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还有燕王的事情,我可是听闻,燕王近期内接待了很多的宾客,天下人都说他仁义,很多原先支持削藩的大臣们此刻都不敢指责他了,他算是救了你一命,为你证明了清白,你接下来要如何对他呢?」
「他救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影响我的决定...我还是要继续推行削藩之事,限制诸侯王的权力,反正我声名狼藉,就是再背负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又如何呢?」
刘敬摇着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你就安心对付你的诸侯王,豪强就交给我来办吧。」
在这两位取得共识的时候,太尉却上书庙堂,算是对身毒的事情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包括囚禁原先的百乘王,以他的儿子为新的百乘王,对身毒各地诸侯王的册封,对官员们的册封,驻军之事,港口的修建之事,以及通商,朝贡等等。
身毒诸王开始起身前来长安,他们要集体拜见刘长,成为刘长正式册封的大汉外王。大汉从这一年,正式开始了对身毒的治理。
太尉的上书,还是没有什么人敢去反驳的。
只是今日的太尉府内,却有些不同寻常,太尉韩信正在招待客人,自从曲逆侯逝世之后,这还是比较少见的。
这位客人跪坐在一旁,低着头,完全没有身为贵客的气质。
韩信则是坐在上位,吃着茶,询问起了庙堂的事情,这位客人正是大汉太仆,太仆也很纳闷,自己跟太尉几乎没有什么交情,怎么忽然就将自己叫来了呢?这又是询问国事,又是询问家事的...实在令人不安。
虽然心里不安,可太尉问话,还是要认真回答的。
「不敢劳烦太尉关心,小辈们都还好,我那没学问的儿子进了右相府任职,甚至连我那不争气的外孙,这次也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不知太尉有什么吩咐呢?」





家父汉高祖 第680章 太仆
「在身毒设立牧师官?」
「太尉这是何意啊?」
「也不曾听闻身毒有什么牧场或良马.....」
当太仆将太尉的命令带回了太仆府的时候,上下的官员们都表示有些无法理解。
太仆坐在上位,这位月氏出身的外族太仆,如今年纪也过了半百,在大汉可算是位高权重,负责全天下的马政,畜牧业也归他管。大概是因为汉初受够了没有战马的苦头,刘长时期养马成为了天下的共识,在刘长的不懈努力下,庙堂在武威、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朔方等八郡设牧师官,养马三十万匹。
如今的大汉已经不缺战马了,全力以赴可以动员起十万人的骑兵大军,足以横扫天下,当然,也没有什么敌人值得动员这样规模的军队。
同时,畜牧业也在高速发展,畜牧业起初的发展不算顺利,因为过去畜牧业的发展靠祭祀....祭祀需要用到大量的牛羊,庙堂会在各地准备牛羊来准备每年的祭祀。但是在刘长上位后,取缔了一系列的祭祀,「武最余孽」还在天子嘴边,很多提议重启祭祀的人都被冠上这样的罪名,直接流放西北,到现在,也没有什么人再敢谈论祭祀的事情了。
反倒是刘安,趁着刘长不在的时候,偷偷举办了几次春种祭祀和秋收祭祀,使得百官略微心安,看来目前「天子不祭」的可怕局面只是暂时的,等到这位暴君不在了,会有所好转。
取缔祭祀使得畜牧业受到打击,可当商业发展起来后,畜牧业却开始迅速起步,纺织业拉动了整个畜牧业,而民间的富裕情况,使得肉类市场有了更大的缺口,唐国等地区成为了大汉最重要的肉类提供地,畜牧业愈发兴盛,已经成为了大汉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支柱。
马政和牧政的发展,让这位太仆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太仆的背已经有些佝偻,可身材依旧粗壮,留着浓密的胡须,鼻梁挺直,眼神深邃,人高马大的坐在上位,颇有些「月氏大单于」的模样。
太仆是异族出身,可他为人并不粗糙,不是什么塞外莽夫,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黄老大家,他跟刘长算是师出同门,曾跟随盖公学习黄老,对黄老学派有着全新的研究,大概是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黄老学派里的很多思想,在他这里总是能得到不同的解释,在黄老内部,也是公认他为黄老大家,有德贤者,地位很高。
