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不够吃又怎么样?你敢逃吗?你王柱子,即便是跑出去,又怎么样?你逃了,抓住你儿子当灶户,没儿子就抓你孙子,没孙子就抓住女婿姑爷外孙,除非你王家的亲戚都死绝了
听着灶民的诉苦,朱明忠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灶民,瞧起来那身打扮更像是乞丐,而不是百姓,想着来的路看到的那一排排近海的高不及身的茅草屋,再联系着这些人的贫苦,心下暗自有了底。
若是你不愿当灶户,可愿随入我忠义军中为兵!
盯着这王得柱,朱明忠并没有说到什么军饷待遇。
忠义军?当兵?
王得柱有些茫然的看着这位大人,瞧着一旁只有七八岁的儿子,想着将来儿子也要和他一样,在这盐场为灶户,他便猛的一咬牙,
大老爷,若是大老爷许草民脱灶籍,草民愿从军!
既便是没有军饷也愿?
只要能脱灶籍,重入民籍,草民愿意!
非但王得柱这么说,甚至就连附近的一些青壮也纷纷嚷道,
草民也愿,只求大老爷开恩,准我等投军!
求大老爷开恩,准我等投军!
不过只是刹那的功夫,这场前便跪成了一片,差不多一大半灶丁都跪在那里,叩头道。
求大老爷开恩,也准我等投军出籍
对于这些几百年来一直等同于贱民的灶丁来说,当他们看到一个摆脱灶民身份的机会时,几乎都立即选择了接受,那里会在乎其它。
嗯
略点下头,朱明忠的心底只是一阵激荡,这眼前至少有一两千人吧,若个个盐都都是如此,那征个五六万兵卒岂不是小菜一碟?
你们先别急着从军,你们可知道,我忠义军军纪森严,且不说平素之军纪,若是有人充当逃兵,那么非但本人受罚,还会追究家人的责任,非但妻儿会被除籍,打为贱户,同甲十户也会加以处罚,如此,尔等可愿从军?
愿意!
王得柱毫不犹豫的答道。不单他没有丝毫犹豫,其他跪在地上的灶丁也大抵都是如此,无不是纷纷叩头说道。
只要大老爷开恩,许我等出籍为民,我等愿意誓死为大老爷效力,绝不敢逃
对于他们这些本就等同于贱民的灶户来说,贱户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威慑力,他们之所以愿意从军,就是为了脱籍,就是为了成为普通的百姓,而不是世代作为灶户。
也正因如此,当这些灶丁纷纷请求从军的时候,原本挤于一旁的妇人,虽然说都是面色凄凉,却几乎无人阻拦自家的男人,因为她们同样也想摆脱灶籍,对于这些世代灶籍的妇人来说,她们同样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像普通百姓人家的子女一样,嫁娶于良人,过上男耕女织的舒坦日子。
好!
沉喝一声,朱明忠直接对吴品亚吩咐道。
,你喊些人来,与弟兄们登计造册,只要他们愿意入我忠义军,只要年龄不超,身体健壮,和乎我忠义军征募要求的,就通通留下来
原本还为募兵发愁的朱明忠,瞧着这些灶民的踊跃模样,再瞧着那些面色凄凉的妇人,听着她们哀叹着将来如何过活。
想着先前自己说忠义军无饷,朱明忠便笑道。
诸位无需为家人担心,我忠义军绝不会亏待各位弟兄,大家入我忠义军后,除了每月五钱军饷之外,家人每月可领一石米粮!
因为缴获了近两百万石粮食,有着充足的米粮充抵军饷,所以在向这些灶丁说着军饷时,朱明忠直接用一石米粮充抵军饷,按此时的粮价一石米也就是二两银子。
那些原本还有些顾虑的灶民,一听到每月除了五钱的军饷,还有一石米粮的时候,那里还有丝毫顾虑,就连那些妇人脸上的凄凉状也淡去许多,甚至还有些人显露出了些许惊喜。
看到灶民们纷纷踊跃报名投军,心情大好的朱明忠,便对身边的新的亲兵队长方国威吩咐道。
国威,你现在就似一份募兵告示,张贴各个盐场,令各盐场,不得阻拦灶丁投军,胆敢阻拦者,杀无赦!
第38章 官商(第二更,求月票)
既然诸位之前已经报效清虏军饷120万两,那今个既然我大明朝得复,那诸位又准备如何赎尔等当时助纣为虐之过?
