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他又回头看了一眼三颗人头,没有温大雅,他心中稍等,猛抽一鞭战马向城内奔去,他一定要先弄清温大雅的下落……王家禁酒案在杨元庆昨晚回来后,便正式结案了,王氏三兄弟为禁酒案主谋被杀,而王绪和兄弟王肃是从谋,被判削职为民,并监禁三年。
其余王党各个党羽也因表现不同而处罚不同,坚决追随王绪者,则判为禁酒案丛犯,入狱三到五年,而愿意悔改者,则贬黜官职,被贬为县吏。
内卫大牢在内卫军衙府后院,是一座地下监狱,地下占地很大,由青石筑成,共有牢房二十余间,可以关押一百余人。
地牢里潮湿阴冷,光线昏暗,显得阴森恐怖,此时牢中关的人很少,王绪兄弟已被转去大理寺监狱服刑,而整个牢房中实际上只关押着两人。
一个是唐朝细作温大雅,另一个便是大理寺卿柳玄茂,此时柳玄茂已经知道了王绪是因为唐朝的要求才鼓动他们反对中原战役,令他心中颇为懊悔,他上了王绪的大当。
柳玄茂并不想反隋,他只是比较注重河东大族的利益,杨元庆拿下中原,不仅使朝廷负担沉重,同时也会造成庄园劳动力的大逃亡。
柳玄茂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坚决反对隋军攻打中原,但没有想到却被王绪利用了。
就在柳玄茂坐在狱中发呆之时,尽头传来一阵铁锁链响,这是大铁门开了,柳玄茂立刻站起身,将脸紧紧贴在铁栅栏上,尽力向大门处望去。
远远的,只见数十名士兵护卫着杨元庆快步走了过来,杨元庆背着手,走得不慌不忙,非常从容不迫。
柳玄茂一下子愣住了,慢慢退回,一屁股坐在榻上,心中乱作一团。
这时,杨元庆在铁栅栏前停了下来,目光有些怜悯地望着柳玄茂,柳玄茂的父亲柳述死仁寿四年的宫乱之中,那时他杨元庆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救了杨广一命,柳述则服毒自杀。
杨元颇为新赏柳氏父子的学问的才气,尤其柳玄茂,学问和能力都非常出众,正因为这样,柳玄茂才能担任大理寺卿这样的重职。
“柳使君还没有考虑清楚吗?”李元庆温和地笑道。
柳玄茂咬了一下嘴唇,低头道:“我虽已知错,但我所犯错误极深,不敢求殿下原谅。”
这个就是柳玄茂很含蓄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他煽动了六十余人在签名书上签字。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只要柳使君能迷途知返,我依然会重用使君。”
“哎!”柳玄茂叹了口气,“殿下,微臣知错了。”
杨元庆要就是这句话,立刻点了点头,“既然你知错,那我封你为长平郡长史,从新努力吧!争取早日入相。”
柳玄茂心中感动,鼻子略略有些发酸,颤抖着声音躬身道:“微臣谢殿下之恩……(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二十四章 会宁战起
在李渊所有女婿中,最让李渊信任之人,便是柴绍,不仅是柴绍跟随他的时间最长,对李渊忠心耿耿,而且在李渊起兵过程中,柴绍和他的妻子平阳昭公主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柴绍破天荒地能独自领军,拥有自己的军队势力,他出任左翊卫大将军,率两万军拱卫京城。
在唐朝的派系之中,柴绍属于从龙派,也就是效忠皇帝李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之争中,他处于中立位置,尽量不参与他们兄弟之争。
不过,因为柴绍之妻平阳昭公主李秀宁和李神通的关系极好,而李神通又是建成一系,所以因为妻子的缘故,柴绍多少少少被打上了太子派的烙印。
这次调兵遣将,便是由李神通的关内军出兵两万人,柴绍出兵一万人,李渊避开了李世民的军队势力,这就说明李渊也默认了柴绍和太子的关系。
尽管如此,柴绍还是尽力保持和李世民的友好,在出兵前,特地去秦王府,借李世民的手下猛将邱行恭为自己的前锋大将。
这也是柴绍的精明之处,让妻子通过叔父李神通这座桥梁沟通和太子建成的关系,而他自己又刻意保持和秦王世民的交往。
这样一来,建成和世民两不得罪,然后他再拥有自己的势力,最后无论是谁登基,他都能保持自己的高位。
而李神通则是李建成重点拉拢的人物,早在李渊还是为唐朝大臣之时,李建成便和李神通关系极好。
