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至此,在这里,战斗以一场混乱而奇异的方式进行着。

    两部清军拼命对战,一部想要逃命,一部则要把这些抗命的叛军截杀,而在他们的后部,唐军突击部队则在攻击郑隆芳部的后阵,李啸的唐军,则给那挤成一团的清军,来了个凌厉无情的背杀。

    最终,清军逃兵部众渐渐不支,本就士气低沉的他们,在清军拦截部队的全力攻杀下,迅速地崩溃了。

    那名率众逃跑的部将,被一柄锋锐的虎枪,已狠狠地捅穿了他的喉咙。

    这名清将无声地从马上倒栽下来,浑身如过电般地抽搐了一下,便再无动静。

    残余的七百多名逃兵,纷纷弃了刀剑,惨叫着四下逃窜,只不过,在这狭窄拥挤的环境中,他们极难脱逃,迅速地被蜂拥而至的清军拦截部队杀尽。

    而在这时,清军后面凶猛攻击的唐军,亦不停地把这股拦截的清军,朝街道中间不断压缩。

    消灭了逃兵的这部清军,人员损失亦是惨重,只不过,他们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便在瞬间发现,自已已然陷入了极其危险逃无可逃的可怕境地。

    那就是,这部清军已被唐军从前到后,团团包围这狭窄街巷中,眼看着就要全部聚歼于此了。

    这名清将还未来得及下达下一步要作战的指令,忽听到街道后面,一声如雷大喝,骤然炸响在他耳边。

    “兀那鞑将,你等前后无路,已成瓮中之鳖,再不投降,更待何时!”

    旁边的唐军亦是士气大振,人人嘴中齐声高喊:“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看到唐军这般士气如虹,又看到自已的主将尼,正被一众护卫包夹于中间,显然已是生死难料,清军顿是士气大沮,整个阵形,开始迅速出现混乱。

    &nbs




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辽阳 活剐亲王
    “济尔哈朗!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在安和尚的授意下,在圈攻的横行总外面,大批名唐军军兵用满语大声喝喊。

    唐军连喊了数声,济尔哈朗沉默以对,没有回应。

    他之所以不回应,并不是济尔哈朗对于大清真有多么的忠诚,而是他心下明白,自已没有投降的权利。

    他全部的妻子儿女,俱在盛京,如果他这个清廷的郑亲王,真的在这里投降唐军的话,他可以想象,那多尔衮得到消息后,该是怎么样地暴跳如雷,自已的一众妻妾子女,定会被这个凶狠寡情的家伙,全部杀尽。

    于今之计,唯有以自已一死,来换回全家人的性命了。

    济尔哈朗的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悲凉之色。

    “杀啊!儿郎们,让我们就在这里为大清奋战而死吧!”济尔哈朗厉声高喊,手中一柄虎枪,朝着挤入自已阵中的横行哨队员,奋力砍杀过去。

    就在他负隅顽抗之际,大批唐军横行队员,左砍右杀,状若疯虎,终于冲破了白摆牙喇兵的阻挡,直直的攻到他面前。

    见唐军大批围攻过来,而手下的护卫兵员越来越少,手中招式,顿时凌乱,一名横行队员见他方寸已乱,一声怒吼,厚重的虎刀刀背,狠狠地猛磕在济尔哈朗背上,济尔哈朗猝不及防,一声惨叫,被猛击倒地。

    见他倒地,数名唐军横行队员立刻欺身疾进,猿臂轻舒,一把抓住他的腰带,将业已昏迷过去的济尔哈朗从地上拎起,随即紧紧挟于臂下。

    清军主将被擒,围攻的唐军顿是欢声如雷。

    随即,他们冲着旁边不足一百名的残余白摆牙喇兵,齐齐高声怒喝道:“尔等主帅已擒,若不早降,定当格杀勿论!”

    听了一众唐军如雷般的巨吼,又见清军主帅济尔哈朗,被唐军紧挟于胁下,一众白摆牙喇兵再无战心,纷纷跪地请降。

    见查塔已然擒获了清军主帅济尔哈朗,且白摆牙喇兵已跪地求降,远处的安和尚,及时下达了止杀的命令。

    “安大人,那济尔哈朗现在业已昏迷,却该如何处理”

    在一片万胜的欢呼声中,查塔将昏过去的济尔哈朗,拖到安和尚马前。

    安和尚略一沉吟,便大声喝道:“速速将济尔哈朗拖入城墙上,向城中各自为战拼死抵抗的清军传令,告诉他们主将已擒,要他们立刻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遵令!”

    很快,昏死过去的济尔哈朗,被五花大绑地,由一群唐军士兵架上城楼,一边沿着城墙走动,一边大声向城下喝喊。

    “鞑子们!看好了!尔等主帅已为我军俘虏,尔等败局已定,还不早降,更待何时!”

    “若不早降,我军必将尔等全部攻杀,一个活口不留!”

    “速速投降,可免一死,错此良机,就到地狱里去后悔吧!”

