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就这么聊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茶过两壶之后,陈方仕才总算绕回了正题,开口说道。

    “公子,想必还不知道,即便是在扬州,团结肥皂也是畅销的很,从两个月前,肥皂进入扬州后,鄙人的富广行就一直代销肥皂,这次来南京,一来是为了拜见公子,这二来嘛,还是想和公子谈个生意”

    终于谈到正题了。

    听到陈方仕这么说,施奕文便笑着说道。

    “肥皂能在扬州畅销,全是陈老爷的功劳,说起来,后生还是要谢谢陈老爷的。不知道陈老爷想谈什么生意”

    因为不知道这陈方仕的来意,所以施奕文显得有些客气。

    “是这样的,施公子,鄙人从李主事那里听说,公子的肥皂厂,现在造出了香皂,有各种香味,而且洗手之后,也是手有余香”

    “确实,香皂刚刚投产,香味目前,只有三种,待将来会开发其它的香味。”

    不是施奕文不开发其它的香味,是因为给肥皂添香的精油,就只有檀香、茉莉、桂花这三种量大,自然也就只有这三个香味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

    陈方仕认真的说道。

    “公子,鄙人来拜访公子,是想买香皂。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哦,是这样啊!”

    原来就是为了这事,施奕文哈哈笑道。

    “既然后生开肥皂厂,就是为了做生意,陈老爷想买香皂,又岂有不卖的道理,这事和李主事聊就行了!”

    “李主事做不了主。”

    那陈方仕笑着说道。

    “因为我要的量多,只有公子能做




第72章 飞梭(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销路在增加,工厂在扩建,幸好当初建肥皂厂的地方,两边全都是临河的仓库,适当的溢出高价后,工厂的占地扩大了三倍有余,而原本的板库成了厂房,在安装新水车的同时,又在修葺了老旧的码头栈桥,以方便出货。

    在工厂改扩建提升产量的同时,施奕文并没有闲下来,对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又一次置身于空间的图书馆里。

    盯着书架上的书籍,施奕文显得有些茫然,虽然嘴上说着“十个肥皂”,可实际上,无论是肥皂或者蚊香不过都是因缘际会,都是“碰巧”的“发明”,现在让他主动去“发明”,一时间他却有些摸不着头脑。

    “发明些什么好呢”

    自言自语中,施奕文一边走,一边在书架上的书籍中寻找灵感。

    突然,一本书映入了他的视线之中,盯着那本有些老旧的书籍,施奕文眼前猛的一亮《英国工业革命史》,自言自语道。

    “没错,这应许也可以借鉴一下!”

    第二天清晨。

    依如往日沿着秦淮河跑的晨练之后,施奕文刚吃过早饭,吴才就上门了。

    “你今个来的挺早的,有啥急事”

    站起身来,施奕文笑着将他迎了进来,吴才现在家里的身份是新请的先生。

    “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思着少爷的话!”

    吴才揖手说道。

    “可我还是想不明白,你到底怎么弄出十个肥皂来。”

    端着茶进屋的寇芸打量了两眼,她有点看不上吴才这个人,于是就随口说道。

    “那是,少爷的心思又岂是一般人能猜出来的!”

    心知像寇芸这样的丫环,少不得是主家房里人的吴才陪笑道。

    “芸姑娘说的是,不过即便是猜不出来,也总要揣摩一二,如此才能对得起少爷付的月给不是。”

    微微一笑,施奕文对寇芸说道。

    “小芸,你先下去吧。”

    “是,少爷。”

    在寇芸离开后,施奕文冲吴才笑道。

    “家里人没规矩惯了,让你见笑了。”

    对于施奕文来说,无论是小怜或是寇芸姐妹,既然在这个家里,那就是家里人,而他这样的解释,却让吴才有了些误解。

    “东家客气。”

    以为自己猜对的吴才立即岔开话题说道。

    “哎呀,我东家,我昨天想了一夜,还是想不明白!您到底有什么法子。”

    一听他这么问,施奕文便笑着说道。

    “其实这个法子倒也简单!”

    说话的功夫,施奕文对吴才说道。

    “不过,想要用这个法子,你得先帮我办件事。”

    “什么事”

    面对吴才的询问,施奕文笑道。

    “造个东西!”

    说话的时候,施奕文拿出昨天晚上在空间里画出来的几张图纸,放到吴才的面前。

    “这是”

    看着充满疑惑的吴才,施奕文故作神秘的笑道。

    “能顶一百个肥皂厂的东西!”

    说罢,施奕文追问道。

    “你知道,南京上好的工匠是谁吗既精通木器,也精通铁器、铜器什么的。”

    尽管在肥皂厂的改造过程中,认识了几个工匠,就像对轴承充满兴趣的赵老四,可是他的手艺很一般,现在施奕文要造的这个东西,尽管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好的工匠制造它。

    “上好的工匠,嗯……”

    愣了下神,吴才便笑着说道。

    “东家,您可是找对地方,老吴我住的地方,过去住的都匠户,都是祖传的手艺,要是说好,这最好的工匠倒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是说上好,这南京城里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公子要造这个就到梁家作坊吧,老梁头的手艺好。”

    又一次瞧着图纸上的东西,吴才疑惑道。

    “就这么个小玩意,它能顶一百个肥皂厂”

    不过吴才的疑惑,在梁家作坊里梁鹏拿起图纸的瞬间,非但没有减少丝毫,反倒是更浓了。

    “好东西啊!”

    盯着手里的这几张图纸,梁鹏抬头看着面前有富家公子,试探着问道。

    “公子,这是梭子吧”

    “嗯!”

