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抗战雄军 第295章 邕州会战(53)
window.cprostyleapi = {
u2597150:
{ cpro_ftpc: true }
};
这次军事行动,除了戴安澜的装甲部队,还包括黄百韬第201师、郑洞国荣誉第一师,为了补充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许鸣还将方先觉和邱清泉的部队进行了抽调,尤其是山炮兵、工兵和机枪部队,现在南宁前的第五军,总兵力仍然超过四万人,但精锐已经被许鸣带走。
11月5日,许鸣的部队全部渡过邕江,一个营在前方搜索,第201师601团负责部队右翼的保护,其余的部队,呈三路纵队,坦克部队在中间,步兵在两边,沿小路,开始向预定的隐蔽地实施集结。
行军的过程和没渡江前一样,白天休整,晚上赶路,好在广西这里是桂系的地盘,许鸣在桂军里面搞了不少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一路上行进得相对顺利。11月7日,部队全部到达预定集结地,各个营团按照事先规划好的位置,实施秘密隐蔽。
许鸣计划的第一步达到了,不过他的心仍然没放下来,这次的军事行动有很大的风险,围点打援说起来简单,但中国军队对日军实施围点打援却很难成功。
自古以来,战斗力强的部队对战斗力差的部队采取这种战法较容易成功,反过来却很难。日军的行动一向讲究快捷和隐秘,搜索和侦查工作非常出色,而中国军队正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所以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经常遭到日军伏击,相反,国军很难伏击到对手。另外一方面,日军的部队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意志,都远强于一般的中国部队,即便能伏击得到,也很难短时间将其歼灭。
也就是许鸣的第5军属于国军有数的精锐,如果拿一支战五渣的杂牌,许鸣是不敢这样玩的,最多在日军的后方打打游击,搞搞骚扰。
许鸣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刚刚挖掘好了的防空洞里,里面的桌子也是刚刚制作的,木头上还残留着青皮的味道。许鸣看着桌子上1:50000的军事地图,两眼眨也不眨,在思考着什么。
“报告,南宁来电。”
“念!”
“最新消息,敌军第15师团已全部上岸,一部在一周前到达南宁,前段时间接应第中村师团即为该部日军,另一部敌军携带重型装备,一面修筑公路,一面前进。此外,第17师团正在钦州上陆,可能于近期沿邕钦公路运动。”
报告没有日军的具体兵力和行动,但也只能这样了,日军的保密工作十分出色,想对他们的动向有明确的了解是不可能的。
许鸣立刻召开战前准备会议,通讯兵开始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傍晚时分,参谋处第一处长车藩如,第201师师长黄百韬、副师长唐云山、参谋长孙鸣玉,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副师长胡家骥、参谋长孙鸣玉,副参谋长兼装甲兵团总指挥官戴安澜、装甲第一团团长彭璧生,第二团团长谢蔚云等全部出席,防空洞里,显得有些拥挤。
众人轮流看了这份电报,许鸣问道:“你们看看,有什么打算?”
郑洞国首先发言,道:“军座,诸位,我建议派出一部,骚扰敌大塘地区,将敌诱至小董与百济之间的山区,然后歼灭之。”郑洞国一边说,一边用一根树棍做成的指挥棒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这里的山区丘陵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尤其是西北边山高林深,敌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我军以有力一部切断其退路,即可形成袋中捕鼠、关门打狗的态势。”
小董和百济之间,属于钦州西北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峦连绵、峰峦重叠,是十万大山的余脉,确实适合部队伏击,不过许鸣觉得郑洞国的计划太过理想化,果然,201师参谋长,年仅25岁的孙鸣玉站起来反驳道:“郑师长,这次我军的行动必须要将敌人的援兵歼灭,按您的计划,很难诱到敌人的主力部队,一旦只是消灭了几百个鬼子,恐怕会暴露我军的战略企图。”
戴安澜也不同意,“郑师长,这里的地形太复杂,根本不能容许大部队作战,另外,我的装甲兵团也发挥不了优势。”
郑洞国的脸色有些灰暗,昆仑关之战他的部队打得不甚理想,让他憋了一口气,没想到现在他一提出自己的意见,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他朝许鸣看过去,许鸣对他点了下头,道:“郑师长的方案可以考虑,一会参谋处以郑师长的意见,拟定一条作战方案。”
这是很委婉的否决,如果许鸣想采用郑洞国的计划,就不会把这交给参谋处拟定,直接就可以在这次会议上制定。
戴安澜刚反驳完郑洞国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军座,我认为这次的作战,必须要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势,我建议将战场选择在那水和那马之间。这里是平原,地方很平坦,如果我军在这个区域实施大范围机动,发挥我装甲部队之运动与火力优势,将日军主力捕捉消灭在这一区域。”戴安澜同样拿起一根树棍,指着地图上道:“为诱敌深入,我军以可以采取刚才郑师长的办法,派出一部对敌军攻击骚扰,然后撤退到这里,我建议部队可以这样布置…”
许鸣笑了下,“衍功,看来对装甲部队的作战很有研究。”他看到郑洞国的脸上有不以为然的表情,道:“建楚,你看戴副参谋长的计划如何?”
