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阿济格厉声喊毕,礼亲王代善亦快步出班,表情十分峻厉:“太后,摄政王,唐军这般条件,简直是蹬鼻子上脸,在猛抽我大清脸面啊!这般丧权辱国欺凌至极的条件,若要答应,老臣第一个不同意!”
“对!不能同意!”
“唐军辱我大清太甚,是欺我大清无人乎!”
“大清宁死,亦不忍辱而生!”
“我等愿效死大清,死保盛京,与唐军决一死战!”
两位亲王与一众朝臣慷慨激昂的叫喊,让摄政王多尔衮热血上涌,一脸如涂满猪血般涨红,他刷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料,多尔衮还未说话,垂帘之后,布木布泰清冷的声音再度传来:“摄政王,休要急躁,且让宁学士将话讲完,看看唐军还有甚条件。”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努力抑制住心头怒气,复对宁完我道:“你说吧,那李啸还对你说过什么话,尽可全部说出。”
宁完我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也实在不知要如何讲出李啸的最后两个条件,这时,一旁沉默的范文程一声长叹,接过话来:“唉,还是微臣来说吧,那唐王李啸,最后还提了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我等称臣纳贡后,全国人员,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无论满蒙汉或其他族类,皆要如明国百姓一般,全部改为汉式蓄发,生活日常中,亦要穿着汉服,成为全国百姓的标准式样。同时,要在国中废除满文书写,广建汉文学堂,教习汉语,传授汉文,同样要以此为标准,不可更改。”
范文程说到这里,长吸了一口气,又道:“其二么,便要我大清国兵马,从此之后,皆受唐军调遣安排,如有征召,定需按时保量来到唐军部下,随唐军一道征战攻伐,断不可推脱不从。而且,以上的条件,需得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否则,唐军将永远关上和谈大门,从此两军阵上厮杀,非死即亡,再没有任何谈判的可能。”
范文程这番话一说完,整个崇文殿内,有如一瓢冰水浇入滚热的油锅,顿是彻底炸开锅了。
阿济格暴怒得如同一只愤怒的狮子,他挥舞着拳头,厉声大吼道:“入他娘!当婊子立牌坊,还提恁般条件做甚!干脆给大清给全部吞并得了,还摭摭掩掩做什么!好哇,要老子蓄发换服,要老子得到唐军的任命才能当官,真真气死俺也!”
阿济格双眼血红,又厉声喊道:“太后!摄政王!李啸这个杂厮贱种,都蹬鼻子上脸,欺辱到家了,你们还在犹豫什么!就请下令,让本王统兵前去,去与唐军痛快厮杀。本王就算再无能,也愿以一腔热血,血祭大清,不负祖宗!”
“太后,摄政王,本王虽年老,亦愿披挂出征,断不苟活于世。”须发皆白的代善,亦是沉声喝道:“本王愿与阿济格一道出征,携统十万兵马,去与唐军决一死战,若侥幸能胜,自是大清之福,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足以含笑九泉。”
“对!我等誓死不同意李啸条件,愿与大清共存亡!”
“拼却俺一条性命,也要与唐军对战到底!”
“不就是一死么,为国而死,余愿足矣!”
