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末代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秦汉古风
“将军言重,瞻乃是受天子所托,前来为将军饯行!”诸葛瞻面露微笑,从亲卫手里端过一盏御酒,捧到关彝身前,正容道:“此乃圣上钦赐御酒,谨祝将军此去建功凯旋,不负天子之望。将军,请满饮此杯!”
关彝微微一笑,果然不出他所料,诸葛瞻乃是前来代替嗣主送行。既是嗣主御赐美酒,自是不敢托却,慌忙口中称谢,接过酒樽一饮而尽。
待关彝放下酒樽,诸葛瞻接道:“此乃犬子诸葛尚,字士贤*……”
“见过将军!”诸葛尚接过诸葛瞻的话头,欠身抱拳行了一礼,淡淡地道:“酒肆匆匆一面,未及请教,还望将军勿怪!”
关彝微微一笑,见他虽然神色平静如常,但却从他微扬的眉头中察觉到了他心里的讶异之色,如果没猜错的话,诸葛尚应当是惊异当日在酒肆中看到的人竟然就是如今名动朝野的关彝。
“怎么,你们认识?”诸葛瞻怔了一怔,看情形诸葛尚并未和诸葛瞻提起当日之事。
关彝点点头,笑道:“日前曾与小将军在街上有过一面之缘,小将军风采,让末将深为钦仰,不想今日却在此相见!”
“既然如此,那再好不过……”诸葛瞻哈哈一笑,心里却是讶异更甚,暗思关彝年纪不过二十余岁,但自从那夜上门造访之后,总觉得他言辞举止老成持重,俨然一副浸淫官场多年的架势,让人摸不准他的话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
关彝哪里知道诸葛瞻此时的心思,听他口气似乎还有话说,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笑而不语,等他自己说出来。
“犬子今年十九岁,自幼研读兵书,勤习武艺。我知将军乃当世之英才,故此不避嫌隙,有意让犬子跟随将军到战场上历练一番,若得将军早晚教导,他日或可成材,也好为国出力,还望将军千万不要推却!”
“这个,小将军天纵之姿,末将何德何能,如何敢言教导二字?卫将军折杀末将了!”关彝万没想到诸葛瞻会有此一着,心里暗暗叫苦,暗骂诸葛瞻老奸巨猾。诸葛瞻名义上虽是让诸葛尚跟随自己在战场上历练,实情恐怕是借诸葛尚来拉拢自己,其目的应当还是为了削弱姜维。
诸葛尚适时往前走了一步,恭敬地道:“末将愿誓死追随将军,请将军收留!”
关彝心中念转,眼见众人眼光都盯在自己身上,看情形已经是无法推脱,略一沉吟,随即装作无可奈何之色,点头道:“既然如此,末将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你我同龄相当,小将军不必客气。只是,你我皆身在军旅,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今后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小将军见谅!”
前面一句话是对诸葛尚说的,但后面一句话却明白是说给诸葛瞻听的,以诸葛瞻的城府之深,必然能听得出他话里的弦外之音——大军征伐于外,生死难料,自己不一定能够保得住诸葛尚完好,日后若是出了什么差错,诸葛瞻也不好怪罪自己。
关彝既然明白了诸葛瞻的心思,自然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原本,关彝并不想卷入朝廷里的这些权位纷争,诸葛瞻或姜维,荆州派系或益州本土派系,不管是哪一方他都不想参与。在他而言,他仅仅是想借助关彝这个时代的身份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说大一点是扶保汉室,尽忠朝廷;说小一点是兑现他在关氏一门忠烈牌位前立下的誓言。但看眼下情势,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旦进入了政治这个是非圈内,再想抽身出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诸葛瞻名为是让诸葛尚跟随自己历练,但关彝却极为清楚其用心所在。而诸葛瞻身后那一帮文武官员,毫无疑问与诸葛瞻是同一阵营的。如果关彝还想有所作为的话,此情此景,那就由不得他不答应。当然,也由此可以看得出,诸葛瞻是拿捏住了关彝的命脉,哪个年轻人不想做出一番事业出来?