而且李神通此人特别注重血亲家族关系,李世民射死李智云那一箭,也射寒了李神通之心,就是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全力支持太子建成。
李神通在唐朝各大军队实权人物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李孝恭,他的军队势力主要来源于关中各路投降的乱匪,当初是他和李秀宁说服了这些乱匪投降李渊。
最后这些乱匪势力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由李秀宁的手下之军变成柴绍势力,另一部分便是由李神通率领,他精选了三万军驻守关内。
再加上河西的三万驻军,这样一来,李神通的军队势力便有六万余人,势力范围包括关内和河西两大区域。
这次李渊任命李神通为主将,收复被隋军强占的会宁郡,也是因为会宁本来就属于李神通的势力范围。他责无旁贷。
在平凉郡通往会宁郡的官道上。三万唐军正浩浩荡荡列队疾行,旌旗招展,铺天盖地。李神通头戴金盔、身披金甲,马上横一杆大槊,显得威风凛凛。
但他眼中却有些忧虑。他很担心这次出兵会宁郡敌不过隋军,最后全军覆没,其实李神通骨子里也是绥靖派,他知道自己打仗并不在行,只是因为深得圣上信任才统领重兵。
如果要他真的和隋军单独较量,他心中没有一点把握,甚至有点心虚,隋军的主将可是天下第五猛将裴行俨,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丰州精骑,他拿什么和隋军对战?
可是事已至此,这一仗他不打又不行,会宁郡是他的势力范围,他若不打,他就保不住关内道的势力,还有李世民在后面冷眼旁观。
李神通心中纠结。他的心腹大将史万宝在一旁低声劝道:“现在正在风头之上,王爷不妨做做姿态,压而不打,隋军在会宁郡北面挖矿,咱们则驻兵在会宁郡南面。保住一条前往武威郡的通道,这样便可以给朝廷和圣上一个交代。时间久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史万宝原是长安大侠,大业末年也举旗造反,手下有七八万义军,后来被李神通收编,迎接唐军入关,被封为原国公,是李神通手下仅次于其弟李神符的第三号人物。
史万宝年约四十岁,为人精明油滑,极懂人情世故,他能准确地揣摩到李神通的内心矛盾。
李神通沉吟片刻,史万宝的话真说到他心里去了,他又道:“只是压而不打,我担心圣上那边不好交代。”
史万宝眯眼一笑,“王爷难道还不了解圣上的心?中原刚败,圣上还有什么自信击败隋军,倘若会宁郡再败,圣上怎么向关陇民众交代,难道圣上会考虑不到吗?王爷,其实圣上也很矛盾。”
李神通心中被说动了,如果是这样,他还得和柴绍商量一下,他立刻吩咐左右:“速请驸马前来。”
片刻,柴绍骑马飞驰而至,老远便笑道:“皇叔找我有事吗?”
柴绍跟妻子一样称呼李神通为叔父,李神通也常去柴绍府中聊天,他们关系非常密切。
李神通笑呵呵道:“找贤侄来是想商量一下应对隋军之策。”
他马鞭一指远方的一片丘陵,“越过那片山峦便是会宁郡了,隋军以骑兵为主,我们会随时遭遇到隋军,未雨绸缪,有些事情必须要考虑在前面才行。”
柴绍微一沉吟,问道:“皇叔可有什么方案?”
论作战经验,李神通参加过剿灭李轨之战,而柴绍参加过和西秦国之战,双方的经验都差不多,但李神通是长辈,又是这次进攻会宁郡的主将,柴绍要听从他的安排。
李神通心中已有定计,便不慌不忙道:“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对隋军却所知甚少,这场战役打起来,没有一点获胜的把握,所以我打算以稳为主,不要冒进,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柴绍是何等精明,他听到李神通要长期作战,心中便明白了,李神通根本不想和隋军作战。
他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皇叔的想法也有道理,可是圣上要求我们首先要夺回矿山,如果耽误时间太长,恐怕圣上那边难以交代。”
李神通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柴绍的回答令他不爽,他当即翻脸不认了,便冷冷道:“那就烦请柴将军多多辛苦,率本部先夺回矿山,我祝柴将军马到成功。”
说完,他不再理会柴绍,催马向前奔去,大声喝喊道:“全军放慢速度,稳步前进!”