“誓死不同意与唐军这般议和……”
殿中亦是群情激奋,一眼看去,所有人都在揎臂高喊,一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模样。
见在朝堂之上的群臣,有如疯魔了一般的一同叫喊,龙椅上的小皇帝顺治被吓得不轻,他迷惑地看到下面的人群,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只不过,现在的他,倒是没有哭泣,只是下意识地瑟缩身子,绻缩靠向龙椅的椅角,有如一只瑟瑟发抖的小兽。
此时的多尔衮,亦被众人心绪所感染,他握紧拳头,面目狰狞,从牙缝中吼道:“李啸欺人太甚,真真把我大清当成猪狗一般肆意玩弄!各位都能为大清效死,本王何惜这区区一身乎!我意已决,定要与唐军一决雌雄,定要……”
“摄政王,还望冷静!”就在多尔衮慷慨激昂,意欲发表一番鼓动人心的话语时,从垂帘后面,复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摄政王,凡事皆需冷静,万万不可动怒。哀家想知道,现在的局面这般不堪,摄政王真的打算拼掉我大清最后一丝元力,去与唐军立争短长吗”
布木布泰这番话,有如一瓢冰寒的冷水,从多尔衮头顶直浇而下,让他原本想要喷口而出的激情言语,瞬间消失得了无影踪。
是啊,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现在唐军之所以如此强横,如此对大清蹬鼻子上脸,还不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实力。有这样强横的实力做后盾,李啸才敢对自已予取予求,把自已往死里作践。
只是,这样的耻辱,难道也能忍受么
若是全盘答应了李啸的要求,那大清与亡国又有什么区别
多尔衮内心极度痛苦,牙齿咬得格格响,拳头攥得极紧,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时,原本喧哗如鼎沸的殿堂,亦完全安静下来,一时间一片死寂,倒是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n
第八百八十二章 为了大清,忍辱求生
范文程感受到了来了四面八方的目光聚焦,顿时有种无形的压力,他轻叹一声,继续说道:“太后,摄政王,若从长远来看,李啸是希望用这般强制手段,来改变我大清各民族的装束定位与内心认同,这一手计划,确是十分险恶。但是这样的举措,乃是水磨功夫,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所以,在至少数年内,唐军这般做法,只会徒令大清百姓为之憎恨反感,却是难以迅速见到实际效果。”
“既如此,那李啸为什么要这般做”代善在一旁忍不住问了一句。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李啸作为汉人,自是希望借此机会,为长期在大清饱受欺辱与屠杀的汉人出口恶气,与此同时,亦想以此方式,表现其作为征服者的威风与气势。只不过,这算盘打下来,李啸虽可在长期获利,但在短期内,他这样做,只会增加我大清百姓对其的仇恨罢了。这样一来,便给了我大清充分发展的机会与时间。要知道,现在我大清最缺的便是时间。等到我大清恢复元气,可以重新与唐军一争短长之时,再与唐军一齐算一番总帐,亦不为迟。”
“至于唐军要安排官员、驻屯军队,以及废除满语之三类,这三点,对于唐军来说,皆非急迫之事,故皆有转还余地。毕竟,唐军现在要全力对付李自成,他们纵是想要分兵驻防我大清国内,只怕亦非易事。而安排官员之类,唐军其实也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管控,故这方面的说法,还是有机会让唐军妥协的。至于废除满语,在没有官员与监督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容易!所以这一点,唐军也最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听完范文程这番言论,多尔衮与一众群臣顿时表情皆大为放松,朝堂之上,又响起了苍蝇飞舞一般的嗡嗡议论声。
这时,从垂帘后面,也传来布木布泰大为舒缓的声音:“范学士分析得有道理。那就是请范学士与宁学士稍做休息,便休辞劳苦,立即赶赴唐军所在,向他传达我大清可以接受的范围。其中权变转析,就有劳二位学士了。”
听到布木布泰这番话语,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人齐齐应诺:“谨遵太后之命。”
