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众人纷纷称是。
许鸣这次说起情报内容,“可日军的高层,对他们的胜利也是深信不疑!”
“啊!”众人颇为吃惊,再联想到南宁板垣兵团举动的不寻常,宋希濂摇了摇头,“许总司令,我实在想不出小鬼子有乐观的理由!”
许鸣点点头,如果说是武汉会战前,日本高层对一项战事乐观,许鸣毫不奇怪,但自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经历了一系列惨败后,日本再有这种乐观的气氛,就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小日本很可能想出了一记猛招!”一刻钟的思考,许鸣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答案。





抗战雄军 第309章 邕州会战(67)
日本人肯定会有一记猛招,但究竟是用什么猛招,许鸣想不出。
可想不出他也必须去想,这是一个司令官的职责,作为一个统兵10余万的高级指挥官,战后你可以享受荣誉和鲜花,同时对着记者大吹大擂;战时你可以无所事事,在士兵浴血奋战的同时,在下属的军长、师长紧张指挥的时候你自己休闲自在;但战前必须将一切方略策划好,拟定自己的作战计划,对敌人的计划作出预案。
对敌人动向的判断,是最体现一个高级将军能力的地方,战争很多时候,是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的,一步错,步步错,等错到无可挽回的地步,那就什么也来不及了。
许鸣静下心来,他首先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自己的优势:地形、只需要守住邕钦路(大塘)、士气高昂、部队精锐、补给通畅。
劣势:想不出,如果一定要有的话,是日本海军拥有航母编队,能在北部湾近距离对进攻的日军实施支援,不过许鸣对此大为怀疑,日本陆海军矛盾极深,海军是不大可能用主力舰队对陆军进行战术上的支持和配合,顶多也就是不管前线的实际情况,随便扔一通炸弹。
自己的优势极大,而劣势极微,还很不确定。
机遇:这次日军的三个师团是从中国关内和东北拆东墙补西墙调出来的,像第2师团,甚至在国军发动冬季攻势的情况下从安庆出发,可见日军存在极为严重的兵力短缺,如果将这3个师团击败,整个战局将对中国极为有利。
风险:这次国军的三个军都是王牌军,也是中国军队最强的战略力量,一旦失败,甚至损失惨重,那就对抗战的前景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他许鸣也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司令部里有一块黑板,是平时长官们给士兵做教育训练的,许鸣亲自拿了进来,将黑板挂在指挥部的墙上。
许鸣将自己部队的优势、劣势、机遇、风险一一写出,许鸣写的很慢,他边写的时候一边还在思考,考虑自己还有什么遗漏。
足足一个小时,在众人凝重的目光中,许鸣将这些全部写完,然后问道:“你们看,我写的对不对。”
众人均点头称是,许鸣对这些宏观上的分析一向到位。
许鸣苦笑着摇摇头,拿起粉笔,在优势和劣势两条上面打了两个大大的x。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许鸣道:“我军的优势绝没有这么大,而我军一定有一个我们没注意到的劣势,而这个劣势,是日军高层乐观的理由!”
像一个断案高手一样,许鸣开始对扑朔迷离的战局进行抽丝剥茧。
许鸣在刚才写字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历史上各种中日之间的各个战例,首先自然是南昌之战,日军以最强的第6师团为佯攻,第101、106两个特设师团主攻,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发放超过3万发毒气弹,然后以装甲部队实施对国军的迂回和包抄,一周之内即拿下南昌。
南昌之战实在太过经典,后世的日本,尽管无条件投降,但他们的战史专家仍然对冈村宁次的这次军事行动大肆吹嘘,比如有人就认为,德军进攻波兰的闪电战,不过是南昌之战的翻版…
许鸣没有意识到日军会采取毒气攻势,因为南昌之战中,日军真正的杀招是装甲部队的突击,这种突击,彻底击溃了罗卓英组织的修水防线,反而,那几万发毒气弹显得不太重要,后世无论是日本的战史专家,还是战役后中日的军政高层,都认为这次毒气攻势其实毫无必要,日军不打3万多发毒气弹,打同意数量的炮弹,也能击败国军。
许鸣也想起了历史同期的其他几个战役,随枣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中条山战役…这些会战,许鸣有些细节也记不清楚了,战役的结果则是有败有胜,但所有的会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日军进行的是正常的军事行动。
这种正常的军事行动,绝对攻不破许鸣的大塘防线!
