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四月底,皇太极为了征服漠南蒙古,亲率大军出击,第二次西征察哈尔。

    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大军路过的地方,靠近宣府和大同等地,三边总督洪承畴,本来是准备率领大军参与征伐流寇之战斗,得知消息和情报之后,被迫领军火速赶赴宣府和大同等地戒备,防止后金鞑子趁机进入关内劫掠。

    罗典明呈送的情报,也放在桌上,陈奇瑜率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等地抽调的大军,开始剿灭流寇,已经取得大小近十次战斗的胜利,流寇被迫步步撤离,不断的收缩兵力,其中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以及老回回马守应等几路主要的流寇,逐渐朝着山西境内撤离,有了融合为一体的迹象。

    陈奇瑜就是想着让几路主要的流寇融合为一体,那样朝廷大军更加易于剿灭。

    罗典明对陈奇瑜此番剿灭流寇的战斗,做出了分析,认为流寇难以应对,可能被彻底剿灭,罗典明已经命令近十名潜伏在流寇队伍之中的军士回撤,赶赴开封府城,其余十来人也要加强戒备,情况不对立刻撤离。

    车厢峡之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本可以名垂千古的陈奇瑜,因为麾下将领爱财,丧失了彻底剿灭流寇的机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据史料记载,被围困在车厢峡之中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和马守应等人,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以每个军士五十两白银、共计近两百万两白银的代价,拉拢陈奇瑜麾下的主要将领,让陈奇瑜同意其投降和归顺。

    陈奇瑜本人不爱财,或许是因为骄傲,认为流寇不堪一击,或许是因为仁慈,不愿意斩杀围困在车厢峡的近四万血肉之躯,同意了流寇诈降,失去了名垂千古的机会。

    车厢峡之战,对于吴宗睿的影响不是很大,至少目前的情形之下,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入口之战,对于吴宗睿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

    穿越之初,吴宗睿的想法很明确,一边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一边坐看大明王朝在后金鞑子和流寇的轮番围攻之下轰然倒塌,尔后他坐收渔翁之利,不过穿越七年时间,他的这种想法,已经完全改变。

    有所失才会有所得,一味的隐藏实力,坐山观虎斗,短时间之内,或许真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时间长了,麾下的将领怎么看,曾永忠等人怎么看,史可法和卢发轩等人怎么看,要知道长时间做缩头乌龟,最终可能真的成为了缩头乌龟,失去人心的同时,也会让军士失去斗志和战斗力。

    所以,面对此次的入口之战,吴宗睿必须要有所行动。

    皇太极和后金的主要目标不是针对宣大之地,也不是针对大明关内的,只不过在彻底打败察哈尔、征服漠南蒙古之后,回来的路上,顺便攻入了大同和宣府等地,在山西和北直隶一带私掠达到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抢劫了足够的钱财和人口之后,最终回到了辽东。

    入口之战再一次让京城戒严,北方处于风声鹤唳的情形之中。

    登莱新军驻扎皮岛、旅顺和金州等地,按说入口之战,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是不出击,也不会遭受皇上与朝廷的责罚,但吴宗睿认为,皇太极和后金过于的狂妄,而且导致北方很多地方赤地千里,百姓家破人亡,损失惨重,如此情况之下,登莱新军若是坐视不理,说不过去,吴宗睿会良心不安。

    皇太极亲率大军作战,其主力尽数出击,辽东方向的防御必定空虚,撑着辽东空虚的机会进击,一定能够取得重大的胜利。

    其实皇太极领兵大举进攻漠南蒙古的时刻,就是最好的机会,如果登莱新兵这个时候出击,进攻广宁、复州、耀州、盖州和海州,甚至威胁到鞍山和辽阳等地,一定会皇太极阵脚大乱,被迫回兵驰援,护卫盛京的安全。