    架着济尔哈朗在城墙上游走的唐军士兵,不停地用满语与汉语,轮流进行上述喊话。

    见到自家主帅,竟有如一条死狗一般,被人拖着向自已喊话,辽阳城中的清军,登时大乱。

    此时的城中清军,在与唐军的战斗中已是损伤惨重,现在见到主帅被抓,这些本来就是各自为战苦苦支撑的清军,顿时再无作战的勇气与动力,纷纷跪地乞降。

    而见各处清军乞降求饶,安和尚亦派出手下,四处传令,让唐军停止杀戮,就地接收清军的投降。

    到此为止,这场紧张惨烈,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的辽阳夺城战,终于在大雨纷飞中结束了。说来也巧,就在战斗刚结束的时候,这场大雨亦开始渐渐变小,变成淅沥小雨了。

    ”万胜!“

    ”万胜!“

    ”杀鞑子,立功名!“

    ”杀鞑子,上天庭!‘

    唐军士兵那连绵的欢呼声,有如雷声滚滚,响彻在雨势渐渐稀微的辽阳城上空。

    此时,安和尚立即下令,让监抚司组织兵员,打扫战场清理尸首,然后让获得胜利的唐军,立即在城中发布安民告示,统计战果。

    随后,安和尚进入辽阳城官署之中,令手下的人简单地收拾了下,把其余一间较为宽敞的房间,作为一个临时的办公场地。

    此时安和尚已从手下文官口中了解到了此次战斗的敌我两军伤亡情况,城中的清军多达近十万人,现在有五万3千余人成了俘虏,再加上侥幸趁倣逃走的6千余人,也就是说约有三万余名清军,在这场雨夜的战斗中,被自已手下的军兵所击杀。

    “那我军伤亡情况如何”安和尚又问道。

    听安和尚这般发问,禀报的监抚官脸上笼起一层灰色,他低低道:“禀安镇长,我军此战虽然获胜,但伤亡亦是颇重。全军伤亡人数,达到了四千二百一十五人。而友军尚世子处,其损失则是则有近五千人,近其四分之一。”

    听到这个数字,安和尚心下亦是一声嗟叹。

    为了获得这场辽阳争夺战的胜利,自已的部队,付出了自到辽东以来最多的军兵伤亡,这场雨夜的辽阳攻城战,成了自已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斗,可见这场胜利,实实来之不易。

    就在他不停感叹之际,很快,便有监抚司文件官前来急急禀报:“安镇长,现在拿下这辽阳城,我军缴获倒是颇丰。共获得清军掳获的黄金1万八千两,银子二十八万余两,粮食十五万石,另还有数千匹绸缎财货。而这辽阳城中的钱粮仓库,亦已为我军接收,共有黄金六千三百两,银子十六万两,粮食五十八万石,一万八千二百余绸缎布匹,以及大批的军械盔甲等物……”

    听到文官所报的这个数字,安和尚心下顿是又欢喜得紧。

    他娘的,这辽阳果是清廷重镇,他们在这里藏了恁多好东西,这下倒好,全便宜俺老安了。

    “很好,那城中百姓情况如何”安和尚随即又问。

    “安镇长,现在据我军清点,现在辽阳城中,据我军粗略统计,共有百姓十八万八千多人。接下来,李大人却是打算如何来安置他们”

    安和尚暗想道,这将近二十万的百姓,经过这连番血战,现在家园尽毁,辽阳城已绝然无法存身。想要安置他们,看来也得如营口与海城一样,看看先全部运往山东,再另分到其他地方去吧。

    于是,安和尚立刻回道:“传俺之令,这近二十万辽阳百姓,就如先前一样,先在城中暂居一晚,明天便与那些俘虏一道,统一押送到营口,全部运往山东,再让山东当地官员,将他们转运到台湾、虾夷等地去分别安置吧。”

    文官应诺而去,这时,忽有军兵来报,说现在,那昏迷过去的清军统帅济尔哈朗,刚刚苏醒过来了。

    “带上来!”安和尚干脆地下令道。

    一阵铁链摩擦的哗啦声,五花大绑,手脚皆带着重镣的清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在数名唐军士兵推搡喝骂下,一路带到了房间中。

    安和尚看到,面前的济尔哈朗,盔甲尽去,一身暗褐的内衣上,沾满鲜血与泥垢,他神情木然地站在安和尚面前



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还是作战
    而在广场外的一处高台上,甲胄俱全的李啸,端坐在一把虎头椅上,静静地看着被大批辽阳百姓与俘虏环围在中间的济尔哈朗,脸色十分凝重。

    刽子手手持磨得锋利的钢刀,缓步向济尔哈朗走来,他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挣扎而痛苦。

    他起到济尔哈朗身边,缓缓转身,望向端坐在高台之上的安和尚。

    安和尚朝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刽子手转过身来,象提小鸡一样将济尔哈朗从地上拎起,将他呈大字状绑在旁边立好的木桩上。

    与此同时,他声音粗硬地向济尔哈朗吼道:“你这厮听好了,你还有什么话没说的,赶紧说了,不然的话,等下割了舌头,可就后悔莫及了。”

