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莫长荣这番陡然严厉的话语喊完,向城中这番大声喝喊,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沉默。

    莽白脸色十分难堪,他很想痛骂回去,只不过,莫长荣的话语,却是份量十足又这般狠厉,让他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自已若是强硬拒绝,会是什么下场。

    毕竟,虽然他说得这般齿强牙硬,摆出这要作困兽之斗的模样,但若还真能有一线生机,莽白却也还真不愿意在这里,白白地失了性命。毕竟,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他这位缅甸的一国之君。

    若唐军真能何其性命,让他保全家人与财产,哪怕最终失了王位,尚是不错的一条出路呢。

    只是,唐军的话,真的能信吗他们会不会将来又要反悔

    想到这里,莽白心下,却是极为矛盾,故一时间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应答方为合适。

    莫长荣察颜观色,见到自已这番话语说到了莽白的痛处,遂赶紧趁热打铁,又大声喊道:“莽白,实话跟你说,我唐军自入缅甸以来,所向披




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
    莽白被宰相锡真以迅雷不及掩耳突然出手袭杀,城头所有的守军都呆住了。

    这样惊悚的场面,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只不过,莽白一死,各人亦迅速明白了自已的处境,在城外唐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唯一的保命之计,便是听从锡真之令,与其一道投降唐军,方为最正确的选择。

    于是,众人立即齐齐跪下,齐声大声叫道:“我等谨遵宰相之令,立即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

    很快,阿瓦城北门大开,唐军有如一股钢铁洪流,蜂拥而入,迅速地淹没了这座异邦都城。

    唐军入城后,那率部投降的宰相锡真,以及城中一众缅将,立即被一众唐兵,带到了唐军主将莫长荣面前。

    一见端坐马上的莫长荣,锡真纳头便拜。

    伏跪于地的他一脸羞赧,不敢正眼相看马上的莫长荣,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后,才拱手禀道:“罪臣乃是缅甸宰相锡真,多谢唐军不杀之恩!罪臣愚昧,迟至今日方斩杀暴君莽白,率全军反正来迟,请莫镇长治罪!”

    其他的下属部将,见主将锡真纳头而拜,亦不再迟疑,立即紧随锡真,纷纷跪地参拜。

    “唉,锡真宰相快快起身!”莫长荣心下十分得意,却立刻翻身下马,从地上虚扶起锡真,在又上下打量了了他一番后,便笑道:“将军此番能在这般紧急时刻,诛杀暴君莽白,及时反正来投,免去一场刀兵厮杀,实是十分明智之举,亦是大功一件啊。先前的种种过节与不快,皆可就此揭过。我定当禀明唐王,请他重赏锡真宰相。至于贵部将士,非但自身性命与财产皆可保全,俺也会依先前所诺,向唐王为你们请赏。”

    锡真心下喜悦,在表面上却还作出一副惭愧模样,他不敢抬头,只是又拱手禀道:“多谢莫将军!莽白愚蠢不识大势,有眼不识泰山,强要与贵军相争,今日被我诛杀,可谓自取其祸,罪有应得!只不过,我等身为缅人,此番战败来降,亦再无半点颜面可言,莫将军要如何裁处我等,但凭处置便是,在下断无二话。”

    “锡真,不必这般客套。俺已说过,我军既已容你等归降,这先前之冲突,种种不快,自是可就此揭过了,你不必再多心了。”莫长荣心下莫名快意,他哈哈一笑,又亲热地拍了拍锡真的肩膀,复道:“你虽是缅人,但极识时务,实是难得之俊材。此番立得大功,更是忠心可嘉,光耀千秋,怎么会有没有颜面一说。若你从今之后,愿为我唐军效力,愿助我军平定整个缅甸,那将来的前程富贵,余众皆不能及也。”

    锡真心下大喜,只不过脸皮却犹是涨得通红,他脸带讪笑,下意识与其余的诸将互相对视。发现这些人虽个个沉默,却皆脸上隐现欣喜之色。

    锡真转过身来,脸上强自挤出笑容,又叹道:“在下惭愧,再次谢过莫将军厚德隆恩,贵军愿接纳我等,不究既往,这般宽大为怀,那我等岂能不推心置腹,誓死效忠乎从今后,我等愿在贵军帐下,投效驱驰,尽效死力。”