郑洞国的反驳非常有力,“戴副参谋长,你如何能保证敌军会进入到伏击圈,这里是平原,连100米以上的山头也没有,我军数万人的部队根本无法隐蔽,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至多能形成击溃战,而无法形成歼灭战。”
戴安澜的计划和上条一样,被许鸣交给参谋长拟定,众人知道,许鸣也不赞同这个方案。
许鸣将目光看向黄百韬,黄百韬站了起来,“军座,诸位,我建议派出精干部队在日军通过的必经之路上隐蔽观察,根据敌人的行动,再采取对策。”
“时间来的及吗?即便能观察到日军出动,我军在这里出击的话,能否追击得上日军,还有,在这种情况我军的各个出击部队如何协同作战?”和郑洞国、戴安澜一样,黄百韬的计划同样遭到反对。
其他人也开始提出各种作战方案,但无一能得到一致认可,有的人提出在公路两侧设防,但同样无法隐蔽部队;有人认为可以直接进攻大塘,这是日军的中转站,日军必定来救,这个计划连许鸣都当面否决,这已经不是伏击战,这是攻坚战和野战,违背了当初许鸣的战略构想。
众人一一说完,都看着他们的军长,将近一年的训练和作战,第五军的高级军官对许鸣已经有了深深的认可,都等着许鸣自己说出他的想法。
许鸣迎着众将期盼的目光,道:“这次作战要点有二,其一,必须将敌主力部队捏住,然后实施歼灭,一切作战方案,着眼点必须于抓住敌重兵集团;其二,必须在我军预定准备之地区实施作战,否则,一旦形成野战,我军无法顺利围歼日军。”
许鸣这话一说完,不少人脸有些红,刚才他们的意见和这两条要点颇不相干。
许鸣继续道:“如何才能将敌人的主力部队诱到我们想要的地方?派人去骚扰,再指望他们来进我们的口袋阵,我不赞同,这太藐视敌人了,在公路两旁伏击也是一样, 这些计划都没有考虑到敌人的想法,日本人发现有部队来骚扰,他们会怎么想?伏击的部队能否躲过日军先头部队的搜索,这里和龙津是不一样的…”
许鸣表达了对刚才各个方案的意见,然后道:“对于一头野猪,我们强行把他赶到笼子里,然后宰了吃肉,是很困难的事,如果我们用一点食物,效果可能会好的多。”
见众人还不大懂,许鸣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拿起水杯,慢条细理地喝起了白开水。
稍微等了一会,一个通讯参谋走了进来,“报告军座,第66军陈军长来电。”




抗战雄军 第296章 邕州会战(54)
许鸣没有同意下属们的意见,主要是觉得他们的作战思维过于套路化和理想化,这是国军高级将领的通病,不仅仅是他们,连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等决策层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这并不是国军的军官教育不系统或者选拔机制不完善,因为我们的对手日本,还有西方国家的美国、苏联也或多或少有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可以从将军这个词的定义上分析。
一个杰出的将领,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军事素养,第二是治军能力,第三是机变应变,这三方面的能力,第一和第二是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出来的,但第三点就不一样了,属于人的天赋范畴,偏偏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决定一个将领是不是杰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一点。中国历史的名将,很多能领会到其中的内涵,比如霍去病,他认为打仗靠谋略机变,不需要学习古人,而岳飞干脆升华了这种战术思想,主张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讲究的就是作战要因时制宜,不受固定思维限制。
事实上,许鸣在10天前的宾阳军事会议上就考虑了这个问题,当初他的第一想法是将坦克部队埋伏在公路两侧,等日军主力部队到达后,实施全面围攻,不过他经过反复思考,否决了这个方案,几万人想埋伏在公路两侧不被日军发现是很困难的,如果将部队布置在离公路较远的地方,战斗打响后又难以及时运动到指定位置,伏击战,一定要在战争初期迅速击破敌人的防线甚至对其实施分割包围,不然,最多能取得击溃战而非歼灭战。