关彝心如明镜,诸葛尚神态虽然极其恭敬,但眉宇之间却隐有桀骜之色,显然是他虽然惊异自己如此年轻便已经建功立业,但毕竟不曾亲眼看见,加之少年心性高傲,又出身功臣名门之后,心中自是不以为然。
不过,诸葛尚越是桀骜关彝心里却越是觉得轻松。诸葛瞻虽然城府深如海,但诸葛尚终究是少年脾性,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一张白纸,对与错是与非都写在了脸上,如此一来倒是极好应对。
凭着习武之人的直觉,关彝在第一次看到诸葛尚时就已经知道他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一流高手。单凭这一点,关彝便相信当年诸葛尚跟随诸葛瞻据守绵竹时,奋力单骑战退师纂和邓忠便不完全是虚妄之事。
如此少年英雄,倘若经过精心培养和铁血磨练,谁敢担保日后诸葛尚不会成为一代盖世名将?
一念至此,关彝顿时心下放松,姜维和诸葛瞻之间的权位争斗不过是一个缩影,哪一朝哪一代没有这样的事发生?看开了,顺其自然就好。更何况,二人之间的争斗从根本上来说是政见不同,并非完全是为个人谋利,从朝廷的角度上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今后双方之间谁最终执掌牛耳,姑且由天意决定。
当今天下大势,汉、吴皆弱而曹魏独强,以大汉之国力,偏安西南一隅尚可,但若是要恢复中原重兴汉室江山,又谈何容易?以诸葛武侯之能,五伐中原尚不能成功*;姜维天纵奇才,先后共十一次出兵,最后却只落得个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骂名,又何况才智皆不足比二人的其他之人?
关彝立誓扶保汉江山,不也正需要寻求一条大同通道吗?
注:1、古人二十冠而字,此处为小说计,选择性忽略这个问题,且以下同!2、诸葛武侯平定后方之后,共五次出兵北伐中原,其中只有二次出祁山。大汉建兴八年公元230秋,曹魏司马懿、曹真和张颌兵分三路伐蜀,诸葛武侯驻兵城固、赤坂,魏军遇大雨而退。随后,诸葛武侯遣魏延、吴懿出西羌,大破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诸葛武侯并未随军。





末代三国 第13章 无当飞军
众人又说了一些客套话,关彝这才辞别了诸葛瞻及一众文武大员,下令三军启程,往剑阁天险浩浩荡荡而去。关彝本是存了心要收服诸葛尚,是以只要他暂且跟随在自己的身边,待日后再酌情安置。
大军一路出城,只见城中百姓扶老携幼立于道路两边送别,待看到关彝在陈烈和鄂虎等人的簇拥下缓缓行来时,纷纷交口称颂,声浪此起彼伏,均是祝愿关彝率军早日收复失地,凯旋而归。
关彝转过头对身边的陈烈叹道:“虽说连连战乱,百姓劳苦,但终归是人心归汉,群情涌动,我料此番出征必能成功!”
陈烈点了点头笑道:“先前,司马昭起兵三路犯我疆境,天时地利人和,魏军占了其二。然而自江油戍一役之后,情势已然发生巨变,我军尽占天时地利人和,钟会深入蜀中腹地,若再不退兵,必将被我军围而歼之。”
两人说着,大军已经出了成都,一路上迤逦而行,才到十里长亭时,却见一彪人马拦在大路之上,为首一员大将,虎背熊腰,威仪超凡,横刀立马于阵前,却是关彝多日不见的三叔关索。身后几员汉将,有男有女,亦是全身甲胄,自然是关银屏夫妇和鲍三娘、花鬘等人了。
突然见到关索和关银屏等人,关彝心中倒是暗自欢喜,原本行前匆忙,没有当面向关索等人辞行让他一直有些介怀于心,现在既然在这里碰上了,刚好便能了了这个心愿。
哪知关彝刚刚打马迎上去,却见关索等人纷纷跳下马来,走到关彝马前躬身行礼,齐声道:“启禀将军,末将等奉旨随军出征,已在此迎候多时了!”
“这……”关彝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忙跳下马来,托住关索的胳膊道:“三叔,这是为何,岂不折煞侄儿?”