许鸣拿起黑板擦,把上面的优势劣势全部擦掉,然后写上大大的两个大字:“大塘”。
许鸣紧跟着解释道:“我不知道日军会采取怎样的军事行动,我只知道一点,我军的劣势一定会围绕着大塘。”
许鸣举行的军事会议,一向是可以开诚布公的,谢晋元站起来疑问道:“总座,我军大塘防线可谓固若金汤,怎么会是我军的劣势?”
许鸣看着谢晋元,然后对着他的眼睛正色道:“中民,世界上从没有固若金汤的防线,马奇诺防线也有其弱点。”
“诸位,我不知道小鬼子会这么做,但日军的行动一定会围绕大塘做文章,一定会围绕大塘…”许鸣本来说的很慢,语调也较轻,有些喃喃自语的神态,但突然他转过身,用高高的语调大声道:“我知道我们的劣势到底是什么了!”
“是什么?”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一个倒茶的参谋也惊讶地看着许鸣,热水瓶口还开着,冒出丝丝的热气。
“是保守!是只想守住邕钦路!只想守住大塘!而保守,是一切失败的根源!”许鸣继续加大了音量。
“中民,芜湖之战、明光之战和安庆之战我军的胜利是什么原因?伯玉,九江之战和南浔大捷我军的胜利是什么原因?子珊、桂庭、衍功,昆仑关和百济之战我军的胜利是什么原因?”
许鸣这番话又快又高,别人根本插不上嘴,当然大家都知道,许鸣这番话是不需要别人回答的。
“是进攻!是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进攻!只有进攻,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
“什么?许鸣要放弃大塘?”老蒋正在喝白开水,津津有味地看着一封来自苏鲁战区的战报,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地跳了起来。
因为日军把两个精锐师团调走,苏鲁战区和第5战区压力大减,这两个战区准备加大投入,各自发起一波强大的攻势。
其他战区的行动也比较顺利,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只能困守,缴获的文件显示,日军各个作战部队,不仅充斥着大批新兵和退役的商贩,连前线的粮食和弹药也无法维持了。
老蒋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先把南宁的7万日军全部歼灭,板垣征四郎,你不是很厉害吗?要把我中国打到服为止?娘希匹,我先把你灭了!
再把钦防上陆的三个日军野战师团,这个事交给许鸣就可以了,有他在,邕钦路的战事还有什么忧虑的…
广西战役结束后,恐怕要转入战略反攻了,是先反攻徐州?还是直接反攻南京,或者从浙赣线开始,先攻克杭州?老蒋这段时间,已经在考虑到这些问题了。
结果许鸣发来这样一份电报,还派参谋处长车藩如坐飞机过来解释。
这要是一般将领,老蒋早就一顿骂人的电话打了过去,大塘是多么重要的地方,还建成了那么坚固的阵地,宋希濂都发电报来,说大塘工事“极其坚固,敌军绝不可能越过…”
可许鸣,老蒋也不敢这样做了,中国人都知道,说不定地球人都知道,你蒋介石在打仗上,恐怕是不如这个“小白起”的,白崇禧那么高傲,谁也不服,现在还不对许鸣佩服得一塌糊涂。
老蒋赶快通知,不久,何应钦、陈诚、罗卓英、林蔚等人用最快速度赶来,车藩如则列席最后。
车藩如将许鸣在会议上的想法全部报告,然后道:“委员长,许总司令让我转达,日军此次行动,必然极其猛烈,有我不能预防之虞。
此次我军不守大塘,看似放弃优势,实则与日军争夺主动,乃变保守为进攻,变明为暗的措施。”
罗卓英站了起来,“委员长,我虽然不知道日军到底会采取如何战法,但许鸣总是不会错的…”




抗战雄军 第310章 邕州会战(68)
现在许鸣在后方已经有了一大堆脑残粉,只要他提出军事上的意见,看起来合理的,会认为:“嗯,就该如此!”,看不懂的,比如这次,则会替他找理由:“许鸣这样做,一定有深意!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但我知道他这样做一定是对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盲从效应,不过连老蒋也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什么错,有的时候,胜利者是有特权的。
蒋介石同意了许鸣的方案,不过老蒋还是对那里的战事有了一丝担心,当即发电询问,“…邕钦路可阻挡敌军多长时间?”
