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清穿物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Vinilla
王张氏抬头,”东家奶奶安好.”并也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梅兰妮.
女人看女人,和男人看女人是不同的.男人看女人,第一眼是这女人长的如何.至于这女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倒不注意了.女人看女人,看的是细节.穿着,打扮,手脚,当然也看长像.王张氏看梅兰妮,梅兰妮看王张氏,都看到了对方许多的事情.
梅兰妮把王张氏让进了堂屋,王张氏打量了房间,那房间基本上是空的.除了一台织布机,一架小纺车和一个绣绷架,就是有两口箱子.布机和绣绷上都盖着白布,所以看不见上面的纺织物.
梅兰妮把王张氏让到了竹椅上,自己也坐下了.开口道,”王大嫂,你也看到了,我家孩子多,我要做女红换钱,忙不过来,所以想请人来做两个时辰的家务.我好腾出身来.不知你家的孩儿能不能放手?”
王张氏答道,”我大儿已经十岁了,我不在时,他能照顾弟弟妹妹.再说我那丫头就是个省心的,打小儿就不用我操心.”
”这样说,你是乐意了?”
”哪里会不乐意.东家奶奶你抬举我们.让我们的日子有了倚仗.”
梅兰妮听到奶奶爷爷的头皮发麻.但是,并没有纠正她.齐逸说得对,要入乡随俗.
王张氏把手里的包裹递给梅兰妮,”这是奶奶前些时候让做的鞋,请奶奶看看做的可还入眼?”
梅兰妮结过包裹,打开,看见里面的棉鞋一双双的用细草绳结在一起.她拿起一双,先看鞋底,见针线还密集,点了点头,又把手指伸进鞋里,看看其它地方的做工.连看几几双后,才满意地说,”王大嫂辛苦了,这鞋做的不错.你稍等一下,我这就给你算工钱.”说完,起身,掀起了门帘进了东屋.
一会儿的工夫,梅兰妮出来,手里拿着一串麻绳穿的钱串,交给了王张氏.”这是工钱一百零五枚.你收好了.”
王张氏接过钱,很高兴,”下回奶奶有什么活只管拿给我.”
梅兰妮点点头,”少不的要烦劳你.”
那王张氏比那王重要活络多了.她说,”如果,奶奶没什么说的,那我明儿一早来上工.”
梅兰妮说,”明儿,辰时,你和王重一起来,干到午时你俩一起回家.每月我给你五百文.”
王张氏听得梅兰妮说的工价,心里是千肯万肯了.她说,”要不,奶奶,你这会子指给我看,明天我要做的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明儿一来,我就能上手,不用耽误了工夫.”
梅兰妮一听这话,这么专业的水平.当初在水月庵求职时,如果要碰上了这么一个竞争对手,怕是也没自己什么事了.想是这么想,她还是带了王张氏去了厨房.
这天晚上,边峰和大家说了,在桥上遇见癞头阿三的事.
看着大家沉重的脸色,边峰分析道,”癞头阿三近来输的发了疯.他为反本,借了印子钱.钱是也不多,不过五两,对他来说是比大数,他可是身无分文.我猜想,他在打东岸的主意.我们这里一共三户人家.教堂那里两人,安托尼走后,并没新人派来,但教堂的房产是前外商买下来的.所以也是有主的私产.眼下,林永青编竹制品卖了换钱,乔制帮忙做做小工,俩人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算下来,每月还是有些小节余.再说金家,两人卖菜,别的不算,就讲这个月,他们卖青菜,一斤两文,一亩的产量...”边峰在想.
梅朵插道,”一千二百斤左右.”
边峰接着说,”那就有二两多的收入.还没算他们的芥菜,罗卜,雪里蕻等.那些菜的收入,只比青菜还多.癞头阿三如果想从这两家弄钱,教堂那块是两个男的,身体比他强.难度有点大.金家的两人年龄也相当,他一个人对付那俩,也是有难度的.再剩下就是我们家了.我们家成年人就一女的,带六个孩子.我们家虽然没有明面上的生意,但是从我们家雇人干活,和经常有人往我们家送货看来,我们家的经济经济情况不会太差.从我们家弄钱也比那两家好弄.至少外表上是这样.”
梅兰妮紧张了,手里的活都停了下来.其他的人也盯着边峰.
边峰喝了口水,”直接上我们家,拿着刀来抢,这种情况应该是可能性很小.”
梅兰妮稍稍松了口气.
边峰又说,”绑我们家孩子的票,”
梅兰妮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边峰笃悠悠地,”也是不可能的.”
