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罪名本身就是糊里糊涂的说不清楚,完在于查办的官员怎么看。甚至于一些胆小的藩王,都已经准备好了毒药,只等着万一有旨意下来,第一时间喝下去,省得到高墙里受一辈子的罪。

    龙子凤孙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刚刚回到京城的施奕文上了折子,详细介绍了南洋之行的收获,不费一兵一卒开疆数百里,对于大明而言,确实是个好消息,尤其是这个时候更是如此。原本这阵子正心烦意乱的朱翊钧,其实在施奕文刚回来的时候,就想要召见他了,但是因为事情太多,一直拖到了折子递上来之后,才抽出时间召见他。

    一见到施奕文,朱翊钧就有些激动的问道。

    “你知道吗?他们想杀我!”

    “嗯。”

    “他们不仅想杀我,还会杀了皇后,你知不知道皇后已经有了身孕……”

    因为太过激动的关系,所以朱翊钧说话的时候,泪水都差点流了下来。

    皇后怀孕了!

    施奕文惊讶的睁大眼睛,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所期待的,只要皇后有了身孕,就不会再有后来的“国本之争”,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的“万历怠政”,甚至就连原本的那个朱常洛也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再也不会成为大明的皇帝,然后就不会有木匠皇帝、有崇祯皇帝……大明的历史将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而这甚至是施奕文一手促成的——他进贡了一些补药,其实也就是从空间药房里拿出来的药物而已,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可谁曾想到效果居然会这么显著,不过只是几个月的时间,皇后真的怀孕了,好了,最担心的事情,总算是不会再发生了。

    “这可真是件好事,现在事情这么多,这件好事应该告之天下,让天下臣民与国同庆……”

    或许是因为太过欢喜的关系,施奕文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尽管看似有些荒诞,但是万历却深以为然道。

    “嗯,确实应该告诉天下人,如果是个儿子的话,就是大明皇家的嫡长子,那样必定可以安稳天下人心……”

    提到自己的未出世的孩子,万历就像任何一个父亲一样,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可是,那些该死的家伙,居然勾结宗室,想要谋逆,致远,你说我能放过他们吗?”

    盯着施奕文,万历当然知道他会说什么,于是便主动说道。

    “你放心,钞关税务司那边都是无名无禄的宗室,即便是怎么查也查不到你那里,那怕就是有人弹劾我也会留中的,可是那些宗藩,要是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不知道什么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厉声厉色的一句话,让施奕文的心头不禁一悸,尤其是在抬头时,看到小皇帝目中闪过的寒光时,他突然意识到了一点——皇帝就是皇帝,即便看似朋友,可实际上,他所接受的教育,他所身处的环境,让他随时可以抛弃所谓的“友情”,就像对张居正一样,在世时是何等的尊敬,可是身后不过两年还可以开棺鞭尸……

    作权臣……这权臣又有几个好下场的!

    瞬间,早就坚定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变得更加坚定了,想了想,早就和张居正达成共识的施奕文便主动说道。

    “那引起忘恩负义之徒确实该杀,就是那些勾结外人的宗藩也是该杀的很……”

    “不但该杀,还要诛他们的九族!”

    就在朱翊钧的话音落下时,施奕文反问道。

    “然后呢?”

    “然后?”

    疑惑的看着施奕文,朱翊钧不解道。

    “然后自然是天下太平了。”

    “当年宁王之乱被平定时,想来[天籁 ]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吧!”

    抬头看着小皇帝,施奕文调整一下话语,然后说道。

    “其实,在得知京城的变故之后,我一直想是什么导致这一切,是什么让奸臣可以与藩王勾结行乱,如果不能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恐怕……”

    话声微顿,施奕文迎着小皇帝的目光说道。

    “一而再,再而三……到那时怎么办?”

    。

    (iishu)是,,,,!




第368章 我有何罪
    【】(iishu),

    “一而再,再而三……到那时怎么办?”

    即便是不需要施奕文提醒,朱翊钧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这也正是他最害怕的,同样也是最担心的。

    “是啊,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一个衡王,万一将来再冒出一个什么王来,那时候……”

    抿了抿嘴唇,朱翊钧的脸色微微一变,然后厉声说道。

    “所以,我这次准备好好的给他们一个教训,或许不能杀他们,但是至少也要把几个人关到中都的高墙里……”

    “又有什么用?”

