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有了枪,射击教练就好办。在这个时代。军队里没有比射击更重要的教学了。但是要想先打枪,先要熟悉枪。包括每个部件,和每个部件的作用。
赵忍拿起一把整枪,开始飞快的拆起来。“啪啪…“,就像一个音乐家在熟练的演奏歌曲。60秒,这把毛瑟1924已经成为一堆零件。栓体、机尾、击针、在桌子上摆出一片。
演奏重新开始,60秒过后,这些零件在他灵巧的手中又变化成一个整体。许鸣登时更为佩服,他知道其实赵忍以前没有使用过这款步枪,但一枪通,枪枪通,仅仅一天过后,他就能熟悉到这种程度。
其他人拆枪还好,组装笑话一大堆,基本上多了不少部件,有的击针漏下,有的簧笋多出。许鸣的应对很简单,他用了个笨方法。他努力回忆所有部件的作用,然后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装。
还真有效,35分钟以后,许鸣将一把完整的毛瑟步枪交给彭聪。彭聪笑了笑,表示赞许。
第二次快了许多,“只要“5分钟。当然离赵忍的1分钟还是有差距。
“为什么要你们这么做,因为你们是军人,枪是你们身体的一部分!“
“所以要你们了解他,爱护他。就像对待你们的眼睛一样“
“任何人,不爱惜手中的武器,发现枪身污浊、枪管生锈、甚至故意损坏之现象,将严厉处置甚至军法处置!“
赵忍的话语缓缓道来,但是非常坚决,也非常有力。
射击教练虽然极重要,操作倒不复杂,尤其是打固定靶,大家的命中率都很高。但打起移动靶来,就没几个人打的中了。
上官敏燃起了烟雾,大家的命中率立刻下降为零。
许鸣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块,朝烟雾里扔去。
“砰”,石块被击得粉碎,赵忍手上的枪口还似乎残留着青烟。
“射击者,观测为先”。
“射击命中之基础在于良好之姿势,必须准确而自然”。
“杨二毛,出列”。
众人一顿哄笑,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射击姿势,刚才他几乎是捧着枪,枪托抵着胸口,结果后坐力立刻将他击倒在地。当然另一方面他的名字也实在“特别”。
说起人的名字,这个时代确实比许鸣以前要有内涵的多,许鸣本以为穷山僻水都是铁蛋、狗剩之类的干活,他随便问了一个开饭店的小伙计。
那个伙计很谦虚,很不好意思的回答:“俺的名字是俺叔根据《易经》加上我的生辰八字和风水五行…..”。
许鸣登时大汗。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叫“二毛”的,难道他家里还有“大毛”和“三毛”?许鸣暗地想到。
许鸣见众人笑声稍息,温声说道:“二毛是不能做大名的,我给你重新取个,就叫承志吧”。
“杨承志“
“…..到”,他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彭聪是在喊他。
“还不谢谢团长”。
“谢谢团长”
杨承志向许鸣行了个军礼,许鸣还了一礼,正色说道:“当初面试你的时候,记得你的理想是为你妈建一套房子,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孝顺,希望以后你不要忘记你的理想。这就是承志”。
杨承志眼睛通红,赵忍来到他的身旁,开始纠正他刚才的姿势。
赵忍教的非常仔细,将他站在一起的脚稍微分开,方向稍转,然后把他的左手往枪杆后移了移,右手打开保险机,托尾贴于肋下。其余众人静静的在一旁看着,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哄笑声。
怪不得秦烈平说赵忍是一个教练天才,不仅非常的严格,也非常的耐心。碰上士兵们忘记规范,他也不着急,总是先做个示范,然后慢慢纠正。
秦烈平刚刚还发了封电报,说手术非常成功,2个月后就可以正常走路。最后,他再次说明赵忍是一个极好的教官,希望许鸣能多听他的安排。
