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魅之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休斯顿
真的没有!霍青燕已经睁大眼睛,她不明白任小玲的实际意思。
恩……任小玲眼珠向上转了转,看来真的是这个样子!
第二天,警局的宽敞的客厅里,后面坐着矫亦珊的父母,他们被要求只能静静地听着,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随意发出声音。前面摆着并在一起的几张长桌,里面坐着几名警员,陈局长坐在中间,小王负责作笔录。任小玲和霍青燕坐在陈局长旁边,桌面上放着一个空的包裹,还摆着玩具熊、洋娃娃、《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笔记本和几页散放的稿子。任小玲低头看了看手里握着的翡翠坠子,光泽很好,做工精细。
客厅的门响了几声,然后警员小李带进两个人,一个是王潇潇,另一个是她的妈妈。王潇潇的妈妈身材略胖,头发盘在后面。小李安排她们坐在众人对面,然后自己站在旁边。
陈局长看了看任小玲,任小玲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讲道:
这次的案件充满悲情。清朝雍正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因为文字狱被处斩,他留下了一块划着‘狴’字的翡翠坠子,由他的一个矫姓家仆带回了苏州。好景不长,矫家全家被知县处斩,只有小儿子凭借武艺逃脱。后来,矫家小儿子定下遗愿,希望他的后人一直佩带这块坠子,以示对徐骏老爷的忠心。坠子传到了矫亦珊这一代,村子里一直有人想抢夺这块坠子,我想原因应该还是和历史渊源有关。矫家对坠子保护得很好,直到矫亦珊来到城里读高中,住在学校里,这时坠子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危机。一个矫亦珊的同班同学一直想着各种手段,直到一年级的下学期,她想到了用新坠子换旧坠子的方法,她利用了一个单纯的同学,但是没有成功。矫亦珊早就察觉到有人觊觎她的坠子,她不能把坠子的秘密直接告诉别人,于是借写文章的机会暗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她虚幻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很像一个童话世界,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她希望社会中没有纠葛,没有烦恼,特别提到了告密的事情,暗含了她对当年劣绅向知县对坠子一事告密的无奈,她希望悲剧不要发生,所以她在文章中总是让事情以最大限度的愉悦结束。她写了交换硬币的故事,暗示有人要交换她的坠子,她写到稻草人提着玩具熊转了一个弯,手里的的硬币就不见了,暗示她把坠子藏在了玩具熊里,她在玩具熊的背上剪了一个口子,把坠子放进去,然后把薄布缝好,用绒毛挡住。夜里,每到凌晨2点左右的时候宿舍楼中都会传出脚步声,是王潇潇从四楼自己的寝室里出来,她住靠近门的床位,她悄悄出来,多数时候不会被人发现,偶尔被室友看见,会以为她去洗手间。王潇潇夜里出来的目的:一是到楼顶布置现场,当然要先把顶梯上面的锁头弄断;二是到一楼水房中把一间窗户前的四根铁栏卸下,再把窗户上的月牙形窗锁弄断,这样便于她在案发时进入宿舍楼;三是制造一种由脚步声和推门声组成的暗号,她没有推矫亦珊寝室的房门,而是去推斜对面的葛艳寝室的房门,为了避免一点嫌疑,其实脚步声是有意作出来的,如果走得非常轻的话,虽然宿舍楼里很静,但是睡熟的学生们是听不到的,她用寄信的方式传给矫亦珊几页稿子,上面暗示脚步声和敲门声是催促她交出坠子,如果不交的话后果会很严重,还约定她们上周六中午在矫亦珊的寝室里见面。上周六的中午,矫亦珊先回到了寝室,王潇潇绕到校外,从一楼水房的窗户跳进了宿舍楼,找到矫亦珊,她们一起到了楼顶,王潇潇给矫亦珊灌了毒药,这种毒药含有氢氰化物。事后,王潇潇从矫亦珊的身上取了钥匙,回到矫亦珊的寝室,把柜门打开,熟练地把矫亦珊的笔记本中只写了半本的内容剪下来,粘在预备好的另一个笔记本的前半部分,她有过演练,所以做这些工作用的时间不长。另一个笔记本中的后半部分是王潇潇写的,里面在暗示矫亦珊不堪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服毒自尽,她显然是想误导矫亦珊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观点在警局那里很有分量。