为了赶在李啸规定时间内返回,二人仅在盛京休息了一天,就立即南下,向辽阳急急赶来。
到了辽阳后,二人立即求见唐王李啸。随后,便在辽阳官署的客厅中,得见李啸。
范文程在离李啸数步外,恭敬下拜,同时嘴中连声道:“回禀唐王,在下此番回去,已说动太后与摄政王,他们已大部同意了贵军的条件,愿意以此为基础,与贵军展开协商和谈判……”
“嗯大部同意是什么意思难道,多尔衮是打算要在我军要求基础上打折扣吗”陈子龙立即敏锐地打断他的话。
见陈子龙出言不善,范文程脸色一变,扑通一声跪倒于地,哀声道:“唐王!陈赞画!贵军与我国乃是谈判,并非是下最后通牒啊!为何定要将我大清逼入绝境不得翻身,这样的谈判,又有什么意义呢”
“范文程,你搞错了。你们现在的情况,根本没有资格来与我军讨价还价。”陈子龙一声冷笑:“恕陈某说得直接,你们若不想亡国,若还想让这清朝存续下去,除了答应我军的全部条件外,再无其他出路可走了。”
范文程脸色惨白,话语都有些语无论次:“只是,这可如何使得!要知道,陈赞画,贵军这般条件,若是我大清都答应了,岂非与亡国无异。”
范文程额头又是冷汗涔涔而出,他急急地抹了一把:“贵国要我大清赔款、称臣、纳贡,从汉俗废满文,还要驻扎军队,安排官员,这桩桩件件,哪样不是把我大清往死里逼,哪样不是把我大清按在地下猛踩!想来大清能勉为其难,答应贵军大部条件,已是相当不易,忍气吞声了,若唐王还要一味强逼,在下只怕……”
“只怕只怕你们要与我军继续开战吗”李啸冷笑着打断他的话:“若是多尔衮不能接受这般条件,决意要拿清朝最后的一丝元气与我唐军相拼的话,本王绝不介意,甚至迫不及待。只不过,本王想告诉你们,若他执意这般对抗,那和谈将永远不会再有了。我军即将进剿盛京,直取穷寇,不惜代价也要攻下盛京城。到那时,不管是今年拿下,还是明年拿下这清廷都城,我军在破城之后,定会采取最暴烈无情之手段,将城中百姓与清廷文武权贵一并消灭屠尽,鸡犬不留,屋宇无存,这般最终结局,你们可要好生想好了。”
范文程听到李啸口气如此强硬,威逼之态如此凌厉,已然心若死灰,他呆呆地跪于原地,丧魂失魄,有如一具木偶一般,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回话了。
见范文程呆跪于地,宁完我亦是扑通一声跪倒于地,哀声道:“唐王,你这般逼迫,我等要如何回去复命呢难道,就不能稍作通融,好歹给我大清一个面子下台阶啊。”
李啸见到声音这般哀切,心下顿是十分鄙视,不过他略一沉吟,便回道:“宁学士说得这般可怜,倒让孤心生不忍。这样吧,本王就再给你们一个台阶下,废除满文这一条,可暂不实施,其余诸项,必须按照孤之本意,一条条全部实施,如此行事,方可与我军和谈,否则,再也休说甚话,咱们就在战场相见吧。”
宁完我一声长叹,心虽十分失落,却也再不敢多言,只得唯唯应喏。
李啸见二人已如丧家狗一样毫无心气,也再不想与这二人多言,立即打发他们回去。并告诉他们,只能等到上述方案皆同意后,他才愿意与多尔衮一道,就在辽阳城中签下和谈协议。从而结束与清廷这场持续了数月的战斗。
当然,李啸还特意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多尔衮若是同意此协议,那就来签协定之时,得先蓄发换上汉服,方表诚意,李啸才愿意接见他们,愿意与此人最终签字生效。
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人,从辽阳城中出来,皆是丧魂失魄,一副不所措的模样。
二人与一众护卫纵马北去,直到一处无人的树荫之地,范文程方苦笑道:“公甫,真没想到,我等此番南去,竟是这样一个结局,也不知道,我等此番回去,太后与摄政王将会如何看待你我二人哪。”
宁完我亦摇头叹道:“唉,事到如今,我等已尽全力,再无办法可想。只能将李啸之话,原原本本讲述给太后与摄政王听了。毕竟,我等只是个传话的,最终的决断,还得看太后与摄政王之意如何。”
二人情绪低落,行动却不敢稍歇,只得快马加鞭赶回盛京,次日清晨朝会,二人赶到盛京,随即入崇政殿中禀报。
朝堂之上,范文程伏跪于地,声音哽咽地向满朝文武,原原本本地讲述了李啸的原话,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
很快,一件绣了回文衮边的汉服,被太监急急拿入殿内,他扑通一声跪地,颤抖着将这件汉服,高高举过头顶。
“奴才,奴才斗胆,请摄政王更衣。”
太监颤声说完,那已将官服脱掉的多尔衮,已是一把抓起汉服,刷地抖开,便立即往身上套去。
很多细心的臣僚都看到,多尔衮将汉服披穿于身上之时,他的眼中,竟隐有泪光点点闪烁。