柴绍望着李神通的身影走远,他不由苦笑一声,还未见到隋军,唐军内部便开始乱了,这场战役该怎么打?……
祖厉川水西畔,一支万人骑兵呼啸而至,铺天盖地的骑兵遮蔽了原野,马蹄声使大地为之震动,为首大将裴行俨高高举起长槊,一万骑兵迅速放慢了行军速度,开始整队,排成两列长长的队伍。
这支隋军骑兵是从丰州南下,支援会宁郡的战役,此时隋军在会宁郡共有两万大军,皆是骑兵,由大将裴行俨统一指挥,裴行俨分布两路,一路由副将贺胜率领,驻防矿山和凉川县,另一路是他亲自率领,伺机寻找唐军踪迹。
裴行俨率军已奔行了三个时辰,他见隋军士兵们皆有疲惫之色,便下令道:“就地休息半个时辰!”
他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下马,牵马去河边饮水,又将马牵到草地上,放马吃草,他们自己则铺上羊皮,盘腿喝水吃午饭,有说有笑,河畔顿时变得一片热闹。
裴行俨则坐在一块大石上,将地图铺开,他接到太原楚王发来的快信,唐军出兵三万,主将是李神通,副将为柴绍,裴行俨也知道一点唐朝的军方势力分布,如果是李世民的军队来会宁郡,那走的路线很可能是从陇西郡北上。
但现在是李神通和柴绍领军而至,那他们军队只能是从平凉郡过来,陇西那边是李世民的势力,没有李神通的军队,李神通率领的军队极可能就是部署在关内道的唐军。
关内道的军队并不是唐军主力,唐军主力是李世民手中的十万大军,其中三万玄甲骑兵尤其犀利,而关内道的唐军主要以防御为主,步兵较多,前身是关中造反的义军,战斗力要逊一筹。
裴行俨生性比较骄傲,他很自信能一战击溃唐军,现在的问题是唐军在哪里?从平凉郡进入会宁郡有四条路,唐军会从哪一条路过来?
前不久的中原大战震惊天下,但裴行俨却没有机会参加,这件事一直使他闷闷不乐,尤其中原大战中,罗士信大发异彩,和天下第一猛将李玄霸打得不分胜负,军中上下都在议论罗士信的勇猛,令裴行俨心中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裴行俨现在最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遇到李玄霸,他也盼望能和李玄霸战一场,感受这天下第一猛将的勇烈,但这次来的偏偏是李神通,这就意味着李玄霸不会出场。
这时,一名斥候骑兵疾速奔来,老远便大喊:“裴将军何在?”
裴行俨站起身,“我在这里!”
斥候骑兵翻身下马,快步上前翻身跪下,“启禀裴将军,我们发现了唐军踪迹。”
裴行俨大喜,急问:“唐军现在何处?”
“启禀将军,三万唐军已进入会宁郡,但他们却分兵两路,一路南下了,另一路在原地驻扎。”
裴行俨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是什么战略,居然南下了,对自己避而不战吗?”
他又问:“驻扎原地的唐军有多少人,驻扎在哪里?”