    莫长荣闻言,不禁纵声大笑,内心却在不停感叹。

    锡真这厮,心眼灵活,投靠新主到还真是快啊。虽然表面还故作摭掩,只怕其心下,该是乐开了花吧。不过这样能及时而快速顺应形势的人,现在倒是正好为自已所用。

    莫长荣内心鄙视,表面却作如欣赏之相,他沉声道:“很好,锡真这番表态,甚合本镇之心。你们放心吧,我军既能容尔等归降,自当用人不疑。只要你等忠心效力,又如何会不加信任呢。但是,尔等亦需知,我唐军可以不咎既往,却绝不容今后生变。此番来投我军后,尔等要尽心效忠,再不得有任何反复,否则,军法无情,唐王亦必不轻饶!”

    锡真内心一凛,便急急应道:“此为自然,将军何必多虑。我等败军之将,又是异域之民,得容唐军收留,实是不胜感激,安敢再起异心。我军部下,任凭贵军安排分配,在下无不从命。还望唐王与莫将军,能不计前嫌量材为用,为我军各位将士,各自谋个前程出路,在下就心安无碍了。在此,且容我先代他们,先行谢过莫将军了。”

    见锡真表态如此乖巧,倒是与先前劝降时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莫长荣心下极其快意。

    他点了点头,捋须笑道:“嗯,你这这话倒甚是中听。我唐军之中,向来不容自成山头,此为大忌也。你部兵马,既来相投,自然要由我军彻底整顿改编,原属的将领军兵,亦会各自谋取出路,这个你自可放心便是。现在时间紧急,且待我飞信禀明唐王,好生安排尔等一干部众。尔等及时反正投诚,自会各有封赏,至于你锡真宰相,唐王定会更不吝于赏赐升擢,以勉尔等投效之力。”

    锡真脸上终于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心中石头完全落地。

    于是,他再无二话,立即一脸谄笑地大声答应,随后与唐军监抚司文官一道,整顿收拾自已城中这四万余人的兵马,并把军中各类辎重器械,亦完全向唐军禀报交纳。

    锡真等人满意离开后,那桂王朱由榔一家人,亦被唐军士兵带到了莫长荣面前。

    见到这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脖颈的伤口已结了可怖的黑红色血痂的桂王朱由榔,又看了看他旁边同样鸠形鹄面的王妃与幼子,莫长荣咂了咂嘴,一时间心下感慨无限。

    这位桂王,为躲避唐军的进攻,从贵州逃到云南,又从云南逃到缅甸,这般辛苦波折,却是全部手下几乎尽丧,连他自已亦是极为侥幸地从莽白手下逃得一命,若不是唐军的及时到来,最终挽救其性命,只怕此人血脉无遗矣。

    见莫长荣一时无言,朱由榔先反应过来,他转过身,拦着王妃与幼子一同下跪,颤声道:“小王无能,多谢唐军相救,心下感念,无以言表矣。”

    “桂王快快请起,末将安敢受此大礼。”莫长荣急急过去,伸手将朱由榔一家人,逐一搀扶起身:“在下嘴拙,一时不知所何言,还望桂王殿下勿要见怪。桂王有何话语与要求,但可对末将直言相告便是。”朱由榔离言,顿是一声惨笑,摇头叹道:“本王现在,能侥幸活命,已是万分不易,安敢复有他想。想来当初本王暗昧不明,硬盘与唐王敌对,最终奔逃异国,却险些丧命于此,真真后悔莫及矣。”

    莫长荣笑道:“桂王,这些过去之事,提它何益。末将引兵入缅时,亦得唐王之令,只要能救得桂王,当可由桂王提出要求,一定会对桂王一家妥善安置。”

    朱由榔



第八百五十九章 纳缅甸为国土
    李啸锋锐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两位他最为信重的谋士,才沉声道:“二位,你们只考虑缅甸现在是化外之邦,治理非易,却有没有考虑到,若缅甸真成了我中华国土,会对我国带来多大的利益么”

    二人闻言一愣,遂拱手道:“愿唐王详言之。”

    李啸遂道:“缅甸之位置,在我国西南边陲之极,西边临海,东多峻岭,南为平原,北为山地,乃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之地方。此处非但有重多的矿产与田土,更重要的是,它将是我国从西南直通大海的最佳出海口,将来我国之水师舰队,完全可以从这缅甸海域出发,直达泰西诸国,却比其他地方要方便得多。这样难得的风水宝地,既已落于我军之手,安可再轻易弃之。”