梅兰妮说,”老二,把话一口气说完,不带这样吓唬我们.”
边峰笑了,”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碰瓷.这花样他都玩的熟能生巧了.所以,这几天,我们家的孩子们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出门,看见他得饶着走.”
梅朵担心的问,‘那以后呢?”
边峰讲,”先看几天再说,情况总是在变化.告诉你们这事,是让你们有思想准备,不要怕,遇事不要慌,懂的防范于未然.”
第二天,辰时刚到,华家才吃了早饭.王重和王张氏就来到了不易居.王重去干活了,王张氏就来到净房,拎了马桶去倒.因为是第一次,梅兰妮陪她去金家,和金伯金姆打了招呼.
金家这天在收最后的青菜,翻了地就要种塔菜了.扫尾的青菜有两担左右.王张氏问了,听说一文两斤.马上全都定下了.讲好午时来取.
王张氏干活很利落,也很有条理.洗衣,烫羽毛,整理菜肴,清理厨房,有条不紊地.
午时,王氏夫妇一同回家,路过金家,把讲好的青菜一人一担的挑回去.梅兰妮对她的评价,”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从华家到王家,要从教堂东墙外的小径南行,两夫妇一前一后的挑着担子,竟还有精力谈天.
王张氏对华家什么都感到很新鲜,”华家奶奶一看就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们身上的衣服,料子倒是一般,但做工很好.今天我仔细看了,那针线就是大户人家专做针线的也没这么好.可见华家奶奶是个能干的.”
王重说,”东家靠绣花支撑门面,女工自然是好的.”
王张氏说,”你看她那么多的孩子,她真有耐心,和他们说话都是有说有笑的,如果咱和咱家的孩子这样说话,两天不到,尾巴就会翘到天上去了.你还不用说,今儿一晌我都没听到过她吼孩子.”
王重把担子换了个肩,”别说是半天工夫了,我在她家干了一个多月,都没听见她吼过一句.”
王张氏也把担子换了肩,”你说,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样的教?咋就这么听话呢.”
王重另有看法,”她那几个孩子,都太宠了.你没见她家的老二,日日在外游荡,她也不担心小孩学坏.那老二整日在家也是皮的要命,不是打弹弓,就是弄小箭的.见了叫人悬心.还有他家那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日日拿着钱在玩,烛蜡五十文一斤,那是多贵重啊,可是他们在里头加碱玩,东家见了也只是笑,一句重话都没有,这种孩子早晚要败家.”
”这话可千万别当着她的面说,她可宠她的孩子了,你看他们今天菜肴,有肉有鱼的.吃得可好了.那女孩是她的侄女儿?”
”是的,那女孩倒是个懂事的.”
”没了爹娘不懂事,还不是要吃亏.”
”说实话,东家对她侄女那是真好,没亏她的吃穿,前几天还替她买了一对珍珠耳环.”
两人说着话,也就到家了.





清穿物语 041 碰瓷
有了王张氏做帮手,梅兰妮上午就能有时间静下心来刺绣.午饭后,她略加休息后,也能有两个时辰的时间用来做工.她把一些事情都放都晚上做.这样她的刺绣进度就很快.几天后,就完成了两幅屏面.把台屏安装好后,她并没有立刻去无箴绣坊.因为,她算了算日子,还要两天才能取蜡染的屏面.她想,一次做两件事,省的多出门.边峰的警告是有用的.
楚濂已经在经丝上画好了稿子.所以她就开始缂丝,除了齐逸,其他人是第一次见她缂丝,很是新鲜的,看了好一阵.
这次的,效果象石刻的拓本,所以颜色并不复杂,纬线只不过两种颜色:黑色和咸菜色.再加两枚红色的印章.这次,齐逸他们,又另刻了两枚大的印章.他们说,印章的大小和作品的大小要相符合,否则,让人觉的不协调.
因为色彩不复杂,而且没有浓淡变化,所以织得很快.一天也能织出六寸.
楚濂在梅兰妮身边看了一会儿,就去画耕织图去了.齐逸也去动脑筋想画稿了.按梅兰妮的速度来看,对他们的压力还是很大.毕竟设计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俩人商量后,决定要和梅兰妮一起出门,去画铺见识见识.
秦炼和楚源打磨出了四盒猫眼石.每盒依旧是六颗.他们讲,这四盒出手后,近几年就再也不在苏州卖猫眼石了.宝石如果多了,也就不宝了.他们现在开始做其他的宝石.
