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茂达,你觉得,如果刘家买走飞梭,他们能保密多久”

    放下茶杯,笑看着皱着眉头的吴才,施奕文说道。

    “我之前就说过,有些技术因为太过简单,想保密也保不了,不是因为保密的手段,而是因为它太简单,就像飞梭一样,说白了就是两个弹簧和几根皮绳而已,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保密毕竟设备总是需要维护的……”

    在另一个时空中飞梭发明后,立即被广泛采用,但是因为飞梭的技术简单,很容易被人复制,而发明者最后只能落个死于贫困中的下场。

    “这……”

    点点头,吴才知道公子的话说非常有道理,自家人都不一定可靠,更何况是外人,那怕就是家奴……钱财动人心,那里没有背主逃离的家奴。

    “那公子的意思”

    “与其保不住密,不如索性放开了,把技术卖给他们……”

    冲着吴才咧嘴笑了笑,施奕文说道。

    “你说一个刘家就愿意拿几万两想要买断它,是什么让这样的生意人愿意掏这笔钱”

    “因为获利更多!”

    “对!”

    重新端起茶杯,施奕文笑道。

    &nbs




第76章 财主 (第三更,为盟主贺,求支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仅仅只是靠着几张纸当然换不到几十万两银子。

    空口无凭,这是千百年来的老话。也正因如此,在来松江之前,施奕文就特意请工匠制出了一百套“改装套件”。

    不过对于十六世纪的人们来说,这种只需要在织机的两边装上了梭盒,然后再进行简单改进的”改装套件,完全颠覆的他们的认识。

    “这样也行”

    说话的是四十余岁的男的穿着一件圆领大袖衫,一看就知道是用上等丝绸做的,皂条软巾垂带,腰佩玉带,他正是刘记布庄的东家刘坤,也就是在他的身上,施奕文总算是感受到了16世纪的土豪是何等的“豪气”。几个小时前,一进布庄,施奕文就看见数位丫环、十数个仆从簇拥着这位刘老爷走了过来。

    按吴才的说法,在松江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这里不像南京,南京勋贵众多,所以土豪们自然不敢这样张狂,至于勋贵们被官员们盯着,自然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狂妄,勋贵们都不敢显摆,土豪们自然也就不会自己找事了。

    可离开了南京却不同,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官见着豪门士绅也要礼让三分。自然的做派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此时,瞧着工匠把梭盒装在布机上,刘坤完全傻了眼。所以才会这么惊讶。

    “刘老爷,要不是如此,施某又怎么会向你叫六千两银子”

    施奕文咧嘴笑开的同时,手指着厂里的一台台布机,又说道。

    “要是全换成了新机,不说其它,就是这六百台布机,岂不就报废了所以,施某苦思冥想数月,才制出它来,有了它,不但产量可以提高数倍,而且不需要淘汰旧机,只要稍微加以改造就行了,这样在工匠改进布机的时候,布庄里还可以继续织布……”

    刘坤抚着胡须,眼睛盯着已经改装完成的布机,语气又变得极为平静。

    “施公子,它值不值六千两,可还得等试织过了才知道,云婶……”

    话的功夫,刘坤喊来了一个年过五十妇人。然后吩咐她和施奕文学习一下如何操作布机,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培训,对于这些织了一辈子布的妇人来说,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如何使用。

    “……握着织机中央的清棉棒,然后用清棉棒朝一边拉和朝另一边推……”

    在施奕文的讲解中,云婶很快就掌握了新布机的纺织技巧,她一只手拿着清棉棒,一只手使每一个皮结按时滑动,带动梭子,将其抛到织机的另一面的梭盒里。和过去织布相比,确实快了很多,也轻了很多。

    如果说施奕文、吴才早就已经见识过“飞梭”的高效的话,那么现在就轮到刘坤了。

    刘家是松江的世代织布的老庄,打小就在织机前、织坊中长大的他,这会完全看傻了眼,云婶是他特意选的织工,她看似年龄大,可实际上手艺一般,织布的速度不快不慢。但是现在操作着新布机的她显然能比布庄里最快的好手织得要快上一倍不止,甚至就连同积得布也更加密实了。

    这肯定是新布机的功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刘坤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般神奇的东西。

    不过就是加两个盒子的事儿!

    “60000万两!”