“此乃国家大事,礼不可废!虽说你是晚辈,但如今你却是行军主将,自当该受我等之礼!”关索恭敬地行了一礼,也就不再坚持,免得关彝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脸上不好看。
关索之所以如此,固然是因为此时乃是行伍之中,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同时也是因为陈烈和诸葛尚等人都知道关索和关银屏等人乃是关彝长辈,加上自己和李遗的职爵都在关彝之上,如果关索等人依仗这层关系不按法度行事的话,只怕日后会被人诟病,影响关彝树立威信。
原来,关索得知关彝今日发兵汉中之事后,当日便入宫觐见嗣主刘禅,请求和关彝一起出征,刘禅还处于关彝大破邓艾的喜悦之中,因此未加思索便一口答应了下来,令他和李遗夫妇等人率领南中所部三千兵马随同关彝出征。因为时间紧迫,是以关索和李遗、关银屏商议之后,索性调集本部兵马于北门十里长亭处迎候,也算是给关彝一个小小的惊喜。
关彝哪能不知道关索的良苦用心,勉强受了几人一礼之后,便强行将几人扶了起来,关索猜得没错,一直以来都是关彝给关索等人行礼的份,现在却突然换成了关索等人给关彝行礼,这种角色的大转换的确让关彝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关彝扶起关索之后,再看他身后的三千士卒,果然是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心中暗自惊异不已。他深知南中乃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自来民风剽悍,极其崇尚勇士,关索和关银屏兄妹久镇南中,选用其精壮之士练就了三千劲卒,关彝只是举目扫了一眼便感觉得出这只部队战斗力必然极其强悍,即便硬碰硬的话,自己手里一万装备精良的羽林卫精锐估计也不一定是其对手。
此说绝非虚言。南中之地,自西汉元鼎六年分犍为郡置牂柯郡以来,先后于同年开邛都国置越嶲郡;元封二年以滇池为益州郡,分牂柯郡一部分并入益州郡管辖范围,同时设置朱提郡;永平十二年汉明帝置永昌郡;建兴三年诸葛武侯平南中叛乱之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越嶲两郡的一部分设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郡的一部分设置兴古郡。至此西南地区最终形成了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南中七郡。
纵观历史,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世代居住于南中之地的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风俗剽悍。当年诸葛武侯南征结束之后,南中各地恢复和平,此前与汉军性命相搏的少数民族士卒随之也面临着失业,把这样一股剽悍善战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给大汉政权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为此,诸葛武侯实施了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征召少数民族士卒加入大汉军队,而经费问题则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如此一来,大汉朝廷既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又使当地豪强得到了社会地位,臣服于大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少数民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
除此之外,这一举措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当地少数民族士卒由此变成了大汉的正规军队,成为少数民族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部分,其组成的军队因为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因而几乎不存在激发民族矛盾和问题的情况。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南中精卒勇猛善战,历来有名。史料云:南兵皆身披皮甲,能翻山越岭。善使弓弩毒箭,擅长野战,尤精于防守作战。亮平南中,移南中青羌劲卒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其后,在大汉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尤其是在对曹魏的战斗中,无当飞军居功至伟,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
一出祁山,无当飞军及其主将王平配属马谡防守街亭要害,在马谡指挥失误及汉军全面溃退的不利局面下,无当飞军在王平的率领下以三千人马硬是挡住了十倍于己的魏军攻击,成功掩护其他人马撤离。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武侯第四次北伐,令王平率无当飞军为偏师驻屯于南围,诸葛武侯自设计围困司马懿于祁山。司马懿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派猛将张颌率领主力大军攻打王平据守在南围的孤军,企图逼迫诸葛武侯撤兵回援无当飞军。
其时,王平所部无当飞军只有三千人,不到魏军的二十分之一,但就是这三千无当飞军硬是凭借坚固的工事和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生生挡住了魏军的猛攻,为诸葛武侯的主力大军攻破司马懿大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战中,无当飞军死战张郃及其率领的雍凉精锐,斩敌首千余级,缴获大量兵器铠甲,而自身伤亡仅有百余人,可谓大获全胜。
建兴十二年八月(公元234年),诸葛武侯病逝于五丈原,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因不服从长史杨仪调遣而于退军途中烧毁栈道,并提兵攻打杨仪。王平率领无当飞军参与平乱,于南谷口与魏延所部遭遇,在地形不利的局面下,先是以攻心之计扰乱魏延所部军心,随后无当飞军充分发挥山地作战的优势,以一敌十,所向披靡,仅仅用了半日时间便击溃了魏延前部,为杨仪和姜维率领的大汉主力平定魏延之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大汉大军得以顺利撤军回汉中。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汉嘉郡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并迅速蔓延至周边各县,大汉朝廷以向宠为主将,率领装备精良的成都羽林卫精锐前去征讨,结果这位性行淑均的名将却死在了叛军手中,羽林卫更是一败再败,最后还是从汉中调回了王平的无当飞军才控制住了局面。
对于大汉朝廷而言,无当飞军是与当年马超的西凉重装骑兵、陈到的白眊兵和诸葛武侯调教出来的虎步军并列为大汉四大精锐部队之一,更是其政权稳定的坚强保障。毫无疑问,无当飞军的赫赫战功足以彪炳史册,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再辉煌的战绩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大汉延熙十七年六月(公元254年),大将军姜维率兵出陇西狄道进行第七次北伐,被魏军重重围困,危急之际,三千无当飞军在最后一任主将张嶷的率领下杀入魏军包围圈救援姜维,在斩杀一倍以上的魏军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一代名将张嶷也殒命沙场,无当飞军最终以这样一种光荣而悲壮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其后,姜维于景耀元年(公元258年)上奏朝廷,令关索在南中各郡招纳青、羌勇士,重新组建了无当飞军。但因各种原因,新组建的飞军再也没有机会再现当年的辉煌,至大汉炎兴元年冬(公元263年),大汉灭亡后,无当飞军也随之销声匿迹,逐渐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末代三国 第14章 剑阁
凭空添了这么一支劲旅,关彝自然是喜上眉梢,索性令关索夫妇为先锋当先而行,关银屏夫妇跟随身侧。
成都离剑阁不过数百里路程,关彝令大军一路疾行,不过三日间关索前锋人马已经抵达剑阁关后。
此时正当午后,冬日暖阳洋洋洒洒,但剑阁关前却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看情形汉、魏两军在关前厮杀正酣。这倒令关索有些惊异,邓艾大败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整个蜀中,难道钟会没有探听到这个消息?
