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土木堡之变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之久,冬风凌厉的呼啸而过,打完仗之后,就立刻下了暴雨,后来就下了大雪,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一吹,整个土木堡战场已经变成了一片冻土。
连续数日的冬日冷阳照射,将部分雪片融化,白天雪融,晚上冰冻,整个战场,被冻成了一整块,在冷阳之下,甚至可以看到冰雕内死不瞑目的将士。
礼部侍郎带着翰林院写好的祭文,也就祭祀了下,趁着大雪之前,收敛了一部分的尸首,但是很快大雪冰封之后,即便是有着宣府卫军的帮助,但是战场依旧没有打扫干净。
礼部侍郎的祭祀,立了一块碑文,记录着土木堡惊变时的惨烈。
土木堡的确是个大平原,的确是个适合决战的地方。
但是于谦看着驻扎的地方,就是重重的叹息,大营距离水源的位置,大约只有五里不到的样子。
大明军队出塞作战,都有扎硬寨的习惯,即便是四五个月无人打理,营寨依旧十分的完整。
虽然十分的破败,但四处都是堑壕和陷马坑。
不下令移营,绝对不会有如此巨变。
尸体最多的地方,是距离营寨不到千步之外的主战场,于谦已经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惨烈战局。
朱祁镇下令移营,结果走了一千多步,就被敌人的骑兵冲散了阵型,火光四起,内贼乘势而起。
大明军队一片混乱,最终被切割包围,大明六十余在廷文武力战殉国,而大明军队在巨大的伤亡之后,开始溃营。
兵!败!如!山!倒!
庞大杂乱、腐朽的尸体,拖出了一个长长的尾巴,那是大明军队溃散后,被衔尾追杀的场景。
京营三代积累的精锐,就这样躺在了这片草原之上。
无论是勋贵、还是国戚,无论是进士,还是尚书,他们的尸体,被一起冻在了这片冻土之内,再无法分辨,寻找。
大明京师五十万户!人人披麻,却是连自己亲人的尸首,都找不到!
于谦深深的吸了口气,又吐了口浊气。
面对这种人间惨剧,他纵有千言万语,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去说,郁气郁结之下,他猛地咳嗽了起来。
“于少保。”杨俊扶住了于谦,他知道于谦此时的心情何其的悲怆。
一如当初他被杨洪派来打扫战场时候一样,冲天的怒火在心底翻腾,这些大明的好儿郎,就这样埋骨此地,死不瞑目!
杨俊是宣府杨洪的嫡子,乃宣府右都督,手握重兵,朱祁镇驻跸意决战,被也先、伯颜帖木儿、孛罗围困土木堡之时,他带领独石、马营、云州、赤城、雕鹗等七堡兵马,随父亲驰援土木堡。
结果还没到地方,土木堡惊变业已发生,大难筑成。
随后随父驰援京师,杨俊身中十七创,这休息了没多久,就拖着一身的伤病,跟着于谦来到了山外九州。
“我没事。”于谦叹了口气,站直了身体,在京城听闻土木堡惊变的消息和亲眼目睹完全是两种感受。
此地甚至比别处还要阴冷许多,那是将士们的冤魂在战场上盘旋游弋不去,凄厉的冬风,宛若他们不甘的低吟。
于谦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嘱咐道:“春天冰雪消融之时,就立刻来此,切记了,要及时处理尸首,掩埋,春天多瘟疫大疾,万万不可懈怠,招致大祸,否则杨王也救不了你。”
“末将领命。”杨俊立刻回答道。
于谦看着那些冻的生硬的尸首,这些尸首上全都没有盔甲,但是战场上还散落着不少的火铳。
杨俊低声说道:“之前杨总兵命末将前来土木堡,于土木拾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
“瓦剌人几乎把所有的盔甲都拿走了,但是我宣府右卫军,又在此拾得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炮八百架。瓦剌人未曾拿走火器。”
“量给宣府、万全、怀安、蔚州等卫马步官军领用外,余下神铳一万六千、神箭十八万二千、大炮二百六十发,万全都司官库收贮。”
“还请少保解惑。”
杨俊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火器都留在了战场之上,但是盔甲一个不剩?
