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对了萨摩堡垒的守军而言,他们只是看到那移动的钢铁巨人。
还有那一把把长度有他们一半身高,宽有四寸的方刀。
张环冷着脸问带队的军官:“要投石吗”
第三九一节 宴无好宴
宋军现在的军规已经变了,斩一首有赏、斩五首军饷进一阶,依次递增。
有许多能砍能杀的士兵现在最难受的不是没钱花,而是要识字,八品正武官开始有一个额外的要求,就是识字,越往上升识字的要求就越高。
不要求你能写文章,但总能看懂文章吧。
再说伙食。
一个月六十五斤粗粮,听起来不少,反而会有人感觉很多。
现代人一个人一个月可能连三十斤粮都吃不完,因为副食的差别。
原先的宋军几乎没有副食,吃饭全靠粮。
现在的宋军,依然还是六十五斤粮,只是由粗粮改为粮,粗粮细粮混合,有大米,有麦,有高粱,有小米。副食增加量是巨大的,仅腌鱼、海鱼干这两项,每年黄河以北各地军队的总需求量就高达千万担。
这些还不算沿海的。
每年猪、羊的消耗也是百万头计算的。
象萝卜这类的菜,已经没办法计算了。
真定府的军方菜窑挖了上千个,每年的存储量高达千万担,不但够军中所需,还能卖一点给百姓挣点小钱。
再说汴梁。
汴梁城地震的事情有所解决,有官员开始整理地震救灾事宜,总结方案。
这一套救灾的方案本就是王旦等人之前就研究好的,只是增加了由官方派军队救援这一项。
因为刘安的地震预言准了,所以正式的公文开始发放各州府,特别是刘安预测的另外六个州府,要求作好预防以及救灾的准备工作。
这事按理说应该结束了才对。
可汴梁城更加忙碌了,码头上的船变的更多,几个大营从早到晚都在训练与整理军备。
摘星阁里,药材的求购量开始加倍,一加数倍。
刘安也忙完了手里的活,来到摘星阁贵宾馆。
耶律隆庆也摆下了小宴,备下好茶。
刘安刚进门还没有坐下,耶律隆庆起身给刘安倒满了一杯酒,刘安看这个酒杯,咧嘴一笑:“这酒里,你下毒了没”
“下了,你敢喝吗”
“应该没有,有时候想动刀子就是一瞬间的冲动,一般情况下这冲动过去了,人内心平静了,就不会再有第二次。到了咱们这身份,冲动会有,但有时候思前想后的,人自然就会变的想利益更多些。”
耶律隆庆点了点头:“在理。”
“有事”
“有。”
“先吃饭,吃一半再说事,我是真饿了。我怕你说了什么事我连饭都吃不下。”刘安说完,耶律隆庆也没接话,拿起筷子就开始吃。
当真是桌上的饭菜少了一半之后耶律隆庆才开口:“汴梁城内几乎连小孩子都知道你们要攻打瞿越了。”
刘安一拍脑袋:“这事,也不知道是那个多嘴的传出来的。”
“别装,别胡扯,没意思。”
“行,不装,你说。”
耶律隆庆身体往后微微一靠,双手抱胸,盯着刘安看了足足一盏茶的时间后这才开口:“我研究过你,有人说,你是商户出身,无利不起早。这话看似在理,但还不够。我倒是认为,瞿越必有巨大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利。”
“没错,瞿越确实是一处战略要地。那里非常重要。”
这是实话,耶律隆庆听得出来。
耶律隆庆又说道:“我大契丹陪你一起打瞿越。”
“为何”
刘安不明白,耶律隆庆为什么要参与这事,宋辽有盟约,只是不战之盟,绝对没有攻守同盟的关系。
“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契丹正在没落,又被你困住,不求变,十年可能没什么明显的危害,可二十年就未必,五十年怕是自身难保。”
刘安没接话,也没抬头,自顾自的继续吃。
耶律隆庆也没
第三九二节 我们已经打完了
