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这些火炮到这里来可不容易,日本现在的火炮生产远远跟不上前线的需求,为了攒够这些,日本将台湾、本土、朝鲜等守卫部队的火炮给拉了过来,在运输方面,日本将国内的运力全部动员,负责运输的日本各式船只超过了1200艘,这也是为什么日军从百济之战结束后,足足花费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实施进攻的原因,这次打通邕钦路之战,日本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确保战役成功,要是再失败,哪怕是打平,日本在短时间内恐怕也没有能力组织相同规模的进攻了。
11月30日,当清早的晨雾刚刚散去,日军首先由航空兵实施了轰炸,从海口起飞的在日本航空第14战队和第16战队约70架飞机,日本海军第3舰队赤城、疾风、加贺、龙骧、四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约150架,总数超过200架的日本各式战机轮番对百济、旧州、大塘等地的中国军队发起空袭,空袭规模之大,仅次于淞沪会战和武汉空战时的规模。
日本航空兵空袭的规模之大,超过了许鸣的意料,海口机场因为地形和场地限制,最多能起飞不到100架飞机,而且因为土质的原因,那里无法起飞重型轰炸机,但许鸣没有想到日本海军会动用航空母舰实施对地支援,按照正常的情况,日本海军是不大可能动用主力战舰配合日本陆军的。
他当然不知道,日军天皇亲自在御前会议上发了话,日本整个海军都要参与这次救援板垣兵团的行动,日本陆海军虽然矛盾极深,但无论如何属于日本的“内部矛盾”,由天皇亲自安排,日本海军这下也是出了血本,动用了4艘航母,日本当时名义上拥有8艘航母,但“凤翔”号和“龙凤”号无法实施作战,能用6艘当中的4艘来配合陆军,日本海军也是拼了。
许鸣的指挥部那团位于小董西北约10公里,但就是这样,许鸣也能从旁边的山头上看到大塘附近的阵阵浓烟,用望远镜从空中看去,日本的飞机像苍蝇一样,不断地俯冲和扫射,因为距离太远,看不起具体情况,但可以想象,那里承受着强大的压力。
“赵志,准备下,我们到前面去看下。”日军攻势如此猛烈,许鸣有点坐不住,准备亲自到前线去实际观察战况。
还没等许鸣出去,一个后方的电话打来,是从武汉来的,蒋介石打来了电话。
老蒋不放心这里的情况,四艘航母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日本有了一个可以活动的机场,用来随时空袭中国的沿海城市和支援邕钦路上进攻的步兵,本来大塘这里有个坚固的阵地还好,但许鸣却是一副野战的架势,老蒋也是坐不住了。
“…委员长,不用担心,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非常深,海军说不定希望日本陆军打败仗,鬼子飞机虽然多,但炸弹丢得一点也不准,而且也没有战术上的配合…日本炮兵?委员长,这更不用担心,九江那里经历过了,这里比九江可差远了…”
别的国军将领面对日军猛攻,报告老蒋的都是夸大日军的优势,但许鸣不同,他是故意缩小日军的规模,蒋介石当然知道许鸣这是什么意思,许鸣是怕后方的人担心,用这种说法来安慰他自己。
被许鸣这个小年轻安慰了,老蒋这个一国领袖感觉非常的无奈,他提醒道:“许鸣,这里和九江甚为不同,九江远离倭国本土,其海军无法支援,各种物资亦难补给。
桂省地区,倭国已经占据了琼崖,他们的补给…”
现在的老蒋已经能认识到补给对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日本的海军优势实在太大,中国的“江”军根本无法抗衡,现在邕钦路上进攻的日军虽然“只有”3个师团,但火力一点也不逊色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时期日军10个师团的火力。
好不容易等蒋介石打完电话,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也打来电话,张发奎的电话是好心,询问许鸣是否需要帮助。
从昨天开始,日军的海军航空兵就袭击了广州和厦门,上千人死伤,张发奎和余汉谋等人昨天灭了一天火。
说到这件事,张发奎话里忍不住气愤,最后他对许鸣道:“千里,小鬼子实在太恶劣了,炸弹专扔市区,死的都是老百姓,四牌楼烧了个精光,千里,我在地上拿小鬼子的航空母舰没办法,你主意多,有没有点子?”
