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而且前朝好像也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用文官吧!
于是赵匡胤大手一挥,定下了以文治国的基调,一边着手分化镇压军权,一边着手优待大臣和士大夫。
并且为了永远消除军人掌权的可能性,老赵采用了釜底抽薪的一招,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杯酒释兵权”。
怎么“释”的呢
就是他做了皇帝不久,有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大将统统都召到宫殿里来,大家喝酒。
喝到半醉的时候突然叫手下人统统滚蛋,就咱们哥们弟兄几个说点心里话。
就见他是故作叹息的说,唉,你们不要看我做了皇帝好像很开心啊,其实这皇帝可不好做的。
那些人就很奇怪,说你做皇帝怎么还不开心呢,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你的,有什么不好做的,有什么事啊
老赵就再次叹息说,唉,这还不简单啊,说的这么好,所以你们谁不想做皇帝呢
这一讲,这些大臣们立即都害怕了,统统跪下,说别别别,陛下你可千万别开这种开玩笑,我们从来都没有动过这个脑筋,要是动过就天打五雷轰啊。
老赵再次故作深沉的说,哎,你们都跟我是兄弟哥们,当然不会了,但你们想想看,你们手下的人要是有一天也把皇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怎么办他们也要荣华富贵啊!
大家就求他说,哎呀陛下,我们太愚蠢了,从来就没有想到有这一点,那你可得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不是老赵动了杀心了,想要学那姓刘的臭流氓把他们统统干掉
老赵这点还算是比较讲义气的,毕竟都是哥们兄弟嘛,当年为彼此两肋插刀,现在也实在做不成插兄弟两刀。
所以他是叹息着说,哎,其实人生在世也不过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你们又何必那么辛劳呢,老是带兵打仗,那么辛苦干什么真是自讨苦吃。
所以你们从明天开始就不要再带兵了,我把你们提做节度使,让你们做大官,给你们钱,你们看到好的房子就买,看到好的田地就买,反正就是买买买。
我还跟你们结为亲家,大家世世代代都友好下去,免得互相猜疑,这不是很好吗
大家觉得诶,这个办法貌似还真不错,至少比那姓刘的臭流氓强。
于是不管是真愿意还是假愿意吧,第二天一上朝时,就由石守信杨继业呼延赞等开国九王带头,大家纷纷提要求,一个说我身上伤重,一个人说我老是生病,一个人说太辛苦了,统统要求解除兵权。
老赵自然是满心欢喜的点头批准,当然,就是不批准石守信杨业呼延赞等寥寥几人的,说你还是做你的统帅吧,带领你的杨家将火山军呼家将继续跟辽人死磕。
毕竟这几人在军中的根基实在太深,难以直接抹除,让他们继续跟辽人死磕是最好的办法。
也果不其然,最后基本上都磕死了,枝繁叶茂的杨家将只剩下一根独苗,已经独木难支,声威赫赫的呼家将几乎残了,跟往昔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其他人,也真如他所言,统统被扶为了节度使。
当然,宋朝的节度使和唐朝的节度使是有本质区别的,也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唐朝的节度使是真的带兵的,比如安禄山是范阳节度使,三个州的兵力都归他带,到了后来呢,连财政、民事通通都归他管,权利实在太大。
大到觉得自己不造反做皇帝都对不起自己这么大的权利,于是果断造反了,还差点成功,若不是出了个郭子仪,天知道会是什么样。
到了宋朝,有鉴于此,于是节度使就变了,变成了一个虚衔,就等于享受国家级待遇,其他则什么都没了,只是个荣誉,一个兵都不会给你带。
这么一来,军队谁来带呢
这就要说到老赵的厉害之处了,那就是对于军事制度的改革。他把天下最精锐的部队编为禁军,一部分驻在首都,其他的则轮流驻到各地。
这个禁军是只派教练,没有人统帅的,所以《水浒》里也不完全是吹牛的,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的确,他有一批专职的军官,但这个就是训练,那么谁来管这个军队呢
答案是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而枢密使又是文人,不是武将。
这就很戏剧性了,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也不知道说不说得清,反正真的是纸上谈兵就是了。
比如《水浒传》里的高俅,踢踢球玩就做了枢密使,连文人都不是,就是个臭流氓,想想看,就这样的人指挥,军队的战力能强到哪里去只能是装怂咯。
而且就算是这样,还不够,枢密使也无权做主,因为上面还要听皇帝的,他并不是武装部队总司令,他只是国防部长。
那么具体带兵的将军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临时派的!
