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再入仕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李政道教授做出了如下判断,让赵政策深以为然。
二十世纪,世界科技是犹太人的时代。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炎黄子孙将占据世界科技的领导地位,世界科技将进入中国人的时代。
中国的第五代留学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也越发欢迎中国留学生的到来,这是赵政策最欣慰的地方。
这一代的留学生千里迢迢赶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相当复杂,陌生的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也不了解他们,甚至又充满了歪曲和偏见。
当初,中国人三个字,让不少美国人惶恐。许多留学生,尤其是自费生,想租一所房间,简直比登天还难。
一些房地产商人甚至认为,黄皮肤的陌生人来到哪里,谋杀,暴乱,抢劫就跟到哪里,房地产便要跌价。
但是,中国留学生用他们的行动,逐渐唤醒了美国人民美好的回忆,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如今的美国,每到感恩节或者圣诞节,中国留学生成为最受欢迎的客人。在中国的春节,美国人也会送上他们友谊的礼物。
一位博士生曾经赶赴加州讲学,一个马戏团演员获悉此事,专程把他接去看戏。演出开始前,这位美国人向全体观众致辞:今天是本团最光荣的日子,因为我请来了中国人。于是,全体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克里格曾经留学中国,学业结束后,她才发现一只贵重的皮箱丢在宿舍中。她焦急,后悔,谁知道第二天,皮箱竟然奇迹般地被送回了她的住处。
现在,中国留学生的到来使她心中友谊的种子破土而出。
她赶到中美交流处,把那些陌生的英文拼写姓名一一抄上。每年感恩节,她把洛杉矶大学里所有的中国学生,学者请到家中做客。
金黄的玉米,喷香的火鸡,陶醉着友谊的使者!
这些年来,克里格把愈来愈多的中国留学生介绍给美国家庭。
她四处托人,邀请美国人做义务英语教师,并且成立辅导班。七九年以来,辅导了数百名中国人。
她筹集捐款,组织旅游,让中国留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美国文化,每年三次,从不例外。
一天晚上,赵政策来到了一位美国老太太的故居里。
这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层小楼,位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外的林荫道上,现在是洛杉矶地区中国留学生活动中心。
一位来自北清大学的研究生租寓在这位孤老太太的家中,不久,老太太病危住院。老太太想儿子,儿子没有来。这位留学生把她送进医院,并且在紧张的学习期间照料,陪伴她。
弥留之际,老太太立下了遗嘱:这栋房子,将来永远用来接待中国留学生。
而这一切,构成了第五代留学生的群体形象。
尽管这些留学生中也有个别花天酒地之徒,但并不妨碍第五代留学生们的整体形象。
赵政策虽然曾经是南湖省的高考状元,却没有过留学经验。因此,赵政策也并不是没有担心。相反,赵政策心里也一直存在一个问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问号。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一座大熔炉,第五代中国留学生即使全部学成回国,是不是已经被“美”化的人,成了资本主义化的人?
更深的疑问是:除了学识,他们会不会被西方价值观念重新锻造?这将意味着什么?他们到底接受了什么观念?这些观念能够被视为资产阶级观念吗?
带着这些疑问,赵政策一直在思索。
确实,留学生们的观念有些新颖。
在这第五代的中国留学生们,几乎是人人争当经济人。
一个十四岁的美国中学生被评为优秀企业家,因为他开办了一家商店,经营有术,大赚其钱。舆论界大张旗鼓进行报道。而这种事情,在目前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赵政策也禁不住感叹中国留学生们的变化。
许多公费生被派出时大多数都是数理化一类的学科,但是到了美国,几乎全部兼学起应用科学,有的干脆改行,专攻商业或者企业管理。
自费生由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所学大部分为贸易,金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法律,秘书,工业工程和计算机等,都是适应经济部门的学科。
而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成立的第一个学会就是“经济学会”,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这是为什么?国内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可不是在经济部门,而是在研究部门,教育部门,政府部门,总之,事业单位。
“同中国相比,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彻底改变了这种价值观。”赵政策心里暗自感叹,“在现代史上,有福特,洛克菲勒做榜样,另外像哈默,杜邦,还有发明汉堡包的麦克唐纳,家喻户晓,比美国总统还要出名,当然也更加有钱。这种追求观使美国成为一个举国上下,老老少少都追逐利润,争当经济人的国家,高等学府中第一流的学生几乎全部投入企业,或者是企业家,同时又是科学家。正是因为这一点,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面临的是美国,日本这样的竞争对手。倘若我国也能像搞政治运动那样,投入美国搞经济那样的热情,力量和想象力,国家的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怕更加具备说服力。
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怎么能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一个留学生向赵政策讲了一个笑话,让赵政策回味了半天,五味俱全。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博士生回国前被邀请到美国大学讲学,她想:“该向美国宣传一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于是,她开始演讲:“我在美国看到,你们也不是什么都好,比如,大学中许多有过突出贡献的讲师,教授,一旦不出成果了,你们就解聘他。在中国没有这种现象,安全感很强。”
这个时候,讲坛下的一位美国教授举手要求发言,他有些不解:“一位不合格的老师,不解聘他,该怎么办?难道让他继续讲课,误人子弟吗?”