任小玲结束了这段冗长的讲话,微微喘了几口气。
陈局长道:凶手确实是王潇潇,刚才已经见过证人。
都怪我和她爸爸,是我们从小给她灌输了一种不择手段的思想,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翡翠坠子。王潇潇的妈妈眼里含满了泪水,说道,当年,翡翠坠子案被平冤,知县被罢官,他一气之下竟赴了黄泉,临终前让家人谨记,一定要夺到翡翠坠子,否则他死不瞑目,变成厉鬼也不会让后代安宁。潇潇的爸爸就是知县的直系后代,他很忌惮祖先的话,一直很惶恐,想夺到坠子,好安心地过日子。这样,我们一家搬到了村里,我有意和矫家套关系,就是想了解他们的事情。矫家大女儿佩带坠子到城里读高中,我们的机会来了,潇潇也去了那所学校,……
王潇潇低下了头,其实我是不想看到父母每天诚惶诚恐的样子,又没有其他方法从矫亦珊手里夺到坠子。上周六中午,我到了矫亦珊的寝室里,她看到我时非常吃惊,我和她说,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不再觊觎她的坠子,就是她喝了我拿出来的一瓶药。我们来到楼顶,没想到,她真的把药喝了,那是我配置的毒药,没几分钟药性就发作了,她很快倒在地上,我把她推在木牌前,打开挂在她脖子上的坠子的外壳,竟发现里面是空的,我知道自己终究还是失败了,只能把自己的计划接着完成,我从她的衣兜里掏出钥匙,又回到她的寝室,……
听到这里,厅中众人脸上皆露出了一丝悲情。





魅之患 第35章
任小玲微微叹了一口气,低声自语道:好一个贪心的知县,竟这样残害了自己的后人!乡下人的迷信思想……也是造成悲剧的一个根源……
苏州的气候,本是温暖、潮湿,因其受季风影响,夏季会很长,以至高温、多雨成为这个季节的天气特点。然而,这是个晴朗的夏日,一直到了下午2点,天空还没有飘过半滴雨点。在苏州郊区一处自然景物区,这里虽然属于国家3a级旅游区,但是算不上名胜,也算不上古迹,至多只是一个供游人们徘徊消遣的清新典雅的风景区罢了。
别看这里地处偏僻,不那么知名,然而像这样山中有林,林中有庙,林中、庙中又保存了那么多佛家经典碑文、石像,凝聚了那么浓厚的佛家气息的风景区,其实并不多见,很多佛庙风景区都只是班门弄斧、刹有其事而已。
山麓下,有一条通往山门的路;这条山路正通到半山腰,那云气飘渺之处。凡上山,必走这条路。在山脚下,山路的起始处,正有两个女孩子,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在亲密地交谈着。
你了解的真不少呢,小青。我是听说过这处风景区的,应该是叫做金陀山--山--我还是觉得叫做金陀寺,读起来更顺口。我想,可能正因为这山麓中有庙,所以在取名时才加上了一个‘陀’字。
恩,我也这么想,珊珊。
说话的女孩子是霍青燕,是个活泼开朗、爱时尚、喜欢打扮的女孩子。她面容细腻,五官动人,一头栗色柔发经过自然梳理一般顺着脖子两侧搭下来,额上头帘多数梳向一边,别在上面的发卡上嵌着生动的饰物;她肩上坠着一对耳环,细环长坠的样式;她穿一件浅红色短袖衬衫,细致精巧的做工能完好地体现她瘦削、娇柔的身材;她胸前挂着坠子,上面带着那种小巧精致的、女孩子们都喜欢的形状;她的沿膝盖带花边的裙子和并不明显的高高的丝袜,合在她整身的装束中显得再合适不过了。
小青是我们学校地理系的才女,这市内,哪怕是国内,哪有我们的小青不了解的名胜古迹呢?假期临时导游的工作是非我们的小青莫属的了。
这个女孩子叫李珊珊,她170公分的身材和霍青燕163公分的身材走在一起还是能明显看出身高上的差距,当李珊珊的整齐的短发能绑起一个辫子的时候,她会毫不思考地把头发用细皮绳绑起来,像小尾巴一样垂在头后面,她的朋友任小玲和她走在一起的时候会偶尔俏皮地摸一下。李珊珊这个女孩子够规矩了,着装朴素,从来不化妆化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痕迹。她是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是很多学生望尘莫及的,她还有丰富的学识,卓越的内在涵养,……任小玲总是把她当成最可靠的朋友,做什么事情都让她跟在身旁,作自己的同伴。
珊珊不也是利用假期给小孩子们补课吗?姗姗学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才比不得呢!
