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平安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风紧
“愿闻其详。”朱恒很配合地好言道。
周梦雄遥指东面,“从鄂王城到这里不过二三十里地,老夫布了四万余众大军,层层营寨,堵得水泄不通!”
谈笑间,忽闻西面马蹄如暴雨疾雷响彻大地,潮水一般的马兵汹涌而来。饶是此地不是最前线,眼皮底下面对这样的阵仗也是相当震撼。琴师只是一介妇人,实在没有周梦雄的胆识,此时早就谈不下去了,她的手指都抖了。
少顷,只听得枪炮齐鸣,前面白烟成片腾起。骑兵汹涌而来遇到横在前方的营寨,如同大江中的激流冲在中流砥柱上,从中间断开分两边涌来。接着马兵踩到了埋在营寨之间的深坑陷阱,一时间人仰马翻嚎叫回荡天地。一个个陷阱被无数的人马尸体生生填满,后面的铁骑才踏着尸体在营寨间迂回奔走,两边都是火枪爆响,骑士们如同在刀山火海中行走一般。
血腥与硝烟弥漫天地,饶是在高高的箭塔上仍然气味浓烈,妇人已经做干呕装了。周梦雄却说:“朱兄,干一杯,今日请你看的这出戏,与宫廷中长袖细腰的戏相比如何?”
“着实壮观有气度,气吞山河。”朱恒翘首眺望。
周梦雄回头扫了一眼那妇人一眼:“刘麻子不是说你见过世面么?弹啊,真是败兴!”
“老爷,奴……奴家的琴弦断了。”妇人吓得跪伏在地。
就在这时,大股骑兵已经从营寨中间的空隙冲过,却见后面一大群拿长枪的步兵逼了上来,人数之多如人海一般。失去锐气的官军骑兵不敢上前强冲阵,只得又乱纷纷地掉马向别的方向突围,沿途在各营火器射程内穿行,烟雾缭绕铳声络绎不绝弹如雨下,人仰马翻的场面四处可见。眼睛看得见的地方,随处可见人和马的尸体,地上成片的血污,尸山血海如同修罗场。
流血还没结束,前方黑压压一片官军步军正慢慢逼近,人群上空的长兵器如一片树林,旌旗在空中好似云一般在风中飘荡。
朱恒问:“此地被围的官军是京营官兵?”
周梦雄轻松地说道:“神机营剩下的全在这里,还有五军营马兵全数和一半的步军。这一仗下来,京营就剩躲在鄂王城的五军营残部,还有在九江那边的三千营。”
朱恒道:“兵部得到的消息北路军统帅是武进伯朱冕,朱荣之子。此人也算得上大明名将,手下又是精兵强将,不料竟如此一败涂地。”
听到这里,周梦雄一张胡须横生的马脸掩不住的得意之色,“正是,武进伯也是在南京之役的时候头像燕王的一干人……竖子不过如此!当年若老夫掌兵,何至于此!”
说到这里,周梦雄的脸色闪过一丝怀古悲凉的惆怅,又被一种激动的红色覆盖,脸上呈现出丧心病狂一般的异样红潮。
朱恒忙道:“当初在武昌,人人都催促周老英雄尽快出兵,您为大局作想不急不躁方有今日之大胜;不过老夫等当初也是担忧在九江的湘王……”朱恒此时已经把姿态放得很低了,没办法,别人不懂这场战役获胜的巨大功劳,朱部堂还能不懂么?
“哪里哪里,不可同日而语。”周梦雄顿时收敛了些猖狂的作态,“老夫也有错,高估了官军的能耐,以至于让湘王又多了些时日的艰险。”
朱恒长叹了一声,“这是定鼎天下的一战啊!”