讲坛上的她马上回答:“在中国,也不会让他再教学的。”
“那让他干什么?”美国教授更加迷惑了,求知欲挺强。
“可以……比如说,可以把他放到图书馆嘛。”
讲坛下哄堂大笑。要知道,在美国,图书馆的老师都要求是学识最渊博的人,他们担负指导学生阅读的重任。
而另一个中国留学生则是竞争中的胜利者,他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某个研究所供职。一天,室主任请他看一份规划报告然后呈交给所长。他看后认为这个报告不行,照此办理的话,将一败涂地。于是,他向所长谈了这一看法。所长说:“他的不行,你拿份行的出来。”
第二天,他写了一份报告呈递给所长。
第三天,他被提升为室主任,原主任被解聘!
或许有些人说,这并不是绝对的公平,以一份报告来衡量综合素质。但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有力地铸造着中国留学生的新的价值观。
这就是:“起点均等,终点不均等!”
在起点均等的条件下,无论资历,无视权威,无关党政,三教九流,车夫马贩,都允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往前冲刺,让每个人都去试一试。
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这就是美国文化,在这里,没有什么资历深的允许先干,资历浅的不允许干,后干。
大家一起向前,竞争的起跑线对每个人均等。





再入仕途 第四百一十六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政策禁不住和国内的官场做比较,在官场上,起跑线能够均等就已经够意思了,还想求终点不能均等,那就有些过分了!
没有后台,能够进入体制内,在很多人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可留学生们却不这么看,起点均等意味着每个人与他拥有同等的权力和机会,而终点不均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贫穷和富裕,保有荣誉和丧失荣誉的互变可能。
留学生们的观念基本打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条条框框,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
所以,在国内,有些比较开明的机关单位正在冲破种种阻碍提供机会均等的环境,他们认为这样已经很好,万事大吉了。
看来,国内的改革还不够开放哪,放不开。赵政策禁不住提醒自己,改革还要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
一个自费生,和赵政策谈到自己的经历来,感慨万千,也让赵政策心中生气很多感慨。
这个自费生叫李学成,万里迢迢来到美国。他走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李学成不知道怎么样问路,到哪里住宿,在什么地方购物,更要命的是,他的口袋里只有三十美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样投入一个硬币,打个电话与亲人联系。
李学成想,亲人一定会来接自己。李学成的姑妈在美国,是她 一万美元的保证金担保他来美国上学的。
机场上已经空无一人,姑姑却不见身影。一阵苍凉感袭上心头,他安慰自己:姑姑有急事,打个电话问问吧。
话筒里传来姑姑亲切地声音:“你来啦,我们全家祝你平安到达。我已经给你联系了工作,对,到餐馆刷盘子。不,你不必急着回家来,直接乘车去餐馆吧……”
完啦,李学成目瞪口呆。在国内,即便平时来个客人,也要迎接一下,起码也要四菜一汤招待一下,何况来自国外的亲人。
李学成一怒之下,找到先到美国的一位朋友,诉说心中的不平。
朋友却是哈哈大笑:“你姑姑真好,她给你联系了工作。你快感谢上帝吧!”
在每日累死累活刷盘子的劳作中,李学成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美国!
平时,美国人绝对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主动帮助别人,是视对方为弱者,这是双方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等于说:我瞧不起你!
中国的第五代留学生们,尤其是自费生,在美国不得不陷入不自立不能生存的境地!靠父母,靠朋友,靠亲属,一句话,靠别人是不行的!
但赵政策认为,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改造。
他们在国内形成的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感,被资本主义社会的适者生存给弄得粉碎,从而锻造出一种新的性格,不屈不饶,顽强奋斗!
他们的生物钟被重新调整,国内养成的睡午觉,侃大山,打扑克,逛大街等习惯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个人都揣着一个小本本,上面是每周内以分为时间计量单位的活动日程表。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随时感觉到小舟即将倾覆的威胁,非顽强地自主创造不能达到彼岸!