他是过虑了,此时的许鸣已经被赵忍所折服。况且许鸣本人也非常容易相信别人。
营房的北面空地种上了一群桑树,这是保安团上下利用空闲时间的劳动成果。桑树中间,也有了一条小路。此时正是晚霞低落、群鸟倦归的傍晚,许鸣和赵忍走在小路上,边走边聊。
“许团长,射击最重要的倒不是技能”。
“是心态吗?”许鸣知道即使在奥运会比赛中,心里素质也远比技术重要。
赵忍点了点头。他告诉许鸣,现在的中国,没有那个武装不重视射击,包括警察和土匪!事实上打枪准的土匪多了去。但能在射击时保持沉着这种状态,非精兵莫属。
可怎么达到这种境界呢,这可不是技术,能看到和实际教导的,后世的学生不泛很多平时学习很好但高考发挥失常的例子。战场可比高考压力要大的多,也残酷的多。
见许鸣望着他,赵忍没有说话,而是折起了一个树枝,在地下开始写起来。
许鸣也拿起一根,在赵忍背后一边写起。
写罢,双方同时一看,然后哈哈大笑。
两人写的一样:“四明山”。





抗战雄军 第十九章 强军之路
随着队列训练的结束和体力训练的熟习,最重要的技战术训练提上了课程,这些教练内容绝不是后世看电视电影所展示的。许鸣以前看《亮剑》,鬼子指挥官军刀一指,轰隆隆一大窝小鬼子乱七八糟往前拥。然后云龙兄一声令下,我军轻重武器猛烈开火,只见冲锋的日军如落叶遇到狂风,纷纷倒地。当时看得很过瘾,但现在许鸣如果能回去的话,一定会吐槽:据枪姿势不对、没有掩护、未保持冲锋队形、无侧击支援……。
就拿射击来说,就绝不是三点一线瞄准开火那么简单。首先要正确的测距能力,也就是说在各种地形下,依地形之色彩,背、景之光线,目标之种类和明暗,士兵能判断目标与自己的距离。
赵忍首先做示范,他拿起一把步枪,对着200米外的目标,头不是瞄准觇孔和准星,而是倾向表尺,同时用两指将游标簧嵌入表尺钣之分簧上。他定好这个距离的表尺后,其他教官们开始教导士兵100米、400米、600米等常见距离的表尺分划。
第二步是装子弹,如果有人认为这非常简单,不用学的话,那就大错而且巨错。越简单的战术动作越要标准化,要做到“熟习至自然”。士兵们开始做分解动作,提枪、举于胸口、引旋枪机、压装子弹、施行保险。一般人不曾想到,一个简单的装填子弹居然有这么高的要求。
接下来是射击姿势的选择,这绝对是士兵动作中最紧要的事项。仰射、俯射、平射、直射、卧射、跪射、运动诸射击之法…。。军队中什么事项最重要,射击!射击中什么最重要,射击姿势的选择!许鸣忍不住,也去过了一把卧射的瘾。这可不是电视里那么随便,卧倒也是有条例的:从脚踏出、膝跪倒、手前伸,腕向外,掌着地一系列身体开始;到同时调整枪身,保持枪面,确定枪口的一连串持枪动作;最后以腿伸直,脚向外,脚跟平贴于地的身体动作结束。
咳,这可只是卧倒,不是卧射!卧射对身体和枪械各部位的动作和次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许鸣高高兴兴地作为一整套、动作后,以为已经掌握了窍门,上官敏走过来告诉他,这只是平地上的卧射之法。此外还有村落、湖沼、山地和丛林的其他卧射法则!许鸣听完后,脑中登时想起了孔乙己大师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难道每种射击姿势在不同地形要求都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上官敏笑着点了点头。
许鸣听见这个答案,他才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幸运,幸运自己能请到如此高水准的黄埔生作为帮手。要是许鸣自己带兵,除了教教士兵威风凛凛地走步、慷慨激昂地唱歌,恐怕也没其他的表现了。
说到唱歌,许鸣倒是很有发言权。对于军歌的选择,究竟是恢弘大气的《thestofthewilds》,抑或低调深沉的《thedawn》。这些后世常用的魔兽配乐,居然被许鸣做成军曲的构成!
