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放肆!
不等儿子把话说完,朱之瑜便沉声斥道。
延平为我朝之中流砥柱,焉是你能非议!
父亲的训斥让朱大咸,这才意识他的失言之处,或许现在他可以指责钱谦益吴伟业等官员祸乱南京,但绝不能指责延平王,因为他们皆是延平王的部属。既便是经略也未曾对非议延平,更何况是他?
下官失言,请经略责罚!
师兄出言为公,下次注意即可!
不以为意的挥挥手,对于部下非议延平,朱明忠自然不会介意,但必须注意场合,那怕是现在,也需要注意。
迎回圣驾固然是好,可若是我等平空派人前往缅甸迎回圣驾,今上以及朝中诸臣,又岂会信任我等?
不愿在这个问题上谈论下去的朱明忠,自然知道迎回圣驾的可能带来的诸多好处,且不说迎驾之功,便是有永历坐镇南京,到时候矛盾的重心就会从自己的身上转让到朝廷与延平王之间,到时候,是永历享有大义之名,至于郑成功,到时候只恐他会陷入自己这般困境,其又岂还有精力顾及自己?
不过迎回圣驾说着容易,问题是永历愿意走吗?他怎么可能会相信自己?
经略,此事不难,前几日,下官故友屈大均自北南返,目下正于清江,其曾师从陈邦彦,并随其兴义兵反清,兵败后。后至肇庆,向今上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不久因父殁急归
本就有意向经略推荐故友的朱大咸立即抓住向经略推荐起屈大均来。
其曾得今上接见,且于我大明忠贞不渝,经略可遣其为使,前往缅甸迎回圣驾,只是这一路数千里,可谓是艰难险阻,且有清虏阻拦,这信使尚且难行,更何况是迎回圣驾,只恐这圣驾难迎啊!
在朱大咸提及迎回圣驾可能面对的重重险阻时,朱明忠哈哈大笑道。
这有何难?既然陆路不通,为何我等不走水路!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们,了解东南亚地形的朱明忠自然非常清楚,在这个时代,相比于陆路,前往缅甸也许水路会更为便捷一些。
成仁所言极是,陆路不通,可改由海路!
对于曾数次东渡日本求援的朱之瑜来说,对于海路他自然不陌生,尽管海路亦有风险,但相比于陆上可能所面临的风险,其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成仁,虽说海路易行,但是目下既然今上与朝廷已入缅甸,如若缅王不放愿还朝廷,到时又该如何?
当年为给鲁王筹措粮饷,朱之瑜多次前往海外筹款,找到了一个重要落脚点:安南会安,那里是华商云集之地。通过艰难的奔走,朱之瑜多次成功筹措饷银,源源不断送回国内。同时也以会安为基地,发展抗清力量。这个小小的港口,一度成为海外明朝遗民的大本营。朱之瑜在这里的十二年,成果可谓斐然。
但是就在他准备动身回国的时候。万没想到,意外又发生了:安南国王阮福濒打起小聪明,想收揽朱之瑜为自己所用。将其囚禁数十天,软硬兼施之下的,更不惜以性命相危。尽管最终在朱之瑜坚持下,未能如愿将其招揽的阮福濒将其放归中国,可却也让朱之瑜看清那些藩邦的嘴脸,现在皇上朝廷在缅甸,如此奇货可居之下,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还?
夫子所言极是,今上朝廷皆在缅甸,如若缅王以奇货居之,不意放今上朝廷归国,到时候,如何是好?
钱磊的赞同声刚落,朱明忠便厉声说道。
杀!
朱明忠的话中不带有丝毫情感,而只是冷声说道。
此行如意迎回圣上,非得行以霹雳手段不可,非得派以舰队不可,如果缅人拒绝,到时候舰队可沿海直入内河,沿河直上,逢城克城,不施以霹雳手段,缅人绝不会轻易放还今上!
