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原本正在温习笔记的王子春被盛孝严的这一声叹息,给扰乱心境。
“我今年已经二十一了,回到家,即便是再拖上两年,到时还是要结婚,要生子,到时接踵而来的就是家庭的负担,要靠那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谈何容易,继续求学……”
半视线投向坐在窗边,趴于案上正在那努力学习着高等中学教材的室友,王子春叹了口气,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的课程重点不同,师范学校课程专为教小学而设置,许多课程如几何、大代数、英语等等,或过于简略或根本未设,成为师范生考大学难以超越的障碍。即便是他们努力学习高等中学的教材,又能如何?
“在乡村小学教过几年最基本的语文算术之后,他们和过去学过的知识已有距离,而且沉重的教学负担占去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无法复习考试科目,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和知识已将他们抛诸身后,使他们很难与城市学生们竞争。”
“难道,我们这一辈子就不能同城里的学生、同有钱人家的学生相比吗?难道……”
难以道我们一辈子都无法逃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吗?在这一瞬间,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浓浓的不满,或许他们将来作为老师,勉强算是逃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可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到乡村,面对日益雕敝的乡村。
这绝不是他们的梦想!
“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长叹口气,像过去一样,在躺在床上的时候,盛孝严将不由的将视线投向室内的一张黑白图片,那张图片是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是他在杂志上剪下来的,对于那里的一切,他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那里,生活在现代城市之中,所接触到的人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曾几何时,他将考入师范视为命运的改变,他甚至幻想着,有一天,他会把父母接到城市之中,他甚至会娶一名城里人做太太,他可以是一名老师,但是一名薪水很高的城里老师,他的生活是富足,是……可终于,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意识到,这一切,不过仅仅只是梦想罢了。
“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平等,为什么富人子弟可以上大学,我们在学校里更努力、更刻苦,为什么就不能上大学呢?”
猛的坐起身,像是他的老师一样,盛孝严大声抨击着社会的不公,梦想,当梦想面临破灭的时候,人总会如此。
“好了,别在那里发牢骚了,还有一个月,咱们就毕业了,想想,到时候怎么办吧,难道,真的回乡下吗?”
山河血 292.第292章 希望之光
回乡下!
坐在学校的操场边,铁子玉整个人都陷入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一个星期,再过一个星期,他就要离开这所学校了,这所曾经承载着他的希望、他的梦想的学校了。
和学校里的许多同学一样,他是在乡下的改良私塾完成了早期教育,以优异成绩初小毕业,后来虽然因家中经济拮据而辍学。但铁子玉却在那时做出了一个选择——以性命相争,才迫使父母允许进入高小。虽然在高小的时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但却再次面临失学。所幸的是附近村庄有简易乡村师范招生,不收学费,才为他继续求学提供了机会。
而在简易师范,他得知河北省立师范学校招生,只要交小额注册费和保金,学校不仅免学费,而且还包吃住,随后成绩极为优秀的他通过了激烈竞争的入学考试,并在亲戚资助下凑足了注册费并得以学校免除其保金,进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
现在,要毕业了,在他毕业的时候,在他同意前往乡村学校任教后,学校就会将当初的保金退还给他,可是内心深处那强烈的优越感,却让他无法接受这种命运的变化。
因为他毕竟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而且,从小的时候,他就以聪敏好学闻名乡里,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县城高小读书时总是名列前茅,可以说,他的家庭及乡亲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不甘于命运,尽管对家乡满怀感激和使命感,但回乡任教,却不是他所选择的道路。
“我的伯父曾作诗将我比喻为“藏于深山”之“璞”,将来必成大器,所以,去年他给我起字为“藏璞”,在他看来,将来我肯定是铁家的骄傲,全家人的骄傲,可是,现在……”
泪水顺着眼帘滑落下来,直到此时铁子玉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每年毕业的时候,那些学长们,总会坐在操场边或是河边在那里徒自哀叹,现在,他终于理解了他们。
“谁不是呢?”