这许鸣哪有办法,真有办法的,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美国海军,许鸣本想这个事情给略过,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点。
“向华大哥,你能不能找到一批死刑犯,或者不怕死的其他人也行,要年轻人,受过一点教育。”
张发奎感到很惊讶,“千里,要这些人干什么?”
“向华大哥,暂且不能说,如果我们运气够好的话,也许能让鬼子的航空母舰吃一点亏。”
许鸣想到的,自然是模仿日本人历史上的神风敢死队,这个事情搞到武汉来不及了,张发奎是广东的最高行政长官,全面负责军事和行政,他如果支持,事情好办得多。
“千里,好吧,我马上去办这个事。”
“多谢向华大哥,我会马上派人过来,详细的向你解释,具体的,明天我派我的参谋程子远过来。”





抗战雄军 第316章 邕州会战(74)
狂轰滥炸一整天,日军仅仅发动几次以大队规模的试探性进攻,来寻找中国军队的破绽,不过日军并没有发动特种攻势,在整整一天的炮兵和航空兵的轰炸中,日军使用的都是常用的航空炸弹、燃烧弹和高爆弹,但面对中国大塘防线的坚固工事,尤其是大量半地下工事,使得日军整个一天的轰击效果极小,根据第107师发送的战斗详报,国军直接损失仅仅100余人。
日军为什么不按照原定计划使用毒气弹?按照原定的计划,日军在进攻第一天就发动特种攻势,配合大量的航空攻击,一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从11月29日晚开始,日军的所有火炮都秘密已经进入了炮位,炮手和其他人员也抵达各自的位置,很多毒气弹和各式烟雾弹都被储存在指定场所,随时准备发射到国军的阵地,整个日军的200余门火炮,还有一线的近5万名日军,已经全部做好了准备。
只不过,11月30日整整一天,前线的日本炮兵都没有等到寺内寿一发动特种攻势的命令。
作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兼日军第5军司令官,还是日本老牌伯爵的寺内寿一此刻没有在前线,而是在钦州的大青山,这里正对着钦州港,不远处的港口外面,还有大批日本舰船在负责运输。
尽管是秋季,但大青山上的植被仍然显得郁郁葱葱,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季节的影响,一阵大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不远处,一个日军的旗帜也高高地飘在空中。
寺内苦恼地摇了摇头,问旁边负责气象方面的方面军第2课课长中岛永正少佐,
“中岛,大约多少天风速才能降下?”
中岛听了都快哭了,根据日军几年前偷偷测量的水文和地理资料,这段时间应该是风平浪静的时期,哪想到南中国海的洋面起了一阵台风,结果影响到了这里,在昨天钦州和附近的地区还是和风,非常有利于毒气的使用,没想到11月30日一早,风突然大了起来,风速达到13米每秒,而在大塘的前线,经过日军测量,风速也达到11米每秒。
这就是毒气战的局限性,毒气本身工业要求并不复杂,对缺乏有效防护装备的守军更是杀伤性极大,而且他能有效摧毁对手的抵抗意志,这也是日军为什么不顾海牙国际公约,在在侵华战争中频频使用毒气的根本原因。
但毒气使用的局限性非常大,对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均有很高要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速,对使用毒气进攻的一方来说,最理想的风速是1.5米/秒至2.5米/秒,属于微风范畴,最大不能超过5米/秒,超过了,毒气可就被吹跑了…
现在大塘守军那里的风速,已经达到11米每秒,这种情况下使用毒气战,效果可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对于抱着极大期望的寺内来说,是决不能接受的。
看着中岛永正满脸通红的表情,寺内寿一叹了口气,“现在大日本帝国陆军第5军和第6军的命运,甚至整个日支战事的结果,就寄托在这方面了,中岛,必须要给出准确的数字!”