这些火器在杨俊看来,才更贵重一些。
事实上也是如此,大明军队的火器在京师保卫战中,颇为神异,打的瓦剌人丢盔卸甲。
于谦解释道:“瓦剌人时代居于漠北,在北元汗廷的元裔看来,他们就是肯特山下的养马奴,瓦剌人擅于马战,并不太擅长火器的使用,更不会制作火药,故此遗弃。”
“这些捡到的火器,你为何没有奏辄,擅自分派各卫?按律论罪,法理难容,理应当斩。”
“杨王戍边,为国靖忠竭力,但是天下悠悠之口,还是小心行事为宜。”
杨俊打了个哆嗦俯首说道:“回禀,少保皆防边为急,其余皆在万全都司官库收贮,不敢动分毫。”
其实这件事在京城的时候,杨洪就提前跟于谦通过气了,于谦也跟朱祁钰沟通过此事的处理。
朱祁钰给出的意见是事有轻重缓急,彼时有倾覆之危,分发火器给军民自保,乃是权宜之计,且不问责,不加追究。
于谦此事提起此事,就是提醒杨俊,这次陛下宽宏大量,但是下次还能这么宽宏吗?
做事还是严谨些,从宣府至居庸关至京师,用不了两天的时间。
都察院那帮言官们,整天盯着呢!
瓦剌在山外九州逞凶,杨俊分军器令军民团练自保,也是应有之举,但是事后也应该禀明朝廷,否则追究起来,后果难料。
杨洪为宣府总兵,杨洪堂侄杨能、杨信为左右参将。
杨洪嫡子又为宣府右都督,朝廷很容易误解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即便是陛下有容忍之能,那都察院那群喷子呢?六科给事中的言科,能饶得了他们一家?
“谢于少保提点。”杨俊身后出了一身的冷汗,当时事情太过紧急了。
于谦又看了一眼这漫山遍野连衣服都没有的尸体,叹了口气说道:“定要好生安葬。”
“山外九州民风剽悍,瓦剌大兵将至,人人悍勇难当,上皇北狩,瓦剌人势必不会如此安心,陛下让聚拢团练结寨自保,这些民兵团练,农闲之时,召集起来,好生操练。”
杨俊满是疑惑的问道:“火铳、火炮也要练吗?”
“要得。”
于谦点头继续说道:“若是有缙绅返乡,持有田契,索要良田等事。”
“尽诛杀之,不要虚与委蛇,直接杀了就是。”
关于返乡缙绅的处理意见,朱祁钰和于谦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个人观点向左,你一言,我一句,吵得很凶。
连每天等在门外的汪美麟,都吓得不轻,还以为会出大事。汪美麟赶紧寻了兴安,让兴安去看看。
兴安进去才发现,其实陛下和于公吵归吵,但是也是国事上的一些分歧,并无大碍。
朱祁钰认为这些逃离缙绅,若是返乡必须死。
打仗的时候你跑了,打完仗了,你继续回来享受特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而于谦则认为,罪不至死,拼命的拦着。
朱祁钰反复提醒于谦,要心狠手辣。
为何这些人返乡缙绅,必须死?
因为他们不仅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影响到了新朝雅政的农庄法的推行。
这些缙绅作威作福已久,若是返乡,只需要三言两语,就会把持农社的权柄,贻害无穷。
于谦劝说了几次,反而被朱祁钰给劝了,最终同意了陛下的决策。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逃地缙绅们,必须死。
陛下的理由很简单,瓦剌。
这些人不死,新政推行不下去不说,他们反而会利用兵祸强纳土地,会给了瓦剌人可乘之机。
瓦剌人还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南下呢,这个时候的仁善,反而埋下祸根。
既然缙绅跑了,失去了价值,再回来,只有一死,以谢皇恩了。
大明不能再承受一次瓦剌围京了。
所以缙绅们的土地,就成了代价。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诚的挽歌
于谦已经知道了朱祁钰那副温文尔雅的面容下,真正的模样。
此时的大明朝,新朝雅政,有三个敌人。
一个是官僚、勋戚、巨贾的食肉者;
第二个是自唐之后,建立起的士族缙绅把持乡野朝政;
第三个则是皇上朱祁镇。
朱祁钰的真正面目是怎么样?
