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说起日军陆海军的矛盾,那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从明治维新开始,双方就为争夺军费、资源、政治地位展开了一系列争夺,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日军海军占有优势,从军费配给来看,日本海军一般占有六成,陆军占有4成。
从1913年开始,到1930年,日本海军对陆军的军费配给连续18年占有优势,1931年双方持平,1932年和1933年,因为东北的战事和长城战役,日军陆军军费一度超过海军,但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日本海军的军费再度扳了回来,1934年,日军海军军费4.58亿,海军4.83亿;1936年陆军5.11亿,海军则是5.67亿日元。
陆海军的军费问题不仅仅是双方对资源的争夺,更是关系到双方的地位,可以看出,中日大战之前,日本海军的地位要强于日本陆军,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政策的指向、个人的前途,都全部偏向日本海军。
但中国战争的扩大化,一切改变了,1937年,陆军16.6亿,海军10.7亿,看起来海军的钱也多了不少,但必须要考虑到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因素,1937年的日元,比1936年贬值了几乎一倍!
而且重要的是,日军陆军的16.6亿军费并不包括15亿左右的“特别军费支出”,这种特别军费支出,是用在中国战场上,也是被日本陆军用去了。
1938年,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日军陆军总的花费超过了65亿!而日本海军,仅仅15亿!
到了1939年,陆军总算消停了些,从年初到9月份,没有战争,日本陆军的费用出现下降趋势,但南宁的战事一持续,日本陆军的钱又哗哗像水一样流走。
日本国内的财政不是能无限制的支出,1939年萧条的经济,加上粮食危机,日本大藏省无法拿出足够的钱给日本陆海军。
可打仗是省不了钱的,近期的广西战役以及应对中国的冬季攻势,日本又紧急拨付了20亿特别费用,但这些钱用于国内的采购、工薪、抚恤这些支出还可以,但到国际上买钢铁、石油就不行了,国际贸易只能用外汇或者日本已经不存在的黄金储备支付。
结果,在天皇的命令下(西尾流着眼泪恳求),日本御前会议将本来应该给日本海军造船和购买石油的军费削了1.5亿日元,这下惹了马蜂窝,日本海军不敢找天皇理论,自然是把火发到了陆军身上…
“什么?要运一批弹药到上海?看看和陆军签订的合同,有没有这样的条款?…有这样的协定,那我们先执行这次演习后,再履行吧…”
像长谷和近藤这次迟到半个小时已经算好的了,中国的战场上,日本陆军望穿秋水等待着紧缺的物资和装备,但日本海军却找各种借口为难,日本内部的陆海军矛盾,某种意义上,一点也不亚于中国内部的派系矛盾。
寺内虽然是个骄横的主,但对海军毫无办法,此刻他的脸上丝毫没有愤怒的表情,只是面无表情对一个穿着大佐军装的日本陆军军官道:“开始吧。”
会议首先是通报南宁的战局,然后是邕钦路的敌情通报。
“截止目前为止,南宁的支那军队大约20万,具体情况如下…
在邕钦路担任阻援我军的支那部队约15万,由许鸣担任司令官,其直辖第5军主力,位于大塘一线,正努力构筑阵地;支那26军已经有一部到达旧州附近,预计明后天主力将会到达百济和大塘一线;支那第71军,已与3天前从南昌乘军车出发,正常情况下,月底将会在邕钦路完成集结;支那第66军,因为战力较差,有消息说许鸣不允许该军参战,这支部队可能在旧州、百济一线驻扎,担任辎重和作战物资的运输工作。
现在许鸣兵团派出一部在钦州和防城附近出入,因为我军防守严密,暂不敢骚扰皇军…”
这次进行敌情通报的是第114师团第115联队联队长矢崎节三中佐,他刚说到中国军队不敢进攻钦州和防城,旁边的近藤信竹“嗤”的一声笑了一下。
这样一笑,矢崎说不下去了,寺内狠狠地瞪了近藤信竹一眼,然后朝矢崎节三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不用再介绍。
先前只是形势介绍,接下来才是重点,寺内寿一给他的参谋长冈部直三郎示意了下,冈布点点头,拿起一个蓝色文件袋,文件袋上注明“绝密”两个大字,冈布撕开袋子,将里面的文件下发给在座的日军高官。
ps:说了一大堆日军陆海军的矛盾,可能会影响到读者阅读的连续性,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没有必要的。
日本二战的失败,根源是败在日本内部的矛盾上,日本陆军要“北上”,进攻苏联,而日本海军,要“南下”,进攻东南亚。双方的战略目标出现矛盾,日本整个二战的战略,是没有战略。