    “至于二位所提到的,缅甸之处的土著居民,皆有其本来的文字与语言,以及生活习俗与中国大不相同一事,孤以为,这些事情,虽然处置棘手,但亦不是绝无办法可想,而是我们有没有决心与毅力去坚决处置。缅民有数百万之众,纵不可一并教化,亦可分而治之。”李啸说到这里,已是一脸坚毅之色。

    李啸说到这里,故意顿了一下。他的这番话语,却是给了陈子龙与姜曰广巨大的启发。

    ”唐王说得是,缅甸的化外之民虽有数百万之众,但咱们完全可以对他们分别处理,区分对待呀。“姜曰广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以依学生之见,不若将缅民按此次征战的抵抗程度与社会等级,将其分化为数个部分,加以分别对待,当是最好。“

    ”姜赞画所言甚是。“陈子龙亦点头道:”若真能这般划分,那与我向来为敌者,可全部将其转运到东北亚酷寒之地,分别安置以示惩罚,让其与当地汉人混杂而居,数十年后,自当消弥无遗。“

    ”而那肥沃丰美的缅南一带的缅民,则全部迁出,部分转往缅北安置,部分转往菲律宾与澳洲安置。亦是与当地汉人或土著混居,渐渐消弥其民族特性。其腾出的缅南土地,则从中国大量转运汉民前去安置,以保证当地开发顺利,不至荒废。“

    ”至于人烟稀少野兽众生的缅北一带缅民,因难以登记与统管,则安排暂时安排那投降我军的内山谬觉以及锡真等人,作为缅民之傀儡首领,以平抑缅人情绪。然后在其地方大量安排辅兵是,以管理当地治安。当然在这些地方,还要大量派遣汉人教员,让其识汉字,习汉俗,着汉衣,渐渐地变化当地习俗与风气,最终与华夏混同无异。这般做法,若坚决行之,数十年后缅北必亦为汉土,再无忧矣。“

    听了二位赞画的话,李啸原本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淡淡笑容。

    ”很好,就按二位赞画所言行事。“李啸最终拍板道:”哪怕吸收消化缅甸要花极多的钱财与时间,从长远来看,都是值得的。正所谓谋大事者,当计子孙万代,安可图一时之安逸啊。“

    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闻言起身,齐齐而拜:”谨遵唐王谕令。“

    李啸之旨令,随即飞鸽传往缅甸,那驻守缅甸的二将,曾英与莫长荣,立即依令行事。

    据监抚司的初步统计,缅甸国中,总共有缅民五百余万人。其中在唐军攻缅之战中,曾与唐军刻意为敌的部落与州镇,其治下民众约六十余万人,这批人被分类选出,作为首批移民的对象。

    他们由水陆两地,全部发配到北海道、外满洲、以及东西伯利亚一带。在那苦寒之地,与当地土著以及先前移民的汉人混居,然后教习汉文化与习俗,让其渐渐转变。

    而在这批人员安置完成后,其缅南一带,被李啸设立州约二百余万的缅民,则全部转运到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岛、以及澳洲一带安置。由于缅南地域广大,交通不便之处甚多,监抚司的文官估计,至少还有十余万边民因为地处偏僻无法查找,这些人,也就只能暂时随他去了。毕竟,等到了大批的汉人移民后,他们亦将渐渐融入汉人之中,最终完全消弥民族特性。

    而缅北之地,则是分割成数十块地方,分别安排投降唐军的原缅军将领作为傀儡首领,以管辖其界。当然,象为唐军攻缅立了大功的锡真与内山谬觉等人,其所分地界,要比其他投降缅将要大得多,土地也更加肥沃,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尽力酬答了他们曾经的功劳。

    而在缅北的缅民,则被强令与移民的汉人互相混居,并且强制性地安排其子女入读汉人学堂,从此之后,说汉话习汉俗,以消弥民族差别,渐渐混同为一。

    毕竟,唐军打算从国中移民六百余万,安排在缅甸全境,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将会安置在土地肥沃适合耕作的缅南,另外的三分之一则全部安置于缅北交通方便适合耕种之处。有这么多汉人移民到来,当足以稀释缅甸当地那些存留下来的缅民了。

