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当易封益藩为益国国君的圣旨的还在路上的时候,离京城较近的济南德王府内,刚刚袭封不过只有三年的德王朱翊錧,就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消息,其实,早在“易藩王为诸侯”这个消息从报纸上传出时,他就辗转听到一些流言,说如今万事俱备,只欠藩王中有人站出来请旨。

    封建!

    对于袭位后就不能再任意出城,形似囚徒的朱翊錧来说,他的内心是渴望自由的,相比于诸侯的权力,他更向往自由,但是他却没有那个勇气带头,毕竟,这边钦差大臣已经查出了他“私交大臣”的罪状,只待上奏状治罪了。

    是时候了。

    要么为诸侯,要么凤阳高墙。

    尽管朱翊錧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只待圣旨下达,就去凤阳,然后半路上喝下药酒,可是当这一切真的面临时,他依旧无法回避内心对死亡的畏惧感。

    尽管生于德王府,贵为大明亲王,可是朱翊錧打小起,就很清楚,这藩王不过只是一个锦衣玉石的囚徒而已,不知多少人盯着他,等着他犯下大错,然后上书弹劾,“藩禁”就像是无形的绳索似的时时刻刻勒着他的脖子

    “去南洋吧!”

    对于少年起就沉浸于医术中朱翊錧而言,有关南洋瘴疬的传说,并没有什么。

    毕竟,留在这里,必定是死路一条了。

    至少,去南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甚至朱翊錧都没有与长吏商量,就直接上了折子。

    在折子送出之后,在他心里的深处,尽管有着等待皇帝雷霆之怒降临的惶恐,但是其实亦隐隐期望着自由。

    毕竟,在他的内心深处里,在他少年读书时,并非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一展所学,为国效力,可那不过只是幻想而已。但是现在成为一国之开国之君后,就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但是,此刻,在他的内心深处,更多的是惶恐……

    (iishu)是,,,,!




第379章 银子女子婢子
【】(iishu),

    次日,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就被送到了的万历皇帝的面前有,朱翊钧看着德王的奏折,在这一瞬间,他笑了起来,似乎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那些会威胁他和他子孙的藩王宗亲们,离他越来越远了……

    “既然你们都想为诸侯?那朕就如你们所愿吧!”

    忽然间,朱翊钧只感到一阵从未曾有过的雄心壮志——太祖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379章 银子女子婢子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iishu)是,,,,!



第380章 离别
    抢钱、抢粮、抢女人

    尽管施奕文没有说,可是听在大家伙的耳朵里,却和这意思没有任何分别。

    那种强抢“民女”这种事情,对于出身卑微的余丁们而言,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别说是想了,那些念头就是动了,也有朝廷的法度搁在那。

    可是眼前这位堂堂的宣慰使,却直接告诉他们,可以抢,而且还能光明正大的抢回来,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抢。

    还出人意料的告诉他们这是行教化,像这样知道大家要什么,要什么的大老爷可真是难得。

    更重要的是大家想要什么,宣慰使大老爷就保证给大家什么

    一句话,地会有的,女人会有的等到了南洋,大家就是南天门的“国人”,国人是什么,那就是和有功将士一样,都能得到土地,都能娶上老婆都是人上人了

    这样的人值不值得跟着干

    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压根就没有任何悬念。

    “小的们愿意,愿意”

    瞧着这些吃肉吃的满口油的余丁们,施奕文又继续说道

    “好,好,大家只管放心,只要好好跟着本使,等到了南洋,人人都给二百亩水田不过这样的好事,不能光仅着你们自己,你们的家人、朋友都可以过来,待遇和你们一样,名额有限啊,只要到了那,土地会有的,女人也会有的就是家奴,同样也是会有的”

    说完这番话,几乎是在施奕文起身离开的时候,众人刚谢恩的功夫,他们就吩吩跑了出去,在惊讶的目光中,这些人各自朝家跑去,他们倒不是当逃兵,而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本宗的兄弟和朋友,这样的大好事,可不能落下了。

    瞧着那些人都“逃散”了,张鹏举有些诧异的看着他们不解道。

    “宣慰使,他们会不会逃了”

    “怎么会除了我那,眼下谁还会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

    “真的给他们二十两银子”

    “我这里可是备了整整七十万两银子,只要他们能拿着这银子娶着亲事,就值了,到了南洋,最值钱的就是人,至于土人”