1937年以前,日本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1937年到1941年,日本彻底陷进了中国战场,1941年以后,当珍珠港事变偷袭成功后,小日本干什么都来不及了。
其实从后世的结果反推,再根据日本本土的地理因素,日本只能采取大海军战略,将军费的大部分交给海军,陆军像英国一样,保持一支精干但少量的部队即可。
那这样就要从中国战场上脱身,历史上日本高层计划在1939年和1940年逐步将兵力撤出中国,不是没有理由的,日本人并不都是笨蛋,他们的高层也有几个能看得远一些。
这样的结果日军陆军自然不能接受,历史上,从1939年开始,陆军们就开始捣乱,在中国发动南昌会战、豫东会战等一系列攻势,关东军则在诺门坎对苏联挑衅,目标何在,就是要维持日本陆军的地位。
最终,日本陆军成功地将整个国家的战略拉了下来,到了1940年,法国迅速灭亡,日本整个阶层一激动,在中国战场依然胶着的时候,又“南下”东南亚…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命运是掌握在海军手中,他们的海军胜利的时候,日军横扫东南亚;中途岛惨败,战略主动权落入美军手中,而这个时候,离成功偷袭珍珠港仅仅7个月时间!
1943年的瓜岛争夺战,日军最大的损失不是损失2万多陆军,而是数十艘战舰、数百架飞机和大量的飞行员,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没有办法补充前线的实力了。
1944年莱特湾海战,曾经强悍一时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整个日本灭亡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当海军在进行决定性的战斗时,这些年花费了那么多军费,总兵力高达600万的日本陆军在干什么?
什么也没干!当美国海军步步进逼日本本土的时候,上百万关东军在东北无所事事,一百多万“支那派遣军”陷进了中国战场, 几十万在东南亚晒太阳,一百多万在国内挖洞..
只有前线的一百多万日本陆军,因为海军的失败,在各个孤立的岛屿上挨饿、生病。
如果日本当时把大量的军费拨给了海军,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可能拥有数十辆航空母舰,数十艘战列舰,还有不知道多少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海军的装备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那样,中途岛损失的300多飞行员,瓜岛损失的24艘战舰,日军咬咬牙,恐怕也就能撑了下来。
那样,二战的结局就不知道什么样了…
只是,历史已经不能假设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只能说一声。
“呵呵!”





抗战雄军 第307章 邕州会战(65)
文件袋里面,是日军参谋们制定的《邕钦地区作战计划a》,日军作战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军队不同,他们是由参谋制定的,而日军的部队主官,只负责提出要求,然后参谋根据部队长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
比如这次的打通邕钦路的作战方案,是“支那派遣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和司令部的参谋在南京制定的,这种在南京制定广西作战的事情,在国军是不可想象的,但日军很正常,经过一番折腾,这些参谋在南京就把广西作战的计划制定了出来,还一口气制定了三个计划,分别代号为《邕钦地区作战计划a》、《邕钦地区作战计划b》、《邕钦地区作战计划c》。
《邕钦地区作战计划a》主要内容:“以第10师团主力,配属野战重炮兵第一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22联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4联队,正面进攻支那正面防线。
以第2师团为主力,协同相应配属部队,从左翼实施迂回,绕至敌主力侧后,配合正面第10师团攻击敌军。
以第4师团为主力,配属工兵一部及山炮兵一部,从右翼实施迂回包抄,目标为支那后方旧州、百济,切断支那部队退路。
在攻势发起前后,联系南宁板垣兵团,请求派出一部,从邕钦路东北方向对大塘支那实施攻击,与第6军一起,夹击支那部队。”
这是一个典型的日军进攻计划,一部正面佯攻,主力实施迂回和包抄,另以一部切断敌人退路,这种进攻计划目标不仅仅是打通邕钦路,而是将对手一网打尽!
