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魅之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休斯顿
巨石后面还有些碎石,然后是几尊佛像,皆坐白莲之上,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
从形态来看这便是罗汉像,李珊珊向四周观望了一番,说,罗汉像值得观看之处其中之一就是手印,就这几尊而言,细看之下有的双手十指紧扣,食指伸出相接,有的屈手上举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心向外,而有的则手自然向下,指端下垂,手掌向外,……
但是从这几尊罗汉像相互间的距离来看,似乎这里应该不仅仅有这几尊罗汉像才对,难道这里曾遭到破坏?难怪刚才觉远大师用了支离破碎这样的形容词。霍青燕说。
也许吧,不过从这周围长满的杂草来看,这里应该很久没有人动过了。
看来这金陀山中除了有庙还有不少佛像,这山上的多数僧人也绝非一些佛法浅薄的小和尚,看来这山上的佛教气氛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浓得多。
是这样的。我们还是赶紧回到旅行团那里吧,以免游客们等久了会着急!
说到这里,她们又返身从巨石的边缘挤了回去。旅行团的人依旧站在路口,没有任何动静。
雨点渐渐变得稀疏了,风也变得柔细了很多。旅行团依旧沿着那条悠长的山路前进,只是山路的形状由弯曲开始变成盘旋,这是条上山的路。霍青燕走在前面,她早已收起了雨伞,一只手举着导游团的旗帜,另一只手握着地图,边走边看。
山路是盘旋的,而山峰并不显得特别陡峭,这也加长了山路的距离。旅行团一路上看见不少可以下山的路,也看见一些坡度更大的上山的路,这些都是盘山路中的岔路。在金陀山的盘山路中除了能通向个别景点的岔路,其他的岔路都是禁止通过的。旅行团绕着盘山路前进,渐渐地不易辨清方向。一路上,霍青燕一直给游客们讲着各种传说,甚至趣事,与佛有关的,或者与山有关的,路过一些树丛的时候她也不忘给游客们讲一讲平时不易见到的花花树树。旅行团不知走了多远,期间遇到了不少从山上返下来的其他旅行团,看起来都是走到半路就下山的。山路侧面有一个菜园,霍青燕向那边望了望,寻思过去要点水喝也好,便带着旅行团,从岔路登了上去。
菜园面积不算大,用一圈矮栅栏围着。园中有个小和尚正在浇水,他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一副规规矩矩的样子。霍青燕和李珊珊站在一扇可以打开的栅栏外面,等待主人允许,她们才会进去。小和尚已经注意到了她们,待浇完剩下的半桶水,便走到栅栏前,恭恭敬敬地说道:贫僧无心。二位施主,不知有何赐教?
无心--师傅,我是旅行团的导游,路过这里,天气炎热,我们想要点水喝。霍青燕道。





魅之患 第38章
水,桶里倒是有的,只是这是山下泉中的水,不能饮用,如果施主执意要喝的话,贫僧也不会阻拦。无心和尚面色沉静,处事泰然,倒是像极了觉远大师。
感谢师傅提醒,看来这桶中之水,我们是饮用不得的了。
哦,对了,有件事情。刚才也有位姑娘,来到这里与贫僧搭讪一番,然后问东问西的,最后留下一些饮用水,说如果有和她年龄相仿的两位姑娘路过这里,让贫僧把这些水提供给她们和旅行团里的人。水是用罐子盛起来的,就在菜园这边的角上。说着,他指了指菜园边的一个角落。
她们自是一阵欢喜,于是告别了无心和尚,走到栅栏一角,果然发现了那个盛满水的罐子,旁边还有几个可以盛水的小碗。李珊珊低语道:是小玲,她先我们一步到达这里了。只是我还是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和我们分开走。
因为脱离了我们,她可以行动更方便。霍青燕道。
不过离开了她我总是心里不安。
不想那么多了,先解了口渴之急吧。
霍青燕回身挥舞了几下旗帜,让旅行团的人一起上来,然后她抢先舀了几碗水,大口喝了进去。李珊珊早已口渴难耐,便也不相让,用碗舀了水喝起来,待她们都几乎要喝饱了,旅行团的人才纷纷登上来,抢起手中的碗舀起水来喝,有的人则舀了水灌进自己包中的塑料瓶子里。
时间到了中午,旅行团在菜园栅栏外作了短暂的休息,然后继续绕着盘山路向山顶前进。走不出多远,山路旁又出现了一座亭子,尖顶陡蓬,四面各有一柱支撑,仅从外观来看,亭子显得格外陈旧,似乎修建有一些年头了。亭中有一个僧人,穿一件青色僧袍,正用手指一颗一颗地捻着胸前的佛串上的佛珠。
霍青燕自然免不了上前与僧人搭讪:不知这位大师怎么称呼?
