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有评论家把她和屈原、陶潜、杜甫相提并论。

    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

    李清照的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把玩不忍释手。

    李清照生于济南明水,其父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及第。

    《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二岁时,生母去世。由年高还乡的祖父和二位伯父母抚养。

    小清照聪颖早慧,为祖父所钟爱,并为之启蒙。

    五岁开始涉猎诗、史及百家之书,出挑得既活泼灵秀,又端庄矜持,四邻八乡人见人爱。

    李清照十六岁以前,在故乡明水度过。

    不停息喷涌的明水百脉泉,是养育她的地方。

    夏秋季节,她曾游溪亭,莲湖。

    家乡的秀美风光,是她创作的源泉。

    1099年,李清照十六岁时,随父亲李格非迁到京城汴京。

    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

    这一年,李清照写了两首小词,清新、秀丽、隽永,一鸣惊人,鼓舞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首《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词作者从小就嗜酒,喝醉了酒,划着小船,误入荷花深处,惊一滩鸥鹭。读来使人如闻荷香,如临其景。

    另一首词《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频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早归。

    这首词上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

    下篇写归去时的依依不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心情。

    语言像秋风秋水一样自然,让人如临其境。

    李清照十七岁时,写了一首《如梦令》词,名气也很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夜里喝多了酒,春眠不觉晓,残酒未消。

    夜来风雨声,作者想到,海棠花快谢了,绿叶更肥了,不像女佣人那样有肝无心。

    李清照18岁,嫁给21岁的赵明诚。

    当时赵明诚是太学生。赵明诚是赵挺之的第三子。这一年李格非仍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是礼部侍郎。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岂止是“郎才女貌”,而且是“夫妇擅朋友之胜”。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当然,李清照的文才在赵明诚之上。

    对史书碑文的共同爱好,把赵明诚和李清照紧紧地连在一起。

    为了购买碑文书籍,他们宁可素衣粗食,甚至典当衣物也在所不惜。

    赵明诚每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时,总不忘买回一些干鲜果品,处处体现丈夫对妻子无比的关爱。

    有一次,赵明诚得到一付书中珍品。

    白居易书写的《楞严经》。他首先想到自己的妻子,并亲昵而敬重地称之为“细君”。

    白帖一到手,他立即骑上马,飞奔往家赶。

    回家后,与妻子共赏识。二更已过,仍没有睡意,兴奋不已。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浸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

    1102年,李清照19岁,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建立元佑党人碑,是北宋朋党之争的结果。

    元佑是宋哲宗的年号,元佑党人碑是宋哲宗年间当权的309人的黑名单,苏轼列在榜首。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第子,自然不能幸免。

    碑上有奉圣旨此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也不得在京城居住。

    1106年,出乎天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佑党人碑突遭电击,断成两块。

    此是上天降怒,宋徽宗大惧,派人把其他的元佑党人碑偷偷毁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她的公爹赵挺之权势很大,官职连连上升。

    李清照救父心切,不顾旧礼教所谓新妇不能与公爹“对语”的规戒,她竟上诗给公爹,请求搭救其父。

    史实表明李清照搭救其父未能奏效。

    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

    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

    其相思之情,从李清照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一首词为《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

    轻解罗衣~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白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别的丈夫赵明诚而作。它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吐露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

    秋天,荷花香残,凉席也不能铺了。词人没精打采,迷离惆怅地独自上船出游,本想出来散散心,没想到看到空中的大雁,又引起对丈夫寄书信的热切盼望。

    流水落花,也触动了词人的离别情怀。同一种相思,两个人在两地犯愁,此情无极可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此词语淡情深,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写重阳节时,作者思念远方的丈夫,借酒消愁,非但愁难消,人被折腾的比菊花还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第二百六十九章 神仙村的发展
    抛却汴梁城那因为李小鱼而引起,文武对峙,激烈如火的场面不提,却说此时的苏州。

    新的一天,神仙村内,一一片崭新景象。

    放眼望去,整个新建的小山村坐落有序,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盖的新房之内,再无以前那灾民云集,杂乱无章的景象。

    小山村内空气清新,烟雾廖廖,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冒着炊烟。

    有起的早的村民,在天不亮就推着小推车出门了,一排排的,上面摆放着各种吃食,都是李小鱼交给他们的营生手段,有炸油条,炸麻花,煎饼果子,肉夹馍等,玲琅满目,不一而足。

    包括黄眉那家伙也一样,起了个一大早,带着一帮子人准备出门唱戏。

    没错,黄眉那家伙现在也搬进了神仙村内,依靠着李小鱼以前的指点,独创了黄眉戏这一全新的戏曲模式,令得所有人都是耳目一新,大受苏州城百姓的欢迎,现如今已经是苏州城内最出色的戏班了,每天观看演出的百姓是络绎不绝,打赏钱简直挣到手软。

