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末代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秦汉古风
尚书令樊建和谏议大夫柳纯一直冷眼旁观,见刘谌、诸葛瞻和董厥先后出班弹劾黄皓,就连远在汉中的姜维亦都联合军中将领具表上奏,看其架势显然是已经结成了同盟,准备一举将黄皓扳倒,此时再不表态便说不过去。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出班高声道:“陛下,黄皓操弄权柄,贻误军机,陷害忠良,此等祸国殃民之辈,罪不容诛。臣等恳请陛下降旨,收黄皓下狱治罪,以慰军民之望!”
“臣等附议!”黄门侍郎李骧、符玺郎宗泰两人随之出班声援。
“臣等附议!”说话声中,站出来的乃是以太常张峻、卫尉常忌、大理陶康为首的九卿重臣。
“臣等附议!”中军将军张护雄、虎贲中郎将糜照等羽林卫将领不甘落后,出班附和。
“儿臣附议!”太子刘璿扫了众将一眼,随即大步出班附和。刘璿的表态对于群臣而言,无异于给他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在黄皓一事上,太子府是毫无保留地站到了刘谌和诸葛瞻一方。要知道,刘璿身为太子,东宫自来独成一系,在朝廷中实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崇,即便是当初黄皓权柄如日中天之时,对东宫一系亦无可奈何。可见东宫力量之大,委实令人不敢小觑。





末代三国 第67章 廓清庙堂(加更)
(加更,感谢书友净心琉璃的指点和支持)
原本场面已是呈一边倒局势,殊不知刘璿的表态,立时又引发了一系列震荡,太子詹事刘乾、太子洗马李密等人自不必说,就连太仆吕雅、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殿中督张通、执金吾张微、尚书刘武等原本保持中立的朝廷大臣亦随之一一出班附和。这些人平日里虽然不愿与黄皓同流合污,但却也不愿得罪这等小人,因此对黄皓的所作所为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胡作非为。但眼下情势,黄皓垮台已是必然,对于他们而言,不就此时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
张绍和谯周等人倒向诸葛瞻,局势进一步明朗。剩下如大鸿胪陈平、大司农刘华、少府李远、大长秋梁旭、尚书许游等原本一些与黄皓走得近的朝臣,从形式上来看已然完全被孤立。这些人虽然不乏与黄皓朋比为奸,甘愿为虎作伥之辈,但大多数却是被迫依附,眼下见势不妙,哪里还敢耽搁,纷纷站出来反戈一击,加入到了弹劾黄皓的行列中,唯恐迟了,与黄皓划不清界限。
关彝微微有些错愕,怎么也没想到今日竟然完全是一边倒的局面。按他的预估,黄皓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势力极大,即便是无法对抗诸葛瞻和姜维等人的联手弹劾,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败得这么惨,至少绝不应该一开锣便出现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的情况。
刘禅更是心中暗叹。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很多时候却是身不由己,就如此刻,自己虽然对黄皓心存芥蒂,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其废除。毕竟,自董允之后,黄皓数十年来竭心尽力侍奉自己,迎合自己,让自己尽情享尽了世间荣华富贵,单从这一点来说,黄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此时此刻,情势却逼得刘禅不得不做出决定。毕竟,眼下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人肯为黄皓说话。刘禅虽然对黄皓擅权乱政早有察觉,但长久以来为图清闲,刘禅对黄皓干政之事一味听之任之,却不想其所作所为早已是天怒人怨,朝中之臣,避之唯恐不及,自然不肯帮其说话。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黄皓今日之下场,是偶然亦是必然。
刘禅自来慵懒,耽于政事,却并非愚笨。他虽然不愿看到黄皓落得如此下场,但相比于江山社稷,刘禅也知道,唯有将黄皓下狱治罪,方能稳定朝政局面。
诸葛瞻和董厥对视一眼,情势发展到眼下这一步,黄皓的失败已成定局。
果然,刘禅面色冷肃,转头看了一眼黄皓,冷声道:“黄皓,你有何话说?”
