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顿了顿迎着张居正的目光,施奕文直接了当的说道。

    “即便是抛开大明、天下,单就个而言,南洋也都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伴君如伴虎”,我这个人自在惯了,我害怕自己那天得罪了皇帝,到时候会赔上性命,况且,这也是姨父所希望的……”

    “哦?”

    张居正的眉头一挑,轻问道。

    “为什么是我所希望的。”

    “因为姨父绝不会做王莽,但也绝不愿像霍光一样,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最后却又落个身死而族灭的下场!”

    说这番话时,施奕文的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里,其实他也不知道张居正会怎么选择,毕竟,人总是会变的,面对权力的诱惑,又有谁能控制得住?不过现在,他还没有享受到绝对的权力,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像霍光一样……”

    尽管没有再说话,但是满面的苦色,却显露出张居正真实想法。

    “所以,我去南洋,一来是为了自己,二来张家他日也能有个落脚之地。”

    “致远,你的话只说了一半,你去南洋,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今上!”

    盯着施奕文,张居正直接了当揭开了他的真实想法。

    “你与今上到底是何关系,老夫并不知道,但是从接到那封信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所谋划的一切,既是为了大明江山,更是为了今上!只要老夫今天同意了你的这个建议,他日既便是为权力所惑,也不敢轻易妄动,毕竟,在南洋有数十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环饲,别说是其它,就是想行“伊霍之事”,恐怕也会引起诸藩异动的!这才是你的本意,我说的对吗?”

    因为汉代“霍光废立昌邑王”的兴动,所以后世权臣废立皇帝,为了掩盖动机,往往假称“行伊霍之事”。自己会不会走到那一步,张居正并不清楚,也不曾想过,但是施奕文的忽生奇想,意识到了这种可能!

    他可能会“行伊霍之事”!

    “自古以来,对于封建之论,总是利弊两面,一面是封建可以藩屏中央;而它的另一面就是封建又会导致割据、分裂与战争。事实上,这二者同时存在。诸侯王藩卫中央的力量有多强,他们割据、分裂的危险就有多高!就像当年成祖……”

    顿了顿,张居正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在这点上,任何大明的官员都很清楚,所以自成祖以来,削藩就是他们的共识。

    可是现在,施奕文却用他的奇思妙想化解了一切,甚至化解了将来张居正成为权臣后“行伊霍之事”的可能。

    “将大明诸藩封建于南洋,令其于海外自立为国,就如同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一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诸侯创业之艰难,又岂是这只言片语所能描述,不说他们,就是我大明的黔国公,虽然盘踞云南,可蛮夷怀侍于四边,即便是天高皇帝远,又岂敢行乱逆,反倒是贵州土司……”

    摇摇头,张居正并没有继续提贵州土司,而是继续说道。

    “分封诸藩于南洋,他们既无割据的本钱,更无作逆的实力,甚至还需要尽可能的加强自己与大明的联系,以求得到更多的支持。像你说的他们发展到有能力割据的时间,至少要二百年,其实,即便是两百年也不够,就像黔国公,没有大明的威慑,必定是纷乱四起,所以,没有四五百年,是绝不可能行成割据的。何况你既然建议效仿周制,分封藩王为诸侯,那么自然也就不担心他们割据。如此看来,我大明确实在四五百年内,坐享其利而可不受其害……”

    因为傅作舟的信里已经详细的写了“封诸藩为诸侯”的利弊,再加上这几天,张居正自己也反复推敲其中的可能。所以,他相信施奕文的计划是解决眼下困境的最好选择。

    封诸藩为诸侯于南洋,大明从此钭不必再受“宗禄”之累,顶多也就是皇帝封子时,需要拿出一笔银子来送其封国,即便是到时候需要花费上百万两,但是相比于每年几百万石“宗禄”的开支简直不值的一提,毕竟,一个皇帝也就那么几个儿子。

    而且大明的流民之祸也可以从此消除,到时候诸王必定会招揽流民,原本随时可能导致民变的流民,就会随之移往海外。流民可以得到耕作的土地,而诸王得到了人口。

    无论怎么看对于大明都是一件好事!

