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死了吧!
一了百了了!
望着桌子的那一碗药酒,酒里和着的是砒霜,他原本应该手端酒杯,与众人吟诗弄词才对,而现在,这酒却是继肠酒啊……
“哎……”
长叹一声,朱翊鈏颤抖着双手,捧起碗来。
闻着碗里的酒味,他想到了儿子。
皇帝会放过常迁吗?
万一要是在他死了之后,连常迁也一并投进高墙,到时候该怎么办?
是啊,即便是他死了,益藩还在啊!
益藩……皇帝能容得下益藩吗?
“大王……”
门外内官的声音,让朱翊鈏吓了一跳。他手不由的抖了一下,几乎将药酒洒出了一多半。
连忙将碗放回桌子上,朱翊鈏定了定心神,问道:
“何事?”
“有个从南京信局过来的信使,给大王送了封信。”
南京的信使?
朱翊鈏心里一怔,便听门外的内官又说道。
“他说有南京火烧信……”
火烧信?
朱翊鈏满心的疑惑,谁会给他寄来火烧信呢?
谁会在这个时候从南京给他寄来火烧信吗?那样的一封信,怎么着也得百两银子。
这个时候,朱翊鈏原本已经不想见任何人,什么东西亦无济无事,心知必死的他,现在甚至已经动了要火烧益王府,家人一起去见列祖列宗的的念头了。
但是因为心里好奇,他还是随手把药酒放下,然后走到门口,打开半扇门来。
“信在那?”
内官双手捧着把一封烧去一角的信递给了朱翊鈏。
民信局邮寄加急信件需烧掉信封的一角,取火速传递之意,以示脚夫信差加急快递。其实脚夫都是乘快马日夜兼程送信,即便是比起官府的八百里加急,也慢不到那去。
撕开信封,朱翊鈏不由一愣。
“咦,这是?”
信里装的是一份报纸。
“这是《明报》,这……”
尽管信封里空荡荡的,只有这么一份报纸,可是看着报纸中还夹着一张纸,纸上随意几笔勾勒的文竹,他的呼吸还是变得有些急促。
“这,这,先,先生还记得我……”
瞬间,朱翊鈏激动的差点没流出泪来,尽管这封信没有署名,没有支言片语,可是这简单的几笔文竹,却让他立即明白这信是谁递来的,是吕调阳!
去年吕调阳路过建昌时,曾经指点过他两日诗画,临行时赠给他的就是一副文竹。
无疑,这封信肯定是吕先生命人送来的了。
他为什么会递过来这封火烧信?
难道,他想救自己?
突然,朱翊鈏的眼睛睁大,他盯着报纸上的文章,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仔细瞧着报纸中的文章,朱翊鈏的眉头一挑,然后自言自语道。
“这,这能行吗?”
犹豫间,瞧见桌子上的那碗药酒,想到先前的那个决定,朱翊鈏一把把报纸的捏在手里,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
“叫长吏过来,我要见见他!”
很快苏炳瑞就进来了,他是王府长吏,也是朝廷命官,尽管有监视藩王的责任,但是当了二十多年的王府长吏,苏炳瑞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王府里的人,其实,被打到王府为官的,大都是和他一样,在朝中不得志的人。正因如此,他刚一进屋,朱翊鈏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了。
“这是吕阁老的命人送来的?”
看着大王,苏炳瑞显得颇为惊讶。
“你怎么看,吕先生送张报纸是什么意思?”
望着大王,苏炳瑞却没有回答。他又一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报纸,良久之后,他才说道。
“易封南洋为诸侯……大王,您是怎么想的?”
(iishu)是,,,,!
第375章 天佑大明
【】(iishu),
“这是吕先生让人送来的信!”