步枪射击教学最后的风偏校对、温差的表尺纠正倒不是太难,各距离在不同风力下都有详细的修正量数字。但轻机枪就稍难,而重机枪是艰难。原因很简单,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最多也就600米,接战距离更是多在200米左右,而马克沁重机枪平射距离即超过1000米,超越射击的话,能达到2000米以上。距离的增加,武器的复杂,使重机枪手苦不堪言。士兵们一个个都忙的满头大汗,也调不好水准器和方向盘,观测兵对弹束的修正也差的离谱。
连续出现问题,赵忍罕见的发火了。后果很严重:200多人从下午开始跑圈,一直跑到傍晚。
许鸣看到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往营舍里走,心里倒是颇为理解,重机枪和炮兵属于技术兵种,按道理应该至少高小文化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许鸣这位学过高数(当然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都觉得很困难。何况那些三个月前还在家里锄地打渔的老百姓。
赵忍让他们囫囵吞枣地背各种数据,结果可想而知。手忙脚乱的他们场上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
但是光这样体罚许鸣不太放心,他还是要去看个究竟。
晚间的营房里,珊珊的点着一盏煤油灯,二等兵鲁汉生刚刚洗完脚。
“汉哥,鸭盹“。睡在他上铺的兄弟知道他没吃饭,扔了一根当地名吃给他。
鲁汉生高兴的接过,但还有点为他上铺的弟兄担心。“你韩信格挡个多好恰的(你怎么在这里有这么多好吃的,祁阳话比较难懂,下文就直接翻译成普通话),长官查到要触霉头“。
那位老兄显然毫不在乎:“恰,山人自有妙计,你都不知道,长官如何晓得,我在枕头后面的墙上挖了个洞!“
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山人有没有妙计我不知道,但隔墙肯定有耳!“接着门被推开,许鸣进入屋内。
铺上那位仁兄登时陷入石化状态。许鸣一皱眉头,“愣在这里干嘛,还不快滚到政训员那里讨罚!“
刚才还气定神闲的那位,现在抱头鼠窜。
“鲁汉生“
“到“,他听了一哆嗦。
许鸣走到桌旁,拿起一张凳子坐下,然后示意鲁汉生坐在他的身边,缓缓地说道:
“你们要理解赵长官,赵长官是黄埔军校毕业,他在四川带兵打仗,一个师都没有一挺重机枪。“
“所以你们要知道,赵长官见你们学不好,心里不知有多着急。“
许鸣的声音十分的柔缓,但鲁汉生听来却觉得万分的羞愧。
“许团长,我明天一定好好练,不,我现在晚上就开始背口诀。“
许鸣按住他的肩膀,让他不要太激动。
“不急,吃过饭再说,我刚让人在食堂烧好了夜宵。你去通知下晚上没吃饭的。“
“另外,人齐了叫下赵长官,他也没吃饭。“
在射击上,确实有人有天赋,比如大部分人刚刚把姿势和动作要领熟习。但有个别的人,比如一个叫柳俊生的士兵,以前也没有打过猎或者当过兵,但现在的射击水准已经能达到200米距离内准确命中移动靶的水平。经许鸣同意,赵忍将柳俊生提升为班长并做教练辅导员。
至于我们的许鸣许大团长,咳,那就别说了,就像韩筱雨的《天意》:“揭开伤口总是很残忍,脱靶都是天意,未中都是命运…。。”
除了射击这种技术活,班组各军事动作也逐渐展开。根据赵忍安排,士兵们首先学习的是侦察和警戒。
侦察和警戒有多重要,许鸣这个半路出家的二道贩子都知道。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军队多少名将倒在这个关口上。原因?陈会之给出的解释是侥幸和疏忽之心。
所以,赵忍宣布,自即日起,部队加强宿营警戒和巡逻的力度。建立明暗数道警戒线,不定期变换口令,巡逻间隔时间不定期无规律变动,并建立相关条例准则。
对于部队行军中的侦察和搜索,保安团同时开始大力演练,并进行最早的对抗演习,不断总结检讨得失。许鸣知道,对于这个方面,日军做的非常出色。抗战时期,日军作战部队极少被中国军队伏击,反而在异国他乡频频突袭****。在许鸣看来,自己的部队可以在正面作战被日军打垮,但绝不能允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攻击和屠杀!
个人军事动作和技术并不是独立演练的,教官们将其与火线动作结合起来。说到火线动作,首先学的不是行进停止和冲锋,迂回,而是手语。
因为在战场上,你根本不可能听清楚号令或者任何声音,更不用说在某些场合下还要保持肃静。
“双手高举,表示前进”。
“双手连续高举,表示跑步前进”。
“两手由胸前向左右分开数次,表示散开”。
其他的表示敌情、表示答复、表示知道与否。赵忍宣布,在一个月内,口头口令与动作一同下达。一个月后,常见的12种和衍生的114种必须完全由手语表示!