    现在他手底下已经拉起了一支近百人的戏班,专心表演黄眉戏。

    因为这营生是李小鱼交给他的,所以黄眉这家伙也对于李小鱼无比的感激,因此也是把戏班搬进了神仙村内,再次定居了。

    同时还招收了许多村里有天赋的村民一同唱戏,已经堪称是神仙村的第三打支柱性产业了。

    没错,就是第三大,第二大是那些负责卖早点吃食的村民,已经是把李小鱼交给他们的各种吃食给完美的发扬光大了。

    甚至还很有开创精神,在此基础上又独创了许多新奇的美食出来,令得苏州城远近的村民是大饱口福,为之倾倒。

    现在,神仙村美食的没名已经算是初步的打出去了,甚至成了这个新建成的小村落的一张名片,不光是苏州城,周围的好些城镇,都听说过这个小村落的大名,知道神仙村美食,每天慕名过来品尝的百姓都是络绎不绝,隐隐有发展成美食旅游村的潜质。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神仙村内最出名的,还是村内的印书产业,这也是神仙村最大的名片,也是最大的支柱性产业,直接拉动了神仙村内数千村民的就业问题。

    因为神仙村的印书实在是太出名,凭借着李小鱼指点的活字印刷术,直接将以前贵的离谱的书假给拉了下来,比盗版还便宜,让得所有读书的文人仕子,包括读书爱书的百姓都是疯狂了。

    毕竟以前买一本书最便宜也要好几贯,可现在只要几十文,跟白捡一样,现在不买还等什么抢啊。

    所以是疯狂的购买,现在苏州城周边几乎所有的百姓,买书都只买神仙村印刷的活字书籍了,不为别的,就要问物美价廉,便宜。

    当然,谨遵李小鱼这位村长的指点,神仙村的村民也没有吃独食,在他现目前唯一的便宜徒弟张载的带领下,是跟苏州城内的大小书社都打成了合作,一起买书。

    是把书籍卖遍了周边各个地域,销量出奇的好简直供不应求,所以这才拉动了全村百姓的就业,帮着造纸的造纸,制作活字的制作活字,排版的排版,印刷的印刷,装订的装订,每个人都有事干,忙的不亦乐乎。

    而且他们在李小鱼这位村长的指点下,不光印四书五经这类考科举的书,毕竟这种书太寄出了,文人世子们买个基本就够了,不需要了,还可以传代留着自己儿子孙子用,实在赚不了多少钱。

    所以更多的,是印各种志怪小说,甚至请了好些个不得志的文人秀才,专门来神仙村内写这些志怪小说。

    根据李小鱼留下的后世网络小说大纲的写法,是三回一小,五回一大,十回一本,半个月出一版半个月出一版,把那些平时只读过四书五经的家伙给迷的不要不要的,纷纷中毒,吵着闹着催更。

    甚至真有中毒太深的家伙提着刀跑来村内催更,简直吓skr人,好在村内的安保工作不错,放狗给咬出去了,不然指不定出什么大乱子呢。

    总之,一切都在李小鱼事先的安排下发展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一派祥和景象。

    好了,又暂时抛却神仙村的事情不提,继续咱们前文诗酒财气大词人的话题。

    说了那么多大词人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么还有几位,也不得不提,不然就说不过去了,而这里面,自然有陆游一个。

    的确,陆游也是宋朝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

    浙江山阴人。

    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亡生活。

    不过幸运的是,活了下来,并没有死于战乱,并且在家里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自少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所以后来成了伟大的爱国词人。

    当然,这是后话,其实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进士试,就名列第一。

    可惜次年礼部复试时,因喜论抗击金朝,收复中原,那时正值秦桧当道,所以不幸的被秦桧回除名。

    在秦桧死后三年,才始为福州宁德主簿。

    孝宗继位初,赐进士出身。

    公元1163年,替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又被罢免了官职。

    公元1170年,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抗战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

    也正是这次军旅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可惜因王炎积极抗战,也被南宋小朝廷调离。

    于是陆游的积极抗金又一次受到打击,后来他又作了四川制置使范大成的参议官。

    陆游看到自己的抗战主张,没有希望实现,常常作诗喝酒,消磨壮志。

    有人笑他放荡,他就自称为放翁。

    陆游一生嗜酒,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词。

    而在他写的饮酒诗篇中,不必多说,自然是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于公元1178年又回到临安,以后又作了几任地方官,替民众做了些好事。

    可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也不知道是祸还是福,总之丢官后,他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故乡山阴度过,因而经常接近民众,写了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

    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世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1...137138139140141...2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