    被五花大绑于柱上的济尔哈朗,缓缓抬起头,望着面前的刽子手,满是凝固血垢的脸上,挤出一丝惨笑。

    “刽子手,本王没什么可说的了。该说的,我都对安和尚说过了。你动手吧,老子认了。”

    刽子手一声冷笑,双目之中,一道戾光闪过,狠声道:“放心吧,安镇长说了,为节约时间,不剐你三千六百刀,走个流程便可。另外俺的刀很快,你这厮一下子就过去了,倒也不会太痛苦,算便宜你了。等会下了地狱,你这厮别恩将仇报,还记恨俺就行。”

    听到刽子手这满是嘲讽的话语,济尔哈朗咬牙道:“好了,你什么也别说了,动手罢。”

    刽子手点点头,便嘿的一声,一下子用牛耳尖刀将济尔哈朗的嘴唇割开,划拉至耳,趁他还未来得及叫喊,立即用尖刀将他嘴巴撬开,拽出舌头,一把割去一半。

    刽子手将半截舌头扔于地上,随即用脚踩得稀碎。

    济尔哈朗痛极,嘴中鲜血直流,全身象筛糠一般不停颤抖,只不过,被牢牢绑住,又被割去舌头的他,再也无法发声,只是嘴中含混地不停呜呜。

    接下来,刽子手一把撕开他身上衣裳,将他身体尽露,从式正式开始剐刑。

    活剐之刑,亦称“凌迟”,其序为先从胸上表皮的剐,再是手臂和大腿,同时要会避开要害和动脉。一刀一刀把肉削下来,这不会给受刑人一刀痛快。常常是数百刀割下来,人还有一口气。所以俗称千刀万剐。

    割完外面的表皮与肌肉,然后刽子手再对犯人开膛破肚,取出内脏完成剖割。

    当然,这样行刑的人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非是一般的新手可以胜任。且在正式行刑中,若未完成固定刀数犯人便死掉的话,刽子手还会受到惩罚。

    由于行刑的过程太过血腥残酷,这里就不详细描写了。总之到了最后,济尔哈朗整个身体,几乎成了一副骨架,只剩脖子上支愣着一个脑袋,嘴巴还在蠕蠕地动,显然只剩半口余气。

    这时,刽子手丢了手中那把鲜血淋漓的尖刀,将济尔哈朗的辫子,从脖后拔开,又轻轻地压低了一下济尔哈朗的头颅,以便清楚露出他脖子上那道断头纹。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有一道环绕着整个脖子的断头纹。据说,从断头纹处砍下,可确保斩下的头颅平滑无粘连。砍头要砍断头纹,是每个刽子手必备的基本功。

    此时济尔哈朗的脖子后面,已被血垢糊满,刽子手用指甲小心刮开,露出了这条血糊糊的纹路。

    随后,他拎起一直放在旁边的鬼头刀,朝地下狠狠啐了一口,便提刀朝济尔哈朗冲了过来。

    “呀!”

    刽子手一声暴喝,手中的鬼头大刀高高举起,随即猛地下劈。

    “喀嚓!”

    一声砍断颈骨的脆响,济尔哈朗的头颅,从断头纹处准确地分离,带着一股喷涌的血箭,在空中划过一道短短的弧线,便骨碌碌地滚落于地。

    随后,他那脖颈断面平滑如镜的无头尸体,也软软地侧倒一边。

    见到这血腥而惨酷的一幕,旁边围观的不少百姓,吓得脸色大变,更有多人下意识地将脸捂住,不敢多看。

    而那些被唐军俘虏的清兵,则是人人满面悲色,一副不知所措又沮丧至极的模样。

    虎头椅的安和尚,一眼不眨地,看完了济尔哈朗被砍头处死的整个过程,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刽子手掷刀于地,快步跑到济尔哈朗的头颅掉落的地言旁,将头颅一把抓入手中,置于盘中,恭敬地呈送给安和尚。

    整个广场上,一片沉默。

    安和尚面无表情地看着济尔哈朗这个血糊嘶拉的头颅,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

    “传本镇之令,给这济尔哈朗一副棺木收殓,就在城外乱葬岗上埋了吧。”安和尚沉默许久,终于轻叹一声开口:“好歹此人也算是为国尽忠而死,给他一副棺木,以嘉其勇吧。。”

    “是,在下遵令。”

    安和尚点点头,又大声传令道:“传本镇之令,派两名俘虏,将济尔哈朗的头颅,以及多铎的头颅,连同孔有德的那副皮囊,全部飞速送往清廷。告诉他们,这就是与我军对抗到底的可耻下场!”

    “得令!”

    两天后,清廷收到了安和尚送来的这三份大礼。

    济尔哈朗的头颅,多铎的脑袋,孔有德的揎草尸囊,一齐摆在崇政殿的中央。这三样静躺于地的东西,仿佛重逾千斤,压得满朝文武喘不过气来。

    崇政殿上,一片死寂。

    只有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顺治,依然一副满是迷惘的模样。他先是打量了一下丹阶下的碌碌群臣,然后便全神贯注地观看地上这两个硕大的木盒,以及那被麻袋装着的人皮尸囊。
1...358359360361362...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