    眼睛微微一睁,施奕文对眼前这个不眼的梁鹏另眼相看了,他能认出来。

    图纸上确实是梭子,



第74章 松江(为盟主红颜第一笑加更)
    为盟主红颜第一笑加更!!……

    清晨,施奕文是被热醒的。

    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甚至都没有蚊香。只有闷热的蚊帐。

    整整一夜,施奕文都在与闷热的天气抗争着,到最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一身汗。

    “小怜,给我……”

    习惯性的喊出声时,往左右看去,瞧着装饰简单的房间,施奕文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家。

    昨天下午,经过五天四夜的漫长航行之后,终于来到了松江。住进了这家客栈里。于家里不同,这里可没有几个丫环同时伺候他。

    “这天气……可真热!”

    一边抱怨着天气,施奕文一边把从空间里取来的冰镇可乐搁到头上。

    可乐的冰凉,总算是让他缓了口气。

    “少爷,您醒了。”

    恰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然后只见一个十一二岁小厮模样的孩子端着茶杯走了过来。

    “少爷,您先漱口,我再去给您取盘水擦下汗。”

    来得是德子,他是老宋的小儿子,宋家对家奴确实不错,像老宋头这样勤苦一辈子的家奴子女,都是直接放良,德子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姐姐家住着。这次出来,身边不便带女眷,所以老宋头特意把儿子接到家里,顺理成章的成了施奕文的书僮,侍候他起居。

    “以后,这样的事,少爷我自己做就行了。”

    尽管习惯了被人伺候,可并不等于习惯了被这样小孩伺候。

    “少爷,伺候你是应该的。”

    瞧着满面憨笑的德子,施奕文知道这话,说了也等于白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子在那里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很快,收拾利索之后,施奕文往外看了眼。

    “德子,吴先生呢”

    “少爷,吴先生已经出去了,他说他要先出去打听一下,等晚上回来了,再向沲爷禀报,让少爷只管在这里转转。”

    转转

    吴才倒是会安排,不过对于松江,施奕文倒也极为好奇,“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魏塘究竟是什么模样,他并不清楚,可是松江的繁华却远超过他的想象。

    单就城市的繁华来说,这座城市的繁华甚至不逊于南京。不是城市的规模略小一些而已。

    不过真正能引起他兴趣的并不是繁华的市场,也不是城中林立的仅布庄店铺,真正能吸引他的,还是城内外百余座织布坊,这些织布坊少则雇佣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在历史书中特意用松江的纺织业去代表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

    其实,这次来松江,施奕文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毕竟这是里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织布中心。

    “卖报!卖报!首辅归乡葬父,乘三十六台大轿……。”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附近的厂子里看看的施奕文,被一阵清脆的叫卖声拉回了现实,只见不远处那是一个报童由远而近的跑了过来,报童约莫十二三岁,背着大大的包袱,包袱中插着几大卷“报纸”,他一边卖力摇动一卷纸,一边卖力喊着报上的新闻。

    瞧着那由远而近的跑来的报童,施奕文的双睁大眼睛,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看到——报童!

    没错,的确是报童!

    居然有报童在沿街叫卖报纸!

    “卖报!卖报!首辅夺情,天理不容……”

    愣愣的看着这在他的印象中只存在于旧社会老电影中的报童从身边错肩跑过,盯着报童的身影。

    施奕文想到在历史上明朝的出版业极为发达,是古代出版史上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版商峰起,书坊林立,不仅出版各种通俗小说。而且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民间的报房同样也是遍布大



第75章 (第二更,为盟主贺!求支持!)
    “怎么样,找到合适的作坊了吗”

    回到了客栈,见吴才已经回来了,施奕文就直接问到。

    “已经找了家差不多的作坊,有织机600张,雇工将近千人,在松江的规模虽然谈不上最大,但规模却也不算小。”

    “600张织机……差不多也够了。”

    略点下头,施奕文问道。

    “那他们对它有兴趣吗”

    “有兴趣,怎么会没有兴趣,今天不过只是刚一谈到咱们的“飞梭”,刘家老爷就吐了话,要是当真如此,一张织机他愿意付30两给咱们!”

    即便是见惯了后世的大手笔,施奕文也被这人的大手笔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他开价的好几倍。

    “30两,600张织机,也就是一万八千两!这刘老爷可真是大手笔啊!”

    “不过,他有个条件!”

    “条件”

    “对,他要咱们保证,至少在两年内,不把飞梭卖给其它人!”

    吴才的话让施奕文哈哈笑道。

    “难怪这么大方,两年,他这个算盘打的是精,看似花了高价,可是有两年的时间,他至少能置办几千张织机,多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这生意人,总归是生意人啊!”

    听着公子的感叹,吴才试探道。

    “公子,其实我也在松江打听过,像那样一家600张织机的厂子,最多只有六七万两,也就能买下来了,要是咱们自己办布厂的话,用上飞梭,不出一年,肯定能获利几十倍,这岂不好过咱们把这么好的东西,卖给其它人”

    又一次,吴才有些迷惑不解的看着施奕文。

    直到现在,他的心里还有着太多的疑问,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施奕文会把这个明明会下金蛋的老母亲往外推。

    那个飞梭肯定是能挣钱的东西啊!

    “收不尽的松江布……”

    面带微笑,施奕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朝着窗外的松江城看去。

    “你瞧这松江,布庄岂止百家,要是咱们在这里办厂的话,岂不就是与上百家老字号竞争而且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这样的竞争太劳神!”

    摇摇头,施奕文看着不解的吴义说道。

    “其实,从一开始,我制造飞梭,就是为了让这些布厂都用上它!”

    “呃!这……公子,这是为何”

    不解的看着公子,吴才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根本就跟不上他的思维,猜不出他的想法,原本是想给他出谋划策的,可怎么到了这,却琢磨不透东家的想法了
1...2425262728...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