当然也可以派出一部分诱敌,把鬼子部队诱到预定位置实施围歼,许鸣甚至还进行了一番详细的策划,先派出一营兵力,诱一个大队几百鬼子,然后让一个团将其包围,但并不予以歼灭,等鬼子的援兵来在做第二个埋伏,如果敌人来一个联队,自己出一个师应对,把鬼子的援兵再给围了,最后鬼子定然忍耐不住,应该会出动所有兵力,而自己也动用手上的王牌,戴安澜的装甲部队…
但问题和前面的类似,这个计划太复杂,也太理想化,上面的三个步骤,任何一个出现差错就可能让整个计划泡汤,打仗必须要考虑敌人最顽强的抵抗措施,比如,敌人的部队预先发现了伏兵,那只能形成击溃战;或者日军虽然被围,但不是固守待援,而是乘夜色逃跑,那很会形成追击战;还有可能日军发现来敌是中国军队第5军,干脆来个坚守不出,让你进行一场攻坚战。
许鸣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进行了联系,想了一个办法,这次66军军长陈骥来电,就是奉了张发奎的命令。
“南宁许总指挥,第159师已到太平、上井一线,与一部日军发生遭遇,第160师到达旧州,必要时,可按要求,采取攻势行动。”
太平和上井位于旧州与百济之间,百济离日军邕钦路的枢纽大塘镇只有30公里,这30公里可不是山路,而是一条公路,是广西省道的一段,中国军队如果用车辆的话,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说到广东的部队已经到达旧州,众人隐约猜到了许鸣的主意,车藩如道:“军座,您的意思是让陈军长的部队进攻百济,让他们将敌军诱出来!”
许鸣点点头,“我们出马,日军极可能警觉,我们号称战略预备军,在敌人的后方出现,板垣岂能不多加防备?但广东的部队就不一样了,日军定然主动出击,企图将其一举击溃。”
日军以主力出击粤军的理由许鸣没有说,不过众人也都知道,粤军和桂军之间,日军的优先攻击顺序肯定是广东部队。
粤系不是军阀,是中国国民政府可以直接指挥和调动的部队,打击这支部队,是日军侵华军事战略的一部分,但桂系就不一样了,桂军是中国军队系统中仅次于中央军的派系,把桂系打垮了,只会加强蒋介石为首的黄埔系实力。
黄百韬埋怨道:“军座,你都考虑好了,还让我们发表意见干什么。”
众人莞尔,许鸣笑道:“焕然,你的想法其实挺不错的,就是我们的通讯和协同没有跟上,等翻过年,我到美国搞一批通讯器材,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再让你按照你的意图好好打一仗。”
郑洞国也在叫屈,“军座,那我呢?”
“你?”许鸣白了他一眼,“我以后给你一支游击队,让你去诱敌,只许败不许胜,要连败15场!”
众人哈哈大笑,车藩如一本正经地揶揄道:“郑师长,要是连败15场,定然能诱到敌人!”
************
南宁,日军侵华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兼第五军司令部,板垣征四郎看着桌上的沙盘,脸上捉摸不定。
中国军队对南宁的围攻已经超过了一周,从这一周的战况来看,对手的攻击显得很不专业,中国军队在正面的进攻显得有些激烈,双方的士兵甚至在局部地区展开了白刃格斗,但在两侧的进攻,显得不太紧凑。
攻坚战,必须要步步压缩对手的防守区域,最好同时切断守军的退路,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两侧必须给予强大压力,但沙盘上,两侧的几个阵地无一丢失,只出现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甚至不能说战斗,仅仅是敌人连营级别的骚扰。
如果是两年前,哪怕是一年前,板垣征四郎都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支那人就是这个水平啊,要是连攻坚战都会,那还进攻什么中国?但现在的他,在龙津和昆仑关接连大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骄横,反而他能感觉对手不同寻常。
敌人的指挥官许鸣绝不是这个水平!要么是敌人的指挥系统出现问题,要么是许鸣另有策划!