这个计划如此宏大,如此具有日本特色,要是2年前,甚至1年前,寺内肯定大加赞赏,不过此刻的寺内寿一和一干日军高级军官均在心里摇了摇头。
这种计划的成功不仅仅在日军的身上,更在对手身上,对手必须是一个很保守的将领,在日军各部实施迂回的同时,守军主力按兵不动,呆呆地等待日军完成内外纵深的合围。
如果对手敢于冒险,而且有很强敌情分析能力,能预测到日军的攻击方式,那敌人只要用一部守住主要防线,另以主力围攻迂回日军的一部,那日军就麻烦了,搞不好百济惨败再来一遍…
对手的指挥官是许鸣,想到这,寺内寿一不由得发出哀叹,为什么对方的指挥官不是阎锡山呢。
寺内用眼神示意了下,藤本继续开另外一个文件袋,这次的文件袋很厚,是《邕钦地区作战计划b》。
这个计划没有冒险的远距离迂回,日军兵分三路,从左、右、中路实施正面强攻,以飞机、火炮为支援,配属步兵、工兵,对中国的阵地实施中央突破,突破的同时,日军各个作战部队利用火力上的优势,将对手的阵地逐一分割,并且一一围歼。
等主攻方向取得突破后,日军再以有力一部,在左右两侧实施迂回和包抄,将支那部队捕捉消灭。
《邕钦地区作战计划b》看起来比计划a要简单,其实不然,这个方案比前一个要复杂的多。
这个方案必须要求三个日军师团互相紧密配合,而且日军各个兵种之间也要协调到位,还要对战局的实时进展有精密的控制,这是一个具有德军特色的作战计划。
山下奉文摇了摇头,道:“这个方案,我军暂时无力施行。”
山下年轻的时候当个驻奥的武官,知道这种方案不是日军能执行的了的,这种方案不仅仅对火力要求极高,还要各参战部队有超强的协同作战能力,所有的参战部队像一架机器上的零件,全部有效地运转,不能出任何差错。
日军的战术能力强,只是比中国军队强,其实比中国军队的王牌军也不见得强到哪里,不要说在这个时空,就是在历史上,日军取得胜利的大部分方式不是因为他们会打仗,而是日军的作战意志强于中国军队。
日军的战术充其量在当时也只能算中下水准,营连级别的协同尚可,但团级(联队级)以上就基本没有配合了,淞沪会战期间,西方国家对日军的战术素养大为鄙视,认为日军的战术水平也就是一战时期的标准。
更不用说三个野战师团、一个炮兵旅团,和其他工兵、辎重兵、通讯等诸兵种加在一起、超过10万日军的完美配合,小鬼子有这个水平,早就把中国灭了。
安井藤治和佐佐木到一也点点头,不是同意这个方案,而是同意山下奉文的观点,作为日军精锐师团的师团长,这些见识还是知道的。
藤本铁雄叹了口气,开始发放第三个作战计划,《邕钦地区作战计划c》。
两个海军中将也拿到了这个计划,近藤信竹看了下内容,眉头皱了起来。
这个方案和前面两个相比,在进军路线上毫无新意,日军依然是正面强攻,两侧协同进攻,唯一与前面不同的是,日军的进攻方式与前者不同,是特种作战。
所谓特种作战,是日军计划在正面一次性释放7-10万枚毒气弹,这是日本所有的库存,利用中国军队防化学能力不足的缺点,将其在一天之内倾泻到国军的主阵地。
根据日军的推测,眼前中国军队虽然号称王牌军,但防毒能力也仅限于每人一个防毒面具,日军这次使用的毒气弹是特地在国内开发的,中国军队根本防止不了!
日军在往常的特种作战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失能型(催嚏性)的毒气弹,比如日军称为“红1号”的二苯氰胂,“绿1号”的苯氯乙酮,这种毒气弹让国军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日军从而轻松占领阵地。
武汉会战中,日军也试用了部分糜烂性毒气弹,比如“黄1号”芥子气,这种黄弹毒性极强,人的皮肤只要露在空气中就会中毒。
这种毒气战日军使用的数量较少,这并不是日军怕国际公约或者坚守武士道精神,而是这种毒气战有很强的后遗症,日军使用后,这种毒气战会遗留在中国军队的阵地里无法消散,日军一旦占领国军阵地,他们自己也会中毒!