“陛下……”黄皓心中戚戚然,哀叫一声,一下子瘫倒在地。出于求生的本能,他自然是欲待为自己分辨的,但看到刘禅冷厉的眼神,到了嘴边的话终究是说不出来。他心中明白,到了这个地步,不管嗣主愿不愿意,最终只能选择丢车保帅。
刘禅转过头不看黄皓,冷声道:“来人,将黄皓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诺!”两名随侍的羽林卫立即走过来将瘫倒在地的黄皓架起来拖了下去。
“回宫!”刘禅面无表情,转身走向銮驾,身后一众卤簿随之鱼贯而行。
“陛下起驾回宫!”刘禅贴身的小黄门尖声叫道。
诸葛瞻和董厥等人连忙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恭送陛下……”
大汉炎兴二年二月十九,把持大汉朝政十余年,权倾一时的中常侍、奉车都尉黄皓于下狱当晚在狱中畏罪自缢身亡,嗣主刘禅为平息官怒民怨,下令诛杀黄皓三族,并将黄皓尸体悬于城门上示众,大汉军民人等闻黄皓被诛,无不鼓掌庆贺,奔走相告。
不数日,大理陶康审案查明,陈裕勾结黄皓,在府中阴养死士,并阴谋派遣刺客刺杀朝廷重臣,蓄意谋反,其兄陈粲亦参与其中。陶康据实上奏嗣主,嗣主大怒,即刻降旨诛杀陈氏三族共计一百五十余口人,尚书仆射许游虽未参与刺杀一案,但亦多有瓜葛牵连,后经御史中丞向条、尚书刘武、奉车都尉卫继等十余位朝臣上书搭救方才被免一死。嗣主遂废许游为庶人,徙汉嘉郡。其宗族七百余人,男丁发配武都郡戍边,妇女入宫为奴。
陶康另外查明详实,黄皓在日,右(大)将军、领巴东都督阎宇素与之朋比为奸,阴谋篡取军权,嗣主随即降旨,将阎宇废为庶人,其合家老幼三十余口皆徙江阳郡,无旨不得回都。所领兵马,除留三千人复还镇永安之外,余皆调回成都听用。随后,嗣主迁罗宪为镇东将军,领巴东太守,都督永安。
三月初,嗣主下旨召姜维回都,姜维令关索镇守武都,又令柳隐率上官寅自回黄金围守御,王含、蒋斌依旧分驻汉、乐两城,随后自引张翼、廖化、胡济、宁随、傅佥、赵统、廖麟、高休、李遗和关银屏夫妇等人等回成都复命。
三月中,嗣主下旨,迁姜维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加侍中;迁诸葛瞻为中护军,大将军,领益州刺史,知内外军事。张翼进左车骑大将军,领冀州刺史;廖化进右车骑大将军,领并州刺史;胡济进骠骑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又迁董厥为卫将军,假节,领汉中太守,驻南郑。迁宁随为中监军,拜镇北将军,领凉州刺史,辅佐董厥镇汉中。赵统、黄崇、李球、廖麟、高休等少壮将领,亦各有升迁,一并随董厥镇守汉中。至于赵广等临阵殁亡诸将士,朝廷下旨厚加抚恤,各赐禄米钱粮,以为表彰。