    施奕文哼了一声倒也没有说什么,而是随意的耸耸肩膀,土人是需要教化的,这些兵卒才是将来南洋宣慰使司的根本,当然也包括那些流放犯和他们宗人。

    说罢,他又一次转过身,看着张鹏举说道。

    “德坤,这阵子你要辛苦一些,这些新兵的训练,我可全指往你和弟兄们了。”

    张鹏举是施奕文特意从戚继光那里要来的人,除了他之外还有500人兵士,这些人将是未来南洋宣慰使司的陆海军的骨干。

    “请宣慰使放心,末将必定尽力而为,就是操练新兵而已”

    说完,张鹏举看着施奕文说道。

    “到是宣慰使这边可得注意一些,毕竟”

    顿了顿,张鹏举压低声音说道。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南洋的,到最后,他们总归还是会记恨您的。”

    对于张鹏举的提醒,施奕文笑了笑,将视线投向南方,并没有说话,良久之后,才长叹道。

    “恨归恨,可只要把这件事办成了,不说为我大明开创万世基业,至少可以为我大明再续三百年江山”

    何止是大明啊

    分明就是为华夏再续三百年国运

    三百年后的天下会是什么模样

    尽管施奕文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但是却又不愿意过多的设想,毕竟,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十五天后,在天津的码头上,数艘大海船前,上千名兵卒持枪列队等待着登船,偶尔的这些在过去的十五天中,只学会了队列、立正等简单动作的兵士们,总会把目光投向码头附近的锦衣卫。

    皇帝来了

    不说别的,单就是想到皇帝来给他们送行,这些兵丁就觉得这辈子都值了,即便是将来老了,在儿孙们面前也有得显摆,皇帝老子亲自送他们去的南洋,当然,他们都知道,皇帝是来给谁送行的,可无论如何他们都粘到了皇气。

    就在兵丁们开始列队上船的时候,置身于观波亭中的朱翊钧朝着河岸看去,看着船厂上连绵不绝的海船,尽管它们大都是刚开始铺设龙骨,可他仍然被眼前这壮观的一幕给吸引了。

    “这足足有上百艘海船吧”

    “一百八十艘”

    施奕文如实的回答道。

    “除了天津这边,臣还命人在鸭绿江口设立船厂,从天津这边遣过去工匠四千人,加上南京那边的船厂,一个月后至少可以打造新海船300艘,一切顺利的话,第一批先送家将、府卫和流放犯,待王城筑好后,最迟两个月,就可以送益藩往南京就国。”

    木帆船的建造速度很快,那怕就是这种千吨的飞剪船,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工匠,工期最多也就只需要一个月。

    “嗯”

    默默的点点头,然后朱翊钧回头看着施奕文说道。

    “致远,这次全亏有你,要不然这些的事情,朕可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置。”

    “陛下,这都是臣的份内之事。”

    施奕文毕恭毕敬的答道。

    “致远”

    盯着施奕文,朱翊钧抿抿嘴,终于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陛下,要是没有其它的交待,臣,就此别过了”

    面对施奕文的长揖,朱翊钧扶起他的手臂,然后对客用说道。

    “东西呢”

    “皇爷,在奴婢这”

    从客用的手中接过一个锦盒,塞到施奕文的手中,朱翊钧说道。

    “致远,这个锦盒,两年后待你启程时再打开。”

    两年后

    这是什么意思

    尽管不明白陛下是什么意思,但施奕文还是应了下来,随后他就转身离开了观波亭,在朝着码头走去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回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回头的话,也许就不舍得再离开这里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都是如此



第381章 通海就国
    不觉已经到了万历十年,

    自从万历八年皇帝下旨易藩为侯,封国南洋起,大明既开始了全面的通海,与旧时只宁波港通海不同,现如今大明已经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天津等多港可以通商海外,通商以来,大明朝的海上贸易日渐繁荣。

    一船货出一船银归

    尽管南京位于大明腹地,但是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两年经营下来,规模与气象都远非昔日可比,已然成为大明最为繁忙贸易输出的港口之一。一年到头,南京的港口几乎就没有冷清的时候,终日繁忙非常,泊于港内的大小帆船往往来来,帆桅林立大有一副遮江蔽日的意思。

    别说是那些初到此地的西洋海商,就是南直隶本地人也常常会为眼前场面而惊讶,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有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江面上数以百计千吨左右的飞剪快船泊于江南,一艘艘舢板灵活的大船之间穿行着,向船上的乘客售卖着各种货物,而更多的人却是从舢板登大船,那些舢板的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就如同过江之鲫似的。