许鸣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外加一个感叹号,“永远!”
老蒋这次放下心来,南宁的日军有7万,而且粮弹充足,中国军队实施攻击是很困难的,现在桂林行营正在南宁外围进行攻坚准备。
按照正常的中日士兵交换比,7万据险而守的日军,国军极可能损失20万以上的兵力,这无论是蒋介石,还是白崇禧都是无法接受的,现在有了许鸣这样一句回答,老蒋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确定了对南宁之敌的作战方针。
就是以守为攻,将南宁外围的各个地段建立巩固的防御阵地,防止日军突围,特别是东北的邕钦方向,国军邕宁兵团集结主要兵力,严防板垣的部队突破,从而影响到邕钦路上的战事。
南宁附近的战斗出现奇怪的现象,被围的日军没有突破的打算,围攻的国军也没有攻坚的计划,双方均将希望寄托在邕钦路的战事上,双方对各自的胜利似乎都毫不怀疑。
**************
苍凉的海风刮过,带来一丝汽油和柴油挥发的味道,钦州的港口,一片几乎望不到头的船只铺在海面上,有褪下了炮衣,将炮口指向岸边的战舰,有满载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船,也有体积小、操作灵活的小艇。
日本为这次打通邕钦路战役可是花了血本的,军部将大批日本本土的船只调了过来,连很多渔船也不放过,现在北部湾一线,除了30多艘日军战舰外,各式运输船只达到了1200艘!
“吆西!”看着不断涌上岸一样的大军,寺内寿一满意地叫了起来,现在已经是11月24日,日军第2师团和第4师团已经全部上岸,第一批的50万吨物资也和这两个师团一起,在防城和钦州各自完成了登陆工作,根据现在登陆的速度,三天之内,第10师团也将全部上岸,第二批物资则在邕钦路打响后不久,开始补充上去。
想到即将到来的胜利,寺内更加得意,他对这次的特种作战充满信心,这次日军将国内所有的化学炮弹都运了过来,包括1万5千枚“黄1号”、1万7千枚“黄2号”、4万2千枚“红1号”和2万多枚“绿1号”,总共9万多枚化学炮弹。
想到击败冈村宁次和板垣征四郎这些日本名将的许鸣,将会在他寺内寿一的手上来一次惨败,他甚至感到有一些小激动,大日本帝国,需要的正是他这样像时宗一样的人啊,北条时宗击败元军,挽救了日本,而他寺内寿一,将会在支那战场上,力挽狂澜,催锋正锐,将支那的战局彻底扭转过来!
“司令官阁下,这次我军的行动一定能取得成功,将反动、顽固的许鸣兵团一网打尽!来祭奠九江和广西战死的皇军将士!”参谋长藤本铁雄似乎看出了寺内的内心,恭维道。
寺内没有谦虚,“支那人,不把他们狠狠打一顿,是不知道皇军的威严的!”
总司令和参谋长这样说,其他人自然不敢落后,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畅想皇军在邕钦路上的辉煌胜利,仿佛这些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
不过也有泼冷水的的,第2师团师团长安井藤治最近一年和中国军队屡次作战,对许鸣有一些了解。
“大将阁下,许鸣一向极善谋略,常能考虑到对方的行动,我在安庆,详细研究了马窝之战,还有龙津之战…”
看着安井担忧的面孔,寺内眉毛抖了下,他将目光转向藤本,藤本会意,道:“安井师团长,您的担忧是没有道理的。
许鸣尽管是支那名将,他确实能推测出皇军的行动甚至进军的路线,但他决不能预料到这次我军的行动,因为这次行动,不是人力所能预测的!”
寺内也接过话,补充道:“冈布参谋长说的是很有道理,我们要重视敌人,但也不必将他们想象成天神,一个人将军再优秀,也只能根据原有的知识和对对方的了解来预测行动,是不可能预料到从未发生过的事实。”
这番话并不能完全打消安井藤治的担心,不过他也不会刻意去顶撞寺内寿一,安井唯一颔首,道:“感谢寺内大将阁下的提醒!”