    突然猛的把视线投向施奕文,在这一瞬间,平素脸上挂满笑容的刘坤面上的笑容消失了。

    “施公子,我出六万两,你把这梭子卖断给我,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看着开出这样高价的刘坤,施奕文只是笑了笑,拱了拱手道谢。

    “多谢刘东家赏识



第77章 有恃无恐(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哟,陈老爷!您来的可真早啊!”

    “我说,方老爷,您来的也不晚啊!”

    ……

    这天傍晚,富贵楼外车水马龙的好不热闹,偶尔路过的人诧异的发现,松江城数得着的布庄都来了。

    今个是什么大日子不成

    对于施奕文来说,这确实是个大日子,一共来了五十六家布庄,它们的规模织都在千张以上。

    千张织机!

    五十六家布庄,差不多将近八万张织机!

    占到全松江织机的三成以上。

    听着一楼大厅里喧嚣的话语声,施奕文的心底显得有些激动,这五十六家布庄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他比其它任何人都清楚,

    “施公子,除了松江布庄商会议事时会有这么人,聚得这么齐,其它时候,可从没聚得这行齐过。”

    瞧着满面笑容的刘坤,施奕文笑道。

    “此事还多亏刘老爷,若不是你不闲弃,许人到你的布庄里看“飞梭”,各布庄又岂会知道飞梭的效率之高”

    “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刘坤随意的摆摆手,那天施奕文拒绝他之后,他倒也干脆,立即主动为向同行介绍起“飞梭”,表面上看似在帮的施奕文的他,有自己的打算——既然挡不住,那就不妨顺水推手送个人情,这个人情既是送给施奕文的,同样也是送给这五十六家布庄的。

    不过两日的功夫,这些布庄又有那家不知道“飞梭”的效率之高,又不为它心动,要不然,又岂会来这

    “不过,施公子,您把这五十六家布庄都喊过来,是什么意思”

    刘坤有些不解的反问道。

    原本按他的想法,在飞梭的名声打出去后,施奕文自然会与各家商谈卖飞梭的事情,无非也就是谈个价格,可不曾想,他却把大家伙都邀到了一起。

    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也就是拍卖个东西而已!”

    面带微笑施奕文站起身来,冲着刘坤作了个请。

    “既然已经到齐了,咱们就下去吧,刘老爷,您先请!”

    在两人下楼的时候,一楼前排中央圆桌边坐着的徐明德往楼上看了一眼,然后又对身边的赵四维。

    “你说,那姓施的打的是什么主意拍卖飞梭他还打算怎么个拍卖法”

    “价高者得怎么个得法,再高还能比刘坤高吗”

    “可不是,我瞧着啊,年青人做生意,到底还是欠考虑……”

    那人的话音刚落,隔壁桌上就有人接腔说道。

    “嘿杜老爷,您这话我可不爱听,什么叫年青人做生意,怎么年青人就不能做生意了”

    说话的是位瞧着不过二十出头的公子,显然那人的话惹到他了。

    “梁公子,瞧您,小老儿说错了话不是……”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那边施奕文和刘坤已经走到了台上,在上台的的功夫,厅里的喧嚣声就停子下来,见状刘坤便向前一步,抱拳行揖道。

    “有劳诸位仁兄、贤弟久等,实在是抱歉的很,今个施公子邀大家伙齐聚于此,是为了和大家谈笔买卖,我这个外人呢,也不多说,就请施公子来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施奕文笑道。

    “刘老爷客气,要是没有刘老爷帮衬,在下又岂能认识诸位,今天请诸位过来,说到还是为了飞梭,飞梭大家伙已经见到了,按照这两天的计算,用飞梭对各位的织布机加以改进之后,可提高产量4倍以上,这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此众人当然不会怀疑,他们可是亲眼见过飞梭的神奇,在众人点头的功夫,只听徐明德笑道。

    “施公子,您就别钓大家伙的胃口了,就直接告诉我等,这飞梭怎么个拍法吧。”

    “徐老爷。”

    冲着徐明德揖手行个礼,施奕文听刘坤提过这人,他是前阁老徐阶同宗族侄,松江徐家可不是寻常人家,而徐明德的德义布庄更是有布机三千余张,也是松江数一数二的大布庄。

    &n



第78章 救人一命 (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整个松江都在传说着徐赵两位老爷如何据理力争,为小庄争取利益的同时,有关“飞梭”的神奇同样也传遍了松江,什么“一梭顶百工”、“一机顶百机”之类的说法,一直在街头巷尾流传着。至于“飞梭”到底有多么神奇,恐怕只有有少人才能亲眼见着,毕竟,往往那些大布庄只有一台“飞梭”。

    外行人听着是新奇,可是对于内行人而言,他们都很清楚“飞梭”可以带来什么。

    财富!