贫僧觉明。
觉明大师久立于此,不会因这一组接一组经过的游人们产生喧闹之感吗?
施主所说有理,出家人最喜清净,然清净之于心,非凡尘所能席扰。净土本在于心,凡修于心者,才能功德无量!
觉明大师所说在理,看来这佛法高深,非常人能想象得到。
不尽然,也有像你这般年纪的姑娘家,只留露几点言语,便让贫僧感到豁然开朗,万事万物皆因缘所致。
是这样,大师的话倒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了,那我这就告辞了。
施主请便!
旅行团继续绕着盘山路行进,又走了一段距离,盘山路似乎到了尽头,前面是一片树林,也许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旅行团在树林边稍作休息,然后趁天色还早转进了树林。一旦进入树林,就很难辨别方向,旅行团不知从哪边走出了树林,走上一条两侧堆着些杂石的山路,走不出多远,前面的地势逐渐降低,霍青燕发现这并不是上山的路,于是旅行团又沿着山路返回了树林。再次进入树林,旅行团更难以辨别方向,他们只能寻着同一个方向走,渐渐地前面又出现了山路,但是依然不是来时的盘山路。霍青燕急忙与李珊珊商量对策,她们决定顺着眼前这条路向前走走,说不定能遇上僧人。
这条山路显得狭窄而悠长,先是上坡,然后变得平缓,进而又逐渐让人感到是在下坡。走了一段路,旅行团没有遇见任何人,时间已经是下午,霍青燕认为不能再向前进了,于是她向旅行团的人作了简单的解释,便要求他们转过身,向来时的方向返回。
旅行团在山中找不到来时的路径,这也算得上迷路吧,毕竟如果天色黑下来,山中说不定会出现猛兽--霍青燕这时走在旅行团的后面,她心里慌慌的,她一只手按着胸口,努力使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山路越是悠远越会显得宁静,尤其是山高处。旅行团所行处,渐渐又起了风,风穿过林间缝隙,发出一种呼啸般的声音,这又引起人的焦虑不安,甚至有些心惊胆战。旅行团的人开始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这是个不好的兆头--霍青燕双手抱住肩膀,她的神经要崩溃了,这倒霉的旅行,这倒霉的差事,她本来打算在市内一个自己熟悉的风景区里当导游,以度过暑假生活,都是她的朋友任小玲硬拉她来这里的,她对金陀山并不熟悉,而执着地带领旅行团登上山顶,也许这是一种逞能,可是她的朋友既然已经出现在山中,此时又躲在什么地方呢?
忽然间,旅行团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停下了脚步,排在最后的霍青燕心里犯着嘀咕,她不知道前面出现了什么状况,然而她能清晰地听到山路中的脚步声,在身后,不,是在旅行团的前面,是前面出现了什么人,所以旅行团才停住了脚步。霍青燕的双手捂住胸口,她很担心前面的人的身份--只一瞬间,旅行团的人像收到某种指令似的,依次向两边散开,也许他们并不认识眼前的人。
对面的人终于出现在霍青燕的眼前,霍青燕真想一把抱住她!来人穿一身轻便的青衫长裤,身材不高,有些瘦小,留一条长辫子搭在身前,正是任小玲。她看到霍青燕,渐渐露出了笑容,小青,天色不早了,这山顶本很隐蔽,有些事不必追求得过于执着,你在之前已经遗漏了很多细节,比如旅行团的人数,是否与出发前一致?这金陀山中隐藏着很多奥秘,很多事情正在发生,而你却不知道,这样一味蛮行--有违做导游的原则。
霍青燕本是一阵欣喜,听了这番话,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按照一行两人大致数了下旅行团的人数,还真的不足出发前的四十了!