梅朵负责管理王重夫妇的工作.王重做好了几千个蜂窝煤.华家又到匠门的煤店扫了煤碎和碳屑各近两千斤.
其实这时代已经没有匠门了,城门已经封了五百多年,只是,苏州人还是习惯的叫那地方匠门,那处的工匠最多,是当时苏州的工业区.煤的用量自然也最大.
华家把做好的煤饼,垒成一方方的,四周用芦席围边,上用茅草遮顶.
边峰天天还是外出混丐帮.
这天他走在双井巷时,见癞头阿三迎面走来,手里还捧了一只土瓶.他心里感到十分好笑.
小巷其实很窄,也就是四,五尺宽.边峰站到了路旁人家的门口.让他通过.癞头阿三哪里会太平的走过,他就是要等这样一个机会.
这时,恰好他身后来了一个挑水的人,口里说道,”承让,承让!”
他就势往边峰这边斜了过来.算好角度,直接就冲向边峰.如意所偿,土瓶粉碎了,只是角度算的不准,他的头直接就磕上了墙,撞得他七荤八素.可人家还挺敬业的,立马就喊道,”我那瓶是后周的天青瓶,值两百两银子.赔我,赔我.”
这一叫,许多人便出来看热闹.那挑水的汉子知道癞头阿三的伎俩,几步拉出很长一段距离,头都不回的离开了.
边峰站在巷子的另一边,对一老者说,”这个人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朝那边的墙上撞了上去.”
看热闹的大多是癞皮阿三的邻居,知道这人是什么德性.听他那么一喊,就知道,他又想讹人了.只是他身边并无他人,只他一人对着墙嚷嚷.
这时,他边上的一扇门打开了,门口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手插着腰,”各位街坊邻居给我作个证,我在屋里呆的好好的,听得墙外一声巨响,随后,这畜牲就叫嚷着让我赔钱.过去他没少拿那些不值钱的瓶瓶罐罐的讹人,现在倒好了,讹出了新花样,自己拿东西撞墙,还指着人要赔偿.”
旁边一人说,”这种人没有道理可讲,直接带到坊老那里,请坊老作主,将他赶出孝义坊.”
这种花样如果给他玩成了,今儿他捧着‘秦砖汉瓦‘朝这家墙撞,明儿他拿着‘唐陶宋瓷‘的朝那家撞.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街坊们七嘴八舌地帮着腔.
癞头阿三一见犯了众怒,便解释道,”各位街坊,我可不是要她赔,刚才一个男孩撞了我,我是要他陪的.”
一位老者说,”哪里有什么男孩,你是遇见鬼了吧,我一开始就在这了,只见你一人在那里乱嚷.”
癞头阿三用眼四下里一睃,哪里还有边峰的身影.只得自认倒霉,捧着额上的疙瘩回家去不提.
两天后,梅兰妮带着边峰,楚源和齐逸去了无箴绣坊.
自然,她被迎进了次间.
梅兰妮先为上次的事做了说明,再拿出了一百两的银票给陈掌柜.陈掌柜先是按礼推辞了一番,方才收下.
梅兰妮趁机向他说起作品寄卖的事情.陈掌柜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没吃亏.于是同意了.有梅兰妮的精品在他的店里出售,使得有心人会经常来光顾他的绣坊,人来人往多了,连带着其他绣品也好销了.
梅兰妮拿出了两件台屏,陈掌柜细看后赞不绝口.
他请梅兰妮喝茶,一边告诉说,”上回的那个贝勒爷是来苏州办差的,临走时还来问你的住处,我说,我哪里知道阿.他们只是不信,坊里的人都说不知道,方才罢了.”
梅兰妮说,”给陈老板添麻烦了.”
陈掌柜把手一挥,”算什么麻烦,开门做生意,这种事就碰到多了.倒是织造府的人也来过,问起你的绣品,说是要拿去做样子.”
梅兰妮沉吟了一下,”实不相瞒,我和织造府的人有些过节.我也不想做织造府的工户.所以,关于我的事,还要请陈老板相帮着瞒着点.”
陈掌柜私下里也不希望梅兰妮去为织造府工作.自然是答应了.
梅兰妮又和他商量道,”我家里孩子多,出门一次不容易,所以,今后送绣品,我就让我这二儿来,他你已见过几次了,人是皮实了些,但好在机灵,做事也稳重.”
陈掌柜看着边峰,有些怀疑,”这么小的年龄你就放心让他一个人上街?苏州城里的拐子还是很多的,哪一年不拐了几个去.”
梅兰妮心想,还不知是谁拐谁呢.但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边峰对陈掌柜说,”陈老伯只管放心,我是老江湖了.”