关索刚在关下接着关彝,便见关门大开,几员汉将在一队精壮亲卫的簇拥下大步流星而来。当先一人年约六旬,须发隐有白丝,却精神矍铄,身披黄金锁子甲,挂一领大红飞云彩绣战袍,不是大汉上柱国,大将军姜维是谁?
除他之外,另外几员汉将亦都是龙行虎步,凛然有威。关彝粗粗扫了一眼,心中暗自震惊,这几个人他不但全都认识,而且每一个站出来都是重量级的领军人物,正是右骠骑将军胡济、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军中元老,除此之外便是副将宁随和虎贲中郎赵统等正当壮年的统兵将领。
原来胡济领三千人马镇守汉寿,斥候探报魏军围攻阳安关,守关汉将蒋舒与魏军里应外合献了关隘,主将傅佥下落不明;柳隐、蒋斌、王含镇守的黄金诸围虽然还在,但却被魏军重重包围,情势危在旦夕,汉中之境大部分已经被魏军占领。
阳安关失陷,汉寿孤关势必抵挡不住魏军的围攻,因此胡济星夜弃守汉寿,欲回成都求援,却在剑阁遇到辅国大将军董厥和虎贲中郎赵统引数千人马前来救援汉寿,随即合兵一处退守剑阁。
关彝上次见到姜维等人时已是四年前,此刻见姜维亲自出关迎接,哪里敢托大,慌忙跳下马来率领关索等众将上前拜见:“大将军,末将奉旨率兵前来助战,谨奉大将军差遣!”
“哈哈哈……敬之无须多礼。”姜维自半个月前收到关彝的复函时还没搞清楚这关彝是何方神圣,最后还是在廖化的提醒下才想起虎贲中郎将驸马爷关统的确有一个叫关彝的胞弟。接着又收到朝廷的谕示,得知关彝在江油戍大破魏军,便忍不住想要见一见这个并没有多少印象的关彝。
也难怪,关彝初次见到姜维时还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而关彝请旨到梓潼郡训练什么血卫,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世家纨绔子弟的胡闹之举,因此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自然不会引起他的重视。
只是,让他料想不到的居然就是这个名不经传的关彝拯救了大汉基业,若非朝廷发来的诏令写得清清楚楚,他还真的有些不肯相信这个事实。当真是英雄出少年,不由得人不信。
关彝虽然和姜维等人只有一面之缘,但关索和姜维等人却是不陌生,众人虽然职位有高低之分,但众人大多本是同辈,加之又都是朝廷旧人,此时再见自然是别有一番感慨,特别是廖化,此时已是七十多岁高龄,自荆州时便跟随关羽南征北战,算起来应当是关彝的叔伯辈,此时陡然见到关氏后继有人,如何不让他感慨不已。
“敬之大破邓艾,挽朝廷于危亡之际,请受我等一拜!”话音未毕,姜维等人齐齐躬身行礼,吓得关彝双手乱摆,慌忙也跟着行礼,忙不迭地道:“大将军,这……这如何使得?折煞末将了!”
姜维行了一礼,见关彝手忙脚乱的不知如何是好,转头和张翼、廖化等人对视一眼,暗思关彝倒是谦恭有礼,心里不自觉中又多了几分好感,莞尔笑道:“敬之当得了我们这几个老朽一礼!若非你临危之际勇担大任,成都必然已经被邓艾偷袭得手,纵然我等在此拼死力战,亦不免亡国灭族之祸也!”