一直陪着他坐在操场边的王腾,此时他的表情同样极不自然。
“当年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高小毕业时,全村人,老的少的,几乎所有人都向我父母祝贺,就连庄里的地主,都宴请我和父母,在席间不断的称赞我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你看,现在,我们的出息呢?……”
苦笑着,王腾的内心完全被那种挫折感所笼罩着,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间,这种挫折感总是常常表现出来,也正因如此从开始作文抨击社会的不公,谴责那些不公,在他的文字中,永远都有一个主题——对平等美好社会的向往。
可现实总归是现实,现实是他们无力改变的,和许多同学一样,保金,他们上学的保金是乡亲们你一点他一点的凑出来的,除非,他们不要保金,也就是说选择背叛乡亲的方式,才能摆脱所谓的命运。
“梦想,无论是出身、背景,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都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
在保定师范的校园门外,就在学生们即将毕业的时候,一间门铺上贴出了这么一张海报来,一张海报,似乎并不怎么出奇,但却引起了师范学校内,几乎所有人的注意。
“我们只要最优秀的,我们提供给你们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站在那海报的面前,铁子玉和王腾以及他们的同学们,无不是有些茫然的看着那海报,这是什么意思?仔细看过海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最近在报纸上可以看到的北方公司新区的招聘海报,不过与过去招聘职员不同,现在他们招聘的是一批教员,一批中小学教员。
“新区,在未来的几个月,新区将会建立一批学校,我们招聘的是最优秀的教员!”
面对学生们的追问,李通达仔细的向围过来的学生们解释起来。
“是面向所有人吗?”
“是面向所有的毕业生!”
“你们能提供什么呢?”
“与大城市同等的薪金,额外的还有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们到那里,可以接受夜大教育!”
夜大教育?
这个名字只让铁子玉一愣,什么是夜大教育?
“这位先生,什么是夜大教育?”
“夜大教育,就是夜间大学教育,这是新区独创的一种学制,也就是利用北方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室和试验室,于晚间和假期提供大学教育,教授都是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那些教授可都是北大、清华、燕京、南开、唐山的知名教授,还有将近两百名从美国、德国聘请的教授,总之,教育质量,绝对没错,由北方高等职业学校发放毕业证,当然,学制恐怕长一点,专科三年半,本科四年半……”
“那么报考这个夜大有什么要求吗?”
尽管对于北方高等职业学校并不了解,但是铁子玉却像是看到一个机会似的连声追问道。
“上夜大,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是新区的雇员就可以报考,先来先学,嗯,宽进严出,如果无法通过毕业考试,就不能获得毕业证。”
“那学费呢?”
“学费,像你们这样的刚毕业的学生,自然没有什么积蓄,可以申请减免,基本上是百分百的通过率,待毕业时再归还学校,如果不想支付学费也没关系,可以由公司支付,毕业后承诺为公司服务数年就可以了……”
一个个优惠的条件,一个个即将毕业的学生,被眼前这充满诱惑的条件所吸引了,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会有这种好事吗?
“不过,正像我说的那样,我们只要最优秀的!”
会有这种好事吗?
直到推开这间学校,准确的来说,尚处在建设中的、只存于“规划”中的学校提供给他的单身宿舍的房门时,铁子玉依然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实的吗?
单身宿舍是公司统一提供的,一张米宽的单人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在窗边还放置着一张书桌,书桌上置着简易的书架,至于书架边,甚至还挂着台灯,简单而且整洁的宿舍,让人有种恍惚感,一种置身于真正城市生活中的恍惚感。
“天哪,藏璞,你快看,淋浴、冲水马桶、自来水……你告诉我,这,这不是做梦!”
就在铁子玉内心依然有些不太确信的时候,在他的耳边传来了王腾的惊喜若狂的喊叫声,接着王腾冲进了铁子玉的房间,推开房门边的小门。
“藏璞,快看,这是淋浴,我在杂志上看到过,”
像是献宝似的,王腾拧开了淋浴的水龙头,花洒处喷出了一条条如珠串般的水链,“哗啦”……还有那冲水马桶的冲击声,最后又是打开水龙头,在这一瞬间,铁子玉注意到,在老师的那个读书小组中,最为激进的王腾,这会完全变了个模样,他所有的不满都消失了,都无形了,整个人完全沉浸于一种这种现代生活的冲击之中。
“这那里是什么单身公寓,分明就是单人宾馆!大上海的豪华宾馆,也不过如此吧!”
躺在软软的床垫上,王腾的语气中再不见了过去的挫败感,至于那曾经弥漫于他身体上,从每一个器官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愤世嫉俗感,更是早已消失了,不见了。
“相信我吧,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座大城市,一座像上海、像天津一样的大城市,而咱们,”
从那软软的床垫上坐起身来,望着好友,王腾用一种极为认真的口吻说道。
“咱们从现在开始,就是城里人了,”
曾几何时,无论是对于铁子玉还是王腾来说,他们都渴望着自己能够生活在城市中,而现在的这种生活条件,却又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可不知为何,铁子玉却总感觉,现在的这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实,甚至让人有些不安,就像是做梦似的,害怕突然醒来,然后梦消失了。
“我想通了,无论是工科,还是商科,我都不见得能做好,现在这样的生活很不错,我应该珍惜它,所以呢……藏璞。”
沉默间,王腾的语气变得略显低沉。
“我想,也许,我应该专心教学,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尽管还有半年的时间,传说中的学校才会开学,可只不过是第一天,甚至在新老师的培训还没开始的时候,王腾的心中却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做一个老师。
“你不准备报夜大了?”
