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第三九三节 这矿必须挖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李继隆听说有银矿,认为立即就应该开始挖。



    “不是,这个事……”刘安这才开始慢慢的从头到尾详细的讲。



    李继隆听的很认真。



    他对倭岛的事情知道一些,但有些细节他没问过。



    非常认真的听完刘安讲的一切之后,李继隆问刘安:“你前几天讲过那个草根什么的,那故事你再讲一次。”



    “草根,啊,对。”刘安想起来是,是郁金香球茎。



    刘安又讲了一次,李继隆说道:“那什么草根都能卖几百倍的价,要我说,你也不用太心黑,什么银山卖个十倍,百倍的价便行。”



    刘安摇了摇头:“这有点坑人。”



    李继隆说道:“卖给辽人,让他们去挖,咱们只要现银。”



    刘安听完后苦笑着:“我的李伯伯,辽人不会提炼银子,咱们的工匠最高可以从八石银矿石中提取七两银子,成本大约是五钱左右。辽人八石银矿石中连三两都炼不出来,他们的矿石要连着炼三次才有八两,这成本就要三两银子,所以他们都不敢炼第三次。”



    李继隆换了一个姿势:“你这脑袋有时候灵光,有时候笨。”



    “啊……。”刘安张了张嘴,没接话。



    李继隆说道:“我说是辽人,不是辽国。你不是喜欢卖份子嘛,就卖这银矿山的份子,先是让咱宋人买走,然后再让辽人买了去。这就是你讲的那草根的段子。”



    厉害。



    李继隆已经举一反三,开始研究期货了。



    刘安点点头。



    李继隆继续说道:“然后辽人有份子,他们肯定愿意自己挖。你说了,那边一但开始挖就会打仗,辽人还怕打仗让他们去打。水路在你手中,港口、码头、海面上是谁了算。那地方吃粮、吃肉靠的是谁”



    刘安懂了。



    “这意思是,先从辽人那里搞一大笔钱,然后再忽悠辽人去挖银矿,他们不会提炼所以我买银矿石。接下来他们和倭国打仗,我控制着他们后勤、军械、粮草、医药供给。然后再把这银矿变成一个商号,让活下来的辽人变成我们的人。”



    李继隆回味了一下刘安的话。



    他原本想的就是搞点钱,再困住辽军一部分兵马,替刘安消弱一下倭王的兵力。



    再控制后勤挣点钱。



    最后,坑死这些辽兵。



    可一听刘安的说法,似乎挺有意思。



    李继隆哈哈一笑:“这不是挺聪明的嘛,这点小事比起你打幽州,一点也不算坑人。”



    好象可以搞。



    刘安其实并不认为期货是一个好东西,至少放在大宋这个时代,搞不好会亡国的。



    股市也绝对不是好东西。



    资本的力量很容易会失控,一但失控这力量比洪水可怕多了。



    “我想想吧。”刘安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刘安确实在纠结。



    那银山不小,要挖的话动静实在太大了,别说这个时代信息闭塞,可那银山一但开挖,刘安相信这天下无人不知。



    金铜矿区第一个字是金,可所有人都知道,那里重点在铜。



    可银山不同。



    那就是银子,挖出来一块算一块的银子。



    一斤银子名义上折十六贯钱,但依大宋最实际的银与铜钱兑换,实为一两银子约可兑换一千二百五十枚铜钱。



    大宋没有人真正拿银子作为货币的。



    银豆子,就是一钱或是两钱的重量,金叶子,就是薄薄一小片金子,方便夹在书里,一片就是一钱,而还有一种叫金瓜子,就是西瓜子的样子,四粒一钱重。



    这些,都是贵族方便带在身上应急用的,兑换一般凭感觉,不是标准货币。



    再说不是合法货币,可金银对于普通人来讲,那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话说嵩山脚下。



    这里已经有人开始在嵩山以北圈地,嵩山县请示过寇准,寇准批复允许卖地,但毕竟严格按照官府的规划来。



    圈地的多是大商,他们选的地方原本是荒地。距离嵩山四十多里,距离西京也就是洛阳不到六十里,这里当地人叫两河滩



第三九四节 赶紧把祥瑞给朕送来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寇准说道:“官家,刘安的属下送来一物,一株天地间自然生成的银树,信中说树高约一丈,重达千斤。为天生地造之物,臣以为……”



    寇准还没说完了,皇帝的心就激动了:“祥瑞。”



    寇准心中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是,祥瑞。”



    皇帝激动的站了起来:“叫他送过来,立即派重兵守护送过来,朕要在二月二祭天之时,以此物向上苍献礼。”



    寇准还能说什么,将早就写好的信双手捧着皇帝。



    皇帝只是扫一眼,立即吩咐边的军将领立即派人六百里加急给刘安送过去。



    寇准早就想到了,皇帝肯定要求刘安把祥瑞送过来,祭天之后再抬回汴梁。



    信送出,寇准才继续说道:“官家,此事还有一些需要斟酌之处。”



    “讲来,讲来。”皇帝这会心大好。



    “官家,此物是在倭岛发现的,刘安派人在倭岛勘查发现一座银山,据负责勘查的人给刘安的数据是,每年挖出来的银矿石炼银二十万斤纯银,可以挖一百五十年。其外,还有金、铜、铅、锌无数。”



    寇准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把刘安的信改了。



    刘安的信中是,刘安估计这银山的规模,寇准改为是负责勘查的人推算给刘安报的数据。万一这数据是对的,刘安有功。万一这数据不对,刘安甩锅。



    皇帝侧过头看了寇准一眼,冷声问道:“倭筑紫岛之事寇公可知”



    “臣知晓。”