除此之外,又迁关索为镇西将军,封靖江亭侯,领武都太守,驻下辨;迁李遗为安夷将军,领阴平太守,驻阴平;迁霍戈为镇南将军,封阳城亭侯,领建宁太守,驻味县,都督南方军事;迁柳隐为虎威将军,封关内侯,领黄金围督;迁蒋斌为荡寇将军,领汉城督;迁王含为昭武将军,领乐城督。
另以樊建为司徒,封正宁亭侯,主掌民政,位列三公;以向条为御史大夫,封广牧亭侯,掌纠察举劾;以李骧为尚书令,执掌尚书台事务;以柳循为谏议大夫,掌规谏过失;以杜轸为黄门侍郎,掌诰命传达;以李密为散骑常侍,备顾问应对;以陈寿为秘书郎,掌典籍史料。
大鸿胪陈平、大司农刘华、少府李远、大长秋梁旭等人,因依附黄皓擅权乱政,即时除去官职,贬为庶人,徙南中各郡,永不录用。
北地王刘谌,因弹劾黄皓有功,朝廷封其为大鸿胪,主管宾客往来接待及各诸侯和少数民族事务。又以尚书郎文立为大司农,主掌租税、粮谷、盐铁等国家收支。以郤正为少府,主管宫廷财货。以卫继为大长秋,主掌皇后宫事。
甘陵王刘永,受黄皓谗言所累,十余年不得入朝,嗣主因此特旨加宗正卿衔,拜刘永为宗正,总领皇族事务*。
再有,关中督傅佥因丢失阳安关军事重地,导致魏军长驱大进,几有亡国之祸,其罪不可谓不大,按蜀科当斩首示众,但此后傅佥积极戴罪立功,先随关彝火烧阳安关,奇袭七盘岭,后随姜维收复汉中,又领先锋重任收复武都,经姜维和廖化等人上书陈情,因此得以功过相抵,朝廷乃除去傅佥官职,贬为庶人,所领部曲千余人皆归关彝节制。
至于关彝,以一己之力推动汉军由节节败退到最后的战略大反攻,最终将魏军赶出国境。若论军功,关彝居功至伟,经诸葛瞻和董厥表奏,朝廷封其为平北将军,赐爵舞阳侯,领巴西太守,待与原巴西太守寿良交割完毕后即刻上任。
除此之外,经诸葛瞻表奏,诸葛尚因功被封为奉车都尉,隶属内廷羽林卫,随侍嗣主左近。鄂虎、陈烈和时风等人,亦都各有升赏。
此次魏军三路伐汉时,刘禅在樊建等人建议下,曾遣使持国书向东吴求援。吴主孙休以“围魏救赵”之计令老将丁奉督诸军攻寿春。虽然吴军救援大汉只为造势,并不曾经历一仗,但此人情却是不能不记在心上。因此,经廷议之后,刘禅特选杜轸之弟国子监祭酒杜烈为使,持国书入建业见孙休,一则是拜谢东吴此番起兵救援,二则是再次申达两家联盟之情。
诸事完毕,姜维又上表朝廷,建议追封上官雝。嗣主收录上官雝历年功劳,遂下旨追封上官雝为骠骑将军,赐武功候,由其子上官靖袭爵。
注:刘备延续汉祚,九卿中唯不设宗正,故此前无人任其职。




末代三国 第01章 媒人廖化
(ps:晚上还有一更)
却说朝廷下达诏命的次日,关彝和李遗、关银屏夫妇两人用过午膳之后,正在前厅闲话家常,廖化便来到了关彝府上,进门就笑道:“敬之以弱冠之年拜将封侯,贵为朝廷正三品大员,又是一郡之太守,地方父母官,理当高兴才是。但老夫观敬之却有些闷闷不乐,却是何故?”
关彝与李遗夫妇慌忙将廖化请入宾座,待周氏端上茶水之后,关彝苦笑道:“小侄岂敢有所不满?只是得见诸葛瞻好手段,有些忧虑罢了!”