很神奇吧,要出兵了,就赶忙找一个人,怎么找呢谁知道呢,按照文官们顺眼的来呗,这个不行,看着像刺头,这个行这个行,点头哈腰的,看着顺眼多了,行,就是你了,你来当将军吧,给我打仗去。
然后便拔给你多少禁军,这样就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将军完全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仗打完了,这支部队立即调防,你也就下课了,给你个虚衔养老去。
这就造成了军队完全国家化,而不是私人化。
这要是在现代还可以,因为大家觉得军队国家化完全没问题啊,军队不是国家的而是私人的,你想干嘛
而且科技发达信息通畅,不管怎样指挥都能如臂使指,战斗力极强。
可问题是现在是古代啊,不能一概而论,军队既是国家的,也是私人的。
因为军队完全是国家的话,就没有战斗力了,如果说是私人的话,受其主将的影响,则通常会带有某种风格,坚毅、勇敢、无畏、机智、狡诈。
所以大家看,古代出名的军队,都是冠以主将的名字,比如蒙家军、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军、戚家军等,都是战力极强的表现。
这自然也有好有坏,好处是军队战力强,坏处自然是容易拥兵自重,所以对朝廷来说即是头疼又是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
就比如现在,将大部分的军队都收归国有之后,满朝诸公是惊讶的发现,战斗力实在是掉的太快了,都成了一群散兵游勇,只知道磨洋工混军饷,根本没法打仗。
第一百六十四章 诗词比赛将开始
因此,随着文官权势越来越大,武将处境越来越艰难,杨家也在积极的寻找出路,不然,再这么拖下去,被文官们温水煮青蛙,他们也很快会步呼延家的后尘,被削去所有的兵权,给几个虚衔圈在京城养老了。
可出路哪那么好找,除非他们能改变此时大宋朝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不然,始终会被打压下去。
但这几乎不可能,毕竟他们只是武将,还是备受排挤的武将,又不是皇帝,哪能改变国策
而且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轻易改变,毕竟太祖说了,要与士大夫们共天下嘛,怎么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把我们放在哪里。
所以除非他们能改朝换代,彻底推翻这个国策,自己来做皇帝,才能让杨家继续荣光下去,否则希望微乎其微。
但这更不可能了,因为杨家是以忠义传家,造反这种事他们怎么能做得出来,一旦敢这么做,军心也就彻底散了,会被千夫所指,被所有百姓唾弃,根本不可能成功。
那么除了这个办法外,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了,也是最有可能的一个,那就是再做一次从龙之臣,取得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继续保持杨家屹立下去。
因为赵祯无子,若无意外的话,他的继承人只能从宗室中选取,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很大的机会了啊,只要站对了队,暗中支持他,助他顺利的登上大位,这从龙之臣也是很容易做的。
当然,这个容易也只是相对来说,因为虽然不用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厮杀,但朝廷的腥风血雨又是比战场上的真刀真枪还要惨烈。
并且这还要考验他们的眼光,不能胡乱站一个队,保着他做皇帝就行了,必须要看准了。
因为万一他们选的这个家伙是个白眼来,登上皇位后翻脸不认人那就惨了,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东流。
所以必须选一个性格强势,有自己主见,不会和那群文官彻底同流合污的一人。
毕竟赵祯就性格软弱,没什么主见,总是逆来顺受,被那群文官牵着鼻子走,才导致他们武将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的。
因此这样思来想去,对于佘老太君太说,最好的人选其实已经付出了水面,那就是李小鱼。
他是八贤王的儿子,关系够进,算是皇位的强有力竞争者之一。
并且性格强势,并没有重文轻武的观念,相反从小流落民间,也练习武艺,算是武功高强,还考武举,好像对文官也莫名其妙的不太待见,这就太好了啊。
一旦助他登上大位的话,肯定会重用他们武将的,至少不会和那群文官同流合污,联起手来打压他们。
更关键的是,他没有根基,这一样来,支持他的话,风险虽然大,但收获也是巨大,支持其他人,最多也就是景上添花,但支持他的话,那就真的是雪中送炭了,情义自然不一样。
毕竟其他几位王爷的王子,都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在深宫中,早已被重文轻武的观念所洗脑,背后也有的是文官们的支持,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也不少,收益和风险根本不成正比。