寺内将目光转向安井藤治,似乎是看透了安井的内心,道:“与其怀疑皇军能否胜利,还不如担忧胜利后怎么办?”说到这,他对着一个带着没有穿着军装,一身西服打扮的中年人。道:“本田先生,后续的工作就靠你们外务省了。”
这个中年人叫本田辅一,是日本外务省负责对外宣传工作,他对着寺内寿一一个鞠躬,“请伯爵阁下放心,所有的人员、记者和摄像器材都已经完全准备好,连支那俘虏的口供都已经准备好了!”
本田这样一说,寺内的老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放下了唯一的担心。
担心的不是日本不能取得胜利,而是担心胜利后如何应对国外的舆论。
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一方面觉得英美各国轻视他们,一方面又很重视这些国家的舆论,南京大屠杀后,涉案的各个师团长基本上被解除职务,虽然有皇道派和统制派内斗的因素,但也有免除舆论的压力方面考虑。
日本签订了海牙国际公约,同意不使用毒气等化学武器,这次不但使用,还一次性使用了近10万发,这种大规模的使用,绝不可能瞒过世界各国的,前段时间的陆海军联席会议,寺内本打算攻占大塘后,毁灭一切证据,但他也知道,这很难做到,中毒的中国士兵不可能全部死亡,肯定会回到后方将这一切披露出来。
对此,寺内等一群老鬼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妙招,这就是恶人先告状,占领大塘后,日军反过来首先污蔑中国军队使用化学武器。在第一时间,日本新闻记者的报道、相关的影像资料,还有“支那战俘”的口供将会出现,在舆论战和宣传战中,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
“大批中国军队中毒,那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毒到了…
大日本帝国,将对支那军队在广西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表示极度愤慨,帝国将会保持追究责任的…”
现在日本的同盟社和外务省已经将相关的稿子打好,就等签上日期了!
寺内等人洋洋得意,他似乎看到了中国军队一批批地在毒气弥漫的战场上倒下,中国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也全军覆没,坦克被日军缴获,慌乱失措的支那人在山野上到处逃窜,无敌的皇军轻松地将失去组织的对手一股股歼灭…
“寺内元帅,真是真是令人向往的称呼啊!”寺内寿一得意地畅想。
一个骑马的日军通讯兵急促前来,向寺内行了一礼,“总司令官阁下,小董方向的搜索,没有取得进展!”
寺内寿一将头转向安井藤治,这次对小董的威力搜索是由最先上岸的第2师团进行的,第2师团在一年多在安徽西部和中国军队的交战中,总结出了一套复杂地形下的丛林战法,这套战法往往是班组级别,甚至两三个人的小队,充分利用密林和山岭的地形,实施狙击和搜索作战。
为此日军还单独进行了编制上的改变,也配置了相关的武器和装备,第2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旦认真下来,立刻占据了皖西地带的战场搜索和侦查主动权,桂系的部队在双方的狙击对抗中屡屡失利。
现在却失利,看来,他们碰到了对手。
“是支那26军狙击部队?”
“是的!”
狙击战术的老祖宗来了!




抗战雄军 第311章 邕州会战(69)
“啪!”,一声沉闷的枪声响起。
一个缓缓移动的草丛登时停了下来,草丛里流出了红色的液体,还有隐隐飘过来的血腥味。
闻着这个味道,狙击手赵天才知道他命中了这个敌人,刚才这个日军隐藏得非常深,离他仅仅一百多米,但就是确定不了位置。
中国是第一个拥有狙击部队编制的国家,而赵天才是第一批被选拔进狙击营的狙击手,凭借优秀的战场嗅觉,他能闻到敌人的气味,一个狙击手是否合格,甚至优秀或者杰出,往往取决于这种嗅觉。
还有耐心,足足等了近20个小时,赵天才和他的观察员才最终等到了机会。
赵天才朝左边的大树看过去,那里有一群很大的樟树,浓密的枝叶将里面的空间全部遮盖起来,一个人如果隐藏在那里,是极难发现的。
一个发黄的樟树叶向左边摇了三次,又向右边摇了三次,这是观察员王云生给他发的信号,这里还有一个鬼子的狙击手!