一共只有三十七人了,真是奇怪,难道有三个人在上山的途中迷路了?霍青燕有些迷惑地说道。
这一点嘛,我们边下山边说。天色不早了,我们要把游客们安全地送回去。说着,她示意在她身后走来的两位警局里同志在前面领路,带着旅行团按照上山时的路返下山去。
任小玲和霍青燕走在后面,她们边走边聊。
照你所说,在途中迷路是有可能的,但是据警局王队长的观察,这三个人是自己离开旅行团的。任小玲抚着长辫子,说。




魅之患 第39章
自己离开?王队长?霍青燕睁大了眼睛。
其实警局的王队长一直跟在旅行团的后面,否则我怎么会在这里找到你们?王队长见你们进入了树林,感到你们会迷路,便让人将消息传给了我,当我赶到这里的时候,他又说你们从一条下山的路返回了树林,却又进入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我想没有走下去是正确的选择。说最后一句话时任小玲显出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队长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们呢?
因为我担心你们呀!我和警局里的人来这里已经几天了,一直在山上转,为的是弄清山上的全貌。
弄清全貌?警局里的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因为有僧人报案,丢了卷经书。
丢了经书?素闻出家人已了却尘事,为何遇到事情又会找到警局?
起初陈局长也觉得很奇怪,尤其是丢了经书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僧人们自家的事情。陈局长将此事告之于我,我倒觉得应该到这金陀山走一趟,按照逆向思维,也许这些僧人丢失的是一卷不同寻常的经书,或者丢失经书的背后又隐藏着其他秘密,总之僧人要警局里的人到山里来必定是有难题需要解决。
小玲,你的这种想法是值得赞成的!
来到山中之后我发现很多地方不同凡响,于是我们找到了报案的僧人……
然后怎样?
他只是请求警局的人帮忙找那卷经书,不过我觉得--先不说这个,我们谈一谈失踪的三个人的情况。据王队长讲述,第一个离开旅行团的人在踏上盘山路伊始就朝反方向而去,另两个离开的人是见到凉亭处的觉明大师后才从岔路离开的。
他们一行人返到盘山路菜园时,在前的两名警员交流了一下,然后由警员小李带着旅行团的其他人继续下山,而警员小王则与任小玲、李珊珊、霍青燕一起绕过菜园向山林中深邃处行进。
小王边走边道:今天在这山中有很多局里的同志在放哨,根据前面有同志传递的消息,一部分游客脱离旅行团后向菜园后面的一片林间空地方向聚集,游客是来自不同旅行团的,去林间空地也是采用不同的路径。
这山中道路错综复杂,相通之处很多。那些游客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不是出于某种计划就是受了某种诱惑,我倾向于前者。任小玲道。
这山中的和尚都怪怪的,不知道这山中究竟发生着什么事情……小王道。
这树林中看似深邃,然而他们四人走了不一会,竟能听到前面传来的打斗的声音,他们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这就是那片林间空地。
空地中正有一群人打作一团,其中多数人竟是游客装扮。中间有一着青袍的僧人,正是觉远大师,他手中使一跟齐眉棍,正前后左右,翻身跳跃,来回应付着准备冲进身前的人。周围一群人倒是赤手空拳,只是个个如遇死敌一般,见隙就想冲入阵中心。在这群人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僧人,也是穿着青色的僧袍,正是觉明大师。
林边四人只在一旁观看,时而忍不住低语。
奇怪,觉远大师有难,觉明大师为何不出手帮忙?霍青燕道。
也许他们是对立方。李珊珊道。
是觉明大师念师兄弟之情才不忍出手。任小玲道。
只是他们师兄弟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李珊珊道。
觉远大师周围的这群人应该就是今天来山里的游客,没想到他们武艺这么好,原来他们来山中是为了找觉远大师寻仇的!霍青燕道。
这些决不是一般的游客,他们的真正身份是什么?看起来他们是和觉明大师同一阵营的,那么主要矛盾还是在觉明与觉远两位大师之间。任小玲道。
空地中的武艺较量始终没有减缓的趋势。觉远大师以一人敌数人足见其武艺的精湛。他一跟齐眉棍挥舞在手,时而面对单个对手轻撩,拨刺,时而又面对几个对手连劈带扫,甚至乱棍猛击,这些招式交替变化,使对手防不胜防。而其周围一帮人虽然基本拳法运用合理,扎实有力,却始终找不到觉远大师的破绽。
然而事情的进展往往无法预料,空地中双方激战正酣,忽有一人从一侧的林中出现,这人年已七旬,胡须花白,身披一件若青色袈裟。甫一出现,便喝止了这场争斗。只是众人皆不服气。
方丈,今日我与众俗家师兄弟定要与觉远师兄作个了断!觉明大师单手放胸前作礼,道。
觉明,你们是同门师兄弟,何要斗个你死我活?方丈道。
回方丈,觉远师兄偷了寺中的真经,本来他归还即可,我们也不再追究,只是他抵死不认!