殿堂之中,鸦雀无声,大殿中所有的人,都是表情复杂却又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位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在两名太监的服侍下,一步步将汉服穿好。
这样的情景,太过奇幻,众人皆恍若置身梦中,根本分不清自已眼前所见,到底是真还是假。
而在龙椅上的小皇帝顺治,这个年仅七岁的孩童,见到这位大清的摄政王,不知何故,竟突然脱了官服,反而穿起了一件前所未见稀奇古怪的服饰,不由得满心好奇。他瞪大眼睛,一脸新奇,仔细地看多尔衮脱穿衣物,倒有如看猴子耍把戏一般。
很快,多尔衮便宜将汉服穿好,现在披散了头发,又身穿汉服的他,很有点沐猴而冠的感觉,这番模样,非满非汉,有种说不出的滑稽可笑。
只不过殿堂之中,包括小皇帝在内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敢露出半点笑意,更是不敢笑出半点声音出来。他们全部有如呆傻了一般,怔怔地看着这位大清的统治者,正在太监举起的铜镜前,摆出一自我欣赏的模样的摄政王多尔衮。
“不错嘛,本王穿这汉服,看上去倒也颇象那么回事呢。”多尔衮在铜镜前扭动身躯,脸上竟露出自我欣赏的笑容“这般打扮下来,本王倒与一个汉人官员差相仿佛呢。再等上几个月,待头发长长后,再束个发冠,安可辨我是满汉,哈哈。”
多尔衮自嘲地大笑,殿中其他人等,却依然一片寂静。
多尔衮止住笑,一声轻叹后,缓缓地将殿中诸人环视一圈,便道“诸位,不必这般丧气模样。你们不知道,那三国之时,司马懿还曾穿过诸葛亮送的妇人衣服呢。此人为了国家大计,连穿妇人衣服之耻都能忍受,我等区区换此汉服,又有何妨。”
多尔衮此话一完,众臣皆是一脸哀戚,竟齐齐伏跪于地“摄政王忠心为国,忍辱含垢,我等佩服之至”
这时,垂帘布木布泰的声音,终于幽幽地响起“摄政王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名誉与得失,哀家甚是欣慰。既如此,那就请摄政王休辞劳苦,明日便与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位学士,一道前去辽阳。去与李啸最终签订和平协定,早日了结此番战事吧。”
多尔衮、范文程、宁完我三人,一齐拱手道“谨遵太后之令。”
次日清晨,已换了汉服的多尔衮,与同样换了汉服装束的范文程和宁完我二人,立即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策马南下,直往辽阳。
仅过了一天,二人到了辽阳城下。甫一禀报,随即便有军兵过来,将各人仔细搜检之后,便引他们入城,将他们带到了辽阳官署之处。
入得官署,来到客厅,多尔衮、范文程、宁完我三人,终于于见到了身着鲜红蟒袍,风华卓然飘逸的唐王李啸。
与此同时,端坐虎头椅上的李啸,自是一眼就看到了,那站在最前面,披散着头发,身着汉服,被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人簇拥而来的那人,应该就是清廷的实际掌权者,摄政王多尔衮了。
一时间,李啸莫名感慨。
真没想到,穿越而来的自已,会和历史书上把华夏大地陷入血火地狱的主谋多尔衮,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相见。
特别是,这位在历史上下令剃发易服的多尔衮,现在竟反过来蓄发穿汉服,模样滑稽无比。可叹哪,这侠在历史上威风八面虎吞华夏的摄政王,在这个自已穿越而来的世界里,竟只能亲自此处,有如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向自已卑躬屈膝地求和,这造化弄人,真真何以言哉。
对面的多尔衮,同样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啊,李啸这样一个辽东的卑贱猎户,这样一个在这个乱世中有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的人,竟能凭着自已的努力,一步步地从最低层渐渐往上爬,到了现在,此人手中兵马强盛,地域广大,已成了大明王朝权力最大的亲王,更是大明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放眼天下,无人可匹,这简直是一个梦幻般的成就。
二人目光相遇之际,彼此都看出对方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只不过,这一刻的沉默,却又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猜你喜欢