看寺内语气放缓,中岛大着胆子道:“司令官阁下,根据测量组的预测,这种风速大约还将持续3天,在12月4日左右,风速将会有明显下降。
一听还有继续等三天,寺内真想骂人,应该说是骂天,他看着前面的海湾,海面上,上千艘各式船只在紧张和有序地转运物资,第4师团的2个步兵联队也在今天完成了登陆,只不过,寺内的心中毫无欢悦之情,毒气这种特种攻势在秘密策划和参谋作业中能起到保密效果,但一旦实施起来就可能泄密,现在前方的士兵已经知道了。
不仅炮兵知道了日军要实施毒气攻势,连很多步兵都知道了,日军的后勤部门已经将相关防护装置发送到最前线,这些防护装置可不是一个防毒面具那么简单,从头盔到手套都有一整套配置,军官甚至将毒气作战中的注意细节对一线的士兵进行了讲解。
现在准备进攻的5万日军,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日军要发动毒气进攻,可在这个节骨眼上,老天似乎在帮助中国人,起了一阵大风,还造不起晚不起,在日本人正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起了。
想到这,寺内寿一不仅仅感觉无奈,还有一种无助,甚至他感到一丝害怕,当年的元日战争,日本人两次依靠台风击败元军,难道这次大风开始帮助中国人?整个日本的命运,再次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风况上?
“寺田君,立刻命令前线部队,立刻停止进攻,立刻转入防御态势。”
作战课长寺田济一知道他司令官的意思,这是怕中国军队俘虏日军普通士兵,一旦有日军被俘,将情况吐露出来,那一切都完了。
“哈伊!”寺田一弯腰,行了个标准的鞠躬礼,然后立刻安排下去。
***************
12月1日,许鸣邕钦兵团那团的司令部,他还是爬到这附近的山头上,看着天空中密集的轰炸集群,不时他也用剪形镜观测大塘附近阵地的情况。
今天他将程子远放了出去,但神风敢死队是需要花时间训练的,还不知道短时间内能不能训练得出来,训练出来了,效果能不能保证?
这还不是他忧心的,忧心的是前线的战况,日军动用了如此大规模的炮击和轰炸,但前线的进攻居然是挠痒痒一样,给许鸣的感觉,就像一个美国拳王,跑到拳台上打起了太极拳。
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许鸣从不认为对手是在犯傻,日本虽然海运能力出色,但资源不算丰富,这里的每一发炮弹、每一枚航弹都是从日本国内运来的,按小日本一向讲究效率的套路,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企图。
可究竟是什么呢?导致日本人如此反常,许鸣感到极大的担心,他手上的三个军,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一旦打了败仗,不仅整个广西战局崩坏,整个后方的作战意志恐怕都要发生动摇!
他走回司令部,一个卫兵给许鸣爬上一碗菊花茶,这些天风比较大,加上人脑子里想得太多,许鸣嘴角有些上火。
第202师师长方先觉刚从南宁那边赶到,安慰许鸣道:“总座,不用担心,小鬼子没有什么别的本事了,我看是故弄玄虚。”
胡琏刚才也在这里,他笑道:“总司令,那个寺内寿一别看官大,其实没什么本事,也就能队伍阎老西,看见你,估计是怕了。”
两人都是好心,看见许鸣这几天上火,知道他是忧心战局,胡琏对许鸣是非常了解的,他感觉许鸣有一种很奇怪的做法,战局陷入危急或者关键的时候,许鸣非常乐观,至少表面上看起来乐观。
但一旦战局比较顺利,或者战局较为平稳的时候,许鸣总会有很多想法,会担心很多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像这次,许鸣就让参谋推演如果日军使用400毫米的巨型火炮,每发炮弹重达一吨的情况下,大塘能不能守住。
许鸣还安排了另外一项任务,如果日军使用3万发毒气弹,守军应该怎么防御?
方先觉、胡琏已经成为了名将,他们觉得许鸣的考虑是多余的了,日本人如果有400毫米的巨炮,或者能打出3万发糜烂性毒气弹,当初在九江早就用了,拿冈村宁次也不至于大败而归!
方先觉、胡琏,还有宋希濂、杜聿明这些人,应该是在抗战的烽火中成长起来,都成了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将领,但他们和许鸣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上的,他们不会考虑没有发生的事情,所做的预测和应对都是根据日军原有的战法进行推测。
许鸣毕竟是穿越过来的,加上下围棋下习惯了,有一种发散思维,他能感觉到日军怪异行动的后面,一定隐藏着什么。
“命令各师长以上干部,来司令部召开临时会议!”