刘安跟他的关系非常不错,刘安曾跟着他学《盘盂篇》,直到如今,也时不时来拜访,一起探讨学问。
而在月氏人内部,太仆的地位更是高的无法想象,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这一代的月氏王,月氏王是大汉内部正式册立的封王,但是这个诸侯王有点特殊,没有自己的从属,反而更像是彻侯,在名义上是月氏人的统帅,可在影响力上还是不如这位太仆,太仆就像是月氏族的「不死老祖」,守护本族数年的那种...因为唐国的奇特氛围,月氏人的汉化速度非常快。
经过了几十年的联姻杂居,生活在唐国的这些月氏人,基本看不出与其他百姓的区别,他们开始大量的采用汉名,取字,参与考核等等,南越王赵佗就曾上书告知刘长。
说自己麾下出现了第一个担任县令的月氏人,有生之年能看到生活在塞外的月氏人来南越担任县令,让他感受到了大汉天子的无上仁德,如今大汉的强盛博大,故而上书表明情况。
大汉境内有很多的胡人,在其中最为强盛的就是月氏人了。
比起月氏人,生活在燕国的乌桓人就是反面典型,这群人总是反叛,抗税等等,庙堂里有人说这是燕王养寇自重,为了凸显诸侯王的必要性而针对他们,使得他们叛乱,也有人说是燕王暴虐,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而重税赋,从
而导致这样的局面,不过这样的叛乱在大汉还是小打小闹,引不起任何波澜。
太仆轻轻抚摸着胡须,认真的说道:「太尉既然下了令,不管我们是否知道,都是要遵从的,太尉之才能,不是我们所可以想明白的,他要我们设立新的牧师官,肯定是有着他的道理。」
「从西庭国到孔雀国这段地区,也算是不错的牧场,虽然不如北地等郡,若是在这里设立,那需要得到西庭国的相助,我要给西庭国太仆写信表明情况,你们就先去做好准备吧。」
众人起身,急忙答应。
太仆皱着眉头,隐约有了些自己的猜测,太尉是要让自己委派更多的牧民,占据走廊那一片的牧场,从而加强大汉与身毒的联系吗?
西庭国的太仆是谁来着?
想起来了,是西庭王的舅父窦广国。
这个人还是挺有才能的,是吴王亲自举荐,陛下送去辅佐西庭王的,他应该能与自己配合好。
太仆低着头写起了书信,就在他认真书写的时候,忽然有甲士入内,禀告道:「太仆!太子殿下求见!」
太仆一愣,急忙丢下了手里的笔,「哎,哪有做大臣的让君王求见的道理?快跟着我去拜见殿下!」
当太仆急匆匆的出门拜见的时候,刘安却抢先行礼,两人行了礼,太仆就与太子返回了内屋,刘安看着他案上的笔和墨,「耽误了您的大事,实在是失礼啊。」
「不敢,殿下上坐。」
两人坐下来,简单的寒暄了一番,刘长虽说打压了很多的儒家,可他也重要了不少的儒家,还有法家,提拔的黄老反而不多,刘安则跟他相反,天生就跟黄老这帮人是同伙,太仆也是刘安最先拉拢的大臣,在刘长不在的时日里,太仆帮了大忙,多次帮着刘安打掩护,在朝议时说的其余大臣哑口无言,时人称为能臣。
寒暄了片刻,刘安苦笑着,欲言又止的模样。太仆见状就令官吏们外出,关上了门。
「太仆啊,我并非是有意来叨扰,只是这..阿父又将烫手的事情丢给了我,这件事,我也不好跟外人谈论,只好与您来说。」
太仆跟刘安除了是黄老同道外,还沾点亲,太仆的儿子图唐,迎娶了平阳侯曹窋的小女儿曹姜,这是太子的亲舅父家,按理来说,太仆的儿子图唐还得叫太子为兄长....不过,图唐跟太子不太亲近,他跟太仆不同,这厮自幼生在黄老之家,长大后却开始钻研起儒学,拜了申培为老师,也是浮丘伯的徒孙,先前在太学里跟代王相处的很好,后来进了食货府,有功升迁到廷尉,目前在廷尉担任廷尉史。
当然,刘安这番话,还是有点收人心的意思,太仆笑着回答道:「殿下有什么事,直言无妨。」
「阿父让我来给赵禹案善后,偏偏里头牵扯了太多的人物。」
「我那个傻...咳咳,大汉洨侯吕产,因为赵不害的恳求,居然帮助他偷偷将恶侠给放进了城内...他到现在还以为人家是因为杀了羞辱自己父母的人而受到了通缉,不能进城,只是想进城看一看...还有御史中丞,曲周侯,这位明明知道赵禹的行为,居然还当作不知道,都可以算是同党了,最难办的就是我的兄长齐王了...这人还派了刺客去杀晁错..」
「阿父自己觉得棘手,就让我来操办...可我要怎么办呢?吕产是我的长辈,按着律法,他是应该被处死的,但是...有大母在,谁敢处死他?」
