计一千二百余人,全部发配瀛州。
莫护跋的血迹未干,这群首领害怕步莫护跋的后尘谁也不敢反抗,乖乖接受安排,剩余普通将士不日赶回慕容领地听从刺史府的安置,分发草场牲畜安居乐业。
慕容家的祖先莫护跋死了,慕容皝,慕容廆(wei),慕容垂等一众前燕的英雄只能沦为细胞,后世践踏中原的五胡慕容氏从根上断了。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7章 喜事连连
第2107章 喜事连连
人都是犯贱的动物,好好讲道理不听非要挨顿收拾才知道教训。
被魏军胖揍一顿的慕容部乖的跟猫一样,让他往东绝不敢往西。
草原自古便是这样,战败一方很有当奴隶的自觉,何况魏军并不是让他们当奴隶,而是分发草场牲畜,战败了反而解放了,这种好事有什么理由拒绝。
两万多俘虏分成两批,鲜卑人赶回慕容故地接受改制,阎柔旧部则被押送回家乡,接受当地官府的安置。
蒙州其他部族早已改制完毕,苏则有足够的精力专门解决慕容族之事,亲自前往慕容族坐镇监督,保证改制顺利进行。
曹昂则果断离开赶往辽东,这个瘟神来了趟蒙州,慕容部没了,到了辽东不知道谁会倒霉。
想想还挺期待的。
长安城
时间匆匆很快便到九月,京一大正式开学,大一新生入校报到。
初一早晨吃过早饭,太子曹晟天不亮便自觉起床,收拾好东西塞进车里逃也似的驶离皇宫,并发誓不到寒假绝不回来。
别人家都是儿子坑爹,自己家却是爹坑儿子,老爹曹昂出宫旅游满世界转悠,祖父曹操果断将他抓了壮丁,既要学习处理政务,还要学习四书五经治国要领,还要骑马射箭练习武功,每天只能睡不到六个小时,好不容易摊上个暑假,结果弄的比上学还忙。
唉,一把辛酸泪,能与谁人说啊。
千盼万盼终于开学了,不跑还等什么。
今日也是大朝会,文武百官老早便在宫外等待,宫门刚刚打开,百官还没来得及进去就见一辆汽车从门内呼啸冲出,出了宫门一记甩尾,避开人群头也不回的跑了。
董昭眼尖看到了曹晟,诧异的说道:“太子殿下这是咋了,后面有人在追吗?”
郭嘉揶揄道:“开学了呗,太子殿下虚心好学,连朝会都不参加便直奔学校了,不过这会学校门都没开呢,他去能干嘛。”
“哈哈……”百官闻言纷纷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怎么回事他们心里最清楚,太子多么好动一人,却被太上皇收在宫中整整一个暑假,不疯才怪。
百官顺着宫门鱼贯而入,赶到未央宫站定,没多久曹操赶到,在龙椅旁边的椅子坐定,朝会开始。
老曹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只是以太上皇的身份暂代皇帝行事,自然不能坐在龙椅上面,这是礼法。
地位越高越讲究规矩。
百官躬身行礼山呼万岁,礼毕后董昭出列拜道:“太上皇,匈蒙二州改制顺利完成,各地都已派流官镇守,各项政经有序推进,如此不出五载,草原便可完全纳入朝廷治下,胡汉纠缠千年的恩怨彻底解决了。”
“干的漂亮。”曹操拍着大腿兴奋的说道:“大魏再也不用担心胡人袭扰了。”
他完成了秦皇汉武都没完成的大业,单此一项就足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闻言思忖道:“将曹馥调回来吧,命蒋琬接任匈州刺史,改制初期,新政如风中烛火一般脆弱,必须保护好才行。”
后面的话虽然没说,但大家都知道,曹馥搬砖能力盖过在场许多人,统领一州却有所欠缺,加上匈州情况复杂,未必应付的来,还是交给经验老道的蒋琬放心些。
董昭领命继续拜道:“太上皇,改制完成,新兵是不是该调回来了,整天往草原运送物资,消耗也挺大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前线将士不管不顾可着劲的造,但后方不行啊,草原只放牧不生产,蔬菜粮食都得从关内运输,人吃马嚼的朝廷财政扛不住啊,调回来则不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能省不少运费。
曹操蹙眉思索片刻说道:“匈蒙二州各留五万,由曹真曹休二人统领,其余大军全部调回,让曹洪也回来吧,草原没什么好玩的。”
对于这个族弟他还是了解的,短时间内还好,时间一长难免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还是那句话,匈州新政脆弱,经不起他胡乱折腾。
胡人的事完美解决,董昭退回队列,夏侯惇又出列拜道:“阎柔已经押解回京,敢问太上皇如何处置。”
曹操笑道:“带上殿来让朕看看。”
阎柔也算一代名将,当年没有降伏曹操一直深以为憾,今天终于抓捕回朝,见见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人代表着袁氏最后的抵抗,他若投降就能绝了很多心系袁氏的百姓的希望,对稳定河北四州有着很大的意义。
回京路上阎柔没有受到虐待,上殿也没受到捆绑,仅在身后跟着两名士兵,倒不是魏军多仁慈,而是大魏上下有着绝对的自信,相信不看管对方也泛不起浪花来。
阎柔走进大殿上前站定,与曹操对视许久才叹息一声,跪地拜道:“罪将阎柔见过太上皇,罪将服了,要杀要剐愿听太上皇处置。”
事已至此他不服又能怎么办呢?