在狂风暴雨的德胜门外,于谦已经通过千里镜,看得一清二楚。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时候,天空忽然划过了一道闪电,劈开了漆黑阴沉的天空,照亮了大地又很快的黯淡了下去。
于谦选的皇帝,朱祁钰,大明天子,哼着小曲,拖着三具尸体的一只脚,将三具尸体,扔进了坟堆里。
天空闪电再次划过,照亮了那坟堆。
于谦看清楚了,坟堆里的尸体。
他本来以为那是朱祁镇的尸体,他定睛再看,坟墓里还有朱祁钰本人。
这就是于谦在得胜门通过千里镜,看到的那个大明天子。
大明天子,为了大明世代永昌,甚至连自己都要埋葬!甚至自己都要冲锋在前!更遑论这些缙绅们呢?
对自己都这么狠的皇帝啊,缙绅们,凭什么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呢?
于谦看着满地残肢断臂的土木堡战场,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酒壶,拧开,洒在了草原之上。
这是朱祁钰托他祭奠殉国将士们的好酒。
于谦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仅仅在土木堡一地,就埋葬了超过八万余大明京营的军士。朱祁镇活着,他们却死了。
他带着颤抖的声音,引声高唱: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敌寇兮,觅个封侯!”
悠扬的歌声在旷野上传了很久很久,随行的军士低声跟着哼唱着,一曲忠魂的挽歌,由于谦和勇字营,肃穆的唱给了大明牺牲在土木堡的将士们。
大明与瓦剌有血海深仇,这五十万的壮丁,五十万户,家家户户都有血仇在身!
此仇不报,大明长恨无绝!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于谦祭奠了土木堡惊变中殉国军士之后,翻身上马,奔着阳和而去。
阳和!
大同府西门外的一个小县城。
朱祁镇出兵之前,大明的英国公张辅,直言上谏,旱气未至,不宜行军,但是朱祁镇不听,行至阳和,天大雨。
八月的大雨往往伴随着狂风阵阵,七月从京师出发的大明军,只备有夏衣,滂沱大雨骤至,狂风之下,士卒饥寒难继,军中大疫横生,数万军士,埋骨于此。
于谦勒马停驻,翻身下马,眼中的悲怆更甚,他再次洒酒祭祀,幽幽长叹一声,道不尽心中凄凉。
这是做了多少孽啊。
于谦祭祀之时,大同府总兵官郭登闻讯,驰骋快马,赶至阳和高坡,见到了于谦。
“出使瓦剌的使团到了吗?”于谦祭祀完了之后,目光眺望着北方的皑皑白雪。
“回少保,已经到了。”郭登赶忙俯首说道。
于谦点头说道:“让岳谦来见我,我就不去大同叨扰了,交代几句,就去东胜卫看看,陛下催的急,我着急回京。”
于谦和岳谦聊了大约半个时辰,才互相长揖告别。
岳谦已经做好了效仿小明王旧事的准备,弑君这件事的结局,在大明,廖永忠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着,但是岳谦却没有推辞。
风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谦给岳谦一壶好酒,权当践行。
在这个尸横遍野的山丘上,岳谦看着那么多冻在雪地和冰晶之内的尸首,下定了决心。
此时的朱祁钰在王恭厂,他似乎又有了一点奇思妙想。
朱祁钰正在王恭厂里,两个手揣在袖子里,端了起来,看着面前的炼燋炉,目光炯炯。
燋炭是大明钢铁事业,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
但是,迟迟无法炼出能用的燋炭来,成为了巨大的阻碍,一直拥木炭,只能是权宜之计。
而朱祁钰带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王恭厂在炼燋的时候,朱祁钰也在炼燋,不过他的量极小,都是在小范围的实验罢了,经过了反复的观察和对比,对于炼焦,他终于找到了一些总结性的细节。
王恭厂的大工匠们的土法炼焦,固然可以得到燋炭,但是其灰分极高,呈现出的样子就是白灰色,惨白丝毫没有质感。
一炉至少要8到10天,每次炼焦都是烟尘滚滚,极其呛人。