耶律隆庆愣住了,这两种东西虽然他的人没见到,可却有听闻,再往北确实有,只是再北便是人力不可及之地。
耶律隆庆没回答刘安这个问题,只说道:“我大契丹和你们一起攻打瞿越。”
刘安摇了摇头:“你们打不了,理由有三。”
“讲。”
“一,我们是敌人,早晚会分一个生死。所以,让你们占便宜的事我肯定不会干。但这次,这个理由是占份量最少的一个。第二个理由是,你们契丹人直接去瞿越,会因为水土不服半数以上生病。第三……嘿嘿。”
“你笑的让我讨厌。”
刘安才不怕威胁呢,继续说道:“第三是,瞿越的王城,南北两座大城都已经被攻占,瞿越王逃到山林里,瞿越半数土地已经在我们宋军控制之下,你可以见一见瞿越来的王子,他是逃到这里的。”
“那何,现在才正式公布要攻打瞿越”
“很简单,地震这种事情需要有一个背锅的人,瞿越敢自称天子,这是对上天的不敬,我大宋没管就有错,所以上天责罚。”
耶律隆庆突然感觉自己的人生观被颠覆。
刘安这家伙连天都敢骗。
难道说,刘安对上苍都没有敬畏吗
看到耶律隆庆脸色大变,刘安认为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我要解释一下,我不敢对上苍不敬,但地震这事与上苍无关,就象下雨、大风这种事情一样,是正常的天象,只是天下人并不知道,所以这不是给上天的说的,而是借了一下上天的名义给万民讲的。为的,就是求一个安心。”
说完后,刘安擦嘴起身:“饭也吃了,酒也喝了。改天我坐东,还有公务,告辞。”
耶律隆庆没留,也没起身相送。
这一次他南下到汴梁过年,一来是看看宋国的变化,二来想试探一下刘安有没有可能去辽国。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想试探一下刘安的低限。
他想求变,让契丹改变。
若不变,只能慢慢的变弱,宋会越来越强,那便危险了。
打仗
正如李继隆所说,宋军在两年之内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作战,同样辽国也不行,一场大战的消耗是巨大的,没几年时间缓不过来。
刘安准备去李继隆府,铁头为刘安挑车帘的时候低声说道:“主君,回府,府内有人送来重要的物件,不知道是什么,从倭筑紫岛来的,有信,密信。信中只有三个字,在箱内。”
“回。”
一只巨大的木箱就放在刘安的安平侯爵府正厅内。
木箱没有上锁,因为根本就没有盖子,是整个钉死了的。仅是打开这木箱,铁头带着人用了半个时辰,谁也不敢暴力拆解。
信确实是在木箱内。
看着那天然银树,刘安心说:卫浩啊卫浩,你现在把这东西弄出来,我那里有钱去开采,就算有钱,也没有人力去开采。
更麻烦的是,这银山太大,大到藏不住。
小规模开采意义不大,挖那点银子还不如多造两条船去卖麻布挣的多。
大规模开采有意义。
但倭人肯定会出兵,这要打就是恶战。
怎么办呢
刘安站在木箱前发呆,这不是鸡肋,这是沙漠里的一堆金砖。
捡金砖后,也不知道沙漠还有多大,前面有没有水,增加的负重很可能让人走不出沙漠,会累死。
不捡,这是实实在在的金子。
刘安想了好一会,转身对铁头说:“铁头,你亲自去李府,请李将军过来,只让他一人过来。然后派可靠的人往嵩山去,看寇公什么时候能回来。”
“是。”
铁头去请李继隆的时候刘安这才看信。
信中的内容是卫浩、张环、乙室划对倭岛现在各种情况的汇报。
&nb
第三九三节 这矿必须挖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李继隆听说有银矿,认为立即就应该开始挖。