冷眼瞧着这堂中的三十几位盐商,身穿一袭四品的官袍的郑侠如,倒是不客气,一开口那言语间透出来的意思,便是敲诈。
对于来自官府的敲榨,这些盐商大都早就已经习惯了。每每朝廷缺少军饷用度的时候,他们都会向盐商伸手。虽说已经习惯于助饷,可却不意味着习惯了向大明朝廷献银。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身为无论是山西还是陕西老家目前都在满清的统治之下。不仅如此,他们和满清之间的联系,也使得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拿出这笔银子来。
大老爷,非是我等不愿献饷,可,可大老爷您也是知道的,这今年清虏先后几次索饷,那可都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的不掏不行啊!如此这般几经勒索之下,我等早就穷困非常,那里还有什么钱银助饷
陆传逢的话音一落,周围顿时便是一片咐和声,而在他们附和着的时候,郑侠如只是冷笑着,对于这一幕,他早就已经料到了,想从这些人身上诈出来银子,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尤其是他这些晋陕籍的盐商,大都与那八大皇商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又岂会心甘情愿掏银子,没准他们的心里所思所想的还是盼着清虏打过来,重新夺下扬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岂愿拿钱?
但是他们愿不愿意拿出这笔钱来。郑侠如根本就不在乎,他需要的是,让这些人拿出银子来,哪怕就是石头里榨油也要榨出银子来。
没银钱助饷?
冷冷一笑,郑侠如看着陆传逢,那脸上的笑容一下敛起,然后说道。
当初郎廷佑派人来的时候,你陆老爷可不是这么说,我记得当初你可是说着,纵是毁家也定助朝廷过此难关,怎么着?难不成,你陆老爷于清虏那边是宁可毁家,亦要相助,到了我大明,你陆老爷便不愿毁家了!
无论当初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但郑侠如这么一陆,陆传逢的脸色不由数变,其它人的神情也是尴尬起来,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位盐运使可不是外人,他也曾是这扬州城内的盐商,而现在却被安抚使委任为盐运使,负责这扬州的盐运,对于扬州的事情,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大家有没有银子,能瞒得住外人,又岂能瞒得住他?
而且现在他提到了毁家,几乎是这样的,告诉这些人,如果他们不愿意的话。他可以让这些人如愿以尝。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这些年他们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情。自然也知道眼前的这位盐运使绝对可以让他们如愿以偿。
大老爷,非是我等不愿意出这银子,只是只是这银子筹措又岂是一时能筹备齐的
面对郑侠如厉声,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原平缓缓说道。
若不我看这样,我等先拿出四十万两,让大老爷先向安抚使交差,待,再待一段时间,待筹备好银款,再助以献饷,岂不更好?
在扬州晋籍盐商之中,或许张原平并不是最富的,但是因为他是八大皇商范家姻亲,所以于众盐商之中,身份地位最为显赫,也正因如此,实际上,他几乎等于在扬州晋商的首领,所以他说的话几乎可以代表所有人。他这么一说,周围顿时一片附和声。
还望大老爷体谅!
张原平的语气显得有不卑不亢,既没有刻意的讨好,也没有示弱。
对于他的这个态度,郑侠如倒也没有丝毫恼怒,而是直接点头说道。
张翁能体谅本官的难处,本官又岂不体谅张翁,这四十万两,还请张翁在三日内备齐了,若是拖过三日,到时,本官难向军门交待时,自然会向诸会讨好交待!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戏子,张原平是在演戏,郑侠如同样也是在演戏,他们两人都很清楚对方的想法,在张原平看来,郑侠如需要银子向朱明忠交差,所以便出了一些银子,从而拖延时间。
而对于郑侠如来说,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掌握一切,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不需要对这些人痛下杀手。
这种事情并不是他需要去的办的,他只是盐运使而已。但是在此之前并不妨碍他从石头里榨出一些油来。
大老爷,就这么便放他们走了?
作为前盐运使的师爷,赵平跃和郑侠如也算是老熟人,在其接任盐运使之后,便直接把他留了下来,毕竟这衙门里的事,他更了解一些,而郑侠如身边也需要这样的人。
自然的他也知道,眼前的这位大老爷和清河那位,压根儿就不想从这些盐商身上拿银子。是不准备从他们身上拿那么少的银子。
四十万两,这也太少了,以在下看来,他们不再掏二百万两,又岂能赎得了当初助纣为虐之罪?
师爷的话让郑侠如微笑道。
即便是再出二百万两,又有何用?
他的眼睛眯成条缝儿,瞧着门外说道。
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掏出这二百万两银子来,对于他们来说,所思所想的,恐怕还是盼着清虏南下,这四十万两,不过只是买个一时平安,咱们便如他们所愿,这银子收了,至于其它,自然有其它人负责!
谁会去负责此事?
脑海中不经意的浮现出了石磊来,那个站于军门身边,总是沉默寡言的中年人,虽听说他是商人出身,但行商多年的郑侠如很清楚,那人绝不是什么商人出身,他身上有股商人没有气息。
石磊最终会怎么收拾那些晋籍盐商,郑侠如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二百四十万两银子,那些晋籍盐商的家业又岂止数千万。乱世时,银子越多越是祸害,更何况,那些人还授人以柄?