    而在缅南缅北移民的同时,李啸下令,让曾英部的第十镇兵马,长驻缅甸,其兵马分驻缅甸各紧要地界,确保缅甸当地实现长治久安。而莫长荣的第十一镇兵马,则在完成移民安置工作后,全部抽调回国,驻扎于汉中,准备用来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国。

    由于李啸安排得法,又有充足的唐军兵马维持地方治安,缅甸各处虽然动作不断,却自始至终,没有太大的骚乱与动荡,保持了相对平静的状态。

    光阴飞纵,日月如梭,一年半的时间飞快过去,转眼便是安平二年夏末。

    这一年半下来,已然转移缅民,安置汉民,并重新划分州镇,完全按李啸当日所定计划来处置的缅甸,基本完全恢复平静,各地的生活皆是平稳有序,而南部的稻田作业,更是热火朝天。

    缅甸南部那伊洛底河入海口,那数万年形成的冲击三角洲,土地十分肥沃,是缅甸最为重要也最为广阔的产粮区,在当今世界,亦是重要的水稻出产地。自移民数百万汉民至此后,缅南的土地被充分开发,放眼望去,伊洛底河两岸,已是稻田处处,棕榈丛丛,一片和睦安谧的田园景象。

    而在缅北,那被唐军划分成数十块的土司地界,由于唐军在各处驻兵,且将当地的财政与教育牢牢抓紧在手中,当地的百万缅民,只会越来越汉化,而诸如内山谬觉与锡真等人,则是除了当个名义上的首领外,根本就翻不起任何大浪来。

    缅甸既平,那接下来,李啸自然而然的,接下来把重点重新转移到了国内。



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
    李自成这震耳一问,让牛金星与宋献策二人,竟忍不住浑身一抖。

    这二人中,尤其是户部尚书宋献策,更是一脸尴尬。

    毕竟,前番与李啸的和谈,是其一力主持,并不惜南北奔波,最终达成这协议。而现在,李啸提出这般苛刻条件,意图废掉和平协议,这自然让宋献策感觉极度尴尬,几乎难以再于座位上坐下去。

    可恨啊,这一年半的时间,过得竟是这般飞快。仿佛不知道做了什么,就一下子过去了。

    而这段时间里,唐军远征缅甸,吞纳异邦,境内更是改土归流,平定动乱,其国中与海外,皆是建设得欣欣向荣。

    相对的,在大顺国中,虽然自已采取了众多措施,人口与经济皆有回升,火器生产业已初步建成,但与唐军相比,无论是经济力量,还是火器水平,其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更是扩大了。

    甚至可以说,论起国力与军事,现在大顺国与唐军,差距已是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近乎绝望的不可追赶的地步。

    这样一来,就算唐军完全遵守协定,等到两年时间满了再与大顺为敌,其实意义亦不甚大,可能到了那时,两国的差距,只会比现在更大,更加令人绝望。

    这真一个令人相当无语的结果。

    宋献策想到这里,忍不住又长长地叹了口气。

    敌强我弱,彼此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唐军当然洞若观火。故他们现在决定出手,其实也是完全在自已意料之中。

    那么,现在唐军既已打算彻底撕破脸,那自已接下来,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吧。

    他轻咳一声,小心翼翼地打破沉默:“皇上,以微臣来看,唐军这般要求,实是无理之至,不过是为了与我大顺明正言顺的翻脸罢了。可以说,李啸现在确是再不想遵守协定,而是想与我大顺强行翻脸,大动干戈了。不过,他们既已打算翻脸,那我大顺又岂能无有应对之策么臣以为,当可如下行之。”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他娘的,都火烧屁股了,还文绉绉做甚。”李自成满脸怒气,极不耐烦地大声吼道。

    宋献策浑身一颤,又与牛金星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才硬着头皮急道:“皇上,以微臣之所见,现在唐军若要相攻,则必定会南北夹攻,对我大顺全力攻打,以期一役而竟全功。若是这般,则我大顺的防守之道,当是只能对其分部击破,且要先北后南,方为妥当。我军要趁唐军尚未动手,便以举国之力,与满清联手,一齐迅速灭掉北边势力较为薄弱的唐军,再掉过头来,全力应对南边的唐军。微臣以为,唯有这般行事,方可还有胜算。”
1...349350351352353...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