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于学忠之苏鲁战区、鹿钟麟之冀察战区,军委会的要求是冀南、苏中一带展开游击,以策应国军其他战场。
此次冬季攻势,国军一共投入了60个军近150个师,总兵力达140余万,向北至绥远,南至广西的广大区域实施进攻,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是瞒不过情报工作出色的日本军政高层,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2月初,裕仁天皇召开大本营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陛下到!”一个侍从拖长着声音唱道。
内大臣木户幸一走在前头,裕仁穿着一身陆军大元帅军服,脸上暗淡地走在后面。
首相平沼骐一郎、外相有田八郎、陆相西尾寿造、海相米内光政、藏相石渡庄太郎,加上枢密院院长近卫文麿、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听到后,立刻躬身谨立。
“众卿平身。”裕仁高高的鹤音飘了起来。
“广西战事不顺,近闻支那各战区部队调动频繁,似有大规模动作,诸君有何良策?”
良策是没有的,有也不用等到天皇急吼吼地问起来,正常情况下,裕仁不会在御前会议上发言的,而且还是首先问话,看到,年轻的天皇坐不住了。
众人目光所向,陆相西尾重新站了起来,他低着头,恭敬对着天皇的方向。
“陆军省、参谋本部正在紧急商讨,应对新形势下的支那战局,不日将应对方略下发前线部队。”
这话一点说服力也没有,也不知道西尾寿造是怎么当上陆军大臣的,裕仁将眼光瞟向了闲远宫,参谋总长闲远宫载仁站起来回话。
“陛下勿忧,广西的战局已经趋于稳定,在杀伤大批支那精锐部队后,南支方面军已和支那部队在南宁附近进行对峙,第15师团已有一个联队到达南宁,不日将全部上岸,第17师团也将在一周内抵达南宁。
支那其他战场,敌军虽人数众多,但大多数是乌合之众,我华中华北方面军正严阵以待,争取将来犯之敌击溃。
除此之外,帝国正积极展开谋略工作,对支那的地方实力派将领开展工作,目前已和山西军阀阎锡山取得了联系。”
要是不知情的人,听了这话还以为日军的前线形势一片大好,闲院宫载仁不愧干了几十年的高官,说话极具艺术性,明明是日军在前线大败,上万人的部队被对手一鼓而歼,主力则是丢盔卸甲地逃回南宁,被闲院宫说成了“杀伤大批支那精锐部队后,和敌人在南宁附近进行对峙。”
裕仁没有说话,他知道这里有水分,但不知道有多少水分,内大臣木户问道:“闲院宫殿下,半个多月前,听说参谋本部就命令第15师团和第17师团增援南宁,按上海会战的速度,这两个师团应该已经上岸,而不是在一周后登陆?”
场面有些尴尬,木户问到了点子上,海军大臣米内和陆军大臣西尾相互望了一眼,米内回答道:“最近因为广西洋面上台风肆虐,耽误了部队的行动。
真实原因不敢说,陆军方面是武器和物资方面准备不够,耽误了陆军的行程,海军方面是运输船只不足。
裕仁还以为日军的运输能力保持在淞沪会战时的水准,当时日军一周能输送二三个师团,可那是日军帝国用举国之力维持战局,经过接连不断的大战,日本陆海军都无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动员了。
裕仁点点头,示意接受西尾的观点,其实裕仁知道他在瞎说,裕仁天皇对生物和天文非常爱好,怎么可能不知道最近广西沿海是风平浪静?可他又能怎样呢,揭穿陆相和海相的话?让这两位滚蛋!那么换新的上来就能解决问题吗?
御前会议还在继续开着,各个大臣和高官陆续发言,讲着最新的形势和自己部门的对策,尽管经过了多层修饰,天皇裕仁的脸上仍然没有一点点表情,似乎在想着什么。
御前会议“圆满结束”,开完这个不久,首相平沼骐一郎、外相有田八郎、陆相西尾寿造、海相米内光政、藏相石渡庄太郎又在永田町首相官邸召开五相会议。
会议刚开场,平沼骐一郎就突出驴脸叫道:“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粮食没有了!”
日本的粮食没有了!