惊讶的看着好友,记得在火车上,王腾还在为是报工科还是报商科百般纠结着,而现在,不过只是几个小时,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夜大?如果有一天,有师范大学开办这样的学校的话,或许我会到那里就读,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我应该学会珍惜当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虚无的梦想之中,……”
在王腾回到他的宿舍时,铁子玉走出宿舍,站在阳台上,他的视线朝着远处投去,入目之处尽是一片繁忙的工地,视线所及尽是正在施工中的楼房,楼房象征着城市、象征着现代,象征着……
在这一刻想着王腾的那句话,铁子玉不由有些茫然,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呢?
山河血 293.第293章 人生的选择
初冬时节旷野一片苍凉之色。
收割后的田地袒露出干涸的胸膛。小径上的衰草在秋风中摇着残梗。一群群山羊撒落在山麓、坡上。它们偶尔低下头去。从光秃秃的山野中寻觅着星星点点的枯草;又时时仰天长叫,似乎在感叹大地的贫瘠。因为村少,地上甚至很难看见秋风扫落的败叶。
穿着带着补丁的衣服,李照尘沿着牧羊的老汉踏出的小径登上秃山,站在山坡上,迎着晚秋的寒风,望着山坡远处那一个个破败的村庄,他整个人都陷入沉思……
何去何从!
从一个星期前,他便开始思索着这个问题,在权衡着,思考着,可最终,他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答案,而今天,为了这个答案,在离家不过两个星期后的今天,他从县城又一次走回了家乡。
过去,为了省钱,每个月,李照尘只会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他都会站在山坡上,望着家乡思索着将来。
没有人知道,这个尽管穿着满是补丁的旧衣的少年,每一次,从县城回到乡下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在想些什么,在思考着什么,只有这个少年的内心深处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才了解自己。
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他从未曾告诉过其它人,即便是至交好友,也不曾与其分享过,因为他知道,他的梦想与他们是不同的。
“农村欲发展,必先发扬教育,农村教育不兴,则农村不兴!”
老师的话又一次在李照尘的耳边响起,作为一名高小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只能报考乡村师范,他选择师范的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师范不收学费,这是他唯一能负担起的,同时,他还想做一名老师,想做一名乡村老师,然后将知识传达给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让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将来改变农村。
这不仅仅是他的理想,同样也是他的宿命,和许多乡村师范生一样,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钱去读中学、读大学,所以,他们只能认命的当一名乡村老师,有些人是认命似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却把这当成自己的职责,甚至使命。
过去李照尘,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宿命,他没有想过其它的选择,甚至于在他看来,压根就没有其它的选择。
可是现在,却又有了一个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以至于让他整个人完全陷入这种选择的无奈之中。
人生为什么总要选择呢?
和许多人一样,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底,大江南北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尤其是那半数的农村子弟,几乎都在为一个选择而苦恼着。
一边是高等专科学校,一边是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同一个地点,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又一次,站在张贴于县中的“学校简介”,陈辉明再一次对比着这两所学校,对于普通师范学校的招生简介,他甚至连看都没看,和许多同学一样,他选择了这两所远离山东的学校,原因非常简单。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北方公司新区,以及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报道,就报纸上的报道来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固然是一种两年制专科学校,但学校里的教授却是全中国第一流的,教学设施同样也是,而且与任何一所大学学生毕业兵面临着的就业问题不同,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北方公司将吸纳所有的毕业生。
至于华北高等师范学校,这同样是一所建于新区的新建学校,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不同,这所学校是由“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投资创办,而这个教育基金会,在三个月前,曾资助1000名学生前往美国、德国、英国留学,而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创办这所师范的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他们只“招收有志投向国民教育,并意愿以乡间服务乡民为理想的有志青年”,同样的,虽是新办学校,但因其资本能力,没有人会怀疑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两所学校看似不同,可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免除学费、提供食宿,参加考试录取后,凭借录取通知书,可以从银行获得车旅费。换句话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农家子弟而言,这两所学校都可以实现他们上大学的梦想。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其它学校一届招生不过多则百人,少则数十人的不同之处是——两所学校,前者一期招生达五千人之多,后者一期招生高达7000人,论其规模,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两都都远比一般意义上的大学,都是那种规模极为庞大的大学。
“是高等专科,还是高等师范?”
两份同样的印刷体简介,面对这个选择,怀揣着一份572高分成绩单的陈辉明犹豫着,一时间很难做出选择,是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高等专科学校,还是选择高等师范呢?