    不过吴宗睿不会这个时候出击,也不能够这个时候出击。

    后金大致进攻漠南蒙古的消息,身在登州的吴宗睿,是不可能知晓情况的,更不用说后金鞑子控制的辽东抵御防御空虚,如果选择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就算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紧接着就是皇上与朝廷的怀疑。

    真的出现那样的局面,吴宗睿无法解释。

    唯有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入关作战,在宣大、山西以及北直隶一带肆虐的时候,才是登莱新兵出击的最好时刻。

    当然,暂时不出动,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这个时候的情报工作,至关重要。

    。。。

    廖文儒进入了厢房。

    吴宗睿一脸严肃。

    “文儒,今日之内,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命令驻扎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的罗典召、罗典勇和秦大龙,做好一切准备,等候命令,随时准备出击,驻扎这些地方的军官军士,取消所有休假,留在军营之中。”

    “第二件事情,命令牛犇,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到广宁和复州等地,探查到广宁、复州、海州、耀州和盖州等地的情形,越详细越好。”

    “第三件事情,登莱之地,包括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严密封锁情报,决




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选择
    登莱之地,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土地都被耕种,田地里的玉蜀黍和大豆长势很好,水田里面的稻谷,长势更是喜人,眼看着又是一个丰收年,被商贸带动的登州和莱州等城池,更是如同巨无霸一样的吸纳更多的人口,在登莱商会的组织以及督促下,不少的劳力投身到商铺以及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之中。

    让吴宗睿没有想到的,一些厂房也开始冒头,譬如说加工茶叶、丝绸等的厂铺,一些商贾将蚕丝运送到登州和莱州等地,在这里建起厂房加工,编织成为丝绸,直接运送到海外去,而烧瓷的厂房,在半年之前就开始运作了,一些精致的瓷器,炼制出来后,也是直接上船。

    在所有人看来,厂房应该是在江浙之地存在,登莱之地是不大可能有的,不过商贸的大发展,让那些精明的商贾,看到了赚钱之道,开始建立起来大大小小的厂房了。

    一旦大型加工企业开始出现,则意味着资本的运营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或许几十年,或许上百年,资本市场将要爆发出来无法想象的力量,推动社会大发展。

    吴宗睿与曾永忠闲聊的时候,说到了银行的雏形,也就是钱庄的事宜,其实大明各地都有钱庄,都是商贾自行成立的,这类的钱庄,经营的范围异常的狭窄,仅仅是寄存钱物,放贷等业务基本没有涉及。

    如果能够以官府的名义成立钱庄,吸纳钱财,且开展放贷的业务,则登莱之地的商贸发展速度将更加的高速。

    不过吴宗睿没有强求,毕竟成立钱庄或者是银行,需要有强大的行政力量,放眼整个的大明天下,登莱之地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压根无法左右大明的商贸。

    五省总督陈奇瑜围剿流寇的战报源源不断的传来,绝大部分都是罗典明从开封府城送来的情报,也有少部分朝廷的塘报,包括宣府大同等地的情形,塘报里面偶有涉及。

    吴宗睿异常关注罗典明送来的情报。

    散布于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的流寇,在陈奇瑜的围追堵截之下,已经逐渐的融合起来,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融合到了一起,总兵力三万出头,马守应率领的一万多军士,也在向着高迎祥靠拢。

    陈奇瑜采用的战术不同于以往,他集中了优势的兵力,不仅仅是穷追猛打流寇的新营,也分兵堵截流寇的老营,每一次的作战,都是以消灭流寇的有生力量为目的,不给流寇丝毫的喘息机会,在这种高压的战术之下,很多小股的流寇,完全被歼灭。