抗战雄军 第293章 邕州会战(51)
平沼骐一郎一边说着,一边还拿出一张报告,这是日本藏省的统计人员对国内经济情况的统计,虽然离年底还有1个月,但大部分经济数据已经能较为准确地计算。
“诸位,必须减小战争的规模,现在帝国已经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了!
我们铁矿石的一半以上、废铁的三分之二、石油的百分之八十和橡胶的全部都依赖进口,可我国的黄金储备已经用尽,从美国财团借来的8亿日元也快没有了。”
日本本身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尽管占领了中国东北,中日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了华北、华中广大地区,甚至连海南岛也占了过去,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早期占领的中国台湾、朝鲜也不算是资源多么丰富的地方,日本在大部分情况下战略物资必须通过进口。
1938年开始,为了应对战局,日本各类重工业物资进口大幅度增加,相应的,农业、轻工业等民用物资大幅度减少,甚至将电风扇、收音机列为奢侈品不予进口,但仍然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制约物资进口的是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而1938年年底,日本的13.5亿黄金储备几乎全部用尽。
平沼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继续用痛苦的腔调道:“自支那事变以来,我国的外汇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目前我国出口赚取外汇的73%在美国和欧洲,可这些国家华人采取的各种抵制政策,我国依然是大幅度贸易逆差,从昭和11年(1936年)到现在,我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0亿日元!”
这些资料都是大藏省搜集的,藏相石渡庄太郎不敢直接面对陆海军高层,只能乞求首相帮他说清,见在座众人神态惨然,石渡终于敢发言道:“诸位,前线的官兵一直怪罪后方的支持不力,广西的部队说没有药品、航空力量匮乏,华中的部队没有足够的重炮,军粮也出现短缺的现象,华北的部队希望能改善自己的武器,增加燃料储备,可钱都哪里来啊,我国到现在,欠的外债已经超过了15亿…
石渡庄太郎在啰啰嗦嗦地说着,说得在座的几个日军高官烦躁无比,但偏偏石渡说得是实情,日本军事上的不顺加大了经济上的压力,反过来,经济上的压力又耽误了日军的军事行动,,按照日本预先的作战计划,广西战役后开始不久,“支那派遣军”应该投入8-10个师团在皖西、赣东、豫东等地发起攻势,以牵制中国军队,但进行战争准备的时候才发现,侵华日军的各个部队必需的物资出现了问题,战争刚爆发的1937年和1938年,日军可以投入重兵在华北和华中两个战场同时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攻势,但到了1939年,日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但一场如此大规模的长期战争远不是日本所能承受的,日本从古代开始,到现在就没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万历侵朝和甲午中日战争不过动用了20多万兵力,日俄战争是日本第一次对全国进行总动员,动用兵力120万,但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过一年零七个月。
而现在,日军动员的总兵力已经超过240万,在中国保持的兵力在85万以上,这还不包括在中国东北防止苏联的20万兵力,2年多的战争,日军战死超过30万,受伤更多,军费支出超过80亿,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历史上日本采取以战养战,通过掠夺物资和资源来维持战局,但现在显然不行了, 中国军队的抵抗更加顽强,甚至能发动大规模的反攻,日军承受的压力空前山大,占领区的地盘比原来时空有很大的缩小,游击队又极其活跃。
平沼骐一郎的一张驴脸满是沧桑,“西尾君、米内君、有田外相,我知道诸位想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支那问题,广西的战役与其说是帝国在开疆拓土,不如说是给支那以压力,以促使支那政府幡然悔悟,可战争的确持续不下去了,仗继续打下去,支那有可能山穷水尽,可日本也会元气大伤,诸位,钱没有了,资源不够了,粮食也不够了!”
终于说到重点了,日本在1939年陷入粮食危机,事实上日本很多人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长期的战争,国内大批农业上的劳力被拖去参与军事活动,化肥、农药进口量的减少,早在1938年,当时的大藏大臣贺屋兴宣就准确预测到这个问题,可这位老兄一看势头不好,早早辞职滚蛋,现在接任的石渡庄太郎背上了这个大锅。
石渡拿到统计的数据,脑袋上黑白夹杂的头发立刻有全白化的架势,有可能在他的任上,日本会出现明治维新以来国民饿死的现象,而且是大批饿死。他只好去找首相平沼,看能不能想出办法。
陆军大臣西尾寿造知道日本今年的粮食减产,但不知道减产的具体情况,他问道:“石渡先生,今年的粮食产量多少?”