周梦雄的情绪渐渐落下,正色道:“突破北线只是前提,关键还有九江一役。”
二人一齐俯视下方,战火仍在延续,火光和血光搅得天地不得安宁。
……
在九江的张宁还没能知道北路军的战况。前阵子有内侍省密探夜里从甘棠湖偷偷出去,探得了些外面的消息,周梦雄已经率兵出动。此时张宁认为周梦雄的军队还得和官军北路周旋好一阵子,能不能突破北线不知道,但张宁无论如何也料不到会这么快有战果。
随着时日临近冬月间,气候越来越冷,城中伤病很多、缺郎中,情况已一日不如一日。城外的阵地在前段时间逐渐弃守,因为兵马疲敝已无能为力,现在唯一的防线只剩一道残破不全的城墙,随时可能破城。
每当旁晚时,九江就是一座死城。官军的火炮不再咆哮,火器也消停了,从城上换下来的将士疲惫不堪死气沉沉。除此之外,城里的百姓也几乎销声敛迹,兴许有少数没跑的也不知躲在什么地方,街上不见人迹。
张宁的足迹遍布九江城每个角落,几乎每个普通的士卒都能经常见到他。他的脸明显消瘦,也显得十分沉默,但总会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告诉士兵们周梦雄的大军已经长驱南下,只要坚守就能活命。连于谦有一次也说,若非王爷亲自坐镇九江,任谁也守不住这座残城。长达数月的共事,张宁已经逐渐消除了对于谦的怀疑。
此刻说什么上下一心激愤人心的话已无用,大家的身心都疲惫了,但需要时刻提醒人们两种东西,求生欲和希望。希望就是不确定的周梦雄大军……实际上张宁的内心里更加糟糕,远比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迹象消沉,他只是忍耐着不愿意动摇军心。
有时候他会陷入自己的心理陷阱,进入抑郁状态,觉得一切都无望了。
历史的客观规律,便是天道大势,也许不是这么就能改变的……自古到今,在王朝盛世时期起兵,都是死路一条……想改朝换代者,无非末期趁乱逐鹿中原、或自有大权从高层政变……燕王实际上也是先有势力再有机会,饶是如此那条路也不可复制……
无数的想法萦绕在张宁的心头,蚕食着他的希望。人心远比想象中脆弱。
有时候,他觉得现在就差最后一步,如一把利剑不知什么时候落到头上,九江城墙不知什么时候被官军攻破;只是这么等待着那一刻。甚至他会觉得,很期待那一刻的到来,这样省得提心吊胆了。
“只是有些放不下母妃和小妹,不知道以后她们会面临怎样的劫难……”张宁终于在一天晚上将心里的话念叨了出来。






平安传 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江之役(1)
天才刚刚蒙蒙亮,张宁就从噩梦中惊醒。刚醒的片刻还记得梦中的情形,稍过一会儿等头脑渐渐清醒,转眼就把梦境忘得几乎一干二净了,很奇怪的体验。他最后只记得很少的零碎的东西,好像腹侧被一把菜刀砍进了腹部,不是别的刀就是一把又宽又短的菜刀,感觉就像真的一样,现在想起还一阵肉|紧。
他起身披上灰色的皱巴巴的上衣,蹲在屋子中间的一盆炭火旁边烤火。破旧的窗纸上灌进来清晨寒冷的风,让他有些贪恋这一盆余烬所带来的些许温暖;犹豫着一会儿要不要出门视察城中各处防务。在无望的憋闷中,不仅不能激发出人的潜力,反而变得消沉而懒惰。
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也许该忍住寒冷的空气出门;或者嫌内外温差太大,实在不想出去,那又该做点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做,只是蹲在炭火旁边拖延着,仿佛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姚姬现在一定很担心自己,而且会对未来充满忧惧和压力;但是她同样能稳住宫廷内外的局面,甚至在人前嘴角依然能浮现出叫人敬畏的微笑……所以张宁在心理上才常常能依赖她。张宁想象着她的样子,每天依然穿着华贵的衣服、从头发到指甲都整理得十分精致,圆润的感觉让人安心。
但张小妹恐怕就没那么镇定了,她会怎样,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和人说话?嗯,很可能是这样,以前张家人遇害时她的行为也是如此。
就在这时,陈旧灰黑的木门响起了“笃笃笃”的三声敲门声,接着只见辛未走了进来。
她回顾房间目光停留在张宁身上,疾步走了过来,声音有些激动道:“刚得到消息,周将军的新军在鄂王城击败官军北路,歼灭其大部主力……”
“什么?”张宁腾地站了起来,搓了搓手又问道,“消息属实?”
辛未转头对门外说道:“进来禀事。”
“是。”一个青衣年轻人躬身入房,面对衣冠不整的张宁,他看起来有点紧张,忙从怀里掏出一叠薄薄的纸递上来,“卑职在湖广地界见到了内侍省的兄弟,这是他们给的详细卷宗。”
张宁忙接了过来,随手一翻发现一张标注了线条文字的图纸,一面细看一面听旁边的后生说,“周将军的人马在鄂王城西面的水网区域预先准备,又诱敌深入,成功把官军北路主力诱至设伏地区;然后以中军、后军数万人马突然从长江畔穿插,堵住了官军的退路,并将这些人马围死在设伏圈。官军被一分为二,里面的没粮,外面的没兵……”
张宁又见卷宗上描述了战术,以沟墙营寨构筑阵地,发挥火器之长避免近战。这时他逐渐恍然大悟,这么一看,兵员素质完全不如京营的新军能击败官军就想得明白了。又看战役发生的时间,掐指一算,离周梦雄誓师出征不到十天……
“本王果然没选错人,哼!”张宁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急走,“如此一来,张辅的兵马只剩中路和南路。究竟有多少人没有准数,但从各方面猜测总兵力不会超过十万;等周梦雄的新军南下就有六万人,加上九江城的永定营和九江军两万多人,我军兵力总数便可达八万余众。这下子至少从人数上咱们吃不了什么亏。”
辛未忙问:“那我们是不是要打赢了?”