抗战雄军 第317章 邕州会战(75)
凌晨。
“腾腾腾”,那团村的兵团司令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穿着中校军装的国军军官拿着一纸报告,快速地穿行。
这个军官接连穿过两进院子,第二个院里,有一棵四五人都抱不拢的大榕树,榕树上面,近距离观测的话,有一根天线,屋里的左边是通讯处,右边是许鸣的住处。
司令部后勤参谋汪鸿范看见这个中校,举手敬了一礼,“涂处长,许总司令请你进去。”
来的人是原第5军搜索营营长,现兵团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涂宗熙,他举手回了一礼,走进指挥室。
“这就是那个鬼子俘虏提供的?”许鸣接过一张沾上几滴血的纸,皱起眉头道。
涂宗熙一直在前线,作为第5军搜索营营长兼兵团情报处处长,是不能缩在家里面闭门造车似的分析的,此刻,能让他从几十里外的最前线连夜跑回来,肯定是有重要消息,许鸣接到电话后,立即起床,来接见涂宗熙。
许鸣仔细看了过去,越看眉头皱得越深,不经意间,许鸣的手在颤抖。
这是一个叫上川原次郎的日军提供的消息,这是日军第4师团的辎重兵,是个军曹,可能是在钦州没事干,和另外一个日军跑到附近的村里找乐子,结果发生冲突。
这个乐子不是找花姑娘就是吃老百姓的鸡鸭猪羊,具体涂宗熙来不及探询,那个俘虏也不敢说,不过村民死伤数人,两个鬼子一死一伤。
广西当地的民团建设和保甲制度非常严密,村民知道闯了大祸,连夜搬迁,在搬迁途中碰上了冷光前的狙击营。
涂宗熙报告的极为详细,冷光前将这个鬼子拿到手后,连夜询问,得出重要信息,然后花了一天时间,将这个叫上川原次郎的鬼子军曹转移了过来。
这个信息,现在在这个报告上,报告显示,一周前,负责运输的第4师团一个辎重联队,花了足足5天时间,运输到前方大批炮弹,还有一批服装。
这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情报,但接下来不平常,一个运输炮弹的车子不小心翻到路上,上川恰巧看到,认出那是“黄弹”。
上川还招供,在运送炮弹的同时,车辆还运送了服装,他本人感到奇怪,前线的日军最紧缺的肯定是粮食、医药或者武器,这么会按最优先级运输衣服,而且这个衣服还被紧紧遮盖起来,运输的日军不允许看…
许鸣现在可以帮上川原次郎解释,这个衣服定然是防护服,和化学武器配合使用的防护服!
“很好!很好!很…好!”许鸣咬着牙,将手上的报告抖了抖,连说三个“很好”。
这段时间的谜团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日军对打通邕钦路这么有信心,为什么日军的行动如此反常,一切都有答案了,日军很可能将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化学攻势,为此进攻的日军不惜等待风向和风速变化。
就在昨天晚上,许鸣召开的军事会议商讨了好几个小时,仍然得不出日军会采用什么战法,只知道鬼子肯定有一记猛招。
最后宋希濂提议,我军发动若干次试探性进攻,看能不能捉几个“舌头”,结果搞了一天一夜,双方各伤亡好几百,一个鬼子的俘虏都没逮到,日军无论是第2师团,还是第10师团,都是日本最精锐、也最强悍的部队之一,想在人家处于防御态势的情况下,捉一个俘虏,难度可想而知。
结果,10万国军精锐部队做不到的事,几个老百姓做到了!许鸣真想仰天长啸。
显得有些激动的许鸣在屋子里走了两圈,他感觉屋里太小,又到院里走去,可还是感觉地方狭窄,他干脆走出司令部,向那团旁边的山头走过去。
赵志赶快拿起一个大衣,带着卫兵跟着许鸣走了过去,不过他不敢跟得太近,他知道他的总司令这个时候会做什么,是在思考。
已经是12月2号了,农历是十月22,凌晨的山头上,天空的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一轮弯月挂在西北的天空,从天象来看,明天是个好天气。
夜风缓缓出来,许鸣亲身感受了一下,风速大约5米左右,比白天又有降低,不出意外的话,天亮后风速会继续降低,如果日军使用毒气,风速这个环节是能满足的了。
12月的夜晚有些凉爽,许鸣的头脑彻底清醒过来,刚才得到的,是一封极其重要的情报,可能关系到邕钦路的胜负,甚至是中日两军精锐部队的生死存亡!