    而唯一不利的恐怕就是对他张居正了。

    因为诸侯各国拱卫中央的力量与割据分裂的力量,是截然不同的。诸侯国想要割据一方,甚至威胁中央,需要自身有很强大的力量才能实现,但是其拱卫中央所需要的力量却少的多。甚至他们本身的存在,对于朝中权臣而言就是一种威慑。

    只要这些掌握三卫之兵诸侯国存在,那怕是他们远在南洋,任何野心勃勃的权臣,任何想要“行伊霍之事”的举动,都必须面临诸王讨伐的威胁。一王三卫万余人,几十个诸侯五,就是几十万大军!

    有诸侯王如此庞大实力威慑,即便是有权臣在朝,朝中忠于皇室的力量仍然将是主流,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只要有诸侯王在,即便是权臣权倾朝野,他们也不敢有任何逆乱之心!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是用实力说话的!

    “而且……”

    看着沉默不语的施奕文,张居正又继续说道。

    “分封诸王后,即便是将来老夫成了权臣,也可以借诸侯王的威慑,把老夫对皇家所有的潜在威胁部清除掉,我说的对吗?”

    (iishu)是,,,,!




第366章 重罚
    【】(iishu),

    “首辅英明。”

    沉默了片刻,改变了称呼之后,施奕文终于开口说道,

    “只有如此,对大明、对皇帝、对首辅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好的选择?那么你呢?”

    尽管对施奕文这个建议中的利弊了解指掌,但是张居正还是忍不住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施奕文自己!

    “我?”

    顿时,施奕文愣住了。

    “没错,就是你自己,将诸王封于南洋,有南洋诸侯之后,你在南洋又如何自处?他们是国,你那南天门又是什么?你到时候是我大明的土司,还是我大明官吏?”

    吃惊的睁大眼睛,施奕文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是啊,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到时候自己还有可能成为那个土皇帝吗?

    “封诸侯于南洋?哈哈……”

    忽然张居正站起身来,然后昂首大笑,甚至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妙计!妙计!施奕文,两年前说是拳拳赤子之心,我还曾怀疑过,今天,我倒想说,今上碰上了个好大臣啊!哈哈……”

    面对张居正的大笑,坐在那的施奕文始终保持着沉默,良久后才说道。

    “那首辅会如何选择呢?”

    “你先回去吧,这几天我会寻机促成此事。”

    张居正的回答,让施奕文总算了长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又听到他说道。

    “你与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想了想,施奕文如实回答道。

    “布衣之交!”

    “哦?”

    诧异的看了施奕文一眼,张居正自嘲道。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罢了,罢了,你先回去吧!”

    ……

    与施奕文见面后的第二天,在张居正的授意下,刑部给事中给皇上递了折子,详述了申行时等人勾结衡藩作乱的真相,揭露申行时等人意欲“行伊霍之事”以衡藩幼孙为帝的阴谋,建议严查官员与藩王宗室勾结。

    尽管申行时作乱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京城中的大小臣工,还是被这个折子给吓了一跳,但凡是此藩王宗室有接触的官员,心里头无不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收到奏折的当天下午,朱翊钧立即在平台紧急召见了张居正。当张居正行过陛见之礼刚刚落座,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张先生,奏折中所述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我大明不是有藩禁吗?不是严禁藩王结交官员吗?”

    因为申行时勾结衡王,朱翊钧确实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张居正提前掌握情报,急进行动的话,恐怕现在他早就成了废帝!想到这,他何止是想杀衡王,就连同对天下的藩王也是充满了怀疑,万一再有个衡王该怎么办?

    “下臣以为,即便是有藩禁,官员上任地方,总是要拜见藩王,难免会有私谊的。”

    “私谊,私谊,平时是私谊,可时机到了,私谊就变成他们野心勃勃的工具,这么说来,大明的藩禁还是太松了点,张先生对此可有什么良策?”

    “此事无解。”

    张居正坦诚的答道。

    “毕竟,地方官员上任,见封国而不入,是不符合礼法的。只要他们去见藩王,总归会有旧事重演的,”

    朱翊钧默然良久,眉头越皱越紧,他此时的心情,却无人能够理会的,就在两个月前,皇后刚有身孕,对于他而言,这是个好消息,如果生出的是儿子,那就是大明的嫡长子,是大明最正统的继承人,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来说,这才是他最大的责任,当然做为父亲他会好好的教育他,让他继承大明的江山,可是,申行时等人作乱,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险,不仅仅是他,甚至还包括皇后以及未出世的孩子,都有可能为其残杀。

    一想到这朱翊钧就恨不得食其骨,如果不是因为案件正在审理,恐怕早就下旨诛申行时等人九族了。

    “难道他们真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突然朱翊钧怒气冲冲的说道。

    “哼哼,张先生,按大明律,谋逆者诛,那些人的罪过,诛他们的九族是符合大明律的吧!”