    施奕文看着朱翊钧随口说道。

    “即便是现在他们受到了教训,可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四十年后,五十年后呢?只要有人有野心,藩王总是会成为他们的工具,总是会有人那么干的。”

    “这……”

    施奕文的话让朱翊钧有些恼火道。

    “我能怎么办呢?难道我非得把他们杀死不可!”

    “要是你真的把他们都杀死了,那么倒也正好省了别人的功夫,别忘了司马氏篡曹魏的位,那些皇族为什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还不是因为曹丕篡汉后,为了避免皇帝近亲威胁皇权,曹丕不但削弱了诸王封国的治权,比如寄地空名,而无其实,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而且限制王室成员出行,这使得曹魏皇家最重要的政治根基诸王,处于完无权、无兵的尴尬处境。一旦皇权有难,曹魏诸王就只能俯首待死了,这一点,与我大明是何其相似……”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施奕文是在说着曹魏,但是当他提到与大明何等相似时,聪明如朱翊钧只觉得的后背涌出一阵冷汗。

    申行时等人的背叛,加剧了他的危机感,让他知道“行伊霍之事”可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史书上,即便不是权臣,也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推行,更何况是权臣。

    大明有权臣吗?

    有!

    张先生就是!

    申行时可以,那么张先生呢?有朝一日张先生会不会背叛自己?尤其是现在,申行时乱后,张先生把持朝政,万一要是……

    甚至于在过去的几天中,朱翊钧总是会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尽管他相信张先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相信并不代表着他不会做,他是忠心耿耿,可是他身边的人呢?

    万一将来有人给他披上黄袍,又该怎么办?

    “致,致远,我,我该怎么办?”

    朱翊钧的脸色煞白,甚至就连说话都变得有些结巴了,这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胆怯才是他真正的一面,毕竟,他不过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而已。

    “藩王可拱卫中枢!”

    “藩王!”

    朱翊钧不解的看着施奕文,诧异道。

    “致远,你难道忘了衡藩……”

    因为衡藩刚刚作乱的关系,朱翊钧显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施奕文会提到藩王。

    “衡藩作乱的根源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大明的“封而不建”。”

    抬头直视着朱翊钧,施奕文正色说道:

    “两千年之前,周人兴于陕西,入中原灭殷商,封建诸侯于四方,由此才奠定所谓“华夏”,始皇帝统一六国,行郡县于四方,其身后六国故地变乱四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而刘邦立国之初,也曾借诸侯王之力,控制关东六国之地,可以说,华夏版图能有今日,赖封建之功。汉武帝后,天下承平多日,士人只知诸王离心,却不知封建本意,只知封建之害,却不知封建之利,故汉武帝推恩消藩,再往后至晋代八王之乱,让世人尽观封建之害,由此“封建”遂成大害之论。”

    随后,施奕文又以曹魏被司马氏篡位为例,继续说道。

    “……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志。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引用着史书中曹魏对宗室的限制,施奕文的心里忍不住叹息,这大明的皇帝难道就没有人吸取这一教训吗?

    ““藩王不得辅政”看似完美的解决了藩王对中枢的威胁,但同样也让权臣没有了威胁,为什么如王莽等人篡位时都竭尽力剪除宗室势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宗国藩屏”,有藩王在他们就可以屏卫中央!”

    “可是藩王也会谋逆,也会作乱,别忘了古往今天藩王作乱的,远多过权臣篡位的!”

    面对朱翊钧语气中的不悦,施奕文只是轻笑道。

    “那是因为封的不是地方!”

    “封的不是地方?”

    “对,人闲事非多,封建个鱼米之乡,不是每个藩王都沉迷美色,既然是凤子龙孙,总有那么点抱负,人闲着自然想法也就多了!”

    看似开着玩笑的施奕文迎着皇帝的目光说道。

    “这次南洋之行,要是说我最大的感慨是什么?恐怕就是亲眼看到南洋土地之辽阔,还有就是土人的愚昧,自然也看到西洋人如入无人之境,在总税务司接触大量无名宗室后,也深知宗室之困,于朝廷、于宗室都是如此,朝廷受累于每年千百万石的“宗禄”,宗室也是形同囚徒,再加上这次衡藩作乱,所以,我就想如果想要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封建之策。”

    “推行封建之策?”