于是,当赵政策收到一份份留学生们决定在美国创办中国公司的报告时,感觉到由衷的喜悦。
赵政策相信,国家也正需要这种精神。
也许,是六十年代农场的劳作让于林长感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沉闷,也许,是七十年代在灯泡厂的机械动作使他的性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位自费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现在美国一个数控机床厂担任工程师。
于林长主动找上了赵政策。
“我有一个建议。”于林长迫不及待地说,“美国的机床市场十分薄弱,台湾的企业家看准这一点,来此办机床厂,只要运来台湾的机床,配上日本或者美国的电脑,翻手就是成倍的利润。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工业,完全可以打入美国市场,但需要有人来干。”
赵政策得知,于林长曾经三次向有关代表团和派出机构提出过建议,但无人理会。
“你到黑乌市经济特区区,市政府一定会采纳你的建议。”赵政策只是略微一沉吟,就很果断地说,“我给你联系方式,直接找市委书记高风同志。”
于林长一下子神采飞扬,两个人倾心交谈,直到天边发白。
在美国的这一个多月里,赵政策收获不少,感触良多。
飞机凌空而起,直低京城,赵政策终于回国了。
当天晚上,二号首长就接见了赵政策,而赵政策也提交了一份关于第五代留学生情况的详尽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生共出国三万八千人左右,学成回国的已经有一万六千人,这已经成名百分之八十不归的提法不准确。在已经回国的人中,有一百七十多人取得国内重大科研成果奖,百分之七十八的人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仅仅以华清大学为例,回校担任教师的留学生已经为研究生开出了一百六十七门课程,为本科生开出了一百五十五门课程,其中许多为国内空白。
而对伴读制问题,赵政策的看法是:理解。
赵政策认为,配偶在爱人身边,不仅可以互相关照,而且伴读者同样参与学习,实际上等于国家同样一笔钱却使两个人进修,这是双重人才效应,何弊端之有!
赵政策强烈建议,不要对伴读制关闸!
第三天,青年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国家教育委员会召开的留学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政策指出:通过各种形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完全符合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长期方针,今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七五期间由国家财政拨款公派的留学生总数保持现有水平,而地方,部门自筹资金以及与国外交换的留学人员,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增长。
最后,赵政策部长指出:第五代留学生是完全可以让祖国感到自豪的!
赵政策在教育部任职副部长的一年时间里,如果说这份关于中国第五代留学生的报告为呕心沥血,精简教育机构为迫于无奈,那么筹划希望工程的建立则是颇为自豪!
能够为希望工程的创建提供自己的力量,赵政策觉得这是自己为官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业。
为此,赵政策东奔西走,不惜动用赵家的力量,一个人就为希望工程拉来了两个亿的捐款。
而赵老爷子终于找赵政策谈话了,也许是对赵政策在教育部的这段工作作风比较满意吧。
老爷子的书房里,一杯清茶,溢出余香。
“你有个心理准备,要不了多久就要去中央党校进修半年。”赵老爷子淡淡地说着,脸上的表情波澜不惊。
“好的。”赵政策心里一喜,嘴上却说着。虽然,赵政策对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一职位没有原来那么排斥,但从心理上还是希望在地方政府上大展拳脚,因为那里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去中央党校进修,就意味着老爷子已经对自己的仕途做出了安排,很快就要升职了!
“这段时间做的不错。”赵老爷子终于说道,“算是干了些有用的事情,没有让我失望。”
赵政策只能听着,不好插话。
“在党校学习期间,你要多思考如何主政一个省,如何用人。”赵老爷子缓缓地说着,“如果什么事情都亲自为之,那你就当不好一个省长,只能当一个市长。”
“知道了。”赵政策赶紧说道,“我会用心学习的,和党校同学搞好关系,向他们虚心学习。”
赵老爷子的眼角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中央党校的这期培训,最低级别就是副部级,很多是执政一方的大员。赵政策能够这么说,看来是明白人。
“低调一些的好。”赵老爷嘴上却说这,“在教育部里精简机构,虽然很多事情你没有亲自操作,但也得罪了不少人,你大伯没少为你操劳。”
赵政策禁不住撇了撇嘴,又要干活,又要不得罪人,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不过,赵政策却不敢反驳什么。
“有时间去你的老领导钱丁洋那里走走吧。”赵老爷子的手指头在书桌上面轻轻敲着,“做人不能忘本,当年钱丁洋对你可是厚望有加。”
顿了顿,老爷子继续说道:“现在的南湖省省城市委书记黄铁芯也是你的老领导了,要想办法联络联络感情。这个人有些瑕疵,但还是很有能力。用好了,对你的帮助不少。”
“知道了。”赵政策这个时候已经明白,只怕老爷子是要安排自己去南湖省任职省长了。
赵政策很清楚,以自己的资历任职南湖省的省长,已经是超规格提拔了。想要一步踏上省委书记的宝座,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谁让自己这么年轻呢。
不过,赵政策觉得任职省长,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政治上,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把关,对自己只有好处。




再入仕途 第四百一十七章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事实上,在党校学习的任何一个学员,都会把这当做一个积累自己人脉的地方。
赵政策如此年轻,却已经高居副部长,明眼人都能看出,身为赵家第三代人物的代表,要一飞冲天了。如此以来,学员们都主动和赵政策搞好关系。
而最年轻的赵政策,如同在南湖省省委党校学习一样,又被推举为培训班的班长。
赵政策倒也已经习惯了,这个班长就是服务角色,虽然名声好听,却是个卖苦力的活。可赵政策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年纪最小呢,就算坐在席上,也是坐下席倒茶敬酒的角色。
人要有自知之明,尽管赵政策身世显赫,可班上的学员们谁不是一方大员?因此,赵政策并不敢怠慢其中任何一个人,反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人得罪了。
不过,学员们基本上是在岗学习,因此,都比较忙,放学后基本上是不见人影。这倒是让赵政策松了一口气,不至于太忙乎。
而赵政策也抓紧时间去了钱丁洋家里一趟。
门一打开,赵政策就愣住了,屋里站着的分明是一个俏生生的女人,可不是钱小惠?