武汉会战中,部分染毒的日军无法得到有效的根治,当时的日本,连自己也无法治理这种毒气弹。
而这次参谋们计划采用的毒气,不仅仅包括“黄1号”芥子气,还有“黄2号”的路易氏气,特别是后者,人的皮肤只要沾上,会迅速腐烂,而且还有一点,人的衣服无法防护这种毒气!
长谷川清和近藤信竹互相看了看,两人眼里均大起鄙夷之色。
寺内装作没看到,对众人问道:“诸君,你们看第三套方案能否使用?”
三个师团长沉默不语,这次使用的毒气弹规模极大,根本无法在国际上掩盖,使用这种战术后即使能取得成功,相关的将领也会成为舆论的指责对象,可现在日本又有什么办法了,正常的战术已经无法打通邕钦路的任务了。
还是参谋长冈部直三郎打破了会场的寂静,他用颤抖的语气道:“这种战术成功可能性极大,但皇军使用后,必须尽可能消除使用的痕迹,还有,还有皇军必须大批使用特制的防护服装,确保皇军将士不受影响。”
到现在,日本陆军仍然不考虑国际影响或者道德观念,甚至不考虑自己士兵的安危,他们唯一考虑的,就是是不是能取得胜利,“尽可能消除使用的痕迹,”那是占领国军阵地后,将所有失去抵抗能力的国军士兵全部杀死灭口,而所谓的防护服装,以日军的工业水平,恐怕也不能防护这种号称“毒气之王”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
寺内一一看过去,三个师团长和他们的参谋长接连点了点头,最后,寺内寿一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此次邕钦攻略,采用此战战法,参谋部,立刻拟定详细作战计划!”
接下来的内容,是陆海军对各自职责的划分,海军第三舰队负责对中国广东、广西地区轰炸和对地支援,第五舰队负责运输辎重、人员、装备,一共有9万7千名日军需要运输,还有105万吨作战物资,预计分三期进行装运…
会议的最后,是陆海军签订合同,近藤信竹看了过去,合同的一个重要条款,是向任何人不得泄露这次特种作战的内容,战后也不承认,连对天皇都不行!




抗战雄军 第308章 邕州会战(66)
一周前的大塘,看起来像个巨大的工地,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壕沟,像无数个辛勤的蚂蚁一样劳动的士兵和民众,那现在的大塘镇,已经恢复了原状,从天上或者远处看过去,大塘又是原来的大塘了,一批批绿色的植物像毛毯覆盖在古镇的周围,偶尔有稍高的灌木丛和小树点缀其中,就像地毯上的花纹一样,不时有亮晶晶的影线环绕,那是人工挖掘的沟渠,沟渠里的水,在广西温暖的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许鸣点了点头,这是伪装的最高境界,一切和原来一样,许鸣自己不注意,都看不出那些离地面仅仅半米高的小土坡是一个个隐藏的火力点,而那些看起来像掩体的,则大多数是假工事。
工事还没有最终建成,主要是坑道建设和工事之间的通讯线路布置、火炮和各掩体火力点的试射,这些要通过明后天的演习来检验。
第26军和第5军的工事建设水平都是一流的,第71军也通过运输机运来一批工兵干部,三个王牌军合力打造的防线,绝对是中国最高水平的防御设置。
许鸣、胡琏、宋希濂等人一一视察,107师师长谢晋元在一旁给众人讲解,后面还跟着一个拿相机的美国大胖子,正是著名战地记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这里防守的是641团2营,东面那个小路是陷阱,敌人如果想绕到我们正面防线的背后,将会受到三面夹击…
…这里是重机连的暗堡,负责恻射进攻的日军…
…这个“千里壕”上防守的,是三连的掷弹一组…”
听了谢晋元的讲解,众人纷纷点头,连许鸣也觉得这个阵地没有什么问题,这里也许不如1944年栗林忠道构筑的硫磺岛防御工事,但小日本更不如历史上400艘战舰和2000架飞机进行支援的美国第5两栖军。
谢晋元的脸上颇有得色,众人在视察的最后走到大塘的最高点,大塘西北的花甲山,谢晋元站在一个高高的石头上,指着东南的大塘阵地,自信地道:“总座,胡军长、宋军长、叶总司令,就是小日本三个师团一起来,我一个师也能挡住他们!”