关彝心中明白,此次朝廷借铲除黄皓之机对多个职位进行调整,其幕后主导显然便是诸葛瞻和他身后荆襄系的势力。嗣主虽然贵为一国之尊,但一则老而昏聩,朝政大权旁落,二则在荆襄系朝臣的压力下,嗣主又能有何作为?更何况,此次调整,益州本土派系也难得的给予了诸葛瞻极大的支持。
此次调整,其动作之大牵涉之广,几乎是推倒重来,在大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当然,荆襄系目前虽然占取了上风,但益州本土派系却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李骧掌尚书台事务,柳纯迁谏议大夫,卫继等益州士族皆居要职,霍戈、李遗等军中将领皆掌兵权,为一郡之父母官。虽然看似比不得曾经的一枝独秀,但一则完全摆脱了黄皓的桎梏和威胁,二则在实权上,益州本土派系显然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对于益州本土派系和荆襄系的合流,关彝也曾深思过。根据他的推断,朝廷这两大势力之所以合流,除了他们都有共同的敌人黄皓之外,只怕姜维才是他们最大目标。
“忧虑?”廖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道:“既有忧虑,不知可否说与老夫听听,看看老夫是否能为你解答一二?”
关彝整理了一下思路,正容道:“铲除黄皓奸党之后,朝廷即迁大将军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但与此同时,朝廷却又迁诸葛瞻为中护军,大将军,领益州刺史,统内外军事。由此看来,大将军虽然迁为大司马,看似尊荣,实则有名无实,不过是一个空头尊号罢了!再者,朝廷又迁董厥为卫将军,领汉中太守,执掌两万虎步军大权,其中深意,不得不让小侄忧虑啊!”
廖化闻言颇有些诧异,看了李遗夫妇一眼,道:“如此说来,你是为在大将军的处境而忧虑?”
关彝并不避讳对姜维的敬服,苦笑着点了点头。所谓听话听音,他自然明白廖化这句话的意思,显然他还以为自己是被朝廷外放巴西太守,因而才心生不满。
固然,一郡之太守在大汉而言也算得上封疆大吏,但从政治角度来说,郡守不过是五品职位,朝廷拜自己为平北将军,乃是正三品大员,以正三品大员领巴西太守,其中之意不言而喻——平北将军乃是虚封,巴西太守才是自己的实职。自己一旦赴巴西上任,便意味着远离了大汉的政治核心层。说到底,巴西只不过是益州治下的一个郡而已。
至于关彝之名爵,由此前承袭的汉寿亭侯迁为舞阳侯,虽说增邑极大,但大汉仅有一州之地,因而名爵原本便是虚封,并不食邑,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关彝心中很明白,自己被外放巴西,必然是诸葛瞻和董厥的主意,诸葛瞻要想总揽大汉权柄,就必然会扳倒他所有的政治对手。眼下自己虽然风头一时无两,但在朝廷中特别是在那些世家大族的眼里,自己的影响力显然还算不上什么,因此被诸葛瞻和董厥等人排挤出大汉的政治核心层自然在所难免。但眼下连姜维也一并被明升暗降,却是关彝事先无论如何都不曾预料到的。
诸葛瞻手段之老辣,果然非比寻常。
当然,诸葛瞻和荆襄系能够一步登天,重新掌控朝政也并非偶然。一则荆襄系本身就是大汉朝廷统治川蜀的核心力量之一,朝廷中半数以上官员皆来自荆襄系。二则自姜维掌权以来,先后十一次出兵北伐,导致大汉国力耗损,益州本土派系世家大族受害颇深,因此剥脱姜维兵权,换取蜀中安宁便成为了益州本土派系和荆襄系共同的目标。如此背景下,以诸葛瞻为首的荆襄系和益州本土派系结盟自然是水到渠成。
廖化心中感叹,道:“姜伯约果然没有看错人!”
关彝怔了一怔,有些不明所以,廖化却摆了摆手,并不肯细说。
关银屏见气氛沉重,笑道:“老将军只怕不是为了给彝儿解惑而来的吧?”
廖化虽然年逾七旬,但当年追随云长公关羽时,不过二十出头年龄,彼时云长公却已是五十余岁的老将,从年龄上论,廖化乃是关羽的子侄辈,和关银屏等同辈。但关银屏终究觉得廖化年龄大上自己许多,和其平辈论交委实有些不妥,因此只以老将军称呼。
但廖化显然不管这许多,他既然已经称关彝为贤侄,自然只当自己和李遗夫妇是平辈,闻言大笑道:“好教贤伉俪得知,有人委托老夫给敬之做一桩大媒,贤伉俪既然在此,正好便替敬之做了这个主,应允了这门亲事!”