朱翊鈏直接了当的说道。
“吕先生是当朝阁老,首辅于北京平逆时,江南仰赖吕先生,上对于吕先生也是极为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在他致仕后,再次招他入朝,这么算起来的话……”
沉吟片刻,苏炳瑞的神情变得有些激动。
“如此说来,上和首辅果真、果真……”
也许是因为了过于激动的关系,以至于苏炳瑞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尽管他是朝廷委任的府官,可是因为在王府中当差这么多年,对大王、对益王府的感情极深,自然不愿意看到大王无辜身死,现在有了新的机会,他又怎么能不激动,更何况这与他自己还有更深切的联系。
他苏炳瑞是府中长吏,藩王长吏历来都是朝廷委任的闲差,只有那些最为人排斥的官员才会被排斥到这里,到了这里意味着今生与升迁无望,但是现在,易藩为侯却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王府长吏岂不就是一国之相!
那怕就是诸侯国相,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啊!与现在的王府长吏不可同日而语。想到其中种种,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果真是打算易封诸藩于南洋为诸侯了。”
苏炳瑞的一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望着惊疑不定的朱翊鈏,尽量平静的说道。
“大王,吕先生让人送这封信过来,必定是有他的用意的。”
用意?
会是什么用意呢?
我可从没想过要当诸侯啊!
“吕先生的意思,我知道,可是,可是……”
迟疑不定的朱翊鈏看着苏炳瑞说道。
“我怕,我怕……”
“怕?怕什么?况且,即便是怕,又能躲得过去吗?
闻着空气中的酒味,苏炳瑞知道大王为什么喝酒,于是尽量压低声音说道。
“大王以为自己喝一碗断肠酒,就能躲得过去吗?反正命该如此,既然已经躲不过去了,那不如放手一搏,反正横竖都是一死,无论如何,有了衡藩的教训,益藩……上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这……”
朱翊鈏望着自己的长吏,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那那你的意思是,上,上折子?……”
“对,上书朝廷,自请易封南洋!”
尽管朱翊鈏一副迟疑不决的模样,但是苏炳瑞却依旧只是不紧不慢的说着:
“如今的局面,不论大王愿不愿意,无非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坐在这等着身死族灭亡。而另一个就是上书朝廷请求封万里之外,既便朝廷不许,最后亦不过也就是一死而已……”
有你这么说风凉话的吗?
朱翊鈏瞧着自家的长吏,目光显得有些幽怨。
“可万一要是朝廷同意了吗?到时候,大王就可以为一国之诸侯,就像……像朝鲜王一般,虽然受上册封,可于国内却等同君上!如此即便是拼一拼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不了的?
万一要是朝廷不许呢?
朱翊鈏的心里这么寻思着。
但苏炳瑞只是瞥了他一眼,依然不急不徐的说道。
“现在大王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束手就擒是死,上书请求易封也是死,吕先生给大王来的这封信,当真是吕先生的意思吗?吕先生与大王的关系,又是什么关系?居然不惜行此险着?所以,下官以为,吕先生的信,必定是陛下的授意的,毕竟,即便是陛下,也不可能不顾亲亲之谊,随意杀害宗藩,可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阻止再出一个衡藩,怎么办?易封南洋就是最好的选择,同样也是大王转祸为福的良机!”
良机!
“可,可上了这样请求易封为侯的折子,也有可能是自已把脑袋送给朝廷啊!毕竟,这也是问朝廷要权要地。”
朱翊鈏有些担心的说道。
“那要是请求易封呢?”
看着大王,苏炳瑞的目中精光一闪,然后深吸口气说道。
“大王上奏请求易封南洋,其它的一概不问,到时候,如果上有意易封为诸侯,那么必定会给大王一个交待,即便是不允,只要有一个好的借口,朝廷总不会随意拿人吧!”
“好的借口?”
朱翊鈏不解的看着长吏。
“对,只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即便是朝廷也说不出话来!”
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苏炳瑞说道。
“现在倒是有一个现成的借口……”
几天后,插着驿骑的快马伴着骑夫的“八百里加急”的喊声,径直“闯进”了城门,然后信被直接送到了内阁的值阁,送到了首辅张居正的案前。
“益藩的奏折!”