钱小惠也愣住了,随即脸色微红,喃喃说了你一声:“你来了?”
赵政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问了一声:“近来好吗?”
钱小惠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这种动作连钱小惠自己都弄不明白,就更别说赵政策了。
“你来找我爸爸的吧。”钱小惠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我爸在书房里呢。”
“小惠,你消瘦了不少。”赵政策鬼使神差冒出来一句。
“你也是。”这次,钱小惠笑得甜了,两个小酒窝露了出来,“工作太累了吧,可要注意身体。”
钱小惠确实瘦了些,不过,显得更加成熟的风韵,更加迷人了!
“嗯。”赵政策点了点头,走到沙发上坐了下来。
钱小惠忙着给赵政策倒茶,也不知道在琢磨着什么,脸色越来越红,赵政策倒是知道自家事情,不敢问,更不敢开玩笑。
“政策来了啊,先等等,我忙完手里这点文件,就出来。”钱丁洋倒没有叫赵政策进书房谈,估计里面有些机密文件。
又过了将近一刻钟,钱丁洋才缓缓出来。而这段时间,钱小惠坐在侧面的沙发上,陪着赵政策聊天。
时间过了很久了,两个人好像陌生了许多,说话都客气了许多。这种情形也略微有些尴尬,直到钱丁洋出来,才改善了局面,让赵政策也松了一口气。
时至今日,两个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有缘无分。钱小惠也只能感叹自己命苦,身为钱家人,做赵政策的情人,自然是有些不妥,钱小惠必须为自己的父亲钱丁洋考虑。
尽管这些年来钱小惠从来没有真正把赵政策忘记掉,可也一直在试图忘记。
越想忘记,越难忘记,情感一事,自古皆是如此,否则的话有怎么会有自古多情空余恨之说呢?
“政策,你可有些时候没来我这了。”钱丁洋看了看女儿,才笑着对赵政策说,“还以为你和钱伯伯生分了呢。”
“没有的事情。”赵政策赶紧说,“早就想来看钱伯伯了,可因为特区的工作实在太忙,抽不开身。”
“呵呵,那就好。”钱丁洋笑了笑,“小惠还怀疑是我骂了你呢。”
钱丁洋这么一说,钱小惠的脸色更红了。
“钱伯伯,我在党校学习后,可能又要回南湖省工作了。”赵政策赶紧转移了话题,“您是南湖省的老书记,想听听您有什么指示?”
“回南湖省?”钱丁洋略微一愣,随即略微一沉吟,“南湖省地处内陆,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有政策你去主持政府工作,倒也是一件好事情。”
“还要钱伯伯多指导指导。”赵政策很是诚恳地说,“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南湖省人口八千万,可是个大省,我怕自己能力不够。”
“你小子还会谦虚啊。”钱丁洋禁不住乐了,随即叹了一口气,“在南湖省,还有些同志挺有能力,人品也不错,我想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钱丁洋这也算是在表态了,让自己以前的心腹人士帮助赵政策,赵政策在南湖省就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毕竟,钱丁洋曾经在南湖省经营多年,掌握着人事大权,积累下来的人脉非同小可!
而经过赵家的经营,赵家在南湖省的势力发展也颇为不错。
这两者合起来,赵政策自认是可以干一番事业了。
“谢谢钱伯伯。”赵政策赶紧说道,“以后还请钱伯伯多加提醒和指导。”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钱丁洋摇了摇头,“南湖省的未来,就看政策你的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那可不行。”赵政策急着说,“钱伯伯,您是南湖省的老书记,那里可有您多年留下来的汗水,您可不能当甩手掌柜。”
顿了顿,赵政策笑嘻嘻地说:“钱伯伯,您也舍不得南湖省吧。”
1...197198199200201...2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