她们一直向山脚那边走,霍青燕边走边说。
天气晴朗,带来的是炎热干燥。远远望去,金陀山上树林成群,一片接一片的,林间少有的空隙也被树荫蔗住了本来面目,葱绿色夹杂灰蒙的色调让人看了能产生一种健康、和谐的美感。树丛间常挂着雨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暖风的吹拂下,偶尔会显出一闪一闪的神采,不注意观察是望不到的。霍青燕习惯性地向山麓间遥望着,这日没有雨滴,却也有还未蒸干的露水。树丛静静的,叶子尽情地吸收着日光,颜色变得格外葱绿。山腰间的云雾渐渐消散,那袅娜盘旋于尘世间的感觉渐渐为一种真实感所取代,让人更清楚地看到了山麓的本来面目。山门正通向一座小庙,红漆金尖宽檐的庙顶赫然在目,门前屋檐下的两跟一样涂了红漆的柱子也看得见。庙门前有一个香坛,仿佛一道道香烟正袅袅升起,也许那仅仅是人的主观想象罢了。山麓间除了林间缝隙,还清晰地出现一些盘旋的山路,山路窄小,远远望去就像缠在山间的异色绒线一般。
从前日到今日这三天是这山里僧人的清修之日,从明天开始旅游区将重新对游客开放,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间风景,而且可以领略到很多佛家文化,所以这里的游客一向络绎不绝。从明天开始我就暂做这里的导游,酬金丰富之外,其中的乐趣更是想都难以想象得到的。霍青燕冲李珊珊作了个鬼脸。
恩--正巧明天我是这里的游客,我可不可以申请加入你的旅行团呢?
那是当然--这边有个佛堂,不知为何用意,不如我们去看看,也领略一下僧人的言语习惯。
山路旁有个小佛堂,房门大敞着,从门外就能看到房中的佛像。霍青燕与李珊珊走到门口,正赶上一个僧人从里面迎出来。那僧人穿一件灰色僧袍,见人过来,单手行李道:施主所为何来?贫僧无为。今日正巧山中清修,还请施主不要前行了!
无为--大师,我们闲游至此,并无他意,不过--我们倒想进屋里看看--霍青燕道。
无为和尚微微一笑,贫僧哪里是大师,只是个小和尚罢了,小和尚来庙里时间尚短,还请施主不要妄语。如果施主想进来坐坐,贫僧当然高兴,只是出家人对尘世毫无兴趣,施主倾诉之尘事,贫僧也只能冷面相对,洗耳恭听了,望施主不要怪罪!
说罢,无为和尚退回门里,闪开道路。
霍青燕和李珊珊踱进屋里,环顾四周,屋内正门相对处有一尊佛像,佛像中正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前有个供桌,桌上摆满了供品,还有个小香炉,里面上着香;屋子两侧却显得空荡。霍青燕一时不知道该向佛祖作什么动作,只是下意识的半低着头,躬了躬身。她随即转过身,对无为和尚说道:
无为--师傅,不知道这处佛堂设立有何用意?
自然是供百姓来这里烧香拜佛,就省去他们上山劳顿了。而且贫僧下山挑水、种菜也方便多了。




魅之患 第36章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不如就此告辞了,我们还没做好烧香的准备……
施主请便!