“5200万石。”
“什么”西尾寿造一激动,失手将面前的茶杯打翻在地,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更是惊讶得直接站起来,外相有田八郎瞪大着双眼,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眼前的石渡庄太郎。
5200万石,看似不少了,日本一旦约等于150公斤,可日本本土有7300万人口,粮食的消耗量正常在8500万石左右。
缺口3300万石啊!不怪这几个家伙慌成这个样子。
“陛下知道吗?”
“还没有禀告陛下,作为臣子的,不能解决陛下的烦劳已经是不胜惶恐了,哪敢再让陛下忧虑啊!”
“从支那东北、华北还有其他地方能否输入?”
事实上华北不是中国传统的产粮区,反而一直是粮食需求大户,日本这个时候怎么能从华北输入粮食,其实就是用发行“军票”的方法进行掠夺。
“计算过了,从满洲、华北、朝鲜、台湾一共能输入大约1000万石。”石渡回答道。
还缺少2300万,平沼叹了口气,道:“我国和泰国的关系良好,可以不用支付外汇购买一些,另外,印支的粮食产量一向充足,也可以从那里采购,经过计算,大约能再输入1000万石,不过要拿出2亿元的外汇。”
可仍然有1300万石没有解决,平沼取下眼镜,擦拭了一下,说出内阁协商的办法,“…1、农民除了种子和口粮之外,其余必须按照官定的价格出售给政府;2、实行粮食配给,禁止一般饭店出售米饭,鼓励国民使用梅子等代用食品;3、公用部门的人员比如留守官兵、政府职员、学生等食用数量实施管制,目前拟定为早餐不能超过1日元,午餐不能超过2.5日元,晚餐不能超过5日元,全国范围内禁止酿酒。4、在满洲大量推广‘营养面’,将省下来的粮食输送到本土,在华北、华中的治安取得进展后,给予推广,但上海地区考虑到国际影响,可以排除在外…”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日本可谓是内省外抢,想尽了法子,海相米内看到平沼的脸上一片凄凉,对这个日本历史上自伊藤博文以来最悲催的首相问道:“首相阁下,这样是不是就能解决粮食问题呢?”
平沼摇了摇头,“可能还差500万石。”
“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还有最后一个,禁止在国内佩戴金银首饰,将国民的金银等贵重物品搜集,还有,还有可以宫城里的金佛、金像和金银制品融化…”
“这绝对不行!”米内吼了起来,事实上日本皇宫内的金银制品不少,但要是这样干了,在座的几个估计逃脱不了国贼的骂名。”
几个日本老鬼子不说话了,如果许鸣能听到,一定还能给他们再出一个主意,“你们可以卖啊,卖女人,到其他国家做皮肉生意,你们后世的av行业那么发达,可见这方面是有天赋的…”
西尾寿造突然想了起来,今天五相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怎么解决中国问题,广西的战局不容乐观,其他地方中国军队也全面展开攻势,日本必须要军事、经济、外交上给予回应,但开会开了半天,就听到两个老男人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困难。
但西尾也没有办法,将省部联席会议上的意见说了出来,“首相阁下,省部昨天召开联席会议,认为要扭转广西的战局,还需要增添3-5个师团,另外,在支那国内,皇军应该主动展开攻势,为此,要增加…这些方面,一共要花费25亿日元特别军费。”
西尾前面说着,平沼和石渡只是静静听着,但说到又要拿25亿军费,平沼骐一郎愤怒地站了起来。
“西尾大将,您当这个首相吧,顺便把藏相也兼任了,那样,不要说那25亿军费,就是拿250亿也没人说你!不过我也提醒阁下,国库已经没有钱了,现在我国是在负债,你要的钱,你自己想办法去筹措!”