“呀,竟有这等好事?老将军快快说来,是哪户人家看上了咱们彝儿?”彼时制度,男女到了十五六岁便可迎亲嫁娶,可眼看关彝已经二十出头,婚姻大事仍是没有着落,委实让关银屏着急。先前在成都时,她曾就此事和关彝谈论过,却被关彝以眼下正是国家多事之秋为由推脱了下来,此后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再和关彝谈论此事。如今听说廖化要给关彝做月下老人,如何不欣喜万分?
关彝却是一脸错愕,无可奈何地苦笑道:“老将军,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话音刚落,关银屏怒道:“婚姻之事,便是正事大事,岂可儿戏?”
李遗见关彝挨了训后一脸无奈,又不敢多说,心中暗自好笑,忙打圆场道:“你看你,又来了,动不动便责骂彝儿,便是好事也都被你吓跑了,你且听听廖老将军怎么说!”




末代三国 第02章 英雄配美人
(ps:抱歉,昨天电脑系统突然崩溃,今天才恢复好,今天的这一章补上,昨天承诺的加更晚一点也补上,明天再补更一章,以表歉意。)
关银屏正要回嘴,突地好似想起了什么,瞪了李遗一眼,也不理他,转头对廖化笑道:“老将军,你且说说,到底是哪户人家看上了咱们彝儿?”
廖化轻轻捋了捋颌下一缕微须,笑道:“在七盘关时,我曾和贤侄说起这事,不过当时贤侄说婚姻大事,须得禀报族中长辈之后才能应允。这不,老夫回成都后便去找了这户人家,得了首肯,这便前来府上做这个媒人了!”
关彝听廖化这么说,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哀叹,看来这老妖精是非得做成自己这个大媒不可了!
关银屏却是听得一知半解,道:“那到底是哪户人家呢?”
“姜大司马!”廖化咂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笑道。
“嗯,姜大司马?”关银屏点了点头,随即猛地反应过来,一脸的不可置信,急忙道:“老将军说的姜大司马莫非是,是……?”
“我大汉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姓姜的大司马不成?”廖化一脸喜色,笑道:“委托老夫做这个大媒的,正是前任大将军,如今的大司马姜维姜伯约!”
关彝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按汉制,大司马位高权重,主掌一应军国大事,但大汉建国前期昭烈皇帝却不曾设置过大司马之职。直到诸葛武侯病逝五丈原,蒋琬继统后事,先后任尚书令、大将军,但不久朝廷却又迁其为大司马,而以费祎为大将军。蒋琬大司马之位虽在费祎大将军之上,但其兵权已被分而置之,实乃虚职也。
就目下情形来看,朝廷迁姜维为大司马,却又拜诸葛瞻为中都护,大将军,领益州刺史,知内外军事,俨如蒋琬费祎之故事,足以说明大汉军政大权自此皆归于诸葛瞻一手矣。便是李骧迁为尚书令,执掌尚书台事务,此时境地只怕多半也是徒有其名而已。
饶是关银屏在廖化明确说出来之前便已经猜到了结果,仍是禁不住惊诧不已,看了看李遗,见他亦是一脸的错愕,显然也是没想到看上关彝的乃是位居上柱国之尊的姜伯约。
“这,这个……”关银屏心中感概,一时间语无伦次,半晌也不知道她到底要说什么。
廖化见她一脸惊异,心中暗自好笑,但脸上却装出一副不解的模样,皱眉道:“怎么,贤伉俪觉得不合适?”