我哪里有偷真经,无非是你杜撰其事,想借机除掉我!觉远大师斥责道。
无为明明看见经书就在你房间的桌子上,这还能有假?觉明大师丝毫不示弱。
在贫僧桌上就一定是贫僧偷的,哪有这样的道理?
那你倒是说说经书在你桌上是怎么一回事,如今经书又落到哪里,而你又说不出,所以明明是你在狡辩!
好啦!出家人不该看重凡事凡物,你们如今成何体统,想犯嗔戒不成?方丈道。
只是,这真经--觉明大师道。
休再提起!觉明,罚你抄一百遍的《弥陀经》;觉远,罚你一年挑水种菜。此事就此作罢!
不想这金陀山看似清远,实则并不清净,这本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却为出家人自身争斗所扰,惜哉!怪哉!
一场龙争虎斗最后悄无声息地结束。众位俗家弟子依次在方丈面前作礼,然后面无表情地离去。觉明大师手里捻着佛珠,口中默念着佛经,以化解心中的忿忿之气。觉远大师将齐眉棍戳在地上,闭目单手作礼。方丈与众俗家弟子一一还礼,时而想嘱咐几句,却未说出口。俗家弟子走得差不多了,方丈长吸了一口气,然后抬起头,正望见对面林边的四人,方丈露出吃惊的神情,随即面色又归于平静,用手捋了捋胡须。
仅过了片刻,山中钟声连续响起,在思想上刚刚转入休顿状态的僧人们马上为这钟声提起了神,如梦初醒般。方丈片刻不留,转身闪入山林,觉明大师把佛珠按在胸前,觉远大师提起齐眉棍,他们二人紧随方丈身后,那几个还未来得急走开的俗家弟子也丝毫不怠,快步走入树林。
对面林边四人觉得奇怪,低声讨论起来。
刚刚平静的态势似乎又变得紧张了。警员小王道。




魅之患 第40章
山中钟声响起,意味着众僧集合,是山里发生了紧急状况。李珊珊道。
会不会是哪里又发生了争斗?霍青燕道。
争斗只针对觉远大师,这个时候钟声响起,似乎是发生了更紧急的情况。任小玲道。
我们也过去看看吧,陈局长此刻也在山中,也许我们会遇到他。小王道。
林间阴暗,地广人疏,我们留在这里也无意义。李珊珊道。
刚才这山中的方丈看到我们时无意中流露出一种表情,很吃惊的样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霍青燕道。
看到了,看来报案并不是方丈的意思,报案人是觉明大师。任小玲道。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寻着刚才钟声传来的方向去见众僧人吧。小王道。
说罢,小王走在前,三个女孩子走在后,他们穿过空地,按照刚刚方丈和几位师傅行走的方向又转入了树林。这林中生长的是榉树,属于大叶榉,树干高大挺拔,叶片较大,枝小且密布柔毛。人在榉树林中行走极易感到阴暗,甚至渐生恐惧,幸亏小王对这山中地形已然熟悉,他们没多一会便走出了榉树林。
这条路是东西向的,我们如今是沿着山坡横向移动,处于上下两层盘山路之间,所以并没有登山,也没有下山。穿过这片草地,就应该到佛钟所在的地点了,僧人们应该是在那里集合。小王边走边回头说道。
是的。这山中没有悬崖峭壁,任何道路都是可以开辟出来的,不过有些树林深处,是没有人愿意去的。任小玲道。
穿过草地,他们远远望到一鼎佛钟,有一人多高,矗立在一个山坡之上,佛钟前整齐地站着几排僧人,还有些俗家弟子。方丈立于队列之前,正听着一个小和尚对他耳语,旋即露出惊讶的表情,他对众弟子吩咐了一番,然后领头向身后的一条小路走去。
在一边观看的四人正要赶上去,忽然有一人从后面将他们叫住,正是陈局长,他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陈局长几步赶上前面的人,说道:刚才在路上撞上一个小和尚,据说这山中发生了命案!