「大母从不偏袒自己的族人,但是偏偏吕产有所不同,他的阿父吕泽,是大母的亲兄长也是大母最为重视的人,大母多次给阿父说,想让阿父追封吕泽为王...吕产是吕泽唯一的子嗣了,难道还能处死他吗??」
「至于曲周侯,他阿
父跟很多人都是至交,如夏侯婴,周勃,灌婴,王恬启,陆贾,柴武,刘敬等人..若是干掉了他,如何面对那一群开国老臣呢??」
「齐王就更麻烦了,那是我的兄长啊...现在各地削藩闹的很凶,要是干掉了他...」刘安满脸的无奈,「阿父这是觉得自己不好出面,就让我来操办啊。」
太仆认真的听着,随即笑了起来,「臣以为,倒也不全是如此。」
「陛下若是有心处置,哪怕是亲如吕产,贵如刘襄名如郦寄,都无法逃脱,定然是要被一并处死的,吕产是吕泽嫡子,那吕台又如何呢?刘襄是陛下犹子,不能杀也能除国,齐王又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至于老臣,陛下就更不在乎了。」
「陛下让殿下来操办这件事,不是要您去杀了他们,是想让您来收复他们啊。」
「当初陛下离开的时候,您得罪了很多大臣,与吕氏族亲的关系也不如陛下那般亲近,这次削藩更是得罪了诸侯王,陛下是要让您重新与他们交好...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殿下可以设宴,召见这些人,我想,殿下麾下肯定也有粗人吧..殿下应该是知道怎么去做的。」
太仆笑呵呵的说着,刘安一愣,随即问道:「阿父让我去处置这些人,我却利用这个来拉拢他们,是否会得罪了阿父呢?」
「若是晁错真的死了,您还要这么做,当然是会彻底激怒陛下,可现在晁错无碍,陛下是个重视当下的人,并不在意您有私心,若是您能将坏事变成好事,他就不会在意,当然,若是您办不好,将坏事变成了更坏的事情,那就不好说了。」
刘安笑了起来,随即摇着头,「我身为阿父的儿子,居然没有您看的通透啊。」太仆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是看不出来吗?
是不能看出来,必须要有个不会被陛下轻易惩罚的人点醒才能看出来吧?不然以太子身边那数千才俊,难道没有一个能看出来的吗?
当然,太仆还是没有点破,有些话,两人心知肚明就好。
太仆跟刘安亲近,也是有些说法的,太仆虽然是外族,但是跟陛下的关系非常好,陛下每次见到太仆,总是以兄弟称之,在私下的宴会里,刘长甚至拉着自己的儿子们,让他们将太仆称仲父...这是多大的恩德啊,反正太仆是感动的,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大汉向来有轻视蛮夷的传统,在大汉,唯一值得重视的外族是匈奴人,其余都被称为杂胡,当然,匈奴人同样如此,这两个都看不起其余杂胡,月氏就是在杂胡的范围内。
尽管他已经官居九卿,甚至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奉常候选,就等着陆贾辞位,担任奉常后就可以看向御史大夫的位置,从御史大夫再看看左右相,可依旧还是有人看不起他。
先前刘长不在的时候,太仆参与朝议,大臣说不过他,就低声说「杂胡无状,不可与之论」。
当然,说这番话的大臣第二天就因为家里私藏甲胄被拉出去弃市了,可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少。
而陛下是唯一不会如此轻视他,还能托付大事的,陛下在离开之前,总共召见了三个人。
吕禄,张不疑,太仆。
太仆只管马政?管皇家的车马,作用可并不少。
也是刘长嘱托他,让他好好帮助这位不成器的太子,他儿子的亲事都是陛下有意而为之的。
在得到太仆的「指点」后,刘安看起来反而惬意了很多,他也不再说这些政务,反而是再度聊起了家常。
聊了许久,刘安起身告辞,太仆则是继续写完了自己的文章。
此刻,,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太仆却没有急着休息,反而是令人准备马车,离开了家。
太仆的目的是北军的
校场。
周亚夫此刻担任这里的主将,得知太仆前来,上上下下都很客气,战马对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犒赏三军也离不开太仆,纵然是傲如周亚夫,对太仆也是客客气气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热情,负责后勤的人都不能得罪啊,一旦行军,牛羊反而是最好的物资,战马更是重中之重,将军们哪敢对负责这两个东西的大臣无礼呢?