上官敏还独创了保安团的相互识别动作,这将大大增强战场上的防特防渗透效果。
接下来才是运动动作,赵忍把双手举起然后一齐重重落下,大喊道:“前进。”
机枪手闻令后立刻卧倒在地上,做支援姿态。同时其余士兵,数人分为一组,或在各种掩蔽物后的潜行,或两腿及两肘交互移动的匍匐运动,或抱着枪做滚进动作。而对于火线状态下的跑步前进,所有人必须做战术动作形态,也就是不能直线匀速行进,而要做之字形变速运动。
在一旁观望的许鸣现在深刻了解抗日神剧的不专业,就拿火线行进来说,那可不是士兵扯着嗓子喊着口号一窝蜂向前冲。相反,是静肃的士兵不断的变化各动作,跑步、匍匐、滚进、潜行。所有的一切都根据敌情、根据地形、根据支援状况施行。各小组也分批次相互掩护,相互迂回。在战场上不这样做就不是专不专业的问题,是要不要命的选择!
只有到距离到目标100米处,士兵们开始装上刺刀后,领头的才大喊“杀”之口令,并按照动作要领,快速前进。最后50米,其余士兵同时大喊,依照规划好的数条冲锋路,急速地冲入阵地。援助的轻机枪对冲锋点和侧防之敌施行制压,重机枪和迫击手则负责遮断敌人后路和增援路线。
即便冲锋成功,阵内战得逞,也不能歇息,突进的士兵必须与退后的敌军保持接触,并向纵深发展,同时预备队即行支援。
每天上午做进攻演练,下午做防护演习,夜晚是夜战演习。
防护的第一步是疏散队伍,一战伊始排着整齐队形,还敲着边鼓的作战方式已经被实战摒弃。四天之内,法军伤亡30万人!但在中国内战中,这种作战方式还在延续。许鸣痛心地见到许多地方军队的军官还没有现代的战术理念。有一个姓刘的师长自称刘三冲,宣扬无论什么敌人,自己的部队只要三次冲锋就一定能打垮对手。这在低层次,差武器的内战也许见效,对强大的日军则绝无胜利可能。哎,但愿这货在抗战时不再指挥部队,否则,依日军的精准射击和火力覆盖,不要说冲锋三次,搞不好一次冲锋就遭歼灭性的打击。勇气绝不能代替钢铁与科技,否则,人类也统治不了地球。
疏散不是将士兵像撒豆一样的散开,而是大有学问。离目标1200米,部队成散开半群的形态;到了400米距离,步兵开始投入战斗,部队成散兵群标准;到了200米,则做散兵行前进。依照地形和敌人火力的状况,再确定部队的横正面、纵深和士兵的相互间隔。
其他的防护设置中,最重要的是工事和土木作业。对于这点,伪装和假阵地、假工事极为关键,比如,伪装的树叶需要及时更换,所有伪装和假造必须能防止空中侦察……。对于这些,包括赵忍在内的军官都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也许是他们在****时认为没有必要,在红军是打的都是运动战也用不上。但最终,许鸣用数据说服了他们。
“日军每个师团拥有山炮和重炮48门,军一级会加设重炮兵旅团或其他炮兵联队。日军会战的单炮炮弹基数为750-1500发。”根据许鸣的介绍,即便面对师团级别的进攻,阵地上亦可能遭受数万发炮弹。这些炮弹落到我军阵地上,如果没有坚固且掩蔽的阵地和工事,后果不堪设想。想象一下,就是几万颗石头砸过来,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纵横交错的交通壕、相互独立然而又能互相支援的散兵壕、各式掩体、反坦克壕沟、这些都根据地形加以设置。这几天,许鸣和诸位教官开始悉心研究各种工事的配置,比如掩体的支撑层,必须要求双层中间夹敷填充物,这能阻挡120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直接命中。而保安团的士兵也全体工兵化,哪怕是一个班的士兵,也要求能建立掩蔽、稳固和能保证后勤的工事系统。然后在工事前扫清射界,确定各部队之射击范围和各位置之射击诸元…。。
战场负伤处置与救护…。
指挥官伤亡或失去联络时之处置……
对敌骑炮兵之处置……
对敌飞机之处置……
对战车之处置……
对瓦斯和烟雾、弹之处置……
战场补给和应用敌方武器弹药的各种处置……
这些训练当然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但是,许鸣相信,离1937年7月还有将近3年时间,自己是有充分时间来训练他的队伍。




抗战雄军 第二十章 军事演习
随着保安团训练的逐步深入,根据计划,月底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对军事演习许鸣有着赵忍他们不一般的看重,后世因为没有战争,军队只能靠演习保证战力。在这个时代,演习特别是贴近于实战的演习能查找出各种问题。