“咦,那咱们回去吧,待在这里看起来也起不到作用了…”胡琏朝谢晋元眨了眨眼睛,调侃道。
“胡军长,你…”虽然知道胡琏在开玩笑,谢晋元还是被噎得不轻。
两人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却经常斗嘴,只不过一般谢晋元说不过他。
旁边众人也均露出笑意,整个邕钦兵团的指挥层,显示出一片乐观的气氛。
花甲山离兵团司令部不远,从山上下来,穿过一笑不到2里的小路,就到了那团村。众人刚刚走了半天,都有些疲惫,许鸣做到凳子上,勤务兵给诸将倒上白开水。
两里的小路,欢庆的气氛还没有消除,谢晋元和胡琏还在斗着嘴,就像吵架的小夫妻一样,而宋希濂在一旁,则时不时煽风点火,颇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
负责外部情报的参谋文庆中校给许鸣送来一沓文件,这些都是刚刚收到的电报,最上面的一封是南宁日军的情报,板垣征四郎现在没有采取任何反攻架势,摆出一副被动地等待救援的样子,这无论是对一向主张讲究攻击精神的日军,或者讲究冒险的板垣征四郎来说,都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有日军在中国各个战场上的调动情况,还有关东军在东北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消息,日军第4师团已经于前天从大连离港。
看来这次来的是第4师团,关于第4师团,后世的中国对此颇加贬斥,说这个师团是大阪商贩师团,攻坚畏难,行军缓慢,遇到敌人则逃得飞快…
现在的许鸣已经不会用一个作家的眼光考虑问题,第4师团是日军的老牌常设师团,师团长正是后世大大有名的山下奉文,一支部队,有优秀的指挥官,有严格的训练,有武士道精神这种战斗意志,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能得到保证的,除此之外,这种常设师团他的士兵都是现役士兵,经过军国主义熏陶,不可能像商贩一样,毫无战斗力。
那第4师团的战斗力也许不如第2师团,但应该和第10师团在伯仲之间,许鸣想到这里,对这支部队没有一丝轻视之心。
还有一封来自日本国内的绝密电报,是刘爱国发向法国巴黎的,然后从巴黎转到河内,再从河内转到广州,最后才转到大塘这里,经过一番转折,三天前的消息到现在才能到。
这封电报没有日军任何兵力、番号、作战计划的情报,刘爱国毕竟是一个“越南人”,不可能搞到那些绝密的内幕,刘爱国只是透露了一点,“整个日军的高层,对这次打通邕钦路之战抱有很乐观的气氛。”
许鸣看到这份电报,惊得站了起来,刘爱国因为担负的责任太大,是不能轻易向国内输送情报的,现在冒险,肯定是有重大消息,显然,敌人的乐观,表明日军对胜利充满信心。
众将本来都在聊天,看到许鸣这个表情,全部停了下来,胡琏走近前,想接过这封电报。
许鸣摆摆手,示意不可以,然后用火柴将这份电报点燃。
许鸣歉意地解释:“这个消息,国内只允许三个人知道。”
三个人,应该是蒋介石、负责这个情报员的唯一上级、还有就是许鸣,从许鸣的态度来看,这个情报员在日本担任相当的职位,身份极端敏感。
众人心里均大起羡慕之心,不过他们对许鸣这种表情还是感到奇怪,莫非是日军出动更多部队,不止3个师团,或者小鬼子将炮兵大大增加,可再怎么加,也不会比九江更多,现在守军的实力,可比九江那时要强多了。
宋希濂打破会议室的平静,他用略带惊讶的语气道:“总座,到底是怎么回事?小鬼子增兵了?”
许鸣摇了摇头,他已经站了起来,现在走到指挥部中间的沙盘,望着邕钦路的防御工事。
许鸣的眉头紧锁,显然在考虑什么,别人看许鸣在思考,也不敢打扰。
过了大约一刻钟,许鸣方才问了一句不相干的话,“你们对我军的胜利是不是毫不动摇?”
1...124125126127128...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