朱祁钰经过了数次观摩之后,终于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炼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高温干馏的过程。
而焦炭在炉里,先是要经过脱水分解,随后热解,最后缩合碳化。
这个高温干馏的过程,王恭厂的大师傅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将炼燋和燃烧物放在了一起,火太大,就把焦炭点燃了,火太小的结果就是超长时间的干馏碳化。
朱祁钰让人打造了全新的焦炭炉,核心共有三个。
两个燃烧室位于左下方和右下方,而炭化室则在正中央,三个核心室成品字形摆放。
炭化室是用的耐火砖打造,而两端则是内衬耐火材料的铸铁炉门,一册可以用推车推入煤车,另外一侧则勾出已经碳化好的煤车。
在燃烧室下则是蓄热室和进气道,为的是保证温度和减少燃料消耗。
王恭厂距离大明皇宫仅仅不到两里地,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在城中,为了保证大明京师百姓的呼吸道,燃烧室和炭化室的烟气都会排入蓄水塔之后,再排出。
朱祁钰迫切的希望这次的炼焦可以成功。
他已经等了两天两夜,甚至连批阅奏疏都是在王恭厂进行,虽然中间休息了两次,但是也会猛然从睡梦中惊醒,来到炉子前,张望一番,才会回去继续休息。
就像是农夫在收获之前,总要到田里看看才安心一般。
朱祁钰的行为并没有遭到朝臣们的反对,至少他在关注大明的钢铁生产,也是在关注大明的军备,而不是在玩蛐蛐。
大明新历土木堡惊变,皇帝关注军备,朝臣们也无话可说。
“陛下,似乎是烧好了。”厂里的大工匠名叫徐四七,就是之前提到土法炼焦的人,这次的新炉也是他在主持。
新炉的顶部有观察孔,可以随时观察焦炭的情况,方便加煤、鼓风增热和打开蓄热室降温。
徐四七比朱祁钰休息的时间更少,两天两夜他一刻都没有松懈,不停的记录着变化情况,现在,炼燋,终于成了。
“拉车!”朱祁钰立刻点了点头,这种隔绝炼燋的法子,温度比之前要高很多,自然也会快许多。
徐四七大喊了一声,几个匠人高高吊起了炉门,三个铁钩将燋车缓缓拖出,停放在了边缘,等待着自然风干。
“成了吗?”朱祁钰迫切的问道。
徐四七有些犹豫,又认真观察了一番,点头说道:“看成色应该是成了,不过还得上炉试试。”
“今天能上炉吗?”朱祁钰犹豫的问道。
“可以,正好有一炉歇着,今天就能上!”徐四七用力的点了点头。
炼焦炉并没有停下,一辆新的煤车被缓缓的推了进去。
朱祁钰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仿若是看到了大明朝勃勃生机的未来。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江感谢+上架感言+加更规则
这本书今天晚上十二点,要上架了。
感谢我的读者长久以来的推荐票、打赏、月票的支持,这本书才走到了今天,谢谢你们!(づ ̄3 ̄)づ╭~
感谢我的编辑,全起点最可爱的虎牙!
这本书从最开始就没少让编辑操心,人物设定、剧情设计、还有一些问题的处理,感谢牙牙!
………………………………………………………………
朕总是想说点什么,但是这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就四个字:
回答问题。
一、为什么开局朱叫门就在宣府叫门了,后来到大同府也叫门,到京师再次叫门,主角都选择了冷处理?
而不是将其最新公之于众,将朱叫门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呢?
因为当时要打仗,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打赢京师保卫战。不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事儿后,就用圣旨把他的事儿,公布了,历史上的景泰帝也是这么做的,没什么问题。
虽然有大量的权臣蒙蔽啊、瓦剌逞凶逼迫之类的字词,但是还是说的很清楚的。
二、朱叫门到底有没有,被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呢?