张宁随口道:“很有希望。”他的头脑又灵活起来,抖了抖身上的衣裳,“来人,把这份东西拿到于谦那里去,告诉所有的文武将官……我这衣服怎么这么皱,辛未,你马上给我熨平,出门要穿,还有我那把短剑装饰呢……笔墨侍候,我要给周梦雄写信,辛未你再找一两个靠得住的人过来,旁晚来见我……传李震来见我!”
过了一阵子,于谦便径直来到了张宁住的厢房说话,外面还有几个武将等着想见面;侍卫长李震被人叫来了也只能先等于谦等人先说大事,只好在屋檐上等着。
张宁在桌案上摊开地图,拿着尺子量了几处感兴趣的地方,对于谦说道,“现在最先做的应该是与周梦雄取得联络,可惜九江四面被围,来往书信风险较大,很容易落入官军之手。”
于谦淡然道,“可派人通知周将军,让他率先进占瑞昌城;瑞昌也是江畔较为重要的城池,养有供传递紧急军情的信鸽,只要把瑞昌的信鸽和九江城的信鸽交换,王爷便能用飞鸽传书与周将军传递用兵计划,以便里应外合相互协同。就算运送信鸽时被官军截获也不会泄露机密,并且可以多次尝试运送信鸽,咱们可以通过信笔书信的形式确认真伪。”
“这个办法好,今晚就办。”张宁干脆利索地说。
于谦又道:“周将军的大军一旦增援至江西,我们第一步目标应该是从九江城突围,以便得到弹药粮草补给,修缮损坏火器。”
“廷益与我英雄所见略同。”张宁用直尺轻轻敲了一下地图,“我刚才也在想从什么地方突围。”
于谦道:“仅凭猜测,我认为张辅会在城南聚集重兵,因为只有这一面的地形广阔,才有利于周梦雄的几万大军展开部署;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城西北面的陆地走廊攻击,避开重兵设防。只是仅凭猜测就选定突围方向,万一进攻不利后果不堪设想,极可能被官军反攻突破城防陷入无立锥之地的危险,功亏一篑。”
旁边的辛未时不时抬头看张宁一眼,她正在房间里用熨斗装开水烫衣服,这种事在此时显得有点尴尬,所以她默默地没说一句话,只是很关注地听着张宁等议论大事。
女人很少会对战争厮杀有兴趣的,除非干系切身利益,显然辛未非常期望张宁在这场厮杀中取胜。长达数月的陪伴,在这座孤城里辛未是张宁身边唯一的女人,不仅在身边帮助他,偶尔还会侍寝,可以说是尽到的是一个伴侣的责任;她认为张宁是一个恩怨功过分明的人,她将来有资格分享他的成果……前提是在战场上取胜。
张宁道:“在此之前咱们为了观测敌军炮阵部署而试造的巨气球,现在尽快赶工完成,或许能帮助我军探明张辅的兵力部署。”
于谦听罢眉头微皱:“王爷真的能让人飞到天上去?”这确实有点挑战于谦的认知,通常于谦认为张宁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但偶尔他总会提出一些“奇思妙想”,让人觉得儿戏一般故弄玄虚。
不料张宁一本正经地说:“理论上是可行的,事到如今自然应该试一试。”
他一面说一面就提起笔在纸上飞快写了个方程式,水蒸气和碳加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算出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再用大气平均式量和计划的气球体积,计算浮力。可惜一堆符号对于别人来说完全等同于鬼画符,和故弄玄虚没区别,再加上他严肃的表情,此时看起来有点滑稽。
反正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张宁当下就叫李震进来,下令他把前阵子准备的丝绸棉布桐油等材料尽量缝制完工。





平安传 第四百五十八章 九江之役(2)
八天后九江城第一次迎来了从外面飞回来的信鸽,长期养在九江城的鸽子在外面一旦放飞,就会自己飞回巢穴。已占瑞昌,兵六万至八里湖东南……短短一行字证明周梦雄的援军进展顺利。张辅大军主力都在九江附近围困,恐怕无法及时阻止周梦雄东进。
次日天气晴朗,天空明净太阳娇艳,百里无风。进入冬季后,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很少见,正逢时候。张宁决定好好利用今天的好天气做试验。