接到朱翊鈏的奏折时,张居正的眉头微挑,目光闪过一丝疑惑。
“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这阵子天下的宗藩人心惶惶的,可是上书朝廷的,益藩还是第一个。”
马自强随口说道,他对折子里的内容倒是很好奇,毕竟从所周知,益藩与衡藩一样,都是宪宗世系的,与今上之间的血缘最近。当初正因为这个原因,衡藩才成了他人手中的棋子。
现在陛下要彻查天下宗藩,最紧张的恐怕就是宪宗世系的几位藩王了。现在益藩第一个上折子,那这折子里写的会是什么?
是请罪?还是?
“你猜这折子里写的是什么?”
将折子在手里扬了扬,张居正并没有打开它,而是冲着马自强笑问道。
“还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
“八百里加急……”
马自强想了想,然后摇头说道
“一般的折子是绝对不会用八百里加急的,他这个折子递的倒是挺急的,按国制,要不是军国大事,用这样的八百里加急是可以治罪,他就不怕吗?”
“他还有什么可怕的?”
张居正随意的笑道,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对于益藩来说,反正横竖都只是个“死”而已,对此马自强又岂不知道,自然也就更好奇了,于是便问道。
“这折子里写的是什么?”
展开折子,原本脸上带笑的张居正,哈哈大笑道。
“这可真是天助我大明!天助我大明啊……”
(iishu)是,,,,!
第376章 君臣对
【】(iishu),
天助大明!
几乎是在益藩的折子刚到京城,还不等人们弄明白益藩为什么冒险用“八百里加急”送来奏折的时候的,那边一个消息就私下里在京城传开了——益王上书请求易封南洋。
尽管消息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消息传出时,仍然引起了众人的惊讶的,尽管他们曾在报纸上看到易封南洋的建议,但却不曾想真的会有藩王响应,在惊愕之余,却又觉得有些理所当然,毕竟,益藩王是宪宗世系的,和今上那是一个根。
这益藩带得这个头,可真够精明的,问题是皇帝可能会同意吗?
又一次,张居正在平台接受皇上的召见。他阵子或许是因为心里的事情太多,张居正显得很疲倦。和往常一样,在他到了平台,见礼后朱翊钧便赐座了,随后就谈起了正事。
朱翊钧此次召见张居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益藩的折子。
尽管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把那些可能会对自己和子孙产生威胁的宗藩都扔得远远的,都踢到南洋去,可是朱翊钧总还是有些顾忌,毕竟“亲亲之谊”总还是要顾虑一些的。况且,他还需要张居正的明确表态。
“益藩请求易封的折子张先生已经看过了,朕想问问先生的看法。”
张居正一听,连忙答说
“陛下,对于藩王宗室,朝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也都是章可循的。”
“那这折子,朕应该封还了?”
朱翊钧问道,他的心底“咯噔”一声,难道张先生……
“是的。”
张居正回答得很干脆,
“朝廷的祖制如此,陛下自然遵守,不过……”
顿了顿,张居正说道。
“现在天下已不是昨日之天下,要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反倒落了下乘,就像下臣主持的改革一般,要是一味保守,又谈何改革?而且益藩于折中所说也是在理的很,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土地日益紧张,藩王宗亲非但作拥万顷良田,且每年食耗宗禄,易封南洋,宗室可腾让土地予百姓,令少地无地百姓有田可耕,且又能减少宗禄开支,减轻朝廷和百姓负担……”
张居正这么一分析,原本心里还寻思着张先生有“私心”的朱翊钧不由一阵尴尬。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想得非常清楚,天下的宗藩这次一定要丢到南洋去,否则,非但他食不安寝,夜不能寐。就是将来子孙后代,也肯定是如此,万一要是朝中再出了一个申行时,甚至……就是张先生……这也是为了张先生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