    “过江名士多于鲫”

    其实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南京倒是再恰当不过,只不过,此时名士们要过的并不是江,而是海,而是在远渡重洋“下南洋”。

    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在南京就会上演这样的一幕数百艘大船遮江蔽日的泊于江面上,这是预备扬帆出海的“就国”船队,它是何等的壮观与气派数不清究竟有多少短装打扮的汉子正卖力的将货物装进船舱。在码头上急步来去的士子们装扮各异,有的华衣锦服,有的身着布衣,有人有功名,有人却不过只是自称“童生”,他们操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在那里兜售着自己,在茶楼、酒馆里大声的喧嚷着,无论来自什么地方的士子们,都不难找到自己所熟悉的乡音,然后他们彼此自谦,彼此张扬着个性,试图引起封国诸侯的注意,事实上,当他们张扬个扬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衣着华贵的官员走过去,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对于人才诸侯国从来都是求贤若渴的。

    当这些将要背井离乡下南洋一展才华的士子们,在诸侯国官员的邀请下住进聚贤阁,等待着前往诸侯国的时候,还有许多衣襟褴褛的百姓,他们聚集在码头附近的济贫院里,每天靠着院里施舍的两顿饭维持生计,这些人都是家境贫寒的无地百姓,他们拖儿带女一路乞讨着从全国各地赶到南京,唯一支撑着他们不远千里赶到这里,就是那些流传甚广的致富传奇上到了南洋诸侯国,就能得到百亩上好水田,那可是一年三熟的水田。

    因为,他们大多无力支付出海的费用,所以抵达南京后,就会住进各诸侯国设立的济贫院为了招揽流民,像最早就国的益国,甚至把济贫院开到了武昌,待他们抵达诸侯国后,然后他们可以得到一块百亩大小的土地,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需要用收成的一半充抵路费,如果幸运的话,存下来的银子除了买上一头水牛外,还能买上一个土人奴婢这正是海外传说的一部分。

    三年

    只需要三年,每个人都能成为小地主,都能躺在家里让家奴侍候着过活。

    在过去的两年中,这样的海外传奇总是不断的在报纸上、小说中流传着,在大明各地的酒楼中,总有说书先生在那里说道着那些传奇故事。正是那些传奇故事,让人们义无反顾的前往南洋。

    在这些人的脸上,压根就看不到即将远离亲人故土的痛苦,每一张脸上都怀揣着希望以及期待,还有义无反顾的决心。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一名穿着便装的官员格外引人注目,偶尔的总天籁小说23会有无数双眼睛投着他,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对于许多人来说,他的决定往往决定决定着他们所有人的命运。

    “除了蜀国的船之外,还有那几国的船”

    抬头凝视着那些桅杆顶部悬挂的写着“蜀”字的旗帜上,施奕文淡淡的问了一声。

    “回老师,除了蜀王的船队外,还有益国的十二艘船、德国的十三艘船。”

    跟在老师的身边,徐光启的目光投向江面上的船队,这么大的船队中,并不仅仅只有一个蜀国,还其它在过去的一年半之间已经就国的七个诸侯国的船只。

    “还有宣慰司的三十六艘船。”

    时不时的徐光启会把目光投向船队中,他特意提到了宣慰司,是因为南洋宣慰司一样需要人口,一样需要从大明招揽移民。

    “嗯”

    默默的点了点头,施奕文并没有说什么,在过去的一年半间,他一直在南京的宣慰使衙门里,主持着诸侯就国,当然期间也去了两次南洋,去南洋也是为了处理封国事宜。

    短短不到两年间,就有益、德、秦、晋、鲁、桂、唐七国先后就国南洋。而他们的就国于大明而言是有益的,不仅让大明省去了巨额的宗禄,而且还腾出了大片的土地。

    “我们去拜访一下蜀国国君吧。”

    作为南洋宣慰使的施奕文,尽管身为一品官,但是于法于礼都必须主动拜见诸侯国君,而且在将来的南洋,诸侯与宣慰使司之间也是同气连枝,要是因为怠慢了对方,而导致双方心生芥蒂,反倒是不智。

    所以,每当有国君就国抵达南京时,施奕文都会在诸侯国君前往孝陵祭拜高祖皇帝前,先着便装主动拜访。
1...125126127128129...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