    “对,就是将藩王易封到南洋!”

    “易封南洋!”

    朱翊钧睁大眼睛看着施奕文,只是瞬间的功夫,就明白了施奕文的用意——把藩王封的远远的,他们即便是想要作乱,远隔重洋又怎么作乱?

    只是……

    “易封南洋……”

    不停的念叨着这几个字眼,朱翊钧盯着施奕文,良久都没有说话,他在心里权衡着,思考着,好一会之后才说道。

    “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iishu)是,,,,!



第369章 水到渠成
    【】(iishu),

    “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这句话是永乐二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回答的。

    “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现在朱翊钧之所以会说这句话,是因为他知道天下的藩王会说什么。对于这个典故有一定了解的施奕文,当然知道皇帝的心思,便继续说道。

    “易封南洋非藩王之罪,而是陛下天恩也!”

    见朱翊钧满面疑色,施奕文就继续说道。

    “而古往今来,封建之制,有周制、有汉制,也有魏制,再就是我朝之制。以我大明的“藩禁”,藩王不过只是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而如此封而不建,完没有“宗国藩屏”,而以南洋的特殊的形式来看,要是易封南洋,可以用周制!”

    “用周制!”

    朱翊钧差点要惊呼起来。尽管恢复周制是无数儒生的梦想人,但是作为皇帝的他,可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却深知“周制”是什么。

    “你的意思是分封诸侯!”

    “不错,易封南洋可以用西周封建之制,封诸藩为诸侯!”

    因为兴奋,施奕文的脸色隐隐变红了。

    “易封南洋,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宗室问题。”

    面对瞠目结舌的小皇帝,施奕文继续说道。

    “诸藩易封南洋为诸侯,朝廷可以再不用负担宗藩宗禄,于朝廷而言每年可节省宗禄五六百万石,钞千万贯。于藩王而言,其不再是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而是一国之君!这岂不就是皇恩浩荡吗?”

    这何止是皇恩浩荡,简单就是……荒诞至极!就在朱翊钧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又听施奕文继续说道。

    “而此乃解决眼下危机最好的办法!”

    面对面露讥色的小皇帝,施奕文却认真而严肃的说道。

    “就像当年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一样,诸藩易封南洋后,这些诸侯受封的土地要想真正属于他们,还得靠他们再去夺取。因为我大明顶多也就是帮他筑一个城而已,在城外之外,仍然有土邦、土国,与戎狄蛮夷临界,还并不是说给了你就是你的了,最终,他们还是得靠手中的刀剑去耕种。诸侯专心于自身发展,又怎么可能引发割据内乱,致使手足相残呢?当然更谈不上伤及国家之根本同,毕竟,那里远离大明足足有万里之遥。”

    眉头微皱朱翊钧的心里倒也认同了这一点。,

    “而且有南洋的几十个持三卫的诸侯王在,即便是朝中出了奸贼权臣,他绝不敢轻举妄动,那怕诸侯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洋,对于他们仍然是威慑,令其绝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易封南洋,我大明尽取封建之利,却无封建之害。”

    随后施奕文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所以易封南洋非藩王之罪,而是陛下天恩也!”

    面对沉思不语的皇帝,施奕文又说道。

    “汉唐经营西域,不用封建之策,犹如秦经营六国故地用郡县,前后数百年间,中国强则有之,中国弱则失之,如此反复经营,非但现在西域早不复归中国,甚至就连西域也不见汉人。究其原因,又是为何?岂不值得深思?而当年郑和下西洋,虽是浩浩荡荡,但我大明终究还是未能涉足南洋,而易封藩王于南洋,可以令南洋之土尽归华夏……”

    又一次,施奕文用“华夏”代替了大明,在他看来,分封南洋的并不是大明的扩张,而且华夏文明的再次扩张,在华夏文明的扩张停滞千年之后,再一次吹响扩张的号角,而这并不仅仅只是领土上的扩张,而文明扩张。从些之后,将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内部竞争的时代。到那时势必将会再次重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毕竟,那势必将重现“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这将是一种内部的竞争,而不是乱世的讨伐。
1...120121122123124...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