也有可能是观察员,日军现在也有了狙击编制,往往一个狙击手,配备一个观察员,有的还有副狙击手,长期和残酷的战争,双方都学会了这种战术的精髓。
还有一个日军,赵天才丝毫不敢大意,这种狙击手的对抗,生死不过是一瞬间,尽管己方有2个人的优势,但也不过是两颗子弹的事情。
双方还在等待,等待着对手露出破绽,狙击手最重要的品德不是别的,正是耐心,一个没有耐心的狙击手,哪怕他的伪装再逼真,哪怕他的射击再精准,也不过是敌人的战果。
他不禁回想起一年前的情景,那时候小鬼子是多么蠢啊!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鬼子大摇大摆地前进,戴着明晃晃的钢盔,刺刀也不收起来,反射着夺目的光芒,有的不知死活的鬼子还一边前进一边大喊大叫…
哎,这么蠢的鬼子再也见不到了!
***********
以小董为中心,双方的狙击手在附近的山岭和树林里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双方不时有狙击小队被灭,也不时有后续的人员加入。
安井藤治看着眼前这份伤亡统计表,三天的战斗,日军付出了大约300人的代价,平均每天100人,却没有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小董西北和西南的区域,第2师团依然无法顺利展开搜索和侦察工作。
“师团长阁下,让他们撤回来吧。”这份统计表是参谋长***统计的,看到安井忧心忡忡的表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安井藤治摇了摇头,“坚持下去把,这个地方我们不能退让,传令下去,再补充一批上去。”
狙击手是非常宝贵的兵种,从狙击教育到单兵装备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本44个师团,也仅仅有第2、6、13师团配备了独立编制的狙击大队。
日军每个狙击大队约550人,结果3天死伤一大半,也难怪安井和**心疼,日军的狙击技战术水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装备上还强于国军的狙击手,但小董这里的中国狙击部队却有一个重大的优势。
这就是主场优势,在日军未来之前,第26军和第5军的狙击营就全面勘察了这里的地形,甚至布置了相当多的单兵工事和秘密掩体,日军的狙击大队属于“客场作战”,这正是日军在狙击对抗中失利的重要原因。
不过安井也没有办法,狙击战术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用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这种战术很受战场环境局限,也很难大规模杀伤敌方人员,狙击手最重要的是起到军队斥候的作用,像小董地区,因为中国方面控制了这里的地形,日军的一举一动基本上落入国军的眼中。
为了不变成瞎子和聋子,安井不但把第2师团狙击大队的所有人员全部投入,配属了部分步兵,但这没有挽救日军的劣势,第2天,日军在小董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的搜索工作遭遇重大挫折,在持续一天一夜的对抗中,日军上百个狙击手、观测员死伤,配属的上百名步兵也伤亡过半。
“哎!”收到这个消息,师团长安井藤治深深叹了口气,这种纯粹技战术水平上的失利,让安井有一种失落感,不过他想到狙击战术居然是中国人发扬光大的,据说还是许鸣亲自编制了支那部队的狙击营,安井只能报以苦笑。
“让他们撤回来吧,在道路两旁3公里处设置警戒即可。”安井吩咐道,说完,他带上军帽,走出房间。
“司令官阁下,今天我军在小董以西方向的搜索工作非常的不顺利…”安井藤治走到钦州寺内的临时指挥部,这里原来是一间法国人修筑的教堂,日军9月份登陆后,114联队将其辟为联队部,寺内看这个地方比较安全,环境也不错,就将其作为第6军的司令部。
“安井师团长,为什么不多派些步兵?要不,派迫击炮部队去?”
见寺内寿一提出这样的问题,安井知道这位出生尊贵的伯爵是对狙击战术一点也不懂,他只好委婉地提醒道:“司令官阁下,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步兵 ,无法承担狙击兵的职责,而小董周围复杂的地形,是不适合大部队作战的。”
寺内点点头,装出一幅懂了的模样,不过至少他懂得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军队遮蔽了战场。
1...125126127128129...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