情报工作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说什么也不为过,历史上的德军“巴巴罗萨”行动,德国经过精心准备,还进行了一些列战略欺骗,将数百万德军秘密集结在苏波边境,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德军中的gc主义士兵逃到苏军那里,将这一切报告给了苏联。
苏联怎么做的呢,什么都没做!前线的苏军将这个情报报告给斯大林,斯大林认为这是英国人假情报,用来欺骗苏联的。结果,苏军完全没有准备,然后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后的惨重失败,半年内,苏联损失500万士兵,其中超过240万士兵被俘!
这就是不重视情报的下场,如果历史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的5月,德军将会采用欺骗的行动,误导法国,将法军吸引到法比边境地区,然后德国用装甲部队突袭阿登地区,一举将英法荷比联军主力歼灭!
德国是怎么做得的?德国一架军事飞机坠毁,飞机上有一份文件,是关于德国用主力在右翼实施主攻计划的,类似于一战时期的施里芬计划,结果,法国人相信了,一个月后,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的法兰西共和国,仅仅支撑了一个月多一点,就宣布亡国!
许鸣还能想到第三个例子,是盟国进攻西西里岛的战例,英国做了个假情报,让一个假军官溺死,这个假军官的尸体其实是在殡仪馆找到的,英国的情报机关以此进行了一次世界军事史上极其精彩的情报欺骗,把一向精明的德国人耍了,西西里岛之战,结果以盟军大胜告终。
上面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苏联没有相信情报,差点亡国,后面两个例子,法国和德国各被骗了一次,结果吃了大亏。
一封情报的真假,完全能影响到一场战役的胜负,许鸣跑到山上,不仅仅是测量野外的风速,还是想把头脑搞清醒一些,来考虑这份情报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个指挥官,往往并不缺少情报,而是要对情报进行分析和判断。
分析判断情报的真假,不能先入为主,而应该凭借缜密的推理,像上面的第一个战例,一个德国普通士兵的信息应该不大可能是对方故意放出了的,如果是英国用假情报欺骗苏联,不可能用一个普通士兵来造谣,至少也要搞个外交人员,或者高级一点的军官。
而后面两个例子,显得有些凑巧了,前者是飞机失事,后者是海难失事,失事了,还带着如此重要的情报,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凑巧!
这位上川原次郎的鬼子老兄,跑到村里找乐子难以判断是否刻意,正常的日军应该有较为严格的纪律,但辎重兵说不准,但是这两个鬼子被村民灭了,则绝对是日军没有预料到的,这应该不是假消息,冲突的地点不在大塘,也不在小董,而在钦州城外,连许鸣也不知道,冷光前的狙击营跑到日本人的登陆场附近!
而村民连夜转移遇到狙击手,更是碰巧,碰巧到日本让人无法安排这个事情。
如果是一般的国军高级指挥官,早就相信了,但许鸣骗小日本骗惯了,自己也十分小心,别到最后被小鬼子骗了,那可就成了笑话,最后,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急速思考,许鸣判断,这份情报是真实的。
日军应该是使用毒气,而且是大规模使用!
许鸣快步走回指挥部,赵志拿着还没有发挥作用的大衣,紧紧跟在后面。
参谋处第一处长车藩如已经起来,许鸣看见,吩咐道:“通知前线各部队,立刻向后转移!每个军留下一个营,大塘两个营,其余的,现在立刻转移!”
车藩如张大了嘴巴,“总…座,现在?全部…转移?”
许鸣用力地点点头,“现在!全部!”




抗战雄军 第318章 邕州会战(76)
一轮残月挂在天际,天上的星星闪烁着,不时有夜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声音。
还有人的脚步声,凌晨三点,邕钦兵团三个军已经开始了转移,首先是炮兵,炮组的人员将山炮和榴弹炮拆卸下来,用人工的方式转移到后方第二线阵地,有一部分步兵也来帮忙,有的抬着炮筒,有的扛着炮架,有的背着炮弹。
第2批次撤退的是非战斗人员,有医务兵和卫生队,有炊事兵,有通讯人员,还有各个指挥机关的非战斗人员。
1...127128129130131...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