陈掌柜笑道,”小小年记,哪里知道江湖不江湖的.”
正说的热闹,店中伙计进来,”掌柜的,申家三爷来了.”
陈掌柜的说,”这申家是苏州城里的望户.康熙年来,他家金榜提名的就有十几个.如今家里有七,八人在外做官,我去看看就来.”
梅兰妮说,”我们也打搅多时了.还有事去办,下次再来打搅.今天就先告辞了.”
陈掌柜送他们到了门口,自己便去会申家三爷了,店中的伙计将梅兰妮他们直送到了门外.
梅兰妮一行人沿着阊门大街西行,一直走到山塘街.路上遇见那大的珠宝店,便把那猫眼石卖与他.有了上次的经验,卖的价在四千一百至四千三百之间.
还去画铺看了看,杨州八怪的画风还未为苏州文人所接受,所以,画铺里多得是吴江画派,松江画派一流的画件.楚濂和齐逸看中了几件画,都不是什么有名的画家,但画的还不错,价钱也很便宜.最是让他们兴奋的,居然在旧画店里,淘到了一幅王敬鸣的山水画,和一幅行书.另有一幅曹浩修的山水,上带提跋.这三件以三十两买下了.那两人心满意足.
然后,几个人叫了脚力,骑到接驾桥边的染坊里,取了蜡染屏面,回家.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边数银票,一边激动着.二万七千多两!建房已提上日程表了.
建房的第一件事,是房屋设计.虽然,这里面没人学建筑,估计,设计个民宅还是能混得过的吧.
第二件,就是建筑材料,要弄到合适的材料,这是要花精力和时间的.
古代的建房工程队,主要承包的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如果,华家想用钢筋水泥代替木头.那其实是个新的建筑工艺.所以,在苏州不一定找的到人来做.
边峰提醒他们,”对面教堂的房子你们注意到了吗,房子的结构与本地有极大的不同.能够建造那房子的工程队,估计也能接受新的建筑工艺.”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梅兰妮说,”找个时间去问问林永青.”
齐逸和楚濂则拿出今天买的字画显摆.这里懂字画的人不多.
对于梅兰妮来讲,她只知道那两人都是上海人.这还是齐逸和楚濂今天帮她扫的盲.不过,如果做要缂丝的底稿,她也有自己的见解,”苏州人还是喜欢唐伯虎,沈周,仇英这样的作品.淡中带艳.俗里含雅.设色明快.象这类纯山水画,估计不吃香.”
楚源转头问楚濂,”你还记得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吗?”
齐逸说,”我们不是还一起临摹过影印本.”
楚源说,”这一套肯定和了苏州人的胃口.你们可以以它为蓝本,画一套出来.局部地方可以任意改动.象那‘破尘居士‘,‘圆明主人‘的落款,那肯定是不能用,得另找字画来代替.皇宫里的那一套,这里肯定是看不到.不怕有人说你们抄袭.”
楚濂对齐逸说,”这倒是个好主意,设色艳丽些.那些字画我们可以在苏州找蓝本代替.”
边峰提供信息,”乐桥东面的留香茶馆旁,有一个写字摊,那人据说会摹仿名人的字.”
梅兰妮建议,”那美女的形象最好以87版里林妹妹做模特.这时代的美女实在不敢恭为.”
楚濂说,”那套画受西洋画风的影响,画面安排的像油画.再把人物的比例画正确.估计很受欢迎.”
”同样的,还有月曼清游图册,也可以拿来做缂丝蓝本.”楚源继续提议.
梅兰妮道,”所有的美女都改成87版里的人物.肯定吃香.”
楚源哈哈笑了,”那你不会让他们直接做一套87版的金陵十二钗.”
第二日,边峰去找林永青,到了教堂,乔制说他去卖竹篮了.
边峰转身朝通?坊去了.在乐桥上碰上了癞头阿三.今天,他手里没与瓶罐.




清穿物语 042 林山一
癞头阿三手里是空的,穿着皱皱的短衫,在乐桥上东张西望.
乐桥并不宽,不过一丈多宽.中间走车马,轿子,贴着桥栏过行人.实则是非常拥挤.边峰见癞头阿三依着桥栏,便贴着另一边桥栏过过桥.
可是,癞头阿三看见边峰,就飞快的站到了边峰那侧桥栏前.
边峰手脚也很利落,在他还未站稳时,已经到了那一边去了.
等癞头阿三反应过来,再看边峰,他已像泥鳅一样从人群中穿越而过,跑下桥去.