“回禀将军,他们驻扎在百里外的云天城,约有一万人。”(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二十五章 十猛之计
云天堡位于会宁郡和平凉郡之间的一条六盘山支脉云天岭上,紧靠官道,居高临下,地形险要,是一座北魏时期修建的坚堡,最早是用来防御草原胡骑,隋朝时一度荒废,在唐朝建立后,为了防御西秦薛举的东进,这座云天堡又修葺一新,重新驻扎军队。
云天堡准确地说是一座军城,周长约七里,可驻兵数千人,此时坚堡内外驻扎了柴绍的一万军队,其中五千军队驻扎在城堡内,另外五千军队驻扎在城堡左侧的山麓上,士兵们正在忙碌地构筑壁垒,拦截山泉,大量的粮食运进了堡垒内。
城堡围墙上,柴绍负手注视着士兵们忙碌的搬运石块,砍伐树木,他目光深沉,显得心事重重,经过一番斟酌后,柴绍终于没有跟随李神通南下,而是留在会宁郡中北部,虽然他被任命为副将,但实际上他和他军队都是完全独立,可以自主行动。
柴绍并不赞成李神通的拖延战术,他不是一员大将,而是一名在大唐极有分量的高官,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宗室,甚至在军队,他的地位都很高。
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地位甚至比李神通还高,李神通是右翊卫大将军,而柴绍却是左翊卫大将军,只是因为关内道是李神通的势力范围,李渊才让李神通为主将。
尽管柴绍和李神通私交极好,但军国大事上他却不肯失去原则,临行之前,圣上交代得很清楚,夺取凉川县和附近的矿山。将隋朝势力赶出会宁郡。
柴绍明白李渊的担忧,会宁郡的矿藏能使隋朝变得富强,同时会宁郡又是联系关内道和河西的走廊,一旦会宁郡被隋军占领,向西隋军可以进入河西走廊。向东可以席卷关南五郡,会宁郡对唐朝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
只是因为签订了隋唐停战协议,受协议的限制,唐朝才少量驻兵会宁郡,不料隋军却撕毁协议。出兵占领了会宁郡,柴绍深为理解圣上内心的愤怒和圣上对失去会宁郡的焦虑。
正因为这一点,柴绍坚决反对李神通的逃避策略,若只是做个姿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那么这次出兵还有什么意义?只是柴绍也说服不了李神通,他们两人只得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线。
柴绍心里清楚,只凭他手中的一万军队是无法夺回矿山,更无法驱逐隋军,他必须等待援军,他已经派人去长安送信。请求朝廷援助。
一旁,柴绍心腹大将段德操低声对柴绍道:“李神通不肯攻隋,大将军却向圣上告明,这会不会得罪李神通?引起太子不满。”
柴绍冷笑一声,“我柴绍是当朝驸马,自立门户。他还怕得罪他吗?若不把事情讲清楚,如果兵败,那责任是谁的?”
“但太子那边……”
不等他说完。柴绍一摆手打断了他的担忧,淡淡道:“若太子不满,我就多去几趟秦王府。”
涉及到秦王和太子,段德操不敢再多言,不过段德操心中有些奇怪,他了解柴绍。柴绍此人表面坚持原则,但他实际上是个八面玲珑之人。绝不会轻易得罪人,更不要说得罪太子。
但柴绍居然向圣上告李神通消极应战,这着实有点反常,不符合柴绍的一贯做事风格,令段德操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远处一名骑兵疾奔而至,柴绍精神一振,他认出这名骑兵是他派出去斥候之一。
片刻,骑兵沿着山道奔上,一直奔至城堡下,大声道:“启禀大将军,我们发现隋军骑兵,大约一万人,正向城堡疾奔而来。”
柴绍吃了一惊,连忙问道:“隋军离这里还有多远?”
“大约三十里!”
柴绍心中迅速估算,三十里路并不远,对骑兵而言最多半个时辰便可抵达,他又看了看正在修筑壁垒的唐军士兵,至少还要一天的时间才能修好壁垒,来不及了。
“传我的命令,停止修建营垒,弓箭手准备,防御险要之处!”
随着柴绍一声令下,唐军队伍开始迅速集结,一队队唐军部署在山麓险要之处,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这时,远处传来隐隐的闷响,大地微微颤抖,随即尘土飞扬,一支骑兵大队正疾速向云天岭奔来。
柴绍凝视着这支普天盖地杀来的骑兵,忽然对身边文书官冷冷道:“立刻给朝廷送信,就说我率孤军血战隋军骑兵主力,兵力虽微,但宁死不退!”
旁边段德操一怔,他忽然有点明白柴绍的深意了……
裴行俨率一万骑兵疾奔而至,他远远便看见了山岭上的云天堡,离地面约两百尺,山势险峻,城堡修建得更是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裴行俨的眉头皱成一团,要想打这座城堡,确实不容易,而且唐军据山而守,这便使隋军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
唐军是一万军,自己也是一万军,而且唐军有地利,反而占据优势,这一仗不好打啊!
“将军,不如围城打援!”一名郎将在旁边建议道。
裴行俨沉思片刻,总管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守住矿山,歼灭来犯之敌,从这座云天堡到凉川县矿山约一百三十里,如果急行军,一天一夜便可抵达矿山,应该说城堡还是在威胁的范围内,必须要要想办法拔掉这座城堡。
想到这,他立刻命令一名斥候校尉,“你可带一百斥候弟兄去监视南面那支唐军,若他们有北上企图,立刻禀报于我。”
“遵令!”