在战后,主角有一段圣旨,就是朱祁钰,为朱叫门定了个调儿,他干的这些事,被详尽的写在了历史上。
小吾今天能够有详尽的资料来写这段历史。
包括朱叫门在宣府、大同说了什么,在京师城下是谁去德胜门外的土城见了朱叫门,朱叫门在瓦剌娶了伯颜帖木儿的女儿,还有个儿子叫朱大哥子。朱叫门弹胡琴唱歌,瓦剌人称赞他音乐天赋,都是因为史料的详尽。
其实他真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三、于谦和朱祁钰这对君臣,是否真的拯救了大明朝。
我的回答是:是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兵败如山倒。
兵败时,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比如元朝的时候,朱元璋驱除鞑虏,从祭旗开始就只有短短的九个月的时间,元大都就被攻陷了。
比如李自成势如破竹的打到了京师北京城下,一片石之战一输,直接就一败涂地了。
比如运输大队长,背后两大世界级大国支持,左手苏联,右手美帝,两个超级大国伺候,这是得多大的福分?
三年时间,就灰溜溜的圆润的走了。
兵败,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
比如最近某个中亚国家,某组织,如同势如破竹一样消灭傀儡政权,只用了短短的九天。
兵败如山倒,大明京营二十万精锐将近三十万民夫,五十万壮丁死于边方,大明在廷文武,核心的文职武将阵亡六十六人,两人侥幸逃脱。
大明皇帝被俘虏,大明皇帝到宣府、大同门前说:你们开门吧……
这种情况下,京师老营有两万人,备操军备倭军有二十万的预备役。
这不仅要打,还要打赢,还得处处料敌于前,不能给大明带来更大的祸患。
太不容易了。
……………………………………………………………………………………
其实我看完了朱祁钰的明实录部分,朱祁钰在历史上的作用,绝对不是提线木偶,而是真切的做了很多事。
比如他就打造了勋章,没有特权,却又奖励性质的功赏牌,这只是小小小事儿罢了,他还做了很多很多事。
朱祁钰有几个错误是要纠正的。
第一、就是儿子太少了。
你没了儿子,怎么让朝臣为你披肝沥胆呢?你有儿子,你就有继承人,大家都安心。
你没儿子,国朝无本啊喂!
这个是个正经事啊,不开玩笑的,首先就得给朱祁钰多安排妃子,目前已经写了几个人物卡。
除了历史上本来就有的唐贵妃和李惜儿以外,还写了几个,后宫那自然是有的,而且得庞大。
儿子得多,即便是夭折了几个,也没啥关系,写大明必然要出海的,那自然要有孩子才方便。
第二、明代宗没能杀死朱叫门。
历史上的明代宗,到底有没有想过,彻底弄死朱叫门?
其实从历史的记录来看,是有的。
金刀案。
卢忠作为指挥使,搞出金刀案,矛头就是对准了了朱祁镇。
可惜了,朱祁钰最后还是没能杀的了。
卢忠何等下场?
朱叫门复辟,把卢忠给千刀万剐了。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必须得心狠手辣,你不心狠手辣,于谦、范广、卢忠这些人,都保不住。石亨这些你的铁杆,就得自谋生路,最后也落了个全家被杀的结局。
皇帝私德这种事,其实没人在乎,评价皇帝,还是看文功武治。
朱叫门必须死。
第三、就是海贸,朱祁钰在位八年的时间,其实屡次有宦官提出复大明海贸的事儿,但是都因为阻力太大而搁置了。
这里的阻力除了有内因,也有一定的外因,比如瓦剌逞凶、闽南民乱、麓川反复等等。
这本书前面始终在说海贸,这个也有详细的大纲设定了。
………………………………………………………………
小吾读史料的时候,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真的有诸葛亮、岳飞、于谦这样的人?
一心为了大汉、大宋、大明振兴,呕心沥血吗?这么纯粹的人,真的存在吗?
1...3536373839...5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