    陈奇瑜还有不同于以往剿灭流寇的战术,那就是集中骑兵的力量,在击溃流寇大队人马之后,骑兵负责长途追击,最大限度的斩杀流寇。

    陈奇瑜担任延绥巡抚的时候,就与流寇有过无数次的交手,清楚流寇的战术,所以他这种具有极强针对性的作战办法,给予了流寇沉重的打击。

    罗典明的分析也愈发的多起来,认为流寇此次一定会被五省总督陈奇瑜彻底剿灭。

    吴宗睿对此不置可否,罗典明提出让潜伏在流寇队伍之中的军士全部撤回,免得被朝廷大军绞杀了,吴宗睿没有同意,只是告诉罗典明,潜伏的军士要更加的小心,派出去的这些人分散在李自成以及张献忠麾下的大军之中,其余的则不需要安插眼线了。【#! !最快更新】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底,车厢峡的字眼,终于出现在情报之中。

    连续几天的时间,吴宗睿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有时候曾永忠和廖文儒等人也不得打扰。

    眼看着高迎祥等人率领的大军,就要误入车厢峡了,当然这不是高迎祥等人愿意进入车厢峡,而是被陈奇瑜麾下大军围追堵截,已经没有多少的选择了。

    吴宗睿知晓历史的进程,知晓车厢峡之战的结局,此刻的他,彷徨和犹豫,该不该提醒陈奇瑜,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流寇,将其完全歼灭在车厢峡。

    两个声音在脑海里面碰撞,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吴宗睿绝对不能开口,从感性的角度,如果不开口提醒,吴宗睿良心不安。

    六月初,情报终于来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和马守应率领的四万多流寇,进入了车厢峡,被陈奇瑜率领的朝廷大军死死的围困在车厢峡之中。

    罗典明在情报之中详细说了车厢峡的情况,这里曾经是古栈道,就是一条长长的峡谷,延绵四十多里地,两边的山峰笔直,无法攀岩,进入车厢峡容易,出来却不容易,因为这条峡谷,只有一处的进口和一处的出口,且延绵四十里的峡谷,很多地方道路狭窄,有些地方甚至找不到路,只能一边走一边砍出一条路。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峡谷里面没有任何的粮食,一旦被围困其中,不管多少的兵力,都是死路一条。

    罗典明在情报分析之中虽然没有明说,可也不明白高迎祥等人为什么会进入到车厢峡。

    尔后的几天时间,情报来的更加频繁,陈奇瑜率领的大军,死死的围住了近五万的流寇,且在峡谷两边的山峰之上,投掷石块,或者是火把,峡谷之中的流寇避无可避,损失惨重,士气也是一天天的低落下去。

    罗典明最为担心的,还是安插在流寇之中的眼线,他认为流寇被彻底剿灭,指日可待。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
    皇太极一脸的兴奋,看着威武行进的大军。

    征伐漠南蒙古异常的顺利,察哈尔部落被打的几乎崩溃,投降之后完全归顺了后金,献出大量的马匹,还有部分的人口,皇太极可没有客气,将察哈尔部落权贵之中反对后金之人几乎斩杀殆尽,扶持起来效忠后金的察哈尔部落权贵。

    二次征伐察哈尔,皇太极明白了治本的道理,察哈尔部落之人是杀不完的,唯有掌控和笼络部落的高层,让其为自身卖命,才是最佳的选择。

    遗憾的是,此番的征伐,没有获取到太多的钱粮,蒙古部落可没有那么富裕。

    可不要小看此事,八旗子弟跟随出征,没有军饷,就连战马军械都是自己准备,他们唯一的钱粮来源,就是战斗之中劫掠,抢到的钱粮,包括人口等等,大部分都是归于自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八旗子弟作战异常的勇猛,作战胜利之后,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钱粮,还可以得到升迁,提升自己和家人的地位。

    征伐漠南蒙古的战斗虽然取得完胜,可是作战还是很辛苦,沿途几乎都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草原,偶尔能够看见几个蒙古包,多一些的就是放牧的羊群,对于渴望钱财的八旗子弟来说,这些东西根本看不上眼。

    “报,大汗,前方就是凉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马背上的皇太极,眯起了眼睛,朝着南方的地方看去。