校尉抱拳行一礼,率领百名斥候飞驰向南而去,渐渐地不见了踪影。
裴行俨又下令道:“军队就地驻营,暂不进攻。”
隋军骑兵立刻在山下扎下了数百顶营帐,他们是轻骑而至,没有带有太多矛刺,只能在营帐附近多布置巡哨,防止唐军夜晚偷营……
夜幕渐渐降临,唐军的壁垒也筑好了八成,山顶上点满了火把,当夜幕隐去黑黝黝的山形,半空中的营帐就俨如天上的宫殿,璀璨闪亮。
而山下两里外隋军大营也一样灯火辉煌,几千根火把插在大营四周的木桩上,使大地上出现一只巨大的火环,也蔚为壮观。
柴绍站在城墙上注视着地上的火环,眼中若有所想,这时大将丘行恭上前低声道:“大将军,卑职有一计,可破隋军!”
“你说,什么计策?”
“卑职发现隋军是轻兵而至,四周并无矛刺,这样简易扎营其实容易攻破,只要隋军出现内乱,我们便可以居高冲下,杀进敌营破阵。”
柴绍苦笑一声,“你说得简单,怎么样才能让隋军内乱,我想不到办法。”
丘行恭一笑,“卑职是扶风郡人,但曾在会宁郡住过十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本地土话,卑职的意思是。。。。。。。”
丘行恭附耳对柴绍低语几句,柴绍有些犹豫,“丘将军这样做太冒险了,而且你号称天下第十猛将,很多隋兵都认识你,你很容易被识破,这样不妥。”
丘行恭又道:“那就由小校上门,卑职亲带一千骑兵,埋伏在外,若隋军内乱,我趁乱突营,一定能提裴行俨的人头来见大将军。”
丘行恭立功心切,而且他不是柴绍的人,柴绍拒绝不了的请求,只得答应了,“好吧!我给你一千骑兵和五十辆大车,若有意外,立刻回营,不得蛮干!”
“大将军放心,卑职必有好消息传来。”……
丘行恭是隋末大将丘和的次子,武艺超群,一杆铁枪使得神出鬼没,颇有点像罗士信,但他要比罗士信逊上一筹,在天下十猛将中排名第十。
不过丘行恭虽然武艺勇烈,但他也颇有诡计,行事不按常理,大业末年,他也在扶风召集一支义军,但兵力不多,只有千余人。
他便看中了另一支上万人的义军,冒充当地土人给这支义军送粮,结果义军首领答谢他时,他便动手杀了这名首领,夺了这支义军,行事颇有胆色。
这次他随柴绍出征会宁郡,他最大的目标便是杀裴行俨,以十猛杀五猛,必然使他名扬天下,但直接搏杀,他胜机不大,他便决定用计杀裴行俨。
夜越来越深,夜幕也越来越黑,几队巡哨在隋军大营附近巡逻,防御滴水不漏。
这时,有巡哨士兵大喊:“是什么人,站住!”
十几名巡哨隋兵奔上,张弓搭箭,严阵以待,只见黑暗中来了一队大车,约四五十辆,为首一名男子大喊:“不要射箭,我们当时土人,前来为隋军送粮草。”
四周巡哨隋军越来越多,点燃了火把,一名校尉奔上,打量这支送粮土人队伍,都是普通马车,约几十名赶马车男子,穿着各式各样,校尉又看了看马车,马车上一半是粮食,一是精细草料。
“你们是哪里人?”
一名四十余岁男子上前,说一口浓重的当地土话,“我们就是附近农民,周围几座村庄,听说隋军到来,便凑些粮草送来,只恳求隋军的作战不要波及村庄。”
校尉沉吟片刻,点点头,“多谢你们好意,只是现在战争期间,你们不可靠近大营,粮草就地卸下,我自会把你们的要求转给主将,你们速速离去。”
(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二十六章 柴绍心机
农民们卸下粮草,告辞走了,不多时裴行俨闻讯赶来,他仔细看了看地上一堆粮草,也就是几百石粮食,不过饲料不错,都是精饲料,约一千余担。
隋军的轻装而来,多余的马匹都用来托运帐篷,他们带的粮草确实不多,只能维持三到四天,所以这些粮草来得正是时候。
裴行俨立刻令道:“把粮草运回大营。”
这时,一名郎将提醒道:“将军,这些粮草来历不明,防止有诈。”
裴行俨点点头,他的斥候巡视周围,也没有发现哪里有村庄,这些送粮的村民确实来得莫名其妙。
他随即又下令,“命粮曹仔细查验这批粮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