“不是,这个事……”刘安这才开始慢慢的从头到尾详细的讲。
李继隆听的很认真。
他对倭岛的事情知道一些,但有些细节他没问过。
非常认真的听完刘安讲的一切之后,李继隆问刘安:“你前几天讲过那个草根什么的,那故事你再讲一次。”
“草根,啊,对。”刘安想起来是,是郁金香球茎。
刘安又讲了一次,李继隆说道:“那什么草根都能卖几百倍的价,要我说,你也不用太心黑,什么银山卖个十倍,百倍的价便行。”
刘安摇了摇头:“这有点坑人。”
李继隆说道:“卖给辽人,让他们去挖,咱们只要现银。”
刘安听完后苦笑着:“我的李伯伯,辽人不会提炼银子,咱们的工匠最高可以从八石银矿石中提取七两银子,成本大约是五钱左右。辽人八石银矿石中连三两都炼不出来,他们的矿石要连着炼三次才有八两,这成本就要三两银子,所以他们都不敢炼第三次。”
李继隆换了一个姿势:“你这脑袋有时候灵光,有时候笨。”
“啊……。”刘安张了张嘴,没接话。
李继隆说道:“我说是辽人,不是辽国。你不是喜欢卖份子嘛,就卖这银矿山的份子,先是让咱宋人买走,然后再让辽人买了去。这就是你讲的那草根的段子。”
厉害。
李继隆已经举一反三,开始研究期货了。
刘安点点头。
李继隆继续说道:“然后辽人有份子,他们肯定愿意自己挖。你说了,那边一但开始挖就会打仗,辽人还怕打仗让他们去打。水路在你手中,港口、码头、海面上是谁了算。那地方吃粮、吃肉靠的是谁”
刘安懂了。
“这意思是,先从辽人那里搞一大笔钱,然后再忽悠辽人去挖银矿,他们不会提炼所以我买银矿石。接下来他们和倭国打仗,我控制着他们后勤、军械、粮草、医药供给。然后再把这银矿变成一个商号,让活下来的辽人变成我们的人。”
李继隆回味了一下刘安的话。
他原本想的就是搞点钱,再困住辽军一部分兵马,替刘安消弱一下倭王的兵力。
再控制后勤挣点钱。
最后,坑死这些辽兵。
可一听刘安的说法,似乎挺有意思。
李继隆哈哈一笑:“这不是挺聪明的嘛,这点小事比起你打幽州,一点也不算坑人。”
好象可以搞。
刘安其实并不认为期货是一个好东西,至少放在大宋这个时代,搞不好会亡国的。
股市也绝对不是好东西。
资本的力量很容易会失控,一但失控这力量比洪水可怕多了。
“我想想吧。”刘安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刘安确实在纠结。
那银山不小,要挖的话动静实在太大了,别说这个时代信息闭塞,可那银山一但开挖,刘安相信这天下无人不知。
金铜矿区第一个字是金,可所有人都知道,那里重点在铜。
可银山不同。
那就是银子,挖出来一块算一块的银子。
一斤银子名义上折十六贯钱,但依大宋最实际的银与铜钱兑换,实为一两银子约可兑换一千二百五十枚铜钱。
大宋没有人真正拿银子作为货币的。
银豆子,就是一钱或是两钱的重量,金叶子,就是薄薄一小片金子,方便夹在书里,一片就是一钱,而还有一种叫金瓜子,就是西瓜子的样子,四粒一钱重。
这些,都是贵族方便带在身上应急用的,兑换一般凭感觉,不是标准货币。
再说不是合法货币,可金银对于普通人来讲,那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话说嵩山脚下。
这里已经有人开始在嵩山以北圈地,嵩山县请示过寇准,寇准批复允许卖地,但毕竟严格按照官府的规划来。
圈地的多是大商,他们选的地方原本是荒地。距离嵩山四十多里,距离西京也就是洛阳不到六十里,这里当地人叫两河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