“老将军千万别误会!这个,是我夫妇二人没想到竟然是大司马……”关银屏关心则乱,丝毫没注意道廖化脸上促狭的笑意。
关银屏早就听闻姜维原本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却不想在他四十五岁时又生得了一个女儿,取名姜婉,一向极为疼爱,如今已然长大成人,却未曾想还未许配人家。除此之外,关银屏还听人说起,姜维这个女儿不但貌美如花,实乃万中无一的人间绝色,更为难得的是,他这个女儿不爱红装爱戎装,自小便跟随姜维学习兵法韬略,及至成年后已然习得一身好本事,排兵布阵、弓马骑射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却是万万没想到姜维竟然看上了关彝,欲将他视为掌上明珠的宝贝女儿许配给关彝。
也难怪关银屏惊喜莫名,委实是姜维这个女儿太过出色。虽然关银屏听到的都是传闻,但有其父必有其女,有姜维这种才兼文武的一代人杰,想来他调教出来的子女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关银屏之所以感概不已,其中还有一个原因。自父亲云长公与大哥关平遇害之后,关家虽然靠着二哥关兴在支撑家族荣耀,但关家日益萧条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二哥关兴不到三十岁年纪便溘然长逝,更是令已经风雨飘摇的关氏一族落魄无依。虽说关氏一族尚有关索一脉,被皇室倚为南天一柱,二哥关兴之子关统也成为了嗣主的驸马爷,当上了宿卫禁宫羽林卫的虎贲中郎将,但关索一向远镇南疆,在朝廷中几无人脉,关统更是在弱冠之年病逝,关氏一族曾经盛极一时的荣耀终于无可避免地随之一去不复返。
关银屏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骨子里流淌的乃是关氏血脉,自然会将关氏一族的荣耀当做头等大事。谁也不曾料到,关统之后,关彝横空出世,弱冠之年便为大汉朝廷立下了赫赫功绩,虽然眼下风头无两,拜将封侯,但关家毕竟江河日下,荣耀不再,因此关彝纵然功绩显赫,却依然难免被排挤之命运。换句话说,单凭关彝一己之力,欲要一刀一枪戳出一个大功名,又岂是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此时听说姜维欲与关家结为秦晋之好,如何不让关银屏惊喜万分?虽然如今姜维军权被夺,但他毕竟是当朝大司马,正一品大员,位在三公之上,地位尊隆无比。如与姜家结亲,无异于为关家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靠山,这对于重振关家威名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事关关家荣耀,关银屏心中终究有些不踏实,抬眼看着廖化,道:“老将军,大司马当真欲与我关家结为秦晋之好?”
“婚姻大事,岂能儿戏?若非大司马应允,老夫岂敢造次?”廖化明白关银屏心思,自然不会计较她话中的疑虑之情,想了想,又笑道:“只是,姜伯约虽然答允这门亲事,只怕姜家那位自小刁蛮任性惯了的大小姐未必便会同意,即便她因为姜伯约之故勉强同意了,敬之也未必能够降服她!”
关银屏错愕,道:“此话怎讲?”
廖化苦笑道:“据说姜家那位大小姐出生那日,有相者路经姜府,见其府上祥云围绕,言此女是紫薇下界,乃是大富大贵之人。据此来说,若非当世人杰,又岂能配得上姜家那位大小姐?”
关彝听廖化将姜婉说得如此玄乎,心中甚是不以为然。但银屏却是听得目瞪口呆,半晌之后却突地展颜一笑,道:“姜大小姐固然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我们家的彝儿亦是当世英雄,人中之龙。英雄与美人,岂不正好般配?”




末代三国 第03章 提亲
廖化闻言眼中一亮,哈哈笑道:“不错,英雄配美人,天作之合也!如此说来,关四小姐是同意这门亲事了?”
关银屏笑道:“固所愿,不敢请耳!与大司马联姻,乃是合关、姜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天大好事,老将军放心,彝儿三叔虽然不在此间,但我这个四姑也能做一半的主。老将军请回复大司马,这门亲事,我代彝儿应下了。”
1...293031323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