曹操靠着椅子笑道:“朕有一点想不明白,还望阎将军解惑,袁绍都败了你还在燕山坚持这么多年,图什么啊。”
阎柔苦笑道:“袁公对罪将有知遇之恩,滴水之恩自该涌泉相报。”
“好一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曹操笑道:“朕就喜欢懂得感恩的人,兵部主事钱益十日前病逝,他的空缺就由你补上吧。”
阎柔猛的抬头,不可置信的说道:“太上皇不杀罪臣?”
曹操笑道:“你又不是大魏叛臣,抵抗魏军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朕再不济这点度量还是有的,不过上任之前你得先去趟报社,懂我意思吧。”
阎柔彻底服了,跪地拜道:“臣必不辱使命,写悔过书痛改前非。”
此事很简单,以他的名义写篇文章通诉自己罪行,再夸夸朝廷仁义之举,怎么恶心怎么来,最好能将自己写出一身鸡皮疙瘩。
藏在人群中的陈琳揣着双手满脸笑意,明天的头条有了。
又商议了一些日常事务朝会才散,百官离去曹操第一时间询问道:“太子今天怎么没来,睡过头了?”
新任黄门侍常伦说道:“太上皇您忘了,今天开学,太子六点便起床收拾东西,宫门刚开就跑学校报道去了。”
曹操愕然半晌才无奈苦笑道:“这臭小子跟他爹一样懒,不管他了,去看看朕的小儿子。”
最近喜事连连,草原刚刚平定小乔便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满月还没到,他在想要不要先吃个十天。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8章 新生入学
第2108章 新生入学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曹晟开车离开皇宫,感觉天也蓝地也绿,就连空气都透着自由的香味,心情大好之下不自觉的哼起了老爹经常哼的小曲。
虽然不知道这首歌什么意思,但很符合他现在的心境,被关一个暑假终于解放,那种兴奋不是没经历过的人能理解的。
城中百姓也要谋生活,起的都很早,驶出皇城发现街上的车辆行人远比自己想象的多,其中以马车牛车为主,汽车少之又少。
马车速度能有多快,将路堵的死死的,曹晟害怕惊着那匹不敢打喇叭,拍着方向盘骂道:“该死的,长安城才消停几天,怎么又堵上了。”
拥堵使人烦躁,不过他今天心情好,况且时间足够也不着急,他便哼着小曲低速慢行,边走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看见街边小吃还偶尔停下来上几份,一路走走停停,磨到京一大校门口时都已经十点了。
一年一度开学季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门口车水马龙人流涌动,高年级学长在校门口接待新生维持秩序,看过录取通知书后便将新生请进校门,带到聚集点站定,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带去报道,安排宿舍。
京一大是面向全国的,招收的不止是京城学生,还有外地的甚至伪汉的,魏汉从根上来说毕竟是一家,两国境内的世家多少都沾着点亲,京一大身为天下最高学府,不对人家开放是说不过去的。
另外大魏的毕业生也有去伪汉效力的,伪汉毕业生同样有来大魏的,择业自主,朝廷无法干涉。
其实这也算老传统了,春秋战国那会,魏国士子效力秦国,齐国士子投靠楚国,在这个国家干的不爽跳槽到另一个国家的情况比比皆是,哪个君王敢阻止。
学生本来就多,又大多出身世家,车辆仆从一大堆,校门口根本挤不下,学校无奈贴出公告,新生报道最多只能带两名陪同人员,其余的一律不准进校,汽车马车更是严谨出入,至于车上拉的东西,要不嫌累就慢慢搬去吧,不想搬校园也有得卖,带钱就行。
京一大校规极为严格,入学期间闹事先是警告,警告不听直接开除学籍,管你有多深的背景,来到这里全都一视同仁,有什么不满可随时找校长徐岳和礼部尚书杨修告状,看他们鸟不鸟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京一大召了那么多届学生,在校的有不少都是新生的亲戚,从他们口中早就知道了学校的规矩,而且世家大多家教不错,跟校规硬怼的傻叉没几个,车赶到门前卸掉人和物便主动退走,不在门口多做停留,因此校门口的车虽然车水马龙,却没造成多大拥堵,秩序还算良好。