下午,梅兰妮请了林永青和乔制到家中喝茶.打听关于建筑工程队的消息.
主客在厨房坐下,梅兰妮打听了林永青是福建人,爱喝乌龙茶,特特的去泥人馆买了套工夫茶茶具,泡了严严一壶浓茶,烫了杯子,倒了几小杯茶,和摆出两碟小点心.乔制年轻,吃不惯茶,梅兰妮安排他和华家的孩子们一起吃点心.
听得梅兰妮问起建筑工程队的事情.
林永青喝了口茶,说,”当时,我们的教堂进行改建,还是胡知庸神父(安托尼的前任)主持.神父自己画了图纸,找人来建.本想是要建一所西洋式样的房子,恰是这时,传来了雍正皇帝的旨意,停止一切传教活动,和教堂建设.所以就停建了,只是把房子改装了一下.苏州城里的建筑班子,干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不符合他们规矩的,你就是出钱,他也是不肯的.我们那房子最开始是洋商按照自己家乡的式样造的,是木制的,年代久了,有些地方就不灵光了,可是苏州就找不到工程队来修.”
梅兰妮替他把茶续上,”可你们最后请到哪个班子来帮你们修的?”
林永青笑了,”找了好几个建筑班子,都被回绝了.胡知庸神父决定要带领我们自己干了.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来说,他愿意修改这房子.后来,我们的房子就给了他修改.他做的还不错.”
梅兰妮说,”这倒难得了.他是哪一家的?实话说,我也想建西洋风格的房子,正想找这样一个肯接这样活的班子.”
林永清道,”这人原是我们教会的教友,姓林,叫山一.”
梅兰妮微笑,”可是你的本家?”
林永青正色地,”他虽姓林,可是个倭人.”
梅兰妮一时没反应过来,”倭人啊?”
梅朵在她耳边轻声说,”日本人.”
梅兰妮继续道,”倭人怎会在苏州做建筑?”
林永青呷了口茶,并没马上回答,而是问了梅兰妮另一个问题,”你看苏州到处是做生意的,可你知道哪些商人富甲天下?”
梅兰妮心中在想,晋商?徽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林永青继续道,”是扬州的盐商,广州的洋商,苏州的铜商.”
梅兰妮对苏州还是很了解的,”苏州地区并不产铜.”
林永青说,”可是那倭国产铜.他们每年运铜到乍浦港,再从乍浦港转来苏州.每年的洋铜量在几百万斤以上.今天,我不是和你讲铜,我是说,林山一,本姓小林,小林家族在倭国就是和大清做洋铜的生意的.林山一原是小林家一个外室的儿子.所以不被本家所认,他父亲给了他些银子,随了认识的苏州铜商来到了苏州.那意思就是让他自己谋生,在外乡生根结果.他十五岁时来到苏州,跟着的那铜商姓高,开始时,小林在他家过活,康熙四十六年,那高家坏了事.小林便流落出来,信了天主,改姓为林.胡知庸神父替他做了洗礼.他便成了教民.”
梅兰妮对那枝节问题有疑问,”高家不过是商人,如何会坏事?”
林永青道,”康熙年要用铜制钱,特令江苏承办五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的铜数,都知道江苏是没有铜矿的,那官府便动了洋铜的脑子.便先发给那商船铜钱,定下铜.让他们出洋贩铜.有些商船拿了官府的定银,拖着不出船,一年半载后才动身,是常有的事.再也有那船出去了,回不来了的.这便是欠了官府的银子.官府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欠多了钱,便查抄他们的家和店铺.高家就是这种情况.”
梅兰妮方明白了,原是高家破产了.
”林山一自小喜欢建房子,但在倭国,象这种建房,织锦,做漆器等行业都是固定家族在做,那些技术是不外传的.即使是去人家那里做学徒,人家都不收.来到苏州后,从高家出来后,他便到高家的一个远亲那里当学徒,做建筑.倒底是倭人,对于那行业的定规不那么重视.常有异想之举.后来,自己组了班子.大的工程他是做不到的,人家那是一砖一瓦都有定规的,他哪里懂这些.但盖一般的民房,房子安排的很经济,倒也是不错.记得那年他来教堂做改建,神父按照西洋的习惯,房间里做壁橱,画了图纸,和他讲,他领会的很快,做的很好,神父也很满意.后来他也给人做壁橱.苏州这地你是知道的,房子紧密,住房紧的人家对那壁橱是极欢迎的.所以这两年日子倒也过的去.”
1...1617181920...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