板垣征四郎没有意识到对手会围点打援,中日战场上还没有这样的战例,而且,要半路伏击日军援兵,必须渡过邕江…
正当板垣征四郎苦思冥想的时候,一个电报传来。
“司令官阁下,钦州西北百济方向,发现支那军,从番号上,是支那广东第64军。”
板垣朝参谋长田中久一看去,田中回答道:“司令官阁下,百济只有一个大队防守,大塘有1个联队。”
田中的意思很明显,一个联队的守备部队很难应付敌人的一个军,况且,守备部队还是第114师团,一个特设师团,战斗力是不能和常设师团相比的。
板垣叹了口气,第15师团已经全部抵达南宁,前天第17师团也有一个联队在防城上岸,等这两个师团到南宁后,板垣计划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从南宁的左侧石埠墟出发,进行大范围的迂回,绕至支那军队的侧后,目标直指中国军队后方要地武鸣和宾阳,配合正面反攻的日军,将数十万敌人全部歼灭!
可这种长途奔袭必须保证补给线,要是百济和大塘失守,日军的交通线被切断,那不用说反击了,恐怕只能等在南宁等死。
板垣转身从沙盘上离开,找到通讯参谋问道:“竹下少佐,现在防城的广野部队已经上岸了多少?”
“报告司令官阁下,第54步兵联队已经全部上岸,第81联队截止今天上午10点,上岸了一个步兵大队,第23野炮兵大队正在登陆,预计明日中午可以全部上岸,工兵第17联队…”
通讯官竹下雅琴少佐捧着一个笔记本,将刚刚记录日军登陆部队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
由于日军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加上防城和钦州的港口年久失修,甚至中国军队还刻意地进行了破坏,日军的登陆速度一直跟不上,到现在为止,日军广野太吉第17师团,才上岸了一半兵力。
“发电广野君,请他立刻率领部队,以快速果敢之行动,抵达百济附近,将来犯之支那部队捕捉消灭!”




抗战雄军 第297章 邕州会战(55)
11月9日,粤军第66军到达百济,向驻守这里的百济守备队发起攻势。
日军在百济的兵力仅仅一个大队,由第150联队第3大队为基干组成,配属一个骑兵小队和一个速射炮小队,总兵力1100余人,而他的对手, 66军160师一共上万人,日军顿时陷入困境。
应该说日军修筑工事的水平还是很强的,百济这里,日军修建了三层防御体系,最外面的,是壕沟和铁丝网组成的外围防线;中间的,是碉堡和重机枪掩体组成的中层防线,其中碉堡均为半地下掩体,非常掩蔽,最里面的,则是日军的大队部、辎重部,也是日军的指挥中心。
接到开火命令后,国军的炮兵部队开始射击,一共8门制施耐德75毫米山炮,将一发发13斤的炮弹准确地打到日军的阵地上,登时,火光四射,铁丝网和各种障碍物不断地飞上天空。
日军也开始反击,用仅有的一门九十四速射炮和2门九二步兵炮进行对抗,但中国军队迅速将其压制,在国军炮火的怒吼中,日军炮兵沉寂下来。
在炮兵掩护下,国军步兵以排为单位,各排间隔30米,呈波形向前突击,先锋排的敢死队,在突破铁丝网障碍后,一举杀入敌阵,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近战,双方的士兵互掷手榴弹,手榴弹丢光后再拼刺肉搏,中日两军都杀红了眼,一步不退,战至最后一口气。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山炮、迫击炮、重机枪也全部开火,支援着突击的步兵,师长宋士台亲自指挥战斗,营长及以下的军官则带头在火线冲锋。
中国军队像山洪一样,向日军的阵地肆虐过去,而第160师的援兵更像山洪中形成的一道道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最前线的部队里,而日军兵力有限,逐渐陷入不支状态,下午三点十分,日军第一道防线全面失守,大队长永井八郎率领剩下的800多鬼子退守中层防线,同时,一封封加急电报被发了出去。