命案?在哪里,我们要马上赶过去。任小玲道。
在一个佛堂,就在前面。
说着,陈局长风一样地走在了前面,其他人跟在他身后。
他们顺着一条下山的小路走,一直走到一面石壁处。那里果然有座佛堂,有二层楼那么高,形貌很是简陋,光秃的水泥墙壁,上面挂着些杂草,还有树枝,一块写着养生堂的牌匾斜挂在房门正上方,颜色已经褪去,边缘已经被腐蚀,房门向内敞开着,门洞处挂着厚厚的蛛网。陈局长心中暗想:这里似乎好久没人来过了。佛堂前有一堆僧人,呈弯月形站在房门之前,方丈站在中心。此时天色较晚,方丈燃起一根火把,屈身走进房门。
陈局长随即走上前,作了简单的招呼。觉明大师从人群中走出来,单手作礼,然后叫开众僧,引陈局长等几个人进了佛堂。
佛堂中陈设简陋,一尊佛像,一张供桌,桌上好象很久没有人上香了。从佛像的位置来看,它似乎被人移动过,在它的一侧,有一扇暗门正打开着,里面黑漆漆的。方丈见陈局长等人走进来,忙作礼道:老衲永圆,是山中的方丈。
原来是永圆方丈,听说这佛堂中出了命案,我们特地赶来。陈局长道。
天色阴沉得很,从夏季来看,时间已经很晚了。金陀山上没有电灯,每逢夜晚都是依靠油灯、蜡烛和火把来照明,这给行动带来了很大不便。陈局长认为案子可以隔一天再查,但是这个时候下山恐怕来不急了,他们一行人夜里只能在山中借宿。永圆方丈对客人礼待有加,不仅给他们安排寝房,还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斋粮。陈局长自是感激不尽。
山中寝房在一片榉树围绕的地方,自佛钟处搭上另一条路一直走即可到达。从位置和距离上来看,佛钟处、寝房,还有那片林间空地如果不计较地势高低,正形成一个接近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无心和尚一路上带领陈局长一行人。安排好寝房,无心和尚又亲自为施主们端上米饭和斋菜。无心和尚神情冷清,倒真像一个心无旁骛、一心求佛的和尚,陈局长几次想向他打探些事情,都没有开得了口。
餐桌上摆着两只燃得透亮的蜡烛,众人围坐在餐桌前,陈局长带了个头儿,饿了一天的众人们便埋头用起餐来。
用餐时间很快就结束。陈局长想利用前半夜的时间讨论案情,他吩咐在门外等候的无心和尚把碗筷收拾下去,又打发无心和尚去就寝。
一切准备就绪,众人重新围绕桌子坐下。陈局长从兜里取出笔记本,翻了几页,然后说道:这是被害人的笔记本,可以说是我们的意外收获,我大致翻了一下,这里面的一些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成为线索。
他一页页地向后翻,边读道:最近花消真大,上次合伙做生意折了本,欠了不少钱,被债主整天追来追去的,这日子真不好过。……
金陀山是个宝地呀,前些日子我小赚了几笔,这倒有点做生意的味道,看来我天生是做商人的料,哈哈哈!……
准备赚两把大的,然后做点正经买卖,不和和尚打交道了。和尚就是诚实,施主来施主去的,真把每个人都当救世主了,……
陈局长停顿了一下,看看众人,继续说:这里面记载的是些流水帐,都是些要么前因后果,要么细节情况交代不明的记录,是记录者随心所欲记录下的一些文字。这其中提到的与山中僧人的买卖不知道是何意?
关于这一点,在上山的时候我听一位游客提起过,说是最近这附近传闻有人从金陀山中拣到了佛珠,能值一些钱呢!李珊珊道。
是这样。我想也许不仅一个人从这山上拣到了值钱的东西,奇怪的是佛珠等宝贵的物品山中僧人没有进行妥善保管吗?任小玲道。
那么被害人张荇的死因是不是与山中的僧人产生了过节呢?比如偷了山上什么东西,会不会是--觉明大师提到的那本经书?陈局长道。
我想,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出家人一向以慈悲为怀,即使有人偷了他们的东西,他们把东西要回来就是,何必要害人家性命呢?任小玲道。
有道理。今天早些时候,我们到达一片林间空地,从棍架来看,那里应该是山中的练武场,在那里觉明大师带着一些俗家弟子与觉远大师展开了一场争斗,还口口声声说是觉远大师偷走了经书。霍青燕道。
1...1011121314...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