历史上的咒水之难,朱明忠又岂会不知,在永历进入缅甸后,缅人对其便是首鼠两端,虽然给了些许物资帮助,但是李定国屡次派人意迎回时永历,却都遭到缅人的阻拦,后来看到局势明显向着满清发展,更是直接将其献于满清。可以说,正是首鼠两端的缅甸人彻底毁掉了永历这面抗清的大旗。
了解历史的朱明忠自然很清楚,缅人到时候肯定不愿意那么轻易的交出永历,令其还朝,但是他知道如何对付东南亚那些人。
那些人皆是欺软怕硬之徒,只待行以霹雳手段,其必定不敢不从!
可是如此的话,岂不是置今上安危于不顾?
朱之瑜的话声刚落,石磊便冷笑道。
夫子,即便是我等纵火焚城,缅甸亦不敢有伤今上丝毫!经略方才所言甚是,非霹雳手段,缅人断不会轻易放还今上,可缅人若敢有伤今上,难道就不怕我大明霹雳手段?
话声微微一顿,石磊看着经略问道。
经略,若是意以海路迎回圣驾,非得有大海船不可,这水军海船又从何处觅得
第117章 忠义之士(第二更,求月票)
一僧一道。
两人截然不同的身份,居然一路相伴,从北直隶一路来到清河,而更诡奇的是两人的身份,僧是大明遗民,而道则是朝鲜使节。而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位使节特殊的身世,更是让人感叹不已。
家父子崔孝一,本是朝鲜关西人。因清虏曾先后两次攻陷朝鲜,杀戮之惨,不下于万历年间的抗倭之战。满清得胜撤军时,掳走数十万朝鲜人,于辽东设地人市:作牲畜般公开拍卖;家属想赎回亲人的话,则需男黄金五蔖,女三蔖,根本就是掳人勒赎!野蛮如此,实为禽兽所为,因此,兴凡朝鲜之人皆与满清有血海深仇。况且朝鲜以儒立国,夷夏之辨焉能然能改?
作为下国之臣的崔慕华,经讲述着这一切的时候,那神情中尽是悲愤之色,对于清虏的刻骨之恨,完全不加丝毫掩饰。
虽然朝鲜不得不降于清虏,然于朝鲜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但凡朝鲜之人内心皆遥尊大明为天朝为父母之邦,以大明皇帝为天子为皇帝。因朝鲜已然满清,割断与大明皇朝二百多年的宗藩关系,家父与朝鲜各地的志士仁人再没法在本土抗清,唯有来到父母之邦执以干戈以卫社稷。崇祯十二年,为报家仇国恨,家父举家浮海,在山东登州海边登陆,辗转投靠山海关外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后屡立战功,升至把总
讲述着父亲的经历时,崔慕华的神情中带着发自内心的骄傲,似乎是为他父亲当年的选择,或者说是为其父当年的义举。
先皇自缢的消息传到山海关时,当时恸哭六军俱缟素,而家父以及其它军中朝鲜兵卒皆是痛哭不已。后来吴三桂借口借清虏之兵报先皇之仇,家父等虽是反对,但仍拼死与闯贼厮杀,但清虏狼子野心,入关后即意夺据中华,而此时天子死社稷了!家父身为大明属国之民,还能为谁而战?何况,总兵官吴三桂已剃头降清,要当胡虏的马前卒,攻以父母之邦,家父自不能助纣为虐?因为,家父与友人皆选择了做逃兵,在回国前曾结伴前往先皇凌前。悲痛难当之余,念及大明于我朝鲜之恩,家父终自杀以为殉君
泪水不受控制从目中滑落时,崔慕华的声音微颤,双肩亦不住的抽搐着。听着崔慕华的讲述,朱明忠只是默默的点点头,眼前的这个起名为慕华的朝鲜人,很难和后世那让人厌恶的高丽棒子重合在一起。
这个时代的朝鲜人,对于大明是发自骨子里的敬仰。在朝鲜被迫降清之后,被迫派兵助战,结果上至总兵下至兵卒,皆是心存对大明的忠贞。他们往往只向着明军放空枪空箭,为清军发觉后立即对其严加审讯。而朝鲜兵卒无不是大义凛然的言道:
我等身为小帮之人,焉能以小犯大,犯以父母之邦!结果这些朝鲜兵卒悉数被杀,得以成为大明鬼。更有朝鲜士兵设法弄沉数十艘运送军米的船,以免资助建虏。
这种匪夷所思的情感,甚至是后世韩国人自己都无法理解,甚至引以为耻的,但是对于身上这个时代朱明忠来说,他所感受到是却是一种骄傲,身为中华之人的骄傲!