抗战雄军 第294章 邕州会战(52)
对于许鸣来说,他并不关心日本的国内政治或者经济,他关心的永远是战斗。
评价一个将军的,绝不是官职高低、人际关系好坏或者虚无缥缈的品德优劣,而是能否取得胜利,昆仑关之战,尽管他在先前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优势,但只要敌人未被彻底击败,战争就没有结束。
不过在12月1日,也就是日军刚刚逃回南宁死守的第二天,许鸣却在做着一件和战斗不相干的事情,从大后方来了一大群记者,有黄皮肤黑眼镜的中国记者,也有金发蓝眼的欧美记者。
许鸣一般在战时不接受记者访问,唯一的例外是马窝之战前对英国记者安娜.罗蒙,不过当时是为了忽悠波田重一,这次许鸣高调地接受记者采访,又不知道是不是有别的含意?
“尊敬的许鸣将军,恭喜您在昆仑关取得的伟大胜利,尽管这种胜利对于您来说已经不陌生。”第一个采访许鸣的,是一个身形高大魁梧,带着一副圆圆的金丝眼镜,嘴上面一大片胡髭像丰收的庄稼一样浓密,他就是美国战地记者是著名作海明威,他从西班牙战场回来,还没在美国国内待多久,又被派往中国。
现在的海明威还不算太出名,他的大作《战地钟声》、《老人与海》还没有出世,不过许鸣可不敢忽视他,海明威不仅是美国,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己和他搞好关系,说不定能在以后的文学名著上面留下一个角色…
“和即将在南宁取得的胜利相比,先前的不足一提。”
海明威现在还是个专职的记者,他发现了许鸣话中的倾向性,这在采访中是不多见的,他猜测,可能是这位著名的将军并不知道如何应对记者的提问。
“将军您的意思是,贵国的军队即将发动对南宁的攻势?”
许鸣自信地点点头,“在前一阶段的各项战斗中,我军已经歼灭了大部分敌军,现在敌军只能苟延残喘,我数十万大军已将敌军残部团团包围,彻底消灭来犯侵略军的时候到了!如果不出意外,一周之内,我请你和其他的记者在南宁最著名的中山饭店聚会!”
旁边一个意大利记者听见,插上一句:“尊敬的将军阁下,请问这话可以报道吗?”
许鸣刚才这番话,对进攻的规模、时间、地点都有了非常清晰的描述,正常情况下是不给报道的。
许鸣显得有些傲慢,“对于即将灭亡的敌人来说,就让他们死个明白!你们可以尽情报道,我希望诸位,能跟随我们的部队一同前进,亲眼看到我们战无不胜的国军是怎样将军旗插到南宁的最高点!”

记者的访问花了大半天时间,似乎是未来配合宣传的攻势,地面的军事行动也开始展开。
一门门巨大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发出怒吼,从桂林和梧州飞来的飞机也在南宁上空投弹,日军在南宁的外围防线,笼罩在一片烟尘和火焰之中。
国军的各个作战部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向前方的各个阵地集结,中国军队的进攻并没有打算隐瞒别人,海明威和其他几个就看到几批穿着不同军服的中国士兵,有穿着暗灰色的步兵,有穿着蓝色军服的炮兵,海明威还看到了一批带着托尼钢盔的士兵,这些士兵穿着土黄色的军服,显然是广西的部队。
外围的争夺战已经开始,海明威看到了一个被运回来的伤员,这是个机枪手,战斗中被日军的掷弹筒榴弹炸伤,脸上全是血,但是这个士兵不像很多西方国家的士兵喊叫和哭泣,而是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不过他看见外国记者在给他照相,显得有些羞涩。
一个军官在这个士兵耳边说了几句,这个广西兵居然朝海明威笑了笑,然后朝海明威举起大拇指,说道:“锅德(good)”。
海明威也同样朝他竖起大拇指,用刚学会的中国话回答道:“你,好样的!”