大老爷,您是说
心思略微一紧,赵平跃立即明白了大老爷的意思。
在下明白了,这几日,在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他们给你的银子,你只管收着,至于其它
双眼微闭,郑侠如淡淡的说道。
你只管按规矩来便成,这规矩啊,只要他还在着,便能稳定人心
郑侠如口中的规矩指的是这扬州盐商与盐运使之间的规矩,盐商助饷献银,都要额外给盐运使一成,这雁过拔毛的规矩,早定下不知多少年了,现在规矩依然如此。
这个规矩就是让大家安心的基础,也必须要让这些人知道。规矩现在还在,但将来在不在?恐怕就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不过在此之前,总需要让他们放下心来。只有让他们暂且放下了心,以后才能慢慢的收拾那些人。
大老爷放心,在下知道该怎么做
就在赵平跃应声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通报声。
大老爷,通州分司派人来送来了急信
通州分司是设于盐场管理机构之一,一共设有三处通州泰州以及海州,负责直接管辖境内盐场,按所管辖的盐场数量设盐课司大使若干,在那满头汗水差役将信送来时,郑侠如接过信,撕开信后,那脸上顿时一变。
快,快命人备船,我们去通州司
大老爷,为
不待赵平跃说完,信就被塞到他的手中,只听郑侠如急声说道。
快,快去通州,若是去晚了,咱们可全都完了
何止是全都完了!根本就是釜底抽薪!
对于身为盐运使的郑侠如来说。他自然非常清楚,扬州的根基是什么——盐,盐才是扬州的根基。也是他这个盐运使的根本!
但是现在,现在安抚使却在盐场那边肆意募兵,有了盐场的那些灶丁,自然也就没了盐场,没有了盐。
如果两淮盐场不再出盐,又怎么可能还需要他这位盐运使。说一千道一万,灶丁才是盐场的根本,没有那些灶丁自然也就没有了一切。
不知道是哪个人给军门这个馊主意,他就不知道这盐场离不开那些灶丁吗?没有灶丁,谁去煮盐?没有了盐又哪里来的盐税!没有了盐税,到时候军门靠什么养兵靠什么打仗?
在前往码头的时候,郑侠如一边抱怨着,一边在心里寻思着,还能让军门满意,毕竟,无论如何,军门募兵都是大事,贸然拒绝,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任由军门募兵的话,这两淮盐场可不就是毁于一旦吗?
不行,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军门!提这个主意的人实在是该杀!
来到码头之后,原本计划的从盐河前往盐场的郑侠如突然意识到从水路过去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又吩咐道:
备马,从路上过去!
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吧!再骑上马的时候,郑侠如在心里这般寻思着。
一行十几人就这样,快马加鞭的朝着盐场赶去
第39章 灶丁的理想(第三更,求月票)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形容的就是两淮盐场,说道的就是江北淮南沿海。数百里沿海,盐场密布,数十灶民于数十座盐场中制卤煎盐为生。
刘庄盐场是泰州分司所属最大的盐场,也是整个两淮盐场之中最大的盐场,相比于其它盐场额办盐灶丁不过一两千人的规模,这刘庄盐场的额办盐灶丁多达万人之多,上万户盐灶丁聚居于盐场,使其规模几乎不逊于县城,甚至于相比于某些遭到反复屠杀的府县,一个刘庄场的人丁,甚至超过一府县的人丁。不过虽是如此,在这盐场之中,却不见丝毫繁华,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荒凉。
盐民苦,除了盐与盐滩之外再无别物的贫乏,往来亦只有同样的灶户。灶民们住的大抵只有茅草屋一间,高不过身,一家五六口人围坐其中,丰年食以杂粮,荒岁以盐蒿充饥,浑浑噩噩,忍受官府垣商的各种盘剥。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身为刘庄盐场分司盐课司大使的李洪品瞧着那刚刚收到的公函,那面上全是惶惶之色,虽说只是正八品的小官儿,可刘庄场盐课司大使这个职位却是个肥差,便是良善之人,抬手五分,一年也能有几万两的进项,便是寻常七品县令刮地三尺,也不见得能与他相比。
平素李洪品极少在盐场,一直住于城中,若非是这几日的变故,他恐怕还在城中的享受着美酒美食,而不是于这盐场上被那海风吹的浑身酸痛。不来盐场也没有什么,毕竟这盐场都发包给了垣商。
可今时不比往日,这几天,那位安抚使正从北至南一个盐场一个盐场的巡视,不过三天的功夫,便已经砍掉了六个盐课司大使和垣商的脑袋,非但被砍了头,且又被抄了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