大战在即,死生存亡在此一役,这种紧要关头张宁却大张旗鼓地鼓捣这玄虚玩意,着实叫部下们难以理解。不过他是最高统帅,没人能阻止他的行动。
南边城墙内的房屋已被拆了一片,加上中央大道的地盘,留出很宽的一片空地。一个砖砌土封的窑已经准备好了,里面放上了木炭。一些士兵正把抬过来的五彩斑斓的大布袋四面展开扯平,这稀奇的玩意主要用整匹的丝绸缝制,丝绸不够居然还有棉布拼凑,红的绿的青的白的五花八门拼在一起,如同打满了补丁的船帆,然后涂满桐油权当密封。
城外时不时响起一声炮响,稀稀落落的,但显然官军今天没有攻城的意图;九江被围几个月以来,真正激烈的攻城战也是少数,张辅饶是人马都也承担不起不断强攻城墙的伤亡代价。
人们早已习惯永不消停的炮声,城墙上许多士兵依在墙边正看稀奇。这段时间军中的士气比之前好多了,北路大战的胜利和援军到来的消息给了人们希望。
张宁骑在马上,在土窑附近转悠指手画脚地说着什么,许多人在围观。等到侍卫们要安装锅炉和管子时,他才叫李震驱赶围观的将士远离,扬言没弄好可能爆炸。
“船帆”旁边的一个小个子军士正嬉皮笑脸地和自己的上官说笑,上官也能宽容此时的不敬,因为这又瘦又小的军士是作为敢死兵上阵的。他穿得很薄,躯干上被绳子结实绑着,然后两根绳子从双肩系住,栓在链接“船帆”的绳子上。这根长绳子是丝绸编的绳索,为了减轻重量。
土窑里面堆满的木炭烧红了,人们就按照命令拿砖泥封住两面口子,只留两个插管子的圆窟窿。抬过来的管子有人的手臂粗细,也是拼接:两头是用铁皮煅裹的铁管,中间为了省材料是竹筒拼接。
这边几口大锅里的水陆续烧开,侍卫便拿锅盖封住,然后把管子接在锅盖上,过一会儿管子另一头就开始冒白汽了。张宁大声喊用大火烧。一会儿之后管子另一头冒出来的全是水汽了,这时便接在土窑上的一个口子上;另一个口子也接上圆管,并用稀泥糊住。
又等了一阵,估摸着土窑和管子里的空气都排得差不多了,军士们便用湿布捂着嘴上去将出口的管子接在“船帆”气口,几个腰粗膀圆的大汉站在那里抓住帆布。
那副巨大的“船帆”如同鼓了风一般,缓缓地涨了起来。许久后,渐渐地一个比房屋还大的不规则气球就轻飘飘地腾了起来,要不是几个大汉拉着,看那阵仗要飞上去似的。
远近围观的将士们张大了嘴,等着眼睛看着眼前的稀奇玩意。那巨型气球五花十色,近似椭圆形,好像一个巨大的长得很丑的冬瓜一样,着实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且上面居然还用黑墨写着几个大字:燕王叛党得国不正上干天怒还我河山。
等到几个大汉得了命令拔掉管子系住口子,一放开手,打气球居然真的向上腾地串起。绑在下面的军士被绳子一扯,脚底一轻,“哇”地一声大叫起来。
周围的将士顿时哗然,起哄着注视这奇怪的玩意自己往天上飞。
张宁大喊叮嘱道道:“别怕,一会拉你下来!上去了,一定要看好敌军的兵力部署!”
“娘啊,飞起来了,好高!”上面的小个子军士大声喊着,挥动着手臂却找不到着力点。不过这气球的气密性实在有点差,底下吃重就“嗤嗤”漏热气,好在目前仍然在缓缓上升。
城中确是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兴高采烈地呼喊着,许多人还向空中挥手。站在张宁身边的辛未也目瞪口呆:“真的飞上去了啊,怎会……”
于谦也抬头饶有兴致地观看着,不断用手|撸|着下巴的浅胡须。
但是气球飞上去不久上升就有停滞的迹象了,高度一时难以测试,但已经远远超过了最高的城楼。张宁怕气漏得太多了直接摔下来把人摔死了……虽然科学尝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甚至是人命,但要是那军士死了,谁告诉张宁官军的兵力部署?张宁便果断下令大汉们拽绳子把气球拉下来。
许久之后小个子军士被下面的人抱住了,旁边的人拿刀子割断了绳子,打气球再次往上缓缓串起。小个子军士落地后一屁股坐到地上,脸都白了。
张宁走上前去,笑着问道:“地平线不是直的,是弧形吧?”