关彝讪讪地笑了笑。事实上,姜维的赞誉并不为过,但汉室等级制度历来森严,以姜维和张翼等权位之重、身份之高,屈尊给关彝行礼致意,别说关彝承受不起,便是身旁的关索和李遗等人亦是闻所未闻,脸上微微有些变色。
关彝虽说来自于另外一个时代,但在这个崇尚冷兵器的时代生活了四五年之久,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个时代的环境和礼教之中,突然受姜维大礼,一时间的确是吃不消。
“大将军言重了,皆是是国家出力,分内之事耳!”关索见关彝有些乱了手脚,适时出言解了他的尴尬。关索虽然职位在姜维等人之下,但他乃是大汉建国时五虎上将之首关公第三子,素来极有威仪,又是皇亲国戚,朝廷素来倚为西南之屏障,说话自然极有分量,姜维听关索这么一说,哈哈一笑,随即就此打住,领着关彝等人进关。
剑阁扼秦、蜀要冲,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誉,乃诸葛武侯当年北上汉中时下令修筑而成,位于大剑山和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耸立,峰峦似剑,两壁之间对峙好似如门,故此称之为“剑门”,实乃天赐之险关也。
关彝等人下马随姜维进关,一路上关前喊杀声不绝于耳,但关后各处军士的守卫却是森严如故,丝毫未受魏军叩关之影响,怪不得有人说姜维统率的虎步士卒皆为汉军之精锐,其军容战力绝非一般常规军队所能比拟。
正在思虑间,却见花鬘紧走几步,拦住姜维和关彝的去路,扬声叫道:“大将军,我夫妇二人从南中带来三千精兵。眼下魏军攻关甚急,末将请命让我南中将士上关御敌,略表我夫妇心意。”
“末将愿同往!”关索见花鬘请命守关,为保万全,慌忙也上前请战。
“末将也愿同往!”鲍三娘手按腰间双刀扬声大叫。他们夫妻三人自来无论大小战事,皆是一起出征,她见关索和花鬘皆请命守关,自然不肯落后。
关索共有妻室四人,乃鲍三娘、王悦、王桃姐妹和花鬘,四女皆是武艺出众,侠肝义胆之人,齐心共侍一夫镇守云南边陲,甚得南中军民敬仰。加上关索胞妹关银屏在内一共五人,被南中军民呼为“五朵金花”。
可惜王氏姐妹因久在南中,过度思念故土,先后病亡,如今只剩下鲍三娘和花鬘二人跟随关索。姜维虽然不曾见过诸女,但亦是久闻其名,见了花鬘装束异于汉人,已经猜到了她便是“五朵金花”中的“火凤凰”花鬘,另一位腰挎双刀的中年美妇,必然是人称“花刀”的鲍三娘了。
鲍三娘原本是荆州鲍家庄人氏,关索于荆州失陷于东吴时避难于鲍家庄,后得鲍老太公赏识,遂将其嫁与关索为妻。
而花鬘更是来头不小,乃是蛮王孟获和祝融夫人所生最小一个女儿,关索镇守云南时嫁与他为妻。二女跟随关索久历沙场,勇武非常,特别是花鬘,除了一身本事之外,还学得了其母祝融夫人的飞刀绝技,在万军之中取敌人上将首级如若探囊取物。
姜维见关索夫妇三人皆愿同时出战守关,自然是大喜过望,魏军叩关的攻势虽然猛烈,但剑阁关峥嵘而崔嵬,奇险无比,魏军在他精心布置的防守下原本就难以对关隘形成太大的威胁。如果关前再加上三千南中精锐生力军,剑阁的安全更是固若金汤,魏军便是倾其全力也绝对难以前进一步。
他对鲍三娘和花鬘所知不多,但对关索和李遗夫妇却是知之甚详。关氏一门世代忠良,李遗之父李恢生前亦是朝廷重臣,二人又久镇南中,朝廷一直倚为西南之屏障,姜维北伐时屡次打算将关索调回汉中听用,但却又苦于调离关索之后年轻后辈中无人能够担当镇守南中大任,不得已只好作罢。
除此之外,他最是清楚南中士卒勇悍善战,其防御能力在时下三国所有部队中都是首屈一指,由关索夫妇三人率领南中精锐接替守关,姜维自然是极其放心,当即毫不犹豫地准了关索夫妇三人的请命。
1...678910...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