只可惜这一切最终都毁于满清!
现在,这一切必然将持续下去,让朝鲜人继续心甘情愿的甘为大明鬼。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令尊以及朝鲜义士之忠义,实是可歌可泣。待他日我大明中兴,皇上还都京师之时,本官定会为令尊以及朝鲜忠贞义士请旨,请皇上嘉奖他们的义举。到时候自会将令尊之灵请入忠烈祠,并由国使馆为其编传
别说是言语上的嘉奖,对于骨子里信仰帝国主义的朱明忠来说,一但天下平定的时候,非但会请旨嘉奖朝鲜的义士,甚至还会请旨在朝鲜为这些义士建忠贞牌坊,为他们树碑立传,入享忠烈,编入国史。
而所有的这一切,当然是为了表彰他们的义举,而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才能让朝鲜人以这些义士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先大明后朝鲜的精神,学习他们甘为大明鬼的觉悟,最终,让他们欢天喜地的高喊着宁为大明狗,不为朝鲜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入忠烈祠国使馆编传!
这边崔慕华整个人都惊呆了,他没有想到经略居然如此厚待下邦小民,那泪水顿时便如雨下一般,更是急忙跪拜叩头道,
中华上邦如此厚待小邦之小吏,让小人惶恐之时,唯能效先父之法,以死报效中华,报效大明。只请经略使念小人为忠烈之后,准小人入以忠义军,以报中华上邦之恩
此时的崔慕华整个人都已被朱明忠的这番话感动涕零如雨,以至于激动的甚至无法自已的想要立即成为忠义军中的马前卒,从而像父亲一样报效大明的时候,朱明忠笑道。
若是你想为大明效力,不一定非要效仿尔父,在朝鲜一样可以为大明效力,更何,崔使遣你南下,正是为重新取得联系,若是你不回朝鲜,又如何复命?
站起身,走到崔慕华的身边,伸手扶起他的时候,朱明忠看着满面尽是泪水,整个人完全沉浸于感动之中的崔慕华,又继续说道。
况且,本官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在朝鲜帮本官操办,此事非但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更事关能否败以清虏,不过此事操办起来,或许会有些许困难,不知你愿不愿助本官操办此事?
朱明忠的话声未落,崔慕华便已经连连点头说道。
但凡天官有所吩咐,小人即便是粉身碎骨亦一定助天官得偿所愿!
粉身碎骨?
看着恨不得立即粉身以报的崔慕华,朱明忠笑道。
粉身碎骨倒是不必,留着你这大好之身,报效大明便是了,这件事虽说有些困难,可若是你办成了,便是本官送一场富贵予你,如此也能告慰尔父在天之灵。
第118章 献策(第三更,求月票)
送一场富贵予你!
这看似临时起意的一番话,实际上却有朱明忠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希望让朝鲜上下看到,大明对于忠于大明的人绝不会吝啬丝毫,即便是对其后代也会加以照料。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而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在崔慕华的身上,朱明忠看到一个机会。
解决海军的问题!
当然朝鲜并没有海军,但是朝鲜有蒙古栎!不仅朝鲜北部山区分布着大量的蒙古栎,而且在鸭绿江两岸也有广泛的分布。蒙古栎是橡树的一种,其木材性能与白橡类似,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造船木材。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们并不做它蒙古栎,而常被叫做柞树。柞树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养蚕。所谓的柞蚕,就是以柞树叶为食。
柞树!