军士使劲点头,瞪着张宁,什么礼数都顾不上了。张宁等他缓一口气,又正色问道:“看清楚官军营寨部署了?”
军士又使劲点头:“李队正早上千叮万嘱,小的就是吓了个半死也用心瞧了,可不敢误大事。”附近一个武将忙趁机露脸道:“王二是炮营观测哨的士卒,眼力不错,末将选人时已是斟酌再三。”
张宁对近侍递了个眼色,侍卫们便扶起军士,将他直接送巡抚行辕。
……巨型气球飞到高空,远近都看得见,给官军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各营官兵突然看见这么个玩意飞到空中,无不抬头仰望,等到将领们前来呵斥时,大伙都端详琢磨很久了。
人们当然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东西能飞到空中,已经超出了明朝人的认知范围;众人的感受就好像现代人突然看到一只巨大的飞碟悬浮在半空,而且没有反推气流,无法用空气动力学论述的反常现象,地球人同样会震惊。
军营中流言四起议论纷纷,好奇心是人们难以控制的。就连一个参将级别的大将都当众说:“老子活了半辈子,见过鸟在天上飞,没见过这种玩意能飞。”
有人说是召唤了鬼神巫术,就像诸葛亮能向天借到风一样,这种诠释信的人最多。因为在这个时代什么唯物主义尚不是主流,就连皇帝文武百官都要祭天拜神,毋说普通大众了;又有各种传说和戏本深入人心,大伙都相信世上确实存在鬼神玄妙之物的,哪怕没亲眼见过。
叛军能通神术,这可不得了,传说东汉光武帝打仗就是心情不好就作弊,从天召唤巨石砸死对手几十万大军……这种仗还打个屁?!
又传言北路军京营精锐,竟被武昌府临时拉来的农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说不定那湘王一家子都是鬼或者神,北路军也是被巨石砸死的!一时间人心惶惶,大伙觉得这么长时间流血流汗围了几个月都是白搭。
还有那气球上的几个大字,也有一些人看清了。燕王一系得国不正激怒了上天?这种话不能不引起一些武将的胡思乱想……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从朱棣坐皇位到现在都二十好几年了,谁还管什么天下应该是谁家的,但是现在却撩起了人心,毕竟是事实。
张辅当天就向各营各军下了一道严令,严禁散布流言扰乱军心,违者严惩不贷云云。英国公一言九鼎,议论被压下,将士们因为敬畏军令而不敢过多言论……可是疑惑仍然留在成千上万的将士的心里,无法释然。除非张辅能拿出可信的话来解释今天上午那么多人看到的东西。
张辅显然不能解释,连他自己也十分疑惑。手下的幕僚们也哑口无言,其中有进士出身学富五车的官员也不知怎么回事。
幕僚们纷纷进言出谋划策如何鼓舞军心,但每一个有用的。比如说叛军用了邪门歪道的障眼法,可邪门歪道之说本来就带有神秘色彩,无济于事。
“邪乎,太邪乎……”一个幕僚刚刚开口感叹,突然“哐”地一声,众人侧目,见张辅怒目瞪圆,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张辅不提今天的怪事,转而将怒气牵引到了朱冕身上,“朱冕这个酒囊饭袋,枉老夫委以重任!京营几万大军,挡不住一干拼凑的乌合之众,还被聚歼在弹丸之地,兵者社稷之重存亡之道竟被人视同儿戏,此等大罪诛他九族也不为过!”
众文武顿时哑口无言,大帐里一时间丢根针都听得见。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起身沉着地说道:“站得高看得远,下官认为,叛军今天放的奇物是为了窥探我军部署。”
张辅回头看时,只见是个穿青色圆领官服的年轻人,面目清秀格子很矮,正是兵部官员进士出身的杨四海。
杨四海又道:“圣人不语怪神力,下官等才疏学浅无法论述今日之怪象,却也不信凡间有人能呼风唤雨招神降鬼。维今咱们不能为一小事而乱谋,只照兵法尽快对付叛军方是上策。”




平安传 第四百五十九章 九江之役(3)
在九江城的旁晚时分,如果眼界只局限于方寸之地,一定认为是一个非常宁静太平甚至显得有点无聊的地方。很安静,能听到门外麻雀的叽喳。
1...180181182183184...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