    凉城和土城的正南方,就是大明的大同,那里驻扎有大明的军队,情报显示,领兵的是大明兵部左侍郎、三边总督洪承畴,此人有些能力,作战勇猛,是大明朝廷的重臣。

    皇太极早就想着入关作战的事宜了,上一次入关作战,还是崇祯二年底,转眼过去了五个年头,期间八旗子弟没有大规模的入关作战,除开大凌河城之战,其余都是在辽东小打小闹,取得一些零星作战的胜利。

    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多尔衮、豪格和阿济格等人都来了。

    决心已定的皇太极,看着众人,语气平静的开口了。

    “十二弟,十四弟,豪格,我们平定了察哈尔部落前旗、中旗与后旗,完成了作战的任务,不过我觉得,我们尚没有完成全面的作战任务。”

    “已经到了六月底,大明关内的粮食就要丰收,我想诸多的八旗子弟,应该要进入关内去好好的看看了。”

    “多尔衮,阿济格,你们率领正白旗的军士,迅速赶赴张北和崇礼一带,从大明的宣府方向展开进攻,其余军士,跟随我从大同方向展开进攻,豪格,你为先锋。”

    “从我们获取的情报来看,大明朝廷正在竭尽全力剿灭流寇,他们的大部分兵力,主要分布在山西与河南一带,关内的力量必定空虚,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你们记住了,作战务必速战速决,入关之后,两路大军回合的地点,暂时确定在浑源州,若是作战的情形有所变化,我会派遣亲卫告知你们。”

    。。。

    多尔衮、豪格与阿济格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嗜血的神情,入关作战意味着什么,他们当然明白,特别是多尔衮,其麾下的正白旗军士,近段时间已经是苦不堪言,连续作战却没有多少的收获,不要说下面的军士颇为困窘,就算是他这个正白旗的旗主,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出来作战,轻车简从,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物资。

    皇太极看着众人的表情,颇为满意,这些年辽东地方发展很快,八旗的人数也是大幅度增加了,八旗子弟无论男女,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遇到出征的命令,抽调青壮组成军队,参与作战,因为连续作战的胜利,每到南征大明的时候,各旗男丁都是踊跃报名,希望加入到大军之中,取得战功的同时,还能够获取大量的钱财与人口。

    作战命令下达,多尔衮和阿济格随即率领正白旗的军士朝着张北的方向急行军。

    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一夜歇息之后,也准备要出发了。

    豪格率领的先锋部队,一共三千人,都是抽调的军中精锐,他们需要从丰镇的方向展开进攻,打通进入关内的道路,让大军能够顺利的入关作战。

    选择从丰镇方向展开进攻,这是皇太极亲自确定下来的。

    丰镇方向驻扎的是大明大同左卫的军士,这一带的防御力量稍微薄弱一些,明军驻守的长城很是破旧,八旗子弟在攻城拔寨战斗方面,不是特别的擅长,这两年还好拥有了红夷大炮,攻城拔寨的战斗稍微顺利了一些,皇太极可不想麾下的八旗军士付出太大的伤亡。

    “豪格,我给你一天的时间,拿下丰镇,打通进入关内的道路,让大军能够顺利进入关内作战。”

    “父汗,儿臣半天时间就能够拿下丰镇,让大军顺利进入关内。”

    “不可轻敌,明军已经有所准备,大同到宣府一带,都有防御。”

    皇太极的提醒,豪格没有听进去,虽然脸上的神色恭敬,内心却不以为然。

    皇太极也不会特别的嘱托,毕竟明军的战斗力太过于孱弱了,他知道,当八旗大军展开进攻的时候,明军最多稍稍的抵抗,有些时候甚至不会抵抗,转身逃离。

    &n




第二百九十九章 还是有担忧
    廖文儒和刘宁一脸的愤懑,曾永忠则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1...112113114115116...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