霍青燕赶紧拉着李珊珊跑出了佛堂,这僧人拗口的话语还真让她们听起来不顺耳。
就此下山吧!明天将会是有意义的一天。李珊珊又回头看了山麓一眼。
然后她们头也不回地顺着山路向来时的方向走去。
昼夜更迭,天幕中再次充满光明的时候,天空中泛着层层白云。时间仅仅经过一夜的流逝,万里晴空便已变成了密布阴云,天际的景象倒也神奇。世间很多事物本就是变化无常的,人们时常体验这种变化,便会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甚至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复杂多变性。
清早,霍青燕在山下的导游团接受了自己一天的任务,又听了旅游区的几名管理人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嘱咐。导游生活对于她来说仅是熟能生巧这么简单,她戴着便携式扩音器,手中握着导游团的小旗帜,一顶小巧的遮阳帽对她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导游团特制的半袖短t恤和大小适合的长裤让她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和凸凹相间的草地、石面上行走自如。
金陀山成为国家规定的旅游区的时间并不早,仅仅在几年以前。这个位于苏州城南集佛庙、山水于一体的风景区一直以它独特的构造和风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说它的构造是指它的地理因素,佛庙、佛堂、佛像等人文因素暂不谈,据说山上的小路多且杂,越往山顶方向路越显得散,上山的路有很多,然而通往何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作为旅游区,山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小路向游客开放,而且其所经过处多余的岔道都被严格限制通过。
这日的金陀山,聚集了大批的游客,不同的旅行团打着颜色和图案各异的旗帜,造成了几近彩旗飘摇的景象。因为管理者有规定,该风景区不得在未经组团的情况下擅自进入,这是防范于未然的措施,所以很多单独或携朋友前来游玩的人都不得不在旅游区的门口和其他人组团,每个旅行团被限定在四十人,由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
霍青燕的旅行团很快组好,她充满青春的笑容给每个成员都带来一份欣喜。一段开场白,语言流畅,声音格外清晰,引得旅行团中一阵拍手叫好声。
她数了数旅行团的人数,轻轻摇起手中的旗帜,转身朝着山门的方向,边走边说:山中道路曲折,诸位可要跟紧脚步啊,千万不要踏错岔路,也不要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对某处景观穷目极观,否则在山中迷路,造成惊慌和不必要的麻烦,可要得不偿失的……
她边走边回头,又时而放慢脚步,旅行团从山下沿着两边长满杂草的小路走进山门,便换了一级连一级的石阶,石阶有百余级。
石阶之上就是佛庙的范围,近看去,这座佛庙既高又宽,尖顶宽檐,檐下有柱。在正门之上,宽檐之下,赫然挂着一块牌匾,里面金底黑字镶着两个大字。
宗--佛。霍青燕轻轻地念道。
不是宗佛,而是佛宗,这是从右向左来念的。在她一旁的李珊珊清楚地听到了她的话,及时更正道。
这庙的名字叫‘佛宗’,还真是奇怪!霍青燕对李珊珊说。
我想是有特定含义吧。李珊珊道。
佛庙前的平台很宽很大,平台上站满了人,游客们都仔细观察着这个看似有些奇特的佛庙。佛庙前有个香坛,里面正燃着佛香,佛香的气味浓浓的,引得人不禁要向其中瞧几眼。
这佛庙终究是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它的构造,而且在于它的气势。这整个金陀山中似乎也存在着诡异,那错综的山路的某处尽头,是否还存在着什么秘密……
霍青燕兴致很高,来金陀山作导游她还是第一次,她小心谨慎地观察着路线图。旅行团从佛庙西南角再次踏上山路,这条山路平缓,但是悠长,斜通向西南方向,由于草木阻碍了视线,他们走出一段距离后顺着山路望去还是望不到尽头……
直到两级台阶的后面赫然树立着一个写着禁止通过的牌子,旅行团才把方向转向正南。他们踏过一片草地,走过十几级残破的台阶,又穿过一处由几块山石罗列而成的狭窄地带,竟到达一尊佛像所在之处。这尊佛像并非刻于石壁之上,而是兀立于山林之中,石佛巍立于莲花日轮座之上,身黑蓝色,头戴五股骷髅冠,发赤上扬,须眉如火,右手持金刚杵,左手忿怒拳印,持金刚钩绳当胸,双足右屈左伸。乍看之下,让人又惊又恐,却忍不住还去观看。
霍青燕在前面停住脚步,上下看了佛像一番,便露出笑容,面对佛像讲解道:这是金刚手菩萨,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金刚手菩萨是密宗八大菩萨之一,又与观音、文殊三尊合为三族姓尊,它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
游客们都细细地听着,仔细地看着。众人之后,一人神情自然,笑容可掬。此人名叫张荇,三十岁左右年纪,穿一身灰色的夏西装。
霍青燕等了几分钟,便领着游客们绕过佛像继续前行。走不出多远,踏过几堆杂石,又有一尊佛像呈现在旅行团的面前。这尊佛像也是突兀的,石佛仍然是危坐于白莲之上,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霍青燕瞧了瞧,又讲解道:这是弥勒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弥勒佛。它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笑容可掬;然而它在金刚界的形象则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民间关于弥勒佛的传说很多,传说五代梁唐时的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常手持锡杖,身背布袋,出入聚落、田野间,遂以为趣。
游客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在一侧的张荇无意中咕噜了一句:能说出这是弥勒菩萨的导游还真没有几个……这恰巧让在他身前的李珊珊听到了,李珊珊正为霍青燕的精彩讲解而连连点头。
绕过第二尊佛像,第三尊佛像又出现在旅行团的面前,这尊佛像依然是兀自独立,下有白莲。石佛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这是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霍青燕毫不停顿地讲解道。
旅行团绕过第三尊佛像,没有看到期待中的第四尊佛像,他们又踏过一些杂石,然后就踏上一条新的山路了。




魅之患 第37章
山上忽然刮起一阵风,接着下起了小雨,游客们早有准备,纷纷撑起雨伞。霍青燕撑起一支塑料伞,她紧紧握住伞柄,生怕雨伞被风刮走似的。李珊珊向山路的两面看了看,她产生了一种感觉,是和她的朋友任小玲在一起时常能感受到的那种感觉,只是她又觉得少了一种安全感--这难道是某种预兆吗?