    对于财富最为敏感的布庄商人们在那天的“拍卖会”之后,纷纷捧着银子赶到了万金楼,不仅有松江的布商就连附近几个县的布商也得到了风声,一时间这万金楼里热闹非常,尽是捧着银子要买“飞梭”的富商。

    瞧着这里越来越热闹,施奕文倒是懒得亲自处理这些事情,毕竟剩下的都是小虾小鱼,于是就把事丢给了吴才,自己一个人在松江逛了起来。

    松江,也就是后世的上海,虽说远比不上几百年后的魔都,可却也是一个人口数十万的大城,身处万历年间的江南,总算是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繁华。动辄数十万人口的大邑于江南并不怎么新鲜。

    “可惜了……”

    想到几十年后,天下的繁华毁于一旦,文明倒退的惨状,施奕文的心头禁不住一沉。心有所思,就这么一个人在松江的街道走着。

    走着走着,也许是市井的喧嚣惊醒了他,朝左右看去,施奕文不禁一愣,这里是那

    不知不觉间,施奕文甚至弄不清楚自己走到了什么地方。

    “瞧你,胡思乱想的又迷路了……”

    自嘲之余,施奕文笑了笑,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这里好像是文庙,书店倒是挺多的……”

    自言自语着施奕文便走进了路边的书店,与其它人买书为了看不同,他买书是为了收藏,无论是时文、杂学,但凡是没买过的,都会干脆利落的掏银子买下来。

    书买多了,也就不便于自己提着了,见的施奕文银子掏的利索,买得书多,书店掌柜直接吩咐伙计把书给送上门去。

    “这些书送万金楼,天字号上房,交给吴才……”

    边逛边买,不知逛了多久,更不知买了多少书,待到身边没有书店时,街上也不比先前那么热闹了。

    抬头看了看天,已经到了晌午,感觉有些饿了的施奕文并没有回客栈,而且在路边寻了个酒楼,靠着临街的窗边,点了几个菜,独坐在窗边边吃饭边欣赏着窗外的街景。

    相比于文庙附近的热闹,这里虽说人流略少,可是街边却也摆着十几外字画摊,字画摊后面无一例外的坐着一身布衣的书生,他们年岁各异,但无一例外的都穿着生员衫。

    所谓的字画摊倒也简单,无非就是一桌一椅,再加上笔墨纸砚,人端坐在椅上,手里捧着书看得入神。

    当初吴才不也是这般模样

    或许,这就是落魄士子的求生之道吧。读书人缺钱用了,摆一张桌子在街头卖个字画,倒也是再寻常不过,待其飞黄腾达后,还将是“士林”吹捧的“雅事”。

    就在街对面的树荫下,就有一个书生坐在那,手持书卷,与其说是在卖字画,倒不如说是在看书。

    书生的年龄不大,不过只有三十来岁模样,就在他专心看书时,一个尚未蓄发的少年走了过来,书生抬头看了眼少年,才放下书来,似乎在说着什么。

    “应该是一对父子吧。”

    瞧着这对父子坐在树荫下,吃着简单的饭食,施奕文心里寻思着。

    吃完饭离开酒楼时,不等施奕文走上几步,身后就忽然传来一声惊叫。

    “启儿、启儿……”

    下意识的回头看去,只见树荫下那个书生,正抓着少年大喊着,而少年捂着喉咙,神情显得极为痛苦,书生的手伸进少年的嘴里似乎在掏着什么。

    “有水吗谁有水……”

    虽然听不太懂书生说的松江话,可是施奕文也看出来了,那个少年肯定是噎住了。

    于是就直接跑了过去。

    “这位兄弟,这是怎么了”

    拍打着孩子后背的书生脸色显得极为紧张,抬头看着跑来的施奕文,紧张的说道。

    &nb
1...2526272829...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