这个士兵很黑很瘦,但海明威却感觉这个士兵瘦小的身躯里充满着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像一个和狮子搏斗的角斗士,或者一个和鲨鱼进行较量的渔夫,充满勇气,无所畏惧。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前方的战斗还在持续,南宁方向的火光在暗淡的夜色中显得更加夺目,海明威吃完饭,他准备到联络处的王副官那里去一趟,刚刚得到消息,明天中国军队的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和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准备召开一次记者访谈会,所有的记者都要预先申请采访许可,他正准备离开自己的帐篷,一个穿着黄绿色军服的国军参谋找到了他。
“海明威先生,许总指挥有请。”
海明威看了下对方,他的胸章是黄色的,是个校级军官。
“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总指挥说等见到了他再和您说。”
海明威坐上一辆奔驰300wk,那个校级军官坐在他的旁边,汽车向西南方向驶去,不久,到了一个拐弯处,在一片空地上,他看到了第5军军长,兼南宁前线总指挥许鸣在和一个大约30多岁的军官在说着什么。
海明威的体格比较高大,即便是昏色的夜晚也显得与中国不同,许鸣发现了他,朝海明威招招手,示意他走近。
“海明威先生,这是我第5军的副参谋长、装甲兵团总指挥戴安澜。”年轻的军长用不太标准的英语道。
“许鸣总司令阁下(海明威无法区分总司令和总指挥的区别),请问您叫我来有什么事情?”
许鸣笑了一下,“我们有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不知你是否有兴趣参与?”
海明威大喜,战地记者在采访行动中有很大的局限,大部分只能在指定的地方和一些指定的士兵进行交谈,极少有机会能和对方的高级军官在一起,何况还是参加绝密的军事行动。
这些要是能写出新闻和战地报道,价值是极大的,海明威最近准备写一本关于最前线作战的小说,计划将西班牙反弗朗哥政府的战斗写出来,内容是一个真实的战例,一个美国志愿人员冒死去炸一个重要的桥梁,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
现在海明威有了别的想法,如果这次绝密行动他能全程参与的话,他想以这个为素材,写一篇短篇小说。
海明威上了一辆大卡车,卡车你们坐满了人,刚才那个中校也在,还有两个记者,一个是《中央日报》的赵志,一个是《大公报》的方大曾。
汽车一辆辆启动,发出隆隆的响声,向西南方向开去。
所有的卡车都用帆布遮蔽着,有的卡车显得非常沉重,显然携带着重型装备,海明威心里猜测,可能是重炮或者坦克。
汽车朝西南方向开了大约2个小时,开始转向东北方向,这个时候,路显得有些崎岖,这条路不是通向后方的邕宾公路,而是一条小路。
突然,车停了下来,交谈中,似乎是一辆汽车抛了锚,山路太过狭窄,一辆车挡在路上,车队只能全部停下。
他感觉有些尿意,经过许可,海明威下了车,跑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解决了问题,他顺便看了下抛锚区域的情况,一个临时架构的桥梁被载重汽车压断,汽车栽在了河里。
大约半小时后,桥梁被工兵紧急抢修好,车辆再一次出发。
左转弯、右转弯,转到后来不知道转了多少弯,最后海明威也不知道车辆开往的方位。他感觉很困,但路实在崎岖不平,车上的人谁也睡不着,有人在低声地说着什么,不时还发出笑声,很容易看出,这些士兵和军官都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信心。
天渐渐亮了,车队停了下来,所有的士兵都下了车,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在旁边的树林里砍伐树枝和杂草,对车辆进行伪装,海明威没有用相机拍摄,他拿起了笔,将内容记录下来。
“…几千人在行动,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的人都保持沉默,直到一个军官开始分发食物,才打破了早晨的寂静。后来我了解到,这次秘密行动远不止几千人,足足有3万多人,包括中国唯一的装甲部队…”
白天休息,晚上赶路,第二天傍晚,车队继续出发,不过不是向西北方向,而是转向了东南方向,在渡过同样颠簸的路程后,第三天凌晨,车队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面前。
海明威是个战地记者,见多识广,他立刻认出了这条大河的名称,这就是地图上东南方向的邕江,是珠江的支流,流经南宁的后方,这次秘密行动是向敌后方挺进!
河面大约宽400米,水流湍急,无法搭建重型车辆经过的浮桥,不过中国军队早有准备,一些较大的机动船和浆船停在了岸边,机动船较大,负责运输装备,浆船运输士兵。
中国士兵用特制的滑板将大船和江岸连接在一起,让坦克从岸上滑到船上,火炮也是如法炮制,火炮的两侧还用绳子进行估计,防止掉入河里。
到了早晨,士兵和装备各运输了一半,但行动全部停了下来,像昨天一样,士兵们对岸边和船只、车辆进行伪装,海明威拿起了相机,记录着眼前的一切。
1...119120121122123...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