太仆前来,就是给周亚夫带来了些犒赏品,以天子之名义,分发些肉食。
「有劳太仆了...这些时日里,北军全力操练,肉类从不缺乏,这都是因为您的功劳啊..」
「不,是陛下重视你们,特意交代,让我不能缺了你们的肉食战马,我只是奉陛下的命令而行事,不必多礼。」
「那也还是您的功劳啊。」
周亚夫说着,笑了笑,说道:「您在这里稍等,我出去清点下近期内的耗费...
他又看着身后的军侯说道:「你在这里保护太仆!」年轻的军侯急忙称唯。
周亚夫刚离开,太仆就急忙看向了那年轻的军侯,急忙从衣袖里掏出了几块零嘴,笑呵呵的就递给了那年轻人。
「继...来,我特意给你带的,都是唐国那边送来的零嘴..快吃!」王继目不斜视,「太仆!末将正在...」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嘴里就被塞了一块零嘴。
王继嘟着嘴巴,犹如一只松鼠,瞪着当朝太仆,眼里既是惊愕又是些委屈和愤怒。「大父!!你怎么又来了!!」
「我不是说了吗,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凭借着自己的骑射本事进了北军,他人若是知道,岂不是要说我是凭借了太仆的权势?」
太仆不管这个,又掏出了零嘴,「你放心吧,别人不会知道的,快吃吧,等会你家将军就要回来了!」
「大父!我已经十八岁了!不,十九岁了!您...」王继气的险些跳了起来。
「你的军功卓著,就是知道了,谁又敢说你是凭借我来担任这样的位置呢?你家将军还是周勃的儿子呢,有人说他是凭借家世当的将军吗?休要胡思乱想!」
王继只能麻木的直视前方,任由太仆将零嘴一块又一块的塞进他的嘴里。周亚夫在帐外清了清嗓子,随即走了进来。
太仆笑呵呵的,还是方才的样子,一旁的军侯脸颊圆滚滚的,周亚夫强忍着不去盯那他的脸,「太仆,事情都办妥了,您跟着去看看?」
「好,好,那我回去了啊。」
太仆说着,跟着周亚夫离开了这里,王继则是怒气冲冲的走回了自家的营帐。
刚刚回来,就是几个甲士起身迎接,他们看着王继的脸,看了片刻,随即有人开口问道:「军侯?太仆来了?」
「我不知道!」
军侯虽然有军功,英勇善战,但是毕竟年轻,这些甲士们跟他相处的还是不错,没有太多上下之别,平日里就跟好友一般,有甲士忍不住说道:「自从军侯来到北军之后,我们这牛羊肉的供应量乃是直线上升啊...」
「谣言,这都是谣言!」
「我能当上军侯,是因为我骑射了得,我舅父就是个寻常的军侯!!」王继坚决的说道。
甲士深以为然,点着头,随后指了指自己的嘴角。王继急忙擦了擦嘴巴,然后再次说道:
「我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太仆!!」




家父汉高祖 第681章 无以类父,类父则亡
夜半,而平阳侯府内,灯火通明。
有甲士站在门口,层层守卫,沿路都能看到甲士的踪影。
屋内更是有三人,全副武装,披坚执锐,贴着墙壁站立着,目光却死死盯着那几个赴宴饮酒的人。
宴席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四位。
平阳侯子曹奇坐在主位,看起来颇有些忐忑不安,本来这位置压根就轮不到他来坐的,奈何,平阳侯曹密已经病重,从身毒返回之后,他就一直在府内养病,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本来就年迈,又在途中染了病,这主人只能是由他来坐,偏偏曹奇这个人没什么才能,更没有什么胆魄,连治家的本事都没有多少,弄得曹府乌烟瘴气的,险些就变成了晁错的重点打击对象。
今日,他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贵人的嘱托。
本来贵人所邀请的是他阿父,奈何,曹密实在走不动,只好由他来代替。而坐在他身边,满脸肃穆的,也就是贵客刘安。
在刘安的对面,也坐着两位大人物,其中一人是曲周侯郦寄,一人是皇亲吕产。