“辉明,你选择什么?”
背对着好友,陈辉明摇着头。
“还没有想好。”
“其实想什么啊,你考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上高等专科肯定是百分百的事情,那里像我,还是上高等师范稳当一些,”
手搭着好友的肩膀,孙跃民的语气中带着些丧气的味道,与高等专科将来进入公司不同,高等师范的学员毕业之后,要承诺于乡间服务五年,然后由基金会推荐前往城市的学校,而这正是孙跃民选择这所未闻其名的高等师范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将来投身乡间,仍然有进城的希望。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该怎么选……”
每一次见到管明棠,蒋梦麟都感觉对方会给他带来惊喜,资助留学生是、建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是,现在,他又办起了师范,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办什么,有时候,蒋梦麟都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就像现在,为了师范,他甚至再次让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提前招生,以让那些中学生做出一个选择。
“为什么一定让他们选呢?”
面对这个问题,管明棠只是笑了笑,然后看他说道。
“人生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不是吗?”
“可这毕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作为大学校长,蒋梦麟自然了解那些中学生,尤其是无力继续求学的农村学生,他们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过去他们只能选择师范,而这一次,管明棠避开了全国各所学校招考期间,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大规模招考,学生在本地参加录取考试,可在考完试之后,合格者却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高等专科还是师范学校,这不可不谓之残酷。
之所以在蒋梦麟看来,这种选择的残酷之处在于,任何人都知道选择高等专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需在再返回衰败的乡村,而选择师范呢?两年毕业之后,仍然要回到乡村,那怕只是服务五年,可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做很残酷?”
接过管明棠递来的香烟,蒋梦麟不无感慨的问了一句。
“不是我残酷,而是现实很残酷,很多农村子弟报考师范,只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根本就无志当老师,只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迫于无奈的选择,既然他们不愿意当老师,不愿意服从乡民,那为什么还要去占据资源、浪费资源呢?最后,当这些不愿意当老师的人,去了乡村学校之后,他们又在干什么?”
一声反问,管明棠用一种略为轻蔑的语气说道。
“他们在恨天怨地,他们在埋怨世道的不公,然后呢?将他们的这种不公的思想灌输给懵懂无知的少年,这就是他们干的事情……”
一直以来,在管明棠看来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或许是因为见惯了那些为了“就业”而选择师范的人,现在,他同样也反感那些志不在教育的“老师”,尽管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可在他们选择那块“敲门砖”的时候,却意味着他们为了个人的梦想,背弃了“责任”。
“蒋校长,我知道,我太偏激了,但是无论是国家或是个人之所以创办师范,并且提供免除学食、提供食宿的最根本的前提,并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投机取巧的利用师范的免费接受高等教育,而是为了普及国民教育,而他们却以“家境贫寒”为由,为了接受免费的高等教育,本人却又无意投身教育事业,无意于普及国民教育,甚至我可以说,他们是为了个人,而背弃国家、背弃了责任,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职责都可以背弃的人,他们可以做什么?”
嘲讽,在管明棠的语气中尽是浓浓的嘲讽,
“现在,我给他们一个选择,如果他们有意投身教育,那么就来师范,如果他们只是想求学,可以去高等专科,至于去师范的人,在未来,我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待遇,最好的条件,选择,只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
面对思想似乎有些偏激的管明棠,蒋梦麟叹了口气,对于管明棠的这种指责,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现在教育家也曾抨击过这种借师范而实现个人教育目的现象,可现况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那,哲勤,你为什么还要办师范呢?”
山河血 294.第294章 手段与结果
黄昏已临,赤霞满天,半轮落日散出的光芒,正照耀在道路两侧树林上,更显示出田野风光的恬静了。
此时,在这条修建的极为平整的柏油大公路上,一辆客车正疾速行驶着,而在汽车上,一张张好奇的脸庞无不是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车上风尘仆仆的人们似已走了不少路,可这会他们脸上浓浓的好奇,却掩盖了那满面的疲惫。
似乎没有什么,是啊,的确没有什么,入目所及,皆是再平常不过的田野罢了,光秃秃的田野,十一月的华北大地皆是如此。
“快看!”
就在这时,伴着车厢内的一声叫喊,铁丝网,似乎像是突然的冒出来似的,一道铁丝网墙耸立着,高达四五米的铁丝网墙耸立于荒地间,这是一道周长达二十余公里的铁丝网墙,在铁丝网墙的另一边又是一道铁丝网墙,两道墙相隔约5米,在网墙中间,见不到一丝杂草,反倒是被特意犁出的稀松的土壤,一垄一垄的土地,总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也许是一片耕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