曹晟将车停到路边拐角,背着双肩包拿着录取通知书自行走到校门,四下打量一番没找见认识的,来到一名穿校服的学长面前说道:“学长,我是儒学院的。”
儒学院是京一大诸院之首,儒家学说更是各院学生的必修之课,考不及格连业都毕不了。
按照朝廷公认的说法,物理化学土木等新兴学科是术,儒家学说却是道,是教你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至理。
说的再通俗点,儒家是教你修德做人的,一个人若连最基本的德行都没有,其他本领越强对天下的危害就越大,朝廷选才首重德行,没有高贵的品格,能力再大也不会获得重用。
曹晟是大魏储君,自然要以儒学为主,这方面他可做不了主,至于曹冲邓艾等小伙伴,全部报了军事学院,准备参加不久之后的统一大战,早在新兵训练之初就被夏侯惇组织起来,找地秘密训练了,不止今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见不到。
军事学院的训练和行动都是绝密,他也无权过问。
学长接过录取通知书,看后诧异的说道:“陆宣,你是吴郡陆家的,皇亲国戚啊。”
曹晟摸着后脑勺讪笑道:“京城这地方一砖头下去能砸倒一排皇亲国戚,算不了什么。”
当朝太子的身份太过招摇,加上大学跟高中不一样,老爹不但没打算让他以真名入学,更没给他派陪同人员,只让他以普通身份当个普通学员,安安稳稳熬到毕业。
他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太子殿下走到哪都前呼后拥的,那种感觉真不如一个人自在。
皇亲国戚的身份看似显赫,在京城这地方还真不算什么,京一大的学生有几个没有深厚背景?
至于那些寒门学子,人家可是凭真本事考进来的,压根不鸟他们这群走后门的,京一大中,很多世家子弟在寒门学子面前都有些自卑,原因无他,实力不如人啊。
学长递回录取通知书,指着门内一群学生说道:“那是你们儒学院的,先过去集合,一会有人带你们去报道。”
“谢学长。”曹晟撒腿跑到集合点,向众同学笑道:“诸位兄台,以后都是同窗了,多多关照啊。”
聚集点已经站了二十多人,都友好的跟曹晟打招呼,没聊几句便走来一位穿校服的学长,温和笑道:“诸位学弟随我来吧。”
众人急忙跟上,走了三四里才来到教学楼前,楼前广场上摆了一排桌子,学生排队等待报道,陪同人员则站在一边聊天抽烟。
曹晟随便选了个队伍站在最后,前面的人听见动静转过身来,可能是想跟他打招呼,看清面容后却没开口,只是死死盯着曹晟的脸,曹晟被看毛了,蹙眉道:“你认识我?”
在今天这个自由的大喜日子里,他最怕的就是遇到熟人,打招呼太过麻烦。
那人摇头道:“兄台,我观你眉宇间有股郁气,最近家里没出什么事吧,长辈都还好吗?”
啥意思,诅咒我全家?
“你大爷……”曹晟什么脾气,哪受得了这个,一拳挥出正中那人眼眶,那人惨叫着向后倒去,却被前方排队的同学挡住,稳定心神后立刻出拳反击,并骂道:“小爷好心提醒你,不领情也就罢了还打人,讲不讲理你。”
曹晟猝不及防,脸上同样挨了一拳,这下捅马蜂窝了,都是不吃亏的主谁怕谁啊,你来我往很快就扭打在一起。
周边同学见此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主动让开给他俩腾出地方,在一边拍手喊加油。
队伍前方负责登记的学长同样不甘寂寞,放下工作跑到前方观战,边看还边喊道:“打的好,加油。”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109章 新的舍友
第2109章 新的舍友
曹晟刚刚入学,尚未登记就跟同学打架,按理说有些出格,周围的同学和登记的学长却像习以为常,不但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幸灾乐祸。
大魏尚武,年轻人不打架还叫年轻人吗,他们虽是儒学院的学生,单挑群殴却也没怕过军事学院那帮牲口,虽然打不过,但不能输阵不是。
这两货刚入学就干架,高年级学长看的满脸欣慰,眼中只有赞赏没有责备,多好的苗子啊,儒学院又有新鲜血液了,照此下去打败军事学院指日可待。
大魏尚武,京一大更是提倡和发扬尚武之风,学生打架基本不管,只要不闹出人命就行。
在京一大,一个学院跟另一个学院在操场上列阵厮杀的事经常发生,学校唯一做的应对就是打开医务室,随时准备接待受伤人员,与群殴的大场面相比,曹晟打架这事算个屁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