不过,虽然这样想着,但老太君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所以打算先来看看,看看李小鱼的人品能力到底如何,能不能担得起这幅重担。
毕竟她也并不是想找个靠上替杨家榜上就行了,也打算扶持一个对大宋江山社稷真正有用的君王,至少,不是个昏君吧。
这样想着,来在李小鱼面前,百岁高龄的佘赛花佘老太君,用一双虽然看似浑浊,却透着无比精明的眼睛上下细细的打量了李小鱼一眼,然后,用有丝沙哑的声音道。
“你就是王华,那个在苏州城买了爹的孩子”
闻言,李小鱼都快傻了,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杨家将领头人,名垂千古的佘赛花老太君竟然跟自己说话,短暂的愣了一下后,才在鲁达贾斯文等人的提醒下,忙不迭的点头道。
“对对,老太君,小子就是王华,见过老太君,老……老太君你好。”
“呵呵……”
看着有些手足无措的李小鱼,佘赛花是笑了笑,没有说话,继续眯着眼睛细细的打量他。
而被看得心中发麻的李小鱼,想不通为什么这些大人来了都这样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郁闷之下,也只能是强打起精神,露出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对着他们报以微笑。
同时,一边微笑的同时,也是一边偷偷的打量佘老太君等人,只见在他好奇目光的注视下,百岁老龄的佘老太君,虽然满头白发,脸上也几乎布满了褶子以及一块一块的老年斑,但却很精神。
粗糙的大手紧握着龙头拐杖拄在地上个,背却挺得笔直,同时也许是常年练武,以及征战沙场的缘故,身上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气质,令人不敢小觑分毫。
仿佛这并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位依旧屹立在沙场上的巾帼大元帅般。
至于在她身后,则是一群杨门的女将,紧跟在佘赛花老太君后面的,是三个小字辈。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双十年华,想来就是杨文广的姐姐,杨宣娘。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正冲着李小鱼直眨眼,正是和他有过数面之缘的杨金花。
至于第三个,就是杨文广了,此刻他一副戎装打扮,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很是威武不凡。
毕竟是杨家这一代唯一的男丁,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时刻不忘了展露杨门男儿的英武风采,也不嫌累得慌。
再后面,就是老太君的儿媳们了,也都是好几十岁一个个的,头发都白了,但依旧神采奕奕,一个个跟女将军一样,好奇的看着他。
李小鱼是带着谦逊和敬意的超他们每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拱手施了一礼,算是表达对他们尽忠报国,舍生忘死的敬重。
完事后,他又看向了老太君左右两旁,和她并肩而来的呼延家和种家的人。
呼延家领头的是老家主呼延得模,一个七十多的老头了,同样很精明,胡子老长,目光闪烁不定,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跟个老顽童一样,不过没多说什么,只是那样看着他。
在他身后,则是呼延家的下一代,两男两女,呼延庆、呼延平、呼延梅仙和呼延采鸾。
呼延庆也是一身武将打扮,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很高很壮,肌肉黝黑,跟座铁塔一样,煞是威武。
至于呼延平的话,则已经弃武从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呼延得模的安排,反正一身儒生的衣服,拿着个扇子摇啊摇,不过他的身子也很壮,儒衫穿在身上紧绷绷的,到有些铠甲的味道。
而且他两个眼睛老是滴溜乱转,身上没有一点读书人的儒雅气息,反而有种市井匪气,不像个好人,沐冠而猴一样,令人忍俊不禁,所以人群里不时爆发出正正笑声,对着他指指点点,可他却依旧不以为意,反而好像还有些自得其乐的感觉。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好似仙子下凡尘
见得这个时代汴梁城内最出名的两大女神终于露面后,一众围观百姓都是疯狂了,全都围在路旁欢呼尖叫,狂热的鼓掌,就连一些女子都不例外,异常的激动,仿佛看见了偶像般。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听歌唱曲便是最大的享受了,而毫无疑问,柳依依和李师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最出色的两人,不仅才情了得,而且歌喉婉转,在整个汴梁城内都是大名鼎鼎,真的的堪称全城偶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