自然现象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着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代许浑不仅以巧妙的情景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而且以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描写了凭高远望而看到的景色,由此留下了不朽的名句。
这日的金陀山中,游人们观赏到的景色与平时不同,整座山中云雾缭绕,遥望苍穹,金黄色的一角便是太阳,它已经被浮云遮住了大半边脸,浮云渐渐化作雨,时而轻飘飘地,时而倾泻一般地落入山中。风随雨出,山中的风本该比平地间大很多,但是经过山路回荡,山林阻隔,风势却小了很多,柔风细雨,总会带给人美好的心境和无限的遐思。然而这仅仅是海陆风,在这山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风叫做山谷风。在山中,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到了夜晚,风会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
旅行团踏上的山路是东西向的,据导游手中的一张粗略的地图来看,这条山路的西面通向一个山坳,地图上画着标记,那一侧并没有景点,旅行团是不宜到达那里的,所以旅行团只能顺着山路向东行进。
穿过树丛,前面的路突然变得开阔,但是地势呈逐渐增高趋势,也就是上坡。旅行团向前行进了一段路,发现山路又开始向南倾斜,而且倾斜角度越来越大,似乎要到达一个转弯处。
前方在西南方向出现了一个岔路,在岔路不远处有一块巨石,几乎挡住了岔路的去处,一个僧人站在石前,穿着一身青色斜襟的僧袍,正双掌合拢,闭目沉思。
霍青燕停住脚步,向巨石的方向看着,心中充满了好奇。李珊珊在她身旁说道:那个僧人看起来气度不俗,我们不如过去探问一番,也许可以了解到巨石后面的景象。
霍青燕点头同意,然后示意旅行团在路口处稍作停留。她和李珊珊一起走过岔路,走到僧人身前。那僧人还是作双掌合拢,闭目冥想状,仿佛睡着一样。霍青燕看了看李珊珊,又思索了一下是不是要打扰眼前的僧人。而她想好措辞,正要开口说话之际,忽然听到那僧人首先说出的话语:施主是想问石头后面的景象吗?
霍青燕顿时满脸惊愕,但转念一想,想必是大师武艺达到一定境界,未睁眼却已意识到身前有人。霍青燕回僧人道:这位大师,正让您猜准了,我是这个旅行团的导游,路过这里,见您在此,后有巨石,不觉兴致高涨,于是过来搭讪。
阿弥陀佛,贫僧觉远,一天之中不知有多少像施主一样的人过来与贫僧搭讪……觉远大师看上去已过不惑之年,他一动不动,面色沉静,话音虽小却高亢有力,让人听得很清楚。
这是因为我们都觉得大师气度不俗,静立于此也许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可以讲授给我们。霍青燕说。
施主的夸赞,真让贫僧听起来不适,不过无妨,既然施主想说,贫僧自然听受。这山中本就支离破碎,再加上每日都有那么多游人经过,贫僧既无安定的居所,整日立在林中石前也就不足为怪了。觉远大师依然闭着双眼,一动不动,竟如活塑像一般。
既然与人谈话,觉远大师为什么不睁眼看看眼前的人呢?
出家人已看破尘间之事,眼前的人、眼前的景,看到与看不到又有什么关系!
那么请问觉远大师这石后的景象--
施主若想了解,一看便知。
听到这里,霍青燕与李珊珊便不再打扰大师,从巨石的边缘侧身挤了过去。
1...910111213...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