    听着皇帝的问题,张居正便清咳一声,答道:

    “皇上,下臣以为大明自有律法,既然大明律如此规定,那理当如此。”

    “那么藩王宗室呢?”

    朱翊钧的眉头一挑,冷冰冰的问道:

    “张先生,申行时他们该杀,可是衡藩也是该死至极,他不顾亲亲之谊,甘为他人驱使,像这样宗室朕留之何用?”

    “可按朝廷法度从事。”

    张居正回答道:

    “不过臣猜测皇上的意思,是担心以后。”

    “是啊!”

    朱翊钧叹道。

    “前有宁王之乱,今又有衡王之乱,将来呢?这次有张先生居正调度,力挽狂澜,可将来又岂能这么幸运?”

    因为年青,在经历了背叛之后,朱翊钧对所有的宗室都产生了怀疑,那怕他明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也不妨碍他为了安去这么猜测。

    “所以,有些事情需要防患于未燃。”

    “唔?”

    “这件事错在下臣,官员结交藩王虽说早就是俗例,下臣任首辅后不但没有制止,反而一味默许,这样才铸成大错,所以往后需要严加管束。”

    张居正一番表白,朱翊钧听了心里略微好受一点,但这种事究竟该如何处理,他心中没有底,于是问道:

    “张先生,如果将来再有人作乱,朕该怎么办?”

    “依臣之见,皇上应该下旨彻查。”

    “你是说?”

    “皇上应该下旨彻查,彻查官员与藩王宗室之间是否有私谊,若是有私谊,一律按大明律从事!”

    “这……”

    张居正的建议,让朱翊钧频频点头,他听进了这番道理,稍一思忖,又问:

    “那要是查出来呢,按《大明律》该如何惩处?”

    朱翊钧这下子问到了关键之处。好在张居正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立刻答道:

    “启禀皇上,下旨彻查,无非就是为了警示诸藩,既要惩罚,又不能太重,终要网开一面,所以,以下臣看来,官员可以流放千里戍边,至于藩王宗室可关入中都高墙!”

    (iishu)是,,,,!



第367章 致远救朕
    【】(iishu),

    彻查百官私交宗室!

    随着皇帝的一道旨意,京城中的大小臣工,但凡是曾在地方上任职,与藩王宗室打过交道的,心里头都是七上八下的。顿时都生出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毕竟,他们知道,这次皇帝肯定是动了真怒了。

    也难怪,阁老作逆意欲“行伊霍之事”,皇帝大怒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现在要彻查百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担心。凡与此事有牵连的官员,甚至已经心觉必死了。毕竟这个“私交”本身就是一个含糊其辞的词。

    也就是在这时候,大家伙都纷纷议论起来了。

    “先别说咱们,先看他施奕文如何过这一关吧!”

    突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总税务司衙门,这个衙门是个肥差不假,可是衙门里头可是有一堆宗室当差,算起来一但彻查“私交宗室”,他施奕文第一个说不清楚。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施奕文远航归来之后,更是在惶恐之余,把眼睛盯上了这位皇帝的宠臣,盯着他是怎么过这一关。非但他们盯着,就连同税务司衙门里的那些税务司们同样是惶恐不安的等着,等待着宫里的决定。

    宫里会怎么对待总司?又会怎么对待他们?

    似乎在一夜之意,钞关总税务司衙门成了这场风暴中的暴风眼。不仅百官盯着这里,就连得到消息的各地藩王,同样也盯着钞关总税务司衙门,相比于百官,这些得到消息的藩王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

    “一经查实,官员流千里,藩王圈禁中都高墙。”

    这不是要人命嘛!

    对于宗室而言,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中都高墙,甚至他们都觉得这根本就是皇帝肯定会关几个人进去,不为其它,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省得出第二个衡王。

    私交官员!
1...119120121122123...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