看着似有不解的崔慕华,朱明忠继续笑道。
本官听说,在朝鲜北部山区以及鸭绿江两岸,有数量众多的柞树,其中百年老树列是比比皆是,所以本官想命你于朝鲜设木材行,代为收购百年柞树!
朱明忠的口吻中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海军需要柞树造船,尤其是那些百年老树,毕竟,无论是迎回圣驾也好,或是建设海军也罢,都需要柞木来建造军舰。而在收复辽东或者在远东开辟林场之前,朝鲜都是最好的木材来源,更何况现在朝鲜是送上门来的。
经略需要木材?
尽管不知眼前的这位经略使为何需要木材,但崔慕华几乎是立即应声说道。
若是经略需要木材,只管吩咐,但凡是大明所需,想来我朝鲜上下,必会不惜代价,以满足经略所需!
朱明忠当然知道,这不过只是夸张之言,但言语中却依然在感激之余,正色说道。
我大明为朝鲜父母之邦,焉能勒索朝鲜?这取柞木是为造船所需,虽是为朝鲜,但绝不能令朝鲜百姓平添负担,所需柞木皆按市价购得,本官之所以意由你操办此事,正是欲送富贵予你,以表彰令尊之义举!
又一次感动的涕流满面的崔慕华,终于知道为何朝鲜上下予大明十余年念念不忘。在他涕流满面的感激时,更是不住的表示纵是粉身碎骨,也会办成此事,绝不有误经略的大事。
而于一旁看着的屈大均的目中尽是不解,这些年来从广东一路游历至辽东的他,对于北方特有的柞木自然有一定的了解,心知这种树很少用于造船的他,尽管有些疑惑,但一直都保持着沉默,相比于柞木,他更关心的是朱明忠口中提及的水军。
方才听经略所言,似乎经略意大办水军?
在崔慕华离开之后,屈大均终于道出了他的疑惑,在他看来如果不是为了大办水军,自然不需要远从朝鲜获取木材,相比于山中无大木的关内,辽东与朝鲜北部遍地皆是百年巨树。
一路北上直至东出山海关的他,沿途曾刻意留意山川险阻,以图将来的复兴大业。所以,对于辽东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北方的地势,更早就刻在的他的脑海中。他绝不至于相信这水军是为了屏蔽朝鲜,或许明人视朝鲜为上藩,但不过只是藩国,仅此而已。
莫非经略是想以水军入渤海,进而直捣黄龙,直取京师?
惊愕的看着已经换上了一身灰色深衣,头戴幅巾的屈大均,朱明忠的目光中又岂止是惊愕,甚至差点失声询问,他是不是也是穿越者。
练海军,入渤海取京师!
这看似简单的十二字,正是朱明忠制定的未来北伐的核心,未曾想现在,却被屈大均一言道破。
而此时屈大均整个人却完全沉浸于这个念头之中,他甚至用手指沾着茶杯,在茶几上的画着一副草图。
渤海,山东辽东北直隶,目下京师清虏丁壮二十余万皆随福临小儿南下,京师不可不谓之空虚,若大之京师,守兵不过万余,这局势似与今岁江南相似,去年屈某自北返回江南,便于吴越等地游走时,当时清虏为灭我大明中兴之希望,不断将江南之兵调至西南,如此才有江南空虚,所以与魏耕祁班孙等人一番商讨后,方才决定联络郑延平,建议其趁江南空虚,率军以海路北伐沿江而上
看着于茶几上绘出了一个环渤海草图的屈大均,朱明忠被他的这番自言自语惊愕的睁大双眼,这郑成功以海路北伐的最早居然出自他手,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更没有想到,这个说着一口广东官话的,年龄只有三十岁的家伙,能够一语道破将来他北伐的打算。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穿越者来说,他们都不会忽视海上力量,自然也不会忽视从陆到海的优势。
目下清虏酋首所领二十余万大军,悉数聚于山东河南,如此京师空虚,若经略以海路北伐的话,出黄河入渤海,再以海河入以天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