这个方面,日本人有着重视演习的传统。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训练和演习花掉了国内一半的储存弹药,最终在对马海峡将俄舰队全歼。卢沟桥事变也是因为演习而产生,与中国军队偶尔为之不同,日军的军事演习频繁且极其模拟实战。
而中国方面简直就是军事演习的反面教材,许多军队连训练都舍不得用实弹,演习更是固定塞责。许鸣记得明年唐生智将要在南京举行多达数万人的军事演习,模拟南京保卫战。抗战中唐能担任南京卫戍司令,1935年的演习、总指挥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实际演习结果怎样呢,结果令人哭笑不得,担任进攻的是东军(模拟日军),担任防御的是西军(模拟我军),结果未到决战地点,西军就痛歼来犯东军。
以日军的凶悍善战,怎么会一开始就被围歼,这种演习还有多少军事意义。演习更多的要考虑敌方所能制造的一切困难:通讯无法联络,交通被切断,对方掌握空中优势,火炮被对手压制,部署失误造成对方成功的突进,甚至败退后的转移。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困难!
10月28日,许鸣期待已久的保安团实战演习开始。许鸣任裁判长,赵忍、彭聪副之,上官敏负责南军,陈会之负责北军。
演习可以说是成功的,因为找出了许多问题。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因为出现了许多问题。
30号早晨,军营的会议室内,保安团诸军官和部分班排长,为这次演习举行会议。
许鸣、赵忍、陈会之、彭聪、上官敏甚至担任书记员的邱林枫一脸严肃。
坐在会议桌中间的许鸣首先开明宗义,“本次演习主要面向技术和单兵技能方面,战术及协同的问题不予考虑,从前天的演习过程来看,显然问题多多。”
“好的方面是问题多多,差的方面也是问题多多。”许鸣点出主题。
彭聪先说起南军,“首先是运动行进的问题,问题多且严重。从熊罢岭到陵山不过35里,一连在规定时间内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到达!剩下四分之三的人在干嘛!以后打仗还用他们干嘛!
赵忍跟着说到,“一连机关枪排,穿插的时候跑哪里去了?迷路了3个小时!“说到这,赵忍气的站起来,”这是在我们的家乡呐!要是在山西,还不跑到热河!
负责北军的陈会之站了起来,“除了和南军的问题一样,我们还玩出了新花样!图上作业要从香河渡河,结果不是渡河,而是游了过去!事前不知道这里有河?为什么不准备船只?到跟前还想饶过去,香河不到50公尺宽,能游能绕,以后渡长江渡黄河怎么办!”
这个问题比迷路更严重,反映了图上作业和实际行动的脱节。对这个问题,许鸣非常重视,说到,“野外行军的问题,平时的教练都不会出错,但一旦模拟战时就不行。归根到底,这是我们没足够的重视。教官没参与,大家事先就不做规划,战前也不侦察。大家事先在准备什么我都知道,更多的在检查各项技能,可是技能真要出了问题不过是部分士兵出现问题,不可能所有人的机关枪都打不响!但这个问题出现就不可弥补!难以想象,四分之一的士兵到达后遭遇敌军主力怎么办!游河的我军被敌人猛烈射击怎么办!这些都是战史的反面教材,历史记录过无数次的反面教材!”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出现的咳嗽的声音,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军官更是头都抬不起来,许鸣见气氛有些消沉,只能缓和一下,于是说道:“各军技能掌握方面还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机关枪兵,射击指挥、射击军纪、射击操作、火战行动各方面都相当不错。许鸣说到这,对这赵忍看了一下,”这里应该要感谢赵连长,他为了你们机炮兵可谓付出了心血。“
“这是分内之事。“赵忍脸上并无自得之色。“我们团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各兵在操作上已经合格。但也仅此而已。“他继续严厉指责。
1...7891011...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