事实上,第66军昨天到达旧州就已经被耳目灵敏的日本情报机关发现,南宁的日军指挥部收到了“当面之敌约5000,身背七九步枪,头戴斗笠,疑为支那广东部队。”的电报,但日军兵力不足的先天劣势表现了出来,百济只有一个大队,大塘虽然有一个联队,可大塘的南边,有桂系部队的2个师在活动,当然,日军并不知道,那里只有1个师,还是一个多月前为了“震慑”日军,桂林行营故意将番号扩大。
没奈何,大塘日军指挥官第150联队联队长山本重省中佐只能亲自率领一个大队和一个山炮兵中队,沿公路向百济救援,但在半路上,遭到国军第159师阻击,双方在离百济不到10公里的公路上展开了战斗。
第159师师长官玮原本计划在半路伏击日军,但被日军的先头搜索部队发现,就这样,伏击战变成阻击战。
中国军队再次利用人数优势,将这股鬼子合围,日军则依靠较强的战术素养,迅速构筑防御阵地,双方的部队以公路两侧的山头为重点,进行反复争夺。
侵华日军在早期的战斗中,提出以一个大队进攻国军一个师,干出这种疯狂战法的人是谁?正是赫赫有名的前日本陆军大臣,现端坐南宁的南支那方面军总司令板垣征四郎!
1937年的太原会战,以及1933年的热河战役和长城战役,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极为藐视,根据日军统计,长城战役中,中国军队数量是日军的6倍,还有中央军徐庭瑶的第17军参战,但双方的伤亡比例仍然达到15:1;太原会战中,板垣的手里只有半个师团和2个步兵旅团,就敢向地形极端复杂,拥有30个师的晋绥军老家太原挺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广东的部队也只有2个师,却把日军的两个步兵大队围着痛打…
中国军队已经逐渐在残酷的战斗中成长起来了,日军的战斗力却没有相应加强,第114师团,是以第14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组成,与精锐的第5师团相比,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只能在后方担任职责较轻的守备工作,而一旦遭遇到中国军队中装备较强的粤系部队,日军的两个大队不要说主动进攻,连防守也非常勉强了。
11月9日,防城上岸的第17师团师团长广野太吉,接到了板垣征四郎让他将“百济支那部队全部捕捉消灭”的军令,当天傍晚,广野太吉命令第第17步兵团团长铃木春松少将,以步兵第54联队为基干,配属第114师团的山炮兵一个大队和第17师团其他工兵、通信部队,共5000多人,沿小路向百济的中国军队穿插过去。
第二日凌晨,广野将防城上岸的所有日军组成主力部队,包括野炮兵第23联队,一共8000多人,分成两路纵队,沿大直转向邕钦公路,也向大塘的方向进军。
**********
滴滴滴…
许鸣的指挥部里,电报机不断地发出声音,从百济来的消息,从南宁来的消息不断地传来,最新的消息是百济的第160师已经突破了日军的外围防线和中层防线,日军大约还剩三四百人,被包围在一个方圆仅仅1公里的地方,进行最后的顽抗。
为了保密性考虑,第5军轻易不和宾阳总部联系,和旧州叶肇的指挥部也只保持每天一封电报的发出,其余时间只收不发,而且为保证通讯密码的安全性,战前桂林行营的部队临时更新了密码,宾阳方面用飞机携带密码本飞到梧州,将其交给广东的两支部队,中国军队为了这次秘密行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在11月10号,许鸣在电讯室里,收到的不是宾阳的总部或者百济的粤军通讯,一份从邕钦公路上秘密的潜伏点发来的电报摆在了他的桌上。
“日军约万余人,携炮约20门,沿邕钦公路向西南运动,另有马拉大车及军用卡车各百余辆,携带辎重,位居其后…”
日军主力被钓了出来,大鱼上钩了!许鸣按捺住最先的狂喜,强迫自己冷静。
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在脑海中被“风暴”出来,许鸣瞬间想了七八个作战方案,每个方案的目标都是全歼日军来援部队,他在权衡,究竟哪个方案更有可执行性。
1...120121122123124...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