三人坐在下方,让曹奇更是不安,他几次想要起身,让刘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奈何,刘安却不许,以私宴为名,让他坐在主家位,曹奇并不知道刘安为什么要设宴,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甲士前来,这一切都让这位不再年轻的纨绔子弟心惊胆战。
郦寄和吕产的脸上也没有多少笑容。
这两人彼此有些不和,当初郦寄是因为在庙堂公然反对吕家人的行为,被「流放」到唐国,在那边混了点军功,随即再次返回庙堂,可他跟吕家人的关系却已经是不可磨合了,吕家人都不太喜欢他。
他刚回来不久,就再次与吕家爆发了冲突,而吕家显然是低估了御史府的能力,郦寄以打击豪强的名义,重创了吕家众人,后来更是引发了吕家人刺杀晁错的事件,晁错直接下场,大杀四方。
吕家实在太庞大,在当下被称为仲姓大族,是刘姓以外的第二大豪族。
吕产笑呵呵的前来,在看到了这位曲周侯后,脸色大变,就板着脸,不再言语。郦寄倒是无碍,只是看起来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宴席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异常的寂静,四个人都没有开口,案上的酒肉也没有人去动,实在浪费。
曹奇鼓起了勇气,笑着开口说道:「太子殿下...这若是再不吃,可就要凉了。」「是啊...主家可先动箸。」
「啊,太子殿下在这里,哪里轮得到我先呢?」
「今日乃是私宴,没有什么太子,只论私情,您是我的兄长,自然要先食。」曹奇看向了吕产,「还是请君侯先食!」
吕产也不客气,直接开吃。
「安啊,你设家宴,何必要叫来外人呢?」吕产边吃边说道,矛头对准了郦寄。
郦寄冷笑着,忍不住挖苦道:「身为外人尚且知道为君王事,身为皇亲又当如何呢?不过是抢占豪夺,欺压无辜...」
吕产勃然大怒,猛地握住了腰间的剑柄,怒目而视。
郦寄半点不惧,冷笑着说道:「吕公的剑用来吓唬那些底层百姓还可以,可若是吓唬御史府官员,那可就不太行了...就您手里的这种剑,我不知已经折断了多少!!」
「你个犬...」「好了。」
刘安开口劝住了两人,曹奇也急忙说道:「洨侯与曲周侯都是国之贤良,何必如此呢?今日我府内设宴,还望看在我的薄面上,勿要伤了和气啊。」
两人闭口不言。
刘安却笑了起来,「国之贤良啊...」
吕产听出了刘安言语里的嘲讽之意,顿时不悦,也不再称安,直接质问
道:「殿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特意将我们叫来羞辱吗?」
郦寄看了看远处那些甲士,又看着隔壁那三位舍人,冷笑着说道:「吕公还没有看出来吗?这宴会,就是我们俩人的送行宴啊...外有五六十位甲士镇守,这里头的三位,剧孟,张夫,程不识,都是殿下麾下的豪勇之士,你还在这里想着什么羞辱?吃你的吧!」
郦寄说着,直接埋头吃了起来。
吕产却脸色大变,他看着身边的那三人,「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是来保护...」曹奇的眼神里也满是惊惧,看着一旁的刘安,哆嗦着问道:「殿下...您这是...」
看着面前神色不同的三人,刘安笑着吩咐他们吃饭,可吕产和曹奇哪里还有吃饭的心情,看着那脸色狰狞的三个人,这两人是愈发的害怕。
「安...」吕产再次开口。
刘安皱起了眉头,「赵禹的案件,你们俩是知道的吧?」
正在吃饭的郦寄浑身一颤,随即再次低着头吃饭,吕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自然是知道的,不是已经结案了吗?」
「是啊,王恬启那边是结案了,但是呢,阿父却觉得这里头有蹊跷...比如说,赵禹在御史府内也并非是官员,只是晁错的属吏而已,怎么可以做出这般大事来,而没有惊动任何人?那个游侠为何没有任何进城的记录?」
1...452453454455456...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