    “那里有多少军多少厢军”



    寇准回答:“原本没有军,有老军三千,杂兵三千。得官家特许之后,挑选精锐设筑紫岛军第一营。此外,有党项助战三千人马、西州助战五千人马、辽军约一万战俘。”



    皇帝再问:“朕若吩咐调十万军,交由国舅负责,此银山可否安稳。”



    “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如此规模的一座银山对于整个朝堂的财政有影响,对于天下的钱币有影响,甚至于对宋辽关系也有影响。”



    寇准考虑的长远。



    眼下大宋拥有的银子数量他知道,突然这么巨大的银矿石以及银产量,作为贵金属,对于整个

    个大宋的货币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影响有多大,需要怎么调整等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这还有,这么大的银矿是瞒不住的,辽人知道了会不会眼红,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新的战争等等,也是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去考虑的。



    可皇帝不听。



    皇帝一摆手:“政务的事,朕相信寇公可能办得好,这银矿必须挖。朕就问一句话,这银矿可为我大宋一年带来多少财富,增加多少税收”



    寇准来之前已经想过了,银矿初期有挖出来的银子一年有五万斤就不错了。



    五万斤纯银真的用来换钱,也就是一百万贯的钱。加上其余的矿产收入,再加一百万贯。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这个产量价值是巨大的,一年能为大宋增加的税收就不止两百万贯,能为大宋增加的财富可以达到一千万贯。



    寇准这一年来,计算财富的方式也有了变化。



    税收是一块,国民生产总值这个名词他未必懂,但他却懂为整个大宋增加的财富值。



    价值二百万贯的贵金属输入大宋,这是实实在在的增加。



    财富值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商品流通、消费等一切而产生的附加值。



    那个挖铜不怎么挣钱的金铜矿朝堂上有眼光的臣子都清楚的知道,那是宝藏,更何况眼下的巨大银山呢。



    皇帝不听那么多过程,也不听解释。



    很直接的就问能增加多少财富,能增加多少税收。



    寇准只好回答:“年保守估计,头一年可增加一千万贯财富,二百万贯税收。”



    皇帝站起来背着手:“朕的意思是,让国舅出山去办这事,十万军的调兵兵符交给刘安,头一年增加两千万贯的财富,三百万贯的税收。其余的,你们看着办吧。”



    此时寇准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怼!



    寇准有资格,也有实力可以硬怼皇帝,bi)着皇帝收回这条圣令。



    &



第三九四节 赶紧把祥瑞给朕送来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寇准说道:“官家,刘安的属下送来一物,一株天地间自然生成的银树,信中说树高约一丈,重达千斤。为天生地造之物,臣以为……”



    寇准还没说完了,皇帝的心就激动了:“祥瑞。”



    寇准心中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是,祥瑞。”



    皇帝激动的站了起来:“叫他送过来,立即派重兵守护送过来,朕要在二月二祭天之时,以此物向上苍献礼。”



    寇准还能说什么,将早就写好的信双手捧着皇帝。



    皇帝只是扫一眼,立即吩咐边的军将领立即派人六百里加急给刘安送过去。



    寇准早就想到了,皇帝肯定要求刘安把祥瑞送过来,祭天之后再抬回汴梁。



    信送出,寇准才继续说道:“官家,此事还有一些需要斟酌之处。”



    “讲来,讲来。”皇帝这会心大好。



    “官家,此物是在倭岛发现的,刘安派人在倭岛勘查发现一座银山,据负责勘查的人给刘安的数据是,每年挖出来的银矿石炼银二十万斤纯银,可以挖一百五十年。其外,还有金、铜、铅、锌无数。”



    寇准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把刘安的信改了。



    刘安的信中是,刘安估计这银山的规模,寇准改为是负责勘查的人推算给刘安报的数据。万一这数据是对的,刘安有功。万一这数据不对,刘安甩锅。



    皇帝侧过头看了寇准一眼,冷声问道:“倭筑紫岛之事寇公可知”



    “臣知晓。”



    “那里有多少军多少厢军”



    寇准回答:“原本没有军,有老军三千,杂兵三千。得官家特许之后,挑选精锐设筑紫岛军第一营。此外,有党项助战三千人马、西州助战五千人马、辽军约一万战俘。”



    皇帝再问:“朕若吩咐调十万军,交由国舅负责,此银山可否安稳。”



    “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如此规模的一座银山对于整个朝堂的财政有影响,对于天下的钱币有影响,甚至于对宋辽关系也有影响。”



    寇准考虑的长远。



    眼下大宋拥有的银子数量他知道,突然这么巨大的银矿石以及银产量,作为贵金属,对于整个

    个大宋的货币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影响有多大,需要怎么调整等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这还有,这么大的银矿是瞒不住的,辽人知道了会不会眼红,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新的战争等等,也是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去考虑的。



    可皇帝不听。



    皇帝一摆手:“政务的事,朕相信寇公可能办得好,这银矿必须挖。朕就问一句话,这银矿可为我大宋一年带来多少财富,增加多少税收”



    寇准来之前已经想过了,银矿初期有挖出来的银子一年有五万斤就不错了。



    五万斤纯银真的用来换钱,也就是一百万贯的钱。加上其余的矿产收入,再加一百万贯。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这个产量价值是巨大的,一年能为大宋增加的税收就不止两百万贯,能为大宋增加的财富可以达到一千万贯。



    寇准这一年来,计算财富的方式也有了变化。



    税收是一块,国民生产总值这个名词他未必懂,但他却懂为整个大宋增加的财富值。



    价值二百万贯的贵金属输入大宋,这是实实在在的增加。



    财富值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商品流通、消费等一切而产生的附加值。


1...152153154155156...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